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禮法與科教
關燈
小
中
大
第191章 禮法與科教
總章一年一月。
東宮侍讀學士上奏疏明諫‘周忠孝公廟甚修崇逾越’,暗指‘皇後掌權過甚’後的第一日——
姜沃完全沒受什麽影響,依舊按著計劃休沐,帶著曜初到城建署去做‘突擊檢查’。
馬車上,曜初還說起昨日一月十五大朝會這件事。
曜初道:“姨母,好巧,當時我正在長樂姑姑府上取真經呢。”因小時候常聽玄奘法師的故事,曜初很自然地把學習叫做取真經。
長樂公主幕府開的最早,曜初是去學習先進經驗的。
結果還沒開始正式學習,姑侄兩人還在吃點心,就聽聞了朝上傳來的熱乎消息。
長樂公主李麗質當時就惱了——齊獻公廟,這不就是她外祖父(本人論)兼祖父(夫君論)的廟嗎?
“是,齊獻公不在了,趙國公不在了,但我還沒死呢,長孫家子孫也還在呢,倒輪到別人指指點點了。”
說來自長孫無忌之事後,長孫家子孫都自覺(不自覺皇帝也會幫他們自覺)淡出朝堂,無一人掌實權,可以說家中只有趙國公府的爵位罷了。
這也是長孫家該承受的代價。
畢竟皇帝最後一分容忍與親情,是在曾經扶持他多年的舅舅身上,但看皇帝素日作風就知道,這份情感可轉移不到這些相處不多的表兄弟身上——皇帝對某些同胞的親兄弟(李泰:你點我名吧)和親兒子都冷如冰,何況什麽表兄弟。
趁早別打著什麽皇帝母族的旗號往前湊。
橫豎家中還有兩位嫡出公主(長樂和新城),看在姊妹份上,長孫家只要低調過日子,皇帝就會優容。
但……低調也不是死了啊。
這種被挑出來當作典型,用以攻擊皇後的事兒,簡直是飛來橫禍啊!
以至於長樂公主還在跟曜初發脾氣,從大朝會上下來的駙馬長孫沖(駙馬都尉也是官職需要去大朝會上站著),就直奔公主府請示妻子,這事咋辦呢?
長孫沖此人,大概是有長孫無忌這個強勢父親的緣故,一直很聽話:永徽年間他過的有點分裂,因父親和妻子觀念不統一,他在其中兩邊挨罵。但如今父親不在了,他倒是不用糾結了,專門聽妻子的話就成了。
今日,他在朝上一聽這事也惱火:哈?我這個長孫家的襲爵人還在朝上站著呢,這就打著為我們家好的旗號坑人啊?
要是一個尋常的禮部官提出此事,長孫沖早就站出來反駁甚至噴人了。
但……這人還是東宮侍讀,長孫沖只好憋住了。
畢竟長孫家(主要是長孫無忌老人家)原來是堅持立過庶長子李忠的,因而在當今太子這裏,行事就要格外小心。
而且,長孫沖郁悶想起:他們家何止得罪過太子啊,他親爹長孫無忌當時可聚眾狠狠抵制得罪過當今皇後啊!
朝局混亂,長孫沖在朝上就沒敢說話,準備等著請示完妻子再正式做出政治表態。
畢竟……長孫家是真經不起折騰了。
見姑父來了,曜初就起身見禮然後告辭。
長樂公主還道:“曜初若是回宮,就幫姑母給皇後帶句話——我明早進宮看她。”
曜初應了。
在馬車上說完此事後,曜初略微有些沈默——她剛剛領悟到母後與兄長間難以彌合認知鴻溝,就親眼見了這件事。
不,也不僅是關於禮法的認知鴻溝,更是權力的歸屬。
如媚娘十幾歲認識到何為權力,曜初也是於十五歲,真正體會到權力之爭。
曜初想起昨夜與姨母擺的一局棋戲。
身處棋眼之位,哪怕東宮不爭,也會有人推著他去爭的。權力只有這麽多,皇後拿著就分不到太子處。
既然有爭,就有輸贏,那麽……曜初捫心自問,這兩個至親,她希望誰贏?
