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關燈
小
中
大
當天夜裏是睡不著的,海邊的泊船太多了,船工不離船,夜裏吃喝玩樂的動靜大,城裏客人也多,填滿了這個素日空寂的小漁村。
唐荼荼沒睡瓷實,披上衣裳起來了。
四間圍房,左右耳朵作廚房和雜物房,籬笆墻一圍,就是這個家的全部了。
月亮清淩淩的灑下來,那個七八歲的大男孩蹲在地上,從磚縫裏摳沙子玩。
唐荼荼驚一跳:“你怎麽不睡覺啊?這大半夜的。”
那孩子擡頭看看她,又指指西頭說:“娘和二姨去打水了,夜裏人少,白天人可多了。”
唐荼荼呆在那兒,一時啞巴了。
她家和縣丞兩家人,玩了一天,半身泥半身沙,晚上光洗臉洗腳水就用了兩甕,她還講究地洗了小衣刷了鞋,竟也沒想水是打哪來的。
勞累倆姑娘大半夜的出去挑水,不然明早沒得用。
這漁村叫甜井村。臨海能成村的地界大都有這麽幾口井,明明離海邊只有百來米,水位也明顯低於海平面,打井挖出來的卻是淡水。
因為有淡水,所以能成村,繼而來往漁船有了補給,才成了碼頭,成了港——於是淡水井就成了天大的神跡。
真要說原因,大概是地下河沒與海水通上,內河的淡水源源不斷地補充著。
唐荼荼茫茫然地想著地質知識,見那孩子摳出磚縫裏的沙,攥手心裏,留條縫,慢騰騰地在地上灑均勻,拿根小棍子在上邊劃拉。
一撇,一捺,寫了個醜醜的“人”。又加一橫,成了“大”。想了想,又在“大”字外頭畫了個框,變成“因”。
他畫字畫得慢,很是要想一陣,筆序也全不對,明顯不是學堂教出來的。這地方也沒有學堂。
唐荼荼幾步走回屋,門開合時帶進夜裏的風,唐夫人睡得迷迷糊糊,問她:“荼荼做什麽去?”
“院裏吹吹風,您睡您的。”
唐荼荼從自己繡袋裏摸出一小盒東西,再去院裏,把東西攤在手心裏給那孩子看。
“這是粉筆。”
她塞給小孩一根,自己握了一根,在地上寫字。
海邊的人不燒磚,鋪地用的是礁石,質脆,砸成小塊埋進黃泥裏,便是路。幾千年的砂礫、貝殼、珊瑚遺骸成了礁,灰黃色的分著紋路層,粉筆輕輕一劃就能著色。
“‘大’字要先寫橫,再一撇,一捺,捺的頭兒不能通上去。”
“‘因’字,也不能圖省事在外邊畫個框,要從外寫向裏,帶框的字像四啊、回啊、日頭的日啊,都是從外寫向裏。”
她把幾個常見字一筆一劃地拆解開,像個夫子那樣,從三歲小兒啟蒙開始講。
籬笆門外響起開門聲,幾根鐵絲一擰就是門鎖,倆姑娘看見她坐在院裏都是一怔,一邊慌張問著“姑娘是熱得睡不著?”,一邊提著水吃力地往裏走。
“我來我來。”唐荼荼忙提過那兩桶水,在急急忙忙阻攔的聲音裏,一步不晃、一滴不灑地倒進甕裏去,連上先前打的,將將裝滿了一甕。
唐荼荼把桶放回廚房裏,帶上門:“就這樣,不打了,明早夠我們洗把臉漱個口就行。”
小孩嘀嘀咕咕,拉著他娘說話。都說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一條海河東西兩頭的天津話就不是一個味兒了,唐荼荼聽不懂這漁村的方言,卻知道他在講什麽。
那孩子指著滿地的粉筆字,高高興興地笑,很珍惜地把剩下的半截粉筆塞進他娘衣兜裏。
