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分崩
關燈
小
中
大
第96章 分崩
皇城東,崇仁坊。
這是京城中最大的坊之一,因坊西門便接臨皇城,官宦之戶置宅於此者頗多。坊內頗為繁華,單食肆就有五十多家。
坊之東南,有一處獨門宅院。
這處宅院,是姜沃與媚娘對著長安城坊市圖一起定下的。
便於此處撫養公主。
崇仁坊最大的好處,便是東南角挨著東市——夜裏持通行手書可最快到東市孫神醫的醫館。無論孫神醫在不在京中,薛大夫是一直住在醫館裏的。
再有,崇仁坊內原本也有一家醫館,還是之前從尚藥局致仕的一位老奉禦設的,家傳便頗擅小兒方。
“而且,崇仁坊離皇城近,姐姐與陛下想出宮看公主也容易些。”
彼時媚娘抱著女兒,邊看著長安城坊圖邊道:“唯一可慮,便是崇仁坊人多些。我會向陛下多要些人,周邊幾處宅子都住上親衛。宅院中,再給女衛留出兩間房來。”
在公主出宮前的數個夜晚,兩人就這樣在燈下,一點點補全這座宅子的布置。
為怕現置辦新的漆器或是器物,還有餘味不散,這房舍裏一應所用之物,都是從宮中或是姜沃原本住著的家中換過去的。
其餘公主所用的欄車、被褥等貼身物,更是皆同此例。
姜沃陪著媚娘一起想各處細節——她知道媚娘有多舍不得。
但是公主滿月後,媚娘自然要從安仁院搬回立政殿,回到每日要陪伴皇帝閱奏疏,與後宮諸人諸事打交道的日子裏去,
回到漩渦中去。
*
“安。”
媚娘低頭望著懷裏的女兒:“我與陛下都想著,這孩子早產,那便等一等再定公主封號,行冊公主禮。”
時人多有俗語,剛出生的孩子,身上不好擔著太多富貴。
“但乳名總要起一個。”
姜沃伸手輕輕戳了戳小公主的腮——經過一個月後,孩子長大了一圈兒,小臉兒雪白,腮上粉嫩。再不似剛出生那會子肌膚菲薄,透著過分的紅。
於是姜沃也已經敢戳一戳寶寶軟嘟嘟的腮了。
“好,那就是安。”姜沃又刮了刮她的小鼻尖:“安安。”
媚娘含笑看著,輕聲道:“一來,我只盼著她平安長大。二來……”
“公主跟著你,我是安心的。”
*
在暮鼓聲敲完前,崔朝進了崇仁坊。
勒馬於東南角‘姜宅’前。
宅院從外面看來,不顯山不露水。
只有門口豎著的烏頭門,代表著裏面住著一位六品以上的官員。
崔朝下馬,身後親衛直接牽了馬去隔壁的宅中。
他自行入內,穿過回廊,到後廂房去。
門口有一女衛,一宮女守著,見是他才讓開門。
崔朝進門——廂房早被隔成三間,進門第一間,屋內只有衣架、桌椅、盆架。
崔朝先用澡豆洗過手,然後去掉外裳、朝冠和靴子,換下的衣裳都擱在屋子一角的大竹筐裏。
再伸手取下架子上幹凈的家常衣裳,並一雙蒲草編制的草履換上。這才往裏走,到了第二間屋。
只見姜沃正抱了公主在跟陶姑姑說話。
第二間屋舍,窗明幾凈,窗是特意擴過的,便於白日乳母抱著公主在屋裏,能有充足的日光。
最裏頭一間,才是公主夜裏睡覺的寢間,崔朝從未進去過。
崔朝先與陶枳見禮。
陶枳見了他,臉上也是不自覺浮出笑容來。
“回來了?”
聽陶姑姑用正常音量與他說話,崔朝就知道公主醒著,低頭一看,果然見繈褓中的孩子睜著烏潤潤的眼睛。
不由柔聲道:“公主眼睛肖似陛下。”
姜沃則低頭打量:“是嗎?我倒是覺得更像姐姐。”
陶姑姑就笑道:“且得等等才知道像誰——孩子小時候,鼻梁還沒有長起來,眼睛也就還沒定形。”
說著伸手從姜沃手裏小心接過公主:“你們去前頭吃晚膳吧,我已經用過了。”
*
“想吃什麽?”兩人邊往前走,崔朝邊將廚下今日備下的菜說與姜沃。
然後又凝神看了她兩眼:“若是累了沒胃口,就先睡吧。廚下也有湯,夜裏起來可以喝。”
姜沃止步:“好。”
因近來精力一直高度集中,她躺在床上,一時卻也睡不著。
崔朝則斜倚在榻旁,拿過桌上的折扇來,似有若無地扇著。
姜沃閉著眼,擡手拉了拉他衣袍的一角:“隨便說點什麽吧。”當背景音樂,聽著就睡著了。
崔朝聲音放的輕緩,挑了輕松的事兒來說:“你也見過陛下處有一只錦匣吧,裏面裝滿了人名。”
姜沃在昏黑一片中,忍不住睜開眼笑了:“你說這個我都要不困了——裏面還有我貢獻的一頁呢。”
崔朝點頭:“我也看到了你那一張。”
“我今日去面聖時,陛下正在細細的理裏頭的名錄,還時不時再標註幾筆——陛下讀書時,就常溫故知新善加標記,十數年過去,也未變。”
姜沃重新閉眼:“今日都沒有常朝,還有什麽新的事兒嗎?”
