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被人設局
關燈
小
中
大
第185章 被人設局
總章元年的開端,皇帝過的就很不愉快。
不但為長子特意改的這個年號【總章】,未起到他想象中對太子的教育效果,甚至今日次子李顯的皇子師,還特意來請罪(告狀),更請以年老致仕。
崔朝在皇帝的註視下,翻了一會兒周王這兩個月的功課文章。
擡頭見皇帝以慣常的姿勢按住額頭,崔朝也就一如既往先把薄荷膏遞過去,然後溫聲道:“等周王長大……”
皇帝這次直接打斷:“長大就好了?滕王今歲正好四十整,好了嗎?”年前京中還接到彈劾滕王的奏疏呢。
崔朝無語。
心道:那陛下你看,你讓人說什麽?這話皇帝自己可以說,但他能怎麽說?難道能說三歲看老,陛下放棄吧。
但做皇帝就是這點好,可以不講道理。
“崔卿,朕將皇子交付於你了。就以英國公舊例,每日申時往書房去,查驗周王一日功課,為其講明道理。”
申時,便是下午四點。
嗯,也就是說白日鴻臚寺的公務也不能耽擱,到了臨下班時,還得去教一個混世魔王。
崔朝默默拿過案上的薄荷油,給自己塗了一點。
皇帝見人與自己一般頭疼,心情稍微好了那麽一點。
又主動安慰道:“之前朝臣多有顧忌,不敢以師道自居。這回朕既然將顯兒委於子梧,你便不必忌諱什麽,只管按……父皇之前的規矩來吧。”
先帝規矩啊。
崔朝望著皇帝蒼白無血色的面容輕嘆一聲:也不能全怪皇帝,這育兒實在是個難題。
先帝年間諸皇子師是什麽規矩?
只看先帝當年與彼時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定下的‘太子見三師儀’就可知了——
“(太子)迎於殿門外,先拜,三師答拜;每門讓於三師,三師坐,太子乃坐。其與三師書,前後稱名,稱惶恐。”[1]
每門讓行、寫信還得自陳‘惶恐’,可見太子面對三師,是完全處於受教晚輩的狀態。
而其餘皇子面對老師也是如此——哪怕皇帝當年很疼愛魏王李泰,但給他指了老師後,也直接道:“見師如見朕,務必禮儀周全,不得驕逸懈怠。”
先帝是為老師在皇子們跟前樹立絕對的權威,方便他們嚴加管教。
可……
崔朝看了一眼正在閉目眼神的皇帝。
一來,因為大公子李承乾的緣故,皇帝是親眼見過當時東宮老師張玄素等人是如何‘諍諫太子’,甚至面折太子之威,一點面子也不留的。
二來,也有自身曾經被長孫太尉壓制的緣故,皇帝並不喜歡孩子們有這樣強勢的老師。
被選為皇子師的朝臣們如何看不出來呢?
又如何敢深管?
正如當時太子不願讀多記有‘不忠不義陰謀詭譎’的《左傳》,作為老師的郭瑜就不管多加反駁,直接聽從太子之意,換為《禮記》一樣。
崔朝再次於心內嘆口氣:可如今,皇帝卻到底說出了‘從先帝規矩’這樣的話。
*
東宮。
李積自行撐著傘行於宮道,才轉過回廊望見東宮恢麗莊重的大門,就見太子果然已經迎候在門前。
太子的規矩一如既往一絲不錯,迎上來見禮。
如今李積五日才來一回東宮,倒是比從前日日都見,更能發覺太子的變化。
太子越發沈默寡言,而這沈默中,又似有無數心事。
便如此刻,入門後李積落座,太子才按禮數坐下。然後兩人對坐,竟彼此一言不發。
其實按原先幾年的流程,此時該是太子拿出他準備請教的奏疏或是功課,李積只需要講解就可以。
可這次,太子就是不開口。
李積等了片刻,覺得再這樣下去不像話了,才先開口問道:“殿下今日,可有什麽奏疏有惑?”
