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8章 姜沃的偏心

關燈
第118章 姜沃的偏心

春日宴。

庭院中栽種著數株西府海棠。

正時海棠繁盛未雪時節,雲霞般燦漫,連著春光都跟著煙艷起來。

但姜沃閉一閉眼,眼前浮現的卻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日盛景。[1]

《滕王閣序》千古駢文啊。

*

杜易簡還在說些什麽,姜沃已經走神到滕王閣上去了。

說來,後世是《滕王閣序》帶動了滕王閣的名氣。

可此時,還是滕王閣,或者說滕王本人名聲大。

滕王李元嬰,高祖李淵的幼子,年紀小輩分大,是當今的叔王。先帝貞觀十三年間,封滕王,赴任山東滕縣,廣起樓閣。

如此說來,滕縣才是第一所滕王閣。

只是滕王性劣,在滕縣幹出‘驅趕百姓為樂’‘專挑農忙時出去踐踏農田打獵’‘拿彈弓打傷人’‘把人埋在雪地裏’等種種惡行來,就被先帝貶到蘇州做刺史去了——

滕王這一世,多有貶遷,就開始了去哪兒把滕王閣建在哪兒的一生。

到了當今登基,滕王依舊不改本色。

皇帝下書把滕王的惡行數了一遍,然後非常痛心疾首道:“朕因與王叔是骨肉至親,不忍心治罪於國法,王叔好自為之。”

皇帝這封詔書到了吏部,姜沃就知道:啊,陛下這是小黑蓮花的性情又犯了。

皇帝邊‘傷心’說著‘骨肉至親,不能致於王法’,邊幹脆利落把滕王的邑戶及親事帳給削了——

姜沃去歲剛經手了貶滕王至洪州之事。

當時她還在心裏算呢,洪州即南昌。

滕王再起樓閣的話,便是後世最出名的一座滕王閣了吧。

果然,滕王也沒令姜沃‘失望’。

雖然皇帝又是下聖旨斥責,又是削他的食邑,但滕王不在乎:他可是皇帝親叔叔,只要不謀反,皇帝也不能打死他不是?

既然皇帝沒收他的食邑,滕王就決定‘自力更生’。

於是在當地認真斂財起來,繼續建他的滕王閣。

*

杜氏仆從為姜沃遞上一卷文章。

她便低頭細看王勃六歲時的文章——

文采天賦,實在是錐處囊中,掩都掩不住的才氣縱橫。

這字想來也是他自己寫的,已然初見字體架構,但筆觸尚稚。

見此筆墨,姜沃忽又想起一事:她如今已經攢了許多大唐珍貴原版手稿,從帝王將相到神醫名士皆有。

她在姜宅中有一間單獨的屋子裝這些手稿。

用木匣一個個封好。

特意囑咐過人,永不許帶燈燭明火進去。

現在,那屋中的幾架條案,都擺的滿滿當當了。

她還未系統整理過。

姜沃低頭看著眼前手稿——是不是已經到時候,該建個有索引有條理的個人收藏博物館了?

也好留待後來人。

她思緒飛到博物館的過程中,杜易簡正親引著好友之子,挨個見過宴上的幾位隨駕朝臣、國子監學子與並州當地的官員與出名些的文人。

兩位年過七旬的並州大儒,被宴席主家與在場諸人推坐首席。

其餘在場人,論官職算,除並州大都督府的長史是從三品外,再次便是姜沃的正四品上吏部侍郎。

於是杜易簡很快帶著王勃來至姜沃案前。

姜沃目光落在眼前七歲童子面容上。

他正在按長輩指點過的,一絲不茍見禮:“末近後學見過姜侍郎。”