崔朝略微動了下身子,遮住外間燈燭透過來的些微光線,然後才道:“沒什麽大事,陛下是今日有暇,又惦記著公主出宮這幾日過的好不好,於是叫我過去。”
就見他邊講公主日常,陛下邊整理黑名單。
“我看到了魏國公府那幾頁。”魏國公府,皇後母家。
“你猜一猜在陛下心裏,魏國夫人最大的罪過是什麽?”
姜沃在黑暗中道:“不用猜,必是去年三月之事。”
*
皇城,立政殿。
媚娘進門時,李治的黑匣子正好整理到尾聲。
“魏國夫人今日又進宮了?”雖是疑問句,但皇帝自有答案。
媚娘也就不用答,只走到皇帝身邊坐下。
見皇帝蹙眉道:“朕每次聽到柳氏進宮,都會想起去年春耕事。”
媚娘知道皇帝在說什麽:帝親耕,後先蠶,都是奉宗廟粢盛的大禮,也是帝後為天下率的象征。
本朝並非每年都行祭先農親耕禮,凡有,必是盛祭。
永徽三年的正月,是皇帝登基來行的第一回 親祭先農,親耕禦田,百官相隨者皆有糧帛賞賜。
按照禮部奏疏與太史局算過的吉日,三月,皇後當於先蠶壇行親蠶禮。
然而……
“朕記得,當時你剛有身孕才不久。”
“魏國公府應是憂朕將來再得一子,偏心幼子,就令皇後再問朕求皇長子。”
“朕不許。”皇帝至今想來,仍是忍不住擊案怒道:“皇後竟然就不肯行先蠶禮!”[1]
皇帝帶著怒火到紫薇殿時,就聞到滿屋藥氣,宮人皆道皇後病了正在臥床。
他在藥氣中站了片刻,轉身走了——
若是皇後自己因要不到皇長子而賭氣,應當只會梗著脖子跟他道不去,而不是這般生病作態。
皇後如此裝病,後面自然少不了魏國公府的支招。
那便沒什麽可說的了。
皇帝眉目間露出追思之色:“貞觀九年,母後依舊率內外命婦親蠶。”
媚娘在旁聽著:文德皇後,是貞觀十年仙逝的,貞觀九年……文德皇後應當已然病中。
她垂眸,看著皇帝方才擊案後,掌緣有些發紅的手。
如果說被逼立太子事,是長孫無忌越過了那條線。
那麽此事,便是皇後及家族,真正過了陛下心底那道底線。
*
崇仁坊。
姜沃與崔朝也說起了此事。
先蠶禮,不是當天去拜一拜就完了,而是前後共九日——何時出宮,何時陳設,何時饋享祭祀,何時皇後親率命婦行親桑,何時勞酒,禮部和太常寺都有細致定規。
永徽三年,因是當今登基後,第一次定下行親耕親桑禮,那段時間,禮部、太常和太史局,為敲定每一個細節和吉時,忙的也是沒白天沒黑日的。
結果就在祭祀前三日,皇帝忽然將他們召了去,道皇後病中不能行親蠶禮,令司農寺王正卿代祭。
姜沃就看到,向來風風雅雅王正卿,向來都是坐在戶部讓別人痛苦的王正卿,這次差點沒當場裂開,終於自己帶上了痛苦面具。
這,這是什麽事啊!
他正月剛跟著皇帝耕完地,負責在一旁捧著糧種,這是司農寺正卿責無旁貸的,但去親蠶禮是怎麽回事啊?!
他一個朝臣,難道能帶著公主王妃、命婦們去采桑餵蠶嗎?
王正卿是震驚了,禮部尚書許敬宗才真是差點當場哭出來:之前所有為皇後量身定做的先蠶儀算是廢了。
且提前三日才通知他,他哪怕一天十二個時辰不睡,也沒法現趕出來一份‘有司代祭’的合宜典儀來——因這件事本來就不合宜啊!
姜沃當時也沈浸在加班的壓力裏:禮部和太常寺定不下流程來,她這邊也沒法算吉日。
後來還是皇帝拍板,停了內外命婦隨祭。
只讓王正卿去行祭祀先蠶氏,一日祭禮即可。
最後,還真是由全程懵著,但好歹保持了一貫風雅姿態的王正卿,草草行完了一場親蠶禮。
原本已經做好了準備,要隨後行親蠶禮的命婦們,也全都一臉懵,從去先蠶壇,變成了集體入宮探視皇後病體。
崔朝輕聲道:“咱們早知,陛下是一定要壓下世家的,但是從此事起,魏國公府王氏和柳氏才被陛下提到了頭名去。”
實在是太傷臉面了啊。
崔朝想,只要王皇後還在,陛下一定不會再行親耕親蠶禮了。
畢竟垂範天下沒成,丟臉於朝堂倒是真的。
“對了。”姜沃忽然想起一事:“我早就想問你,總是忘記——王正卿的王氏,與皇後的不同?”
