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敵人的敵人
關燈
小
中
大
林知望舉起戒尺要打,何明敲門稟報:“許閣老來了。”
“快請!”他心裏一驚。
房門打開,許閣老獨自進來。
林知望扔了戒尺俯身下拜:“恩師。”
徐湛跪在父親身邊,偷眼瞥見許閣老老態龍鐘的身影晃去窗邊的書桌旁翻看他的習文,品評道:“聱牙詰曲,確實該打。”
徐湛驚出了一身冷汗。
“出去吧,我同你爹有要事談。”他說。
徐湛如釋重負,恭恭敬敬應一聲是,起身悄悄的往外退。
許閣老慢條斯理的說:“你這兒子靈敏通透,只是性子欠打摸。”
“讓恩師見笑。”林知望整理袍角起身,“恩師有事傳學生過去便是,何須親自過來?”
許閣老並未聽他饒舌,直切主題問:“聽子維說你要上書,保王廷樞?”
“是。”林知望直言不諱。
“忘記我囑咐你的話了?”許閣老說:“保王廷樞,就是彈劾陳伯謙,我不記得你與王廷樞有如此深的私交。
“不為私交。”林知望說:“只為良心二字。”
“書生意氣,我看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許閣老怒道的說。
徐湛躲在回廊的柱子後面聽,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不齒,但見二人神色不對,實在好奇,又聽父親似要去救王廷樞,更是擔心。
“我只想提醒陛下,今日的局面是懷王、徐湛及多位禮部使臣出城談判,冒生命之危換來的,如今懷王的胳膊,一到陰雨天便疼的渾身冷汗,被我撞見一次,卻求我不要告知陛下。他做君父的忘了,我做臣子、做父親、做主官的忘不掉,王廷樞說的話我同樣想說,如此便取他性命,今後怎還有直言敢諫之人?”林知望不吐不快。
“說吧,你想怎樣?”許閣老無奈的問。
“釋放王廷樞,官覆原職。”他說。
“如果退而求其次,保住他的性命,降職留用呢?”
林知望這才收斂了一身火氣:“請恩師提點。”
“你既然要管,就去勸他,要他寫一份自省書。”許閣老說。
“自省書?”
“總不能要陛下承認自己關錯了人,就讓做臣子的退一步,推翻奏疏中的言論,支持互市。”許閣老難掩痛心的說:“這是保他性命的唯一辦法。”
“這番羞辱,他是不會接受的。”林知望說。
“這是陛下的意思。他能主動去寫最好,他不寫,自有人代他寫,有他的畫押手印即可。”許閣老說。
林知望剛剛壓下的憤怒頓升,滕然轉身,走了兩步拂袖道:“還是讓他去死吧!”
父親這樣對著當朝次輔撂狠話,將他嚇了一跳,有心想進去勸一勸,卻怕撞在二人氣頭上做無謂的犧牲,只得作罷。
“死是嗎?死有何難?”但聽許閣老壓了怒火低聲道:“文官仗節死義,武官馬革裹屍,本就是為人臣子的本分。莫說是王廷樞、胡之問,就是死一個內閣輔臣又怎樣?還有幾人記得起王首輔的冤情?”
林知望怒氣稍解,沖著許閣老深深一揖:“學生失態了。”
許閣老的聲音如沈冰澗:“你不再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小翰林,去做你該做的事,學飛蛾撲火焚身,沒有任何意義。”
徐湛心情覆雜的回到臥房。
林知望沒有密折專奏的權利,有關互市的奏疏盡數被內閣壓下,一連幾日心情陰翳,覆將家眷子女“發配”去了城郊莊園,孩子們小心翼翼的離開,不像往日去郊外那樣興高采烈,生怕觸了父親的黴頭。
了解內情的徐湛反倒坦然,他知道父親介意的有兩點:一則通貢互市的確是幸臣誤國的策略;二則懷王與他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談判成果遭人踐踏。
他曲肘撐在案邊望著父親,重提半年前父子二人玩笑般的賭約,討巧的笑道:“互市的弊端終會顯現,我看這陳伯謙氣數將近,只要他在一年之內倒臺,就算您贏還不行?”
