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47章
東省新上任了按察使, 還是曾經的風雲人物,寧頌第二日就聽到了同窗們在討論。
然而,同窗們討論的內容大多是為他抱不平。
這位淩大人原本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少卿, 突如其來被貶出了京城, 來到了地方。
雖然品級未變, 但從中央到地方, 其中的含義可想而知。
更何況,旁人的貶謫是因為做錯事, 可淩大人卻是無辜受到了牽連。
“淩大人秉公執法, 不與貪汙之人合流, 上面沒有半點兒表示不說, 還反倒是遭了殃。”
關於淩大人謫遷的事情, 昨晚上寧頌已經聽東家說了, 只是不了解具體的情況,沒想到其中還有這些內情。
“是淮河決堤的事情。”
同窗知曉寧頌時間都花在讀書上, 來了臨州之後, 許久未曾讀過邸報,對近日發生的事情不大了解。
經過同窗的解釋,寧頌才知道其中的原委——淮河決堤,朝廷抓出來許多蛀蟲。
其中就包括皇上的女兒女婿, 端陽公主及其駙馬。
淩大人以一己之力, 將駙馬抓進了牢中, 還憑借著確鑿的證據,判了刑。
“淩大人確實威猛。”
可這秉公執法,得罪了皇室的做法, 淩大人並不是沒有付出代價。
河道之事牽扯人之多,非旁人能夠想象。
之前雖有一批官員落網, 可尚未傷筋動骨,此時見了公主與駙馬都未能幸免,頓時害怕了。
駙馬落網,其他人為了保護自己,瘋狂反撲,各種奏折不斷。
三人成虎之下,淩大人被抓進了詔獄。
若不是當今首輔高大人是淩大人的座師,聯合眾人上折請願,恐怕淩大人此時還在牢獄之中待著呢。
“聽說皇上當時很生氣,真打算辦了淩大人。”同窗忿忿道。
話語間,無不是對於皇室隱約的指控與失望。
“人各有私。”寧頌評價道。
皇上也是人。
聽完了八卦,寧頌回去之後久久不能平靜。
傳聞從京城傳到了臨州,其中當然有著無數的信息扭曲與加工,可縱然如此,隔著時間、地域,他仍然能夠感覺到其中的艱險、肅殺。
稍有不慎,就會將自己卷入旋渦,陷入萬劫不覆之地。
這個道理寧頌清楚,身在局中的當事人當然更清楚。
可他仍然選擇去幹。
這讓寧頌感到敬佩。
聊完了八卦,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寧頌按道理應當進入狀態,開始學習,可不知道為什麽,仍然久久未能平靜。
半晌,他嘆了口氣,找出自己之前搜集的邸報來,按照時間往前翻。
一條客觀、平靜的敘述夾雜在其中。
“大雍一百一十四年七月,大洪,淮河決堤,死傷數千人。”
正式去年七月。
七月的時候,細柳村也下了十幾日的大雨。
有數千人的生命葬送在了這場大雨中。
然而,無論淩大人還是寧頌,甚至是許多人都清楚,宛如療傷,只將貪汙者繩之以法,是治標不治本。
在學習之餘聽了這麽一個故事,無疑對於寧頌的心情有所影響。
好在他是一個樂觀且擅於調整自己的心情的人。
問題在那裏,總會有人去解決。
在其位謀其政,如今的他還只是一個考生,面臨著即將到來的重要考試,應當做的是好好應考,而不是想七想八。
更何況,有淩大人這樣的人在,大雍的官場看起來還不算是無藥可救。
無論是說他自欺欺人也好,埋著腦袋裝鴕鳥也罷,寧頌強迫自己將註意力轉移到眼前的備考上。
院試是最後一關。