“是,王正卿的王氏,在魏曾賜姓烏丸,這一脈又稱烏丸王氏……”每次聽崔朝講世家這些覆雜的譜牒,姜沃就覺得自己立刻困了。
迷迷糊糊間,就聽崔朝繼續輕聲道:“陛下今日還去了淩煙閣……”
淩煙閣啊。
姜沃還未及問陛下去淩煙閣做什麽,就睡著了。
崔朝停下手裏的扇子與口中輕聲話語。
只是低頭,於昏暗中,安靜望著她的睡顏。
*
立政殿。
“朕今日還與子梧一起去了淩煙閣。”
媚娘奇道:“陛下怎麽忽然想起去那裏?”
皇帝才登基,也沒有自己一朝的重臣能圖形淩煙閣。
“朕有意為司空重繪淩煙閣之圖,今日就特意再去看了看。”
司空,英國公李勣。
媚娘很敏銳抓住了重點道:“只為司空一人重繪?”
淩煙閣如今懸著二十四張功臣圖,皇帝卻只為司空一人重繪——哪怕過世的功臣不算,如今在世的也還有尉遲敬德、唐儉幾人,最要緊的是,淩煙閣第一圖,太尉長孫無忌也還在呢。
皇帝頷首;“是,只為司空一人重繪。”
媚娘凝神想了片刻:“若是有此恩典,皇帝不如再恩上加恩,可親筆序之。”
皇帝將面前整理過的錦盒關上:“好。”
“朕已令閻立本作此圖。”
“到時,朕親為圖序之。”
**
夏末。
樹上只偶然傳來兩聲有氣無力的蟬鳴。
英國公李勣穿過虔化門,來到立政殿謝恩——
皇帝命將作大監閻立本單獨為他重繪淩煙閣畫像,並親筆做序,當朝賜之。
更遍傳朝臣以觀。
如此殊榮,李勣自然要趕來謝恩。
走在路上,李勣不由想起當年,他忐忑於能不能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舊事。
且說,當年淩煙閣的消息,還是長孫無忌私下透漏給他的。
一晃十年過去了。
想起今日朝上,見了皇帝親提序的‘功臣圖’後,長孫太尉盯他的眼神,李勣便有些想無奈苦笑的意思。
人、事皆已非啊。
剛到立政殿門口,李勣還未開口,就見禦前程公公小跑下了臺階,滿臉都是笑:“英國公到了,陛下等著您呢。”
李勣整了整衣冠,這才垂首入內見駕,恭行大禮:“陛下聖恩,臣微軀難報!必孜孜奉國,死而後已!”
“司空不必多禮。”
李勣拜過起身,這才擡頭看皇帝,剛想開口,忽然見皇帝身後簾中,走出一宮裝麗人,他又連忙垂首。
“臣失禮。”
他已經猜到了來人是誰,果然——
只聽皇帝道:“武宸妃之父,與司空亦是舊交。”
李勣心道:他與應國公武士彟,若說有舊交,那只能是……
他正在想著,就聽武宸妃開口道:“當年高祖駕崩,先父因悼成疾,嘔血病逝。後蒙先帝恩典,賜靈還鄉。又委彼時為並州大都督的英國公監理喪事。”
“今日既得見,自應當面深謝英國公當年為先父喪儀操持。”
雖未擡頭直視,李勣也能看到眼前武宸妃,裙擺微動,顯然是給自己行了謝禮。
李勣忙還禮。
又不由感慨:說來真是巧。
當年他正代晉王做並州做大都督,經手料理了應國公武士彟的喪事——當年並不覺得這是什麽大事,不過領了差事做完就完了。
哪裏能料到二十年後,晉王登基為帝,而當年應國公之女,已然是武宸妃,當面與他道謝。
而且,皇帝明顯是選中了這位武宸妃。
方才雖只有寥寥幾句,李勣卻也聽出了這位武宸妃言談自如,語氣堅然,毫無尋常後宮妃嬪見了朝臣的避讓與澀然。
這是一場彼此心照不宣的會面。
皇帝讓他見到武宸妃,提起舊年事,便是一種無言的表態。
接下來朝中風浪,必多與武宸妃相連。
世事難料,無外如此。
*
太史局。
姜沃和崔朝正在袁天罡屋中喝茶——
實在等不及回家再去討論此事了。
下朝後,姜沃就送了名刺去鴻臚寺,結果名刺估計還未到,崔朝本人就先到了。
“陛下,實在是知道怎麽氣人的。”姜沃無限感慨了一句。
之前朝臣們也知道,陛下要求將作監專門為英國公重繪淩煙閣圖,彼時長孫太尉便有些不快。
於是便有朝臣上書皇帝,為所有淩煙閣功臣重繪此圖。
皇帝拒絕了,只道:“當年英國公之圖乃武將圖,如今英國公亦已拜相,更加司空職,當重繪一張文臣圖。其餘功臣圖便不必重繪。”
皇帝以此為理由,別人也說不出什麽來,畢竟長孫太尉確實也不能提刀上陣,再給自己弄張武將圖來。
只得如此了。
若說太尉原本只有些不快,那麽今日英國公淩煙閣新繪、尤其是皇帝做的那篇圖序,遍傳朝臣之間後,太尉的臉色就變得異常難看。
姜沃回想今日朝堂之事,肯定道:“我上朝也有些年數了,從未見太尉氣成過這個樣子。”
與今日比起來,‘宸妃’事時長孫無忌的不悅,真的只能是毛毛雨了。
姜沃展開方才默寫下來的《圖序》,開始有感情的念誦——模仿的還是皇帝在朝上對英國公說話的倚重信賴語調。
“朕以綺紈之歲,先朝特以委公。”姜沃停下來,這說的應當就是皇帝少時,英國公代為並州大都督的舊事。且皇帝還特意加了一句,點名先帝將他托付給李勣大將軍,實為托孤之臣。
“故知則哲之明,所寄斯重……”往後就都是讚美李勣大將軍人品貴重,忠心耿耿之語。
這些都罷了,最重要的是後一句:“茂德舊臣,惟公而已!”[2]
姜沃不由再次感慨道:“陛下,真的是知道怎麽戳人心窩的!”
