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71章 曜初的眼淚

關燈
第171章 曜初的眼淚

乾封元年。※

端午前的一日,空氣中都飄滿了艾草燃燒的氣息,還夾雜著宮中特制的菇葉裹黏米栗棗粽的香氣。

夏日的天空,帶著旁的季節都沒有的明麗又輕快的清淡藍色。

“果然好天氣。”

晨起,姜沃就站在窗前,望著湛藍如洗的天空,心緒也像這天色一樣輕盈。

哪怕夏日的蟬鳴和炎熱都無法影響的好心情。

因今日,是將張功臣圖,正式掛入淩煙閣的日子。

崔朝聞言在旁道:“果然是李師父占的日子,推測的風雲氣候,再不會有錯。”

姜沃笑瞇瞇道:“誒?現在只有咱們兩個,你誇出花來,師父也聽不見啊,”

崔朝頷首道:“有理。今日見了師父我再好生說一遍。”

今日功臣圖入閣,帝後親率東宮與百官同見。

不過,想到這裏,崔朝面上笑意就消了,他有些擔心陛下的安康:今歲到了夏日,陛下果不其然又發作了風疾。雖說吃著孫神醫的藥,頭痛沒有那樣劇烈,但稍一勞累便目眩愈重。如今除了初一十五的大朝會外,常朝已經全部停了。

朝臣們若有事回稟,便至紫宸宮回稟於皇後。

唯有淩煙閣之事,陛下早定了要親至。

這些年,擔憂皇帝的身體已經成了崔朝的常態,倒是……

他轉頭看向姜沃:近來難得見她這樣好的心情。

崔朝深知:李敬玄之事後,她心境一直不是很好。當然,不是為了此時已經在去往波斯途中的李敬玄,而是為了太子。

也是,李敬玄在朝上那般誅心之言,人所共見。

而姜沃之後的處置,崔朝看來也很妥當,已然顧足了東宮的面子和自己的威望。

可太子殿下那裏,卻連令兩人來‘勸’姜沃公正大度,甚至連同為宰相的許敬宗都出動了,以至於省六部內多有人知,東宮對姜相處置李敬玄頗為不滿。

真是……讓人不知該作何評價。

那段時間,崔朝都不想去紫宸殿與皇帝下棋了。

哪怕帝後從李積大將軍處完整聽了此事後,特意給太子解釋姜沃‘調李敬玄為都督’已然是顧及東宮的顏面,太子也表示了‘原來如此,是誤會姜相了’的態度。

但崔朝能感覺到,這兩個多月來,姜沃一直記得這件事,並心中頗多猶豫糾結似的。

直到前幾日,才忽然想開了一般,拋下了這重困擾。

*

沒錯,姜沃是徹底想開了。

且她決定好了。

*

“師父。”

姜沃換上官袍前,特意把婉兒抱起來,問了許多家常話。小孩子能抱在懷裏的歲月,就這麽幾年。婉兒又身世特殊,姜沃不欲她少安全感,便總多抱抱她。

婉兒靠在她身上問道:“師父,明日我也能去看淩煙閣畫像嗎?”

姜沃點頭:“明兒師父單獨帶你和令月去。”

