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太子的失落
關燈
小
中
大
第59章 太子的失落
“師父,我能看看你之前的煉丹手記嗎?”
送走了英國公李積,姜沃就往李淳風處去,想問問同為煉丹家的師父,是不是也精通火藥的煉制。
若是李淳風也懂,就真是跟她省了一大筆權力之籌。
系統裏有一本她一直想買,但花費頗多的書:《古之燔石記——安全化煤石燒制、火藥制備》還貼心標註:檢測到客戶處於大唐,已進行版本調整。
她想買的選修課實在太多,實在沒下定決心,買哪一本。
作為曾經的兔朝人,大多都是有火力不足恐懼癥的。尤其是在熟知大唐安史之亂後,是怎麽藩鎮割據,又是怎麽被吐蕃、突厥等國家反過來吊打的,怎麽會對‘火藥’不上心。
今日驟然聽到李積提起孫思邈炸爐來,姜沃立刻有一種‘走到路上’撿到錢包的驚喜。
莫非能省一千籌子?
於是她立刻就來尋同為‘煉丹師’的師父李淳風了。
*
“我的煉丹手記?你想學煉丹?”
李淳風從書桌後擡起頭來,雙手交叉擱在下頜,非常有大佬氣質。
姜沃懷著無比的信心望向師父。
“師父,不用全部的手記——師父有沒有用過硫磺硝石等煉丹,有沒有炸過爐?”
李淳風搖頭:“我不是那一派的煉丹師。”
姜沃:?
李淳風道:“你說的應當是煉制‘金丹’的一脈,以鉛汞、硫磺、硝石等煉制外丹服用,以求長生——長生的我沒見過幾個,吃死的倒是見過不少。”
姜沃認真求教:“那師父是哪一脈呢?”
“道法自然一脈吧。我覺得天地之間門的日月精華、草藥靈獸才是真正的‘金丹’。所以我煉制的丹藥,都不用礦石,而是采用天然之物,佐以無根之水,在爐鼎中煉制時,還要吸取星月精華再服用。”
姜沃被震驚到了,不由喃喃自語出聲:“師父,你這不是煉丹啊,您這只是月下煲湯吧。”
李淳風很威嚴地開口:“什麽?”
姜沃擺手:“沒事沒事。師父此方才是大妙,如此方能延年益壽!”
她恭恭敬敬要告退,
李淳風還問道:“不要我的煉丹手記了?”
姜沃搖頭:“不用了,師父您那手記……啊,不,食譜自己留著吧。”
說完就準備溜。
李淳風反而叫住她:“你怎麽忽然問起炸爐事來?”
姜沃就道:“師父,聖人忽然去幽州親巡軍伍,是又要有戰事吧?如果這種炸掉丹爐的伏火法……”
李淳風:“用於軍中是吧?”
他擡了擡下頜,示意姜沃坐下:“不是沒有人想過。破城一直是從軍最要緊的事之一,什麽法子,自然都會去想的。”
“將作監之前就跟兵部一起,重修過東漢末年後,魏武帝曹操用來打袁紹的‘霹靂投石車’。用來破城門。”
“硫磺硝石等物混之易燃,當然有人考慮過以此燃火攻城,不過……太難控制了,那可是大軍,別炸不到別人,先把自家的軍營點炸了。”
“倒是現在有時候開礦,或是采石,不怕炸傷百姓的荒地,有時候會把這些粉末混了放進去,再扔個火把,能炸開最好,不能就只好人工去采……總之,這種不可控的配方,可用性很小。”
李淳風嚴肅道:“師父跟你解釋這麽多,就是讓你別好奇心起,跟著孫神醫的方子亂試煉丹——他炸了爐沒傷到自己,是因為早有準備,煉之前就知道危險,不會呆在附近。”
“之前魏晉時候,煉丹盛行,不知道有多少道士煉丹修仙沒成,倒是直接歸西。”
姜沃表示受教,不會去亂折騰硫磺硝石等物,果然,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
每個時代都有鳳毛麟角的聰明人,她能想到的,一定有人已經想到,只是限於時代技術暫時沒有做到。
可見該花的權力之籌,一點兒少不了。
姜沃暫時沒攢夠購買【大殺器】說明書的籌子,就把這件事先放下了。
*
重陽後。Ψ
天氣一日冷過一日。
宮裏的氛圍也是冷清了起來——已有禦前親衛傳回消息,聖人已經從幽州起駕,不日將回到九成宮。
各宮妃嬪只好遺憾地把各種玩器收了,等著聖人回來。
不知臨近年節,聖人會不會有心思多去後宮幾回。
*
“聖人的心思在這裏。”姜沃與媚娘在燈下並頭看大唐的邊境輿圖。媚娘的手指,點在一處,指尖因為用力,有一點發白。