曜初很快有了答案:從‘道理’上來說,太子是繼承人沒錯。但她打心底是希望母後贏的,且贏得越久越好。
因她想要的是公主幕府、是自由,而不是兄長所說的給她添多少食邑。
長樂姑母也是這樣想的吧。
還有……曜初擡頭看著對面的姜沃:姨母一定是世上最希望,也是最支持母後贏的人。
一月的天已經有些轉暖,曜初的心思也漸漸清亮起來。
她掀開馬車的簾子,看到窗外柳葉萌發,一種生機勃勃的煥然新綠。
*
城建署門前,姜沃仔仔細細給曜初戴好口罩。
曜初的聲音從織線密密的棉布口罩後面傳出來,帶了幾分悶悶的笑意:“姨母放心,我又
不是第一次來了。”
姜沃是來‘突擊視察’,故而她都走到工業產區了,城建署令庫狄琚才匆匆趕過來。
她先行官禮:“姜相,安定公主。”
庫狄琚面貌生的豐柔端和,但言談間非常明斷幹脆。跟她說話格外省心。
姜沃帶著曜初看了一圈後,才從生產區退出來。
果然,三人身上不可避免都灰撲撲落了些粉塵。
姜沃見此就道:“今日的突擊檢查倒還好,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和耳棉塞。”她突擊檢查,並不只檢查產能,更多是來檢查職業防護的。
口罩用以防塵肺,耳棉用來防噪聲聾。
尤其是塵肺,一旦得了哪怕現代科技也無法逆轉,發展到後期只能無法呼吸而去世。
然而很多匠人並不懂粉塵的危害,只覺得是土而已,在地裏不也常吸?根本不重視戴口罩。就像現代許多人得了糖尿病,因一時沒有癥狀就完全不在乎控制血糖一樣。
很多時候知識的洗腦到底還是慢,姜沃采取了最快最直接的方法:罰錢。
不戴口罩不戴耳棉居然罰錢,那匠人們的‘自覺性’一下子就上去了。
姜沃又囑咐了一番庫狄琚,一旦出現癥狀的匠人要及時離開產區等人事工作,這才問起了近來水泥的產量和城建署的財政。
“賬面上銀錢充足,水泥和混凝土的產量也按年度計劃,穩中有升。”說著,庫狄琚還從袖中摸出一份報表,畫的都是表格——
姜沃愛跟庫狄琚說話的原因就在這裏。她對自己那套語言、管理系統接受格外良好,而且作為署令,很快帶領城建署的女官融入了這套系統。
庫狄琚等姜沃瀏覽完她的財政報表,才繼續匯報道:“再有,之前開展的實驗效果也很好——加入動物血液後的水泥,在冬日裂縫確實少了許多。”
“目前還在實驗最低成本的加血量。”
曜初聽到這裏,不懂就發問道:“姨母、庫狄署令,為何加入動物血液能減少水泥裂縫?”
水泥混凝土也面世幾年了,無可避免迎來了維修工作。
最常見的問題當然就是裂紋。
聽安定公主發問,庫狄琚便道:“請公主稍候,我去給公主拿一塊實驗樣本。”
說著從身上開始摸鑰匙——珍貴的實驗樣本都由她親自保管。
庫狄琚去取樣本之時,姜沃就與曜初講起了原理:也是她之前購買的《有用化學物質的人工合成和危害》指南裏的基礎知識。
但知識如何轉化成技術,當真需要實驗與群策群力。
比如關於水泥中加入動物血液,其實書上只有一句原理:堿性物質與血液脂肪會發生皂化反應,產生細小的氣泡。
其實這也是制作肥皂的原理。
以上是化學知識,等庫狄氏拿來了樣本,姜沃則開始講最基本的物理:零度以上水是水,零度以下水是冰,這個循環過程就叫做凍融循環。而眾所周知,冰的體積比較大,這樣反覆的體積變化,就容易產生裂縫。
“曜初看,只加一點血液產生化學反應,產生的這些小氣泡,就能減少凍融循環的壓力。”
曜初發現這塊水泥的橫切面,確實能看到一些很細小的氣泡。
姜沃給曜初講完,又特意對庫狄琚道:“等實驗做完,別忘記發實驗補助。尤其是那個提出可以用動物毛發來代替血液的實驗員。”
堿與脂肪的化學反應,是姜沃最先提出來,城建署去實驗的。
但知識的普及已經開始產生新的靈光——有女官提出如果要抗凍融循環,是否可以加入纖維狀的毛發?如今試驗了馬鬃,效果也還不錯。
庫狄琚應下:“姜相說過,要格外厚待技術人員,要鼓勵她們每一次奇思妙想。實驗經費不能省。”這話每次姜沃都會說,庫狄琚也都會每次認真應下。
姜沃頷首。
轉頭見曜初還捧著那塊樣品,似乎有點發怔,便喚了她一聲:“曜初,姨母帶你去看水泥工藝品坊。”
雖然姜沃覺得,那其實算不得什麽工藝品……不過,這個專門生產水泥擺件的工坊,可是城建署的印鈔機!
