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78章
寧頌家的情況, 周圍人也了解得七七八八。
大雍朝人註重親族,是因為家族、親戚之間構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單位,在這個社會單位中包含著互助、互利的隱形契約。
家族為成員提供庇護, 成員在一定條件下反哺家族。
只是, 在寧頌三兄妹身上, 這份隱形契約失了效。
一個家族中, 較為強大一方對弱小的一方實行霸淩,而其他人裝作看不見, 這就是很長一段時間內, 寧頌三兄妹日子過得艱難的原因。
既然一開始沒有付出過, 在寧頌的事業有了發展, 獲得一定成果時家族再來摘果子, 顯然沒有什麽道理可言。
“頌哥兒, 我將人趕出去。”宰相門前七品官,淩恒雖然不是宰相, 可韓管家早年隨同淩恒父親上任, 也是見多識廣。
遇到了家族內的糾紛,旁人明哲保身,生怕摻和了不該摻和的事情惹了埋怨,韓管家才不管這些。
他怕寧頌見了人耽誤了心情, 反倒是得不償失。
“沒事韓叔, 我去見見。”對於韓管家的好意, 寧頌心知肚明,但他心中亦有考量。
“把人叫進來,就在這裏見。”相比於韓管家的維護, 淩恒給出的是另外一種支持。
於是,寧家主家在打聽到寧頌住在按察使府中時, 心中糾結了許久,好不容易上門,想將寧頌請出門說話,沒想到反倒是被請入了府。
“諸位來得正是時候。”帶路的人臉上笑瞇瞇的,語氣卻帶著幾分不陰不陽。
“若是再晚一點兒,我們寧公子就要進京了。”
暗示寧家主家人來得不受歡迎。
寧家人哪裏聽不出對方語氣中的不歡迎,但礙於場合,只得揚起臉賠笑:“是怪我們路上耽擱了。”
帶路人冷笑了一聲。
在按察使府中穿行,一路上心理壓力極大,何況還要受著淩府人或輕或重的敲打,主家的來人一路擦著冷汗。
等到走到了待客的花廳,見到了寧頌,在互報姓名之後,聽寧頌淡淡叫了一句“伯父”之後,來人甚至生出幾分輕松之感。
還好頌哥兒本人脾氣不錯。
只是,寧頌雖然態度平和,但對於主家來人提出的遷墳的建議時,他仍然沒有答應。
“他們選擇離開家,想必已經做好了不回去的準備。何必又要再一次驚擾他們。”
寧頌語氣很平靜,但話語中完全沒有一點兒對於家族的眷戀,聽上去比陌生人還要陌生。
主家的來人在心裏直嘆氣。
不過好在寧頌雖然拒絕了主家的提議,但仍然留了來人吃了飯,在飯桌上,寧頌詢問了不少關於寧仁夫妻年輕時的細節。
原主當年早早被過繼了出去,與父母的相處時間並不長,對於兩人的了解,也只是模糊到只有一兩個細節。
更別提寧渺與寧木出生之後,父母就一直在生病。
他們需要從旁人的口中聽到一些關於父母的舊事,從而豐富親人在他們心中的形象。
“仁弟年輕的時候,是個再好不過的人……”
族裏為了示好,派來與寧頌接觸的人原本就是與寧仁家有舊,此刻聽到了寧頌的請求,自然再樂意不過。
從這位叫做寧益的長輩的口中,寧頌刻畫出了關於原身父親的形象,善良、仗義、好人緣。
看上去,具備著所有外人向往的品質。
除此之外,寧頌還知道了寧仁夫婦之所以情比金堅,是因為兩人是青梅竹馬,自幼一起長大,是多年的情分。
“當時可真讓人羨慕。”
大約是心中懷著些許討好的念頭,寧益不間斷地說了許多往事,說得足足喝了一壺茶水。
“謝謝伯父。”寧頌聽夠了,才放人回去。
“有空的話,我會回主家一趟的。”
這就是寧頌所能給的承諾,認可自己仍然身為寧家人。
寧益聽懂了這一點,臉上的笑容抑制不住。
有了寧頌這句話,他們就算沒白跑一趟。
主家來人婉拒了寧頌留飯的提議,留下了禮物,滿臉帶笑地被送出了門。
淩府內,淩恒放下了書本,拉著寧頌出去遛彎兒。
“平日裏老是讀書,在不讀書的時候,多休息眼睛。”淩大人平日裏忙著公務的時候,通宵也不是什麽事。
以他的勤奮程度,當年讀書時恐怕也沒有少熬夜。