或許是由於臨州的官場有所變動,亦或者是學政大人業務繁忙,府試之後,大約過了十日,就開始了報名的流程。
“這一場就是最後一場了。”
考過了縣試與府試,學子們已經獲得了童生的資格。可童生與秀才功名到底不一樣,沒有人願意再考一年。
“……可是,好累啊。”
不光是同窗,在接連幾個月一場又一場的考試考下來時,寧頌本人也有著一種疲憊之感。
“保持住,這是最後一次了,考完隨便你們怎麽玩。”
臨近院考,鄭夫子本人也沒有什麽好教學子的了,因此就做起了心靈導師,專門叫人出去安慰。
都是科考的過來人,鄭夫子哪裏不曉得考生們的疲憊,可正如他所說,十八彎的山路都走完了,就剩下最後一步,無論如何都得撐下去。
當天晚上,小院兒裏的廚娘做了一大桌子飯。
“孩子們都好好吃點兒。”
剛被安排來做飯時,廚娘曾經擔心這些未來的官老爺們不好相處,可到了這裏,她才曉得這些所謂的名號背後,都還是一群活潑的年輕人們。
會和她聊天、撒嬌,也會幫她幹活的年輕人。
有了老師的關心和美食的安撫,加上在報名那日又放了一天假,長途跋涉的艱辛總算是稍稍緩解。
一轉眼,就來了院試那一日。
院試這一天是個好天氣,前幾日下了幾天雨,這一日剛剛放晴,溫度適宜,空氣中微微有著水氣,隱約還能聞到植物的香氣。
“太好了,真是老天爺保佑!”
之前因為擔心下雨,鄭夫子愁的幾天沒有睡覺。
然而驚喜的似乎還不止是這些,到了考院,學子們才發現考試的號房裏幹幹凈凈,根本沒有被雨打風吹的痕跡。
“這是當然啦,下雨那天,學政大人親自來了一趟,吩咐我們找東西去蓋。”
那日,為了搶救這些號舍,他們一個個的統統都淋濕了。
“多虧了學政大人。”
考生們哪能不知好歹,忍不住連連感謝。
與之前縣試、府試不同,參加院試的學生人數不多,但在排隊進場時,寧頌頭一回看到了老年人。
那位老童生看上去已經有六七十,拎著竹籃,蹣跚著排隊。
“哦,又是他啊。”
從青川縣趕過來參與院試的助教看了老頭兒一眼,見怪不怪的說道。
“你認識?”
這一回輪到寧頌好奇了。
“只要考過一兩次院試的,應該都認識吧。”助教說道。
原來,這位老童生是所謂的逢考必來,但屢考不過。
對方讀書讀得晚,快到三十歲才開始讀書,花了十年磕磕絆絆地考過了府試,卻在院試上折了戟。
往後,就是每一屆都來。
由於他的這一股執念,導致有一些學官自個兒都看不慣了,打算高擡貴手,給他一個生員的名額。
奈何這位老爺子的文章實屬是有些說不過去。
考試過不了,又年年都來,學官受不了了,勸他回家好好教育子嗣,不要浪費時間。
可老頭兒不願意。
“我這讀書,既沒有耽誤生活,亦沒有浪費錢財,為何不能繼續考?”
如此,學政也不好勸了,只好由他去。
於是,這些年裏,老頭兒已經熬走了幾個學官了。
“……這倒是一種興趣。”寧頌望向那位老爺子,不由得嘆服道。
或許是因為主考官風格不同,寧頌在院試如場時,頭一回遇到了主考官點名。
各個年齡段的考生,都按照互保的資格站在一起,學政陸大人按照名單一個一個的點。
除此之外,還會核對長相特征。
由於加了這一個程序,導致排隊時間格外漫長。
“有必要這麽詳細嗎?”寧頌聽見有人偷偷問。
寧頌打心底裏亦不相信會有人在院試上做小動作。
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這一場當真出了事——有人替考被發現了!
