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八章
對方一說話,九歌才發現是柴桑,連忙放開扶著他的手,向後退了兩小步。
“王爺。”
“王爺”二字一出口,柴桑心裏沈沈嘆了一口氣。
“王爺若沒什麽事,我就先回了。”
九歌正要轉身,卻被柴桑上前一步拉住:“等一下。”
九歌停了下來,默默地從柴桑手中拽出自己的衣袖,作出一副耐心聽的樣子。
柴桑楞了一下,抽回空空如也的右手,臨了說了一句:“我有事和你商量。”
“嗯。”
“我想在澶州建個書院……”
九歌等著下文,柴桑卻不說了,只是看著她,九歌只能就事論事:“這是好事。”
“你有什麽想法?”柴桑又問道。
她有什麽想法?建書院不是個小事,他是不是也得容她好好考慮一下?
“王爺為何想建書院?”九歌把話頭又推給了柴桑,他既然提出來,必然已經經過深思熟慮。
“你記不記得那次咱們去武鳴山?”
”嗯。“她當然記得,從武鳴山回來,柴桑把自己關了一天。
“六七歲的孩子,不送去書院,便只能如那日的孩童一樣。”
那日,在武鳴山上,他們遇見一個六七歲的孩童,在冰天雪地裏刨野菜……
九歌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但這件事,真做起來,不會容易。
“容我好好想想。”
“好。”
“明日我會召集大家,商量此事。”
“好。”
九歌準備走,又想起方才觸碰到他衣服時的冰涼,猶豫了一下,還是對柴桑說:“天寒,王爺早些回。”
柴桑看著九歌漸漸走遠,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通體冰涼,他已經在這裏站了半個時辰,因為這裏是九歌回房間的必經之路,書院之事也不是今日非說不可,他只是想跟她多說幾句話。
翌日,柴桑果然提起書院一事,不出意外,眾人都皺起了眉頭。
九歌昨日回去之後便細細想過,書院一事自然是利於當地百姓的,但此時提出,怕不是個好時機。畢竟大半的澶州百姓今年冬天還是靠官府的救濟度日,來年春天還要仰仗官府借的種子糧來播種,肚子尚且填不飽,哪還能談得上讀書和學問?
照例是王樸先開了口:“不知王爺想辦的,是哪種書院?”
“茲事體大,很難一蹴而就,我想著先在各縣開設啟蒙書院,一步一步來。”
柴桑一張口,王樸便知道他心中定然已經有了想法,便鼓勵道:“王爺請繼續說下去。”
“其實我有兩個考慮,一是讓適齡的孩童得以進入書院,認字明理,二是官府出資,可以讓一些讀書人有個營生。”
“王爺說的,句句在理。”王樸十分認同:“方今天下未定,禮義崩壞,認字明理,實屬必要。讀書士子大多體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做工種地都是勉強,做教書先生正適合。”
“可是當下世道,真的能招到學子嗎?”林沐開口問道:“你說讓他們認字明理,可是對那些吃不飽飯的人來說,認字明理遠沒有填飽肚子重要。”
林沐所說,與九歌心中所想正是契合。
“話是如此。”這樣的顧慮,柴桑不是沒有過。
“可是,什麽時候時機才能成熟呢?三年?五年?十年?”
面對柴桑的反問,林沐答不上來,九歌也答不上來。
“永遠不會有所謂合適的時機。”柴桑又繼續說:“遲一年,便耽誤一年。只要開始辦,哪怕只有一個學子,也會有所裨益。”
柴桑所說,眾人倒是認同,可從實際上說,仍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錢。
“既然要辦,自然是希望學子多多益善。”王樸說道。
“那怎樣,才能打破百姓的顧慮,讓百姓願意將孩子送來呢?”林沐又開口問道。
“給錢,給糧。”九歌面無表情地說。
“哪有那麽多錢糧?”林沐反問道。連明年開春的種子糧,官府都得出面跟富戶借,然後再轉借給百姓,哪裏還有多餘的錢糧給這些學子。
“眼下的口糧,官府也是要發的,不如把孩童的那部分挪到學院,每日由學院統一發放。除此之外,再給予少量銅錢,這樣家長便會想,幾歲的孩子在家能做什麽,不如讓他們去書院,還能領一些錢糧。”
對於九歌的提議,柴桑十分讚賞:“所需銅錢,可以先從我私庫出,待日後各縣寬裕了,再由各縣出。”
王樸忙擺手:“錢的事可以再想辦法,王爺已經為澶州殫精竭慮,哪能讓王爺再破費。”
“就這麽定了。”柴桑一錘定音。
“彰允,九歌,這件事交由你們去辦。”
“是。”南昭容和九歌齊聲應道。
片刻,柴桑又叮囑道:“行遠自邇,不要急躁。”
“好。”
依據柴桑的意思,九歌先在各縣張貼了求賢榜,榜中求有才學有學問的人,不限功名,十日內,有意願的士子可到所在縣報名,再由縣裏統一呈報州府,州府商議後確定名額,擇優錄用。
各縣的名單遞到柴桑案頭時,九歌正與柴桑在一起,柴桑當時手頭正有別的事,便讓九歌先看。
九歌把名冊一頁頁翻開,待翻到閔縣遞上來的那一份時,名冊上的兩個字讓她內心大為震顫。
趙珩?趙珩!