杜伯父已然告訴過他,這位吏部侍郎年紀輕輕就做過考官之一,將來他若是要貢舉,少不得要再與她會面的。

此番他能至此,也是杜伯父聽聞聖駕欲駕臨並州的消息後,特意第一時間派人去齊州送信,父親又立刻為他打點行裝,讓兄長緊趕慢趕把他送來的。

王勃少年早慧,知這是父親和杜伯父在為他將來鋪路,希望他能揚名,將來能夠仕途通達。

為自己,更為家族。

身上背負著長輩們絕大的期許,七歲的孩童不免緊張,生怕行差踏錯,倒是讓長輩們失望。

行禮很規矩到位,卻有些板正。

姜沃已然歷經世情多年,對眼前孩童的想法,一望即知。

此時,她眼前便不再是將來會做出《滕王閣序》的出眾才子,只是個心理壓力很大的孩子。

姜沃扶起眼前作揖孩童的胳膊。

又從案上拿起一枚紅潤可口的杏子遞給他。

王勃一怔,連忙伸出雙手去接。

杏子落於掌心。

他擡眼,見眼前姜侍郎,神如煙雲難以琢磨,對他溫聲勉勵道:“少時聰察岐嶷,更當砥礪心性。”

姜沃此言,全然發乎內心:王勃一世宦途飄零,多半是自身性情的緣故。

有的人,天生會作詩,但不會做官。

這是兩種決然不同的天賦。

姜沃出此言,旁邊杜易簡頓生驚喜。

姜侍郎今日到此,幾乎未發一言。

杜易簡也能理解——

相人這件事,本就要慎重,一般以‘相人’出名的大儒名士,都是輕易不肯開尊口的。

何況姜侍郎身擔‘袁仙師之徒’與‘吏部侍郎’兩重身份,自然更慎重以評人。

可她方才,居然明明白白開口誇了聰察岐嶷。

不光杜易簡,宴上眾人都看了過來。

其中就有一位大儒道:“這位王家子,可是之前杜長史盛讚的‘王家之寶樹’?”

此話一出,杜易簡略微有點尷尬。

這確實是他之前盛讚好友之子王勃的話。

如今在此宴上被人說出來,似乎……是有些誇的太過了。

所謂‘寶樹’的典故,是出自東晉謝家。

謝安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2]

以七歲之子,比東晉謝玄,在許多人看來,自然是大為過譽。

這位並州大儒點出此事,自是覺得杜易簡捧人太過分了。

倒是姜沃,聽聞‘寶樹’二字,心中一動:所以《滕王閣序》裏那句‘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莫非緣故在此。

其實,只《滕王閣序》一文傳於千古,王勃又何嘗不是‘王氏之寶樹’。

姜沃如此想,便如此說了:“此子之才,將來亦是留於文史的‘寶樹’。”

杜易簡方才微微的尷尬,立刻化作了滿滿的喜悅。

將來!

袁仙師當年就說過,他的姨兄岑文本,將來能拜相,果然應驗。

數十年後,他的高足又如此預言好友之子,必是準的!

姜沃言畢,春日宴一剎安靜如許。

雖是有人不信(比如方才的大儒),但卻沒人反駁。

又見這位神如閑雲野鶴的姜侍郎舉杯道:“在座諸位,將來名垂竹帛,留於文史的又何止一人。”

此話一出,宴席氛圍立刻又是一變。

姜沃已然不太在意旁人的看法。

只是自顧自飲了一杯。

其餘人見此,甭管心裏怎麽想,也都趕緊舉杯陪飲了一杯。

其中尤以李敬業為甚——

他特別像那種上課時候愛接老師話的男孩子,立刻舉杯捧場:“借姜侍郎仙言,只盼來日我等都能名留史書。”

簡直是‘活潑開朗大男孩’。

姜沃:……感覺李大將軍的基因,在長孫身上變異的好厲害。

她忽略掉李敬業。

擱下酒杯,再次望向眼前因方才之言而拜謝的孩童,觀量片刻。

觀量的時間略久,以至於杜易簡都有點不安。

他剛要發問,就聽姜侍郎問道:“杜長史身上有無銅錢?”

杜易簡連忙取出幾枚。

其實早些年,姜沃都是隨身帶著卦盤的,還是入了吏部後,才將卦盤收起輕易不用,平時起卦只用銅錢和骰子。

於現在的她而言,銅錢也夠了。

她要蔔一蔔此世界線王勃的命數。

是否還是二十幾歲就落水而亡的命數,又是否是死劫不可更改。

因是‘薦才宴’,案上除了酒饌,皆備有紙筆。

姜沃就推一推面前的紙筆,對王勃頷首道;“將你的生辰八字寫下來。”

孩童一怔,忍不住回頭去看杜伯父。

杜易簡則看眼前姜侍郎。

只見姜侍郎指尖轉著一枚銅錢,眼瞳雖清澈如水卻又幽深如潭,開口道:“我觀此子面相,弱冠後有一命劫。想為之一蔔。”

