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33章 吐蕃求和親

關燈
第333章 吐蕃求和親

“和親?”

曜初聞言,邊思索此事邊下意識端起茶來喝了一口。入口覺得茶水甚苦,不由一怔。

崔朝莞爾:“消火氣的藥草茶。”

曜初聞言,倒當真把這一杯喝盡了:這兩日確實給她急得上火。

今日聽姨父一言點破她的心思,曜初才強迫自己先把心思轉到正事上來。

*

到底是做了多年鎮國公主,也是做決斷做慣了的人。

哪怕一聽‘和親’二字,曜初下意識心底不喜,但還是先道:“姨父久在鴻臚寺,必能明察吐蕃之意。”

“吐蕃欲和親,是哪種和親?”

沒錯,都是和親,種類和意義也完全不同。

以漢朝為例,雖說縱觀西漢二百多年的歷史,和親的對象基本都是‘匈奴’和‘烏孫’。

但……

和親的對象沒變,和親的類型和意義卻變了——其根本,還是跟漢朝和匈奴實力相關。

漢初,國力兵力皆不強,和親是作為弱勢的一方,是低姿態的,為了延緩戰事為爭取更多的時間。

到了漢武帝後,與匈奴算是攻守異位,便斷了與匈奴的和親,轉為與‘烏孫’和親,是為了結好盟國,拉著烏孫一起孤立‘匈奴’的一種手腕。

到了西漢後期,倒是又換了一種和親:匈奴連年戰敗自己內部又分裂不安,於是主動來漢求親,以求結好。

故而曜初有此一問。

吐蕃這次提出和親,是哪一種和親?

希望不是那種看不清自己,威脅著‘若不和親就要寇邊’的找打式求和親。

崔朝替曜初又倒了一杯消火的茶,然後平和道:“此番前來的吐蕃使臣,是攝政王後赤瑪倫的親弟弟:提出的是‘願守北蕃,累世稱臣’的求和親。”

這八個字倒也不是隨意來的,而是有典故的,可見吐蕃這些年也沒少研究中原文化——

《漢書·陳湯傳》中有記:“呼韓邪單於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願守北藩,累世稱臣。”*

這是表示臣服的求和親。

大約是從前戰敗,此番入京原想著窺探掂量下新朝女帝的分量,結果被火藥再次閃瞎到了——

說來,四夷諸邦朝貢,自然也會收到上國‘饋贈’。

今歲四夷收到的回禮中,就有一對小煙花。

也是姜握對照著史冊上幾乎是最早有記載的煙花,讓城建署做的:名曰地老鼠,即外型是老鼠的形狀,點著尾巴上的引線,就可以看到這只煙花滿地亂竄,姜握覺得很有意思。

四夷見收到此物為‘饋贈’,多有訝異:天/朝居然拿貴如黃金的焰火來做‘回贈四夷之禮’!(姜握:其實比貨真價實的綢緞、布帛等物成本低多了)。

但這種‘大手筆’,在某些四夷看來,實在是笑不出來。

雖說火藥很珍貴,而且他們也見過鴻臚寺的演示,見這地老鼠點著後滿地轉圈,尾巴上呲呲冒火花,看著是很喜慶的。

但,不知為何,覺得自己就像是被火藥追的‘呲呲呲’亂跑的老鼠。

其實姜握送這倒沒有旁的意思:主要是老鼠體積小,比較不浪費火藥……畢竟是贈品,總不能做一對老虎送人,那簡直要賠死。

而在與中原產生過‘摩攃’的四夷中,又以吐蕃人看火藥,跟其餘藩邦還不同。

旁人是被震懾住,只有他們在數年前,是實實在在被火藥打懵過。

甚至吐谷渾一戰後,吐蕃王芒松芒讚還很快病死了。

然後被迫簽了求和書。

而那一仗的後果除了俯首稱臣外,還有幾個‘後果’,此番吐蕃使者入神都,還見到了:當年戰敗後,吐蕃送質子進長安,其中除了吐蕃王族血脈,更有欽陵的親子弓仁,以及吐蕃攝政王後赤瑪倫母族的子侄。