遼東。高句麗。
她們在看的是李治送給媚娘的輿圖。
這樣完整詳細的輿圖,姜沃之前都沒拿到過。攤開來,是一張比桌面還要大的薄絹,卷起來,只是細細的一條,可以塞到手絹匣中,一點兒也不顯眼。
“我也沒想到,太子會送我這個。”媚娘收到後也挺意外的。
自從李治成為太子,入住東宮後,哪怕在九成宮,兩個人見面也減少了許多。而且不再是之前憑默契在獸苑‘偶遇’。
媚娘送過端午節長命縷後,李治的態度也跟著改變了,每回兩人分開前,李治都會與媚娘說一下,他近來在忙什麽,大概要到哪一天才能有空。
兩人心照不宣,都很快進入新模式——太子,萬事要更當心,不能如晉王時,隨意溜達也不怎麽引人註目。
中秋前,李治送了媚娘一份節禮。
媚娘拿回來才發現是一卷繪制精良的輿圖,山川河流、城池關隘都用了不同顏色的圖標。
她很喜歡這份禮,能從這張圖上,看到大唐的全境,看到大唐之外的國度。
“太子也猜到,聖人親巡幽州,是想要對高句麗用兵。將來各地的府兵應當會集中向幽州。”她的手指在輿圖上畫過一道線:“再進遼東。”
媚娘想起太子說起這件事時,難得帶了些低落:“之前幾年,新羅百濟都因高句麗派兵屢次侵占他們國家的城池,多番派使臣來朝求過父皇,請求大唐出兵壓制高句麗。”
“可父皇都置之不理。父皇還跟我說過,沒到征高句麗的時機。”
“可現在,我做了太子,父皇就開始調兵備戰高句麗……”李治一向柔和的眉眼有些下垂。
“父皇大概是怕我將來沒法開疆擴土,所以想要替我掃平一切,他才能放心。”
媚娘靜靜聽著,沒有安慰李治什麽虛話空話,說什麽‘聖人才不會這麽想’‘聖人自然是信賴太子’這樣的敷衍話。
李治既然這麽說,就是體會到了皇帝的心情。
畢竟國賴長君從來不是一句虛話。原本的太子承乾本身就是嫡長子,禮法上最正當不過。也做了十多年太子,若無後來的足傷以及荒唐事,接過江山的時候,應當是個成熟的君主了。
可現在,皇帝難免想著太子才十六歲,又素溫厚忠孝,不善與人爭鬥。
自己要趁著還健壯的時節,多替雉奴打平天下,掃服邊患,將來再留以王佐之臣,讓他只‘守成’即可。
自古雄才偉略的皇帝,定的從不是一時計,而是百年計,後代計。
就像秦皇書同文車同軌一般,並不只為了自己一朝一代,更為後代子孫統禦天下計。雖然他的直系後代很快給他把秦朝霍霍了,但他當時定下的國策,一直影響至今。
高句麗。
隋唐都盯
住高句麗,也是有緣故的。自古來君王都沒有放棄過關註遼東之地。其地理位置優越,且土地豐茂肥沃不說,最要緊的是,與其餘薛延陀、東突厥等國家不同。高句麗不是以游牧民族為主,而是個跟中原之地一般的農耕之國。
二鳳皇帝也曾派過使臣到高句麗去,與周圍許多草原上的國家逐草而活的習俗迥異,高句麗城池堅固、都城繁華,甚至文化程度也不低——就像是一個小號的隋唐。
當年唐的起家,不也只有晉地嗎?
如今高句麗的地盤,並不比當年隋唐起家的時候差。
因而在有戰略眼光的皇帝眼裏:高句麗,就像是蟄伏的虎狼。
姜沃低頭看著輿圖:皇帝的擔憂倒也沒錯。
遼東一帶,是跟關中一樣,一旦誕生一個強大的政權,是能夠參與天下爭霸的。
比如後來把宋壓得很難受的遼,比如金朝,比如從遼東起家最後入了中原的清。
*
高句麗是要打,但年幼的晉王剛做了太子,皇帝便立刻已經有整兵的行動。
不光李治能看出來,只怕其餘看出皇帝心思的朝臣,心裏都會犯嘀咕,同時也在心裏認定,太子仁厚,恐將來長於治國而弱於軍旅。
媚娘當時看著有幾分低落的李治,很直接就道:“殿下若此時就開始難受失落,將來可是失落不完的。”
李治:……
“我以為你會安慰我兩句。”
媚娘莞爾:“殿下何用我安慰?殿下早知道該做怎麽做,就是心裏猶豫,又有些不甘心罷了。”
李治把頭別過去:“哪有,我沒有不甘心。父皇雄才偉略,我自不如。父皇不放心我,要提早征高句麗,也是應該的。”
媚娘‘哦’了一聲,也不再說,專心去擼大貓。
還是李治忍不住,轉頭問道:“怎麽能說話說一半?”