她的手止不住地顫抖,她用一只手將另一只手緊緊握住,忍著心中巨大的顫動,繼續往下看,天佑元年生,對上了!
一旁的柴桑註意到了她的異樣,便問道:“怎麽了?”
對於柴桑的詢問,九歌無暇理會,只見她站起身來,拿起名冊就往外跑。
柴桑見狀,立馬放下手中的筆,追了上去。
只見九歌穿過庭院,跑了好久才找到南昭容,見面就興沖沖地說:“師兄,我爹還活著!”
說著九歌把名冊遞給南昭容,指著裏面一處說道:“師兄,你看,趙珩,天佑元年生人,這是不是我爹,你說,我爹是不是還活著!”
南昭容順著九歌指的一看,確實如九歌所說,名字、年齡都對得上,那麽名冊上的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師父。
但他不敢把話說太滿,看著九歌現在的勁頭,他怕萬一不是,惹得九歌失望,便轉圜道:“我們先去看看,看是不是有人冒名,或是同名同姓。”
“好!”雖然南昭容這樣說,可九歌心裏覺得,這個人,一定就是她失蹤數月的父親。
師兄妹二人風風火火準備向閔縣出發,一轉身卻看到了身後的柴桑,霎時楞在原地,一時不知該怎麽解釋。
“去吧。”柴桑沒等他二人說話,自己先開了口,九歌感激地看了柴桑一眼,就和南昭容跑走了。
二人到了閔縣,一進縣衙,點名要找縣裏的主簿。
閔縣的主簿姓李,一聽州裏來人了,還指名要見他,以為出了什麽事,不敢耽擱,趕緊就跑出來,著急忙慌的,寒冬臘月楞是急出了一身汗。
見了九歌和南昭容,一聽是要找人,才安下心來。
待九歌說明緣由,李主簿立馬找出那日登記的名冊,翻到趙珩的那頁,呈到九歌面前。
九歌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中,從頭到尾仔細察看,看到最後那熟悉的字體,她的心開始狂跳,“趙珩”二字,確實是父親的筆跡!也就是說,父親真的還活著,幾天前還到過這裏,而且現在人就在閔縣。
她耐住激動的心情,又挨著看了一遍,卻發現名冊中並未記錄父親住在哪裏。
“李主簿,名冊中為何沒有記錄住址?”九歌擡起頭問道。
“不會啊。”李主簿有些疑惑:“我還特意囑咐手下道人記下各人的地址,方便日後聯系。”
九歌又前後翻了幾頁,果然發現,各頁都有記載。
“那為何單沒有趙珩的?”
李主簿一時也說不上來,名冊是手下人記錄的,送到澶州的那份也是手下人抄錄的,他只是簡單翻了翻,並未經手。九歌這樣問他,他也不敢推說不知,只得差人去把那日負責記錄的人找來問個清楚。
那人來了之後,聽是州裏的人過問,不敢怠慢,便一五一十將那日情形交代出來:“那日確實有一人,我問他住址,他說他沒有家,我問他那日後怎麽通知他,他說張了榜,他自然能知道。”
“沒有家”,聽到這三個字,九歌心裏一陣刺痛,這全是拜她所賜。
“那他有沒有說他去哪裏?”南昭容接著問道。
“沒有。”
“那你有沒有看到他朝哪個方向走了?”
