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安安的問題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4章 安安的問題
九嵕山。
昭陵。
十月中旬,阿史那賀魯被押送至長安城。
皇帝便按照早定下的安排,點了數十位朝廷重臣同往昭陵,將於昭陵行獻俘之儀。
在前往昭陵前,阿史那賀魯又通過押送他回京的蕭嗣業,向皇帝血書請罪,稱深知漢人習俗,斬殺罪人於市口,然他只願死於昭陵。
皇帝接此書,深‘憫’其情,特赦死罪。
還特意囑咐蕭嗣業:“看好他,千萬別讓他死在昭陵。”
阿史那賀魯願意死在父皇陵寢,他這個做兒子的還不願意呢。
蕭嗣業只好回去兢兢業業盯著阿史那賀魯,提心吊膽怕他偷偷自盡或是幹脆病死,頗有些羨慕還在西突厥善後的蘇定方大將軍。
*
十月末。
聖駕前往昭陵。
車隊行進路上,忽落瑞雪。
姜沃把安安的衣帽又看過一遍,確認她已然裹得像個白色玉露團,沒有漏風處,又讓安安抱好手爐,這才將馬車的木窗推開,讓安安看雪。
一開窗,頓時有冷冽的風夾雜著雪花吹進來,令人耳清目明,精神一震。
馬車行進中,姜沃怕安安站不穩,就環著她的小身子,給她指已經能隱約看到的雪中九嵕山。
昭陵要到了。
安安望著九道山嶺的九嵕山:“姨母,山變成白色的了。”
不只是安安,這也是姜沃第一次見到雪中的昭陵。
天上鋪滿淡灰色的層雲,以至於天光暗淡,整個天地間萬物似乎也變成了一片灰色的投影。然九嵕山上覆白雪,雪色映亮了半面天空。
姜沃不由想起那句‘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只是這句是描寫泰山的。
想起泰山,又見昭陵,姜沃不免想起先帝未封禪泰山。
其實先帝一朝,曾幾次議過封禪大禮,但因內外朝事等各種緣故,終太宗一朝,終究未封禪泰山。
但那又如何
後世人就二鳳皇帝未封禪的疑問,都是‘唐太宗的功績封禪理所當然,為什麽不去?’
反倒是後來真正去封禪的宋真宗,
直接以一己之力,把泰山封禪從隆重大典搞成了笑話,後來幾朝的皇帝,想想他都不肯去封禪了。
君王千秋功過,自在人心。
姜沃心有所感,就與安安講起了先帝年間的故事。
*
昭陵早有太常寺的官員至此安排妥當。
一應獻俘流程畢,最後由刑部尚書出面,請皇帝對俘馘行裁決。
阿史那賀魯再次叩首提出,願以死謝罪。
皇帝再次‘寬厚’免其死罪。
然,將阿史那賀魯的叛唐行徑刻記於石,就立在昭陵。
姜沃感慨:陛下不愧是你。
原先皇帝都是自己寫黑名單塞到匣子裏,如今已經進化到刻罪證碑流傳千古了。
獻俘儀後,帝後率眾臣再祭先帝與文德皇後。
之後便有禮部與太常寺官員引著諸位朝臣,先退去昭陵外圍的幾處起座偏殿暫候聖駕。
皇帝並未即刻下旨返程——
姜沃退出祭園前,就見皇帝停留在陵寢前的身影。
陛下一定有許多話要與先帝和先後說起吧。
雖說此次戰事最後是大勝,但中間的數月卻是煎熬。
從八月調兵,到今歲一月捷報傳回長安,中間的數月,皇帝沒有一日松懈過,所有調兵、軍需、招撫等軍務,無論巨細,幾乎事必躬親。
三省六部皆跟著夙興夜寐,每夜都安排雙倍的人留在署衙中夜值,預備隨時應答。
以媚娘的精力,都與姜沃道,每日陪皇帝看奏疏便分/身乏術,幾無餘暇,將後宮許多事都委給皇帝的乳母盧夫人暫且照管。
可見那幾月皇帝的忙碌辛勞。
如今功畢疆土定,昭陵獻俘成,皇帝想來有許多感慨與體會,要與先帝傾訴。
*
這回跟隨至昭陵的,都是皇帝信重之臣。
獻俘後,西突厥戰事算是徹底告終。
皇帝也於祭拜先帝後,賞賜隨行諸臣。
因而如今在起坐偏殿的臣子們,神色都頗為放松和悅,有的在殿中三三兩兩相談,有的則在院中觀雪看景。
因安安此時是跟在帝後身邊的,姜沃倒也無事,就也走到院中看景。
就見李積大將軍正對著一株青松出神。
姜沃師從袁天罡,察人神色,向來入微。
就覺得李積大將軍一如既往的平靜面容下,似乎有些低落。
姜沃原見了他站在院中是想見禮的,但看李積大將軍似有心事,就準備安靜離開。
誰料李積倒是先轉頭,主動道:“姜侍郎。”
然後接著發問:“我這人是不是命格不好?”