對於寧頌,反倒是管東管西起來了。
寧頌對這些心知肚明,但配合地跟著起了身。他討厭別人的管束,大多數是因為旁人不顧他的想法對他指手畫腳,可淩師兄顯然不是這樣。
淩師兄長得好看,說話還輕聲細語,再加上是為了他好,他哪有拒絕的道理。
兩人在淩府裏散步。
夏日的傍晚,暑氣蒸騰,四周的花木掩映,淩府如同一座大的花園。
寧頌很喜歡與淩恒一起邊走邊說話。
“你今日與寧家人說話,不只是為了問過去吧?”不愧是辦案子出身的人,淩恒的直覺相當敏銳。
“是。”
在淩恒面前,寧頌沒有藏著掖著的道理,點頭道:“我想聽聽他們當年發生了什麽。”
穿越來時,原身已經被趕了出來,對於自己的境遇也是道聽途說。
如今時過境遷,再反過來看,發現無論寧世懷夫婦收養寧頌,還是寧仁夫婦離開宗族,在青川縣隱姓埋名,都顯得有些出人意料。
更何況,在寧頌看來,那位出身高貴的伯母對於原身的恨意,有些過於濃烈,以至於到了偏執的程度。
“那你得到了什麽結論了嗎?”淩恒問。
“沒有。”寧頌幹脆地答道。
那位主家伯父說的都是一些片湯話。
不過好在沒有收獲也沒什麽所謂,反正事已至此,寧頌本人也不會再受伯父一家人的轄制,多問一句,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好奇心。
“我幫你查?”淩恒問。
“不用了。”
寧頌想了想,拒絕了師兄的提議。將過多的時間花費在爛人身上,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的行為。
“師兄若是有時間,不如想想幫我取個字。”寧頌笑瞇瞇地說道。
前一秒,淩恒還因為寧頌幹凈利落地拒絕他而感到難受,下一秒,這份難受瞬間化為驚喜。
大雍朝的男子過了二十歲才算是正式成年,在二十歲這一年會有加冠禮,同時親近的長輩會幫取字。
寧頌父親去世,身邊也沒有別的長輩,將取字這件事托付給淩恒,顯然是一種極為親近的表現。
以淩恒的聰明,他一瞬間就領悟到了這其中的含義,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我會好好想的!”
當天晚上,淩恒就熬夜翻了一宿的書。
雖然他選出了一些備選,但仔細想想,又都覺得配不上寧頌。
如此選了又否認,又選,以至於拖延了十幾日。
這與淩大人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截然不同,讓人大跌眼鏡。
“叫‘時安’如何?”過了許久,淩恒終於拿出了一個選項。
“時安。”寧頌品了一下,瞬間領會了這個詞中的意思。
大雍朝文人取字大多是代表著取字人美好的期待和遠景,取字的方式大多是對名字的擴展與闡釋。
頌,在《說文解字》中通“容”,是貌、儀的含義。後來,容貌、儀態等含義被“容”字完全取代,於是更多用於“讚頌”。
淩恒用的就是祝禱的含義。
“敬頌近安”、“順頌時安”。
歸根到底,無論是多麽美好的詞匯,寄托著多麽真切的願望,等到需要從中挑選出最好的那一個時,都回到了最重要也是最初的祝福上。
時安,期待著你平安順遂。
“很好,我很喜歡。”寧頌臉上露出笑容來。
有了新的稱呼,也代表著他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自此,困難的過往都留在過去。
或許是寧頌對於寧家主家的態度不冷不熱,寧家也沒有再主動來找,除了送了些禮物來之外,就再沒有了別的聯系。
這也是寧頌的想法。
親戚之間,還是不冷不熱最好。
他不會依靠寧家,寧家也不要試圖用親族的名義來控制他。
隨著五月的結束,鄉試的餘韻終於徹底結束,白鹿書院的學子們也閑了下來。
寧頌在書院裏去了幾趟,最後幹脆不跑了,老老實實地住在淩府。