看在金錢的份上,姜沃已經逐漸開始接受水泥審美。
曜初回神擡頭,她看著姜沃和庫狄琚身上的灰塵,忽然語氣堅然道:“真該把那些滿腦子只想著‘禮法規矩’,只盯著誰家的廟修的好,誰家廟舊了的朝臣,抓來這裏磨水泥!”
他們在朝上滿口‘仁義禮智信’,以武氏家廟逾越做文章,想把母後趕回後宮,之前亦有很多次想把姨母的官位奪走……
為何不想一想做點真正的事兒!
他們是看不見這些年長安城內修起的路嗎?
何況,有利於百姓的不止有路——
聽曜初這憤然之語,姜沃還未及答話,就見一個專門負責傳話的官吏跑進來道:“庫狄署令……”一見姜沃也在,眼睛一亮:“姜相正好也在,可得去勸勸——司農寺吳正卿和工部劉郎中又坐在咱們待客室不走了!非要署令今年多批給他們水泥和混凝土才走。”
庫狄琚難得露出了頭疼的表情,也帶著期待看向姜沃:“姜相請。”
姜沃:……來的不巧,這是過上了從前辛尚書的日子,讓人堵在這裏要賬啊。
*
曜初跟在姜沃身後一並出去。
邊走邊想起姨母告訴她的,城建署所出產的各種建材不只可以修路。
其中硬石膏凝固後,防水效果極佳,是用來建儲糧倉庫的絕佳材料——之前朝廷糧倉不得不派人定期曬糧,就是為了避免糧食濕度過大而陳腐。
此外,水泥混凝土還可以修築堤壩、圍堰和海塘,防水患!
在此前,朝廷修的多是土壩,然而土性松浮,難於長久扞禦水患。再有便是更高級一點的碎石加固的堤壩,但這種多需做成大挑壩,撐水外出,且修的越高,將來坍塌的風險就越大——總之朝廷每年都在治水上要花許多銀錢。
直到水泥混凝土的出現。
曜初還記得姨母笑瞇瞇告訴她:“修堤壩最好用的倒不是混凝土,而是‘矽酸鹽水泥’——還好有倭國的火山灰啊。”
因想到水泥的這兩樁作用,曜初也就知道,為何司農寺正卿和工部郎中會來這裏靜坐了——
司農寺必是想多申請水泥建高檔存糧糧倉。
而工部內的水部郎中,負責天下川瀆,堰決河渠事。每年立堤防之事也歸他們。
*
果然,見到姜相竟然也在,吳正卿和劉郎中頓時都眼睛鋥亮如探照燈!
“姜相做主!”
“姜相定奪!”
這兩嗓子下來,姜沃都不免有些懷疑自己不是宰相,而是包青天……
劉郎中目光焦急,但先閉嘴等司農寺正卿說話——沒辦法,官大一級壓死人啊,他只能第一個說。
司農寺吳正卿開口道:“糧食乃國家根本。且如今東南的占城稻豐收,又能走海運送到北邊,正該多修糧倉屯糧!”
還引經據典:“《漢書》中就道:實倉稟,備水旱!”聽他引用漢書,姜沃還真有點刮目相看。
她跟吳正卿相識的很早,那時候王神玉還在做司農寺正卿呢!當時這位吳正卿還是少卿,全權負責栽培棉花事。故而姜沃知道這位是很樸素的‘農官’,這會子卻都開始引經據典了,可見做足了功課來的!
吳正卿從來認為糧食是世上第一重要事:“姜相,兩京人煙稠密不說,北邊本就多人口。一旦有旱災水災糧食儲備不足,百姓可要餓死的!”
見吳正卿終於說完,劉郎中再也忍不住了:“姜相!百姓不只有凍餓之危,還有洪患之危啊!”
“聖賢書都道:守堤如守城,防水如防寇!”劉郎中邊說邊心道:引經據典誰不會?我們水利工程也有很多名言警句啊。
他這一驕傲,下一句話就不小心說錯了:“且糧倉什麽時候都能修,但堤壩正該春日加固,以備夏、秋霖潦啊!”