那人是府學裏的秀才,收了考生巨額的錢財,前來替考院試。
在主考官點名時,那人雖然尚且能夠維持表情,未被發現,可到了廩保來認人時,出了事。
那廩保就遲疑了片刻,就被一邊的主考官發現了端倪。
將幾個人拉去一邊審問,沒過一會兒,就審了出來。
“那怎麽辦?”有人小聲討論。
“能怎麽辦,下獄唄。”
替考的、被替考的統統先關起來,等到院試考完之後,再正式處理。
“那秀才的功名算是沒了。”
有了這一回的殺雞儆猴,接下來的環節,學子們都無比配合。
檢查結束,升炮封門,學子們進入自己的號舍坐下,不一會兒,緊張的心情才重新平覆。
正如檢查環節有驚喜,題目根本不是提前準備好的,而是學政大人坐在大堂,親自現寫的試題。
等監考將貼著題目的案板舉著拿到寧頌跟前時,他的嘴角才微微抽動了一下。
學政大人,實在是太有性格了!
在題板上,關於四書五經的經義題只有象征性的兩道,策論反而就有三道。
第一題問怎麽看待官員腐敗。
第二題問官員腐敗如何根治。
第三題,則是怎麽看待前朝的滅亡。
針對性極強。
寧頌快速抄下了題目,等到監考走了之後,他才沒忍住,笑了一下。
無論如何,他有理由懷疑這三道題中的前兩道題,是學政大人坐在堂前時剛剛想的。
也不怪學官大人義憤填膺,實在是利用規則,無視規則的人多如牛毛。
區區一個院試,尚且有作弊之人,更何況是掌握權力的官員呢。
有了切入點,接下來的第一題就容易了。
官員之所以腐敗,是有利可圖。除此之外,更是因為擁有機會。
寧頌在論述兩者之間的關系時,引用了現代曾經讀過的“舞弊三角”理論。①
即一個官員的舞弊,包括壓力、機會與自我合理化等三個要素。
壓力又分為內在壓力和外在壓力。前者是官員個人養家糊口、保持生活品質的壓力,後者是官場風氣、習慣、潛規則帶來的壓力。
機會,是官員貪腐又被掩蓋起來,不被發現的要素。大致與監察力度、懲罰措施、信息不對稱等有關。
最後,“自我合理化要素”便是“借口要素”。
一個讀聖賢書,受到儒家思想熏陶多年的官員,為何在一旦獲得權力之後就瞬間滑坡,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自我合理化”。
他們會為自己找到無數的理由來緩解內心的不安。
到了最後,內心的不安也會再一次變成麻木,甚至是習以為常。
由於策論有字數要求,因此寧頌在第一題中只能簡述了各項原因。
等到第二題時,他再針對性地將各種原因展開,並且對應地從各個要素出發,邏輯鮮明地提出對策。
比如,健全政策機制,加強監管、定期進行思想教育等等。
寫完這些,寧頌苦笑了一下。
因為他發現自己寫得都是一些陳詞濫調——道理大家何嘗不懂,區別只是在於如何去做。
自古以來,都是知易行難。
寫完了前兩道題,時間過去了大半,由於寧頌沈浸於自己的答題之中,完全沒有發現學政大人在他身邊停留了許久。
等他擡頭時,主考官已經走了,剩下的之後對面號舍的考生一臉好奇地看著他。
撇開小插曲不談,寧頌休息了一會兒,緩了緩心神,又給自己磨了新墨,開始寫第三道題。
“如何看待前朝的滅亡”。
如果按照邏輯來說,既然前兩道題是關於貪腐,那麽第三題只要順著前兩道題的意思,繼續寫前朝的官場人事就行,但寧頌猶豫了一下,最終換了個原因。
土地兼並。
之所以寫這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寧頌在上一次宴會上與通判秦大人的聊天內容。
據秦大人所說,最近之所以朝廷在討論稅收,是因為戶部收上來的田稅逐步減少。
作為國庫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一部分的減少,導致了財政情況的惡化。
寧頌試圖通過算經濟賬這一個小小的視角來解釋前朝的覆滅。
勝在角度新奇。
當然,知曉主考官陸大人是一個包容心很強,能夠接納各式各樣稀奇古怪類型策論,也是寧頌敢於這樣寫的理由。
申時,太陽落山,考試正式結束。
寧頌交了卷,出了考院。
望著眼前落下的日暮,寧頌莫名有了一種重新活過來的感覺。
“走吧,去吃飯。”
到了最後一場,鄭夫子也不問了,吆喝著學子們一起出去輕松一番。
這一日,城內有宵禁,縱然如此,學子們仍然高高興興地吃喝到了最後一刻才回了家。
一夜好夢。
夢醒了,才發現自己已經考完了全部的試。
“……我沒在做夢吧?”