那人仔細回憶了一下,那人報完名後走向了他的右手邊,按照當時他所在的方位,那應該是正南方。
“正南方。”那人立馬回答道:“他走向了正南方。”
南昭容問完又看向李主簿:“李主簿,當時報名的地方,正南方是什麽地方。”
李主簿為難地說:“南大人,當日就是在縣衙報名的,正南方,是大半個縣城啊。”
李主簿這話一出,整個後堂陷入了沈默,一片樹葉掉下去的聲音都能聽得見。
那日負責記錄的人,看看南昭容和九歌,又看看李主簿,他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但看眼下情形,應該是在找人。
“李主簿。”他小心翼翼地輕輕喊了一聲。
“嗯?”除李主簿外,他這一聲也引得南昭容和九歌側目。
“我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他試探性地問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對方一說話,九歌才發現是柴桑,連忙放開扶著他的手,向後退了兩小步。
“王爺。”
“王爺”二字一出口,柴桑心裏沈沈嘆了一口氣。
“王爺若沒什麽事,我就先回了。”
九歌正要轉身,卻被柴桑上前一步拉住:“等一下。”
九歌停了下來,默默地從柴桑手中拽出自己的衣袖,作出一副耐心聽的樣子。
柴桑楞了一下,抽回空空如也的右手,臨了說了一句:“我有事和你商量。”
“嗯。”
“我想在澶州建個書院……”
九歌等著下文,柴桑卻不說了,只是看著她,九歌只能就事論事:“這是好事。”
“你有什麽想法?”柴桑又問道。
她有什麽想法?建書院不是個小事,他是不是也得容她好好考慮一下?
“王爺為何想建書院?”九歌把話頭又推給了柴桑,他既然提出來,必然已經經過深思熟慮。
“你記不記得那次咱們去武鳴山?”
”嗯。“她當然記得,從武鳴山回來,柴桑把自己關了一天。
“六七歲的孩子,不送去書院,便只能如那日的孩童一樣。”
那日,在武鳴山上,他們遇見一個六七歲的孩童,在冰天雪地裏刨野菜……
九歌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但這件事,真做起來,不會容易。
“容我好好想想。”
“好。”
“明日我會召集大家,商量此事。”
“好。”
九歌準備走,又想起方才觸碰到他衣服時的冰涼,猶豫了一下,還是對柴桑說:“天寒,王爺早些回。”
柴桑看著九歌漸漸走遠,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通體冰涼,他已經在這裏站了半個時辰,因為這裏是九歌回房間的必經之路,書院之事也不是今日非說不可,他只是想跟她多說幾句話。
翌日,柴桑果然提起書院一事,不出意外,眾人都皺起了眉頭。
九歌昨日回去之後便細細想過,書院一事自然是利於當地百姓的,但此時提出,怕不是個好時機。畢竟大半的澶州百姓今年冬天還是靠官府的救濟度日,來年春天還要仰仗官府借的種子糧來播種,肚子尚且填不飽,哪還能談得上讀書和學問?
照例是王樸先開了口:“不知王爺想辦的,是哪種書院?”
“茲事體大,很難一蹴而就,我想著先在各縣開設啟蒙書院,一步一步來。”
柴桑一張口,王樸便知道他心中定然已經有了想法,便鼓勵道:“王爺請繼續說下去。”
“其實我有兩個考慮,一是讓適齡的孩童得以進入書院,認字明理,二是官府出資,可以讓一些讀書人有個營生。”
“王爺說的,句句在理。”王樸十分認同:“方今天下未定,禮義崩壞,認字明理,實屬必要。讀書士子大多體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做工種地都是勉強,做教書先生正適合。”
“可是當下世道,真的能招到學子嗎?”林沐開口問道:“你說讓他們認字明理,可是對那些吃不飽飯的人來說,認字明理遠沒有填飽肚子重要。”
林沐所說,與九歌心中所想正是契合。
“話是如此。”這樣的顧慮,柴桑不是沒有過。
“可是,什麽時候時機才能成熟呢?三年?五年?十年?”
面對柴桑的反問,林沐答不上來,九歌也答不上來。
“永遠不會有所謂合適的時機。”柴桑又繼續說:“遲一年,便耽誤一年。只要開始辦,哪怕只有一個學子,也會有所裨益。”
柴桑所說,眾人倒是認同,可從實際上說,仍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錢。
“既然要辦,自然是希望學子多多益善。”王樸說道。
“那怎樣,才能打破百姓的顧慮,讓百姓願意將孩子送來呢?”林沐又開口問道。
“給錢,給糧。”九歌面無表情地說。
“哪有那麽多錢糧?”林沐反問道。連明年開春的種子糧,官府都得出面跟富戶借,然後再轉借給百姓,哪裏還有多餘的錢糧給這些學子。
“眼下的口糧,官府也是要發的,不如把孩童的那部分挪到學院,每日由學院統一發放。除此之外,再給予少量銅錢,這樣家長便會想,幾歲的孩子在家能做什麽,不如讓他們去書院,還能領一些錢糧。”
對於九歌的提議,柴桑十分讚賞:“所需銅錢,可以先從我私庫出,待日後各縣寬裕了,再由各縣出。”
王樸忙擺手:“錢的事可以再想辦法,王爺已經為澶州殫精竭慮,哪能讓王爺再破費。”
“就這麽定了。”柴桑一錘定音。
“彰允,九歌,這件事交由你們去辦。”
“是。”南昭容和九歌齊聲應道。
片刻,柴桑又叮囑道:“行遠自邇,不要急躁。”
“好。”
依據柴桑的意思,九歌先在各縣張貼了求賢榜,榜中求有才學有學問的人,不限功名,十日內,有意願的士子可到所在縣報名,再由縣裏統一呈報州府,州府商議後確定名額,擇優錄用。
各縣的名單遞到柴桑案頭時,九歌正與柴桑在一起,柴桑當時手頭正有別的事,便讓九歌先看。
九歌把名冊一頁頁翻開,待翻到閔縣遞上來的那一份時,名冊上的兩個字讓她內心大為震顫。
趙珩?趙珩!
