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44章 ‘疏不間親’

關燈
第144章 ‘疏不間親’

龍朔二年,三月初一大朝會後,姜沃往紫宸宮去。

三月初五,天子親耕禦田。

之後便是皇後行親蠶禮。

若是算上沐浴齋戒與前後典制,親蠶禮前後共九日。若是只從皇後出宮開始算,則一共三日:一日饋享祭祀,一日皇後率內外命婦行親采桑禮,一日設宴勞酒。

去歲定下親耕親蠶禮時,皇帝也未想到皇後會正好是有孕在身。

故而今歲正月,皇帝原是準備詔禮部精簡親蠶流程,將出宮的三日行程縮減為一日的。然皇後勸阻了皇帝:親蠶禮是奉宗廟粢盛的大禮,如何能簡略,豈非不敬。

“又不是第一回 親蠶禮了,一應典儀都是熟的,陛下勿憂。”顯慶年間,媚娘已經行過一次親蠶禮。

皇帝依舊有些不放心。

媚娘身孕是去歲十一月診出來的,當時已然有孕兩月,至如今三月裏,已經是六個月的身孕,略有些沈重了。

一去三日,中間又有對蠶神西陵氏的跪拜禮,以及親手持鉤采桑的勞作。

媚娘就提出,若是只有宮人陪著皇帝不放心,就讓姜沃陪她一起。畢竟姜沃既通曉陰陽命理,又略通醫術,處事更是果斷。身份上也合宜與媚娘站在一處,就近給她遞上貢品與桑葉。

皇帝當時沈吟兩息道:“姜卿並沒有命婦的敕封。這些年都是一直隨天子親耕禮的。那朕……”

媚娘笑著搖頭:“陛下,不必命婦,她身上自有女官官銜。”

皇帝恍然想起:“朕記得父皇曾說過,因她的女官位是母後給的,便一直留著。”

媚娘聞言莞爾:是啊,這是她們相遇時,她的官位。

至今媚娘還記得,姜沃站在樹影下手持竹牘,認真念誦宮規的樣子。

帶著一點緊張,還帶著一點奇特的語調,是媚娘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音調。

那時,姜沃念罷,仔細卷起竹牘,欲轉身離去。而她則走上前去道:“姜典正請留步。”

姜沃轉身。

在那之後,又過了二十五載。

往事歷歷在目,媚娘很快又道:“只是七品典正的官職,並不合宜伴皇後行親蠶禮。我這裏倒是一直給她留了一個皇後身邊的女官位。”

皇後身邊自有女官職銜,這些年,媚娘一直空著一位。但之前並不曾提起,生怕會有朝臣借此機會讓姜沃直接回到後宮做女官。

直到這次親蠶禮,她因有孕,需要女官在旁護持,才是最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

“德儀女官。”

“是她生母曾經在文德皇後身邊時任的女官。”

宮規欽定,德儀女官掌教九禦、嬪妃:凡有嬪妃晨昏定省亦或是大禮時節命婦們覲見皇後,都是德儀女官帶領指導她們參拜行禮。

最合此禮。

皇帝頷首準許:“既是後宮女官,媚娘用鳳印即可。那三日,就讓姜卿時刻陪著你,朕也能放心些。”

*

故而三月初大朝會後,姜沃就往紫宸宮來,陪媚娘演習,不,應該是媚娘陪著未參加過親蠶流程的她演習。

春日轉暖的快,二月裏的雨夾雪一停,不過幾日,天氣就跟翻跟頭一樣暖了起了。

清爽的風拂面,吹動她腰間懸著的魚符袋。

她最先獲得的二品官位,是後宮女官位。

多虧了媚娘,她從此又多了一份穩定的籌子收入——自從給安安買完輔導教材後,姜沃一直在攢籌子,好一口氣購入她看好的一系列指南。

籌子,永遠是不夠的。

說來,在真實的俸祿錢財上她很寬裕。但誰能想到,她每每在系統領工資攢籌子,依舊像是社畜攢錢買房一樣,總是覺得不夠。

*

紫宸殿後殿。

姜沃剛轉過廊下,就聽到安安清脆的笑聲,以及孩童奔走的腳步聲。

然後就覺得腿上一沈,力道甚至撞得她往後退了兩步。

姜沃無奈低頭,就見到頭頂光亮無發,脖子上掛著念珠小和尚打扮的四歲孩童。

她含笑開口道:“周王。”

‘小和尚’仰著頭:“姜姨母!講故事!”