姜沃:?您命格不好,誰命格好啊?
不過,姜沃只疑惑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了——
“大將軍是為了方才獻俘事?”
果然,就聽李積長嘆一聲:“當年李靖大將軍能抓到頡利可汗,如今蘇定方也能抓回阿史那賀魯,獻俘於昭陵。為什麽偏我沒有抓住夷男呢?”
姜沃:果然。
夷男,李積大將軍終生之敵。
姜沃也沒法勸,這事兒李大將軍再念念不忘,也不會有回響了。
*
與英國公的郁悶不同,姜沃現下心情不錯。
借著蘇定方大將軍大勝之事,她終於把一個早就看好的人才,撈到了自己碗裏——
裴行儉。
其實早在幾年前,長孫太尉還權傾朝野,皇帝讓她留意朝中有無可用之人時,她就跟皇帝薦過此人。
只是當時裴行儉已經被長孫太尉提拔至長安縣令,與京外縣令品級不同,京縣令是從五品官。
人被長孫無忌提前安排走,姜沃扼腕。
因官職得於長孫無忌,後來隨著廢後立後事,裴行儉也受到了波及,長安縣令這個要職是做不得了,甚至直接丟了京官,被貶為新建的西州都督府(原高昌國)長史。
此番蘇定方大破西突厥,裴行儉倒是正好可以借此歸京——
他是蘇定方大將軍的弟子。
蘇大將軍曾道:“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1]
這種文韜武略兼備,能力極強的年輕朝臣,不回長安卷起來,實在可惜。
於是今年二月,姜沃便向皇帝上書。
皇帝此時對裴行儉印象還不太深,又因他出身河東裴氏,還有‘舅舅黨’的前事,就把裴行儉擱到吏部司封屬,讓姜沃再觀察一二。
人才
在哪裏,都如錐在囊中,總能嶄露頭角。
裴行儉到吏部做司封郎中不過三個月,姜沃便覺得自己的工作輕松了一大半。
今秋若非裴行儉在司封屬替她料理公務,她也難瀟灑離開長安,出遠門去登州探望師父。
時至今日,姜沃心態已然逐漸轉換過來——學會用人和放手,而非在太史局那般,為諸事穩妥,寧願多耗時間精力凡事親力親為點查。
以吏部公務之龐雜,她若是歷練不出看人用人的眼光,學不會抓大框架而放細務,哪怕以如今的身體素質,估計都得過勞死。
裴行儉,算是她第一次試著大放手。
如今看來,成效甚佳。
截至此番出行前,王神玉已經明裏暗裏找姜沃要了三次人了——他也想要裴行儉這樣讓他省心省力的下屬!