有德行可仰賴的舊臣——
惟公而已!
那長孫太尉算什麽?
雖說先帝指明的輔佐之臣,尚在世的還有褚遂良、於志寧等人,他們聽了皇帝這句話,也覺得老臉辣辣的,很是不忿:怎麽,就李勣一個好人?我們這些年在朝上兢兢業業,都白費了?
但……只要看一看長孫太尉那張從未見過的黑臉,他們又覺得,倒是也輪不上他們先為自己鳴不平。
“今日朝會,散的實在詭異。”
皇帝賜圖後,倒是如常散朝,很快離開了太極殿。
但朝臣們都站著沒走——不是不想走,而是該起頭離開的宰輔們都沒動,大家只好陪站。
該第一個離開的長孫無忌,站在原地良久未動。
李勣邊陪站,邊在心中擬謝恩的腹稿。
忽然覺得背後一涼似的,回神果然見長孫無忌終於動了,正轉頭望著他。
“好,好一個茂德舊臣,惟公而已!”
褚遂良忍不住在旁輕勸一聲:“太尉……”滿朝文武皆在,鬧起來可不好看。
且李勣不同於旁人,他手握兵權,位高權重,對他可不能像對其餘朝臣一般訓斥。
長孫無忌也並未高聲,只是走過李勣身旁時,冷聲說了一句“李懋功,先帝托付社稷於少主,囑你我等舊臣輔之保之。這幾年你卻只奉及上意,私己畏禍,幾無一忠言諫之。堪為顧命否?”
李勣:……
這就直接算在他頭上了?
陛下誇的,你怎麽不去尋陛下呢?
李勣這倒是也猜錯了,太尉並沒有只算在他頭上,他確實也去找陛下申冤去了。
*
李治早想過這一日,但見舅舅真正站在跟前,面上是壓不住的憤怒與失望時,他心中亦是五味雜陳。
長孫無忌沈聲道:“陛下,臣不知這些年有何大過,請陛下明示,不必以此辱之。”
“辱?”
“太尉此言過重了。”
皇帝冷冷淡淡:“朕為帝王,連太子都不能自擇,也未覺‘辱之’。”
長孫無忌聞言,臉上盡是失望之色:“果然還是為了此事。陛下,經今日之事,臣越發覺得去歲請立太子,實無悔也!”
“陛下偏寵私愛以廢國禮,若是去歲未立太子,只怕今朝代王就是太子了。武氏出身舊事,難道還要臣再提醒陛下嗎!”
皇帝情緒倒是沒有什麽大的波動,只是冷淡道:“太尉自無悔也。朕已問過多次了。”
“朕亦曾以太尉為心上最重之臣。”皇帝擡眼看著眼前因憤怒,而顯得面色極差的長孫無忌,看到他比十多年前多許多的白發,忽然有些心軟。
他想起父皇駕崩後,自己居喪不能理政的數月。
那段時間舅舅實是宵衣旰食,之後還大病了一場。他命奉禦出宮診脈,得到回話是,太尉完全是累病的。
皇帝放緩了聲音:“舅舅,朕以為,忠臣當竭忠事君,而非……”
然而他話還沒說完,便被長孫無忌打斷:“陛下所說,是李懋功那奉上之臣!”
“陛下今日竟然以臣忠言逆耳而責之,遠之!”
