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姜相的‘私心’
關燈
小
中
大
第169章 姜相的‘私心’
方過了上巳節,正是春陽和暖之時。
宮中習俗,上巳節除了要在東流水旁濯洗,亦要備香薰藥草,也是祛除晦氣邪祟之意。
太子左諭德蕭德昭,就是在這樣的幽微藥氣中,等候在吏部尚書的庭院之外。
想到接下來要面對的人與事,心中頗為忐忑沈重。
*
姜沃目光落在名刺的官職上:太子左諭德。
正四品東宮屬臣,其職為:東宮上下庶務有可規勸上諫者,便隨事而諫。
說白了,又是一個東宮的禦史。
按東宮官職算,還正好的李敬玄的頂頭上司。
哪怕已經有預料,但太子派這樣一個人來,其意若何已然分明。姜沃還是不禁一嘆。
這件事,要按照她做的最壞打算走下去嗎?
*
蕭德昭被吏部的小吏引著入尚書院。
進院門就覺得清幽一片,幽靜中還帶著幾分玄意——按說宮中各院落,栽種梧桐和竹子實多見尋常。
但蕭德昭就覺得這院中花木列位精妙,每一株都說不出的恰到好處。
不過他很快想起姜相的師承,也就不意外了。
蕭德昭帶著幾分緊張入門。
除了在朝上和往年吏部考功,他與這位姜相從未單獨相談過,今日
這事兒又有些棘手,他難免提著心進來。
進門行過禮後,擡頭就對上姜相的目光。
那目光讓蕭德昭越發心提到了嗓子眼,甚至忽而想起昨日上巳節,帶著子女去一處山間清泉按禮洗濯。山間冷然,那汪泉水看上去清澈,但觸手冷的刺骨。
而隨著這徹心眼神的,還有冷然直白的話語:“蕭諭德是為李敬玄之事而來?”
蕭德昭微愕:都不寒暄一二的嗎?
然而如果說姜相這句話是直白,那麽下句話簡直是要命了——
只聽姜相繼續問道:“蕭諭德這次來,是自己來的,還是帶著太子殿下之意而來?”
蕭德昭:……救命,官場上不是這樣聊天的啊。
但上官有問,又不能不答,蕭德昭幹巴巴道:“是下官,下官為東宮諭德,正是李敬玄的上峰,此番為他來請見姜相,欲……”
他‘欲’什麽還沒欲出來,就見姜相已經取過一細筆,在他方才送進來的名刺上,勾了個‘已見’的標記,直接打斷道:“不必說了——諭德掌東宮諫言事,吏部選官調任之事,與爾何幹?”
“李敬玄之事,諭德不但不應管,連問都不該問。”
甚至直接下逐客令:“公事繁多,不留蕭諭德了。”
蕭諭德頓時不可置信到老臉辣紅:說來,他雖然官位低眼前的姜相一級,但他年紀可是已過五旬,入朝資歷也老。
這位年輕的姜相也太不給面子了!方才這些話,與直接指著他道‘你不配過問,更不配管’有什麽區別?
若是就這麽被‘逐客’了,他以後還怎麽見人?