今日的功臣圖入閣,除了太子外,安定公主李曜初,周王李顯也都會

在場共見。

只有殷王(去歲剛封的)李旦和太平公主李令月年紀還小,帝後恐孩子受不住暑熱與人多,不讓他們今日隨行。

姜沃便準備明日端午帶婉兒入宮,再帶上太平一起去看平陽昭公主的畫像。

*

這一日,典儀隆重,鼓樂聲煊。

因今日圖形淩煙的位功臣,都是以軍功入閣,故鼓樂用的是帶有鼓吹兵戈之聲的《神功破陳之樂》。

此樂改自先帝的《秦王破陣樂》,武舞亦按照先帝當年親手繪制的《破陣武圖》,武陣變方退。

據說江夏王李道宗還特意親自去太常寺指點了一下軍陣變換——在他畢生心願達成,入淩煙閣的大日子,他可不想太常樂人出錯。

武舞完畢,一聖又令太常樂人再獻文舞《功成慶善之樂》。雖說本朝淩煙閣這第一回 丹青圖入閣,並無宰輔文臣,但先奏功成樂,也算是勉勵吉慶之意。

典儀行過,文武之樂後,皇帝明顯精神懨然起來。

尚藥局奉禦鬥膽上前請陛下回與。

於是接下來一聖只命宦官如常宣了端午賞賜百官的詔書,就帶著子女離開。

百官也按次退去——

雖說今日在京百官皆入宮觀其禮,但淩煙閣內面積有限,其實除了宰輔們和幾位尚書能跟著一聖入內,品以下官員就要站到臺階下頭去了,五品外的朝臣更是只能看到淩煙閣的樓閣頂。

這還多虧了淩煙閣是一層小樓,一層懸功臣圖,一層設祭祀天地的祭器。若是單層的,估計連屋舍都不到,純粹來曬太陽。

姜沃也是打這樣的年代走過來的——她剛開始入朝的時候,每年新歲元日大朝會,都是在廣場上凍上一兩個時辰候著,等到大年初一群臣給皇帝拜完年才能散,那時候就只有宰輔們入內讀賀新歲表。

自然,今朝,她隨帝後入淩煙閣內,看清了閻立本所作的平陽昭公主畫像。

明鎧戎裝。

下以濃墨書以姓名——

平陽昭公主,李風耀。

哪怕是皇帝,因是晚輩,也只是知道姑母的名諱,並不知當年公主的名諱起自何處。

但姜沃看到這個名字時,立時想起了《左傳》中的話。

“風——為天於土上,山也。”*

“耀——光遠而自她有耀者也!”*

是風生於天地,眴煥激熛,如飛騰烈火;亦是巍峨青山,出則安邦定國;更是光於世上,雖遠,而長耀後人!

**

這一日,姜沃依舊來與平陽昭公主傾講些心事。

不過不是在淩煙閣的畫像前。

在閻立本的正式畫像替換掉公主的舊日畫像後,姜沃去向一聖求了昭公主那一張【渭水軍容圖】。

此時這幅畫就安掛在袁天罡從前的屋中。

因年歲久遠,為保護畫作,將作監已小心翼翼用綾絹將畫重新裝裱過一回。又特意給了姜沃一套專門用來拂去畫上灰塵的‘馬尾絲拂塵’與‘驅蟲防潮’的諸色藥包。

姜沃想,以後大概還是得努力做下透明玻璃。還是用玻璃框罩起來更加保險。

袁師父的屋子,一向是姜沃最安心的所在。

她在竹席上盤膝而坐,轉著手上的道家流珠,仰頭輕聲與平陽昭公主說起她近來最大的心態轉變。

關於太子。

*

姜沃心中萬語千言,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是將手裏的八十一枚珠子都轉過一遍,才開口。

“公主你知道鴕鳥嗎?沙漠裏常見的一種大鳥,

在遇到敵人追擊的時候,鴕鳥有時候會選擇把頭紮在沙子裏。”

“許多人都有鴕鳥情結。”

“在面對困難、壓力的時候,哪怕心知肚明一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會帶來更多的問題。但……有時候還是忍不住想要先逃避下,不去想,就仿佛糾結煩難暫時不存在。”

之前有句很流行的話是什麽來著:逃避可恥但有用。

姜沃笑了笑。

其實在太子李弘事上,她一直就有點鴕鳥心態。

這幾年,她越來越發現,李弘自不是她心目中的君王繼承人。

可是,姜沃總想永遠跟她的君王保持步調一致。

皇帝不是一天煉成的。現在的媚娘,已經握住了許多權力,也絕不會主動放下這些權力,更會如泰山封禪一般,去追求相應的地位和榮耀,不會後退。

但在子嗣事上,媚娘此時對這個嫡長子,哪怕覺得失望,卻也未至放棄的地步。

父母癡心無外如是。

因而姜沃在面對東宮,有時候就難免有些鴕鳥心態。

然而現在……

“公主,我做不成鴕鳥了。”