一覺醒來,持續幾個月的忙亂結束,彼此間都有一種不可置信之感。
但無論如何,考完就是意味著一個階段的結束,所有的努力都已經塵埃落定,現在需要的,只是等待最後的結果罷了。
與此同時,在院試結束的第二日,包括白鹿書院教師在內的評卷人被陸之舟差人送進了考院。
在這之前,院試的所有考卷都由差人用同樣的筆跡謄抄了一回,以防有人通過認識字體而作弊。
“……學政大人,也太嚴格了。”
書院的老師、府學的博士、官員的幕友,各式各樣的人進了考院之後就被關了起來。
在結果出來之前,都不允許與外界聯系。
這是鄉試、會試評卷時才有的規格,被陸之舟用在了此處。
“別瞎說,你忘了陸大人是誰的朋友了麽?”
抱怨的人閉上了嘴。
他沒忘記,那位陸大人的好朋友在不久之前才與皇上硬杠,還全須全尾地被發配到了臨州。
“可是,我……”說到這裏,一位大人暗暗著急。
由於評卷資格確定,能夠評卷的,統共就是那位幾位。
因此,當然也有家境好、路子多的學子通過這樣或者那樣的渠道求到跟前來,奉上充足的禮物,請求他們改卷時能“手松一松”。
這樣的情況還不在少數。
“怕什麽,推到學政大人身上就是。”一人理直氣壯地說道。
在來之前,他們也不知道改卷這麽嚴格啊。
大不了把禮物退了就是。
改卷人們情況覆雜,各自想法不一。陸之舟卻正忙碌著審問那位替考的秀才。
不問不知道,一問卻一不小心審出了不少情況來。
這位替考的秀才原本只是說兩句蒙混過關,沒想到這位陸大人不管不顧,一心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不說是吧?”
審問進行到了一個危險的領域,那秀才不敢再多說,連忙閉上了嘴。
陸之舟被逗樂了:“行,你就犟著吧,總有人能治你。”
陸大人能夠請的外援,自然是昔日的大理寺卿,現在東省按察使。
按察使掌監察,科考作弊自然也是其中一項,更何況陸之舟反應作弊背後還有內情。
淩恒沒有猶豫,幹凈利落地接受了陸之舟的委托。
“行,我讓人問問。”
淩恒到了東省上任不久,底下的人事還沒有徹底捋清楚,同樣也想借由此事看一看手下人的成色。
委托完公事,陸之舟就此告辭,打算回到考院裏閱卷。
他拉了這麽多評卷人來,總不好一直將人關在考院裏。
陸之舟出了門,上了馬,正準備前行。忽然,一個熟悉的人策著馬,跟在了他身邊。
“你幹什麽?”
