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72章
由於是恩科的緣故, 這一回參加考試的考生數量比正科少一些。
但哪怕是這樣,考生的總數也超過了兩千人,數量不多的號舍仍然被考生們擠得水洩不通。
考生們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號舍, 剛坐下來, 第一反應就是打量四周, 繼而興奮或者緊張。
如同寧頌這樣收拾好東西倒頭就睡的, 是極少數。
坐在寧頌對面的考生見了,露出無語的神情——在這種場合裏能夠呼呼大睡, 也是奇才一枚。
被塞了將近兩千人的考院的確很是吵鬧。
每個人的號舍距離考院正門的距離不同, 尋找號舍的難易程度也不同。
有的人運氣好, 進門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些人則不然, 搬著自己幾十斤的行李, 一直走到腿腳發軟,也未能及時找到自己的號舍。
於是, 考生們的走動聲、竊竊私語聲, 與號軍、監試抱怨的聲音,都變成了一道道噪音在耳旁源源不斷。
但寧頌睡得很香。
能有這個作息,一是因為他白日裏早起,取消了午睡, 辛辛苦苦從白鹿書院趕來, 一路上故意讓自己很累。
二嘛, 就是提前的準備很安排。在近兩個月裏,他一直都在為了考試而調整自己的作息。
號舍裏,寧頌沈入夢鄉, 而四周的響動一直都沒有停止。
一直到了三更天,周圍才微微安靜了一些。
到了這時候, 一些緊張的、興奮的考生們才想到要睡一會兒。
但靠在低矮的號舍裏,靠著硬得硌骨頭的木板,一時半會兒睜大眼睛,一點睡意也無。
辰時,臨州府四月的天還沒有亮,但考院裏已經有了動靜。
喧天的鑼鼓聲響起,是考院提醒考生們起床的聲音,再有半個時辰,鄉試第一場就要發卷了。
在這鑼鼓聲中,寧頌睜開了眼,掀開自己的外套,坐了起來,看上去端是神清氣爽,與對面號舍裏的學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晚上的覺睡得不錯,寧頌自覺得自己的體力恢覆了八成。
在簡單的收拾之後,他開始給自己做早餐。
對面號舍的學子打著哈欠,掐了自己一把,強行將自己從睡夢中叫醒,還沒來得及後悔沒有早睡,就眼睜睜地看著對面的奇才開始做飯。
……等等,這也不是吃飯的時候啊?
寧頌沒有註意到周圍的人反應,而是拿出了自己行李來。
鄉試第一場,由於時間較晚,第一日大部分時間都在排隊,寧頌準備了兩天的食材量。
最重要的就是這頓早餐。
雖說第一場鄉試一共三日,可仔細算下來,第一日被排隊進場占據,第三日過了午時就要收卷,真正答題的時間只有第二日一整天與第三日早上。
第二日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試卷剛發下來這一段時間。
如果沒有充沛的營養供給,那麽答題的狀態顯然無法保證。
鄉試作為嚴肅的、具有很長歷史的考試,考院本身是給考生們提供夥食的。
但這兩餐一是時間不固定,二是質量參差,難以下咽,寧頌根本沒有考慮。
事實證明,想要抓緊時間吃上這頓飯,最好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做。
於是,對面的考生眼睜睜地看著寧頌點燃了自己紫銅質地的便攜小竈,用小鍋給自己燒了水。
緊接著,往水中加了自備的牛肉幹和幹餅,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兒香料。
不一會兒,香味飄得到處都是。
隔壁以及對面號舍的考生們:“……”
這是想讓他們死。
昨晚上沒睡好,早上又遭到了香味襲擊,周圍的學子們本打算也給自己弄一些吃的。
奈何一是沒有提前準備,帶進來的飲用水數量很少,舍不得用做早餐。
二嘛,就是廚藝有限,一時半會兒不知道該怎麽做。
只是一猶豫的功夫,時間就不夠了。
而這時,寧頌已經吃完了飯,將鍋子和調料都放了回去,收拾好了桌子,正襟危坐等待發卷了。