*
姜沃想到此番到昭陵,來回雖耽誤兩日,但因有裴行儉在,她也不必像往年一樣,回署衙後還要加班處理積攢的文書,就不免心情愉悅,優哉游哉往外走。
正好在廊下與一人走個對面,兩人停下來彼此見禮。
是侍中許敬宗。
姜沃與他,一直是淡如水的同僚關系,此時見過禮就各走各路。
而許敬宗在拐彎時,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姜侍郎的背影——
李積大將軍不是此時唯一郁悶的人。
許敬宗見到姜沃也很是郁悶。
且說許敬宗之前與蘇定方還有幾分私交,自然也知道蘇定方弟子裴行儉之才。
只是裴行儉是受長孫無忌之事連累,才被發落出京的。許敬宗就很謹慎,未免聖人疑心,想等蘇定方從西突厥回來後,兩人再一並上書把裴行儉撈回來。
正好進他門下省。
誰料姜侍郎這麽快,早一步就上書,裴行儉回長安後就入了吏部!還就入了姜侍郎所在的司封屬,成為了她直系下屬。
給許敬宗郁悶的好幾日吃飯都沒胃口。
越發覺得當時他與李義府兩人,趕在姜侍郎不上朝的正月十六,請立太子沒有錯!
此時許敬宗與姜沃擦肩而過,見她一如既往神色悠然若閑雲飄過,心中又翻起舊事。
心道以後可得讓李義府繼續盯著這位姜侍郎——她動作也太快了。
因首倡改立太子事,李義府終於如願以償,離開了弘文館,進入了中書省,升任中書侍郎。
許敬宗這般想,卻不知,姜沃與他別過後,心中也在想一事:盯著已經進了中書省的李義府。
不過,現下已經不用她自己盯著了。
當年敢於在長孫太尉說一不二的情形下,依舊彈劾褚遂良侵地一事的韋思謙,已調回禦史臺。
而去歲登科進士狄仁傑,此時正在大理寺,任七品司直,專管覆理禦史檢劾事。
有這兩位專業人士在,李義府老老實實也罷,如果再搞什麽誣告朝臣、違法亂紀,那……只能成為別人的一等功了。
**
大雪止,聖駕返回長安。
回程的路上,安安原是跟著帝後的車輦的,然中間在皇驛暫歇的時候,就換到了姜沃的車上。
安安一上來就抱著姜沃的腰仰著臉道:“姨母,哥哥被父皇考了一路。”
然後學著哥哥太子李弘垂首聽教的樣子,小腦袋一點一點的,學的像極了。
姜沃笑著把安安抱到身邊。
皇子皆是三歲啟蒙,弘兒又是太子,皇帝更是早早安排了數名大儒重臣教導。
曾經做過大公子李承乾的老師,已經致仕的宰輔於志寧,都被皇帝請了回來教授東宮。
畢竟論起經史子集的學問來,如今朝中,於志寧才是當仁不讓的大家——貢舉考試的官方教材,原版是先帝年間孔穎達為主編纂的《五經正義》,當今登基後的新版,就是於志寧負責修訂的。
皇帝將永徽年間於志寧依附舅舅等舊事都不計,將他重新請出山來教導太子,可見對太子的愛重與期許。
太子的位置,決定了弘兒,自幼要擔起的重量。
對於太子的教育,並沒有臣子插口的餘地,姜沃也只是會與媚娘提一提‘勞逸結合’以及‘孩子心志還未形成’等關懷身心的話。
*
姜沃原以為安安是因為‘考試壓抑氛圍’,才不想呆在聖駕車輦上,來到自己這裏的。
沒成想安安坐的端正:“姨母,父皇只考哥哥不考我。”
“可我也在念書。”
孩子的眼睛,有著別樣的清澈:“姨母考我吧。”
有歡喜從姜沃心底漸漸漫出,像是看到種子破土而出,長出嫩芽一般。
這些年,她只是盡心的照顧安安的健康——
在姜沃看來,身體從來是最重要的基石。
如果說對安安的心性有什麽教導,那只有樂觀和堅強。
她給安安講故事也好,陪伴她玩將作監送來的各種玩器也好,都是以啟發興趣為主,旨在養成樂觀堅強的性情與交流能力。
比如在講故事的時候,她常停下來與安安一問一答,試著與她更好的交流,讓她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比如在陪安安玩一時解不開的九連環時,會在孩子焦急不快的時候安撫她,引導她如何面對一時的挫折和不可得。
然她至今未給安安灌輸過任何她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若說有什麽影響,便是潛移默化。
可如今,安安問出了這個問題。
為什麽父皇考哥哥不考我?