“和你去改卷。”淩恒面無表情,又理直氣壯。
秀才們的卷子有什麽好改的,陸之舟剛想吐槽,腦海中忽然想起不久之前宴會上的一名小學子。
那位學子雖不起眼,但與身邊人關系匪淺。
淩恒甚至送了對方自己的玉佩。
“……行。”
淩持之此番為了誰,他好像什麽都懂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東省新上任了按察使, 還是曾經的風雲人物,寧頌第二日就聽到了同窗們在討論。
然而,同窗們討論的內容大多是為他抱不平。
這位淩大人原本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少卿, 突如其來被貶出了京城, 來到了地方。
雖然品級未變, 但從中央到地方, 其中的含義可想而知。
更何況,旁人的貶謫是因為做錯事, 可淩大人卻是無辜受到了牽連。
“淩大人秉公執法, 不與貪汙之人合流, 上面沒有半點兒表示不說, 還反倒是遭了殃。”
關於淩大人謫遷的事情, 昨晚上寧頌已經聽東家說了, 只是不了解具體的情況,沒想到其中還有這些內情。
“是淮河決堤的事情。”
同窗知曉寧頌時間都花在讀書上, 來了臨州之後, 許久未曾讀過邸報,對近日發生的事情不大了解。
經過同窗的解釋,寧頌才知道其中的原委——淮河決堤,朝廷抓出來許多蛀蟲。
其中就包括皇上的女兒女婿, 端陽公主及其駙馬。
淩大人以一己之力, 將駙馬抓進了牢中, 還憑借著確鑿的證據,判了刑。
“淩大人確實威猛。”
可這秉公執法,得罪了皇室的做法, 淩大人並不是沒有付出代價。
河道之事牽扯人之多,非旁人能夠想象。
之前雖有一批官員落網, 可尚未傷筋動骨,此時見了公主與駙馬都未能幸免,頓時害怕了。
駙馬落網,其他人為了保護自己,瘋狂反撲,各種奏折不斷。
三人成虎之下,淩大人被抓進了詔獄。
若不是當今首輔高大人是淩大人的座師,聯合眾人上折請願,恐怕淩大人此時還在牢獄之中待著呢。
“聽說皇上當時很生氣,真打算辦了淩大人。”同窗忿忿道。
話語間,無不是對於皇室隱約的指控與失望。
“人各有私。”寧頌評價道。
皇上也是人。
聽完了八卦,寧頌回去之後久久不能平靜。
傳聞從京城傳到了臨州,其中當然有著無數的信息扭曲與加工,可縱然如此,隔著時間、地域,他仍然能夠感覺到其中的艱險、肅殺。
稍有不慎,就會將自己卷入旋渦,陷入萬劫不覆之地。
這個道理寧頌清楚,身在局中的當事人當然更清楚。
可他仍然選擇去幹。
這讓寧頌感到敬佩。
聊完了八卦,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寧頌按道理應當進入狀態,開始學習,可不知道為什麽,仍然久久未能平靜。
半晌,他嘆了口氣,找出自己之前搜集的邸報來,按照時間往前翻。
一條客觀、平靜的敘述夾雜在其中。
“大雍一百一十四年七月,大洪,淮河決堤,死傷數千人。”
正式去年七月。
七月的時候,細柳村也下了十幾日的大雨。
有數千人的生命葬送在了這場大雨中。
然而,無論淩大人還是寧頌,甚至是許多人都清楚,宛如療傷,只將貪汙者繩之以法,是治標不治本。
在學習之餘聽了這麽一個故事,無疑對於寧頌的心情有所影響。
好在他是一個樂觀且擅於調整自己的心情的人。
問題在那裏,總會有人去解決。
在其位謀其政,如今的他還只是一個考生,面臨著即將到來的重要考試,應當做的是好好應考,而不是想七想八。
更何況,有淩大人這樣的人在,大雍的官場看起來還不算是無藥可救。