於是蕭德昭也顧不上什麽委婉暗示了,語氣也生硬了起來道:“臣此番前來,也帶著太子之意。”
然後看著眼前姜相:你有本事把太子之意也趕出去。
卻見方才逐客的姜相,神色轉換如行雲流水,對他道:“太子之意請坐。”
蕭德昭:……感覺好像更氣了怎麽辦。這簡直是完全看不上他,只看他身後的太子啊。
*
姜沃確實是如此想的。
蕭德昭真不重要。要是這位竟然是自己腦袋發熱跑來給李敬玄求情,那姜沃真是沒空跟他多說。
吏部、尚書省、城建署、淩煙閣……多少事攢在手裏呢,哪有空聽人啰嗦。
她太了解這些人的行事說話作風,若是由著寒暄,半日算是廢了,因此姜沃直接三言兩語令他幹脆痛快一點,說明來意。
果然,覺得受到了傷害的蕭德昭,失去了寒暄繞彎子的心情(也怕再繞再丟臉),也不敢再說自己的意思,而是直接拿出太子擋在前面道:“殿下之意,李敬玄雖於朝堂對姜相之言有所疑議,但那是他禦史之職,姜相更應秉公處事,而不是因私怨將人遣至偏荒之地。”
姜沃平靜聽著:太子,是這樣想的啊。
她想起了前日,大朝會後的第二天,她去尋帝後的情形。
*
大朝會的第二日,姜沃就帶著她的‘請旨調禦史中丞李敬玄為波斯都督’的奏疏來紫宸宮面聖了。
待姜沃回稟後,就聽皇帝笑了,然後先不回答她的話,倒是對皇後伸出了手:“媚娘,朕賭贏了。”
媚娘莞爾,伸手從頭上的數枝金釵裏取了一支遞給皇帝;“輸給陛下的。”
皇帝看了看對這支雲紋金釵不甚滿意,擡手替媚娘簪上這一支,然後自行取了一根鑲嵌紅寶垂以珍珠的。
媚娘無奈道:“陛下好眼光,這可是最貴重的一支。”
收取賭資後,賭贏了的皇帝才隨手把玩手裏的金釵,對姜沃笑言道:“媚娘與朕打賭,姜卿此番氣的狠了,必要重懲李敬玄,但朕覺得,姜卿還是會顧念官聲,從公處置。”
皇帝手裏金釵上的紅寶石映出璀璨光芒,將他毫無血色的面容映的略微紅潤了一點。
“朕賭贏了。”
珍珠串在皇帝手裏轉來轉去,他又道:“波斯都督可是從三品,倒是比李敬玄之前的禦史中丞還高了半級,姜卿還是脾性太軟啊。”
依著皇帝的本心,哪怕姜沃不提,他也得把李敬玄遠遠扔出京城:與善辦事、能辦事之重臣不合,且出身世家行事偏頗的禦史,就該遠遠調開——
如果拿姜沃自己類比一下皇帝的心理,就如同:吏部內有個不重要的小官,做實事不多,但非要上躥下跳找裴行儉的麻煩一樣。裴行儉在吏部擔著多少事兒啊?自然要把這不要緊的小官調離吏部,免得耽誤裴行儉做事。
並不是將官職直接抹去而是調任,甚至還升了半級,在皇帝看來,這就是姜沃‘從公處置’了,甚至太心慈手軟。
畢竟他自己打發人去描邊,最高給個四五品的刺史(這還得那人原官職夠高,諸如韓瑗等人本就是宰相),或者給個縣令縣尉什麽的。
姜沃聽皇帝如此道,不由擡頭含笑,也對上媚娘的眼睛。
她心中便有融融暖意,姜沃知道,媚娘是著意跟皇帝打這個賭的,也是著意輸的。
媚娘是在維護她。
正如媚娘此時又開口問她道:“陛下這話正是,何必給他個波斯都督官職?直接流放了他就是!”
“李敬玄又不是沒有罪過。”有些話姜沃自己不能說,否則顯得像是挾私怨報覆,但媚娘都輕描淡寫一般在皇帝面前替她點明——
媚娘轉頭對皇帝抱怨道:“無論是淩煙閣定功之事、平陽昭公主之事,姜相都是具奏疏當庭上奏,規制合宜,且這些也是宰相的本分。”
“但李敬玄卻是在朝上直接站出來,並無依據並無奏疏,直接質問當朝宰輔。”
“這就犯了《職制律》中‘不依奏疏、書格上奏’和‘不由所管而越上者’兩條罪名,按律該各杖六十才是!”*
“再有,李敬玄還妄議了平陽昭公主!正如姜相所言,公主是先帝的同胞長姐,陛下的嫡親姑母,更戰功赫赫,也是李敬玄配議論‘未嘗不可’的?”