果然劉郎中話音未落,吳正卿那常年務農被曬棕的臉都氣紅了:“這是什麽話?春後青黃不接的時候最需儲備糧食,怎麽能耽擱?何況邊境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有戰事,不更需要糧草?”↘
劉郎中憋的臉通紅,先道個歉,然後繼續跟吳正卿掰扯起來:“可是去歲朝廷已經重修了衛州黎陽倉兩百多個糧窖。黎陽倉西邊是永濟渠,東邊就是黃河,往北地各州運送糧食都很便宜——從隋朝起就有‘黎陽收,固九州’的俗語,也暫且夠了。”
吳正卿就聽不得‘夠’這個字,很快反駁道:“劉郎中這話說的不對,難道去歲朝廷沒撥給你工部水泥?我記得撥給工部的正是最多的!”
劉郎中崩潰:那一座堤壩就要用多少水泥啊?能跟重修糧倉比用量嗎!
……
姜沃還有閑暇撣了撣身上的灰:畢竟,根本插不上話啊。
曜初站在一旁靜靜看著這一幕。
如果說在來的馬車上,曜初還有些糾結,那麽到現在,曜初已然完全堅定了——
她想看到的朝堂爭論,是這種辯論!
是這些心懷天下百姓的官員們爭論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才更利於民,而不是什麽禮法規矩,誰的廟新,誰的廟舊!
兄長,太子說的不對。
禮法不是立世的根本!
起碼不是她立世的根本。
**
紫宸宮中。
媚娘心中亦如明鏡。
因而在皇帝面前,她嘆息道:“陛下的教導還是有用的——起碼弘兒現在,是有心思想要擺脫咱們這對做父母的束縛。”
若是姜沃在這裏,必會感嘆媚娘這話說的巧妙:東宮侍讀上書針對的自然是皇後。但媚娘這一句嘆息,就直接轉化為針對帝後了。
當然,在皇帝心裏差的也不大,畢竟皇後代政,最終的皇權依舊在他手裏,但東宮真正理政監國,過不了幾年,他就可以去做太上皇了。
不過,怎麽說呢……還是那句話,如果兒子有父皇文治的本領,就皇帝這身體,他也不是不能接受去做太上皇。
但他沒有自家祖父的好命!
李治有時候想過,為什麽都是膝下三個嫡子(李淵活下來的嫡子共三個),都是三出一的概率,他的祖父就能有父皇這樣的兒子。
而他……
哪怕不是夏天,皇帝也覺得頭疼。
若是早兩年,太子有這樣的政治覺醒,皇帝說不定還真挺高興的。但現在,皇帝已經深知太子心性本事,是真不敢放手。
有點想法想爭,跟真能做好掌政之事,完全是天淵之別。
正如姜沃之前所設想的那樣:這兩年英國公從東宮半退,她凡事‘俱實回稟’,皇帝又在親自教導太子——
這一切,促成了皇帝更不敢將‘駕馭大唐’的韁繩交給太子。
片刻後,皇帝按了按額頭道:“
之前東宮屬臣有過多是朕出面處置,這一回皇後來處置。”頓了頓:“別貶官了,直接流放吧。”
這便是明示群臣,皇帝的選擇不變,依舊是皇後理政,皇後的權柄高於東宮!
媚娘頷首:“好。”
她走到案前,起朱筆開始寫詔令。
雖說自去歲開始,朝廷開始整頓‘依法治國’。但有一種貶官和流放,是不需要走法律程序的——涉及宮闈、謀反事。
事大事小,一言決於天子。
媚娘甚至懶得為這種人費心想個什麽新理由,直接把當年柳奭的罪名拿過來用:“洩禁中語、潛通宮掖。”
所謂洩禁中語,便是洩露皇帝還未公開說的話。這種罪名,自然是皇帝說有就有。
媚娘朱筆略微頓了頓,心中選了個地點:“流放欽州烏雷縣(廣西)。”
寫過詔書後,她也沒有放下這支代表皇權的朱筆。
她靜靜看著筆懸在空中,半晌,一滴朱砂落在桌上。
**
從城建署出來,姜沃直接帶曜初回家,她們這一身灰塵得好好洗一洗。
而姜沃也敏銳地察覺,曜初,比起早晨的她,又有點不一樣了。
曜初手裏捏著一只水泥做成的小鳥,大不盈掌。據說這只小鳥能賣到比同等大小的銀子還要貴。
而這些銀錢,又會變成道路、糧倉、堤壩……
她眼睛明亮:“姨母,我不信禮法比這些有用。”
姜沃含笑說了一句曜初後來記了很久的話:“禮法不能,但科教可以興國。”
只是此時,曜初還不太明白,什麽是科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總章一年一月。
東宮侍讀學士上奏疏明諫‘周忠孝公廟甚修崇逾越’,暗指‘皇後掌權過甚’後的第一日——
姜沃完全沒受什麽影響,依舊按著計劃休沐,帶著曜初到城建署去做‘突擊檢查’。
馬車上,曜初還說起昨日一月十五大朝會這件事。
曜初道:“姨母,好巧,當時我正在長樂姑姑府上取真經呢。”因小時候常聽玄奘法師的故事,曜初很自然地把學習叫做取真經。
長樂公主幕府開的最早,曜初是去學習先進經驗的。
結果還沒開始正式學習,姑侄兩人還在吃點心,就聽聞了朝上傳來的熱乎消息。
長樂公主李麗質當時就惱了——齊獻公廟,這不就是她外祖父(本人論)兼祖父(夫君論)的廟嗎?