無論是說他自欺欺人也好,埋著腦袋裝鴕鳥也罷,寧頌強迫自己將註意力轉移到眼前的備考上。
院試是最後一關。
或許是由於臨州的官場有所變動,亦或者是學政大人業務繁忙,府試之後,大約過了十日,就開始了報名的流程。
“這一場就是最後一場了。”
考過了縣試與府試,學子們已經獲得了童生的資格。可童生與秀才功名到底不一樣,沒有人願意再考一年。
“……可是,好累啊。”
不光是同窗,在接連幾個月一場又一場的考試考下來時,寧頌本人也有著一種疲憊之感。
“保持住,這是最後一次了,考完隨便你們怎麽玩。”
臨近院考,鄭夫子本人也沒有什麽好教學子的了,因此就做起了心靈導師,專門叫人出去安慰。
都是科考的過來人,鄭夫子哪裏不曉得考生們的疲憊,可正如他所說,十八彎的山路都走完了,就剩下最後一步,無論如何都得撐下去。
當天晚上,小院兒裏的廚娘做了一大桌子飯。
“孩子們都好好吃點兒。”
剛被安排來做飯時,廚娘曾經擔心這些未來的官老爺們不好相處,可到了這裏,她才曉得這些所謂的名號背後,都還是一群活潑的年輕人們。
會和她聊天、撒嬌,也會幫她幹活的年輕人。
有了老師的關心和美食的安撫,加上在報名那日又放了一天假,長途跋涉的艱辛總算是稍稍緩解。
一轉眼,就來了院試那一日。
院試這一天是個好天氣,前幾日下了幾天雨,這一日剛剛放晴,溫度適宜,空氣中微微有著水氣,隱約還能聞到植物的香氣。
“太好了,真是老天爺保佑!”
之前因為擔心下雨,鄭夫子愁的幾天沒有睡覺。
然而驚喜的似乎還不止是這些,到了考院,學子們才發現考試的號房裏幹幹凈凈,根本沒有被雨打風吹的痕跡。
“這是當然啦,下雨那天,學政大人親自來了一趟,吩咐我們找東西去蓋。”
那日,為了搶救這些號舍,他們一個個的統統都淋濕了。
“多虧了學政大人。”
考生們哪能不知好歹,忍不住連連感謝。
與之前縣試、府試不同,參加院試的學生人數不多,但在排隊進場時,寧頌頭一回看到了老年人。
那位老童生看上去已經有六七十,拎著竹籃,蹣跚著排隊。
“哦,又是他啊。”
從青川縣趕過來參與院試的助教看了老頭兒一眼,見怪不怪的說道。
“你認識?”
這一回輪到寧頌好奇了。
“只要考過一兩次院試的,應該都認識吧。”助教說道。
原來,這位老童生是所謂的逢考必來,但屢考不過。
對方讀書讀得晚,快到三十歲才開始讀書,花了十年磕磕絆絆地考過了府試,卻在院試上折了戟。
往後,就是每一屆都來。
由於他的這一股執念,導致有一些學官自個兒都看不慣了,打算高擡貴手,給他一個生員的名額。
奈何這位老爺子的文章實屬是有些說不過去。
考試過不了,又年年都來,學官受不了了,勸他回家好好教育子嗣,不要浪費時間。
可老頭兒不願意。
“我這讀書,既沒有耽誤生活,亦沒有浪費錢財,為何不能繼續考?”
如此,學政也不好勸了,只好由他去。
於是,這些年裏,老頭兒已經熬走了幾個學官了。
“……這倒是一種興趣。”寧頌望向那位老爺子,不由得嘆服道。
或許是因為主考官風格不同,寧頌在院試如場時,頭一回遇到了主考官點名。
各個年齡段的考生,都按照互保的資格站在一起,學政陸大人按照名單一個一個的點。
除此之外,還會核對長相特征。
由於加了這一個程序,導致排隊時間格外漫長。
“有必要這麽詳細嗎?”寧頌聽見有人偷偷問。
寧頌打心底裏亦不相信會有人在院試上做小動作。
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這一場當真出了事——有人替考被發現了!
