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十六章
又是一年楊柳青,寧遠府的西市一向是熱鬧極了的,賣餛飩的,賣胡餅的,賣菜的,熙熙攘攘擠了一路,一個穿著天青色掐腰比甲,配著杏色裙兒的女郎提著籃子,熟練的在巷子口叫了一輛騾車。
那車夫姓王,長得一張像驢似的長臉,人都叫他王驢子。
他見了這女郎,殷勤地替她接過籃子:"桃花姐姐這是要去哪兒?"
桃花笑了笑:"去祥雲巷子羅家。我們娘子有東西叫我帶給我們大姑奶奶去。——還是十個錢罷?"
"這是自然。我王驢子做買賣最是實誠,從不亂漲價的。"王驢子從桃花手裏接過十個銅錢,一甩鞭子,騾子就噠噠噠地走起來。
他常年在桂花巷子外等客,桃花坐車出門去,十次有五次都是他的車。也算是老熟客了。
"沈三娘子今年怕是要出嫁了罷?我記得今年二月裏,沈二娘子辦了喜事。三娘子怕是也快了。"王驢子一面笑一面說,"若是三娘子出門子,我也叫我家小女郎來揀幾個喜糖吃,也沾一沾三娘子的靈氣才是。"
桃花笑了:"那你叫你家小娘子來尋我,我定給她多留幾顆我們娘子的喜糖吃。"
去年十一月裏,霜降滿了十五歲,崔家就提起了婚期,兩家父母最後決定,定在今年的五月十一日。
與之相應的,二娘已經在今年二月份嫁到了苗家去。
四娘的婚期定在明年十一月。
轉眼間,她們三姊妹都到了成婚的年紀。
蘇氏夫妻對於幼女的婚事,很是看重,去年就開始為幼女準備嫁妝。
元娘很想像她當年出嫁的那樣,親手給妹妹繡一個蓋頭。但很不巧的是,她懷上了第二個孩子。
這個孩子一點兒不像她懷嚴哥兒時,好幾個月了還敢挺著大肚子風風火火回娘家替二妹跟江家吵架。那時的她,幹什麽都精神,可這孩子一懷上,她就精神不振,妊娠反應也更嚴重,家裏的家事她都交給了弟媳婦蒲氏幫忙。
就是因為她懷得艱難,沈家,尤其是霜降,總是三天兩頭的給她送些兒補品去。
到了羅家,梨花正巧挎著籃子要出門去買菜,見著她就了然一笑:"妹妹來了,快進來罷。我們奶奶正用了早食,坐著歇著呢。"
兩個親親熱熱的挽著手進去。嚴哥兒此時已經有四歲了,元娘也把他送去了娘家侄子們上學的學堂,想著多學幾個字總是好的。
此時正巧碰上,桃花就給嚴哥兒請了安。元娘同妹妹霜降很親近,嚴哥兒自然也同三姨相處的時間更多些,他也更親近三姨。
"桃花姑姑起來罷。三姨近來好嗎?阿娘說等過幾日她好了,就帶我回外婆家去。三姨還答應了給我做個沙包呢!"嚴哥兒笑嘻嘻地道。
"嚴哥兒放心罷,我們娘子都記著呢。"桃花也回答道。
元娘笑瞇瞇的看著兒子:"好啦,時辰不早了,嚴哥兒該去上學了。"
送他的是他的阿奶羅太太,原本是元娘送的,但元娘這胎懷相不好,羅太太也接手了一部分活兒。
嚴哥兒點點頭,蹦下臺階,牽著阿奶的手去學堂。
元娘看見桃花的那個籃子,心裏又是欣慰又是無奈:"你們家娘子啊,真是!我都說過了,如今我這裏樣樣都有,一日都要一只雞來燉湯,補身子的也自來沒斷過。偏這丫頭,總是不肯聽!"