“是,齊獻公不在了,趙國公不在了,但我還沒死呢,長孫家子孫也還在呢,倒輪到別人指指點點了。”
說來自長孫無忌之事後,長孫家子孫都自覺(不自覺皇帝也會幫他們自覺)淡出朝堂,無一人掌實權,可以說家中只有趙國公府的爵位罷了。
這也是長孫家該承受的代價。
畢竟皇帝最後一分容忍與親情,是在曾經扶持他多年的舅舅身上,但看皇帝素日作風就知道,這份情感可轉移不到這些相處不多的表兄弟身上——皇帝對某些同胞的親兄弟(李泰:你點我名吧)和親兒子都冷如冰,何況什麽表兄弟。
趁早別打著什麽皇帝母族的旗號往前湊。
橫豎家中還有兩位嫡出公主(長樂和新城),看在姊妹份上,長孫家只要低調過日子,皇帝就會優容。
但……低調也不是死了啊。
這種被挑出來當作典型,用以攻擊皇後的事兒,簡直是飛來橫禍啊!
以至於長樂公主還在跟曜初發脾氣,從大朝會上下來的駙馬長孫沖(駙馬都尉也是官職需要去大朝會上站著),就直奔公主府請示妻子,這事咋辦呢?
長孫沖此人,大概是有長孫無忌這個強勢父親的緣故,一直很聽話:永徽年間他過的有點分裂,因父親和妻子觀念不統一,他在其中兩邊挨罵。但如今父親不在了,他倒是不用糾結了,專門聽妻子的話就成了。
今日,他在朝上一聽這事也惱火:哈?我這個長孫家的襲爵人還在朝上站著呢,這就打著為我們家好的旗號坑人啊?
要是一個尋常的禮部官提出此事,長孫沖早就站出來反駁甚至噴人了。
但……這人還是東宮侍讀,長孫沖只好憋住了。
畢竟長孫家(主要是長孫無忌老人家)原來是堅持立過庶長子李忠的,因而在當今太子這裏,行事就要格外小心。
而且,長孫沖郁悶想起:他們家何止得罪過太子啊,他親爹長孫無忌當時可聚眾狠狠抵制得罪過當今皇後啊!
朝局混亂,長孫沖在朝上就沒敢說話,準備等著請示完妻子再正式做出政治表態。
畢竟……長孫家是真經不起折騰了。
見姑父來了,曜初就起身見禮然後告辭。
長樂公主還道:“曜初若是回宮,就幫姑母給皇後帶句話——我明早進宮看她。”
曜初應了。
在馬車上說完此事後,曜初略微有些沈默——她剛剛領悟到母後與兄長間難以彌合認知鴻溝,就親眼見了這件事。
不,也不僅是關於禮法的認知鴻溝,更是權力的歸屬。
如媚娘十幾歲認識到何為權力,曜初也是於十五歲,真正體會到權力之爭。
曜初想起昨夜與姨母擺的一局棋戲。
身處棋眼之位,哪怕東宮不爭,也會有人推著他去爭的。權力只有這麽多,皇後拿著就分不到太子處。
既然有爭,就有輸贏,那麽……曜初捫心自問,這兩個至親,她希望誰贏?