太子搖了搖頭,低聲道:“請太師以父皇之意,為學生授學。”
李積微微蹙眉,有些疑惑。
恰巧有宦官端上茶來,李積不由多看了一眼。
不是因為這宦官眼生,而是因為這宦官眼熟——這人似乎在紫宸宮見過,是皇帝身邊的宦官。
陛下,怎麽忽然換了東宮的宮人?
*
紫宸殿。◇
“朕也是為了弘兒好。前幾日為了祭奠國學之事,弘兒耗費心血頗多,又因要追贈顏回,弘兒更做了幾篇論顏回的文章出來。”
“這樣熬著,身體如何受的住?他身邊的宦官宮人竟也沒有敢勸的,若非尚藥局的奉禦回了朕,只怕要等他熬病了朕才能知道。”
“他身邊的人無用,朕就換了。”
崔朝聽到這兒,不由望向皇帝。果然,見皇帝眉眼間有些苦澀之意:“朕都等著弘兒來求情了——畢竟是他用了□□年的貼身宦官,朕說換就換了,以他的性子必是舍不得。”
“可他竟然沒敢來,必是畏懼朕。”
崔朝遞上一盞茶:“陛下,太子或許是體諒陛下的心意。”
皇帝搖頭:“你不必安慰朕了。”
半晌後又道:“太子之位難坐,朕見過,也自己經過,如何會不知?朕從來不欲弘兒為了東宮之位擔驚受怕,更不想父子之間如父皇和大哥那幾年一般離心生疏,彼此難言。”
當年李治是看著父皇換掉了東宮一批批屬臣,老師……後來兄長行為越發失矩,尤其是竟然做出以刀劃面之事後,父皇就換掉了東宮幾乎所有宦官宮女。
李治也做過太子,知道若是身邊人,都不是自己的人,有多麽掣肘和難受。
他又想起,弘兒三歲被立為太子,當時那樣小的孩童,被太子的冠服壓得自己根本走不了路。
冊立太子的典儀上必須被人領著走。
皇帝沒有用朝臣或者宮人,他是自己牽著太子的手走過去的。
當時他手裏牽著稚子小小的手,看著孩子於莊重浩大的典儀上忐忑不安的神情,不由想著——這是他的嫡出長子,是他一心要立的太子。他與弘兒一定不要變成父皇與大哥的樣子。
可是為什麽終究一步步走到了這裏。
窗外細雨未斷,綿綿若愁思。
**
姜宅。
這一日直到黃昏,崔朝才從宮裏出來,卡著宵禁的最後時間入門。
“你去做李顯的皇子師?”
姜沃在燈下捧著茶盞,再向崔朝確認了一遍。
崔朝坐到她對面來,不需她說完後半句話:“我知道不合適。只是陛下今日心緒極差,都不是惱火失望,而是傷心,我便不好推辭。過些時日我就去與陛下辭掉。”
皇次子的老師,不應位高權重,免得令朝堂猜忌儲位不穩,更令東宮不安——崔朝自己官位倒是很合適,但架不住姜沃官位就很不合適了。
崔朝又道:“且我今日也與陛下提了此事。若我去做周王師。只怕有朝臣要猜疑誣陷你與皇次子親厚,甚至有動搖東宮的心思。”
姜沃:這,倒也不是什麽誣陷就是了。
不過,崔朝提前在皇帝跟前把話挑明倒是很好。
也只有他能跟皇帝說的這麽分明直接了。
果然,皇帝道:“無妨,朕心中有數。”甚至又頗有幾分黑色幽默地吐槽了一句:“朕主要是信得過顯兒——他要真有爭一爭東宮的本事和心氣,也不錯。”
崔朝:……
萬般感想匯成一句話:孩子都債啊。
**
總章元年,春。
吏部。
姜沃隨手扔出幾枚骰子,見它們在桌面上滾動不停。