不過,不是為了李敬玄之事。

是為了曜初。

或者說,是為了太子做出的,與曜初,與每個公主乃至女子有關的決定。

**

十日前,曜初忽然從宮中回到了姜宅。

姜沃從尚書省回到家中時,聽聞曜初回來了還有些訝然:晨起兩人是一起入皇城的,曜初還說今日留在宮裏陪母後。

怎麽忽然回來了。

姜沃換過衣裳去曜初院中。才進院門,就見夏日黃昏中,曜初坐在窗邊,手裏拿了一卷書。

曜初已然是十歲的少女。

而姜沃當年遇到媚娘時,兩人也不過十四歲。

那一瞬間,真宛如時光倒流。

*

姜沃是進門後,才發現曜初根本沒在看書,而是在發呆,且神情中少見的帶著深重沈郁之色。

“曜初?”

聽到她的聲音,曜初才轉頭,看清姜沃的一瞬間,她忽然落淚:“姨母……”

姜沃極少見曜初哭,就走過去坐下來,取走她手裏的書,等她訴說委屈。

原來還是要從平陽昭公主說起。

因昭公主入淩煙閣之事,曜初自然也了解了更多這位姑祖母的生平事。

她知道了一事——平陽昭公主當年,與公主駙馬,已故譙國公柴紹,是‘各置幕府’,各自領軍。

所謂幕府,並非後來的倭國體制。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我國春秋戰國時候的門客制度。

後來漢代,就有了明確的‘開府’一說。而在軍中,幕府大多是指將帥出征時候,包括智囊團在內的指揮機關。

平陽昭公主帶兵打仗的時候,自有幕府。

後來公主雖留在長安城內不出,手下雖無將領,但到底保留了幕府的建制。也算是她與其餘公主不同的一點特權。

畢竟,大唐其餘的公主,出宮後雖然也號稱住在‘公主府’,但其實,公主與皇子不同,是沒有正式‘開府’資格的。

公主自有食邑沒錯,但公主府邸內下屬的官僚,只有替她管理食邑的‘邑司’,裏面最高也只有一個七品官,然後兩個八品九品官,來為公主料理食邑田莊錢財之事。

但皇子封王後可不一樣,是能夠正式置幕府的。

下屬有‘國令’、‘大農’等數十官員,幫著封王的皇子料理各種府邸事以及封地事。準確來說,唐朝並不會把一塊土地直接劃給皇子,但皇子封王後,身上一般都擔著一地‘都督’的官職。

正如當今皇帝未登基前,不但是晉王,還是‘並州都督’。若非先帝不舍得兒子去封地上,而是讓李積大將軍代領並州,按照常規流程,晉王就該去並州把一地事兒擔起來的。

故而皇子有幕府,而公主無。

曜初一直覺得此事頗為不公。

公主怎麽不能置幕府?旁的不說,公主府上除了食邑財產事,難道沒有諸多事務需要料理?

而且置幕府才能有正式的兵衛官職,曜初身邊打小就跟著幾個女親衛,曜初自覺得等自己開府後,得給這些人相應的官職才行。

只是此時的曜初早不是幼年,想要什麽就去跟疼愛她的父皇母後要的稚子。

她對朝局已然有了自己的判斷——

父皇聖躬不安,且如今夏日尤甚,她不願為此事多去打擾父皇。而母後……曜初已然明白,母後代父皇理政的許多難處。

公主置幕府這種有違舊例的事情,如果她去求母後,母後肯定也會為她想法子。但想必母後又要受不少朝臣非議。

於是曜初來到了東宮,尋太子哥哥——如果太子先提出此奏為公主加幕府,皇後只需順理成章通過,那母後處就不會那麽難了。

因年齡相當,曜初與太子兄妹關系一直不錯。曜初也就直接與兄長說了此事。

太子當時就頷首表示,會與東宮屬臣商議下,令其寫一寫奏疏。

然而次日曜初再歡歡喜喜去尋兄長的時候,太子便帶著歉然對她道:“此事與禮實在不合。”

並給她看了東宮屬臣的不少奏疏。

“女在內,男在外,男女有別,中外斯隔,豈可相濫哉!”[1]

“幕府者,丈夫之職,非婦人之事!”[1]

其實跟著姨母長大,曜初看過不少奏疏。但之前從沒有一封奏疏,讓她覺得這樣燙,燙到她眼中與心中去。

曜初甚至要停一停。

母後和姨母,也會常見到這樣的奏疏嗎?