媚娘拿手指去戳猞猁的額頭,把李治的心思一一說出來:“殿下自然不是個只能由臣子輔佐,蕭規曹隨,將來不能建功的太子。只是如今剛入東宮,聖人難免看殿下是需要處處替你打算好安排好江山的幼子,朝臣看殿下是寬和仁厚需要臣佐的年輕太子,殿下當然不甘心。”
“但殿下又知道該怎麽做。”媚娘轉頭看他,很認真道:“殿下明明知道,現在該做的,就是陛下心裏的守成太子。”
要是現在李治因為這點不甘心,就非要跳出來表現,才會犯錯誤,才會令皇帝失望。
他現在能做的,最令皇帝安心的事兒,就是表現出一個守成之君的應有素質來。
李治擡手指了指心口道:“武才人所說,實在與我心中所想一樣。只是……真是有些難受。”
“我忽然懂了,大哥之前說的那句‘要記得開創難,守成亦難,要多向父皇學’的另一種意思。”
“做父皇的兒子很好,但做父皇的太子,真的……好累啊。”
媚娘就見李治眉宇間門,閃過明顯的疲倦。
是啊,做當今聖人的兒子時,像是一只呆在雄鷹翅膀下很安穩的雛鷹,想想自家的父皇,就很驕傲很安心。在李治安心做晉王的那些年,他有喜歡的東西,父皇就會對他笑道:“好,都給雉奴留著,將來帶到你的並州去。”
可現在,父皇要留給他的是大唐江山了。
不光父皇換了目光在看著他,審視他,所有的朝臣,當面都在用拜見太子的恭敬禮儀對他,但背後用隱蔽的掂量的目光來打量他。
最慘的是,這些朝臣衡量的目光最終會變成一種可惜:唉,太子,始終是不如當今聖人的。
李治走到了山巔,也感受到了山巔的寒冷。
他深吸了兩口氣,平覆心情,與媚娘道:“放心吧,我也只在這裏,放縱自己失落一二。在外面,我會做一個不出錯的太子。”
做父皇這般千載明君的太子,不出錯就是最好的表現了。
媚娘笑道:“我們都相信殿下。”又關懷道:“不過殿下不要自己擔著一切,郁郁於心,遇到什麽事兒,便與我們說一說。”
李治最後揉了一把猞猁毛茸茸的頭,起身時,面容上的失落已經一掃而空,回到了那個年輕溫和的太子:“好。”
知道有人能夠理解自己,且會相信自己,將來也能做一個好皇帝,心裏舒服多了。
他們不會用朝臣們(尤其是世家朝臣們),那種又可惜又慶幸的目光看他,李治就覺得這山巔哪怕依舊寒風刺骨,但並不孤單。
*
十月裏,太子率朝臣親迎皇帝回到九成宮。
皇帝先屏退朝臣,只留下太子,與太子談了半日。
對雉奴,二鳳皇帝哪怕知道他已經成了太子,自己不該再過分疼寵溺愛,但過去十多年的慣性是改變不了的,私下裏還是那種又當爹又當娘的狀態,衣食住行都很操心。
皇帝改不了,後來也勸服了自己不必改:或許他給承乾就是太多的期待和沈重壓力,若是父子間門也親密如他和雉奴,一切說不定會不同。
就像雉奴敢於伏在他膝上哭訴,敢於直接告訴他,想要陪著大哥去昭陵,而且還要給大哥帶很多東西。
然而承乾,卻自始至終什麽心裏話都不敢與他說。
李治並不知道父皇這些心理活動,但他跟‘皇帝兼父親’的相處一向嫻熟。
見父皇回九成宮後,不先問政事,反而先問起他身體如何,有沒有累著,以及公主們都好不好,李治也就迅速調整狀態,把準備好回稟的公事往後排去,先說家常話。
太子甚得帝心,明帝意,父子從無齟齬,俱是言合意順——以上,是雲湖公公的評價。
他深深感慨:原來真正的高手不顯山露水啊。
原來連他都以為魏王李泰最會討陛下的歡喜,凡事格外殷勤上進——現在才知道,那真正的高手,是恰到好處啊。
這不,聽皇帝這麽關懷,只見太子臉上浮現出笑意:“托父皇的福,還令孫神醫每月來九成宮,兒子和姊妹們都很好!”又很自然隨意地握住皇帝的手:“倒是父皇往幽州去一趟,有沒有累著?之前父皇就夜裏睡的不好,在外頭只怕睡的更不好了吧。那頭疼癥候有沒有再犯?”
皇帝心中溫軟,含笑道:“放心,都好。出去了一趟,倒覺得比每日悶在宮中清爽似的。”
雲湖就聽太子又道:“那父皇也不能就不吃藥了——父皇出去這一趟,孫神醫的方子吃的也夠久了。既然父皇回來了,那明兒朝會後,兒子親自回長安城一趟,將孫神醫請來,給父皇重新扶脈換個方子。”
雲湖眼睜睜看著皇帝嘴角飛揚:“好,雉奴有如此孝心,朕哪有不好的?只是現在外頭冷了,若是騎馬回長安,可要裹上大氅,別凍著了。”
站在角落的雲湖公公:感覺俺戳在這裏有點多餘。
如此,父子倆先敘了半日家常,李治才將建國事一一回明。
太子回完話松了口氣似的笑道:“父皇總算回來了!”