隨著鄉試結束,大多數沒有考中舉人的學子開始了繼續學習,與此同時,新收的一批學子也逐漸趕上了課程。
與之相比,他們這幾個考中舉人的,學習態度顯得有些散漫。
“怎麽,考中舉人就夠了?”張夫子樂呵呵地問他。
那當然不是。
比起秀才,舉人擁有了入仕為官的權力,更像是一個正式的功名。若是多年考不中進士,可以想辦法在官場上謀一個官職。
就如同寧世懷一樣。
雖然科舉的最終目的都是做官,可舉人出身的官員在先天上就有了限制。
不但起點低,仕途也難走。
除非有特殊的際遇,否則大概率會一輩子終老於低階官職上。
因此,但凡是中了舉人的年輕學子,很少有人放棄會試,心甘情願待在舉人這個位置上的。
“往年正科八月出榜,第二年二月會試,今年雖然是恩科,但時間安排應該差不離。”
也就是說,滿打滿算不到六個月的準備時間。
“……我去讀書了。”寧頌剛剛稍稍有些松弛的心弦瞬間繃緊。
既然非要考,一定要考,那何必再等三年?
正如張夫子所料,恩科四月考的鄉試,十月便是會試的時間。
朝廷公布會試時間,對於讀書人來說固然是一個大消息,但很快,一個更重要的消息使得臨州沸騰起來。
皇上下旨,召了遠在邊疆的儲玉入京。
與此同時,淩恒重回京城,短短時間,從東省按察使高升為戶部侍郎。
雖然官銜都是正三品,但一個是地方大員,另外一個位於中樞,掌管財權,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
一時間,淩府門口門庭若市。
對於寧頌來說,淩師兄的升官固然不錯,但分別於兩地的確是一個問題。但好在,他很快就不用糾結。
“一起進京不就完事了?”齊景瑜好奇道,“你不會還想留在臨州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寧頌家的情況, 周圍人也了解得七七八八。
大雍朝人註重親族,是因為家族、親戚之間構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單位,在這個社會單位中包含著互助、互利的隱形契約。
家族為成員提供庇護, 成員在一定條件下反哺家族。
只是, 在寧頌三兄妹身上, 這份隱形契約失了效。
一個家族中, 較為強大一方對弱小的一方實行霸淩,而其他人裝作看不見, 這就是很長一段時間內, 寧頌三兄妹日子過得艱難的原因。
既然一開始沒有付出過, 在寧頌的事業有了發展, 獲得一定成果時家族再來摘果子, 顯然沒有什麽道理可言。
“頌哥兒, 我將人趕出去。”宰相門前七品官,淩恒雖然不是宰相, 可韓管家早年隨同淩恒父親上任, 也是見多識廣。
遇到了家族內的糾紛,旁人明哲保身,生怕摻和了不該摻和的事情惹了埋怨,韓管家才不管這些。
他怕寧頌見了人耽誤了心情, 反倒是得不償失。
“沒事韓叔, 我去見見。”對於韓管家的好意, 寧頌心知肚明,但他心中亦有考量。
“把人叫進來,就在這裏見。”相比於韓管家的維護, 淩恒給出的是另外一種支持。
於是,寧家主家在打聽到寧頌住在按察使府中時, 心中糾結了許久,好不容易上門,想將寧頌請出門說話,沒想到反倒是被請入了府。
“諸位來得正是時候。”帶路的人臉上笑瞇瞇的,語氣卻帶著幾分不陰不陽。
“若是再晚一點兒,我們寧公子就要進京了。”
暗示寧家主家人來得不受歡迎。
寧家人哪裏聽不出對方語氣中的不歡迎,但礙於場合,只得揚起臉賠笑:“是怪我們路上耽擱了。”
帶路人冷笑了一聲。
在按察使府中穿行,一路上心理壓力極大,何況還要受著淩府人或輕或重的敲打,主家的來人一路擦著冷汗。
等到走到了待客的花廳,見到了寧頌,在互報姓名之後,聽寧頌淡淡叫了一句“伯父”之後,來人甚至生出幾分輕松之感。
還好頌哥兒本人脾氣不錯。
只是,寧頌雖然態度平和,但對於主家來人提出的遷墳的建議時,他仍然沒有答應。
“他們選擇離開家,想必已經做好了不回去的準備。何必又要再一次驚擾他們。”
