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21章 兩相心平氣和的第一次會談

關燈
第221章 兩相心平氣和的第一次會談

紫宸殿內。

聽天後問起能至江南西道的武將,三位重臣心底都浮現出人選。

不管理智思考的人選是誰,但近來心力交瘁的裴行儉還是試著開口道:“回天後,臣……”

臣可以,臣真的可以。

王神玉聞言和顏悅色回頭道:“守約有什麽好人選?”

裴行儉:?這打斷的怎麽如此恰到好處呢?

他再次掙紮開口道:“王相,我是說我。”

王神玉一改方才的惱火,恢覆了如常神態,風雅一笑。只是笑容裏寫滿了‘胡鬧’兩個字。

然後轉過頭去,甚至開始願意主動問劉仁軌:“劉相正在整頓軍伍,多知軍中將士為人,不知心中有什麽合適人選?”

裴行儉:……

劉仁軌頷首,他心中還真有人選:其實要是年輕個二十歲,他就請命自己去了。

“此去之人,最要緊是可靠,不與當地世家宦場牽扯;其次,也不能有勇無謀,叫人誆騙了去;最後,也要通些農桑丁口庶務——如王相所言,姜侯到底還病著,且姜侯離京之時只帶了幾個擅詩文的書令官吧,那麽此去之人,當通庶務。”

王神玉也頷首。

兩人同時報出了一個人名:“黑齒常之。”

原百濟將領,別說跟江南西道的世家,他跟大唐十道的世家都挨不著。且其為人‘驍勇有謀略’,也不單是劉仁軌,甚至是李積和蘇定方兩位蓋章過的。

因他出自百濟,劉仁軌對他更熟悉一點:“他之前在百濟也不單是武將,曾兼過郡將,相當於大唐的刺史。”

職官制明定:刺史之責也包括於當地州縣檢閱丁口、勸課農桑。

曾在百濟做過多年郡將,也曾親睹並隨從劉仁軌為百濟重整戶籍的黑齒常之,實是很合適的人選。

王神玉聽完還回頭對裴行儉再次笑道:“那與守約也有幾分相像,是個兼才文武之人。”

裴行儉:為什麽還要回頭補這一刀?

不過他心中也明白,誰走他也是走不了的——比起親至江南西道,他留在京城的任務更重。

要選合適的‘勸農使’和‘勸農判官’,還要擬定各種章程細則並監察制度。畢竟度量田畝,清查戶籍之事,不是一個詔令下去,數目就會自動從田壟上冒出來。

而思及此,裴行儉不由還想起一事:十來年前,吏部初改‘資考授官’之時,姜侯就曾特意提出,諸如戶部等官員必得考算學。

在此前,算學、律學等制科的學子極少。

而崔少卿在國子監做司業時,曾經多開算學之科。

如今到了用人的時候了。

戶部多年來負責倉庫、租賦、市肆的掌固、計史等官員胥吏,算學皆是年年考核,都是過關的。

可以擇人而用了。

最後,由天後欽定此事:黑齒常之任左鷹揚衛大將軍領京畿之兵至江南西道,且於當地調兵一如該道行軍大總管。

另點了一位羽林衛張虔勖為副將。

此人是劉仁軌整飭南衙府衛後,新提拔的年輕統將。他之前削了一大批虛浮於事的勳貴之後,也提拔了些出身微寒,是從普通兵

丁做起的考核優異者。

初提的官位都不高,多是倉曹、兵曹、中候等七八品武將之職。

而能在一批七八品的基層武將中,被劉仁軌記住,格外舉薦給天後,便可見其才能。

*

此番議事足有一個時辰,從紫宸殿出來後,裴行儉行了個禮就先走了,準備回去著手料理此事。

同時在腦海中如同分餅一般,把自己手頭上千頭萬緒的事情,分成了幾塊。

準備回去就抓幾個人過來‘吃餅’——

他觀察過了,裴炎此人是天生的官場苗子,對官位有毫不掩飾的野心,只要有前程有功績的差事,他能比誰都卷。

再有……裴行儉覺得自己就好似那傳說中,淹死的水鬼必須抓一個替身,才能解脫一樣,開始尋找‘替身’,不,是替身們了。

如果什麽都自己撐著,就會永遠在‘水裏’無法脫身。

在這一刻,裴行儉忽然又悟了:這,大概才是宰相的真諦吧。

雖然他官職未至,但境界已到。

*

而裴行儉先行離開後,紫宸殿外,劉仁軌道:“王相請留步。”

劉仁軌性子急且傲,自回京後,與王神玉爭論了也不知有多少次了。此時還是第一回 與王神玉莊然致歉:“方才天後之前,我以出身指於王相,實是狹隘偏私了。”

在劉仁軌看來,太原王氏出身之人,能做到本身不出錯,就已經不容易了。

他感慨道:“如今朝中王相這種恪守律法之人少,多有朝臣借口荒災之事,便侵占百姓熟田。”

還是那句話,在許多官員看來:百姓日子過不下去了,先賣田再賣兒賣女,這是侵占嗎?這是救苦救難啊。

至於為什麽他們看上的良田,那百姓日子‘忽然就過不下去了’,他們自然也是‘不知情’的。

兩位宰相邊走邊說,難得氣氛平和,以至於殿門外的嚴承財都揉了揉眼睛。

這是劉相和王相嗎?

兩人穿過宮道上的門戶,劉仁軌繼續道:“就算有些朝臣對朝廷律法還有所畏懼,不會侵占田畝,但也會廣置宅院、莊園、商鋪,為子孫計。”畢竟官員多占地是違律的,但買些房產(只要不逾制)是不違法的。

說到這兒,劉仁軌也實在有些好奇:“但聽聞王相,從不置產?”