見狀,別的學子們也只要熄了這個主意。
不一會兒,考卷發下來了。
但是學子們仍然不能答卷。
偌大的考院,兩千名學子,考卷顯然不能同時抵達所有考生的手中,為了公平,在一個所有考生拿到考卷之前,都還不能正式答題。
但不能答,不意味著不能看。
借著這點兒時間,寧頌將整張試卷看完了。
按照朝廷發布的鄉試試題程式,鄉試第一場,考《四書》義三篇,五言八韻詩一道。
《四書》的出題範圍亦有規程,第一道題出自《論語》,第二道題《中庸》,最後一道題出自《孟子》。
正如四書題不容易玩出什麽花樣一樣,題目本身也頗為保守,第一題為“夫子之道至已矣”。
雖然出題對於原本文章內容有所截斷,但對於對論語倒背如流的人來說,都明白這道題是出自《裏仁》篇。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與曾子的談話中,孔子提及自己的學問中有兩個字貫穿其中,孔子不明說,但曾子明白,在同門詢問時,道出了答案:忠與恕。
由於忠與恕原本就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在論語中出現過許多次,答起來反倒是不好答。
寧頌想了想,才定了論。
所謂“忠”,孔子在《雍也》篇中論述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所謂“恕”,《衛靈公》篇也有答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因此,在正式開考之後,寧頌在草稿紙上寫道:“夫子之至道,曰忠與恕。中心為忠,如心為恕,以及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洋洋灑灑三百字,意猶未盡。
若不是考試規定只能答三百字,寧頌恐怕能夠答更多。
答完了第一題,寧頌緊接著看第二題。
“博厚,所以載物也。”
毫無疑問,這是一道出自於《中庸》的題目,考題給了一句,整句除了考題那一句之外,還有“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這幾句看似在說博厚、高明、悠久,但實際上原文是講“誠”。
所謂“誠者,自誠也”。
後世中,朱熹認為《中庸》“憂深言切,慮遠說詳”,即認為《中庸》是在反覆叮嚀教人做事的道理。
《中庸》中,也將“誠”這一品質反覆討論,寧頌想了想,也從“真誠”作為切入點:誠者,擇善而固執者也。
真誠,再怎麽堅持也不為過,而做到這一點,是從選擇一個小事堅持下來作為起始。
由此寫下去。
寫完了兩道題,一早上的時間已經過去,到了這時候,正好是考院裏給考生們發第一餐的時間。
寧頌擡起了頭。
考院中的監試們臨時給考生們做飯顯然不現實,而且涉及到保密的需求,也不能從考院外購買。
因此,為了滿足考生們的需求,在鄉試開考前,考院中就入駐了一批軍士,稱為號軍。
一方面,這些號軍可以與胥吏一起負責夥食,另一方面,考慮到考生們有自炊的需求,也需要號軍們的幫助。
但話是這麽說。
就如同許多政策的出發點原本是好的,然而落實不到實處一樣。
無論供餐政策與號軍的設置,都是為了考生們更好的答題。
可問題是,在實行起來,由於一系列原因,並不能達到原先的效果。
比如,發放的飯不能吃。
寧頌盯著那半生不熟的、夾雜著砂石的米粒,看不出形狀的菜,胃口都倒盡了。
他自認為不是一個挑剔的人,奈何這考場裏發放的飯他實在是吃不下去。
若是吃了,恐怕後半場的題不用答了。
在號軍鄙視的眼神裏,寧頌讓人將自己的飯收走,自個兒要了水,開始做飯。
在做飯之前,寧頌先將要來的水過濾了一遍。
他在考試之前關註過考院附近的環境,考院距離東省的繞城河很近,取水方便。
處於人力考慮,考院的胥吏們大概率不會舍近求遠,也就是說,考生們吃的水也大概率來自於這條繞城河。
而四月正是春耕的季節,農業活動頻繁,繞城河中難免被排入一些汙水。
出於自己的安全考慮,寧頌先花時間過濾了水。