寧頌語氣很平靜,但話語中完全沒有一點兒對於家族的眷戀,聽上去比陌生人還要陌生。
主家的來人在心裏直嘆氣。
不過好在寧頌雖然拒絕了主家的提議,但仍然留了來人吃了飯,在飯桌上,寧頌詢問了不少關於寧仁夫妻年輕時的細節。
原主當年早早被過繼了出去,與父母的相處時間並不長,對於兩人的了解,也只是模糊到只有一兩個細節。
更別提寧渺與寧木出生之後,父母就一直在生病。
他們需要從旁人的口中聽到一些關於父母的舊事,從而豐富親人在他們心中的形象。
“仁弟年輕的時候,是個再好不過的人……”
族裏為了示好,派來與寧頌接觸的人原本就是與寧仁家有舊,此刻聽到了寧頌的請求,自然再樂意不過。
從這位叫做寧益的長輩的口中,寧頌刻畫出了關於原身父親的形象,善良、仗義、好人緣。
看上去,具備著所有外人向往的品質。
除此之外,寧頌還知道了寧仁夫婦之所以情比金堅,是因為兩人是青梅竹馬,自幼一起長大,是多年的情分。
“當時可真讓人羨慕。”
大約是心中懷著些許討好的念頭,寧益不間斷地說了許多往事,說得足足喝了一壺茶水。
“謝謝伯父。”寧頌聽夠了,才放人回去。
“有空的話,我會回主家一趟的。”
這就是寧頌所能給的承諾,認可自己仍然身為寧家人。
寧益聽懂了這一點,臉上的笑容抑制不住。
有了寧頌這句話,他們就算沒白跑一趟。
主家來人婉拒了寧頌留飯的提議,留下了禮物,滿臉帶笑地被送出了門。
淩府內,淩恒放下了書本,拉著寧頌出去遛彎兒。
“平日裏老是讀書,在不讀書的時候,多休息眼睛。”淩大人平日裏忙著公務的時候,通宵也不是什麽事。
以他的勤奮程度,當年讀書時恐怕也沒有少熬夜。
對於寧頌,反倒是管東管西起來了。
寧頌對這些心知肚明,但配合地跟著起了身。他討厭別人的管束,大多數是因為旁人不顧他的想法對他指手畫腳,可淩師兄顯然不是這樣。
淩師兄長得好看,說話還輕聲細語,再加上是為了他好,他哪有拒絕的道理。
兩人在淩府裏散步。
夏日的傍晚,暑氣蒸騰,四周的花木掩映,淩府如同一座大的花園。
寧頌很喜歡與淩恒一起邊走邊說話。
“你今日與寧家人說話,不只是為了問過去吧?”不愧是辦案子出身的人,淩恒的直覺相當敏銳。
“是。”
在淩恒面前,寧頌沒有藏著掖著的道理,點頭道:“我想聽聽他們當年發生了什麽。”
穿越來時,原身已經被趕了出來,對於自己的境遇也是道聽途說。
如今時過境遷,再反過來看,發現無論寧世懷夫婦收養寧頌,還是寧仁夫婦離開宗族,在青川縣隱姓埋名,都顯得有些出人意料。
更何況,在寧頌看來,那位出身高貴的伯母對於原身的恨意,有些過於濃烈,以至於到了偏執的程度。
“那你得到了什麽結論了嗎?”淩恒問。
“沒有。”寧頌幹脆地答道。
那位主家伯父說的都是一些片湯話。
不過好在沒有收獲也沒什麽所謂,反正事已至此,寧頌本人也不會再受伯父一家人的轄制,多問一句,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好奇心。
“我幫你查?”淩恒問。
“不用了。”
寧頌想了想,拒絕了師兄的提議。將過多的時間花費在爛人身上,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的行為。
“師兄若是有時間,不如想想幫我取個字。”寧頌笑瞇瞇地說道。
前一秒,淩恒還因為寧頌幹凈利落地拒絕他而感到難受,下一秒,這份難受瞬間化為驚喜。
大雍朝的男子過了二十歲才算是正式成年,在二十歲這一年會有加冠禮,同時親近的長輩會幫取字。
寧頌父親去世,身邊也沒有別的長輩,將取字這件事托付給淩恒,顯然是一種極為親近的表現。
以淩恒的聰明,他一瞬間就領悟到了這其中的含義,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我會好好想的!”