林知望敲了他的腦袋罵一聲欠打,目光裏終於少了幾分厲色。
“你倒是心寬,可知王家上下一片愁雲慘霧?”林知望說。
徐湛知道,父親仍為王廷樞感到痛心。他以為大祁世風日下,“文官諫死,武官戰死”的時代已相去甚遠,但自他入京以來,為諫言而死的文官已聽說不少,先是提出覆套的王首輔,後是胡學士,如今又有了王部堂。
大祁這艘巨船疲態盡顯,幸還有前赴後繼的忠臣良將,不計一切苦苦支撐。
“不想討打就去別處晃。”林知望冷著臉說。
“父親將祖母他們送去莊園,家裏冷冷清清的,實在無處可去。”徐湛擺弄案頭上的筆架說。
林知望擱了筆墨,迎上他的目光問:“如此殷勤,可是有事瞞我?”
徐湛一楞,賭氣道:“您說這話,我就不愛聽了。”
林知望似笑非笑,並未言語。
王廷樞在詔獄中仍不改口,更不肯在“自省書”上簽押,君臣二人僵持不下,正當人們以為王廷樞即將命喪黃泉時,皇帝卻出人意料的退了一步。許是為了讓他見證通貢互市的益處,皇帝沒有殺人,只是貶官致江西某州去任通判。
京城恢覆了平靜,隨著馬市重開,遭貶官王廷樞漸漸被人淡忘。
矛盾中心悄然轉移,馮氏父子與陳伯謙的爭寵之戰日漸白熱化,兩方爭相秘奏,相互揭短,醜態百出,令滿朝文武看足了笑話。
緊接著便有消息從宮內傳出,說皇帝之所以免王廷樞一死,是因為皇長孫榮檢入宮請願,反對重開馬市,要求釋放王廷樞,聲淚俱下,苦苦哀求,皇帝幾番傳杖,最終僅是命人將他押回東宮閉門思過。
皇帝無奈冷笑道:“比他老子有骨氣。”
繼太後壽宴上獲賞一柄玉壺之後,皇長孫榮檢再次成為皇宮裏炙手可熱的人物。
皇孫中最受忽視的榮檢,竟在數月之內脫穎而出,成為皇帝最寵愛的孫輩。懷王府上下除榮晉外,皆感到苦不堪言。齊英搖頭說:“此舉真是高明,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應該沒有這樣的謀略和勇氣。”
“應該沒有?那是有還是沒有?”季懷安煩躁的說:“你瞧林涉遠家的徐湛,才多大年紀,活成人精了。”
榮晉走進書房,見齊英、季懷安同在屋內等他,便覺得頭大,硬著頭皮扯出笑來問:“兩位師傅怎麽一同來了?”
兩人向他行禮,道明來意。
榮晉苦笑著搖頭,他一個久居京城的藩王,本就不尷不尬不清不楚,每天面對科道言官的冷嘲熱諷,還要去父皇面前與大侄子爭風吃醋不成?
“至少這番陳詞,該由殿下去說。”季懷安道。
榮晉搖頭道:“是林師傅叫澄言來轉告我,千萬不可插手此事。”
兩人面面相覷,彼此心知肚明。換做榮晉去聖駕面前陳情,效果則大不相同。太子再不討喜,榮檢依舊是長子長孫,名正言順,是大祁的第二順位繼承人,榮晉再受寵,畢竟身份特殊,皇帝固然欣賞幼子的率直勇敢,為保險起見,依然會要了王廷樞的命。
如此,則成就了榮晉,毀了王廷樞。
林知望與榮晉雖有師徒之名,與他們二人到底不同,林知望的理想是實現某些政治抱負,而非扶持誰做帝王,換言之,這段師徒情誼僅可驅使他保護榮晉的平安,更多的,恐怕恥於去做。
當榮晉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國事。
林知望如此,許閣老更是如此。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則。陳伯謙倚靠聖拳,在朝中四處樹敵,如今有人彈劾他,這個人就成為多方共同的朋友。
他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馮許兩*黨在此刻達成了共識,為保王廷樞煞費苦心,連素來低調的皇長孫都搬了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高考的孩紙們加油,願你們考神附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快請!”他心裏一驚。
房門打開,許閣老獨自進來。
林知望扔了戒尺俯身下拜:“恩師。”
徐湛跪在父親身邊,偷眼瞥見許閣老老態龍鐘的身影晃去窗邊的書桌旁翻看他的習文,品評道:“聱牙詰曲,確實該打。”
徐湛驚出了一身冷汗。
“出去吧,我同你爹有要事談。”他說。
徐湛如釋重負,恭恭敬敬應一聲是,起身悄悄的往外退。
許閣老慢條斯理的說:“你這兒子靈敏通透,只是性子欠打摸。”
“讓恩師見笑。”林知望整理袍角起身,“恩師有事傳學生過去便是,何須親自過來?”