長孫無忌想起那句‘茂德舊臣,惟公而已!’,便覺心中氣血翻湧,想到朝上那些目光,更覺此生未受過這等折辱。
長孫無忌道:“先帝若在,陛下不至於此,臣也不至於此。”
“陛下今日任情縱性之舉,實令臣失望。”
言罷告退,轉身而去。
門外夏末的風,吹入立政殿。
簾子微動,媚娘自簾後走出,將手輕輕按在皇帝肩上:“陛下勿傷心。”
皇帝搖搖頭,聲音平靜而冷漠:“不,朕只是在想,以後,朕要讓太尉失望之處……”
“還有很多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皇城東,崇仁坊。
這是京城中最大的坊之一,因坊西門便接臨皇城,官宦之戶置宅於此者頗多。坊內頗為繁華,單食肆就有五十多家。
坊之東南,有一處獨門宅院。
這處宅院,是姜沃與媚娘對著長安城坊市圖一起定下的。
便於此處撫養公主。
崇仁坊最大的好處,便是東南角挨著東市——夜裏持通行手書可最快到東市孫神醫的醫館。無論孫神醫在不在京中,薛大夫是一直住在醫館裏的。
再有,崇仁坊內原本也有一家醫館,還是之前從尚藥局致仕的一位老奉禦設的,家傳便頗擅小兒方。
“而且,崇仁坊離皇城近,姐姐與陛下想出宮看公主也容易些。”
彼時媚娘抱著女兒,邊看著長安城坊圖邊道:“唯一可慮,便是崇仁坊人多些。我會向陛下多要些人,周邊幾處宅子都住上親衛。宅院中,再給女衛留出兩間房來。”
在公主出宮前的數個夜晚,兩人就這樣在燈下,一點點補全這座宅子的布置。
為怕現置辦新的漆器或是器物,還有餘味不散,這房舍裏一應所用之物,都是從宮中或是姜沃原本住著的家中換過去的。
其餘公主所用的欄車、被褥等貼身物,更是皆同此例。
姜沃陪著媚娘一起想各處細節——她知道媚娘有多舍不得。
但是公主滿月後,媚娘自然要從安仁院搬回立政殿,回到每日要陪伴皇帝閱奏疏,與後宮諸人諸事打交道的日子裏去,
回到漩渦中去。
*
“安。”
媚娘低頭望著懷裏的女兒:“我與陛下都想著,這孩子早產,那便等一等再定公主封號,行冊公主禮。”
時人多有俗語,剛出生的孩子,身上不好擔著太多富貴。
“但乳名總要起一個。”
姜沃伸手輕輕戳了戳小公主的腮——經過一個月後,孩子長大了一圈兒,小臉兒雪白,腮上粉嫩。再不似剛出生那會子肌膚菲薄,透著過分的紅。
於是姜沃也已經敢戳一戳寶寶軟嘟嘟的腮了。
“好,那就是安。”姜沃又刮了刮她的小鼻尖:“安安。”
媚娘含笑看著,輕聲道:“一來,我只盼著她平安長大。二來……”
“公主跟著你,我是安心的。”
*
在暮鼓聲敲完前,崔朝進了崇仁坊。
勒馬於東南角‘姜宅’前。
宅院從外面看來,不顯山不露水。
只有門口豎著的烏頭門,代表著裏面住著一位六品以上的官員。
崔朝下馬,身後親衛直接牽了馬去隔壁的宅中。
他自行入內,穿過回廊,到後廂房去。
門口有一女衛,一宮女守著,見是他才讓開門。
崔朝進門——廂房早被隔成三間,進門第一間,屋內只有衣架、桌椅、盆架。
崔朝先用澡豆洗過手,然後去掉外裳、朝冠和靴子,換下的衣裳都擱在屋子一角的大竹筐裏。
再伸手取下架子上幹凈的家常衣裳,並一雙蒲草編制的草履換上。這才往裏走,到了第二間屋。
只見姜沃正抱了公主在跟陶姑姑說話。
第二間屋舍,窗明幾凈,窗是特意擴過的,便於白日乳母抱著公主在屋裏,能有充足的日光。
最裏頭一間,才是公主夜裏睡覺的寢間,崔朝從未進去過。
崔朝先與陶枳見禮。
陶枳見了他,臉上也是不自覺浮出笑容來。
“回來了?”
聽陶姑姑用正常音量與他說話,崔朝就知道公主醒著,低頭一看,果然見繈褓中的孩子睜著烏潤潤的眼睛。
不由柔聲道:“公主眼睛肖似陛下。”
姜沃則低頭打量:“是嗎?我倒是覺得更像姐姐。”
陶姑姑就笑道:“且得等等才知道像誰——孩子小時候,鼻梁還沒有長起來,眼睛也就還沒定形。”
說著伸手從姜沃手裏小心接過公主:“你們去前頭吃晚膳吧,我已經用過了。”
*
“想吃什麽?”兩人邊往前走,崔朝邊將廚下今日備下的菜說與姜沃。
然後又凝神看了她兩眼:“若是累了沒胃口,就先睡吧。廚下也有湯,夜裏起來可以喝。”
姜沃止步:“好。”
因近來精力一直高度集中,她躺在床上,一時卻也睡不著。
崔朝則斜倚在榻旁,拿過桌上的折扇來,似有若無地扇著。
姜沃閉著眼,擡手拉了拉他衣袍的一角:“隨便說點什麽吧。”當背景音樂,聽著就睡著了。
崔朝聲音放的輕緩,挑了輕松的事兒來說:“你也見過陛下處有一只錦匣吧,裏面裝滿了人名。”
姜沃在昏黑一片中,忍不住睜開眼笑了:“你說這個我都要不困了——裏面還有我貢獻的一頁呢。”
崔朝點頭:“我也看到了你那一張。”
“我今日去面聖時,陛下正在細細的理裏頭的名錄,還時不時再標註幾筆——陛下讀書時,就常溫故知新善加標記,十數年過去,也未變。”
姜沃重新閉眼:“今日都沒有常朝,還有什麽新的事兒嗎?”