世家人口眾多,也分支分房,一族中各房產業自貧富有別。以王神玉此時的官高位重,若要置產,都不用他去勒索,多的是人願意主動獻宅或是低價賣宅,必是能拿到京城最好的宅院,京郊最好的田莊。

這些都是可以傳於子孫的。

他們世家最重的,不就是傳承嗎?

劉仁軌當時在百濟聽聞王神玉在做‘宰相第一人’,立時就心急如焚想趕回來——除了對王神玉這人‘懶怠’的擔憂外,自然也有對他出身的考量。

然而回京後仔細打聽過,聽聞王相這些年,雖個人作風是‘萬般講究細致’,但卻沒有大筆置產。

劉仁軌是個直接的人,今日就問了出來。

王神玉也不避諱回答:“劉相知我是杜相的弟子。”

他望向太極宮的方向,很淡然道:“杜師憂勤一世,年方不惑而拜相、得封萊國公,後因病不過四十六歲便仙逝,先帝追封大司空。”

“但萊國公府今又何在?子孫不肖盡數蕩覆。”

“如劉相所說,我也好,王氏其餘子孫也罷,生來路已經比旁人平坦——自幼衣食優渥,

進學時族中學堂多有名儒師長,出仕後又有長輩在朝中指點護持。”

“還要如何?”

“若子孫如我,豈有饑寒?若子孫不如我,我何必廣置田產,到時候給不肖子做揮霍濫用?”他自己用了就是了。

劉仁軌聞言頷首,亦感慨:“王相看的明白。”

“只是你族中未必人人都看的明白,將來這‘檢田括戶’事,只怕多有王氏族人並世家姻親求到王相跟前。”劉仁軌很有道歉誠意道:“王相若覺得人情上為難,不好推拒,可以推到我這裏來。”

王神玉先道了聲謝,然後道:“總有蠢人只看眼前不看將來。”

劉仁軌道:“總是人心不足罷了。”

其實朝廷對官員,已是多有厚待:比如流內九品以上官,其妻妾、部曲、客女、奴婢,皆為不課戶(不納稅)。*

而五品以上(大唐官員以五品為一大分水嶺)官員則待遇更優,不但自家不課役,連父祖、子孫、兄弟之家也都跟著全免。*

時官場有雲:若出一位五品朝臣,其家其族可終身高臥無憂。

因朝廷官員不但不需要納稅,朝廷還會根據官職給官員發永業良田:譬如正一品發田六十頃,從一品五十頃等以此類推。

且唐朝官員除了官位,位高者還多有爵位,武將則多兼有勳職,都有良田可發。

就譬如劉仁軌,此時官位、爵位、勳位並存,按朝廷制是從多給之。而他從前立下的軍功,也會另有食邑。

本身合法的良田和家下人口就已經不少。

他這還是‘官一代’,家中全靠自己。

更何況世代簪纓之族,所置產業,早已是子孫數代衣食無憂(除非出了現象級敗家子)。

實不會因‘家貧無繼’而去侵占良田,只是貪心不足,損國肥己。

王神玉身為世家人,反而看的更清楚:這種不斷吸國家血的行為,換個軟弱的皇帝,在惡果不甚分明之前,或許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但從先帝到當今,再到現如今攝政的天後,哪一個是任由人挖自家墻角的性子?

他們不去搶別人,就該對方謝天謝地了。

而若田地兼並繼續下去,過上百餘年,到了天下大半流戶不課稅的程度。不管什麽樣的皇帝,是強硬還是軟弱,都得被迫管一管了,不然就又要走到改朝換代那一步了。

於是王神玉只搖頭道:“此番檢田括戶事,聰明的便不該來求我——老老實實的,自能保住份內應當的職田,若是敬酒不吃到了吃罰酒的時候……我可救不得他們。”

便如漢武帝告緡令之時,百分之六不交,那看來是想交百分之百了。

兩人走到千步道盡頭——因中書省和尚書省分列東西,於是便止步為別。

劉仁軌便再次道歉。

此番是兩人第一次心平氣和談話,王神玉不免帶了幾分期待道:“劉相若是真有歉意,就上書天後讓我致仕如何?”

這次換劉仁軌用一種‘你這是鬧哪出’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就走了。

王神玉:……

什麽人啊。

**

“這什麽人啊!”

洪州。

幾家士族再次聚首,開始聲討滕王:人家巡按使還在江州,他們還在這邊準備先禮後兵的先禮呢,晴天一個霹靂,江州的士族傳過消息來——你們知道嗎,滕王李元嬰在巡按使跟前把你們給告了!

洪州諸世家:……

不該是這樣啊,應該是巡按使到洪州後,他們來狀告惡名昭著的滕王才對!

聽聞滕王這一告,還有些百姓竟然也跟著湊熱鬧。

羅氏家主不免嘆息道:“刁民難惹啊。”

章氏家主接口道:“是,不過姜侯如今到底還在江州養病。”只怕江州那幾家比他們還提心吊膽。

雖說他們就已經有些坐不住了。

羅家主此時就決定不等了,先動起來:“原想著恭候姜侯到了洪州,咱們再盡地主之誼,如今看來,咱們是該先至江州拜見一番。”

“既如此,不如就在潯陽江頭潯陽樓,宴請姜侯。”也瞧瞧姜侯之意到底如何。

這回依舊是羅家主主持會議,便問道:“你們各自的‘禮’都準備好了?”

塗家主笑道:“送禮必得投其所好。此番,我這份禮,姜侯一定會喜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