這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要求。
*
“好,那姨母來考安安。”
皇帝自然不會拿學問考女兒——其實皇帝與先帝的性情真是父子相承,對孩子(看重的孩子),都是有些忍不住的溺愛。
可偏生弘兒已然是太子,皇帝的一腔父愛就得端起來,先要將兒子教導成合格的繼承人。
於是這種壓制的父愛就全都傾在女兒身上了。
尤其是女兒又早產,當年又因朝局不穩被送出宮養育,皇帝越發覺得心軟疼愛,對安安的寵愛,說一句捧若掌上明珠,要一奉十,實不為過。
看的媚娘都曾笑道:“還好安安有一大半時間在宮外跟著你。若是跟我與陛下,只怕就叫陛下溺愛過了。”
因而在媚娘的堅持下,安安如今大半時間,還是在姜宅。
皇帝不舍,媚娘就回一句:安安是公主,若按宮裏規矩教導,只能是尋乳母和女官來教,那怎麽會有姜沃教的好?
且姜宅裏,不只有姜沃,還有做了二三十年宮正的陶枳。
皇帝見媚娘堅持,又見女兒自己願意,在宮裏時也常念叨‘要姨母講故事’‘要姨母陪她玩’,皇帝也就如此準了。
*
馬車上亦設著熏籠。
熏籠外頭罩著細密的銅網。
姜沃就抱著安安靠在熏籠上,邊取暖邊考了安安三個曾經給她講過的典故。
安安都清晰地答了出來。
然後眼睛亮亮望著姜沃:“姨母,我都說對了嗎?”
姜沃一手摟著她,一手拿出備好的牛乳酥,用幹凈的油紙拿起一塊,遞給望著她的孩子,語氣認真肯定道:“安安答的真好。這是今日點心份例之外的獎勵。”
因怕孩子吃多了甜食不愛吃飯,安安每天只能吃兩塊點心。
此時得到了一塊額外的點心,安安的眼睛更亮,接過來:“謝謝姨母。”
接著就像一只小松鼠似的,兩只小手捧著外頭的油紙,珍惜地開始吃這塊獎勵點心。
吃完後,安安擡頭,就見摟著她的姨母,似乎在出神。
安安就自己把油紙放在馬車裏的小茶案上,又拿起桌上的杯子,按照姨母叮囑過許多遍的,吃過甜點心後要漱口。
直到安安去拿杯子,姜沃才回神——
方才她並不是在發呆,而是在系統裏給安安挑選教材。
從今天起,她便不再只是安安的姨母。
更是要做她的老師了。
**:-)
且說,曾幾何時,姜沃覺得系統還是很大方的。
有許多免費的指南:《權臣·政教篇》《權臣·擇官篇》《權臣·禮樂篇》《權臣·刑法篇》《權臣·征伐篇》……林林總總,將各種權臣所需的專業知識都總結為一本本書。
但後來真的開始看才發現,這些都是很籠統的大綱性要點。姜沃看過後,就像是看了一遍新聞,流水樣就過去了。
宛如讀了孫子兵法,但還是不知如何上戰場一般。
姜沃領悟了:果然,權力系統,怎麽會做善事。
真正有用的指南,還是要花籌子買的詳細版本,比如她曾經抽到的那本《宦官專權微操——皇帝與朝臣,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再比如,她現在買下的這本《一名合格的幼年皇子/太子/少帝/老師的教育體系》。
姜沃再次推開了木窗。
窗外,雪停天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九嵕山。
昭陵。
十月中旬,阿史那賀魯被押送至長安城。
皇帝便按照早定下的安排,點了數十位朝廷重臣同往昭陵,將於昭陵行獻俘之儀。
在前往昭陵前,阿史那賀魯又通過押送他回京的蕭嗣業,向皇帝血書請罪,稱深知漢人習俗,斬殺罪人於市口,然他只願死於昭陵。
皇帝接此書,深‘憫’其情,特赦死罪。
還特意囑咐蕭嗣業:“看好他,千萬別讓他死在昭陵。”