崔朝略微動了下身子,遮住外間燈燭透過來的些微光線,然後才道:“沒什麽大事,陛下是今日有暇,又惦記著公主出宮這幾日過的好不好,於是叫我過去。”
就見他邊講公主日常,陛下邊整理黑名單。
“我看到了魏國公府那幾頁。”魏國公府,皇後母家。
“你猜一猜在陛下心裏,魏國夫人最大的罪過是什麽?”
姜沃在黑暗中道:“不用猜,必是去年三月之事。”
*
皇城,立政殿。
媚娘進門時,李治的黑匣子正好整理到尾聲。
“魏國夫人今日又進宮了?”雖是疑問句,但皇帝自有答案。
媚娘也就不用答,只走到皇帝身邊坐下。
見皇帝蹙眉道:“朕每次聽到柳氏進宮,都會想起去年春耕事。”
媚娘知道皇帝在說什麽:帝親耕,後先蠶,都是奉宗廟粢盛的大禮,也是帝後為天下率的象征。
本朝並非每年都行祭先農親耕禮,凡有,必是盛祭。
永徽三年的正月,是皇帝登基來行的第一回 親祭先農,親耕禦田,百官相隨者皆有糧帛賞賜。
按照禮部奏疏與太史局算過的吉日,三月,皇後當於先蠶壇行親蠶禮。
然而……
“朕記得,當時你剛有身孕才不久。”
“魏國公府應是憂朕將來再得一子,偏心幼子,就令皇後再問朕求皇長子。”
“朕不許。”皇帝至今想來,仍是忍不住擊案怒道:“皇後竟然就不肯行先蠶禮!”[1]
皇帝帶著怒火到紫薇殿時,就聞到滿屋藥氣,宮人皆道皇後病了正在臥床。
他在藥氣中站了片刻,轉身走了——
若是皇後自己因要不到皇長子而賭氣,應當只會梗著脖子跟他道不去,而不是這般生病作態。
皇後如此裝病,後面自然少不了魏國公府的支招。
那便沒什麽可說的了。
皇帝眉目間露出追思之色:“貞觀九年,母後依舊率內外命婦親蠶。”
媚娘在旁聽著:文德皇後,是貞觀十年仙逝的,貞觀九年……文德皇後應當已然病中。
她垂眸,看著皇帝方才擊案後,掌緣有些發紅的手。
如果說被逼立太子事,是長孫無忌越過了那條線。
那麽此事,便是皇後及家族,真正過了陛下心底那道底線。
*
崇仁坊。
姜沃與崔朝也說起了此事。
先蠶禮,不是當天去拜一拜就完了,而是前後共九日——何時出宮,何時陳設,何時饋享祭祀,何時皇後親率命婦行親桑,何時勞酒,禮部和太常寺都有細致定規。
永徽三年,因是當今登基後,第一次定下行親耕親桑禮,那段時間,禮部、太常和太史局,為敲定每一個細節和吉時,忙的也是沒白天沒黑日的。
結果就在祭祀前三日,皇帝忽然將他們召了去,道皇後病中不能行親蠶禮,令司農寺王正卿代祭。
姜沃就看到,向來風風雅雅王正卿,向來都是坐在戶部讓別人痛苦的王正卿,這次差點沒當場裂開,終於自己帶上了痛苦面具。
這,這是什麽事啊!
他正月剛跟著皇帝耕完地,負責在一旁捧著糧種,這是司農寺正卿責無旁貸的,但去親蠶禮是怎麽回事啊?!
他一個朝臣,難道能帶著公主王妃、命婦們去采桑餵蠶嗎?
王正卿是震驚了,禮部尚書許敬宗才真是差點當場哭出來:之前所有為皇後量身定做的先蠶儀算是廢了。
且提前三日才通知他,他哪怕一天十二個時辰不睡,也沒法現趕出來一份‘有司代祭’的合宜典儀來——因這件事本來就不合宜啊!
姜沃當時也沈浸在加班的壓力裏:禮部和太常寺定不下流程來,她這邊也沒法算吉日。
後來還是皇帝拍板,停了內外命婦隨祭。
只讓王正卿去行祭祀先蠶氏,一日祭禮即可。
最後,還真是由全程懵著,但好歹保持了一貫風雅姿態的王正卿,草草行完了一場親蠶禮。
原本已經做好了準備,要隨後行親蠶禮的命婦們,也全都一臉懵,從去先蠶壇,變成了集體入宮探視皇後病體。
崔朝輕聲道:“咱們早知,陛下是一定要壓下世家的,但是從此事起,魏國公府王氏和柳氏才被陛下提到了頭名去。”
實在是太傷臉面了啊。
崔朝想,只要王皇後還在,陛下一定不會再行親耕親蠶禮了。
畢竟垂範天下沒成,丟臉於朝堂倒是真的。
“對了。”姜沃忽然想起一事:“我早就想問你,總是忘記——王正卿的王氏,與皇後的不同?”