桃花笑道:"我們娘子時常掛心著大姑奶奶呢。不能常見,總是憂心您的身子。這也是我們家娘子的心意啊。"
元娘笑了笑:"梨花啊,我記得我這裏有一瓶婆家弟妹送來的枇杷露。是自己家裏加了蜜漬的,對嗓子好。前兒仿佛聽著小妹又咳了幾聲,你把這個帶回去,化了溫水給她喝。小妹自來怕苦,若是要喝藥,定然不樂意的。這東西甜蜜蜜的,想來她會喝。"
"誒,小的這就去。"梨花脆生生的應了一聲。就去開了櫃子拿那瓶枇杷露。
蒲氏的孩子與嚴哥兒就差了一歲多。娘家送來的東西,元娘也每每不好吃獨食,也總是要分蒲氏一份。蒲氏自覺占了嫂子很多便宜,總也想著回報一點兒。
她家是鎮子上的,家裏做的枇杷露是很好的,年年都要因此賣一筆錢。上個月她回了娘家,就帶了六瓶回來,自己留了兩瓶,孝敬公婆兩瓶,剩下的就都給了嫂子元娘。
元娘吃了幾回,自覺很不錯,還剩一瓶,她就收著沒有動,打算給小妹妹霜降吃。
她囑咐桃花道:"若是小妹覺得吃著好,你就來同我說,或是同梨花說,也是一樣的。我就把些銀子與阿蒲,請她回娘家再帶些兒來。"
桃花點了頭應是。說著就要回去,元娘道:"怎這麽快就回去?你歇會兒子,與梨花去吃碗茶罷?"
桃花搖搖頭:"大姑奶奶要賜茶喝,小的本不該推辭,只是來時太太吩咐了,叫我去銀樓寄單子去,給我們娘子打些首飾。單子長,恐怕去晚了趕不及。"
元娘倒也點頭:"還有一個多月就是婚期,略忙些兒也是應當的,那我就不留你了,你去罷。梨花,送一送你桃花妹子。"
梨花應聲笑道:"正巧兒我要買菜去,就和桃花妹妹同行一段路罷。"
兩個還是雇的王驢子的車——他們拉客的,若是目的地人煙並不稀少,他一向也都願意停著等一等,若是再等著一個客,就比他空車拉回去劃算些。
王驢子見著她兩個出來,忙噔噔噔的跑來:"兩位姐姐坐我這車罷?"
既是相熟的車主,梨花桃花自然願意,兩個就上了車:"去我家常去的銀樓那。在集市口子,把梨花姐姐放下。"
兩個人的車資就是二十個銅錢,桃花從荷包裏數出來遞給他。
梨花慢了一步,她兩個素來不錯,也就不同桃花爭這十個錢的車資。
桃花到得銀樓,銀樓的二掌櫃張橋見了桃花,立刻就迎上來:"我還說桃花姐姐幾時來呢?可巧就到了。我們上樓說罷!"
三郎早就跟張橋說了,自己妹妹要出嫁,預備打一批首飾,明日應該是妹妹的女使桃花拿了單子和錢來。
蘇氏是給女兒訂家具去了,本該嫂嫂去呢,可惜朱氏老爹得了風寒,她去看護她爹爹去了。許氏呢懷了身子,孩子這幾日怕是就要臨產,穩婆都請在家裏住著,哪裏敢讓她來跑這個路?
總之,這件事並不難,蘇氏又提前給女兒列好了單子,就叫桃花去辦了。
按照嫁妝規格呢,首飾裏頭金銀都要有。先元娘成親時是金銀頭面各一套。旁的細碎的首飾則是添妝時添的。
但元娘成婚那是八年前的事了,八年後的沈家早就覺得當年嫁大女兒時的嫁妝簡薄。當年是家裏只能拿的出這樣的,如今家裏既然更好了,那麽小女兒的嫁妝自然也會更好。
蘇氏給小女兒列的單子就是金頭面四套——赤金魚戲蓮塘,赤金鑲紅珊瑚青鸞拜月,這兩套各是內含十八樣的。鑲細紅寶喜鵲登梅,鑲白玉蝶穿牡丹,這兩套則是各含十二只的。
銀頭面四套——鑲白玉的玉蘭立雀,鑲紅玉的百蝠有鷺,這兩個各是十八只的。絞絲垂珠的歲寒三友,鈿頭鑲銀的梅蘭竹菊。這兩套各是十二只的。
還有金銀鐲子各兩對,項圈各兩個,耳墜金的,銀的,玉的各兩對。
這份單子足足花去了蘇氏走前給的那張八百裏兩的銀票一張,另加一張一百八十兩的銀票。
喜得張橋笑的見牙不見眼的,見著桃花好似見著他祖奶奶,殷勤極了。
因著買的多,銀樓又另送了一對赤銀鑲嵌細藍寶的孔雀垂珠釵子。
所謂的細紅寶,細藍寶,就是指官用的各種寶石挑選過了之後,或是純度不夠,或是太過小顆,或是顏色不夠純正的流入民間的瑕疵品。所以在寶石前面加個細字,來區別官用的寶石和民用的寶石。
官用的也不是不在民間流通,但極少數,而且溢價早已超出了它本身應該有的價格,所以不是巨商巨富,若是要買鑲寶石的首飾,細寶就是大家的首選。