皇帝也含笑:“瞧著你也累了,朕回來了,你可好好歇兩日。”
李治退下後,皇帝才又召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挨個問過太子監國的表現。
聽聞太子行事不驕不躁,善於聽取老臣的諫言,頗為滿意。
等晚膳時分,皇帝召太子一並用膳,並誇讚道:“雉奴第一回 監國,做的不錯。”
李治就順著皇帝答道:“兒子還年幼,有許多需要學的。就按照父皇的意思,凡有大事,要多聽幾位宰相的意見。”
皇帝頷首。
事關遼東,因隋煬帝的教訓實在太慘痛。哪怕是二鳳皇帝,也格外謹慎,在調兵初始,就要親自去幽州瞧一眼才罷休。正好,他一來一回這兩三個月,也考察一回雉奴監國的水平。
並不需要雉奴多出色——他現在正需要一個不自專,不武斷,很穩的監國太子。
因二鳳皇帝還有一個主意,藏在心裏誰都沒說:他不但是想征高句麗,還是想親征高句麗的!
到時皇帝禦駕親征,肯定要太子坐鎮大後方監國。★
那就不是太平尋常之時的監國了。
皇帝此番親巡幽州,讓太子監國,正是要看看幼子做了太子後,有沒有變得想要獨斷攬權,急著樹立太子的威望——若是如此,皇帝是不放心禦駕親征,把後方交給這樣一個急躁不聽人言的年輕太子。
但這回雉奴的表現,很符合皇帝的心意。
頭一回監國,沒有急著樹立自己的東宮威望,搞什麽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凡事穩穩當當的,都一一問過宰輔們的建言。
那皇帝就放心了。
畢竟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從前就是給他坐鎮大後方的。只要雉奴肯聽這些老臣們的諫言,他就不怕前面打仗,後面出事,可以放心親征了。
**
且說皇帝對這回太子監國頗滿意,但很多朝臣不這麽覺得。
他們覺得太子的存在感,真是有點弱了。
大概是年紀輕的關系吧,似乎沒有什麽大主意。
這樣的太子,皇帝能滿意嗎?
最先生出這樣想法的朝臣,是從前的魏王一黨——他們打心底裏希望皇帝對太子不滿意,這樣他們還有機會再擁立一個新太子。
不然他們以後的仕途就完了。
體會最深的是從前魏王黨的中流砥柱,宰輔之一的劉洎。自從魏王被貶,晉王做了太子,他那日子過得喲,實在是憋屈。
新入東宮的年輕太子倒是沒有把他如何,但架不住長孫無忌排擠他。尤其是劉洎自己還出了個昏招,主動跟皇帝請命道‘太子年幼,從前與諸朝臣未有來往,不如陛下安排三省六部的宰輔,可輪番去與太子談論政事,令太子廣聽善言。’
平心而論,這是個很好的建議,皇帝愉快地采納了。
李治也覺得挺好,他可以多與不同朝臣們談講政事,學著如何做一個儲君,也能更快的熟識宰輔。
對劉洎自己更好:可以借此得以出入東宮,親近新太子,逐漸將身上魏王黨的標記洗掉。
但劉洎此舉,實在是動了長孫無忌的根本利益。
長孫無忌大怒,心裏恨不得生啃了劉洎。
雉奴是他最先慧眼識珠,挑中的儲君。在長孫無忌看來,這一路,也是他居功至偉,把雉奴從晉王輔佐到了太子。
當時你劉洎在哪兒?在對立面跟著魏王呢!
結果現在倒是跑來親近太子了。
相當於他長孫無忌辛辛苦苦種了一棵樹,從小樹苗終於養到開始結果子,到了收獲的季節,結果劉洎忽然竄出來開始偷他的桃,甚至還帶著好多人一起偷他的桃子!
長孫無忌不踩他,就不叫長孫無忌了。
於是太子監國這些日子,長孫無忌便數次把劉洎踢出決策層。不但如此,還給他安排了別的事兒,阻止了他再去東宮跟太子套近乎。
李
治對此倒是有所察覺,但對於現在的李治來說,長孫無忌和劉洎選哪一個,根本不需要考慮。
*
劉洎在憋屈中生出了惶恐:現在就這麽排擠我,若是將來太子登基,長孫無忌翻舊賬怕不是要直接幹掉我啊!
於是以劉洎為首,被長孫無忌排擠了去做冷板凳的魏王黨,都開始盼著廢太子的事兒再次發生。
畢竟主少國疑,太子雖是占著嫡,但上頭占著長,占著賢的還有好幾位皇子呢!