阿史那賀魯願意死在父皇陵寢,他這個做兒子的還不願意呢。
蕭嗣業只好回去兢兢業業盯著阿史那賀魯,提心吊膽怕他偷偷自盡或是幹脆病死,頗有些羨慕還在西突厥善後的蘇定方大將軍。
*
十月末。
聖駕前往昭陵。
車隊行進路上,忽落瑞雪。
姜沃把安安的衣帽又看過一遍,確認她已然裹得像個白色玉露團,沒有漏風處,又讓安安抱好手爐,這才將馬車的木窗推開,讓安安看雪。
一開窗,頓時有冷冽的風夾雜著雪花吹進來,令人耳清目明,精神一震。
馬車行進中,姜沃怕安安站不穩,就環著她的小身子,給她指已經能隱約看到的雪中九嵕山。
昭陵要到了。
安安望著九道山嶺的九嵕山:“姨母,山變成白色的了。”
不只是安安,這也是姜沃第一次見到雪中的昭陵。
天上鋪滿淡灰色的層雲,以至於天光暗淡,整個天地間萬物似乎也變成了一片灰色的投影。然九嵕山上覆白雪,雪色映亮了半面天空。
姜沃不由想起那句‘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只是這句是描寫泰山的。
想起泰山,又見昭陵,姜沃不免想起先帝未封禪泰山。
其實先帝一朝,曾幾次議過封禪大禮,但因內外朝事等各種緣故,終太宗一朝,終究未封禪泰山。
但那又如何
後世人就二鳳皇帝未封禪的疑問,都是‘唐太宗的功績封禪理所當然,為什麽不去?’
反倒是後來真正去封禪的宋真宗,
直接以一己之力,把泰山封禪從隆重大典搞成了笑話,後來幾朝的皇帝,想想他都不肯去封禪了。
君王千秋功過,自在人心。
姜沃心有所感,就與安安講起了先帝年間的故事。
*
昭陵早有太常寺的官員至此安排妥當。
一應獻俘流程畢,最後由刑部尚書出面,請皇帝對俘馘行裁決。
阿史那賀魯再次叩首提出,願以死謝罪。
皇帝再次‘寬厚’免其死罪。
然,將阿史那賀魯的叛唐行徑刻記於石,就立在昭陵。
姜沃感慨:陛下不愧是你。
原先皇帝都是自己寫黑名單塞到匣子裏,如今已經進化到刻罪證碑流傳千古了。
獻俘儀後,帝後率眾臣再祭先帝與文德皇後。
之後便有禮部與太常寺官員引著諸位朝臣,先退去昭陵外圍的幾處起座偏殿暫候聖駕。
皇帝並未即刻下旨返程——
姜沃退出祭園前,就見皇帝停留在陵寢前的身影。
陛下一定有許多話要與先帝和先後說起吧。
雖說此次戰事最後是大勝,但中間的數月卻是煎熬。
從八月調兵,到今歲一月捷報傳回長安,中間的數月,皇帝沒有一日松懈過,所有調兵、軍需、招撫等軍務,無論巨細,幾乎事必躬親。
三省六部皆跟著夙興夜寐,每夜都安排雙倍的人留在署衙中夜值,預備隨時應答。
以媚娘的精力,都與姜沃道,每日陪皇帝看奏疏便分/身乏術,幾無餘暇,將後宮許多事都委給皇帝的乳母盧夫人暫且照管。
可見那幾月皇帝的忙碌辛勞。
如今功畢疆土定,昭陵獻俘成,皇帝想來有許多感慨與體會,要與先帝傾訴。
*
這回跟隨至昭陵的,都是皇帝信重之臣。
獻俘後,西突厥戰事算是徹底告終。
皇帝也於祭拜先帝後,賞賜隨行諸臣。
因而如今在起坐偏殿的臣子們,神色都頗為放松和悅,有的在殿中三三兩兩相談,有的則在院中觀雪看景。
因安安此時是跟在帝後身邊的,姜沃倒也無事,就也走到院中看景。
就見李積大將軍正對著一株青松出神。
姜沃師從袁天罡,察人神色,向來入微。
就覺得李積大將軍一如既往的平靜面容下,似乎有些低落。
姜沃原見了他站在院中是想見禮的,但看李積大將軍似有心事,就準備安靜離開。
誰料李積倒是先轉頭,主動道:“姜侍郎。”
然後接著發問:“我這人是不是命格不好?”