月色靜謐,海潮聲一浪一浪地打在礁石上,從此處能望到村口的靈光塔,十幾米高,很亮,塔頂的燈籠一盞接一盞,水筆點過似的,氳開一片明燦燦的紅。
可那是內河燈塔,僅僅建在河岸上,夜航的河船看見了,就知道再劃多遠能入碼頭歇息。指航的作用並不大,更像個交通指示牌,看見了就知道“前方2公裏到達休息區”。
而廣袤的渤海灣裏幾乎沒有島嶼,小片的堡礁比海平面高不出半米,哪裏能起基建燈塔?漁村裏家家戶戶都有出海後再沒回來的爺或爹。
沒男性長輩頂門立戶,家就塌了一半,所謂“船娘”大多是十四五嫁人的命。
男人爭氣的,能賺錢蓋個屋,有個棲身之瓦;男人不爭氣的,那就一家老小住船上,幾片舢板上搭片油布棚,求天拜地,吃海吃魚,就這麽活到老。
油布棚白天敞著口撈魚捕蝦,晚上裹起來睡覺,飄在水裏像個蛋殼,這就是陸上人瞧不起的“疍家佬”。
唐荼荼問她:“孩子大了,怎麽不上學?這個歲數的孩子讀書不要錢的,能白讀三年,要是買不起書本,還能跟師兄師姐討要舊課本,自家供個吃喝就行。”
姑娘不安地抿著唇:“學堂在縣裏,離得太遠了。想孩子念書,非得全家一塊進城才行,吃喝花用都要銀子……孩他爹不想我們進城……”
性子綿軟的人,說話也要小心捏著詞。唐荼荼心想:不想她們進城,應該是那老頭兒不準許她們進城才對。
縣城就那麽巴掌大塊地方,逛一條街能遇上八個熟人。那老東西怕這兩頭婚敗露,被野妓拖累,怕老丈人和媳婦知道了,鬧到同僚面前丟臉面,所以“不讓進城”,不給錢,孩子也就沒法上學。
等幾個娃娃在這小破漁村長大了,又是幾個目不識丁的窮光漢。
唐荼荼提刀的心都有。
村裏住戶稀,籬笆墻外一馬平川,沒遮沒擋的,能一眼望到海岸去。唐荼荼看著看著,問:“那幾個人為什麽一直在我們門前轉?”
都一身蓑衣裹著,夜色烏漆墨黑的,也看不清男和女。唐荼荼怕是賊和偷,提了條扁擔站起來。
這家的大姐卻忙攔下她,哭笑不得壓著聲說:“不是賊不是賊,那是來借燈的。”
唐荼荼:“借什麽燈?”
“也不是燈。”姑娘被她問的,差點把頭埋回肩膀裏:“就是要找男人睡覺的……不好明著講,只敲敲門說要借燈,老爺們要是開門了,就放進去了……”
她那二妹比她爽快點,雖然也羞,起碼能說得清楚話:“這些都是疍家佬兒,只有條破船,蓋不起房子,沒房子,官府就不給落籍,沒籍冊就進不了城,不準擺攤做生意,死了也不讓立碑埋。”
“好些人不受這氣,去蓬萊、遼東那邊當海匪去了,過上兩三年站住腳,開著大船回來接人,一家老小就齊齊當海匪去了;也有踏實肯吃苦的,尋點關系進船幫,去碼頭上賣力氣,也能賺著錢。”
“剩下的疍家佬兒都是又懶又刁的,沒本事,膽兒也小,賺錢沒門路,作匪又怕殺頭,就都飄在海邊活,沒錢娶媳婦也不怕,你家我家的換親。”
“以前還好,也就這十幾年,生出來的娃娃漸漸不像樣了,癡的癡傻的傻,裂嘴歪臉的,什麽怪樣都有,也活不長,活三五年就折了。”
“城裏大夫過來瞧了一眼,說這樣不對,五服之內的不能換親,不然遲早絕了根。疍家佬兒就又想了別的招,每年趁著過節時候,把船上的大姑娘小媳婦攆出來,跟城裏來的老爺們睡覺,睡了覺,才能生下齊手齊腳的好娃娃……”
前邊說“老頭兒不讓進城”的時候,唐荼荼還想提刀劈人。可這一番話下來,唐荼荼坐在那兒僵成了石頭,手啊腳啊都不是自己的了。
一個窮,要把人逼到什麽份兒上呢?