“是,王正卿的王氏,在魏曾賜姓烏丸,這一脈又稱烏丸王氏……”每次聽崔朝講世家這些覆雜的譜牒,姜沃就覺得自己立刻困了。
迷迷糊糊間,就聽崔朝繼續輕聲道:“陛下今日還去了淩煙閣……”
淩煙閣啊。
姜沃還未及問陛下去淩煙閣做什麽,就睡著了。
崔朝停下手裏的扇子與口中輕聲話語。
只是低頭,於昏暗中,安靜望著她的睡顏。
*
立政殿。
“朕今日還與子梧一起去了淩煙閣。”
媚娘奇道:“陛下怎麽忽然想起去那裏?”
皇帝才登基,也沒有自己一朝的重臣能圖形淩煙閣。
“朕有意為司空重繪淩煙閣之圖,今日就特意再去看了看。”
司空,英國公李勣。
媚娘很敏銳抓住了重點道:“只為司空一人重繪?”
淩煙閣如今懸著二十四張功臣圖,皇帝卻只為司空一人重繪——哪怕過世的功臣不算,如今在世的也還有尉遲敬德、唐儉幾人,最要緊的是,淩煙閣第一圖,太尉長孫無忌也還在呢。
皇帝頷首;“是,只為司空一人重繪。”
媚娘凝神想了片刻:“若是有此恩典,皇帝不如再恩上加恩,可親筆序之。”
皇帝將面前整理過的錦盒關上:“好。”
“朕已令閻立本作此圖。”
“到時,朕親為圖序之。”
**
夏末。
樹上只偶然傳來兩聲有氣無力的蟬鳴。
英國公李勣穿過虔化門,來到立政殿謝恩——
皇帝命將作大監閻立本單獨為他重繪淩煙閣畫像,並親筆做序,當朝賜之。
更遍傳朝臣以觀。
如此殊榮,李勣自然要趕來謝恩。
走在路上,李勣不由想起當年,他忐忑於能不能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舊事。
且說,當年淩煙閣的消息,還是長孫無忌私下透漏給他的。
一晃十年過去了。
想起今日朝上,見了皇帝親提序的‘功臣圖’後,長孫太尉盯他的眼神,李勣便有些想無奈苦笑的意思。
人、事皆已非啊。
剛到立政殿門口,李勣還未開口,就見禦前程公公小跑下了臺階,滿臉都是笑:“英國公到了,陛下等著您呢。”
李勣整了整衣冠,這才垂首入內見駕,恭行大禮:“陛下聖恩,臣微軀難報!必孜孜奉國,死而後已!”
“司空不必多禮。”
李勣拜過起身,這才擡頭看皇帝,剛想開口,忽然見皇帝身後簾中,走出一宮裝麗人,他又連忙垂首。
“臣失禮。”
他已經猜到了來人是誰,果然——
只聽皇帝道:“武宸妃之父,與司空亦是舊交。”
李勣心道:他與應國公武士彟,若說有舊交,那只能是……
他正在想著,就聽武宸妃開口道:“當年高祖駕崩,先父因悼成疾,嘔血病逝。後蒙先帝恩典,賜靈還鄉。又委彼時為並州大都督的英國公監理喪事。”
“今日既得見,自應當面深謝英國公當年為先父喪儀操持。”
雖未擡頭直視,李勣也能看到眼前武宸妃,裙擺微動,顯然是給自己行了謝禮。
李勣忙還禮。
又不由感慨:說來真是巧。
當年他正代晉王做並州做大都督,經手料理了應國公武士彟的喪事——當年並不覺得這是什麽大事,不過領了差事做完就完了。
哪裏能料到二十年後,晉王登基為帝,而當年應國公之女,已然是武宸妃,當面與他道謝。
而且,皇帝明顯是選中了這位武宸妃。
方才雖只有寥寥幾句,李勣卻也聽出了這位武宸妃言談自如,語氣堅然,毫無尋常後宮妃嬪見了朝臣的避讓與澀然。
這是一場彼此心照不宣的會面。
皇帝讓他見到武宸妃,提起舊年事,便是一種無言的表態。
接下來朝中風浪,必多與武宸妃相連。
世事難料,無外如此。
*
太史局。
姜沃和崔朝正在袁天罡屋中喝茶——
實在等不及回家再去討論此事了。
下朝後,姜沃就送了名刺去鴻臚寺,結果名刺估計還未到,崔朝本人就先到了。
“陛下,實在是知道怎麽氣人的。”姜沃無限感慨了一句。
之前朝臣們也知道,陛下要求將作監專門為英國公重繪淩煙閣圖,彼時長孫太尉便有些不快。
於是便有朝臣上書皇帝,為所有淩煙閣功臣重繪此圖。
皇帝拒絕了,只道:“當年英國公之圖乃武將圖,如今英國公亦已拜相,更加司空職,當重繪一張文臣圖。其餘功臣圖便不必重繪。”
皇帝以此為理由,別人也說不出什麽來,畢竟長孫太尉確實也不能提刀上陣,再給自己弄張武將圖來。
只得如此了。
若說太尉原本只有些不快,那麽今日英國公淩煙閣新繪、尤其是皇帝做的那篇圖序,遍傳朝臣之間後,太尉的臉色就變得異常難看。
姜沃回想今日朝堂之事,肯定道:“我上朝也有些年數了,從未見太尉氣成過這個樣子。”
與今日比起來,‘宸妃’事時長孫無忌的不悅,真的只能是毛毛雨了。
姜沃展開方才默寫下來的《圖序》,開始有感情的念誦——模仿的還是皇帝在朝上對英國公說話的倚重信賴語調。
“朕以綺紈之歲,先朝特以委公。”姜沃停下來,這說的應當就是皇帝少時,英國公代為並州大都督的舊事。且皇帝還特意加了一句,點名先帝將他托付給李勣大將軍,實為托孤之臣。
“故知則哲之明,所寄斯重……”往後就都是讚美李勣大將軍人品貴重,忠心耿耿之語。
這些都罷了,最重要的是後一句:“茂德舊臣,惟公而已!”[2]
姜沃不由再次感慨道:“陛下,真的是知道怎麽戳人心窩的!”