姜沃:?您命格不好,誰命格好啊?
不過,姜沃只疑惑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了——
“大將軍是為了方才獻俘事?”
果然,就聽李積長嘆一聲:“當年李靖大將軍能抓到頡利可汗,如今蘇定方也能抓回阿史那賀魯,獻俘於昭陵。為什麽偏我沒有抓住夷男呢?”
姜沃:果然。
夷男,李積大將軍終生之敵。
姜沃也沒法勸,這事兒李大將軍再念念不忘,也不會有回響了。
*
與英國公的郁悶不同,姜沃現下心情不錯。
借著蘇定方大將軍大勝之事,她終於把一個早就看好的人才,撈到了自己碗裏——
裴行儉。
其實早在幾年前,長孫太尉還權傾朝野,皇帝讓她留意朝中有無可用之人時,她就跟皇帝薦過此人。
只是當時裴行儉已經被長孫太尉提拔至長安縣令,與京外縣令品級不同,京縣令是從五品官。
人被長孫無忌提前安排走,姜沃扼腕。
因官職得於長孫無忌,後來隨著廢後立後事,裴行儉也受到了波及,長安縣令這個要職是做不得了,甚至直接丟了京官,被貶為新建的西州都督府(原高昌國)長史。
此番蘇定方大破西突厥,裴行儉倒是正好可以借此歸京——
他是蘇定方大將軍的弟子。
蘇大將軍曾道:“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1]
這種文韜武略兼備,能力極強的年輕朝臣,不回長安卷起來,實在可惜。
於是今年二月,姜沃便向皇帝上書。
皇帝此時對裴行儉印象還不太深,又因他出身河東裴氏,還有‘舅舅黨’的前事,就把裴行儉擱到吏部司封屬,讓姜沃再觀察一二。
人才
在哪裏,都如錐在囊中,總能嶄露頭角。
裴行儉到吏部做司封郎中不過三個月,姜沃便覺得自己的工作輕松了一大半。
今秋若非裴行儉在司封屬替她料理公務,她也難瀟灑離開長安,出遠門去登州探望師父。
時至今日,姜沃心態已然逐漸轉換過來——學會用人和放手,而非在太史局那般,為諸事穩妥,寧願多耗時間精力凡事親力親為點查。
以吏部公務之龐雜,她若是歷練不出看人用人的眼光,學不會抓大框架而放細務,哪怕以如今的身體素質,估計都得過勞死。
裴行儉,算是她第一次試著大放手。
如今看來,成效甚佳。
截至此番出行前,王神玉已經明裏暗裏找姜沃要了三次人了——他也想要裴行儉這樣讓他省心省力的下屬!