恰好這一年,吳王李恪上書請命回京陪父皇過年,從封地來到了九成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師父,我能看看你之前的煉丹手記嗎?”
送走了英國公李積,姜沃就往李淳風處去,想問問同為煉丹家的師父,是不是也精通火藥的煉制。
若是李淳風也懂,就真是跟她省了一大筆權力之籌。
系統裏有一本她一直想買,但花費頗多的書:《古之燔石記——安全化煤石燒制、火藥制備》還貼心標註:檢測到客戶處於大唐,已進行版本調整。
她想買的選修課實在太多,實在沒下定決心,買哪一本。
作為曾經的兔朝人,大多都是有火力不足恐懼癥的。尤其是在熟知大唐安史之亂後,是怎麽藩鎮割據,又是怎麽被吐蕃、突厥等國家反過來吊打的,怎麽會對‘火藥’不上心。
今日驟然聽到李積提起孫思邈炸爐來,姜沃立刻有一種‘走到路上’撿到錢包的驚喜。
莫非能省一千籌子?
於是她立刻就來尋同為‘煉丹師’的師父李淳風了。
*
“我的煉丹手記?你想學煉丹?”
李淳風從書桌後擡起頭來,雙手交叉擱在下頜,非常有大佬氣質。
姜沃懷著無比的信心望向師父。
“師父,不用全部的手記——師父有沒有用過硫磺硝石等煉丹,有沒有炸過爐?”
李淳風搖頭:“我不是那一派的煉丹師。”
姜沃:?
李淳風道:“你說的應當是煉制‘金丹’的一脈,以鉛汞、硫磺、硝石等煉制外丹服用,以求長生——長生的我沒見過幾個,吃死的倒是見過不少。”
姜沃認真求教:“那師父是哪一脈呢?”
“道法自然一脈吧。我覺得天地之間門的日月精華、草藥靈獸才是真正的‘金丹’。所以我煉制的丹藥,都不用礦石,而是采用天然之物,佐以無根之水,在爐鼎中煉制時,還要吸取星月精華再服用。”
姜沃被震驚到了,不由喃喃自語出聲:“師父,你這不是煉丹啊,您這只是月下煲湯吧。”
李淳風很威嚴地開口:“什麽?”
姜沃擺手:“沒事沒事。師父此方才是大妙,如此方能延年益壽!”
她恭恭敬敬要告退,
李淳風還問道:“不要我的煉丹手記了?”
姜沃搖頭:“不用了,師父您那手記……啊,不,食譜自己留著吧。”
說完就準備溜。
李淳風反而叫住她:“你怎麽忽然問起炸爐事來?”
姜沃就道:“師父,聖人忽然去幽州親巡軍伍,是又要有戰事吧?如果這種炸掉丹爐的伏火法……”
李淳風:“用於軍中是吧?”
他擡了擡下頜,示意姜沃坐下:“不是沒有人想過。破城一直是從軍最要緊的事之一,什麽法子,自然都會去想的。”
“將作監之前就跟兵部一起,重修過東漢末年後,魏武帝曹操用來打袁紹的‘霹靂投石車’。用來破城門。”
“硫磺硝石等物混之易燃,當然有人考慮過以此燃火攻城,不過……太難控制了,那可是大軍,別炸不到別人,先把自家的軍營點炸了。”
“倒是現在有時候開礦,或是采石,不怕炸傷百姓的荒地,有時候會把這些粉末混了放進去,再扔個火把,能炸開最好,不能就只好人工去采……總之,這種不可控的配方,可用性很小。”
李淳風嚴肅道:“師父跟你解釋這麽多,就是讓你別好奇心起,跟著孫神醫的方子亂試煉丹——他炸了爐沒傷到自己,是因為早有準備,煉之前就知道危險,不會呆在附近。”
“之前魏晉時候,煉丹盛行,不知道有多少道士煉丹修仙沒成,倒是直接歸西。”
姜沃表示受教,不會去亂折騰硫磺硝石等物,果然,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
每個時代都有鳳毛麟角的聰明人,她能想到的,一定有人已經想到,只是限於時代技術暫時沒有做到。
可見該花的權力之籌,一點兒少不了。
姜沃暫時沒攢夠購買【大殺器】說明書的籌子,就把這件事先放下了。
*
重陽後。Ψ
天氣一日冷過一日。
宮裏的氛圍也是冷清了起來——已有禦前親衛傳回消息,聖人已經從幽州起駕,不日將回到九成宮。
各宮妃嬪只好遺憾地把各種玩器收了,等著聖人回來。
不知臨近年節,聖人會不會有心思多去後宮幾回。
*
“聖人的心思在這裏。”姜沃與媚娘在燈下並頭看大唐的邊境輿圖。媚娘的手指,點在一處,指尖因為用力,有一點發白。