有時候她覺得,朝堂就像個巨大的賭局。每個
上桌的人,尤其是壓好了註的人,都是賭徒,還是輸不起的賭徒。
畢竟身家性命可能都壓上了。
那麽為了自己能贏,給別人設局挖坑,自然是常事。
崔朝做周王老師的第十天,姜沃就站在了別人的局中,或者說是別人為她挖好的大坑邊緣。
事情還要從狄仁傑說起。
今年年初,盧照鄰的伯父,大理寺盧寺卿年老致仕。
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卿。
年未至四十,而任從三品大理寺卿,在旁人看來實乃仕途亨通。
又有不少朝臣想起,姜相這些年來只做過一次科舉的‘知貢舉’,狄仁傑正是她當年選中的唯一一個進士。
而且自乾封年後,狄仁傑又一直在尚書省當值。此番大理寺一空出來,兩位尚書省宰輔就一並舉薦,直接就做了大理寺卿。
自有人酸道:“朝中有人好做官。”
大理寺的一把手其實不好做——大理寺掌刑獄、詳正科條等事,更要掌諸司百官所犯刑罰。
類似於現代的最高檢,還要監察百官。
然而狄仁傑這才新官上任不足三月,便遇到了一樁棘手之事。
東宮太子詹事戴至德家人有違律法,‘挾勢索財共三萬貫’——即仗著家中有人為官,向其餘官員、百姓、商戶索要錢財。
何為東宮太子詹事?
其職統東宮各署衙政令,舉其綱紀,相當於太子府裏的宰相。
之前來姜沃跟前勸她‘寬容大度’的蕭德昭,官位之重要,比起這位太子詹事,就差遠了。
狄仁傑帶著卷宗來尋姜沃。
以狄仁傑的斷事清明,一眼看出了此事的蹊蹺——鴻臚寺崔少卿是姜相的家人,剛接詔為周王李顯皇子師,而自己算是姜相的門生,今歲又剛任大理寺正卿。
結果東宮太子詹事的家人立刻就有違律法,被人狀告到大理寺。
按律法:家人(尤其是至親)挾勢乞索,官員罪減兩等連坐。那戴至德只怕做不成太子詹事了。
再加上之前李敬玄被遷波斯舊事——
狄仁傑深知,哪怕他是一絲不差按著證據和律法處置戴至德,但一樁樁一件件事穿起來,都像是姜相在針對東宮,針對太子的屬臣。更要命的是,顯得姜相是在為了周王李顯針對東宮。
故而狄仁傑內心是很糾結的:以他的忠直勵行,自然想要按律法處置。
尤其是戴至德家人勒索的,除了來京尋門路主動找上門的官吏,更有尋常百姓——見人家祖宅地段好,就勒索了來,差點逼出人命。
這種罪證確鑿,狄仁傑自然是想按律判罪,也算是抓個典型,給京中官員以警示。
但他並非看不懂朝局之人。
戴至德家人犯罪之事已有幾年,只是民不告官不究。偏生這時候被人大力翻出來,證據確鑿告到大理寺——還不是狄仁傑剛做大理寺卿的兩月前就翻出來,而是崔少卿去做周王老師後才翻出來。
其中政治意味也太濃了。
狄仁傑又想依法判決,又不想做了旁人手中刀,尤其是面向姜相的刀。
姜沃隨手轉著掌心骰子:不知這一局,是東宮屬臣自導自演,想讓皇帝和太子猜忌她有此心,還是東宮以外的世家朝臣,欲挑撥她與太子對立,好借東宮手除掉她……
都無所謂了。
狄仁傑就見姜相正色淩然:“旁人的流言蜚語、揣測誤會並不要緊。”
“重要的是國之律法!”