有德行可仰賴的舊臣——
惟公而已!
那長孫太尉算什麽?
雖說先帝指明的輔佐之臣,尚在世的還有褚遂良、於志寧等人,他們聽了皇帝這句話,也覺得老臉辣辣的,很是不忿:怎麽,就李勣一個好人?我們這些年在朝上兢兢業業,都白費了?
但……只要看一看長孫太尉那張從未見過的黑臉,他們又覺得,倒是也輪不上他們先為自己鳴不平。
“今日朝會,散的實在詭異。”
皇帝賜圖後,倒是如常散朝,很快離開了太極殿。
但朝臣們都站著沒走——不是不想走,而是該起頭離開的宰輔們都沒動,大家只好陪站。
該第一個離開的長孫無忌,站在原地良久未動。
李勣邊陪站,邊在心中擬謝恩的腹稿。
忽然覺得背後一涼似的,回神果然見長孫無忌終於動了,正轉頭望著他。
“好,好一個茂德舊臣,惟公而已!”
褚遂良忍不住在旁輕勸一聲:“太尉……”滿朝文武皆在,鬧起來可不好看。
且李勣不同於旁人,他手握兵權,位高權重,對他可不能像對其餘朝臣一般訓斥。
長孫無忌也並未高聲,只是走過李勣身旁時,冷聲說了一句“李懋功,先帝托付社稷於少主,囑你我等舊臣輔之保之。這幾年你卻只奉及上意,私己畏禍,幾無一忠言諫之。堪為顧命否?”
李勣:……
這就直接算在他頭上了?
陛下誇的,你怎麽不去尋陛下呢?
李勣這倒是也猜錯了,太尉並沒有只算在他頭上,他確實也去找陛下申冤去了。
*
李治早想過這一日,但見舅舅真正站在跟前,面上是壓不住的憤怒與失望時,他心中亦是五味雜陳。
長孫無忌沈聲道:“陛下,臣不知這些年有何大過,請陛下明示,不必以此辱之。”
“辱?”
“太尉此言過重了。”
皇帝冷冷淡淡:“朕為帝王,連太子都不能自擇,也未覺‘辱之’。”
長孫無忌聞言,臉上盡是失望之色:“果然還是為了此事。陛下,經今日之事,臣越發覺得去歲請立太子,實無悔也!”
“陛下偏寵私愛以廢國禮,若是去歲未立太子,只怕今朝代王就是太子了。武氏出身舊事,難道還要臣再提醒陛下嗎!”
皇帝情緒倒是沒有什麽大的波動,只是冷淡道:“太尉自無悔也。朕已問過多次了。”
“朕亦曾以太尉為心上最重之臣。”皇帝擡眼看著眼前因憤怒,而顯得面色極差的長孫無忌,看到他比十多年前多許多的白發,忽然有些心軟。
他想起父皇駕崩後,自己居喪不能理政的數月。
那段時間舅舅實是宵衣旰食,之後還大病了一場。他命奉禦出宮診脈,得到回話是,太尉完全是累病的。
皇帝放緩了聲音:“舅舅,朕以為,忠臣當竭忠事君,而非……”
然而他話還沒說完,便被長孫無忌打斷:“陛下所說,是李懋功那奉上之臣!”
“陛下今日竟然以臣忠言逆耳而責之,遠之!”
長孫無忌想起那句‘茂德舊臣,惟公而已!’,便覺心中氣血翻湧,想到朝上那些目光,更覺此生未受過這等折辱。
長孫無忌道:“先帝若在,陛下不至於此,臣也不至於此。”
“陛下今日任情縱性之舉,實令臣失望。”
言罷告退,轉身而去。
門外夏末的風,吹入立政殿。
簾子微動,媚娘自簾後走出,將手輕輕按在皇帝肩上:“陛下勿傷心。”
皇帝搖搖頭,聲音平靜而冷漠:“不,朕只是在想,以後,朕要讓太尉失望之處……”
“還有很多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