杜易簡連番致謝,又連忙命王勃寫下自己生辰八字。

姜沃擲出銅錢。

片刻後,觀卦象而心略安。

大約是此世許多事已然不同,並非不可破的死劫。

她取過紙張。

王勃則又重新蘸墨,恭敬將筆遞上。

姜沃寫就一句話,折起,遞給王勃,又道:“待你弱冠之年,當往長安。我會再為你蔔一卦。”

杜易簡帶著王勃連番拜謝。

春日宴至此,已然盛景之極。

**

宴席散後,杜易簡送諸位朝臣出門。

李敬業和駱賓王都在姜沃身後隨行。

駱賓王就聽旁邊李敬業羨慕小聲嘀咕:“今日別的也罷了,姜侍郎居然起卦了。當年祖父也曾尋姜侍郎蔔過家族事——據說我們家族也有一劫。”

駱賓王:?

李敬業的小聲嘀咕,也沒有多小聲,姜沃也聽到了半句,心道:嗯,劫數開口說話了。

姜沃回首看了兩人一眼。

李敬業不說話了。

不知怎的,大概是這位姜侍郎跟祖父熟悉的緣故吧,每回她那雙眼睛看向自己,李敬業總有點不安。

倒是駱賓王,上前一步拱手,有些好奇問道,不敢請動起卦,但不知若只觀面相,他有沒有什麽劫數呢。

姜沃指了李敬業,淡然道:“這就是你命中劫數。”

駱賓王與李敬業雙雙楞住。

但兩人同時理解錯了姜沃的意思,只以為是今日兩人在席上總是唇槍舌劍的互相譏諷,以至於丟了京中國子監的人,讓姜侍郎不快。

尤其是駱賓王,被姜侍郎清冷眼神一看,心中忽的生出許多愧疚來:他是經由盧照鄰引薦,通過姜侍郎入國子監的。

結果自己總與英國公之孫不對付。

如今想來,也是辜負了姜侍郎之意,甚至會讓她在英國公跟前為難。

於是駱賓王致歉,又在心內下定決心,以後在國子監必以學業為重,少行弄性爭名鬥氣之事。

姜沃見駱賓王神色,就知道他在想什麽。

但……

姜沃心內攤手:我說的都是實話啊。

**

是夜。

燈下。

因換了屋舍,姜沃怕安安認床,

就陪著她到睡了,才回到屋中。

就見崔朝正在燈下看今日春日宴的文章。

走過去一瞧,果然是在看王勃的。

崔朝擡頭:“你今日為這孩童起卦,可見極愛其才——你極少為人主動起卦的。”

他頓了頓,語氣平靜幽微:“若我沒記錯,上一個你主動起卦的,還是盧升之。”

姜沃就隨意坐在交椅的扶手上,頷首道:“才氣縱橫之人,總令人心軟。”

她指著王勃的文章——

才六歲的孩子,觀其文字,卻覺得像是一硯磨好的寶墨,文采風流之意已畢露。

實難想象,若是未弱冠而折,除卻《滕王閣序》,將來又會有多少錦繡文章傳世?

姜沃想:自己終究是偏心的。

哪怕不能在朝堂偏心這些文人才子,也會在命途上偏愛他們。

畢竟以她來自的時代,皇權將相已然隨風而去不過一夢黃粱,但精絕文章卻依舊代代相傳。

她相信,先帝期許的‘華夏衣冠永存’亦是此意。

畢竟,比起外在衣冠,這種跨越千萬年文字間的共鳴與傳承,才是血脈裏的‘華夏衣冠’。

若有機緣,她如何能忍住,不為後世珍而重之。

*

崔朝收起今日春日宴上的詩文。

“是,文采天成,乃是天賦。”

姜沃點頭:“我便沒有這種天賦,每回陛下令朝臣做宮體詩,都愁的我要命。”

崔朝聞言笑道:“你說起此事,我倒想起來了。前幾日陛下跟我提過一回——說你在元宵燈會上做的詩,一看就特別敷衍。”

姜沃:……

陛下怎麽回事啊,怎麽還背後跟人告狀呢?