這是天津,天子渡,是每年幾萬艘漁船商船出海的港口,是東亞小國開著大船朝覲天|朝上國時、最先俯首叩拜的那一只天子足。
這幾百上千戶漁民,成了天子的爛腳氣,活得快要絕了戶。
她還當這村子住得這麽稀稀拉拉,戶不挨門,鄰不著裏,是此地的海濱風情——原來竟是許多漁民家連拿爛礁石、黃泥蓋個屋的錢都攢不下。
盛朝戶籍制度嚴苛,編戶齊民,計地計產,才好收稅算徭役,沒有戶籍,就形同被剝奪了社會公民身份。一輩窮,輩輩窮,這窮得甚至退化到要以物易物的地方,船戶摸遍全身沒一個銅板,攢錢蓋房就成了不可能的事。
坐著說了這許多話的妹妹忽然白了臉,手忙腳亂站起來,張惶道:“官老爺莫怪,我們胡亂講的,老爺莫怪!”
唐荼荼回頭,看見她爹站在門外,縣丞和兩個師爺杵在門邊,都沒點燈,幾個老爺們一人頂著張怪異的相,活像被貧下中農掄了耳光。
這家的大姐定了定神,福了個禮,才敢囁嚅開口:“我與妹妹多嘴,吵著幾位大人歇息了。”
又弱聲說:“我家光景算是好的,上了籍,還有這麽大間房,老爺每月都掛念著,菜呀肉呀也沒缺過……”
她再說兩句,唐老爺都要給她跪下了,半天喚不上氣,捶著胸口痛陳了一聲:“枉我一縣父母官!”
“大人息怒,氣怒傷身啊大人。”
唐荼荼沒理他們,摸出盒子裏剩下的幾根粉筆給姑娘看。
“這是粉筆,石灰攪成糊,兌好色兒料,再倒進模具裏晾幹,即成粉筆。”
姑娘小心摸了摸包裝的紙盒,仔細聽著。
唐荼荼又說:“我在縣裏有一個廠,廠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幹活的地方,造這粉筆,造藥水,雕版印書,也造別的許多東西。我要招很多很多人,起碼幾百號人,工錢按天結,管吃管住,就是條件苦了些,吃住都在山上,每五日一休沐——你們想不想去?”
她誰也沒商量,不聲不響地拿定主意:“家裏的孩子也能帶過去,我供備吃喝寢宿,供備你們孩子上學。”
兩個姑娘瞪著她,眼睛睜得圓溜溜,驚聲問。
“女孩兒也供?”
唐荼荼被這句問得差點破防,重重一點頭:“供。”
兩個姑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徹底傻了,猶猶豫豫問:“姑娘年紀這樣小,能做得了主?”
唐老爺此時終於清醒了,忙從懷裏掏出縣章,舔筆寫了封官文:“我是縣令,旁邊這縣丞你們識得,我二人還做不了主?”
反應最快的還是那小男孩,這一番話竟一字不差地聽懂了,嗷得一嗓子:“去上學嘍——!”