媚娘鳳目微豎,露出厲色來:“《唐律》中可還有一條,‘言議政事乖失、更兼涉乘輿者’徒二年!”*
所謂‘涉乘輿者’,便是言談涉及甚至不敬尊者的意思。
雖說‘乘輿者’多半指皇帝,但平陽昭公主身份功績不同,與李敬玄相比,自然也不是他能隨意評價的‘上位尊者’。
媚娘就這樣當著皇帝的面,把李敬玄的罪名一一數過去。
然後又對著姜沃‘不滿’道:“他又不是沒有罪名,完全可按大理寺的律法走,你何苦按吏部的調任秉公辦事——京官外調還升半級。”
媚娘這句話說完,與皇帝剛才的話一致,直接把姜沃調任李敬玄之事,徹底定義成了姜沃為人太和善,過於秉公辦事。
姜沃聞言‘垂首內疚’,對二聖道:“其實,臣不是秉公辦事,亦有私心。”
她直言無諱道:“李敬玄並不只是禦史中丞,更是東宮屬臣——陛下這幾年,已經處置了兩回東宮屬臣,尤其以上官儀罪重致死,朝野驚動。”
“臣知陛下是為了東宮清明,一切為太子考量。然朝臣們未必解陛下君父之心,只怕多有猜疑。”若不是怕群臣猜疑太子之位不穩,皇帝又何必令英國公為太子太師坐鎮東宮。
姜沃能體會皇帝的心意,故而,她選擇這樣處置李敬玄。
她知道,雖然皇帝口中說她心慈手軟,但只有這樣的結局,才是皇帝滿意的。
此時姜沃也毫不隱藏道出自己的‘私心’,也是皇帝的心意——
“如今李敬玄之事,臣不以大理寺罪名,而以吏部調令行,便是有些私心,東宮不出罪臣最佳。”
果然皇帝聽過後嘆了一聲道:“姜卿的公心是為朝廷,私心是為朕與皇後,更是為太子啊。”
“就依姜卿之言行吧。”
姜沃這才告退,很快按照流程,將吏部調任令交於中書省,等著門下省審批。正式通過後,李敬玄就可以‘走馬上任’了。
既然送到了中書省,就是公諸於眾,這封調任令的具體內容,當天就傳遍了朝廷。□
別說李敬玄本人是怎麽一個晴天霹靂痛不欲生了。
旁的朝臣亦十分驚駭畏懼——
不同人看事情角度不一樣。
在帝後眼裏不過是官職調動,甚至姜沃不以罪名論之,已經是給李敬玄留了顏面,不對,李敬玄有什麽顏面——已經是給他東宮屬臣的身份留了顏面。
別說媚娘喟嘆姜沃到底心軟,就算是皇帝都覺得,姜卿行事寧和謹慎,一心為他,果有英國公之風。
但從朝臣的角度來看,震懾卻夠大了!帝後看天下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去哪兒都是調動而已,都得好好幹活,給個都督難道還不是恩典?
但絕大部分臣子,是不把邊關之地的官位當成官位的,只當成流放的枷鎖!
什麽三品都督啊,去那種蠻夷之地,時不時擔心命都要沒了,給個一品也不能幹啊!
與其去戰亂邊地當個什麽都督,真不如在京中弘文館、國子監啥的當個安穩的八、九品學士。這絕對是大部分的官員的心思。
原來姜相不出手則已,一出手這麽狠!
