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要課題分離
關燈
小
中
大
談戀愛要課題分離
最近阮年年被鄭舒推薦的一本心理學的書洗腦——《被討厭的勇氣》,主要是一場青年和大師圍繞阿德勒心理學展開的一場對話。
吸引阮年年的是,這本書裏面不是直接灌輸大量理論信息,而且通過對話尋找答案,以前的阮年年覺得對話一部分就是爭辯,就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是發生矛盾的來源。當然,後來阮年年發現,正是這種不知道哪裏來的奇怪觀點,讓自己和張舟遠越走越遠,甚至最後互為敵人,她們真的不會對話。而這本書裏面的各個對話讓阮年年收益頗深。
“學會課題分離”是給阮年年留下很深印象的一節。或許說“課題分離”過於專業化,用阮年年簡單粗暴的總結就是“世界上有兩件事,一件是關你屁事,一件是關我屁事。能夠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很多人會擔心自己在別人心裏的形象而在公共場合不敢說話或者隱藏自己。那麽產生這一行為的原因便是不會課題分離,別人怎樣看待自己是別人的課題,而自己怎樣做是自己的課題。
課題分離要分清“能夠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就像書裏所說的,我們無法改變“被給予了什麽”,但是關於“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我們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就是不去關註“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註“可以改變的”。也就是自我接納。
阮年年有段時間很佩服阿星的胸懷,他可以放下很多東西,坦然地面對張舟遠。那時,阮年年在想,如果自己是阿星,估計會把張舟遠揍成豬頭。但是讀過這本書之後,不能說阮年年原諒了張舟遠,但是的確使阮年年的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阮年年明白,之前她與張舟遠過多的幹涉對方的課題了,比如:阮年年怎麽穿衣服、穿什麽衣服、怎麽搭配、什麽發型、什麽行為張舟遠都要幹涉;再比如:張舟遠幾點回家、去哪玩、學習沒有、打籃球受傷、有沒有東西吃,阮年年也會去考慮。她們相互把對方的課題當成了自己的課題,但是,她們沒有意識到“能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
過多的幹涉,過多的參與對方的話題,會放大自己的期望,當對方做不到或者不願成為你研究課題裏的內容時。當事者的期望值便會降到最低,慢慢轉化成失望,甚至絕望。後來,對方都會覺得,你不是我期望中的樣子,無論如何,你都不會改變,從而那些曾經吸引對方的地方慢慢變得暗淡。
同樣,阮年年推翻了以前所遵循的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成為追求阿德勒目的論的一名忠實信徒。
就在一個月前,阮年年經常尋找張舟遠和自己分手的原因,她會陷入某種情緒而無法自拔,但是通過目的,他清楚的理清了所有人物關系。
首先,原因論會讓阮年年覺得是自己的原因,長期的不作為、任性等。但是目的論會告訴阮年年:張舟遠在感情變淡後變心,於是他產生了分手的想法,基於這個目的,他會尋找阮年年的不足,在這種目的的支配下,所有聖人都會被詆毀成骯臟不堪的人。目的論也告訴阮年年,她討厭張舟遠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走出來,即使張舟遠現在是個聖人,阮年年也要把他化為世界上最不堪的人,即使張舟遠曾經給阮年年帶來過很多美好時光。其結果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阮年年在進行課題分離之後,接受了那個在張舟遠口中“又黑又胖又醜”的自己,所謂的幸福,可不就是接納自己嘛!在阮年年看來,學會課題分離也是避免被pua和反pua的一種絕佳手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最近阮年年被鄭舒推薦的一本心理學的書洗腦——《被討厭的勇氣》,主要是一場青年和大師圍繞阿德勒心理學展開的一場對話。
吸引阮年年的是,這本書裏面不是直接灌輸大量理論信息,而且通過對話尋找答案,以前的阮年年覺得對話一部分就是爭辯,就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是發生矛盾的來源。當然,後來阮年年發現,正是這種不知道哪裏來的奇怪觀點,讓自己和張舟遠越走越遠,甚至最後互為敵人,她們真的不會對話。而這本書裏面的各個對話讓阮年年收益頗深。
“學會課題分離”是給阮年年留下很深印象的一節。或許說“課題分離”過於專業化,用阮年年簡單粗暴的總結就是“世界上有兩件事,一件是關你屁事,一件是關我屁事。能夠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很多人會擔心自己在別人心裏的形象而在公共場合不敢說話或者隱藏自己。那麽產生這一行為的原因便是不會課題分離,別人怎樣看待自己是別人的課題,而自己怎樣做是自己的課題。
課題分離要分清“能夠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就像書裏所說的,我們無法改變“被給予了什麽”,但是關於“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我們卻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就是不去關註“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註“可以改變的”。也就是自我接納。
阮年年有段時間很佩服阿星的胸懷,他可以放下很多東西,坦然地面對張舟遠。那時,阮年年在想,如果自己是阿星,估計會把張舟遠揍成豬頭。但是讀過這本書之後,不能說阮年年原諒了張舟遠,但是的確使阮年年的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阮年年明白,之前她與張舟遠過多的幹涉對方的課題了,比如:阮年年怎麽穿衣服、穿什麽衣服、怎麽搭配、什麽發型、什麽行為張舟遠都要幹涉;再比如:張舟遠幾點回家、去哪玩、學習沒有、打籃球受傷、有沒有東西吃,阮年年也會去考慮。她們相互把對方的課題當成了自己的課題,但是,她們沒有意識到“能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
過多的幹涉,過多的參與對方的話題,會放大自己的期望,當對方做不到或者不願成為你研究課題裏的內容時。當事者的期望值便會降到最低,慢慢轉化成失望,甚至絕望。後來,對方都會覺得,你不是我期望中的樣子,無論如何,你都不會改變,從而那些曾經吸引對方的地方慢慢變得暗淡。
同樣,阮年年推翻了以前所遵循的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成為追求阿德勒目的論的一名忠實信徒。
就在一個月前,阮年年經常尋找張舟遠和自己分手的原因,她會陷入某種情緒而無法自拔,但是通過目的,他清楚的理清了所有人物關系。
首先,原因論會讓阮年年覺得是自己的原因,長期的不作為、任性等。但是目的論會告訴阮年年:張舟遠在感情變淡後變心,於是他產生了分手的想法,基於這個目的,他會尋找阮年年的不足,在這種目的的支配下,所有聖人都會被詆毀成骯臟不堪的人。目的論也告訴阮年年,她討厭張舟遠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走出來,即使張舟遠現在是個聖人,阮年年也要把他化為世界上最不堪的人,即使張舟遠曾經給阮年年帶來過很多美好時光。其結果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阮年年在進行課題分離之後,接受了那個在張舟遠口中“又黑又胖又醜”的自己,所謂的幸福,可不就是接納自己嘛!在阮年年看來,學會課題分離也是避免被pua和反pua的一種絕佳手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