“懷英,你按律去辦吧,不必顧忌旁事。”
狄仁傑起身:“姜相為人至公,下官感佩。”
帶著被鼓勵到支持到的心情,狄仁傑大步離開尚書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總章元年的開端,皇帝過的就很不愉快。
不但為長子特意改的這個年號【總章】,未起到他想象中對太子的教育效果,甚至今日次子李顯的皇子師,還特意來請罪(告狀),更請以年老致仕。
崔朝在皇帝的註視下,翻了一會兒周王這兩個月的功課文章。
擡頭見皇帝以慣常的姿勢按住額頭,崔朝也就一如既往先把薄荷膏遞過去,然後溫聲道:“等周王長大……”
皇帝這次直接打斷:“長大就好了?滕王今歲正好四十整,好了嗎?”年前京中還接到彈劾滕王的奏疏呢。
崔朝無語。
心道:那陛下你看,你讓人說什麽?這話皇帝自己可以說,但他能怎麽說?難道能說三歲看老,陛下放棄吧。
但做皇帝就是這點好,可以不講道理。
“崔卿,朕將皇子交付於你了。就以英國公舊例,每日申時往書房去,查驗周王一日功課,為其講明道理。”
申時,便是下午四點。
嗯,也就是說白日鴻臚寺的公務也不能耽擱,到了臨下班時,還得去教一個混世魔王。
崔朝默默拿過案上的薄荷油,給自己塗了一點。
皇帝見人與自己一般頭疼,心情稍微好了那麽一點。
又主動安慰道:“之前朝臣多有顧忌,不敢以師道自居。這回朕既然將顯兒委於子梧,你便不必忌諱什麽,只管按……父皇之前的規矩來吧。”
先帝規矩啊。
崔朝望著皇帝蒼白無血色的面容輕嘆一聲:也不能全怪皇帝,這育兒實在是個難題。
先帝年間諸皇子師是什麽規矩?
只看先帝當年與彼時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定下的‘太子見三師儀’就可知了——
“(太子)迎於殿門外,先拜,三師答拜;每門讓於三師,三師坐,太子乃坐。其與三師書,前後稱名,稱惶恐。”[1]
每門讓行、寫信還得自陳‘惶恐’,可見太子面對三師,是完全處於受教晚輩的狀態。
而其餘皇子面對老師也是如此——哪怕皇帝當年很疼愛魏王李泰,但給他指了老師後,也直接道:“見師如見朕,務必禮儀周全,不得驕逸懈怠。”
先帝是為老師在皇子們跟前樹立絕對的權威,方便他們嚴加管教。
可……
崔朝看了一眼正在閉目眼神的皇帝。
一來,因為大公子李承乾的緣故,皇帝是親眼見過當時東宮老師張玄素等人是如何‘諍諫太子’,甚至面折太子之威,一點面子也不留的。
二來,也有自身曾經被長孫太尉壓制的緣故,皇帝並不喜歡孩子們有這樣強勢的老師。
被選為皇子師的朝臣們如何看不出來呢?
又如何敢深管?
正如當時太子不願讀多記有‘不忠不義陰謀詭譎’的《左傳》,作為老師的郭瑜就不管多加反駁,直接聽從太子之意,換為《禮記》一樣。
崔朝再次於心內嘆口氣:可如今,皇帝卻到底說出了‘從先帝規矩’這樣的話。
*
東宮。
李積自行撐著傘行於宮道,才轉過回廊望見東宮恢麗莊重的大門,就見太子果然已經迎候在門前。
太子的規矩一如既往一絲不錯,迎上來見禮。
如今李積五日才來一回東宮,倒是比從前日日都見,更能發覺太子的變化。
太子越發沈默寡言,而這沈默中,又似有無數心事。
便如此刻,入門後李積落座,太子才按禮數坐下。然後兩人對坐,竟彼此一言不發。
其實按原先幾年的流程,此時該是太子拿出他準備請教的奏疏或是功課,李積只需要講解就可以。
可這次,太子就是不開口。
李積等了片刻,覺得再這樣下去不像話了,才先開口問道:“殿下今日,可有什麽奏疏有惑?”
