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媚娘的黑手套
關燈
小
中
大
第131章 媚娘的黑手套
顯慶五年,二月末。
紫宸宮偏殿書房前的晚梅,尤自盛開。
以往,皇帝便是在此批奏疏,召見前來求見的朝臣。
*
姜沃順著殿前的石階走上去,此時在門口迎著她的,卻不是皇帝身邊程望山,而是嚴承財。
他見了姜沃立刻笑著接上來:“姜侍郎快請,皇後等著您呢。”
姜沃入內,嚴承財在她身後將殿門重新關上。
雕有龍騰祥雲的紅松木門頗為沈重,旁邊的小宦官連忙來幫忙。
而嚴承財望著這兩扇華彩妙目的雕紋銷金的木門,忽然就想到了當年掖庭北漪園的兩扇尋常木門。
更是不由想到了如今殿內皇後初入宮闈時的樣子,也想起了當年為宮正司女官的姜典正,第一次來到掖庭讀宮規的樣子——
當時若有人告訴他,他在北漪園見到的人裏,能出一位皇後,一位未來的宰輔,他一定覺得對方在發癡,會讓對方趕緊去尚藥局看看腦子!
當然,若有人告訴他,將來他能站在天子居所前,迎送朝堂重臣,他也不會信的。
然而現在,他已經站在了這門前。
這幾日,甚至還有來請見皇後的朝廷大員給他塞金銀珠寶!
嚴承財哪裏敢收,只覺得恍如夢中。
*
姜沃入內,就見媚娘著皇後朱錦常服,正坐在禦案後,提朱筆批奏疏。
二月中旬,大軍奉命出征百濟後,皇帝風疾再次發作起來。
大約是之前大半年,在調兵遣將等事上耗了太多心神,年節下又有祭天祭祖,並大軍出征前的類祭,諸事加身,難免勞神勞心。
待到大軍開拔,皇帝心神驟然一松,不免再次犯了舊疾。
好在二月裏,孫神醫還未出京雲游,皇帝將其請到宮裏來診病扶脈。
孫思邈扶脈過後,為皇帝開了藥方遞上。
自先帝病起再到自身發作癥候,皇帝久見久歷其病,已然成半個醫家,見藥又加重了二分,不免悒悒。
兼之孫思邈出於大夫的角度,多次囑他要安神歸養。皇帝便將政務委了皇後,自己搬到後殿去安心養病。
道除了軍國大事,其餘庶務不必再問他,只管與三省宰輔商議著自決便是。
又下旨停常朝,只留初一十五大朝會。
停朝的日子,百官若有奏,便層層上稟,最終由宰輔和六部尚書再匯於皇後處。
*
聽見姜沃進門,媚娘擡頭一笑:“來了?等我批完這道奏疏。”
說著又低下頭去,口中還道:“有備好葛花枸杞飲,外頭冷,你冒著風走過來,先喝一杯。”
哪怕是做了皇後,媚娘依舊不喜歡寫字做事的時候,旁邊有人。
宮女都候在門外,聽不到門裏搖響銅鈴的聲音,再不敢進門。
因而此時屋內就只有媚娘和姜沃兩個。
姜沃也慣於如此,自行取過紅泥小火爐上的紫砂壺,給自己倒了一杯枸杞飲。
看著杯中一顆顆紅潤潤的枸杞,姜沃忽然想起‘保溫杯裏泡枸杞’這句話,就失笑,想著回頭去將作監,打個‘保溫杯’好了。
“怎麽?”
媚娘批完方才的奏疏,已然擱下朱筆走過來。
正好見姜沃對著杯盞笑,不由也笑了。
姜沃擡頭給媚娘也倒上一杯,兩人就在窗前榻上對坐。
恍如十數年前。
只是說的話題不同。
這小十日,是媚娘第一次獨自會見諸朝臣。
這些日子下來,朝中三省六部九寺的重臣基本都打過了一遍交道。
媚娘此時就與姜沃閑話笑道:“王尚書確如你所說,是個妙人。”
聽媚娘提起王神玉,姜沃倒想起了王神玉對皇後的一句‘表態’。
且說,朝臣們對於‘稟事於後決斷’這件事,到底是什麽態度——媚娘也好,姜沃也好,都未特意去打聽。
一來,能位列宰相尚書位的都是老狐貍,很難挖出他們真正在想什麽,只能問跡不問心。二來,旁人的評價也難動搖左右媚娘的行事。
但王神玉又不同了。
媚娘聽聞王神玉對自己這位‘代政’皇後,有過一言感慨,也不由好奇。
姜沃便將王神玉的話說與媚娘。那日,王神玉第一回 單獨向皇後回過吏部事,回來就感慨了一句——
“後乃沈潛剛克之人。”
姜沃聽後,覺得很精準。
如今的媚娘,比起當日在帷帳後走出,痛斥褚遂良的她,更加深藏沈斂,內蘊剛強。
媚娘也是一笑。
*
喝過枸杞茶閑談片刻後,兩人說起正事。
媚娘語氣似笑非笑:“我才代陛下理政沒幾日,就有人迫不及待要跳上我的船來了。”
姜沃都不用猜,直接問道:“許敬宗、李義府?”