見到這些朝臣們借某些事情,來‘細數禮法’‘明辯陰陽之道’的奏疏——其實這兩句話,指的又何止是公主欲開幕府事!

曜初終究繼續往下看去。

如果連看都不敢看,她又能做什麽?

奏疏上又道:“公主開幕府,實不可。平陽昭公主乃戰亂舊例,如何遵之?若公主開府置官,豈非長陰而抑陽?”

這些奏疏果不其然又以聖賢書之道結尾:“《尚書》中有道: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

若是不效仿古之禮法,國家焉能長久?!

因此違背禮法舊例,為公主置幕府,是大大的不可!

見妹妹讀過奏疏後,神情轉為不快,太子便溫聲道:“曜初,不若我向父皇請命,再為你加一百戶食邑如何——那你的食邑便到了八百戶,就可以與皇子的份例等同了。”

“但開幕府之事,實在有違禮法舊例。”

曜初彼時望著太子問道:“大哥,禮法對你就這麽重要嗎?”

太子聞言頷首鄭重道:“禮法是立世的根本。”

又教導妹妹:“聖人有言: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再有《荀子·修身》中亦雲:人無禮不生,國家無禮不寧……”

曜初沒有打斷兄長,她沈默地聽完了太子所有指教。

然後告退離去。

這一日,曜初沒有留在宮裏。

不知為何,她忽然有點不敢,或者說不忍見到母後。

她不知該如何跟母後說這件事。

於是曜初只讓身邊女親衛去紫宸宮回稟了一聲,就依舊出宮來,回到姨母家中。

然而見到姨母的時候,還是沒有忍住,落下淚來。

曜初把這件事說完後,怔然半晌忽而又道:“曾祖母太

穆皇後曾道‘恨我不為男’。姨母,今日我亦有此恨!”

她伏案而哭。

姜沃閉上了眼睛。

她知道,曜初說起的,是大唐高祖李淵的妻子太穆皇後,也是平陽昭公主的生母。

不過太穆皇後是追封的,她未見大唐開國就過世了。

太穆皇後竇氏(亦不知姓名)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孫女,曾被舅舅周武帝宇文邕撫養於宮中。

後來隋朝取代了周朝,太穆皇後聞之落淚,自投於床曰:“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2]

姜沃未想到,今日從曜初口中再聞此言。

“曜初,不要這樣說。”姜沃的手按在曜初的肩上,沈而有力。

若是曜初此時擡頭,就能見到姨母眼中,再無往日幽泉般的平靜,而是如烈焰升騰。

其實東宮屬臣來明裏暗裏指責她‘挾私報覆’,想要幹涉她的時候,姜沃是挺平靜的,沒什麽憤怒之情。

她知道太子的性格,也知道若有人在他耳邊求情上諫,只怕就會這樣。

姜沃沒有為此而生出什麽憤怒,不過是微微的失望和嘆息。

但看到曜初伏在案上失聲而哭,說出了太穆皇後那句‘恨不為男兒’,姜沃心如刀絞痛不能當。

那一瞬間,她心底升起的冷厲決絕之意,令她自己也有些訝然。

原來,兩世為人歷經生死後,在接受了朝代的更疊與無數世情後,在告訴過自己無數遍,此世自有其局限性,做過無數心理建設後——姜沃原以為她能平靜接受一切不公並默然去做些什麽。

可現在,姜沃發現,她的心底依然深埋著如此滾燙如巖漿的憤怒!

是為了曜初,也為了逼著曜初說出這句話的太子和禮法世道。

何苦,要恨不為男兒。

曜初,原就可以做最好的女子。

**

平陽昭公主畫像入淩煙閣的這一日。

太極宮太史局內。

姜沃坐在師父的密室中,對著平陽昭公主的軍容圖,說完了這件事。

室內安靜一片,姜沃望著畫上湍急渭水,映照軍容,心道:當年軍權被解後,公主您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硬是留下了自己的幕府呢?

她想起媚娘曾教導曜初“不要畏懼,也不要後退。”

姜沃忽而笑了:公主,不是我們不要後退。

是我們,退無可退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