故而對姜沃來說,這個結果算是合乎預期的:皇帝心意、東宮顏面、朝堂威懾都顧及到了。
若是就此過去也罷了。
但今日,太子還是派人前來,指她挾私報覆。
姜沃心底一片平靜,沒有任何失望:她已經為東宮退過一步,也在帝後跟前留過了餘地。
彼此留面子的路走不了,那就走一條‘正常’的路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方過了上巳節,正是春陽和暖之時。
宮中習俗,上巳節除了要在東流水旁濯洗,亦要備香薰藥草,也是祛除晦氣邪祟之意。
太子左諭德蕭德昭,就是在這樣的幽微藥氣中,等候在吏部尚書的庭院之外。
想到接下來要面對的人與事,心中頗為忐忑沈重。
*
姜沃目光落在名刺的官職上:太子左諭德。
正四品東宮屬臣,其職為:東宮上下庶務有可規勸上諫者,便隨事而諫。
說白了,又是一個東宮的禦史。
按東宮官職算,還正好的李敬玄的頂頭上司。
哪怕已經有預料,但太子派這樣一個人來,其意若何已然分明。姜沃還是不禁一嘆。
這件事,要按照她做的最壞打算走下去嗎?
*
蕭德昭被吏部的小吏引著入尚書院。
進院門就覺得清幽一片,幽靜中還帶著幾分玄意——按說宮中各院落,栽種梧桐和竹子實多見尋常。
但蕭德昭就覺得這院中花木列位精妙,每一株都說不出的恰到好處。
不過他很快想起姜相的師承,也就不意外了。
蕭德昭帶著幾分緊張入門。
除了在朝上和往年吏部考功,他與這位姜相從未單獨相談過,今日
這事兒又有些棘手,他難免提著心進來。
進門行過禮後,擡頭就對上姜相的目光。
那目光讓蕭德昭越發心提到了嗓子眼,甚至忽而想起昨日上巳節,帶著子女去一處山間清泉按禮洗濯。山間冷然,那汪泉水看上去清澈,但觸手冷的刺骨。
而隨著這徹心眼神的,還有冷然直白的話語:“蕭諭德是為李敬玄之事而來?”
蕭德昭微愕:都不寒暄一二的嗎?
然而如果說姜相這句話是直白,那麽下句話簡直是要命了——
只聽姜相繼續問道:“蕭諭德這次來,是自己來的,還是帶著太子殿下之意而來?”
蕭德昭:……救命,官場上不是這樣聊天的啊。
但上官有問,又不能不答,蕭德昭幹巴巴道:“是下官,下官為東宮諭德,正是李敬玄的上峰,此番為他來請見姜相,欲……”
他‘欲’什麽還沒欲出來,就見姜相已經取過一細筆,在他方才送進來的名刺上,勾了個‘已見’的標記,直接打斷道:“不必說了——諭德掌東宮諫言事,吏部選官調任之事,與爾何幹?”
“李敬玄之事,諭德不但不應管,連問都不該問。”
甚至直接下逐客令:“公事繁多,不留蕭諭德了。”
蕭諭德頓時不可置信到老臉辣紅:說來,他雖然官位低眼前的姜相一級,但他年紀可是已過五旬,入朝資歷也老。
這位年輕的姜相也太不給面子了!方才這些話,與直接指著他道‘你不配過問,更不配管’有什麽區別?
若是就這麽被‘逐客’了,他以後還怎麽見人?