遼東。高句麗。
她們在看的是李治送給媚娘的輿圖。
這樣完整詳細的輿圖,姜沃之前都沒拿到過。攤開來,是一張比桌面還要大的薄絹,卷起來,只是細細的一條,可以塞到手絹匣中,一點兒也不顯眼。
“我也沒想到,太子會送我這個。”媚娘收到後也挺意外的。
自從李治成為太子,入住東宮後,哪怕在九成宮,兩個人見面也減少了許多。而且不再是之前憑默契在獸苑‘偶遇’。
媚娘送過端午節長命縷後,李治的態度也跟著改變了,每回兩人分開前,李治都會與媚娘說一下,他近來在忙什麽,大概要到哪一天才能有空。
兩人心照不宣,都很快進入新模式——太子,萬事要更當心,不能如晉王時,隨意溜達也不怎麽引人註目。
中秋前,李治送了媚娘一份節禮。
媚娘拿回來才發現是一卷繪制精良的輿圖,山川河流、城池關隘都用了不同顏色的圖標。
她很喜歡這份禮,能從這張圖上,看到大唐的全境,看到大唐之外的國度。
“太子也猜到,聖人親巡幽州,是想要對高句麗用兵。將來各地的府兵應當會集中向幽州。”她的手指在輿圖上畫過一道線:“再進遼東。”
媚娘想起太子說起這件事時,難得帶了些低落:“之前幾年,新羅百濟都因高句麗派兵屢次侵占他們國家的城池,多番派使臣來朝求過父皇,請求大唐出兵壓制高句麗。”
“可父皇都置之不理。父皇還跟我說過,沒到征高句麗的時機。”
“可現在,我做了太子,父皇就開始調兵備戰高句麗……”李治一向柔和的眉眼有些下垂。
“父皇大概是怕我將來沒法開疆擴土,所以想要替我掃平一切,他才能放心。”
媚娘靜靜聽著,沒有安慰李治什麽虛話空話,說什麽‘聖人才不會這麽想’‘聖人自然是信賴太子’這樣的敷衍話。
李治既然這麽說,就是體會到了皇帝的心情。
畢竟國賴長君從來不是一句虛話。原本的太子承乾本身就是嫡長子,禮法上最正當不過。也做了十多年太子,若無後來的足傷以及荒唐事,接過江山的時候,應當是個成熟的君主了。
可現在,皇帝難免想著太子才十六歲,又素溫厚忠孝,不善與人爭鬥。
自己要趁著還健壯的時節,多替雉奴打平天下,掃服邊患,將來再留以王佐之臣,讓他只‘守成’即可。
自古雄才偉略的皇帝,定的從不是一時計,而是百年計,後代計。
就像秦皇書同文車同軌一般,並不只為了自己一朝一代,更為後代子孫統禦天下計。雖然他的直系後代很快給他把秦朝霍霍了,但他當時定下的國策,一直影響至今。
高句麗。
隋唐都盯
住高句麗,也是有緣故的。自古來君王都沒有放棄過關註遼東之地。其地理位置優越,且土地豐茂肥沃不說,最要緊的是,與其餘薛延陀、東突厥等國家不同。高句麗不是以游牧民族為主,而是個跟中原之地一般的農耕之國。
二鳳皇帝也曾派過使臣到高句麗去,與周圍許多草原上的國家逐草而活的習俗迥異,高句麗城池堅固、都城繁華,甚至文化程度也不低——就像是一個小號的隋唐。
當年唐的起家,不也只有晉地嗎?
如今高句麗的地盤,並不比當年隋唐起家的時候差。
因而在有戰略眼光的皇帝眼裏:高句麗,就像是蟄伏的虎狼。
姜沃低頭看著輿圖:皇帝的擔憂倒也沒錯。
遼東一帶,是跟關中一樣,一旦誕生一個強大的政權,是能夠參與天下爭霸的。
比如後來把宋壓得很難受的遼,比如金朝,比如從遼東起家最後入了中原的清。
*
高句麗是要打,但年幼的晉王剛做了太子,皇帝便立刻已經有整兵的行動。
不光李治能看出來,只怕其餘看出皇帝心思的朝臣,心裏都會犯嘀咕,同時也在心裏認定,太子仁厚,恐將來長於治國而弱於軍旅。
媚娘當時看著有幾分低落的李治,很直接就道:“殿下若此時就開始難受失落,將來可是失落不完的。”
李治:……
“我以為你會安慰我兩句。”
媚娘莞爾:“殿下何用我安慰?殿下早知道該做怎麽做,就是心裏猶豫,又有些不甘心罷了。”
李治把頭別過去:“哪有,我沒有不甘心。父皇雄才偉略,我自不如。父皇不放心我,要提早征高句麗,也是應該的。”
媚娘‘哦’了一聲,也不再說,專心去擼大貓。
還是李治忍不住,轉頭問道:“怎麽能說話說一半?”