沒錯,這一路飛奔過來撞到她腿上,此時又正抓著她袖子做人體掛件的孩童,正是帝後的嫡次子李顯。已於龍朔元年封了周王。

他之所以做小和尚打扮,還是因他周歲後多病,帝後帶他拜了玄奘法師後,法師道此皇子與佛有緣,若祈安康,可於年幼時剃發著法服,以保平安。

皇帝也欲佛法護佑幼子,允法師所言。

甚至除了周王外,還給了兒子一個‘佛光王’的號,算作佛門之人。玄奘法師亦收了李顯為記名弟子。

於是姜沃見到的李顯才是這般小和尚模樣。她都沒忍住,伸手摸了摸他光亮的腦殼。

安安從後面而來,笑道:“姨母。”

然後很輕松地把弟弟拎走:“今日姨母不能給你講故事了,母後尋姨母有事。”

長姐的威力初顯,她說過後,李顯就聽話道:“那姜姨母自去吧。”

還像模像樣行了個佛禮:“阿彌陀佛。”

姜沃不由笑了。

忽然想起玄奘法師遞上的‘請皇子入佛門’的表文中,曾有一句‘皇帝皇後,因子福而享萬春,永握靈圖常臨九域。子能如此,方名大孝,始曰榮親。’[1]

意思便是,若是李顯此子出家,便可佛光榮及父母雙親,使得帝後長壽而長久君臨天下——在某種程度上,玄奘法師也算是神預言了。

姜沃剛要走,李顯又道:“那姜姨母什麽時候給我講真的《西域記》?”

安安聞言,在旁點了點弟弟的大額頭:“怎麽?姐姐給你講的是假的?”李顯鼓起勇氣道:“我覺得是假的。”

姜沃與安安相視而笑。

在安安的童年,姜沃給她講過許多《西域記》故事。

為了吳老先生的版權沒法申請(朝代實在不對),姜沃並沒有講《西游記》,只是在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的基礎上,加了很多神鬼志怪的故事,更未將玄奘法師描繪成一個懦弱的僧人。

畢竟,真正的玄奘法師,是靠著他自己的大毅力走完了這載入史冊的一程取經之路。

故而安安是很敬佩玄奘法師的,每年佛誕日,以及大慈恩寺為先帝和文德皇後做法事時,安安都會去拜見玄奘法師。

後來得知弟弟竟然剃度成了玄奘法師的徒弟,安安大為感興趣。

每回見了李顯,就忍不住呼嚕一下弟弟的光頭,然後給他講《西域記》的故事。只是安安總信口改故事,把弟弟也給編進去。

前兩年李顯還小,是姐姐說什麽信什麽的,直到今年四歲,終於開始覺得不對勁了。

從母後處聽說《西域記》的故事是姜沃講的,近來才每次見了她,都要聽‘非姐姐’版本的。

“顯兒。”

姜沃還沒有來得及回答李顯的問題,就見皇帝自門內走出,身上是紋飾疏淡的常服。

民間有為母舅服‘小功’的喪儀規制——古代喪儀是按照血緣分五種‘服喪’,故而親眷之間有‘出不出五服’之說。

在唐時,母舅雖不同姓,但因血緣近,也定了可服‘小功’喪儀。穿熟麻衣禁禮樂,服期五月。

然這是民間,皇帝自然不能給除了自家父皇母後之外的人服喪,因而宮中一切如舊。

於皇帝而言,也只有常服略簡略些罷了。

“見過陛下。”