見媚娘點頭,姜沃客觀分析道:“不,姐姐,他們應當不是急著跳上你的船——這兩位本來就自覺有大功於姐姐,只怕他們認定自己原就是你船上的人。”
媚娘與姜沃說話,就不必什麽都在心裏過一遍。甚至有時候都懶得細想,直接隨口問道:“大功?他們對我有什麽大功?”
姜沃在心裏替兩位拘一把同情淚(其實也沒淚),合著媚娘根本沒記住。
她提醒道:“許李兩位是最先提出改立弘兒為太子的。”
媚娘想起來了,語氣懶洋洋道:“那不過是順陛下聖意罷了。”
姜沃笑瞇瞇:“但他們兩人可不覺得。”
在許、李二人眼裏,改立太子固然是順應聖意,但對皇後,確實一件大大有益的正事。
唯有自己兒子做了太子,她這個皇後才能徹底安穩不是?
因而,他們兩人當然自覺是‘有大功’於皇後和東宮的。
此番‘後代為理政’,自然該是他們繼續靠攏皇後,愈加出頭的時候。
*
因殿內炭火燒的旺,說了一番話,難免覺得有些幹燥。媚娘覺得唇上發緊,就拉開炕桌下的小屜,摸出一只嵌著明珠的小銀盒來。
裏面是色做海棠輕紅的口脂。
因之前姜沃提醒過她,若是雙手之前碰觸過旁的東西,便不要直接用手指塗抹口脂,免得病從口入。
媚娘就讓將作監給她做了這種小銀盒,裏面附帶一個凹槽,放著一枚細細的小玉勺,專用來塗抹口脂,每日還會用一小杯酒水泡一下。
媚娘拈起玉勺,看了看姜沃,就先對她招手:“過來些。”
姜沃傾身伏案,
媚娘替她塗了一些口脂,又問道:“年節下,五品以上官員,不是都受賜口脂嗎?怎麽也不塗?”
長安城的冬日,實在幹燥。
臘月與正月節慶,皇帝都會賜官員口脂、面脂等物。[1]
姜沃抿了抿唇,化開唇上帶一點蜂蜜和花香味道的口脂:“總是忘記。”
媚娘無奈搖頭。除了皇帝賞與朝臣的,媚娘凡有了好用的口脂面脂沐膏,都不忘給她留一份,她自己總是忘了也無法。
待媚娘也潤過唇後,姜沃才問道:“那姐姐是準備用一用許李兩人了?”
媚娘點頭:“算來,距離‘吏部資考授官’事,也過去三年了。也該再給世家放放血了,免得好了傷疤忘了疼。”
俗話說得好,三天不打還上房揭瓦呢,何況三年過去了。
雖說從去歲開始,吏部已經著手開始推‘守選制’,讓蔭封子弟都多在家裏蹲兩年。
但此舉,對世家的影響,倒不如對勳貴人家大——世家到底還是有底蘊,真開始督促子弟貢舉入仕以及考試授官,進步可比勳貴人家快。
媚娘便覺得,是時候,再專門動一動這些閥閱世家了。
“前兩年,那本風靡坊中的《權相奪親外傳》,我還未忘呢。”媚娘鳳目微揚。
當時說歸說笑歸笑,但此書對姜沃的警告,媚娘豈能看不出。
世家依舊是覺得,皇權相權是一時的,數百年的世家才是綿延不絕的。因而特意警告‘權相’,此時鬧得歡,小心將來身敗名裂,子孫受難!
這是警告‘權相’,又何嘗不是在挑釁權相背後的皇權。
媚娘在記仇方面,跟皇帝絕對是天造地設的夫妻。
“昨日,我已經特意單獨召見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示意他們各自去想個法子,好生壓一壓朝野間門五姓七望閥閱門第之望。”
在媚娘看來,許李二人光態度上表露出投靠之意,言辭奉承恭敬沒用。
得本人有用處才行。
姜沃聞言點頭,對媚娘道:“姐姐,那要我幫著敲敲邊鼓嗎?”
媚娘看了她片刻,忽然深深嘆口氣:“這些年了……為何唯有這件事,我總與你說不通呢——不要做擋在皇帝前面的臣子。”
“我今日特意把你叫來,正是要囑咐你,不管他們二人這回鬧出什麽動靜來,你完全不要身涉其中,聽到沒有?”