*
姜沃想到此番到昭陵,來回雖耽誤兩日,但因有裴行儉在,她也不必像往年一樣,回署衙後還要加班處理積攢的文書,就不免心情愉悅,優哉游哉往外走。
正好在廊下與一人走個對面,兩人停下來彼此見禮。
是侍中許敬宗。
姜沃與他,一直是淡如水的同僚關系,此時見過禮就各走各路。
而許敬宗在拐彎時,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姜侍郎的背影——
李積大將軍不是此時唯一郁悶的人。
許敬宗見到姜沃也很是郁悶。
且說許敬宗之前與蘇定方還有幾分私交,自然也知道蘇定方弟子裴行儉之才。
只是裴行儉是受長孫無忌之事連累,才被發落出京的。許敬宗就很謹慎,未免聖人疑心,想等蘇定方從西突厥回來後,兩人再一並上書把裴行儉撈回來。
正好進他門下省。
誰料姜侍郎這麽快,早一步就上書,裴行儉回長安後就入了吏部!還就入了姜侍郎所在的司封屬,成為了她直系下屬。
給許敬宗郁悶的好幾日吃飯都沒胃口。
越發覺得當時他與李義府兩人,趕在姜侍郎不上朝的正月十六,請立太子沒有錯!
此時許敬宗與姜沃擦肩而過,見她一如既往神色悠然若閑雲飄過,心中又翻起舊事。
心道以後可得讓李義府繼續盯著這位姜侍郎——她動作也太快了。
因首倡改立太子事,李義府終於如願以償,離開了弘文館,進入了中書省,升任中書侍郎。
許敬宗這般想,卻不知,姜沃與他別過後,心中也在想一事:盯著已經進了中書省的李義府。
不過,現下已經不用她自己盯著了。
當年敢於在長孫太尉說一不二的情形下,依舊彈劾褚遂良侵地一事的韋思謙,已調回禦史臺。
而去歲登科進士狄仁傑,此時正在大理寺,任七品司直,專管覆理禦史檢劾事。
有這兩位專業人士在,李義府老老實實也罷,如果再搞什麽誣告朝臣、違法亂紀,那……只能成為別人的一等功了。
**
大雪止,聖駕返回長安。
回程的路上,安安原是跟著帝後的車輦的,然中間在皇驛暫歇的時候,就換到了姜沃的車上。
安安一上來就抱著姜沃的腰仰著臉道:“姨母,哥哥被父皇考了一路。”
然後學著哥哥太子李弘垂首聽教的樣子,小腦袋一點一點的,學的像極了。
姜沃笑著把安安抱到身邊。
皇子皆是三歲啟蒙,弘兒又是太子,皇帝更是早早安排了數名大儒重臣教導。
曾經做過大公子李承乾的老師,已經致仕的宰輔於志寧,都被皇帝請了回來教授東宮。
畢竟論起經史子集的學問來,如今朝中,於志寧才是當仁不讓的大家——貢舉考試的官方教材,原版是先帝年間孔穎達為主編纂的《五經正義》,當今登基後的新版,就是於志寧負責修訂的。
皇帝將永徽年間於志寧依附舅舅等舊事都不計,將他重新請出山來教導太子,可見對太子的愛重與期許。
太子的位置,決定了弘兒,自幼要擔起的重量。
對於太子的教育,並沒有臣子插口的餘地,姜沃也只是會與媚娘提一提‘勞逸結合’以及‘孩子心志還未形成’等關懷身心的話。
*
姜沃原以為安安是因為‘考試壓抑氛圍’,才不想呆在聖駕車輦上,來到自己這裏的。
沒成想安安坐的端正:“姨母,父皇只考哥哥不考我。”
“可我也在念書。”
孩子的眼睛,有著別樣的清澈:“姨母考我吧。”
有歡喜從姜沃心底漸漸漫出,像是看到種子破土而出,長出嫩芽一般。
這些年,她只是盡心的照顧安安的健康——
在姜沃看來,身體從來是最重要的基石。
如果說對安安的心性有什麽教導,那只有樂觀和堅強。
她給安安講故事也好,陪伴她玩將作監送來的各種玩器也好,都是以啟發興趣為主,旨在養成樂觀堅強的性情與交流能力。
比如在講故事的時候,她常停下來與安安一問一答,試著與她更好的交流,讓她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比如在陪安安玩一時解不開的九連環時,會在孩子焦急不快的時候安撫她,引導她如何面對一時的挫折和不可得。
然她至今未給安安灌輸過任何她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若說有什麽影響,便是潛移默化。
可如今,安安問出了這個問題。
為什麽父皇考哥哥不考我?