皇帝頷首:“姜卿免禮。”

姜沃就見皇帝身上還披著大氅,面色淡白,眉宇間是揮之不去的沈郁之色,令人望而生畏。

她倒是也有些理解了,之前戶部、禮部兩位尚書,不敢就改公文事來觸皇帝黴頭。

皇帝轉頭看著安安牽著顯兒,大概是看到一雙兒女,神情稍緩。

李顯生的虎頭虎腦,相貌看起來既不像媚娘,也不像皇帝。如果單看體型,倒是很有向他四伯李泰發展的趨勢。

皇帝望著顯兒,心情有點覆雜:他原來還擔心過,若是隔輩遺傳,嫡次子會像父皇的英明神武怎麽辦,若是打小就展露出過人的天賦怎麽辦。

結果……顯兒沒有展露出任何令人驚艷的才智也罷了。

最要緊的是,連相貌也沒有隔輩遺傳,或是遺傳父母,倒是隔房遺傳到四哥那去了。

皇帝難免有點心理落差:這是怎麽搞的喲!

但到底是自己疼愛的幼子,此時見顯兒還在望著姜沃,就邊撫著兒子的腦袋,邊隨口對姜沃道:“安安打小跟著你,更親近些倒是自然的,然顯兒念叨你,竟也比念叨他近來常見的親姨母要多。可見姜卿還是頗有孩子緣的。”

皇帝這句話就是隨口的感慨,並沒有催生的意思了——這兩年他已經放棄了。

倒是姜沃聽到皇帝這話,心中一頓。

李顯的親姨母。那就是媚娘的親姐姐,韓國夫人。她早年嫁給應山公之子賀蘭越石,生了一兒一女,兒子賀蘭敏之,女兒賀蘭氏,乳名似乎是一個凝字。

說是似乎,是因姜沃這些年來,無論與媚娘走的多近,但與楊家和韓國夫人一脈,幾乎無往來。

也多虧了前朝臣子與命婦之間,只要無心專門去奉承,就可以不用往來。

此時聽皇帝說起‘近來常見’……韓國夫人近來常出入宮闈嗎?

姜沃神色如常,只目光漫過皇帝。

史冊之上算不得隱晦地記載著,韓國夫人母女因武皇後緣故,常出入宮闈,頗得帝寵,韓國夫人之女賀蘭氏被封魏國夫人,後飲食暴斃,人多謂武後殺之。

而韓國夫人的兒子,賀蘭敏之,就更是個挾愛佻橫、多做惡事之人。最過分的當屬竟然敢逼迫淫辱帝後心中為太子挑選的太子妃,以及……太平公主年幼時往外祖家,欺淫公主身邊婢女。[2]

哪怕姜沃修煉到今日心性,想起這種人,還是要克制一下自己,才能不流露出明顯的厭惡來。

這種人就屬於早死一日,就能少害一個人的禍害。

因而,姜沃給安安身邊配上的,從一開始就都是頗通武藝的女親衛。

畢竟榮國夫人處是安安的外祖母,難免是要去的。

姜沃也早早教導過安安女孩子成長過程中,該註意保護的隱私與防範的異性舉動。

且防範意識不應止於陌生人。

其實自安安五歲後,崔朝作為無血緣關系的男性長輩,就已經很註意,不會與安安單獨相處,更不會覺得是看公主長大的長輩,就言談舉止不避諱。

姜沃打小就教給安安,如何保護自己。

畢竟她沒法時時刻刻呆在安安身邊,孩子總要自己去面對外界,見到這個並不是總在陽光下的世界。

*

皇帝與姜沃閑聊過兩句,便道:“姜卿進去吧,媚娘等著與你說親蠶禮之事。”之後便對兒女道:“安安和顯兒跟朕去前頭,朕教你們練字。”