“之前‘裁入流官’和‘資考事’,你已然走過刀鋒了,這次你就好好待著看熱鬧,不許出聲。”
見姜沃乖乖點頭,媚娘卻還不放心。
再次與她細細道:“當年吏部改選事,是不得不你去做,因你全無私心,會秉公選官——換了許李二人,這種資考選官只怕要被他們弄得烏煙瘴氣。”
“尤其是李義府。”媚娘蹙眉:“就在前日,大理寺狄懷英來稟過我,道李義府竟然在私下賣官。”
現在每年的‘入流官’全部由吏部考試授予,李義府就別出心裁,開始賣胥吏等雜色官。
因他是四品中書侍郎,又與許敬宗走的很近,一般署衙朝臣都不願得罪他。
他‘推薦’來的胥吏,能收也就收了,橫豎也不是正經官,不好用也不差這一個閑人。
姜沃聞言感嘆道:“李侍郎這是生財有道啊。”
媚娘輕聲冷笑了下。
“是,歪腦筋倒是靈活,只盼著他在世家事上,也有些別出心裁的主意才好——若是這件事辦的漂亮,賣官事說不得還能給他減一等罪名。”
姜沃便知:媚娘是準備把許李二人,尤其是李義府,當成黑手套用了。
不,或許許敬宗能算一把長期使用的黑刀。
李義府才是黑手套,正好幹完活弄臟了(也是這手套本來就不幹凈)就正好扔了。
**
門下省署衙。
許敬宗和李義府正在反覆推敲皇後的話。
生怕理解有誤。
討論完畢,許敬宗還隨口安慰了一句李義府:“如今陛下委以後政事,念在當日請立東宮的份上,你的官位大概可以動一動了。”
許敬宗已經拜相,官職上實則到頭。
他願意主動投靠皇後,也願意接下皇後這個‘打壓世家’的交待,除了他自己沒有家世靠山,想要更好的保住當前官位榮耀外——
還主打一個情緒因素:之前裁‘入流官’事,許多世家朝臣,既不敢明著懟皇帝,也不去懟擬詔中書令,反而抓著他這個審核詔令的門下省侍中,狠命一頓懟。
這個仇怨,許敬宗記到現在!
與許敬宗是尋靠山不同,李義府則是升官之心狂熱炙盛。
他如今是中書省的四品侍郎——旁人看他官位已然不低。
但是他覺得自己該更進一步才是!
他可是首倡改立太子的人啊,怎麽這幾年過去,皇帝完全沒有再升他的官位,也沒重用他?!
最慘的是,他雖然在中書省做侍郎,但兩位頂頭上司,杜中書令和王中書令都不大看重他,常讓他坐冷板凳。
尤其是王相。
王相原本是吏部尚書,就是那位姜侍郎的上峰!
因姜沃已經位列同中書省門下三品,每回中書省的議事她也可參與。
李義府就眼睜睜看著,王相對姜侍郎,可比對自己和氣親厚多了,有時候甚至直接越過他,反而教著姜侍郎起草詔令。
好似她才是這中書省的侍郎,自己倒是個外人。
簡直給李義府氣完了。
而每每看到姜侍郎一身紫袍,他就抓心撓肝似的。
既然姜侍郎是因為吏部資考事,做了半步宰輔。
那他也要做一件大事!
**
姜沃很快聽說了李義府的‘大事’。
他提出了‘七姓十家不得內部通婚’的禁婚令。
事情其實還要從崔家說起。
李義府於去歲,為自己的兒子求娶崔氏女。然而,雖說他求娶的是旁支庶女,崔氏還是毫不給面子,一口拒絕,而是表示‘再不必為此事上門’的斷然拒絕。
原本被折了面子的李義府,就在暗中記恨,此時有皇後背後撐腰,正好狠踩世家一腳。
他直接上奏疏,提出——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凡此七姓十家(崔氏被他算作兩姓),不得自為婚姻。”
一時,朝野間門世家名門(尤其是這些一等世家),輿論嘩然一片。
姜沃吃瓜中。
畢竟這件事讓姜沃打頭去幹,她是不願意的——性價比太低了。
一來,想打破傳統的觀念,比打破官選方式更難,並非一道‘詔令’能禁止。二來,此禁婚令若下,甚至有更突出這幾門世家與眾不同的意思。
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是禁書一樣。
皇家都要特別強調這幾家不許彼此通婚,那豈不是更說明這幾家的門望地位?
觀史明鑒,此時人幾乎不能想象世家的消失——如今世家們頂多感慨下他們不比當年,但真沒覺得自己會消亡。
畢竟朝代換過多少他們世家都還存在。
真正讓世家頹掉甚至泯然眾人的,除了靠改變人才選拔的方式,不斷打破階級被壟斷的壁壘外,還有……物理消失。
晚唐黃巢直接就以‘天街踏盡公卿骨’的方式,端了大半世家傳承。
人都沒了,還談什麽別的?