答題的效率比自己想象中的高,寧頌在這個間隙沒有選擇繼續答題,而是靠在墻壁上閉目養神。
太過著急,精神會受不了的。
有多少前輩由於太過焦慮,而受到號舍低矮環境的影響,得了“矮屋恐懼癥”,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
考完之後甚至還會受到影響。
寧頌雖然覺得鄉試很重要,但還不到犧牲自己的健康的程度。
只不過,寧頌剛休息一會兒,就聽到了號舍外激烈的吵架聲——
因為飯食不能入口的緣故,有考生與號軍吵了起來。
不一會兒,監試也來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監試被吵得一臉懵,怕上峰責怪,他幹脆差了人將雙方分開。
“不想考就出去。”監試威脅考生道。
考生無法,只得回了自己號舍,坐下來低頭吃生冷之物。
寧頌圍觀了一會兒,見自己的水過濾好了,繼續做飯。
一頓飯吃飯,答完了最後一道題。
寧頌沒來得及檢查,就聽到了監試的聲音:“是否有人身體不適?”
聞言,寧頌擡起頭,與對面號舍的人對視了一眼。
對面的號舍的人拒絕吃號軍發的飯,自個兒剛折騰完吃的,如今餓得頭暈眼花。
見到寧頌體力充沛,神采奕奕,下意識露出一個嫉妒的眼神。
然而,這位學子的嫉妒之情沒存在多久,就被監試離開之後,在號舍中傳遞的流言嚇壞了。
原來,有不少人吃了考院發放的飯,上吐下瀉,情況相當嚴重。
按說鄉試環境如此,腹瀉不舒服是常有的事,可這一回,考院中的大夫看完了病,立刻吩咐讓號軍將考生移出去。
“害怕是得了瘟疫。”
原本不以為意,但此時聽到最後兩個字,寧頌的手也頓住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由於是恩科的緣故, 這一回參加考試的考生數量比正科少一些。
但哪怕是這樣,考生的總數也超過了兩千人,數量不多的號舍仍然被考生們擠得水洩不通。
考生們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號舍, 剛坐下來, 第一反應就是打量四周, 繼而興奮或者緊張。
如同寧頌這樣收拾好東西倒頭就睡的, 是極少數。
坐在寧頌對面的考生見了,露出無語的神情——在這種場合裏能夠呼呼大睡, 也是奇才一枚。
被塞了將近兩千人的考院的確很是吵鬧。
每個人的號舍距離考院正門的距離不同, 尋找號舍的難易程度也不同。
有的人運氣好, 進門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些人則不然, 搬著自己幾十斤的行李, 一直走到腿腳發軟,也未能及時找到自己的號舍。
於是, 考生們的走動聲、竊竊私語聲, 與號軍、監試抱怨的聲音,都變成了一道道噪音在耳旁源源不斷。
但寧頌睡得很香。
能有這個作息,一是因為他白日裏早起,取消了午睡, 辛辛苦苦從白鹿書院趕來, 一路上故意讓自己很累。
二嘛, 就是提前的準備很安排。在近兩個月裏,他一直都在為了考試而調整自己的作息。
號舍裏,寧頌沈入夢鄉, 而四周的響動一直都沒有停止。
一直到了三更天,周圍才微微安靜了一些。
到了這時候, 一些緊張的、興奮的考生們才想到要睡一會兒。
但靠在低矮的號舍裏,靠著硬得硌骨頭的木板,一時半會兒睜大眼睛,一點睡意也無。
辰時,臨州府四月的天還沒有亮,但考院裏已經有了動靜。
喧天的鑼鼓聲響起,是考院提醒考生們起床的聲音,再有半個時辰,鄉試第一場就要發卷了。
在這鑼鼓聲中,寧頌睜開了眼,掀開自己的外套,坐了起來,看上去端是神清氣爽,與對面號舍裏的學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晚上的覺睡得不錯,寧頌自覺得自己的體力恢覆了八成。
在簡單的收拾之後,他開始給自己做早餐。
對面號舍的學子打著哈欠,掐了自己一把,強行將自己從睡夢中叫醒,還沒來得及後悔沒有早睡,就眼睜睜地看著對面的奇才開始做飯。
……等等,這也不是吃飯的時候啊?