那人是府學裏的秀才,收了考生巨額的錢財,前來替考院試。
在主考官點名時,那人雖然尚且能夠維持表情,未被發現,可到了廩保來認人時,出了事。
那廩保就遲疑了片刻,就被一邊的主考官發現了端倪。
將幾個人拉去一邊審問,沒過一會兒,就審了出來。
“那怎麽辦?”有人小聲討論。
“能怎麽辦,下獄唄。”
替考的、被替考的統統先關起來,等到院試考完之後,再正式處理。
“那秀才的功名算是沒了。”
有了這一回的殺雞儆猴,接下來的環節,學子們都無比配合。
檢查結束,升炮封門,學子們進入自己的號舍坐下,不一會兒,緊張的心情才重新平覆。
正如檢查環節有驚喜,題目根本不是提前準備好的,而是學政大人坐在大堂,親自現寫的試題。
等監考將貼著題目的案板舉著拿到寧頌跟前時,他的嘴角才微微抽動了一下。
學政大人,實在是太有性格了!
在題板上,關於四書五經的經義題只有象征性的兩道,策論反而就有三道。
第一題問怎麽看待官員腐敗。
第二題問官員腐敗如何根治。
第三題,則是怎麽看待前朝的滅亡。
針對性極強。
寧頌快速抄下了題目,等到監考走了之後,他才沒忍住,笑了一下。
無論如何,他有理由懷疑這三道題中的前兩道題,是學政大人坐在堂前時剛剛想的。
也不怪學官大人義憤填膺,實在是利用規則,無視規則的人多如牛毛。
區區一個院試,尚且有作弊之人,更何況是掌握權力的官員呢。
有了切入點,接下來的第一題就容易了。
官員之所以腐敗,是有利可圖。除此之外,更是因為擁有機會。
寧頌在論述兩者之間的關系時,引用了現代曾經讀過的“舞弊三角”理論。①
即一個官員的舞弊,包括壓力、機會與自我合理化等三個要素。
壓力又分為內在壓力和外在壓力。前者是官員個人養家糊口、保持生活品質的壓力,後者是官場風氣、習慣、潛規則帶來的壓力。
機會,是官員貪腐又被掩蓋起來,不被發現的要素。大致與監察力度、懲罰措施、信息不對稱等有關。
最後,“自我合理化要素”便是“借口要素”。
一個讀聖賢書,受到儒家思想熏陶多年的官員,為何在一旦獲得權力之後就瞬間滑坡,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自我合理化”。
他們會為自己找到無數的理由來緩解內心的不安。
到了最後,內心的不安也會再一次變成麻木,甚至是習以為常。
由於策論有字數要求,因此寧頌在第一題中只能簡述了各項原因。
等到第二題時,他再針對性地將各種原因展開,並且對應地從各個要素出發,邏輯鮮明地提出對策。
比如,健全政策機制,加強監管、定期進行思想教育等等。
寫完這些,寧頌苦笑了一下。
因為他發現自己寫得都是一些陳詞濫調——道理大家何嘗不懂,區別只是在於如何去做。
自古以來,都是知易行難。
寫完了前兩道題,時間過去了大半,由於寧頌沈浸於自己的答題之中,完全沒有發現學政大人在他身邊停留了許久。
等他擡頭時,主考官已經走了,剩下的之後對面號舍的考生一臉好奇地看著他。
撇開小插曲不談,寧頌休息了一會兒,緩了緩心神,又給自己磨了新墨,開始寫第三道題。
“如何看待前朝的滅亡”。
如果按照邏輯來說,既然前兩道題是關於貪腐,那麽第三題只要順著前兩道題的意思,繼續寫前朝的官場人事就行,但寧頌猶豫了一下,最終換了個原因。
土地兼並。
之所以寫這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寧頌在上一次宴會上與通判秦大人的聊天內容。
據秦大人所說,最近之所以朝廷在討論稅收,是因為戶部收上來的田稅逐步減少。
作為國庫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一部分的減少,導致了財政情況的惡化。
寧頌試圖通過算經濟賬這一個小小的視角來解釋前朝的覆滅。
勝在角度新奇。
當然,知曉主考官陸大人是一個包容心很強,能夠接納各式各樣稀奇古怪類型策論,也是寧頌敢於這樣寫的理由。
申時,太陽落山,考試正式結束。
寧頌交了卷,出了考院。
望著眼前落下的日暮,寧頌莫名有了一種重新活過來的感覺。
“走吧,去吃飯。”
到了最後一場,鄭夫子也不問了,吆喝著學子們一起出去輕松一番。
這一日,城內有宵禁,縱然如此,學子們仍然高高興興地吃喝到了最後一刻才回了家。
一夜好夢。
夢醒了,才發現自己已經考完了全部的試。
“……我沒在做夢吧?”