但第二條路,都不能稱之為路,只是無可奈何。因為當天街踏盡公卿骨之時,必是民更不能聊生的亂世。
此時李義府提出的這種‘禁通婚’,只能算是一種精神勝利法。
媚娘問起時,姜沃便合盤托出她的想法。
又說起先帝在時,有幾年曾提出來:“王妃、主婿皆取自勳臣家。”——
與其禁這些人家之間門通婚,變相擡高他們的名望,不如禁五姓七望,尤其是嫡系與皇家通婚。讓宗親,尤其是帝王一脈少與世家牽連起來。
說起先帝這道聖意,也可見先帝當年為陛下選的當真是晉王妃,而且王皇後鳴珂最開始也是被叔祖母同安大長公主推薦的。
可以說王皇後也算跟皇室和勳貴沾親帶故。
比起禁婚令,媚娘也覺得這個法子更好。
不過……
她的指尖敲在李義府的奏疏上:“等朝臣議一議這道禁婚令再說。”
*
在姜沃看來,比起李義府的禁婚令,許敬宗提出的法子就強多了。
許敬宗主張再次重修先帝年間門《氏族志》,改名為《姓氏錄》。
並且創造性的提出:“後族為第一等,其餘悉以仕唐官品高下為準,凡九等。”又特意言明:入仕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以軍功致五品者,也在其內。”[2]
簡單粗暴翻譯下,便是:只要你官位夠,就是士族!官位越高,世家等級越高!
朝野間門又是一片嘩然熱議。
**
總之,這一年三月初一的大朝會,在皇帝終於上朝後,朝臣們都未討論旁的,直接針對‘禁婚令’和‘《姓氏錄》’兩件事,當場庭辯起來!
因許敬宗官位高,大家先罵他。而且這份《姓氏錄》,直接被稱作‘勳格’。
世家根本不認,覺得這是官位排行榜,才不是世家排行榜。
但許敬宗比李義府為人處世強出八個度,打這兒就能看出來——
李義府那個‘禁婚令’就是只損人。
而許敬宗這個起碼是利好了一部分人,朝上被排到《姓氏錄》裏的寒門官員還是挺高興的。
甭管你舊族世家認不認,若是皇家發了這本《姓氏錄》,起碼也是他們第一次被官方認證了世家!
因此許敬宗在大朝會上被罵時,還是有人維護他的,但李義府被罵……就完全是純純被罵。
*
如今的姜沃,聽朝臣們吵架,也已經沒什麽意思了。
畢竟她是見過大場面的人。
姜沃親歷永徽年間門,一出就是謀反大案,‘晉西北亂成一鍋粥’後,不免覺得這些都是毛毛雨。
且自從長孫太尉離職,朝上的罵戰的等級都直線下降。
因此任由大朝會上,各種朝臣關於‘《姓氏錄》’和‘禁婚令’兩事唇槍舌戰,姜沃兀自出神。
她在想一件事——
若是許敬宗提出的《姓氏錄》頒布,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
“唐官品高下為準”,那以她現在的官品,她就會變成二等世家。
啊,這真是……
姜沃忽然又想起了幾年前的貢舉。
她原本想做‘打擊科舉黑幕保護傘’的正義人士,結果後來見了狄仁傑駱賓王後,驀然回首,發現保護傘竟是她自己。
也正似現在,本來正在努力幫著帝後打擊世家的她,忽然,變成了二等世家。
這是什麽‘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養成記嗎?
*
且說姜沃現在站的離丹陛已經頗近——
起碼永徽年間門就能看清她在吃瓜的皇帝,現在也能看清她在神游天外。
皇帝原本被這些人吵嚷的頭疼,結果又看到姜卿毫不受影響的在走神。
就準備再次突襲點她的名。
問什麽呢?皇帝想了想,就問……考功屬的事兒吧。
皇帝準備好話題,剛準備點名,忽然聽見已經有人搶在他之前——
李義府此人,貌狀溫恭,說話的時候,總帶著幾分笑意。
此時臉上也是笑容,開口道:“關於下官這道‘禁婚令’。不知姜侍郎如何看?”
朝上庭辯一頓。
*
皇帝略微蹙眉,看向李義府:怎麽還有人敢搶朕的話。
而珠簾後的媚娘蹙眉更甚:她已經與許敬宗李義府二人暗示過了,此事只交給他們。難道他們聽不懂,這就是不許扯上旁人的意思!
許敬宗也罷了,行事還算謹慎小心。
李義府居然就在大朝會上問詢姜沃對此事的意見!