且皇帝既然跟崔朝都要念叨一聲,想必跟武姐姐也說來著。

姜沃忽然有種久違的,被老師通知家長‘最近學習狀態不佳’的感覺。

**

是夜,並州都督府。

並州無行宮,聖駕便暫蹕駐在並州都督府。

“陛下是冷了嗎?”

媚娘聽到皇帝打了個小小的噴嚏,不由擡頭問道。

李治搖了搖頭:“沒有,

忽然就有點癢。大約是春日花粉太多香氣太重的緣故。”

媚娘還是將搭在椅背上的披風取過來。

皇帝實不冷,反而接過來給她披上,拉她在身邊坐下。

媚娘低頭見皇帝案上正在看的奏疏,就問道:“陛下拿定主意,就在洛陽行此‘裁官’事嗎?”

李治點頭。

他預備在洛陽,第一次給世家好好放一放血。

他案上放著的,正是姜沃提交的奏疏。

說是奏疏也不太準確,這是密奏,姜沃就沒有用正式的公文形式,也沒有什麽贅言。只是把皇帝向她要的訊息,列了清清爽爽的表格。

皇帝亦覺幹脆利落一目了然,很是省事。

媚娘低下頭,看著這份《官員統計表》。

熟悉的姜沃的字跡,與自己的很像。

開頭直接寫著:“至顯慶二年元日,吏部在冊的文武官,共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五員。”[3]

下面還用小一點的字備註了,不包括雜吏,而是入品(包括一品到九品的散官)的官員。

總目列完,下面就是各種表格了——多年前掖庭中,媚娘就見過姜沃用墨線來劃橫平豎直的格子,用來分門別類計數。

後來她慣後也覺得很好用。

現在又把這個習慣帶給了皇帝。

兩人一起看著姜沃列的各色表格:京中與天下各州散官與實缺官各有多少;五品以上、五品以下官員各有多少;以貢舉入仕的官員、門蔭入仕、雜色入流的官員各有多少……

凡此種種細致表格,做了數十個。

表格的題目還都寫的很醒目,幾個大類別,用了不同的顏色。

皇帝尋任何條件的朝臣計數都很方便省事。

因而,無論第幾次看這封密奏,皇帝也不免對媚娘感慨道:“姜卿實是做事的人才。”

媚娘笑道:“是。”

然後又拿過自己方才在看的密奏:“崔司業這回奏國子監生員,用的也是一樣的格錄。”又指了一處記錄‘增長數目’的表格:“如此實是一目了然,自崔郎做司業起,國子監算學、律學等制科的學子大為增加。”

兩封密奏放在一起。

皇帝頷首道:“他們夫妻……”

媚娘截斷:“還未大婚,連婚書都未有呢。”

皇帝頓了頓,不太情願似的改口:“安安都叫……好吧,他們兩人。”

在皇帝心裏,兩人最難得是不單能辦事,還能格外慎敏悄悄把事兒辦了,在外從無提前洩露過皇帝的心意。

皇帝這邊磨刀霍霍,要開始頭一回放血。自不願意走漏風聲,是準備給世家一個驚喜。

他的手覆在這兩封奏疏上:“如今在並州,朕見的都是受賞的歡天喜地笑臉——等朕到了洛陽,可就有人要哭了。”

媚娘輕笑:“他們哭,強如百姓哭。”

皇帝點頭:“就是這話了。”

兩人又論過些正事後,媚娘就道:“早些安置吧。”

皇帝卻搖頭:“媚娘,方才既然說起,朕就要再問問你了——他們兩人的事兒。”

“之前朕與你一並問過子梧的打算,他只道一切隨姜卿心意。”皇帝又補了一句:“朕是看出來了,他是做不來姜卿主的。”

“之後朕親問過一回,誰料姜卿給朕雲山霧罩說了一通機緣。”皇帝當時都被她說的覺得好有道理,事後想想才發現,這沒一句準話啊!

“朕又托你去問句實在話——你問到了沒有?”

媚娘笑道:“陛下也太心急了。”她指了指案上的折子;“這會子不合宜的——陛下到了洛陽,變要著手裁撤冗官,裏頭少不了‘屍位素餐只管高臥’的世家子。”

“這會子讓她與崔氏子結親,豈不是生亂?”