一覺醒來,持續幾個月的忙亂結束,彼此間都有一種不可置信之感。
但無論如何,考完就是意味著一個階段的結束,所有的努力都已經塵埃落定,現在需要的,只是等待最後的結果罷了。
與此同時,在院試結束的第二日,包括白鹿書院教師在內的評卷人被陸之舟差人送進了考院。
在這之前,院試的所有考卷都由差人用同樣的筆跡謄抄了一回,以防有人通過認識字體而作弊。
“……學政大人,也太嚴格了。”
書院的老師、府學的博士、官員的幕友,各式各樣的人進了考院之後就被關了起來。
在結果出來之前,都不允許與外界聯系。
這是鄉試、會試評卷時才有的規格,被陸之舟用在了此處。
“別瞎說,你忘了陸大人是誰的朋友了麽?”
抱怨的人閉上了嘴。
他沒忘記,那位陸大人的好朋友在不久之前才與皇上硬杠,還全須全尾地被發配到了臨州。
“可是,我……”說到這裏,一位大人暗暗著急。
由於評卷資格確定,能夠評卷的,統共就是那位幾位。
因此,當然也有家境好、路子多的學子通過這樣或者那樣的渠道求到跟前來,奉上充足的禮物,請求他們改卷時能“手松一松”。
這樣的情況還不在少數。
“怕什麽,推到學政大人身上就是。”一人理直氣壯地說道。
在來之前,他們也不知道改卷這麽嚴格啊。
大不了把禮物退了就是。
改卷人們情況覆雜,各自想法不一。陸之舟卻正忙碌著審問那位替考的秀才。
不問不知道,一問卻一不小心審出了不少情況來。
這位替考的秀才原本只是說兩句蒙混過關,沒想到這位陸大人不管不顧,一心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不說是吧?”
審問進行到了一個危險的領域,那秀才不敢再多說,連忙閉上了嘴。
陸之舟被逗樂了:“行,你就犟著吧,總有人能治你。”
陸大人能夠請的外援,自然是昔日的大理寺卿,現在東省按察使。
按察使掌監察,科考作弊自然也是其中一項,更何況陸之舟反應作弊背後還有內情。
淩恒沒有猶豫,幹凈利落地接受了陸之舟的委托。
“行,我讓人問問。”
淩恒到了東省上任不久,底下的人事還沒有徹底捋清楚,同樣也想借由此事看一看手下人的成色。
委托完公事,陸之舟就此告辭,打算回到考院裏閱卷。
他拉了這麽多評卷人來,總不好一直將人關在考院裏。
陸之舟出了門,上了馬,正準備前行。忽然,一個熟悉的人策著馬,跟在了他身邊。
“你幹什麽?”
“和你去改卷。”淩恒面無表情,又理直氣壯。
秀才們的卷子有什麽好改的,陸之舟剛想吐槽,腦海中忽然想起不久之前宴會上的一名小學子。
那位學子雖不起眼,但與身邊人關系匪淺。
淩恒甚至送了對方自己的玉佩。
“……行。”
淩持之此番為了誰,他好像什麽都懂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