媚娘心中生惱:這人,不好用。
*
而被李義府點名的姜沃,並未回頭看,也未出列——又不是帝後點她,何必出列。
朝堂之上,諸臣只聽姜侍郎語氣一如往常,隨口道:“我於朝堂事如何看?與你何幹。”
李義府當場噎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顯慶五年,二月末。
紫宸宮偏殿書房前的晚梅,尤自盛開。
以往,皇帝便是在此批奏疏,召見前來求見的朝臣。
*
姜沃順著殿前的石階走上去,此時在門口迎著她的,卻不是皇帝身邊程望山,而是嚴承財。
他見了姜沃立刻笑著接上來:“姜侍郎快請,皇後等著您呢。”
姜沃入內,嚴承財在她身後將殿門重新關上。
雕有龍騰祥雲的紅松木門頗為沈重,旁邊的小宦官連忙來幫忙。
而嚴承財望著這兩扇華彩妙目的雕紋銷金的木門,忽然就想到了當年掖庭北漪園的兩扇尋常木門。
更是不由想到了如今殿內皇後初入宮闈時的樣子,也想起了當年為宮正司女官的姜典正,第一次來到掖庭讀宮規的樣子——
當時若有人告訴他,他在北漪園見到的人裏,能出一位皇後,一位未來的宰輔,他一定覺得對方在發癡,會讓對方趕緊去尚藥局看看腦子!
當然,若有人告訴他,將來他能站在天子居所前,迎送朝堂重臣,他也不會信的。
然而現在,他已經站在了這門前。
這幾日,甚至還有來請見皇後的朝廷大員給他塞金銀珠寶!
嚴承財哪裏敢收,只覺得恍如夢中。
*
姜沃入內,就見媚娘著皇後朱錦常服,正坐在禦案後,提朱筆批奏疏。
二月中旬,大軍奉命出征百濟後,皇帝風疾再次發作起來。
大約是之前大半年,在調兵遣將等事上耗了太多心神,年節下又有祭天祭祖,並大軍出征前的類祭,諸事加身,難免勞神勞心。
待到大軍開拔,皇帝心神驟然一松,不免再次犯了舊疾。
好在二月裏,孫神醫還未出京雲游,皇帝將其請到宮裏來診病扶脈。
孫思邈扶脈過後,為皇帝開了藥方遞上。
自先帝病起再到自身發作癥候,皇帝久見久歷其病,已然成半個醫家,見藥又加重了二分,不免悒悒。
兼之孫思邈出於大夫的角度,多次囑他要安神歸養。皇帝便將政務委了皇後,自己搬到後殿去安心養病。
道除了軍國大事,其餘庶務不必再問他,只管與三省宰輔商議著自決便是。
又下旨停常朝,只留初一十五大朝會。
停朝的日子,百官若有奏,便層層上稟,最終由宰輔和六部尚書再匯於皇後處。
*
聽見姜沃進門,媚娘擡頭一笑:“來了?等我批完這道奏疏。”
說著又低下頭去,口中還道:“有備好葛花枸杞飲,外頭冷,你冒著風走過來,先喝一杯。”
哪怕是做了皇後,媚娘依舊不喜歡寫字做事的時候,旁邊有人。
宮女都候在門外,聽不到門裏搖響銅鈴的聲音,再不敢進門。
因而此時屋內就只有媚娘和姜沃兩個。
姜沃也慣於如此,自行取過紅泥小火爐上的紫砂壺,給自己倒了一杯枸杞飲。
看著杯中一顆顆紅潤潤的枸杞,姜沃忽然想起‘保溫杯裏泡枸杞’這句話,就失笑,想著回頭去將作監,打個‘保溫杯’好了。
“怎麽?”
媚娘批完方才的奏疏,已然擱下朱筆走過來。
正好見姜沃對著杯盞笑,不由也笑了。
姜沃擡頭給媚娘也倒上一杯,兩人就在窗前榻上對坐。
恍如十數年前。
只是說的話題不同。
這小十日,是媚娘第一次獨自會見諸朝臣。
這些日子下來,朝中三省六部九寺的重臣基本都打過了一遍交道。
媚娘此時就與姜沃閑話笑道:“王尚書確如你所說,是個妙人。”
聽媚娘提起王神玉,姜沃倒想起了王神玉對皇後的一句‘表態’。
且說,朝臣們對於‘稟事於後決斷’這件事,到底是什麽態度——媚娘也好,姜沃也好,都未特意去打聽。
一來,能位列宰相尚書位的都是老狐貍,很難挖出他們真正在想什麽,只能問跡不問心。二來,旁人的評價也難動搖左右媚娘的行事。
但王神玉又不同了。
媚娘聽聞王神玉對自己這位‘代政’皇後,有過一言感慨,也不由好奇。
姜沃便將王神玉的話說與媚娘。那日,王神玉第一回 單獨向皇後回過吏部事,回來就感慨了一句——
“後乃沈潛剛克之人。”
姜沃聽後,覺得很精準。
如今的媚娘,比起當日在帷帳後走出,痛斥褚遂良的她,更加深藏沈斂,內蘊剛強。
媚娘也是一笑。
*
喝過枸杞茶閑談片刻後,兩人說起正事。
媚娘語氣似笑非笑:“我才代陛下理政沒幾日,就有人迫不及待要跳上我的船來了。”
姜沃都不用猜,直接問道:“許敬宗、李義府?”