細寶石也會因為本身的瑕疵多少而定價。像沈家買的這幾樣鑲細寶石的首飾,就是屬於中等偏上的貨色。
霜降自覺她的嫁妝光是首飾一項就高過姐姐嫁妝的總額,只覺得很對不起姐姐。
但蘇氏說:"元娘那時候,咱們家沒那個條件,可你瞧,咱們家好起來了,但凡有好的,甚個時候少了你大姐姐的?你別擔心這個,我們做爹娘的心裏都有數的,斷斷不會虧待了你姐姐。"
蘇氏這話說的很對,自從元娘嫁進了羅家,沈家那是隔三差五就送東西。家裏若有好的東西了,也從來不忘記元娘。就單單是貼補元娘的價值,也早就值當元娘嫁妝的兩倍了。
大女兒運氣不好,嫁的時候家裏並不算多有錢,嫁妝也只是普通人家的上等水平。蘇氏常常覺得虧欠了大女兒,也常常換著法子補貼。
老爹老娘的錢都是自己掙的,兩個兒子的錢自己也捏了一半,他們願意貼補姐姐,三郎和五郎也並沒有甚麽意見。
蘇氏是個很有本事的婦人,像他們這樣的人家,因為利益問題,常常兄弟姊妹之間也會有矛盾。但她就偏偏做到教育了小的尊敬大的,大的愛護小的。
沈家這四個兄弟姊妹,不說彼此的配偶,只說是兄弟姊妹之間,感情很好。從不覺得應該自己多拿一些東西。
恰如蘇氏所想,元娘不僅不覺得妹妹的嫁妝太過豐厚而嫉妒,反而在蘇氏給她看嫁妝單子時,她這樣對母親說:"這是應當的,我出嫁時家裏的生意才起來,我的嫁妝在小商戶裏頭就很豐厚了,如今妹妹嫁的又是崔家大郎,是個七品官,她的嫁妝若不厚一點兒,日後怎麽同那些官太太們交際呢?"
作為長姐,她平等的疼愛每一個弟弟妹妹,但是,人的心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有一些偏向——就像她更偏愛幾乎算是自己帶大的小妹霜降。
那時,,她作為長女,自然很忙,很多時候不得不把妹妹給阿奶看著,但只要她得空,就是她帶著霜降。
妹妹的添妝,她早就想好了。
當年霜降給她的是一對金釵。那對金釵哪怕是到了現在,她出門做客也很壓得住場子。
那時妹妹才不過八歲,就能拿了自己辛苦繡圖賺的銀子給元娘添妝。
元娘看好了一支鳳釵。是紫金累絲鳳,有三尾,前頭鳳凰的嘴巴還吊著一顆珍珠。看起來又端莊又精致。
不過價格當然並不便宜,要花足足一百兩。但元娘有錢,她自己會織綢,家裏陪嫁的鋪子也年年收租金,何況家裏還時不時補貼她。這個錢對她來說是能拿的出來的。
不只是沈家,崔家也開始要預備婚宴了。
或許是之前把西越打老實了,這些年蜀州是非常的平靜。除去一些日常的巡邏訓練,就只有一些偶爾掉落的剿匪任務,崔如松也很難攢到升官的功績,故而還是在七品位子上呆著。
但就算不往上頭升,七品也算是西山營挨邊上層的軍官了。
他們一家子都搬到了山腰上的住宅去。那座宅子很大,雖然挨邊林子,但也有好處——鄰居少,地盤多。
宅子大,大家也都選了個小院子住。正院當然是崔如松兩口子的。
前院住的就是崔守仁和橘小娘。
西廂位置有兩個院子,東廂位置也是兩個院兒。
崔如柏就住的東邊第一個院子,自己給改個名字叫柏院。
崔如榆則住的第二個院兒,他也跟著哥哥,改個名字叫榆院。至少能分清,哪個是二郎君的院子,哪個是三郎君的院子。
妹妹崔如月則入住西邊第一個院子,自己改個名字叫望月院。陪她一起入住的還有貼身女使阿草。
崔家人少,也就還是崔平崔安,阿魚阿草阿花五個人伺候。宅子大了不少,五個仆役往往身兼數職,忙的不行。
但崔如松自己領兵能行,內宅管理他是一竅不通。為免自己挑得不好,給娘子添麻煩,他幹脆就不買人,寫信給霜降,說等她進了門,就叫霜降去挑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又是一年楊柳青,寧遠府的西市一向是熱鬧極了的,賣餛飩的,賣胡餅的,賣菜的,熙熙攘攘擠了一路,一個穿著天青色掐腰比甲,配著杏色裙兒的女郎提著籃子,熟練的在巷子口叫了一輛騾車。
那車夫姓王,長得一張像驢似的長臉,人都叫他王驢子。
他見了這女郎,殷勤地替她接過籃子:"桃花姐姐這是要去哪兒?"