曜初很快有了答案:從‘道理’上來說,太子是繼承人沒錯。但她打心底是希望母後贏的,且贏得越久越好。
因她想要的是公主幕府、是自由,而不是兄長所說的給她添多少食邑。
長樂姑母也是這樣想的吧。
還有……曜初擡頭看著對面的姜沃:姨母一定是世上最希望,也是最支持母後贏的人。
一月的天已經有些轉暖,曜初的心思也漸漸清亮起來。
她掀開馬車的簾子,看到窗外柳葉萌發,一種生機勃勃的煥然新綠。
*
城建署門前,姜沃仔仔細細給曜初戴好口罩。
曜初的聲音從織線密密的棉布口罩後面傳出來,帶了幾分悶悶的笑意:“姨母放心,我又
不是第一次來了。”
姜沃是來‘突擊視察’,故而她都走到工業產區了,城建署令庫狄琚才匆匆趕過來。
她先行官禮:“姜相,安定公主。”
庫狄琚面貌生的豐柔端和,但言談間非常明斷幹脆。跟她說話格外省心。
姜沃帶著曜初看了一圈後,才從生產區退出來。
果然,三人身上不可避免都灰撲撲落了些粉塵。
姜沃見此就道:“今日的突擊檢查倒還好,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和耳棉塞。”她突擊檢查,並不只檢查產能,更多是來檢查職業防護的。
口罩用以防塵肺,耳棉用來防噪聲聾。
尤其是塵肺,一旦得了哪怕現代科技也無法逆轉,發展到後期只能無法呼吸而去世。
然而很多匠人並不懂粉塵的危害,只覺得是土而已,在地裏不也常吸?根本不重視戴口罩。就像現代許多人得了糖尿病,因一時沒有癥狀就完全不在乎控制血糖一樣。
很多時候知識的洗腦到底還是慢,姜沃采取了最快最直接的方法:罰錢。
不戴口罩不戴耳棉居然罰錢,那匠人們的‘自覺性’一下子就上去了。
姜沃又囑咐了一番庫狄琚,一旦出現癥狀的匠人要及時離開產區等人事工作,這才問起了近來水泥的產量和城建署的財政。
“賬面上銀錢充足,水泥和混凝土的產量也按年度計劃,穩中有升。”說著,庫狄琚還從袖中摸出一份報表,畫的都是表格——
姜沃愛跟庫狄琚說話的原因就在這裏。她對自己那套語言、管理系統接受格外良好,而且作為署令,很快帶領城建署的女官融入了這套系統。
庫狄琚等姜沃瀏覽完她的財政報表,才繼續匯報道:“再有,之前開展的實驗效果也很好——加入動物血液後的水泥,在冬日裂縫確實少了許多。”
“目前還在實驗最低成本的加血量。”
曜初聽到這裏,不懂就發問道:“姨母、庫狄署令,為何加入動物血液能減少水泥裂縫?”
水泥混凝土也面世幾年了,無可避免迎來了維修工作。
最常見的問題當然就是裂紋。
聽安定公主發問,庫狄琚便道:“請公主稍候,我去給公主拿一塊實驗樣本。”
說著從身上開始摸鑰匙——珍貴的實驗樣本都由她親自保管。
庫狄琚去取樣本之時,姜沃就與曜初講起了原理:也是她之前購買的《有用化學物質的人工合成和危害》指南裏的基礎知識。
但知識如何轉化成技術,當真需要實驗與群策群力。
比如關於水泥中加入動物血液,其實書上只有一句原理:堿性物質與血液脂肪會發生皂化反應,產生細小的氣泡。
其實這也是制作肥皂的原理。
以上是化學知識,等庫狄氏拿來了樣本,姜沃則開始講最基本的物理:零度以上水是水,零度以下水是冰,這個循環過程就叫做凍融循環。而眾所周知,冰的體積比較大,這樣反覆的體積變化,就容易產生裂縫。
“曜初看,只加一點血液產生化學反應,產生的這些小氣泡,就能減少凍融循環的壓力。”
曜初發現這塊水泥的橫切面,確實能看到一些很細小的氣泡。
姜沃給曜初講完,又特意對庫狄琚道:“等實驗做完,別忘記發實驗補助。尤其是那個提出可以用動物毛發來代替血液的實驗員。”
堿與脂肪的化學反應,是姜沃最先提出來,城建署去實驗的。
但知識的普及已經開始產生新的靈光——有女官提出如果要抗凍融循環,是否可以加入纖維狀的毛發?如今試驗了馬鬃,效果也還不錯。
庫狄琚應下:“姜相說過,要格外厚待技術人員,要鼓勵她們每一次奇思妙想。實驗經費不能省。”這話每次姜沃都會說,庫狄琚也都會每次認真應下。
姜沃頷首。
轉頭見曜初還捧著那塊樣品,似乎有點發怔,便喚了她一聲:“曜初,姨母帶你去看水泥工藝品坊。”
雖然姜沃覺得,那其實算不得什麽工藝品……不過,這個專門生產水泥擺件的工坊,可是城建署的印鈔機!