見媚娘點頭,姜沃客觀分析道:“不,姐姐,他們應當不是急著跳上你的船——這兩位本來就自覺有大功於姐姐,只怕他們認定自己原就是你船上的人。”
媚娘與姜沃說話,就不必什麽都在心裏過一遍。甚至有時候都懶得細想,直接隨口問道:“大功?他們對我有什麽大功?”
姜沃在心裏替兩位拘一把同情淚(其實也沒淚),合著媚娘根本沒記住。
她提醒道:“許李兩位是最先提出改立弘兒為太子的。”
媚娘想起來了,語氣懶洋洋道:“那不過是順陛下聖意罷了。”
姜沃笑瞇瞇:“但他們兩人可不覺得。”
在許、李二人眼裏,改立太子固然是順應聖意,但對皇後,確實一件大大有益的正事。
唯有自己兒子做了太子,她這個皇後才能徹底安穩不是?
因而,他們兩人當然自覺是‘有大功’於皇後和東宮的。
此番‘後代為理政’,自然該是他們繼續靠攏皇後,愈加出頭的時候。
*
因殿內炭火燒的旺,說了一番話,難免覺得有些幹燥。媚娘覺得唇上發緊,就拉開炕桌下的小屜,摸出一只嵌著明珠的小銀盒來。
裏面是色做海棠輕紅的口脂。
因之前姜沃提醒過她,若是雙手之前碰觸過旁的東西,便不要直接用手指塗抹口脂,免得病從口入。
媚娘就讓將作監給她做了這種小銀盒,裏面附帶一個凹槽,放著一枚細細的小玉勺,專用來塗抹口脂,每日還會用一小杯酒水泡一下。
媚娘拈起玉勺,看了看姜沃,就先對她招手:“過來些。”
姜沃傾身伏案,
媚娘替她塗了一些口脂,又問道:“年節下,五品以上官員,不是都受賜口脂嗎?怎麽也不塗?”
長安城的冬日,實在幹燥。
臘月與正月節慶,皇帝都會賜官員口脂、面脂等物。[1]
姜沃抿了抿唇,化開唇上帶一點蜂蜜和花香味道的口脂:“總是忘記。”
媚娘無奈搖頭。除了皇帝賞與朝臣的,媚娘凡有了好用的口脂面脂沐膏,都不忘給她留一份,她自己總是忘了也無法。
待媚娘也潤過唇後,姜沃才問道:“那姐姐是準備用一用許李兩人了?”
媚娘點頭:“算來,距離‘吏部資考授官’事,也過去三年了。也該再給世家放放血了,免得好了傷疤忘了疼。”
俗話說得好,三天不打還上房揭瓦呢,何況三年過去了。
雖說從去歲開始,吏部已經著手開始推‘守選制’,讓蔭封子弟都多在家裏蹲兩年。
但此舉,對世家的影響,倒不如對勳貴人家大——世家到底還是有底蘊,真開始督促子弟貢舉入仕以及考試授官,進步可比勳貴人家快。
媚娘便覺得,是時候,再專門動一動這些閥閱世家了。
“前兩年,那本風靡坊中的《權相奪親外傳》,我還未忘呢。”媚娘鳳目微揚。
當時說歸說笑歸笑,但此書對姜沃的警告,媚娘豈能看不出。
世家依舊是覺得,皇權相權是一時的,數百年的世家才是綿延不絕的。因而特意警告‘權相’,此時鬧得歡,小心將來身敗名裂,子孫受難!
這是警告‘權相’,又何嘗不是在挑釁權相背後的皇權。
媚娘在記仇方面,跟皇帝絕對是天造地設的夫妻。
“昨日,我已經特意單獨召見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示意他們各自去想個法子,好生壓一壓朝野間門五姓七望閥閱門第之望。”
在媚娘看來,許李二人光態度上表露出投靠之意,言辭奉承恭敬沒用。
得本人有用處才行。
姜沃聞言點頭,對媚娘道:“姐姐,那要我幫著敲敲邊鼓嗎?”
媚娘看了她片刻,忽然深深嘆口氣:“這些年了……為何唯有這件事,我總與你說不通呢——不要做擋在皇帝前面的臣子。”
“我今日特意把你叫來,正是要囑咐你,不管他們二人這回鬧出什麽動靜來,你完全不要身涉其中,聽到沒有?”