媚娘拿手指去戳猞猁的額頭,把李治的心思一一說出來:“殿下自然不是個只能由臣子輔佐,蕭規曹隨,將來不能建功的太子。只是如今剛入東宮,聖人難免看殿下是需要處處替你打算好安排好江山的幼子,朝臣看殿下是寬和仁厚需要臣佐的年輕太子,殿下當然不甘心。”
“但殿下又知道該怎麽做。”媚娘轉頭看他,很認真道:“殿下明明知道,現在該做的,就是陛下心裏的守成太子。”
要是現在李治因為這點不甘心,就非要跳出來表現,才會犯錯誤,才會令皇帝失望。
他現在能做的,最令皇帝安心的事兒,就是表現出一個守成之君的應有素質來。
李治擡手指了指心口道:“武才人所說,實在與我心中所想一樣。只是……真是有些難受。”
“我忽然懂了,大哥之前說的那句‘要記得開創難,守成亦難,要多向父皇學’的另一種意思。”
“做父皇的兒子很好,但做父皇的太子,真的……好累啊。”
媚娘就見李治眉宇間門,閃過明顯的疲倦。
是啊,做當今聖人的兒子時,像是一只呆在雄鷹翅膀下很安穩的雛鷹,想想自家的父皇,就很驕傲很安心。在李治安心做晉王的那些年,他有喜歡的東西,父皇就會對他笑道:“好,都給雉奴留著,將來帶到你的並州去。”
可現在,父皇要留給他的是大唐江山了。
不光父皇換了目光在看著他,審視他,所有的朝臣,當面都在用拜見太子的恭敬禮儀對他,但背後用隱蔽的掂量的目光來打量他。
最慘的是,這些朝臣衡量的目光最終會變成一種可惜:唉,太子,始終是不如當今聖人的。
李治走到了山巔,也感受到了山巔的寒冷。
他深吸了兩口氣,平覆心情,與媚娘道:“放心吧,我也只在這裏,放縱自己失落一二。在外面,我會做一個不出錯的太子。”
做父皇這般千載明君的太子,不出錯就是最好的表現了。
媚娘笑道:“我們都相信殿下。”又關懷道:“不過殿下不要自己擔著一切,郁郁於心,遇到什麽事兒,便與我們說一說。”
李治最後揉了一把猞猁毛茸茸的頭,起身時,面容上的失落已經一掃而空,回到了那個年輕溫和的太子:“好。”
知道有人能夠理解自己,且會相信自己,將來也能做一個好皇帝,心裏舒服多了。
他們不會用朝臣們(尤其是世家朝臣們),那種又可惜又慶幸的目光看他,李治就覺得這山巔哪怕依舊寒風刺骨,但並不孤單。
*
十月裏,太子率朝臣親迎皇帝回到九成宮。
皇帝先屏退朝臣,只留下太子,與太子談了半日。
對雉奴,二鳳皇帝哪怕知道他已經成了太子,自己不該再過分疼寵溺愛,但過去十多年的慣性是改變不了的,私下裏還是那種又當爹又當娘的狀態,衣食住行都很操心。
皇帝改不了,後來也勸服了自己不必改:或許他給承乾就是太多的期待和沈重壓力,若是父子間門也親密如他和雉奴,一切說不定會不同。
就像雉奴敢於伏在他膝上哭訴,敢於直接告訴他,想要陪著大哥去昭陵,而且還要給大哥帶很多東西。
然而承乾,卻自始至終什麽心裏話都不敢與他說。
李治並不知道父皇這些心理活動,但他跟‘皇帝兼父親’的相處一向嫻熟。
見父皇回九成宮後,不先問政事,反而先問起他身體如何,有沒有累著,以及公主們都好不好,李治也就迅速調整狀態,把準備好回稟的公事往後排去,先說家常話。
太子甚得帝心,明帝意,父子從無齟齬,俱是言合意順——以上,是雲湖公公的評價。
他深深感慨:原來真正的高手不顯山露水啊。
原來連他都以為魏王李泰最會討陛下的歡喜,凡事格外殷勤上進——現在才知道,那真正的高手,是恰到好處啊。
這不,聽皇帝這麽關懷,只見太子臉上浮現出笑意:“托父皇的福,還令孫神醫每月來九成宮,兒子和姊妹們都很好!”又很自然隨意地握住皇帝的手:“倒是父皇往幽州去一趟,有沒有累著?之前父皇就夜裏睡的不好,在外頭只怕睡的更不好了吧。那頭疼癥候有沒有再犯?”
皇帝心中溫軟,含笑道:“放心,都好。出去了一趟,倒覺得比每日悶在宮中清爽似的。”
雲湖就聽太子又道:“那父皇也不能就不吃藥了——父皇出去這一趟,孫神醫的方子吃的也夠久了。既然父皇回來了,那明兒朝會後,兒子親自回長安城一趟,將孫神醫請來,給父皇重新扶脈換個方子。”
雲湖眼睜睜看著皇帝嘴角飛揚:“好,雉奴有如此孝心,朕哪有不好的?只是現在外頭冷了,若是騎馬回長安,可要裹上大氅,別凍著了。”
站在角落的雲湖公公:感覺俺戳在這裏有點多餘。
如此,父子倆先敘了半日家常,李治才將建國事一一回明。
太子回完話松了口氣似的笑道:“父皇總算回來了!”