寧頌沒有註意到周圍的人反應,而是拿出了自己行李來。
鄉試第一場,由於時間較晚,第一日大部分時間都在排隊,寧頌準備了兩天的食材量。
最重要的就是這頓早餐。
雖說第一場鄉試一共三日,可仔細算下來,第一日被排隊進場占據,第三日過了午時就要收卷,真正答題的時間只有第二日一整天與第三日早上。
第二日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試卷剛發下來這一段時間。
如果沒有充沛的營養供給,那麽答題的狀態顯然無法保證。
鄉試作為嚴肅的、具有很長歷史的考試,考院本身是給考生們提供夥食的。
但這兩餐一是時間不固定,二是質量參差,難以下咽,寧頌根本沒有考慮。
事實證明,想要抓緊時間吃上這頓飯,最好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做。
於是,對面的考生眼睜睜地看著寧頌點燃了自己紫銅質地的便攜小竈,用小鍋給自己燒了水。
緊接著,往水中加了自備的牛肉幹和幹餅,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兒香料。
不一會兒,香味飄得到處都是。
隔壁以及對面號舍的考生們:“……”
這是想讓他們死。
昨晚上沒睡好,早上又遭到了香味襲擊,周圍的學子們本打算也給自己弄一些吃的。
奈何一是沒有提前準備,帶進來的飲用水數量很少,舍不得用做早餐。
二嘛,就是廚藝有限,一時半會兒不知道該怎麽做。
只是一猶豫的功夫,時間就不夠了。
而這時,寧頌已經吃完了飯,將鍋子和調料都放了回去,收拾好了桌子,正襟危坐等待發卷了。
見狀,別的學子們也只要熄了這個主意。
不一會兒,考卷發下來了。
但是學子們仍然不能答卷。
偌大的考院,兩千名學子,考卷顯然不能同時抵達所有考生的手中,為了公平,在一個所有考生拿到考卷之前,都還不能正式答題。
但不能答,不意味著不能看。
借著這點兒時間,寧頌將整張試卷看完了。
按照朝廷發布的鄉試試題程式,鄉試第一場,考《四書》義三篇,五言八韻詩一道。
《四書》的出題範圍亦有規程,第一道題出自《論語》,第二道題《中庸》,最後一道題出自《孟子》。
正如四書題不容易玩出什麽花樣一樣,題目本身也頗為保守,第一題為“夫子之道至已矣”。
雖然出題對於原本文章內容有所截斷,但對於對論語倒背如流的人來說,都明白這道題是出自《裏仁》篇。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與曾子的談話中,孔子提及自己的學問中有兩個字貫穿其中,孔子不明說,但曾子明白,在同門詢問時,道出了答案:忠與恕。
由於忠與恕原本就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在論語中出現過許多次,答起來反倒是不好答。
寧頌想了想,才定了論。
所謂“忠”,孔子在《雍也》篇中論述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所謂“恕”,《衛靈公》篇也有答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因此,在正式開考之後,寧頌在草稿紙上寫道:“夫子之至道,曰忠與恕。中心為忠,如心為恕,以及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洋洋灑灑三百字,意猶未盡。
若不是考試規定只能答三百字,寧頌恐怕能夠答更多。
答完了第一題,寧頌緊接著看第二題。
“博厚,所以載物也。”