如今這些番邦質子,也轉移到神都來,正在一處讀書——沒錯,各番邦質子之多,都已經可以單獨組成一個班級了。

而且把他們放在一起讀書,都省了不少鴻臚寺特派人員的監督工作:他們彼此就舉報。

正所謂最在意的還得是敵人。

比如新羅和倭國的使節,今歲就為了上元佳節上的一個座位吵吵起來了。

因上元節殿中多置彩燈煙花屏,不免占了許多地方,因此四夷的座次排布的更鮮明,不似除夕夜般松散,自然就有位置好與不好的。

倭國使臣就覺得自家座位不夠好。當然,重點不是自家座位不夠好,而是新羅的座位比他們的好。

倭國使臣當場就找維持秩序的鴻臚寺官員道:“自古至今,新羅之朝貢我國久矣,今日我反在其座下,”[1]

新羅使臣一聽也不樂意了:從前是從前,那現在大家不都是一樣的屬國,你咋還搞啥從古至今呢?而且要論從古至今,倭國也不是沒敗給過新羅啊!

鴻臚寺官員勸而不成,還驚動了聖神皇帝。

結果就很慘,要知道從除夕後皇帝就在為宰相的心態發愁,上元佳節剛開始,又被辛相那句‘以後不過了?’紮了一下心口。

偏生皇帝知道辛相並非有意,還不好深責。

遇到兩個爭座位的屬國,就一並給‘請’出去了,集體失去了座位。甚至旁邊看熱鬧沒有勸的百濟,也跟著吃了點掛落。

而除了倭國跟新羅,突厥和吐蕃的質子關系搞得也很緊張:畢竟當年吐蕃是拉著突厥一起在邊境作亂的。

結果吐蕃那邊敗於文成和薛仁貴也罷了,起碼還是真刀真槍打了。然而突厥那邊就比較慘,被裴行儉騙得,都沒打仗首領就被人抓走了。

這……

於是昔日‘盟友’的質子們齊聚神都時,彼此自然就很看不順眼。

突厥一口咬定:都是吐蕃的錯,你居然坑我們謀反。

然而吐蕃卻覺得:我唯一的錯就是選錯了盟友,你們也太拉了。

總之,這個新歲,四夷使節之間‘不蒸饅頭爭口氣’,如新羅和倭國一般的事兒不少,為了一個座位就能人頭打成狗腦子。

因而這回崔朝在四方館,除了做接待工作,還做了不少‘居委會調解工作’。

當然,也沒有忘記趁此機會跟敵對的國家們,都談談生意,因而談到了不少低的驚人的價格。

有這些大前提在先,吐蕃提出和親,便是老實恭謹的態度。

但無論吐蕃是什麽態度,到底是提出了和親,朝堂就要議這件事。

聽崔朝分析過吐蕃的心思和如今的處境,曜初也就明白,為何姨父說這次的事兒,倒不在於‘和親’許不許。

因吐蕃的態度放的很卑微,也自然不會也不能打主意到真正的公主身上。

聖神皇帝就兩個女兒,還有一個冠以鎮國之名——還是那句話,實力在關系裏決定一切。

若此時吐蕃國力強大到能夠虎視中原,那說不得還真敢求‘真正的嫡出公主’。

但這次求和親,確實提都沒提這件事,只表示願與本朝‘代建君臣舅甥之誼。雖曰兩國,有同一家。’*

說來,姜握聽說吐蕃這個要求後,腦海中還閃過一個地獄笑話:舅甥之誼……

哪種舅甥,先帝與長孫無忌那種舅甥嗎?

總之,吐蕃此次求和親,就要個名頭。

按照自漢以來的規矩,基本就是挑一個宗室女記在皇帝/親王名下,然後封公主和親去。

當然,姜握是知道,陛下不會再選公主去和親,別說宗室女,如漢元帝時送五個宮女去和親,都不會行。

然,朝臣們必然會就此提出一個問題。

陛下,若是要和親,如今您是帝王,自然以武氏一脈為宗親。可……您還沒有封武氏宗親,他們都還在邊地吃土呢。

若是和親,那陛下難道要拿李唐的宗室女去和親嗎?