當天晚上,淩恒就熬夜翻了一宿的書。
雖然他選出了一些備選,但仔細想想,又都覺得配不上寧頌。
如此選了又否認,又選,以至於拖延了十幾日。
這與淩大人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截然不同,讓人大跌眼鏡。
“叫‘時安’如何?”過了許久,淩恒終於拿出了一個選項。
“時安。”寧頌品了一下,瞬間領會了這個詞中的意思。
大雍朝文人取字大多是代表著取字人美好的期待和遠景,取字的方式大多是對名字的擴展與闡釋。
頌,在《說文解字》中通“容”,是貌、儀的含義。後來,容貌、儀態等含義被“容”字完全取代,於是更多用於“讚頌”。
淩恒用的就是祝禱的含義。
“敬頌近安”、“順頌時安”。
歸根到底,無論是多麽美好的詞匯,寄托著多麽真切的願望,等到需要從中挑選出最好的那一個時,都回到了最重要也是最初的祝福上。
時安,期待著你平安順遂。
“很好,我很喜歡。”寧頌臉上露出笑容來。
有了新的稱呼,也代表著他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自此,困難的過往都留在過去。
或許是寧頌對於寧家主家的態度不冷不熱,寧家也沒有再主動來找,除了送了些禮物來之外,就再沒有了別的聯系。
這也是寧頌的想法。
親戚之間,還是不冷不熱最好。
他不會依靠寧家,寧家也不要試圖用親族的名義來控制他。
隨著五月的結束,鄉試的餘韻終於徹底結束,白鹿書院的學子們也閑了下來。
寧頌在書院裏去了幾趟,最後幹脆不跑了,老老實實地住在淩府。
隨著鄉試結束,大多數沒有考中舉人的學子開始了繼續學習,與此同時,新收的一批學子也逐漸趕上了課程。
與之相比,他們這幾個考中舉人的,學習態度顯得有些散漫。
“怎麽,考中舉人就夠了?”張夫子樂呵呵地問他。
那當然不是。
比起秀才,舉人擁有了入仕為官的權力,更像是一個正式的功名。若是多年考不中進士,可以想辦法在官場上謀一個官職。
就如同寧世懷一樣。
雖然科舉的最終目的都是做官,可舉人出身的官員在先天上就有了限制。
不但起點低,仕途也難走。
除非有特殊的際遇,否則大概率會一輩子終老於低階官職上。
因此,但凡是中了舉人的年輕學子,很少有人放棄會試,心甘情願待在舉人這個位置上的。
“往年正科八月出榜,第二年二月會試,今年雖然是恩科,但時間安排應該差不離。”
也就是說,滿打滿算不到六個月的準備時間。
“……我去讀書了。”寧頌剛剛稍稍有些松弛的心弦瞬間繃緊。
既然非要考,一定要考,那何必再等三年?
正如張夫子所料,恩科四月考的鄉試,十月便是會試的時間。
朝廷公布會試時間,對於讀書人來說固然是一個大消息,但很快,一個更重要的消息使得臨州沸騰起來。
皇上下旨,召了遠在邊疆的儲玉入京。
與此同時,淩恒重回京城,短短時間,從東省按察使高升為戶部侍郎。
雖然官銜都是正三品,但一個是地方大員,另外一個位於中樞,掌管財權,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
一時間,淩府門口門庭若市。
對於寧頌來說,淩師兄的升官固然不錯,但分別於兩地的確是一個問題。但好在,他很快就不用糾結。
“一起進京不就完事了?”齊景瑜好奇道,“你不會還想留在臨州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