風一樣沖進屋去,把他弟弟妹妹全拔扯起來了。
唐荼荼:“你們住在這兒,熟人多,明天我派幾個人手過來,你二人領著他們去海邊,給認識的、不認識的船娘都透個信兒,就說縣裏招人,來者不拒。”
她盯著淺灘上那一大片黑黝黝的船,如何也想不到,會把妻子女兒攆出來借燈,那樣的丈夫與父親該生著什麽樣的面孔。
唐荼荼慢慢說:“記住了,粉筆廠、制藥廠、印刷廠都是女工廠,女人幹活細,我只招船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唐荼荼沒睡瓷實,披上衣裳起來了。
四間圍房,左右耳朵作廚房和雜物房,籬笆墻一圍,就是這個家的全部了。
月亮清淩淩的灑下來,那個七八歲的大男孩蹲在地上,從磚縫裏摳沙子玩。
唐荼荼驚一跳:“你怎麽不睡覺啊?這大半夜的。”
那孩子擡頭看看她,又指指西頭說:“娘和二姨去打水了,夜裏人少,白天人可多了。”
唐荼荼呆在那兒,一時啞巴了。
她家和縣丞兩家人,玩了一天,半身泥半身沙,晚上光洗臉洗腳水就用了兩甕,她還講究地洗了小衣刷了鞋,竟也沒想水是打哪來的。
勞累倆姑娘大半夜的出去挑水,不然明早沒得用。
這漁村叫甜井村。臨海能成村的地界大都有這麽幾口井,明明離海邊只有百來米,水位也明顯低於海平面,打井挖出來的卻是淡水。
因為有淡水,所以能成村,繼而來往漁船有了補給,才成了碼頭,成了港——於是淡水井就成了天大的神跡。
真要說原因,大概是地下河沒與海水通上,內河的淡水源源不斷地補充著。
唐荼荼茫茫然地想著地質知識,見那孩子摳出磚縫裏的沙,攥手心裏,留條縫,慢騰騰地在地上灑均勻,拿根小棍子在上邊劃拉。
一撇,一捺,寫了個醜醜的“人”。又加一橫,成了“大”。想了想,又在“大”字外頭畫了個框,變成“因”。
他畫字畫得慢,很是要想一陣,筆序也全不對,明顯不是學堂教出來的。這地方也沒有學堂。
唐荼荼幾步走回屋,門開合時帶進夜裏的風,唐夫人睡得迷迷糊糊,問她:“荼荼做什麽去?”
“院裏吹吹風,您睡您的。”
唐荼荼從自己繡袋裏摸出一小盒東西,再去院裏,把東西攤在手心裏給那孩子看。
“這是粉筆。”
她塞給小孩一根,自己握了一根,在地上寫字。
海邊的人不燒磚,鋪地用的是礁石,質脆,砸成小塊埋進黃泥裏,便是路。幾千年的砂礫、貝殼、珊瑚遺骸成了礁,灰黃色的分著紋路層,粉筆輕輕一劃就能著色。
“‘大’字要先寫橫,再一撇,一捺,捺的頭兒不能通上去。”
“‘因’字,也不能圖省事在外邊畫個框,要從外寫向裏,帶框的字像四啊、回啊、日頭的日啊,都是從外寫向裏。”
她把幾個常見字一筆一劃地拆解開,像個夫子那樣,從三歲小兒啟蒙開始講。
籬笆門外響起開門聲,幾根鐵絲一擰就是門鎖,倆姑娘看見她坐在院裏都是一怔,一邊慌張問著“姑娘是熱得睡不著?”,一邊提著水吃力地往裏走。
“我來我來。”唐荼荼忙提過那兩桶水,在急急忙忙阻攔的聲音裏,一步不晃、一滴不灑地倒進甕裏去,連上先前打的,將將裝滿了一甕。
唐荼荼把桶放回廚房裏,帶上門:“就這樣,不打了,明早夠我們洗把臉漱個口就行。”
小孩嘀嘀咕咕,拉著他娘說話。都說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一條海河東西兩頭的天津話就不是一個味兒了,唐荼荼聽不懂這漁村的方言,卻知道他在講什麽。