於是蕭德昭也顧不上什麽委婉暗示了,語氣也生硬了起來道:“臣此番前來,也帶著太子之意。”
然後看著眼前姜相:你有本事把太子之意也趕出去。
卻見方才逐客的姜相,神色轉換如行雲流水,對他道:“太子之意請坐。”
蕭德昭:……感覺好像更氣了怎麽辦。這簡直是完全看不上他,只看他身後的太子啊。
*
姜沃確實是如此想的。
蕭德昭真不重要。要是這位竟然是自己腦袋發熱跑來給李敬玄求情,那姜沃真是沒空跟他多說。
吏部、尚書省、城建署、淩煙閣……多少事攢在手裏呢,哪有空聽人啰嗦。
她太了解這些人的行事說話作風,若是由著寒暄,半日算是廢了,因此姜沃直接三言兩語令他幹脆痛快一點,說明來意。
果然,覺得受到了傷害的蕭德昭,失去了寒暄繞彎子的心情(也怕再繞再丟臉),也不敢再說自己的意思,而是直接拿出太子擋在前面道:“殿下之意,李敬玄雖於朝堂對姜相之言有所疑議,但那是他禦史之職,姜相更應秉公處事,而不是因私怨將人遣至偏荒之地。”
姜沃平靜聽著:太子,是這樣想的啊。
她想起了前日,大朝會後的第二天,她去尋帝後的情形。
*
大朝會的第二日,姜沃就帶著她的‘請旨調禦史中丞李敬玄為波斯都督’的奏疏來紫宸宮面聖了。
待姜沃回稟後,就聽皇帝笑了,然後先不回答她的話,倒是對皇後伸出了手:“媚娘,朕賭贏了。”
媚娘莞爾,伸手從頭上的數枝金釵裏取了一支遞給皇帝;“輸給陛下的。”
皇帝看了看對這支雲紋金釵不甚滿意,擡手替媚娘簪上這一支,然後自行取了一根鑲嵌紅寶垂以珍珠的。
媚娘無奈道:“陛下好眼光,這可是最貴重的一支。”
收取賭資後,賭贏了的皇帝才隨手把玩手裏的金釵,對姜沃笑言道:“媚娘與朕打賭,姜卿此番氣的狠了,必要重懲李敬玄,但朕覺得,姜卿還是會顧念官聲,從公處置。”
皇帝手裏金釵上的紅寶石映出璀璨光芒,將他毫無血色的面容映的略微紅潤了一點。
“朕賭贏了。”
珍珠串在皇帝手裏轉來轉去,他又道:“波斯都督可是從三品,倒是比李敬玄之前的禦史中丞還高了半級,姜卿還是脾性太軟啊。”
依著皇帝的本心,哪怕姜沃不提,他也得把李敬玄遠遠扔出京城:與善辦事、能辦事之重臣不合,且出身世家行事偏頗的禦史,就該遠遠調開——
如果拿姜沃自己類比一下皇帝的心理,就如同:吏部內有個不重要的小官,做實事不多,但非要上躥下跳找裴行儉的麻煩一樣。裴行儉在吏部擔著多少事兒啊?自然要把這不要緊的小官調離吏部,免得耽誤裴行儉做事。
並不是將官職直接抹去而是調任,甚至還升了半級,在皇帝看來,這就是姜沃‘從公處置’了,甚至太心慈手軟。
畢竟他自己打發人去描邊,最高給個四五品的刺史(這還得那人原官職夠高,諸如韓瑗等人本就是宰相),或者給個縣令縣尉什麽的。
姜沃聽皇帝如此道,不由擡頭含笑,也對上媚娘的眼睛。
她心中便有融融暖意,姜沃知道,媚娘是著意跟皇帝打這個賭的,也是著意輸的。
媚娘是在維護她。
正如媚娘此時又開口問她道:“陛下這話正是,何必給他個波斯都督官職?直接流放了他就是!”
“李敬玄又不是沒有罪過。”有些話姜沃自己不能說,否則顯得像是挾私怨報覆,但媚娘都輕描淡寫一般在皇帝面前替她點明——
媚娘轉頭對皇帝抱怨道:“無論是淩煙閣定功之事、平陽昭公主之事,姜相都是具奏疏當庭上奏,規制合宜,且這些也是宰相的本分。”
“但李敬玄卻是在朝上直接站出來,並無依據並無奏疏,直接質問當朝宰輔。”
“這就犯了《職制律》中‘不依奏疏、書格上奏’和‘不由所管而越上者’兩條罪名,按律該各杖六十才是!”*
“再有,李敬玄還妄議了平陽昭公主!正如姜相所言,公主是先帝的同胞長姐,陛下的嫡親姑母,更戰功赫赫,也是李敬玄配議論‘未嘗不可’的?”