桃花笑了笑:"去祥雲巷子羅家。我們娘子有東西叫我帶給我們大姑奶奶去。——還是十個錢罷?"
"這是自然。我王驢子做買賣最是實誠,從不亂漲價的。"王驢子從桃花手裏接過十個銅錢,一甩鞭子,騾子就噠噠噠地走起來。
他常年在桂花巷子外等客,桃花坐車出門去,十次有五次都是他的車。也算是老熟客了。
"沈三娘子今年怕是要出嫁了罷?我記得今年二月裏,沈二娘子辦了喜事。三娘子怕是也快了。"王驢子一面笑一面說,"若是三娘子出門子,我也叫我家小女郎來揀幾個喜糖吃,也沾一沾三娘子的靈氣才是。"
桃花笑了:"那你叫你家小娘子來尋我,我定給她多留幾顆我們娘子的喜糖吃。"
去年十一月裏,霜降滿了十五歲,崔家就提起了婚期,兩家父母最後決定,定在今年的五月十一日。
與之相應的,二娘已經在今年二月份嫁到了苗家去。
四娘的婚期定在明年十一月。
轉眼間,她們三姊妹都到了成婚的年紀。
蘇氏夫妻對於幼女的婚事,很是看重,去年就開始為幼女準備嫁妝。
元娘很想像她當年出嫁的那樣,親手給妹妹繡一個蓋頭。但很不巧的是,她懷上了第二個孩子。
這個孩子一點兒不像她懷嚴哥兒時,好幾個月了還敢挺著大肚子風風火火回娘家替二妹跟江家吵架。那時的她,幹什麽都精神,可這孩子一懷上,她就精神不振,妊娠反應也更嚴重,家裏的家事她都交給了弟媳婦蒲氏幫忙。
就是因為她懷得艱難,沈家,尤其是霜降,總是三天兩頭的給她送些兒補品去。
到了羅家,梨花正巧挎著籃子要出門去買菜,見著她就了然一笑:"妹妹來了,快進來罷。我們奶奶正用了早食,坐著歇著呢。"
兩個親親熱熱的挽著手進去。嚴哥兒此時已經有四歲了,元娘也把他送去了娘家侄子們上學的學堂,想著多學幾個字總是好的。
此時正巧碰上,桃花就給嚴哥兒請了安。元娘同妹妹霜降很親近,嚴哥兒自然也同三姨相處的時間更多些,他也更親近三姨。
"桃花姑姑起來罷。三姨近來好嗎?阿娘說等過幾日她好了,就帶我回外婆家去。三姨還答應了給我做個沙包呢!"嚴哥兒笑嘻嘻地道。
"嚴哥兒放心罷,我們娘子都記著呢。"桃花也回答道。
元娘笑瞇瞇的看著兒子:"好啦,時辰不早了,嚴哥兒該去上學了。"
送他的是他的阿奶羅太太,原本是元娘送的,但元娘這胎懷相不好,羅太太也接手了一部分活兒。
嚴哥兒點點頭,蹦下臺階,牽著阿奶的手去學堂。
元娘看見桃花的那個籃子,心裏又是欣慰又是無奈:"你們家娘子啊,真是!我都說過了,如今我這裏樣樣都有,一日都要一只雞來燉湯,補身子的也自來沒斷過。偏這丫頭,總是不肯聽!"