“之前‘裁入流官’和‘資考事’,你已然走過刀鋒了,這次你就好好待著看熱鬧,不許出聲。”
見姜沃乖乖點頭,媚娘卻還不放心。
再次與她細細道:“當年吏部改選事,是不得不你去做,因你全無私心,會秉公選官——換了許李二人,這種資考選官只怕要被他們弄得烏煙瘴氣。”
“尤其是李義府。”媚娘蹙眉:“就在前日,大理寺狄懷英來稟過我,道李義府竟然在私下賣官。”
現在每年的‘入流官’全部由吏部考試授予,李義府就別出心裁,開始賣胥吏等雜色官。
因他是四品中書侍郎,又與許敬宗走的很近,一般署衙朝臣都不願得罪他。
他‘推薦’來的胥吏,能收也就收了,橫豎也不是正經官,不好用也不差這一個閑人。
姜沃聞言感嘆道:“李侍郎這是生財有道啊。”
媚娘輕聲冷笑了下。
“是,歪腦筋倒是靈活,只盼著他在世家事上,也有些別出心裁的主意才好——若是這件事辦的漂亮,賣官事說不得還能給他減一等罪名。”
姜沃便知:媚娘是準備把許李二人,尤其是李義府,當成黑手套用了。
不,或許許敬宗能算一把長期使用的黑刀。
李義府才是黑手套,正好幹完活弄臟了(也是這手套本來就不幹凈)就正好扔了。
**
門下省署衙。
許敬宗和李義府正在反覆推敲皇後的話。
生怕理解有誤。
討論完畢,許敬宗還隨口安慰了一句李義府:“如今陛下委以後政事,念在當日請立東宮的份上,你的官位大概可以動一動了。”
許敬宗已經拜相,官職上實則到頭。
他願意主動投靠皇後,也願意接下皇後這個‘打壓世家’的交待,除了他自己沒有家世靠山,想要更好的保住當前官位榮耀外——
還主打一個情緒因素:之前裁‘入流官’事,許多世家朝臣,既不敢明著懟皇帝,也不去懟擬詔中書令,反而抓著他這個審核詔令的門下省侍中,狠命一頓懟。
這個仇怨,許敬宗記到現在!
與許敬宗是尋靠山不同,李義府則是升官之心狂熱炙盛。
他如今是中書省的四品侍郎——旁人看他官位已然不低。
但是他覺得自己該更進一步才是!
他可是首倡改立太子的人啊,怎麽這幾年過去,皇帝完全沒有再升他的官位,也沒重用他?!
最慘的是,他雖然在中書省做侍郎,但兩位頂頭上司,杜中書令和王中書令都不大看重他,常讓他坐冷板凳。
尤其是王相。
王相原本是吏部尚書,就是那位姜侍郎的上峰!
因姜沃已經位列同中書省門下三品,每回中書省的議事她也可參與。
李義府就眼睜睜看著,王相對姜侍郎,可比對自己和氣親厚多了,有時候甚至直接越過他,反而教著姜侍郎起草詔令。
好似她才是這中書省的侍郎,自己倒是個外人。
簡直給李義府氣完了。
而每每看到姜侍郎一身紫袍,他就抓心撓肝似的。
既然姜侍郎是因為吏部資考事,做了半步宰輔。
那他也要做一件大事!
**
姜沃很快聽說了李義府的‘大事’。
他提出了‘七姓十家不得內部通婚’的禁婚令。
事情其實還要從崔家說起。
李義府於去歲,為自己的兒子求娶崔氏女。然而,雖說他求娶的是旁支庶女,崔氏還是毫不給面子,一口拒絕,而是表示‘再不必為此事上門’的斷然拒絕。
原本被折了面子的李義府,就在暗中記恨,此時有皇後背後撐腰,正好狠踩世家一腳。
他直接上奏疏,提出——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凡此七姓十家(崔氏被他算作兩姓),不得自為婚姻。”
一時,朝野間門世家名門(尤其是這些一等世家),輿論嘩然一片。
姜沃吃瓜中。
畢竟這件事讓姜沃打頭去幹,她是不願意的——性價比太低了。
一來,想打破傳統的觀念,比打破官選方式更難,並非一道‘詔令’能禁止。二來,此禁婚令若下,甚至有更突出這幾門世家與眾不同的意思。
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是禁書一樣。
皇家都要特別強調這幾家不許彼此通婚,那豈不是更說明這幾家的門望地位?
觀史明鑒,此時人幾乎不能想象世家的消失——如今世家們頂多感慨下他們不比當年,但真沒覺得自己會消亡。
畢竟朝代換過多少他們世家都還存在。
真正讓世家頹掉甚至泯然眾人的,除了靠改變人才選拔的方式,不斷打破階級被壟斷的壁壘外,還有……物理消失。
晚唐黃巢直接就以‘天街踏盡公卿骨’的方式,端了大半世家傳承。
人都沒了,還談什麽別的?