太子搖了搖頭,低聲道:“請太師以父皇之意,為學生授學。”
李積微微蹙眉,有些疑惑。
恰巧有宦官端上茶來,李積不由多看了一眼。
不是因為這宦官眼生,而是因為這宦官眼熟——這人似乎在紫宸宮見過,是皇帝身邊的宦官。
陛下,怎麽忽然換了東宮的宮人?
*
紫宸殿。◇
“朕也是為了弘兒好。前幾日為了祭奠國學之事,弘兒耗費心血頗多,又因要追贈顏回,弘兒更做了幾篇論顏回的文章出來。”
“這樣熬著,身體如何受的住?他身邊的宦官宮人竟也沒有敢勸的,若非尚藥局的奉禦回了朕,只怕要等他熬病了朕才能知道。”
“他身邊的人無用,朕就換了。”
崔朝聽到這兒,不由望向皇帝。果然,見皇帝眉眼間有些苦澀之意:“朕都等著弘兒來求情了——畢竟是他用了□□年的貼身宦官,朕說換就換了,以他的性子必是舍不得。”
“可他竟然沒敢來,必是畏懼朕。”
崔朝遞上一盞茶:“陛下,太子或許是體諒陛下的心意。”
皇帝搖頭:“你不必安慰朕了。”
半晌後又道:“太子之位難坐,朕見過,也自己經過,如何會不知?朕從來不欲弘兒為了東宮之位擔驚受怕,更不想父子之間如父皇和大哥那幾年一般離心生疏,彼此難言。”
當年李治是看著父皇換掉了東宮一批批屬臣,老師……後來兄長行為越發失矩,尤其是竟然做出以刀劃面之事後,父皇就換掉了東宮幾乎所有宦官宮女。
李治也做過太子,知道若是身邊人,都不是自己的人,有多麽掣肘和難受。
他又想起,弘兒三歲被立為太子,當時那樣小的孩童,被太子的冠服壓得自己根本走不了路。
冊立太子的典儀上必須被人領著走。
皇帝沒有用朝臣或者宮人,他是自己牽著太子的手走過去的。
當時他手裏牽著稚子小小的手,看著孩子於莊重浩大的典儀上忐忑不安的神情,不由想著——這是他的嫡出長子,是他一心要立的太子。他與弘兒一定不要變成父皇與大哥的樣子。
可是為什麽終究一步步走到了這裏。
窗外細雨未斷,綿綿若愁思。
**
姜宅。
這一日直到黃昏,崔朝才從宮裏出來,卡著宵禁的最後時間入門。
“你去做李顯的皇子師?”
姜沃在燈下捧著茶盞,再向崔朝確認了一遍。
崔朝坐到她對面來,不需她說完後半句話:“我知道不合適。只是陛下今日心緒極差,都不是惱火失望,而是傷心,我便不好推辭。過些時日我就去與陛下辭掉。”
皇次子的老師,不應位高權重,免得令朝堂猜忌儲位不穩,更令東宮不安——崔朝自己官位倒是很合適,但架不住姜沃官位就很不合適了。
崔朝又道:“且我今日也與陛下提了此事。若我去做周王師。只怕有朝臣要猜疑誣陷你與皇次子親厚,甚至有動搖東宮的心思。”
姜沃:這,倒也不是什麽誣陷就是了。
不過,崔朝提前在皇帝跟前把話挑明倒是很好。
也只有他能跟皇帝說的這麽分明直接了。
果然,皇帝道:“無妨,朕心中有數。”甚至又頗有幾分黑色幽默地吐槽了一句:“朕主要是信得過顯兒——他要真有爭一爭東宮的本事和心氣,也不錯。”
崔朝:……
萬般感想匯成一句話:孩子都債啊。
**
總章元年,春。
吏部。
姜沃隨手扔出幾枚骰子,見它們在桌面上滾動不停。
有時候她覺得,朝堂就像個巨大的賭局。每個
上桌的人,尤其是壓好了註的人,都是賭徒,還是輸不起的賭徒。
畢竟身家性命可能都壓上了。