看在金錢的份上,姜沃已經逐漸開始接受水泥審美。
曜初回神擡頭,她看著姜沃和庫狄琚身上的灰塵,忽然語氣堅然道:“真該把那些滿腦子只想著‘禮法規矩’,只盯著誰家的廟修的好,誰家廟舊了的朝臣,抓來這裏磨水泥!”
他們在朝上滿口‘仁義禮智信’,以武氏家廟逾越做文章,想把母後趕回後宮,之前亦有很多次想把姨母的官位奪走……
為何不想一想做點真正的事兒!
他們是看不見這些年長安城內修起的路嗎?
何況,有利於百姓的不止有路——
聽曜初這憤然之語,姜沃還未及答話,就見一個專門負責傳話的官吏跑進來道:“庫狄署令……”一見姜沃也在,眼睛一亮:“姜相正好也在,可得去勸勸——司農寺吳正卿和工部劉郎中又坐在咱們待客室不走了!非要署令今年多批給他們水泥和混凝土才走。”
庫狄琚難得露出了頭疼的表情,也帶著期待看向姜沃:“姜相請。”
姜沃:……來的不巧,這是過上了從前辛尚書的日子,讓人堵在這裏要賬啊。
*
曜初跟在姜沃身後一並出去。
邊走邊想起姨母告訴她的,城建署所出產的各種建材不只可以修路。
其中硬石膏凝固後,防水效果極佳,是用來建儲糧倉庫的絕佳材料——之前朝廷糧倉不得不派人定期曬糧,就是為了避免糧食濕度過大而陳腐。
此外,水泥混凝土還可以修築堤壩、圍堰和海塘,防水患!
在此前,朝廷修的多是土壩,然而土性松浮,難於長久扞禦水患。再有便是更高級一點的碎石加固的堤壩,但這種多需做成大挑壩,撐水外出,且修的越高,將來坍塌的風險就越大——總之朝廷每年都在治水上要花許多銀錢。
直到水泥混凝土的出現。
曜初還記得姨母笑瞇瞇告訴她:“修堤壩最好用的倒不是混凝土,而是‘矽酸鹽水泥’——還好有倭國的火山灰啊。”
因想到水泥的這兩樁作用,曜初也就知道,為何司農寺正卿和工部郎中會來這裏靜坐了——
司農寺必是想多申請水泥建高檔存糧糧倉。
而工部內的水部郎中,負責天下川瀆,堰決河渠事。每年立堤防之事也歸他們。
*
果然,見到姜相竟然也在,吳正卿和劉郎中頓時都眼睛鋥亮如探照燈!
“姜相做主!”
“姜相定奪!”
這兩嗓子下來,姜沃都不免有些懷疑自己不是宰相,而是包青天……
劉郎中目光焦急,但先閉嘴等司農寺正卿說話——沒辦法,官大一級壓死人啊,他只能第一個說。
司農寺吳正卿開口道:“糧食乃國家根本。且如今東南的占城稻豐收,又能走海運送到北邊,正該多修糧倉屯糧!”
還引經據典:“《漢書》中就道:實倉稟,備水旱!”聽他引用漢書,姜沃還真有點刮目相看。
她跟吳正卿相識的很早,那時候王神玉還在做司農寺正卿呢!當時這位吳正卿還是少卿,全權負責栽培棉花事。故而姜沃知道這位是很樸素的‘農官’,這會子卻都開始引經據典了,可見做足了功課來的!
吳正卿從來認為糧食是世上第一重要事:“姜相,兩京人煙稠密不說,北邊本就多人口。一旦有旱災水災糧食儲備不足,百姓可要餓死的!”
見吳正卿終於說完,劉郎中再也忍不住了:“姜相!百姓不只有凍餓之危,還有洪患之危啊!”
“聖賢書都道:守堤如守城,防水如防寇!”劉郎中邊說邊心道:引經據典誰不會?我們水利工程也有很多名言警句啊。
他這一驕傲,下一句話就不小心說錯了:“且糧倉什麽時候都能修,但堤壩正該春日加固,以備夏、秋霖潦啊!”