姜沃恭送皇帝。

然後隨手摸出幾枚銅錢來,在指尖轉了轉。

心中還迅速把時間線整理了一遍,此時韓國夫人應當還未與皇帝有甚瓜葛。

這些年皇帝忙著為大唐的東征西討調兵遣將;忙著安定朝綱;更是屢屢被風疾所擾。

好容易諸事安定些,才能去歲由太子監國,他巡幸洛陽,還南下黔州一回。

結果從洛陽回來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朝綱不穩與邊疆戰事。

*

姜沃入內,就見媚娘正在窗下坐著,手裏拿著禮部的文書,對她笑道:“過來,我陪你一起瞧瞧。”

兩人很快順過禮部的流程,姜沃笑言:“我也不是第一次見這親蠶禮規制了,當年我為太史令時,還要一一測算吉時。”

宮人端上點心來。

媚娘略擺手,殿中宮女宦官都退下去,將門也關上。

而媚娘和姜沃就坐在窗下,窗扉敞開,就算左近有人也看得到。

姜沃便道:“姐姐有話說?”

媚娘莞爾:“有人在我跟前告你的狀了。”

春風拂過,案上禮部文書的紙頁微動。姜沃邊拿過鎮紙壓住邊口問道:“是嗎?有什麽可告的?”

媚娘道:“是我母親榮國夫人,在我跟前告了你一回,說我那外甥賀蘭敏之,已經‘入弘文館讀了幾年書,頗有才學,然吏部資考授官,卻接連兩次不中’。”

姜沃莞爾:“姐姐這一說,我想起來了。年前吏部資考授官,賀蘭敏之未中後,我確實收到了一封韓國夫人的名刺邀我赴宴。”

“只是當時事多,我便謝辭了。”

她擡眼望著媚娘,笑道:“可這事都過去三四個月了,榮國夫人怎麽忽然想起告我的狀?”

姜沃擡眼望著媚娘,正好媚娘也在看她,兩人相視而笑。彼此眼中澄然,經年未變。

春風不停歇,哪怕是姜沃用鎮紙壓住了,桌上的公文還是微有展動。

媚娘的手指就輕輕叩在案上,點在這公文之上。

“為何今日才想起告你的狀,正是為了這親蠶禮吧。”

媚娘想起母親榮國夫人勸她的話:“皇後既然有孕,身子沈重需人佐行親蠶禮,何必非要一個外臣女官,你自家親姐姐或是親外甥女陪伴在側,難道不好嗎?”

“且那姜侍郎,若是全心向著皇後也罷了,可如今看來也不過如此。”

“這些年她與咱們家可是生疏的很,為了敏之的官職,你姐姐這個一品夫人,都親自下名刺請她了,她也推拒不來。”

“皇後何必將佐親蠶禮的榮耀,賦予外臣。”言下之意,便是原本是為了拉攏朝臣,現在也該知道,這朝臣滑不溜手攏不住啊。

媚娘當時未再多說,只淡然道:“母親不必再提,我心中有數。”

*

此時,媚娘把榮國夫人的話大略一說——

若是換了別的朝臣女官,若聽說皇後的親姐姐欲佐親蠶禮,必會連忙謙讓。這世上從來有疏不間親的道理。

然此時媚娘就聽姜沃如常笑道:“韓國夫人行此禮不合宜。”

“正因我原是朝臣,而非內外命婦。得授官職後,才能佐後行親蠶禮——若是真要從內外命婦中挑選,宗親中有的是輩分高的大長公主、長公主,若是按親疏來算,長樂公主等幾位陛下的同胞姊妹,豈不是更合適?”

若是真為了媚娘考慮,就該提出這些人才是!

真讓韓國夫人站到皇後身邊,算什麽?宗親們會如何想皇後?會不會覺得後族淩於宗親之上?