那麽為了自己能贏,給別人設局挖坑,自然是常事。
崔朝做周王老師的第十天,姜沃就站在了別人的局中,或者說是別人為她挖好的大坑邊緣。
事情還要從狄仁傑說起。
今年年初,盧照鄰的伯父,大理寺盧寺卿年老致仕。
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卿。
年未至四十,而任從三品大理寺卿,在旁人看來實乃仕途亨通。
又有不少朝臣想起,姜相這些年來只做過一次科舉的‘知貢舉’,狄仁傑正是她當年選中的唯一一個進士。
而且自乾封年後,狄仁傑又一直在尚書省當值。此番大理寺一空出來,兩位尚書省宰輔就一並舉薦,直接就做了大理寺卿。
自有人酸道:“朝中有人好做官。”
大理寺的一把手其實不好做——大理寺掌刑獄、詳正科條等事,更要掌諸司百官所犯刑罰。
類似於現代的最高檢,還要監察百官。
然而狄仁傑這才新官上任不足三月,便遇到了一樁棘手之事。
東宮太子詹事戴至德家人有違律法,‘挾勢索財共三萬貫’——即仗著家中有人為官,向其餘官員、百姓、商戶索要錢財。
何為東宮太子詹事?
其職統東宮各署衙政令,舉其綱紀,相當於太子府裏的宰相。
之前來姜沃跟前勸她‘寬容大度’的蕭德昭,官位之重要,比起這位太子詹事,就差遠了。
狄仁傑帶著卷宗來尋姜沃。
以狄仁傑的斷事清明,一眼看出了此事的蹊蹺——鴻臚寺崔少卿是姜相的家人,剛接詔為周王李顯皇子師,而自己算是姜相的門生,今歲又剛任大理寺正卿。
結果東宮太子詹事的家人立刻就有違律法,被人狀告到大理寺。
按律法:家人(尤其是至親)挾勢乞索,官員罪減兩等連坐。那戴至德只怕做不成太子詹事了。
再加上之前李敬玄被遷波斯舊事——
狄仁傑深知,哪怕他是一絲不差按著證據和律法處置戴至德,但一樁樁一件件事穿起來,都像是姜相在針對東宮,針對太子的屬臣。更要命的是,顯得姜相是在為了周王李顯針對東宮。
故而狄仁傑內心是很糾結的:以他的忠直勵行,自然想要按律法處置。
尤其是戴至德家人勒索的,除了來京尋門路主動找上門的官吏,更有尋常百姓——見人家祖宅地段好,就勒索了來,差點逼出人命。
這種罪證確鑿,狄仁傑自然是想按律判罪,也算是抓個典型,給京中官員以警示。
但他並非看不懂朝局之人。
戴至德家人犯罪之事已有幾年,只是民不告官不究。偏生這時候被人大力翻出來,證據確鑿告到大理寺——還不是狄仁傑剛做大理寺卿的兩月前就翻出來,而是崔少卿去做周王老師後才翻出來。
其中政治意味也太濃了。
狄仁傑又想依法判決,又不想做了旁人手中刀,尤其是面向姜相的刀。
姜沃隨手轉著掌心骰子:不知這一局,是東宮屬臣自導自演,想讓皇帝和太子猜忌她有此心,還是東宮以外的世家朝臣,欲挑撥她與太子對立,好借東宮手除掉她……
都無所謂了。
狄仁傑就見姜相正色淩然:“旁人的流言蜚語、揣測誤會並不要緊。”
“重要的是國之律法!”
“懷英,你按律去辦吧,不必顧忌旁事。”
狄仁傑起身:“姜相為人至公,下官感佩。”
帶著被鼓勵到支持到的心情,狄仁傑大步離開尚書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