那孩子指著滿地的粉筆字,高高興興地笑,很珍惜地把剩下的半截粉筆塞進他娘衣兜裏。
月色靜謐,海潮聲一浪一浪地打在礁石上,從此處能望到村口的靈光塔,十幾米高,很亮,塔頂的燈籠一盞接一盞,水筆點過似的,氳開一片明燦燦的紅。
可那是內河燈塔,僅僅建在河岸上,夜航的河船看見了,就知道再劃多遠能入碼頭歇息。指航的作用並不大,更像個交通指示牌,看見了就知道“前方2公裏到達休息區”。
而廣袤的渤海灣裏幾乎沒有島嶼,小片的堡礁比海平面高不出半米,哪裏能起基建燈塔?漁村裏家家戶戶都有出海後再沒回來的爺或爹。
沒男性長輩頂門立戶,家就塌了一半,所謂“船娘”大多是十四五嫁人的命。
男人爭氣的,能賺錢蓋個屋,有個棲身之瓦;男人不爭氣的,那就一家老小住船上,幾片舢板上搭片油布棚,求天拜地,吃海吃魚,就這麽活到老。
油布棚白天敞著口撈魚捕蝦,晚上裹起來睡覺,飄在水裏像個蛋殼,這就是陸上人瞧不起的“疍家佬”。
唐荼荼問她:“孩子大了,怎麽不上學?這個歲數的孩子讀書不要錢的,能白讀三年,要是買不起書本,還能跟師兄師姐討要舊課本,自家供個吃喝就行。”
姑娘不安地抿著唇:“學堂在縣裏,離得太遠了。想孩子念書,非得全家一塊進城才行,吃喝花用都要銀子……孩他爹不想我們進城……”
性子綿軟的人,說話也要小心捏著詞。唐荼荼心想:不想她們進城,應該是那老頭兒不準許她們進城才對。
縣城就那麽巴掌大塊地方,逛一條街能遇上八個熟人。那老東西怕這兩頭婚敗露,被野妓拖累,怕老丈人和媳婦知道了,鬧到同僚面前丟臉面,所以“不讓進城”,不給錢,孩子也就沒法上學。
等幾個娃娃在這小破漁村長大了,又是幾個目不識丁的窮光漢。
唐荼荼提刀的心都有。
村裏住戶稀,籬笆墻外一馬平川,沒遮沒擋的,能一眼望到海岸去。唐荼荼看著看著,問:“那幾個人為什麽一直在我們門前轉?”
都一身蓑衣裹著,夜色烏漆墨黑的,也看不清男和女。唐荼荼怕是賊和偷,提了條扁擔站起來。
這家的大姐卻忙攔下她,哭笑不得壓著聲說:“不是賊不是賊,那是來借燈的。”
唐荼荼:“借什麽燈?”
“也不是燈。”姑娘被她問的,差點把頭埋回肩膀裏:“就是要找男人睡覺的……不好明著講,只敲敲門說要借燈,老爺們要是開門了,就放進去了……”
她那二妹比她爽快點,雖然也羞,起碼能說得清楚話:“這些都是疍家佬兒,只有條破船,蓋不起房子,沒房子,官府就不給落籍,沒籍冊就進不了城,不準擺攤做生意,死了也不讓立碑埋。”
“好些人不受這氣,去蓬萊、遼東那邊當海匪去了,過上兩三年站住腳,開著大船回來接人,一家老小就齊齊當海匪去了;也有踏實肯吃苦的,尋點關系進船幫,去碼頭上賣力氣,也能賺著錢。”
“剩下的疍家佬兒都是又懶又刁的,沒本事,膽兒也小,賺錢沒門路,作匪又怕殺頭,就都飄在海邊活,沒錢娶媳婦也不怕,你家我家的換親。”
“以前還好,也就這十幾年,生出來的娃娃漸漸不像樣了,癡的癡傻的傻,裂嘴歪臉的,什麽怪樣都有,也活不長,活三五年就折了。”
“城裏大夫過來瞧了一眼,說這樣不對,五服之內的不能換親,不然遲早絕了根。疍家佬兒就又想了別的招,每年趁著過節時候,把船上的大姑娘小媳婦攆出來,跟城裏來的老爺們睡覺,睡了覺,才能生下齊手齊腳的好娃娃……”
前邊說“老頭兒不讓進城”的時候,唐荼荼還想提刀劈人。可這一番話下來,唐荼荼坐在那兒僵成了石頭,手啊腳啊都不是自己的了。
一個窮,要把人逼到什麽份兒上呢?