媚娘鳳目微豎,露出厲色來:“《唐律》中可還有一條,‘言議政事乖失、更兼涉乘輿者’徒二年!”*
所謂‘涉乘輿者’,便是言談涉及甚至不敬尊者的意思。
雖說‘乘輿者’多半指皇帝,但平陽昭公主身份功績不同,與李敬玄相比,自然也不是他能隨意評價的‘上位尊者’。
媚娘就這樣當著皇帝的面,把李敬玄的罪名一一數過去。
然後又對著姜沃‘不滿’道:“他又不是沒有罪名,完全可按大理寺的律法走,你何苦按吏部的調任秉公辦事——京官外調還升半級。”
媚娘這句話說完,與皇帝剛才的話一致,直接把姜沃調任李敬玄之事,徹底定義成了姜沃為人太和善,過於秉公辦事。
姜沃聞言‘垂首內疚’,對二聖道:“其實,臣不是秉公辦事,亦有私心。”
她直言無諱道:“李敬玄並不只是禦史中丞,更是東宮屬臣——陛下這幾年,已經處置了兩回東宮屬臣,尤其以上官儀罪重致死,朝野驚動。”
“臣知陛下是為了東宮清明,一切為太子考量。然朝臣們未必解陛下君父之心,只怕多有猜疑。”若不是怕群臣猜疑太子之位不穩,皇帝又何必令英國公為太子太師坐鎮東宮。
姜沃能體會皇帝的心意,故而,她選擇這樣處置李敬玄。
她知道,雖然皇帝口中說她心慈手軟,但只有這樣的結局,才是皇帝滿意的。
此時姜沃也毫不隱藏道出自己的‘私心’,也是皇帝的心意——
“如今李敬玄之事,臣不以大理寺罪名,而以吏部調令行,便是有些私心,東宮不出罪臣最佳。”
果然皇帝聽過後嘆了一聲道:“姜卿的公心是為朝廷,私心是為朕與皇後,更是為太子啊。”
“就依姜卿之言行吧。”
姜沃這才告退,很快按照流程,將吏部調任令交於中書省,等著門下省審批。正式通過後,李敬玄就可以‘走馬上任’了。
既然送到了中書省,就是公諸於眾,這封調任令的具體內容,當天就傳遍了朝廷。□
別說李敬玄本人是怎麽一個晴天霹靂痛不欲生了。
旁的朝臣亦十分驚駭畏懼——
不同人看事情角度不一樣。
在帝後眼裏不過是官職調動,甚至姜沃不以罪名論之,已經是給李敬玄留了顏面,不對,李敬玄有什麽顏面——已經是給他東宮屬臣的身份留了顏面。
別說媚娘喟嘆姜沃到底心軟,就算是皇帝都覺得,姜卿行事寧和謹慎,一心為他,果有英國公之風。
但從朝臣的角度來看,震懾卻夠大了!帝後看天下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去哪兒都是調動而已,都得好好幹活,給個都督難道還不是恩典?
但絕大部分臣子,是不把邊關之地的官位當成官位的,只當成流放的枷鎖!
什麽三品都督啊,去那種蠻夷之地,時不時擔心命都要沒了,給個一品也不能幹啊!
與其去戰亂邊地當個什麽都督,真不如在京中弘文館、國子監啥的當個安穩的八、九品學士。這絕對是大部分的官員的心思。
原來姜相不出手則已,一出手這麽狠!
故而對姜沃來說,這個結果算是合乎預期的:皇帝心意、東宮顏面、朝堂威懾都顧及到了。
若是就此過去也罷了。
但今日,太子還是派人前來,指她挾私報覆。
姜沃心底一片平靜,沒有任何失望:她已經為東宮退過一步,也在帝後跟前留過了餘地。
彼此留面子的路走不了,那就走一條‘正常’的路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