她的手止不住地顫抖,她用一只手將另一只手緊緊握住,忍著心中巨大的顫動,繼續往下看,天佑元年生,對上了!
一旁的柴桑註意到了她的異樣,便問道:“怎麽了?”
對於柴桑的詢問,九歌無暇理會,只見她站起身來,拿起名冊就往外跑。
柴桑見狀,立馬放下手中的筆,追了上去。
只見九歌穿過庭院,跑了好久才找到南昭容,見面就興沖沖地說:“師兄,我爹還活著!”
說著九歌把名冊遞給南昭容,指著裏面一處說道:“師兄,你看,趙珩,天佑元年生人,這是不是我爹,你說,我爹是不是還活著!”
南昭容順著九歌指的一看,確實如九歌所說,名字、年齡都對得上,那麽名冊上的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師父。
但他不敢把話說太滿,看著九歌現在的勁頭,他怕萬一不是,惹得九歌失望,便轉圜道:“我們先去看看,看是不是有人冒名,或是同名同姓。”
“好!”雖然南昭容這樣說,可九歌心裏覺得,這個人,一定就是她失蹤數月的父親。
師兄妹二人風風火火準備向閔縣出發,一轉身卻看到了身後的柴桑,霎時楞在原地,一時不知該怎麽解釋。
“去吧。”柴桑沒等他二人說話,自己先開了口,九歌感激地看了柴桑一眼,就和南昭容跑走了。
二人到了閔縣,一進縣衙,點名要找縣裏的主簿。
閔縣的主簿姓李,一聽州裏來人了,還指名要見他,以為出了什麽事,不敢耽擱,趕緊就跑出來,著急忙慌的,寒冬臘月楞是急出了一身汗。
見了九歌和南昭容,一聽是要找人,才安下心來。
待九歌說明緣由,李主簿立馬找出那日登記的名冊,翻到趙珩的那頁,呈到九歌面前。
九歌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中,從頭到尾仔細察看,看到最後那熟悉的字體,她的心開始狂跳,“趙珩”二字,確實是父親的筆跡!也就是說,父親真的還活著,幾天前還到過這裏,而且現在人就在閔縣。
她耐住激動的心情,又挨著看了一遍,卻發現名冊中並未記錄父親住在哪裏。
“李主簿,名冊中為何沒有記錄住址?”九歌擡起頭問道。
“不會啊。”李主簿有些疑惑:“我還特意囑咐手下道人記下各人的地址,方便日後聯系。”
九歌又前後翻了幾頁,果然發現,各頁都有記載。
“那為何單沒有趙珩的?”
李主簿一時也說不上來,名冊是手下人記錄的,送到澶州的那份也是手下人抄錄的,他只是簡單翻了翻,並未經手。九歌這樣問他,他也不敢推說不知,只得差人去把那日負責記錄的人找來問個清楚。
那人來了之後,聽是州裏的人過問,不敢怠慢,便一五一十將那日情形交代出來:“那日確實有一人,我問他住址,他說他沒有家,我問他那日後怎麽通知他,他說張了榜,他自然能知道。”
“沒有家”,聽到這三個字,九歌心裏一陣刺痛,這全是拜她所賜。
“那他有沒有說他去哪裏?”南昭容接著問道。
“沒有。”
“那你有沒有看到他朝哪個方向走了?”
那人仔細回憶了一下,那人報完名後走向了他的右手邊,按照當時他所在的方位,那應該是正南方。
“正南方。”那人立馬回答道:“他走向了正南方。”
南昭容問完又看向李主簿:“李主簿,當時報名的地方,正南方是什麽地方。”
李主簿為難地說:“南大人,當日就是在縣衙報名的,正南方,是大半個縣城啊。”
李主簿這話一出,整個後堂陷入了沈默,一片樹葉掉下去的聲音都能聽得見。
那日負責記錄的人,看看南昭容和九歌,又看看李主簿,他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但看眼下情形,應該是在找人。
“李主簿。”他小心翼翼地輕輕喊了一聲。
“嗯?”除李主簿外,他這一聲也引得南昭容和九歌側目。
“我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他試探性地問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