不太合適吧。

故而最後崔朝送曜初離開鴻臚寺時還道:“若武氏宗親歸朝,不說他們本身生不生亂,必要有人借他們生亂。”

曜初頷首:“我已有準備,多謝姨父告知。”

**

這是個有些漫長的夜晚。

次日,聖神皇帝醒來,迷迷蒙蒙間,對上一雙金色的眼睛。

她怔住了。

說來皇帝素來精神很好,但昨日到底是醉了酒,早起醒來的時候,是難得的有些頭昏沈沈,而且思維啟動的慢。

於是她是先下意識坐起來,才看到——

身上蓋著一件鶴氅,屋內無人,但窗外……有一只半大的鶴,在盯著她,而且正在努力把頭往窗內伸,似乎要跟她說什麽。

那一瞬間,皇帝連心跳都停了一下。

尤其是忽然有太過熟悉的聲音傳來。

“陛下。”

鶴開口說話了!

果然是她,原來她竟然是能自由切換鶴身與人身嗎?

這若是讓人撞見可如何是好!

於是皇帝猛然推開窗子,想要讓她趕緊躲進來。

“陛下,你剛起來,如何能這樣吹風?”

皇帝的手停在窗子上,然後慢慢轉身。

一來,是方才窗戶大開時候的淩冽晨風,讓皇帝頭腦清醒了過來,二來……她也終於分清了聲音的來源,是從背後而來的。

聖神皇帝終於轉過了身子,就見姜握拎著食盒站在她旁邊。

此時姜握擱下食盒來關窗戶,邊念叨:“方才我走的時候,恐屋裏炭氣太重,所以開了一線窗戶,偏生就讓它頂開了。”

聖神皇帝按住額頭:朕真是醉了。還好方才沒有對著鶴喚人的名字,否則真是要丟人了。她應當也沒看出來……

才想到這兒,卻見姜握邊輕柔地把鶴的腦袋往外推,邊笑道:“姐姐剛剛,是不是把這只鶴認作我了?”

聖神皇帝:……

她轉頭去看這只鶴,現下也知道它為何在窗邊盯自己了,準確來說,是盯自己旁邊——想來是姜握離開前,怕她醉酒醒來後口渴,所以在旁邊放了茶點鮮果,有冬日裏很難得的窖藏的櫻桃。

這些仙鶴也是被餵的嘴刁,估計是只吃魚吃膩了,冬日又沒有什麽新鮮的漿果野果尋來吃,溜達到這裏後,就絲毫不怕人的想要‘打劫禦用鮮果’。

這不,此時姜握想把它推出去關窗,這只鶴都不情願,纖長的脖子轉來轉去,依舊是努力伸向桌子。

姜握到底給了它兩枚櫻桃才算完。

聖神皇帝圍觀全程,頷首認真道:“那日你說的話沒錯,是該教教它們規矩,不能再讓它們這般攔路打劫,不勞而獲!”

好在沒讓旁人看到。

*

皇帝邊用勺子拌黃魚飯,邊問道:“昨日有什麽要事嗎?朕昨日的奏疏還沒看。”

偏生今早又有常朝——常朝是三日一次。正月十六日大朝會,今日十九,正好便是常朝。

可見,當皇帝沒有完成‘作業’就要去‘上課’時,不免也要虛上一虛。

不過好在,她對面的宰相總任百司,且昨日是好好辦公了的。

“有一件事,昨日鴻臚寺應當上了奏報。”姜握頓了頓:“陛下既然未來得及看,那我就與陛下大體說一說。”

她將崔朝與曜初說的‘吐蕃求和親事’,再與陛下道來。

聖神皇帝慢悠悠用過黃魚飯後,才覺得整個人神清氣爽,徹底恢覆了往日的沈潛剛克之神采——

“武氏,沾著與朕一同的姓氏罷了。”

“白吃了朕這些年的糧米,也該為國做些微不足道的貢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