桃花笑道:"我們娘子時常掛心著大姑奶奶呢。不能常見,總是憂心您的身子。這也是我們家娘子的心意啊。"
元娘笑了笑:"梨花啊,我記得我這裏有一瓶婆家弟妹送來的枇杷露。是自己家裏加了蜜漬的,對嗓子好。前兒仿佛聽著小妹又咳了幾聲,你把這個帶回去,化了溫水給她喝。小妹自來怕苦,若是要喝藥,定然不樂意的。這東西甜蜜蜜的,想來她會喝。"
"誒,小的這就去。"梨花脆生生的應了一聲。就去開了櫃子拿那瓶枇杷露。
蒲氏的孩子與嚴哥兒就差了一歲多。娘家送來的東西,元娘也每每不好吃獨食,也總是要分蒲氏一份。蒲氏自覺占了嫂子很多便宜,總也想著回報一點兒。
她家是鎮子上的,家裏做的枇杷露是很好的,年年都要因此賣一筆錢。上個月她回了娘家,就帶了六瓶回來,自己留了兩瓶,孝敬公婆兩瓶,剩下的就都給了嫂子元娘。
元娘吃了幾回,自覺很不錯,還剩一瓶,她就收著沒有動,打算給小妹妹霜降吃。
她囑咐桃花道:"若是小妹覺得吃著好,你就來同我說,或是同梨花說,也是一樣的。我就把些銀子與阿蒲,請她回娘家再帶些兒來。"
桃花點了頭應是。說著就要回去,元娘道:"怎這麽快就回去?你歇會兒子,與梨花去吃碗茶罷?"
桃花搖搖頭:"大姑奶奶要賜茶喝,小的本不該推辭,只是來時太太吩咐了,叫我去銀樓寄單子去,給我們娘子打些首飾。單子長,恐怕去晚了趕不及。"
元娘倒也點頭:"還有一個多月就是婚期,略忙些兒也是應當的,那我就不留你了,你去罷。梨花,送一送你桃花妹子。"
梨花應聲笑道:"正巧兒我要買菜去,就和桃花妹妹同行一段路罷。"
兩個還是雇的王驢子的車——他們拉客的,若是目的地人煙並不稀少,他一向也都願意停著等一等,若是再等著一個客,就比他空車拉回去劃算些。
王驢子見著她兩個出來,忙噔噔噔的跑來:"兩位姐姐坐我這車罷?"
既是相熟的車主,梨花桃花自然願意,兩個就上了車:"去我家常去的銀樓那。在集市口子,把梨花姐姐放下。"
兩個人的車資就是二十個銅錢,桃花從荷包裏數出來遞給他。
梨花慢了一步,她兩個素來不錯,也就不同桃花爭這十個錢的車資。
桃花到得銀樓,銀樓的二掌櫃張橋見了桃花,立刻就迎上來:"我還說桃花姐姐幾時來呢?可巧就到了。我們上樓說罷!"
三郎早就跟張橋說了,自己妹妹要出嫁,預備打一批首飾,明日應該是妹妹的女使桃花拿了單子和錢來。
蘇氏是給女兒訂家具去了,本該嫂嫂去呢,可惜朱氏老爹得了風寒,她去看護她爹爹去了。許氏呢懷了身子,孩子這幾日怕是就要臨產,穩婆都請在家裏住著,哪裏敢讓她來跑這個路?
總之,這件事並不難,蘇氏又提前給女兒列好了單子,就叫桃花去辦了。
按照嫁妝規格呢,首飾裏頭金銀都要有。先元娘成親時是金銀頭面各一套。旁的細碎的首飾則是添妝時添的。
但元娘成婚那是八年前的事了,八年後的沈家早就覺得當年嫁大女兒時的嫁妝簡薄。當年是家裏只能拿的出這樣的,如今家裏既然更好了,那麽小女兒的嫁妝自然也會更好。
蘇氏給小女兒列的單子就是金頭面四套——赤金魚戲蓮塘,赤金鑲紅珊瑚青鸞拜月,這兩套各是內含十八樣的。鑲細紅寶喜鵲登梅,鑲白玉蝶穿牡丹,這兩套則是各含十二只的。
銀頭面四套——鑲白玉的玉蘭立雀,鑲紅玉的百蝠有鷺,這兩個各是十八只的。絞絲垂珠的歲寒三友,鈿頭鑲銀的梅蘭竹菊。這兩套各是十二只的。
還有金銀鐲子各兩對,項圈各兩個,耳墜金的,銀的,玉的各兩對。
這份單子足足花去了蘇氏走前給的那張八百裏兩的銀票一張,另加一張一百八十兩的銀票。
喜得張橋笑的見牙不見眼的,見著桃花好似見著他祖奶奶,殷勤極了。
因著買的多,銀樓又另送了一對赤銀鑲嵌細藍寶的孔雀垂珠釵子。
所謂的細紅寶,細藍寶,就是指官用的各種寶石挑選過了之後,或是純度不夠,或是太過小顆,或是顏色不夠純正的流入民間的瑕疵品。所以在寶石前面加個細字,來區別官用的寶石和民用的寶石。