媚娘聽她這麽說,笑意從眼中一直蔓延到面容上。

她是皇後,甚至是代掌政事的皇後,她的身份和權力足以庇蔭許多人。但總有人,不是為了這榮光下的庇蔭而來。

而是全心只為她考量的。

不但如此——

姜沃喝了一口扶芳飲,再次開口道:“還有一事,外命婦實不該常出入宮闈。”

媚娘原本輕輕在紙頁上叩動的手指頓住。

多年為後,又代掌朝政,媚娘身上自有威儀,此時她認認真真看了姜沃片刻,無奈笑道:“你這個性情啊。”

她雖然在笑著,但笑容中卻不無苦澀與鋒芒。

媚娘倏爾感嘆:“這話,只有你會告訴我。”

“可我又發愁,你怎麽就這樣說出口了呢?若我是個偏心母家的皇後,你這句話一說,‘以臣間親’,將來如何自處呢?”

這就好比,一個臣子去跟皇帝說,覺得你同胞兄弟對你有風險,要早做防範——何等危險,若是上位者更偏袒親人,又或是上位者及早發現苗頭,然後跟親人和好如初了,這外臣要如何自處呢?

豈不是裏外不是人,只怕難以落得什麽好下場。

姜沃望著感嘆的媚娘,輕聲道:“可我不能不說。”

之前沒有露出什麽苗頭來也罷了,姜沃也不願媚娘無故跟血親反目。

媚娘輕輕點頭,神色一如既往的冷靜而決斷:“你不必擔憂此事了,我已拿定了主意。”

姜沃心下大定。

只是到底問了一句:“陛下如今的心思,姐姐摸得準嗎?”

媚娘神色不動:“陛下心細如發,又心沈似淵。誰又能確定自己完全摸得準聖心呢。”

“不過這件事,陛下如何想不要緊。”

帝後之間,本不是後完全順從帝的關系。尤其是皇帝與媚娘,不但是帝後夫妻,更是政治上的同伴與利益共同體。

除了皇權大事,這世上也沒有什麽,值得帝後產生越過對方底線的沖突。

“皇帝若需要妃嬪,選人入宮就是了,畢竟他是皇帝。”媚娘忽的一笑:“你還記得‘丹青’寫的東女國嗎?那裏的女王也有三宮六院——說到底若為至尊,誰不喜歡美人在側,稍解案牘勞形。”

說過笑話後,媚娘才緩緩收了笑意:“但有的人,卻永不能入後宮。”

比如她的血親姊妹與外甥女,這對她來說,是雙重的背叛與威脅。是她會毫不猶豫反擊鏟除的威脅。

故而這件事,媚娘根本不去問,也不去管皇帝的心思。

她只會按自己的步調,處置了這件事。

以帝心之明,只需見皇後的舉動,便會明白其心。

*

龍朔二年,三月中旬。

後親率內外命婦行親蠶禮,雖有身孕舉動頗緩,然其禮甚全,毫無錯漏。

親蠶禮後,刑部與禦史臺接連有官員上書,奏韓國夫人之子賀蘭敏之有違國律之事:其中還多有侵占田地、逼買良民為奴、縱仆傷人劫掠等流放大罪。

後以中宮為天下表率,不可偏私親眷為由,令刑部與大理寺按律審案。

五日後,罪名審定,共一十二條。

賀蘭敏之按罪,當流放三千裏。

後以親眷違國法,甚為痛心,下令再加兩千裏,流至大唐海域邊境雷州。

韓國夫人入宮,以亡夫之獨子懇求法外開恩。

後深憫其情,特有恩典:賀蘭敏之雖按罪流放,然法理之外,亦有人情。故額外準許隨從照應,許韓國夫人等家眷一並前往雷州。

韓國夫人無奈謝恩。

*

四月,皇後親手寫就一篇《外戚誡》,上表於帝,以示外戚仗勢坐大者危於國,若外戚有過,當罪加一等。

帝以後賢德無私,嘉賞緞物。

同月,皇後再次上諫表,請禁天下婦人為俳優之戲,詔從之。[3]

自永徽以來,皇後自抑母家外戚,凡有過失皆嚴以刑罰,群臣皆稱其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