這是天津,天子渡,是每年幾萬艘漁船商船出海的港口,是東亞小國開著大船朝覲天|朝上國時、最先俯首叩拜的那一只天子足。
這幾百上千戶漁民,成了天子的爛腳氣,活得快要絕了戶。
她還當這村子住得這麽稀稀拉拉,戶不挨門,鄰不著裏,是此地的海濱風情——原來竟是許多漁民家連拿爛礁石、黃泥蓋個屋的錢都攢不下。
盛朝戶籍制度嚴苛,編戶齊民,計地計產,才好收稅算徭役,沒有戶籍,就形同被剝奪了社會公民身份。一輩窮,輩輩窮,這窮得甚至退化到要以物易物的地方,船戶摸遍全身沒一個銅板,攢錢蓋房就成了不可能的事。
坐著說了這許多話的妹妹忽然白了臉,手忙腳亂站起來,張惶道:“官老爺莫怪,我們胡亂講的,老爺莫怪!”
唐荼荼回頭,看見她爹站在門外,縣丞和兩個師爺杵在門邊,都沒點燈,幾個老爺們一人頂著張怪異的相,活像被貧下中農掄了耳光。
這家的大姐定了定神,福了個禮,才敢囁嚅開口:“我與妹妹多嘴,吵著幾位大人歇息了。”
又弱聲說:“我家光景算是好的,上了籍,還有這麽大間房,老爺每月都掛念著,菜呀肉呀也沒缺過……”
她再說兩句,唐老爺都要給她跪下了,半天喚不上氣,捶著胸口痛陳了一聲:“枉我一縣父母官!”
“大人息怒,氣怒傷身啊大人。”
唐荼荼沒理他們,摸出盒子裏剩下的幾根粉筆給姑娘看。
“這是粉筆,石灰攪成糊,兌好色兒料,再倒進模具裏晾幹,即成粉筆。”
姑娘小心摸了摸包裝的紙盒,仔細聽著。
唐荼荼又說:“我在縣裏有一個廠,廠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幹活的地方,造這粉筆,造藥水,雕版印書,也造別的許多東西。我要招很多很多人,起碼幾百號人,工錢按天結,管吃管住,就是條件苦了些,吃住都在山上,每五日一休沐——你們想不想去?”
她誰也沒商量,不聲不響地拿定主意:“家裏的孩子也能帶過去,我供備吃喝寢宿,供備你們孩子上學。”
兩個姑娘瞪著她,眼睛睜得圓溜溜,驚聲問。
“女孩兒也供?”
唐荼荼被這句問得差點破防,重重一點頭:“供。”
兩個姑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徹底傻了,猶猶豫豫問:“姑娘年紀這樣小,能做得了主?”
唐老爺此時終於清醒了,忙從懷裏掏出縣章,舔筆寫了封官文:“我是縣令,旁邊這縣丞你們識得,我二人還做不了主?”
反應最快的還是那小男孩,這一番話竟一字不差地聽懂了,嗷得一嗓子:“去上學嘍——!”
風一樣沖進屋去,把他弟弟妹妹全拔扯起來了。
唐荼荼:“你們住在這兒,熟人多,明天我派幾個人手過來,你二人領著他們去海邊,給認識的、不認識的船娘都透個信兒,就說縣裏招人,來者不拒。”
她盯著淺灘上那一大片黑黝黝的船,如何也想不到,會把妻子女兒攆出來借燈,那樣的丈夫與父親該生著什麽樣的面孔。
唐荼荼慢慢說:“記住了,粉筆廠、制藥廠、印刷廠都是女工廠,女人幹活細,我只招船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