但第二條路,都不能稱之為路,只是無可奈何。因為當天街踏盡公卿骨之時,必是民更不能聊生的亂世。
此時李義府提出的這種‘禁通婚’,只能算是一種精神勝利法。
媚娘問起時,姜沃便合盤托出她的想法。
又說起先帝在時,有幾年曾提出來:“王妃、主婿皆取自勳臣家。”——
與其禁這些人家之間門通婚,變相擡高他們的名望,不如禁五姓七望,尤其是嫡系與皇家通婚。讓宗親,尤其是帝王一脈少與世家牽連起來。
說起先帝這道聖意,也可見先帝當年為陛下選的當真是晉王妃,而且王皇後鳴珂最開始也是被叔祖母同安大長公主推薦的。
可以說王皇後也算跟皇室和勳貴沾親帶故。
比起禁婚令,媚娘也覺得這個法子更好。
不過……
她的指尖敲在李義府的奏疏上:“等朝臣議一議這道禁婚令再說。”
*
在姜沃看來,比起李義府的禁婚令,許敬宗提出的法子就強多了。
許敬宗主張再次重修先帝年間門《氏族志》,改名為《姓氏錄》。
並且創造性的提出:“後族為第一等,其餘悉以仕唐官品高下為準,凡九等。”又特意言明:入仕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以軍功致五品者,也在其內。”[2]
簡單粗暴翻譯下,便是:只要你官位夠,就是士族!官位越高,世家等級越高!
朝野間門又是一片嘩然熱議。
**
總之,這一年三月初一的大朝會,在皇帝終於上朝後,朝臣們都未討論旁的,直接針對‘禁婚令’和‘《姓氏錄》’兩件事,當場庭辯起來!
因許敬宗官位高,大家先罵他。而且這份《姓氏錄》,直接被稱作‘勳格’。
世家根本不認,覺得這是官位排行榜,才不是世家排行榜。
但許敬宗比李義府為人處世強出八個度,打這兒就能看出來——
李義府那個‘禁婚令’就是只損人。
而許敬宗這個起碼是利好了一部分人,朝上被排到《姓氏錄》裏的寒門官員還是挺高興的。
甭管你舊族世家認不認,若是皇家發了這本《姓氏錄》,起碼也是他們第一次被官方認證了世家!
因此許敬宗在大朝會上被罵時,還是有人維護他的,但李義府被罵……就完全是純純被罵。
*
如今的姜沃,聽朝臣們吵架,也已經沒什麽意思了。
畢竟她是見過大場面的人。
姜沃親歷永徽年間門,一出就是謀反大案,‘晉西北亂成一鍋粥’後,不免覺得這些都是毛毛雨。
且自從長孫太尉離職,朝上的罵戰的等級都直線下降。
因此任由大朝會上,各種朝臣關於‘《姓氏錄》’和‘禁婚令’兩事唇槍舌戰,姜沃兀自出神。
她在想一件事——
若是許敬宗提出的《姓氏錄》頒布,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
“唐官品高下為準”,那以她現在的官品,她就會變成二等世家。
啊,這真是……
姜沃忽然又想起了幾年前的貢舉。
她原本想做‘打擊科舉黑幕保護傘’的正義人士,結果後來見了狄仁傑駱賓王後,驀然回首,發現保護傘竟是她自己。
也正似現在,本來正在努力幫著帝後打擊世家的她,忽然,變成了二等世家。
這是什麽‘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養成記嗎?
*
且說姜沃現在站的離丹陛已經頗近——
起碼永徽年間門就能看清她在吃瓜的皇帝,現在也能看清她在神游天外。
皇帝原本被這些人吵嚷的頭疼,結果又看到姜卿毫不受影響的在走神。
就準備再次突襲點她的名。
問什麽呢?皇帝想了想,就問……考功屬的事兒吧。
皇帝準備好話題,剛準備點名,忽然聽見已經有人搶在他之前——
李義府此人,貌狀溫恭,說話的時候,總帶著幾分笑意。
此時臉上也是笑容,開口道:“關於下官這道‘禁婚令’。不知姜侍郎如何看?”
朝上庭辯一頓。
*
皇帝略微蹙眉,看向李義府:怎麽還有人敢搶朕的話。
而珠簾後的媚娘蹙眉更甚:她已經與許敬宗李義府二人暗示過了,此事只交給他們。難道他們聽不懂,這就是不許扯上旁人的意思!
許敬宗也罷了,行事還算謹慎小心。
李義府居然就在大朝會上問詢姜沃對此事的意見!
媚娘心中生惱:這人,不好用。
*
而被李義府點名的姜沃,並未回頭看,也未出列——又不是帝後點她,何必出列。
朝堂之上,諸臣只聽姜侍郎語氣一如往常,隨口道:“我於朝堂事如何看?與你何幹。”
李義府當場噎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