皇帝也含笑:“瞧著你也累了,朕回來了,你可好好歇兩日。”
李治退下後,皇帝才又召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挨個問過太子監國的表現。
聽聞太子行事不驕不躁,善於聽取老臣的諫言,頗為滿意。
等晚膳時分,皇帝召太子一並用膳,並誇讚道:“雉奴第一回 監國,做的不錯。”
李治就順著皇帝答道:“兒子還年幼,有許多需要學的。就按照父皇的意思,凡有大事,要多聽幾位宰相的意見。”
皇帝頷首。
事關遼東,因隋煬帝的教訓實在太慘痛。哪怕是二鳳皇帝,也格外謹慎,在調兵初始,就要親自去幽州瞧一眼才罷休。正好,他一來一回這兩三個月,也考察一回雉奴監國的水平。
並不需要雉奴多出色——他現在正需要一個不自專,不武斷,很穩的監國太子。
因二鳳皇帝還有一個主意,藏在心裏誰都沒說:他不但是想征高句麗,還是想親征高句麗的!
到時皇帝禦駕親征,肯定要太子坐鎮大後方監國。★
那就不是太平尋常之時的監國了。
皇帝此番親巡幽州,讓太子監國,正是要看看幼子做了太子後,有沒有變得想要獨斷攬權,急著樹立太子的威望——若是如此,皇帝是不放心禦駕親征,把後方交給這樣一個急躁不聽人言的年輕太子。
但這回雉奴的表現,很符合皇帝的心意。
頭一回監國,沒有急著樹立自己的東宮威望,搞什麽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凡事穩穩當當的,都一一問過宰輔們的建言。
那皇帝就放心了。
畢竟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從前就是給他坐鎮大後方的。只要雉奴肯聽這些老臣們的諫言,他就不怕前面打仗,後面出事,可以放心親征了。
**
且說皇帝對這回太子監國頗滿意,但很多朝臣不這麽覺得。
他們覺得太子的存在感,真是有點弱了。
大概是年紀輕的關系吧,似乎沒有什麽大主意。
這樣的太子,皇帝能滿意嗎?
最先生出這樣想法的朝臣,是從前的魏王一黨——他們打心底裏希望皇帝對太子不滿意,這樣他們還有機會再擁立一個新太子。
不然他們以後的仕途就完了。
體會最深的是從前魏王黨的中流砥柱,宰輔之一的劉洎。自從魏王被貶,晉王做了太子,他那日子過得喲,實在是憋屈。
新入東宮的年輕太子倒是沒有把他如何,但架不住長孫無忌排擠他。尤其是劉洎自己還出了個昏招,主動跟皇帝請命道‘太子年幼,從前與諸朝臣未有來往,不如陛下安排三省六部的宰輔,可輪番去與太子談論政事,令太子廣聽善言。’
平心而論,這是個很好的建議,皇帝愉快地采納了。
李治也覺得挺好,他可以多與不同朝臣們談講政事,學著如何做一個儲君,也能更快的熟識宰輔。
對劉洎自己更好:可以借此得以出入東宮,親近新太子,逐漸將身上魏王黨的標記洗掉。
但劉洎此舉,實在是動了長孫無忌的根本利益。
長孫無忌大怒,心裏恨不得生啃了劉洎。
雉奴是他最先慧眼識珠,挑中的儲君。在長孫無忌看來,這一路,也是他居功至偉,把雉奴從晉王輔佐到了太子。
當時你劉洎在哪兒?在對立面跟著魏王呢!
結果現在倒是跑來親近太子了。
相當於他長孫無忌辛辛苦苦種了一棵樹,從小樹苗終於養到開始結果子,到了收獲的季節,結果劉洎忽然竄出來開始偷他的桃,甚至還帶著好多人一起偷他的桃子!
長孫無忌不踩他,就不叫長孫無忌了。
於是太子監國這些日子,長孫無忌便數次把劉洎踢出決策層。不但如此,還給他安排了別的事兒,阻止了他再去東宮跟太子套近乎。
李
治對此倒是有所察覺,但對於現在的李治來說,長孫無忌和劉洎選哪一個,根本不需要考慮。
*
劉洎在憋屈中生出了惶恐:現在就這麽排擠我,若是將來太子登基,長孫無忌翻舊賬怕不是要直接幹掉我啊!
於是以劉洎為首,被長孫無忌排擠了去做冷板凳的魏王黨,都開始盼著廢太子的事兒再次發生。
畢竟主少國疑,太子雖是占著嫡,但上頭占著長,占著賢的還有好幾位皇子呢!
恰好這一年,吳王李恪上書請命回京陪父皇過年,從封地來到了九成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