這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要求。
*
“好,那姨母來考安安。”
皇帝自然不會拿學問考女兒——其實皇帝與先帝的性情真是父子相承,對孩子(看重的孩子),都是有些忍不住的溺愛。
可偏生弘兒已然是太子,皇帝的一腔父愛就得端起來,先要將兒子教導成合格的繼承人。
於是這種壓制的父愛就全都傾在女兒身上了。
尤其是女兒又早產,當年又因朝局不穩被送出宮養育,皇帝越發覺得心軟疼愛,對安安的寵愛,說一句捧若掌上明珠,要一奉十,實不為過。
看的媚娘都曾笑道:“還好安安有一大半時間在宮外跟著你。若是跟我與陛下,只怕就叫陛下溺愛過了。”
因而在媚娘的堅持下,安安如今大半時間,還是在姜宅。
皇帝不舍,媚娘就回一句:安安是公主,若按宮裏規矩教導,只能是尋乳母和女官來教,那怎麽會有姜沃教的好?
且姜宅裏,不只有姜沃,還有做了二三十年宮正的陶枳。
皇帝見媚娘堅持,又見女兒自己願意,在宮裏時也常念叨‘要姨母講故事’‘要姨母陪她玩’,皇帝也就如此準了。
*
馬車上亦設著熏籠。
熏籠外頭罩著細密的銅網。
姜沃就抱著安安靠在熏籠上,邊取暖邊考了安安三個曾經給她講過的典故。
安安都清晰地答了出來。
然後眼睛亮亮望著姜沃:“姨母,我都說對了嗎?”
姜沃一手摟著她,一手拿出備好的牛乳酥,用幹凈的油紙拿起一塊,遞給望著她的孩子,語氣認真肯定道:“安安答的真好。這是今日點心份例之外的獎勵。”
因怕孩子吃多了甜食不愛吃飯,安安每天只能吃兩塊點心。
此時得到了一塊額外的點心,安安的眼睛更亮,接過來:“謝謝姨母。”
接著就像一只小松鼠似的,兩只小手捧著外頭的油紙,珍惜地開始吃這塊獎勵點心。
吃完後,安安擡頭,就見摟著她的姨母,似乎在出神。
安安就自己把油紙放在馬車裏的小茶案上,又拿起桌上的杯子,按照姨母叮囑過許多遍的,吃過甜點心後要漱口。
直到安安去拿杯子,姜沃才回神——
方才她並不是在發呆,而是在系統裏給安安挑選教材。
從今天起,她便不再只是安安的姨母。
更是要做她的老師了。
**:-)
且說,曾幾何時,姜沃覺得系統還是很大方的。
有許多免費的指南:《權臣·政教篇》《權臣·擇官篇》《權臣·禮樂篇》《權臣·刑法篇》《權臣·征伐篇》……林林總總,將各種權臣所需的專業知識都總結為一本本書。
但後來真的開始看才發現,這些都是很籠統的大綱性要點。姜沃看過後,就像是看了一遍新聞,流水樣就過去了。
宛如讀了孫子兵法,但還是不知如何上戰場一般。
姜沃領悟了:果然,權力系統,怎麽會做善事。
真正有用的指南,還是要花籌子買的詳細版本,比如她曾經抽到的那本《宦官專權微操——皇帝與朝臣,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再比如,她現在買下的這本《一名合格的幼年皇子/太子/少帝/老師的教育體系》。
姜沃再次推開了木窗。
窗外,雪停天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