許閣老並未聽他饒舌,直切主題問:“聽子維說你要上書,保王廷樞?”
“是。”林知望直言不諱。
“忘記我囑咐你的話了?”許閣老說:“保王廷樞,就是彈劾陳伯謙,我不記得你與王廷樞有如此深的私交。
“不為私交。”林知望說:“只為良心二字。”
“書生意氣,我看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許閣老怒道的說。
徐湛躲在回廊的柱子後面聽,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不齒,但見二人神色不對,實在好奇,又聽父親似要去救王廷樞,更是擔心。
“我只想提醒陛下,今日的局面是懷王、徐湛及多位禮部使臣出城談判,冒生命之危換來的,如今懷王的胳膊,一到陰雨天便疼的渾身冷汗,被我撞見一次,卻求我不要告知陛下。他做君父的忘了,我做臣子、做父親、做主官的忘不掉,王廷樞說的話我同樣想說,如此便取他性命,今後怎還有直言敢諫之人?”林知望不吐不快。
“說吧,你想怎樣?”許閣老無奈的問。
“釋放王廷樞,官覆原職。”他說。
“如果退而求其次,保住他的性命,降職留用呢?”
林知望這才收斂了一身火氣:“請恩師提點。”
“你既然要管,就去勸他,要他寫一份自省書。”許閣老說。
“自省書?”
“總不能要陛下承認自己關錯了人,就讓做臣子的退一步,推翻奏疏中的言論,支持互市。”許閣老難掩痛心的說:“這是保他性命的唯一辦法。”
“這番羞辱,他是不會接受的。”林知望說。
“這是陛下的意思。他能主動去寫最好,他不寫,自有人代他寫,有他的畫押手印即可。”許閣老說。
林知望剛剛壓下的憤怒頓升,滕然轉身,走了兩步拂袖道:“還是讓他去死吧!”
父親這樣對著當朝次輔撂狠話,將他嚇了一跳,有心想進去勸一勸,卻怕撞在二人氣頭上做無謂的犧牲,只得作罷。
“死是嗎?死有何難?”但聽許閣老壓了怒火低聲道:“文官仗節死義,武官馬革裹屍,本就是為人臣子的本分。莫說是王廷樞、胡之問,就是死一個內閣輔臣又怎樣?還有幾人記得起王首輔的冤情?”
林知望怒氣稍解,沖著許閣老深深一揖:“學生失態了。”
許閣老的聲音如沈冰澗:“你不再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小翰林,去做你該做的事,學飛蛾撲火焚身,沒有任何意義。”
徐湛心情覆雜的回到臥房。
林知望沒有密折專奏的權利,有關互市的奏疏盡數被內閣壓下,一連幾日心情陰翳,覆將家眷子女“發配”去了城郊莊園,孩子們小心翼翼的離開,不像往日去郊外那樣興高采烈,生怕觸了父親的黴頭。
了解內情的徐湛反倒坦然,他知道父親介意的有兩點:一則通貢互市的確是幸臣誤國的策略;二則懷王與他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談判成果遭人踐踏。
他曲肘撐在案邊望著父親,重提半年前父子二人玩笑般的賭約,討巧的笑道:“互市的弊端終會顯現,我看這陳伯謙氣數將近,只要他在一年之內倒臺,就算您贏還不行?”