官用的也不是不在民間流通,但極少數,而且溢價早已超出了它本身應該有的價格,所以不是巨商巨富,若是要買鑲寶石的首飾,細寶就是大家的首選。
細寶石也會因為本身的瑕疵多少而定價。像沈家買的這幾樣鑲細寶石的首飾,就是屬於中等偏上的貨色。
霜降自覺她的嫁妝光是首飾一項就高過姐姐嫁妝的總額,只覺得很對不起姐姐。
但蘇氏說:"元娘那時候,咱們家沒那個條件,可你瞧,咱們家好起來了,但凡有好的,甚個時候少了你大姐姐的?你別擔心這個,我們做爹娘的心裏都有數的,斷斷不會虧待了你姐姐。"
蘇氏這話說的很對,自從元娘嫁進了羅家,沈家那是隔三差五就送東西。家裏若有好的東西了,也從來不忘記元娘。就單單是貼補元娘的價值,也早就值當元娘嫁妝的兩倍了。
大女兒運氣不好,嫁的時候家裏並不算多有錢,嫁妝也只是普通人家的上等水平。蘇氏常常覺得虧欠了大女兒,也常常換著法子補貼。
老爹老娘的錢都是自己掙的,兩個兒子的錢自己也捏了一半,他們願意貼補姐姐,三郎和五郎也並沒有甚麽意見。
蘇氏是個很有本事的婦人,像他們這樣的人家,因為利益問題,常常兄弟姊妹之間也會有矛盾。但她就偏偏做到教育了小的尊敬大的,大的愛護小的。
沈家這四個兄弟姊妹,不說彼此的配偶,只說是兄弟姊妹之間,感情很好。從不覺得應該自己多拿一些東西。
恰如蘇氏所想,元娘不僅不覺得妹妹的嫁妝太過豐厚而嫉妒,反而在蘇氏給她看嫁妝單子時,她這樣對母親說:"這是應當的,我出嫁時家裏的生意才起來,我的嫁妝在小商戶裏頭就很豐厚了,如今妹妹嫁的又是崔家大郎,是個七品官,她的嫁妝若不厚一點兒,日後怎麽同那些官太太們交際呢?"
作為長姐,她平等的疼愛每一個弟弟妹妹,但是,人的心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有一些偏向——就像她更偏愛幾乎算是自己帶大的小妹霜降。
那時,,她作為長女,自然很忙,很多時候不得不把妹妹給阿奶看著,但只要她得空,就是她帶著霜降。
妹妹的添妝,她早就想好了。
當年霜降給她的是一對金釵。那對金釵哪怕是到了現在,她出門做客也很壓得住場子。
那時妹妹才不過八歲,就能拿了自己辛苦繡圖賺的銀子給元娘添妝。
元娘看好了一支鳳釵。是紫金累絲鳳,有三尾,前頭鳳凰的嘴巴還吊著一顆珍珠。看起來又端莊又精致。
不過價格當然並不便宜,要花足足一百兩。但元娘有錢,她自己會織綢,家裏陪嫁的鋪子也年年收租金,何況家裏還時不時補貼她。這個錢對她來說是能拿的出來的。
不只是沈家,崔家也開始要預備婚宴了。
或許是之前把西越打老實了,這些年蜀州是非常的平靜。除去一些日常的巡邏訓練,就只有一些偶爾掉落的剿匪任務,崔如松也很難攢到升官的功績,故而還是在七品位子上呆著。
但就算不往上頭升,七品也算是西山營挨邊上層的軍官了。
他們一家子都搬到了山腰上的住宅去。那座宅子很大,雖然挨邊林子,但也有好處——鄰居少,地盤多。
宅子大,大家也都選了個小院子住。正院當然是崔如松兩口子的。
前院住的就是崔守仁和橘小娘。
西廂位置有兩個院子,東廂位置也是兩個院兒。
崔如柏就住的東邊第一個院子,自己給改個名字叫柏院。
崔如榆則住的第二個院兒,他也跟著哥哥,改個名字叫榆院。至少能分清,哪個是二郎君的院子,哪個是三郎君的院子。
妹妹崔如月則入住西邊第一個院子,自己改個名字叫望月院。陪她一起入住的還有貼身女使阿草。
崔家人少,也就還是崔平崔安,阿魚阿草阿花五個人伺候。宅子大了不少,五個仆役往往身兼數職,忙的不行。
但崔如松自己領兵能行,內宅管理他是一竅不通。為免自己挑得不好,給娘子添麻煩,他幹脆就不買人,寫信給霜降,說等她進了門,就叫霜降去挑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