毫無疑問,這是一道出自於《中庸》的題目,考題給了一句,整句除了考題那一句之外,還有“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這幾句看似在說博厚、高明、悠久,但實際上原文是講“誠”。
所謂“誠者,自誠也”。
後世中,朱熹認為《中庸》“憂深言切,慮遠說詳”,即認為《中庸》是在反覆叮嚀教人做事的道理。
《中庸》中,也將“誠”這一品質反覆討論,寧頌想了想,也從“真誠”作為切入點:誠者,擇善而固執者也。
真誠,再怎麽堅持也不為過,而做到這一點,是從選擇一個小事堅持下來作為起始。
由此寫下去。
寫完了兩道題,一早上的時間已經過去,到了這時候,正好是考院裏給考生們發第一餐的時間。
寧頌擡起了頭。
考院中的監試們臨時給考生們做飯顯然不現實,而且涉及到保密的需求,也不能從考院外購買。
因此,為了滿足考生們的需求,在鄉試開考前,考院中就入駐了一批軍士,稱為號軍。
一方面,這些號軍可以與胥吏一起負責夥食,另一方面,考慮到考生們有自炊的需求,也需要號軍們的幫助。
但話是這麽說。
就如同許多政策的出發點原本是好的,然而落實不到實處一樣。
無論供餐政策與號軍的設置,都是為了考生們更好的答題。
可問題是,在實行起來,由於一系列原因,並不能達到原先的效果。
比如,發放的飯不能吃。
寧頌盯著那半生不熟的、夾雜著砂石的米粒,看不出形狀的菜,胃口都倒盡了。
他自認為不是一個挑剔的人,奈何這考場裏發放的飯他實在是吃不下去。
若是吃了,恐怕後半場的題不用答了。
在號軍鄙視的眼神裏,寧頌讓人將自己的飯收走,自個兒要了水,開始做飯。
在做飯之前,寧頌先將要來的水過濾了一遍。
他在考試之前關註過考院附近的環境,考院距離東省的繞城河很近,取水方便。
處於人力考慮,考院的胥吏們大概率不會舍近求遠,也就是說,考生們吃的水也大概率來自於這條繞城河。
而四月正是春耕的季節,農業活動頻繁,繞城河中難免被排入一些汙水。
出於自己的安全考慮,寧頌先花時間過濾了水。
答題的效率比自己想象中的高,寧頌在這個間隙沒有選擇繼續答題,而是靠在墻壁上閉目養神。
太過著急,精神會受不了的。
有多少前輩由於太過焦慮,而受到號舍低矮環境的影響,得了“矮屋恐懼癥”,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
考完之後甚至還會受到影響。
寧頌雖然覺得鄉試很重要,但還不到犧牲自己的健康的程度。
只不過,寧頌剛休息一會兒,就聽到了號舍外激烈的吵架聲——
因為飯食不能入口的緣故,有考生與號軍吵了起來。
不一會兒,監試也來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監試被吵得一臉懵,怕上峰責怪,他幹脆差了人將雙方分開。
“不想考就出去。”監試威脅考生道。
考生無法,只得回了自己號舍,坐下來低頭吃生冷之物。
寧頌圍觀了一會兒,見自己的水過濾好了,繼續做飯。
一頓飯吃飯,答完了最後一道題。
寧頌沒來得及檢查,就聽到了監試的聲音:“是否有人身體不適?”
聞言,寧頌擡起頭,與對面號舍的人對視了一眼。
對面的號舍的人拒絕吃號軍發的飯,自個兒剛折騰完吃的,如今餓得頭暈眼花。
見到寧頌體力充沛,神采奕奕,下意識露出一個嫉妒的眼神。
然而,這位學子的嫉妒之情沒存在多久,就被監試離開之後,在號舍中傳遞的流言嚇壞了。
原來,有不少人吃了考院發放的飯,上吐下瀉,情況相當嚴重。
按說鄉試環境如此,腹瀉不舒服是常有的事,可這一回,考院中的大夫看完了病,立刻吩咐讓號軍將考生移出去。
“害怕是得了瘟疫。”
原本不以為意,但此時聽到最後兩個字,寧頌的手也頓住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