“我問過了,她道過兩年再說。”

李治聽後沈默片刻。

媚娘都以為他接受了這個回答,準備起身收拾案上奏疏時,就聽李治又幽幽道道:“媚娘,朕知道你與姜卿是年少情分,甚是篤厚。但凡事還是要講個道理的。”

媚娘聞言不解轉頭:“陛下?”

李治語重心長道:“媚娘,你鎮日跟朕在一起,也聽過見過,朝中有不少勳貴人家都欲以子孫與姜卿聯姻。”

“尤其是她入吏部,又做過知貢舉後,朝野鹹知,她乃朕信重的擇官要臣。”

“欲結親之門戶就越發多了。”

“其中不乏年輕俊才,亦有文武兼備者。且也無崔氏這等世家家族桎梏煩難事……”

李治專註望著媚娘:“姜卿不會為此,就辜負子梧吧。”

“媚娘啊,此事上你可不能太偏頗。”

媚娘:……

陛下您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麽?

她轉頭去看窗外,夜色燈籠下,也能見海棠如春睡美人,一樹繁花——果然陛下是花粉聞多了嗎?

**

並州。

暫掛‘姜宅’官牌的宅院。

“你冷嗎?”見姜沃忽然打了個寒顫似的,崔朝就取過外裳來欲給姜沃披上。

姜沃搖頭:“也不冷,就是忽的一寒。”

她披著這外裳,忽想起今日見的杜審言來了。

今日見了杜審言,想到他是杜甫的祖父,姜沃下意識的反應就是遺憾,那她是見不到詩聖了。

然,隨著酒席氣氛漸熱烈。

姜沃望著似錦海棠,忽然想到一個,她之前下意識回避的問題——

她前世先天性心臟病,人生短而痛楚。

因而綁定系統時,她祈求的是健康的軀體,是想要能夠正常的生活,燦爛的過好一世。

起初倒是沒有想過壽命。

畢竟那時在她的世界裏,活過二十歲都是一家人要許願的事情。

可此世,她已過而立之年。

那她今生的壽命會有多長呢?

前世所有親人送走了年少夭折的她。

可今生,她已經體會到了,送別親人的心境。

那將來……

她擡眼,正好與崔朝四目相望。

燈燭下,映的兩人眼中光芒閃動。

*

姜沃先開口:“你有沒有想過,百年之後,你我身後事如何?”

崔朝認真問道:“你是在與我討論一世之事了嗎?”

姜沃點頭。

今日見杜審言,見王勃,倏爾感慨:她的人生太充實,過的也很快,如隙中駒,石中火。

她不但有想做,但一己之身做不完的事,還有想親見風采,但註定畢生見不到的人。

如果她活的夠久,或許今生還有機會能夠親眼見李、杜。

但再後的風采絕佳人物,必是無緣得見了。

她已然想好,自己身後事要如何,但今日,她想要問一問,崔朝又是如何想的。

崔朝輕聲道:“我其實很害怕。”

崔朝一直是個情緒格外穩定的人,姜沃也是第一次見到他眼中,流露出深重的抵觸與不安恐懼。

她凝神聽著。

崔朝勉強對她笑了笑:“其實兩年前,族長與我說過一番話。”

“他道:我盡可以覺得委屈,覺得家族對不住我,並無情無義疏遠甚至傷及崔氏。但我不能否認,我此生所成之事,無一脫得了姓氏之蔭。”

“畢竟,這世上被長輩磋磨的晚輩多了,為何只有我進京後能引起波瀾,甚至連先帝都會插手,將我安排去晉王府做東閣祭酒。”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是崔氏子。”

無論如何,人的出身和姓氏,是無法改變和抹除的。

崔朝對著眼前人,說起深埋心底的恐懼:“生前,我或許能由著自己的心意活一世。”

“我只怕死後,不但要由著人擺弄後事,還要被他們安排上嗣子,繼承我留下來的一切。並任意書寫我這一世的‘縱性悖逆家族’。”

“我不想如此。”

姜沃伸手覆住他的手:“不會的。”

她起身,取過兩份紙筆,一分為二。

遞給崔朝一份。

不用多說,崔朝已知其意。

兩個人分在兩處,在燈下寫就自己對身後事的安排。

各自封好,交給對方。

窗外春風拂落,一地海棠如紅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