林知望敲了他的腦袋罵一聲欠打,目光裏終於少了幾分厲色。
“你倒是心寬,可知王家上下一片愁雲慘霧?”林知望說。
徐湛知道,父親仍為王廷樞感到痛心。他以為大祁世風日下,“文官諫死,武官戰死”的時代已相去甚遠,但自他入京以來,為諫言而死的文官已聽說不少,先是提出覆套的王首輔,後是胡學士,如今又有了王部堂。
大祁這艘巨船疲態盡顯,幸還有前赴後繼的忠臣良將,不計一切苦苦支撐。
“不想討打就去別處晃。”林知望冷著臉說。
“父親將祖母他們送去莊園,家裏冷冷清清的,實在無處可去。”徐湛擺弄案頭上的筆架說。
林知望擱了筆墨,迎上他的目光問:“如此殷勤,可是有事瞞我?”
徐湛一楞,賭氣道:“您說這話,我就不愛聽了。”
林知望似笑非笑,並未言語。
王廷樞在詔獄中仍不改口,更不肯在“自省書”上簽押,君臣二人僵持不下,正當人們以為王廷樞即將命喪黃泉時,皇帝卻出人意料的退了一步。許是為了讓他見證通貢互市的益處,皇帝沒有殺人,只是貶官致江西某州去任通判。
京城恢覆了平靜,隨著馬市重開,遭貶官王廷樞漸漸被人淡忘。
矛盾中心悄然轉移,馮氏父子與陳伯謙的爭寵之戰日漸白熱化,兩方爭相秘奏,相互揭短,醜態百出,令滿朝文武看足了笑話。
緊接著便有消息從宮內傳出,說皇帝之所以免王廷樞一死,是因為皇長孫榮檢入宮請願,反對重開馬市,要求釋放王廷樞,聲淚俱下,苦苦哀求,皇帝幾番傳杖,最終僅是命人將他押回東宮閉門思過。
皇帝無奈冷笑道:“比他老子有骨氣。”
繼太後壽宴上獲賞一柄玉壺之後,皇長孫榮檢再次成為皇宮裏炙手可熱的人物。
皇孫中最受忽視的榮檢,竟在數月之內脫穎而出,成為皇帝最寵愛的孫輩。懷王府上下除榮晉外,皆感到苦不堪言。齊英搖頭說:“此舉真是高明,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應該沒有這樣的謀略和勇氣。”
“應該沒有?那是有還是沒有?”季懷安煩躁的說:“你瞧林涉遠家的徐湛,才多大年紀,活成人精了。”
榮晉走進書房,見齊英、季懷安同在屋內等他,便覺得頭大,硬著頭皮扯出笑來問:“兩位師傅怎麽一同來了?”
兩人向他行禮,道明來意。
榮晉苦笑著搖頭,他一個久居京城的藩王,本就不尷不尬不清不楚,每天面對科道言官的冷嘲熱諷,還要去父皇面前與大侄子爭風吃醋不成?
“至少這番陳詞,該由殿下去說。”季懷安道。
榮晉搖頭道:“是林師傅叫澄言來轉告我,千萬不可插手此事。”
兩人面面相覷,彼此心知肚明。換做榮晉去聖駕面前陳情,效果則大不相同。太子再不討喜,榮檢依舊是長子長孫,名正言順,是大祁的第二順位繼承人,榮晉再受寵,畢竟身份特殊,皇帝固然欣賞幼子的率直勇敢,為保險起見,依然會要了王廷樞的命。
如此,則成就了榮晉,毀了王廷樞。
林知望與榮晉雖有師徒之名,與他們二人到底不同,林知望的理想是實現某些政治抱負,而非扶持誰做帝王,換言之,這段師徒情誼僅可驅使他保護榮晉的平安,更多的,恐怕恥於去做。
當榮晉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國事。
林知望如此,許閣老更是如此。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則。陳伯謙倚靠聖拳,在朝中四處樹敵,如今有人彈劾他,這個人就成為多方共同的朋友。
他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馮許兩*黨在此刻達成了共識,為保王廷樞煞費苦心,連素來低調的皇長孫都搬了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高考的孩紙們加油,願你們考神附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