果然劉郎中話音未落,吳正卿那常年務農被曬棕的臉都氣紅了:“這是什麽話?春後青黃不接的時候最需儲備糧食,怎麽能耽擱?何況邊境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有戰事,不更需要糧草?”↘
劉郎中憋的臉通紅,先道個歉,然後繼續跟吳正卿掰扯起來:“可是去歲朝廷已經重修了衛州黎陽倉兩百多個糧窖。黎陽倉西邊是永濟渠,東邊就是黃河,往北地各州運送糧食都很便宜——從隋朝起就有‘黎陽收,固九州’的俗語,也暫且夠了。”
吳正卿就聽不得‘夠’這個字,很快反駁道:“劉郎中這話說的不對,難道去歲朝廷沒撥給你工部水泥?我記得撥給工部的正是最多的!”
劉郎中崩潰:那一座堤壩就要用多少水泥啊?能跟重修糧倉比用量嗎!
……
姜沃還有閑暇撣了撣身上的灰:畢竟,根本插不上話啊。
曜初站在一旁靜靜看著這一幕。
如果說在來的馬車上,曜初還有些糾結,那麽到現在,曜初已然完全堅定了——
她想看到的朝堂爭論,是這種辯論!
是這些心懷天下百姓的官員們爭論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才更利於民,而不是什麽禮法規矩,誰的廟新,誰的廟舊!
兄長,太子說的不對。
禮法不是立世的根本!
起碼不是她立世的根本。
**
紫宸宮中。
媚娘心中亦如明鏡。
因而在皇帝面前,她嘆息道:“陛下的教導還是有用的——起碼弘兒現在,是有心思想要擺脫咱們這對做父母的束縛。”
若是姜沃在這裏,必會感嘆媚娘這話說的巧妙:東宮侍讀上書針對的自然是皇後。但媚娘這一句嘆息,就直接轉化為針對帝後了。
當然,在皇帝心裏差的也不大,畢竟皇後代政,最終的皇權依舊在他手裏,但東宮真正理政監國,過不了幾年,他就可以去做太上皇了。
不過,怎麽說呢……還是那句話,如果兒子有父皇文治的本領,就皇帝這身體,他也不是不能接受去做太上皇。
但他沒有自家祖父的好命!
李治有時候想過,為什麽都是膝下三個嫡子(李淵活下來的嫡子共三個),都是三出一的概率,他的祖父就能有父皇這樣的兒子。
而他……
哪怕不是夏天,皇帝也覺得頭疼。
若是早兩年,太子有這樣的政治覺醒,皇帝說不定還真挺高興的。但現在,皇帝已經深知太子心性本事,是真不敢放手。
有點想法想爭,跟真能做好掌政之事,完全是天淵之別。
正如姜沃之前所設想的那樣:這兩年英國公從東宮半退,她凡事‘俱實回稟’,皇帝又在親自教導太子——
這一切,促成了皇帝更不敢將‘駕馭大唐’的韁繩交給太子。
片刻後,皇帝按了按額頭道:“
之前東宮屬臣有過多是朕出面處置,這一回皇後來處置。”頓了頓:“別貶官了,直接流放吧。”
這便是明示群臣,皇帝的選擇不變,依舊是皇後理政,皇後的權柄高於東宮!
媚娘頷首:“好。”
她走到案前,起朱筆開始寫詔令。
雖說自去歲開始,朝廷開始整頓‘依法治國’。但有一種貶官和流放,是不需要走法律程序的——涉及宮闈、謀反事。
事大事小,一言決於天子。
媚娘甚至懶得為這種人費心想個什麽新理由,直接把當年柳奭的罪名拿過來用:“洩禁中語、潛通宮掖。”
所謂洩禁中語,便是洩露皇帝還未公開說的話。這種罪名,自然是皇帝說有就有。
媚娘朱筆略微頓了頓,心中選了個地點:“流放欽州烏雷縣(廣西)。”
寫過詔書後,她也沒有放下這支代表皇權的朱筆。
她靜靜看著筆懸在空中,半晌,一滴朱砂落在桌上。
**
從城建署出來,姜沃直接帶曜初回家,她們這一身灰塵得好好洗一洗。
而姜沃也敏銳地察覺,曜初,比起早晨的她,又有點不一樣了。
曜初手裏捏著一只水泥做成的小鳥,大不盈掌。據說這只小鳥能賣到比同等大小的銀子還要貴。
而這些銀錢,又會變成道路、糧倉、堤壩……
她眼睛明亮:“姨母,我不信禮法比這些有用。”
姜沃含笑說了一句曜初後來記了很久的話:“禮法不能,但科教可以興國。”
只是此時,曜初還不太明白,什麽是科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