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關燈
小
中
大
鞭炮劈裏啪啦炸了三響,舞龍舞獅班子散盡後,人群不那麽擠了,將將能走開道兒。
唐荼荼這才知道剛才滿街的攤位都不算什麽,那些都是小販,大商行這會兒才陸續開始上貨。
城南這座明德門,是京城唯一一道允許外地百姓和番邦人進入的內城門,守備極嚴,尤其嚴查番邦異域人,來京城游玩、暫住、經商的番邦人只允許在城南落腳,防止裏邊有探子窺伺中城的機要衙門和皇宮。
京城這道門戶排場極大,朱雀大街上,左右各有一排戲臺瓦舍,平時胡姬和各地來賣藝的草臺班子在上頭演百戲,每逢京商集|會的時候,百戲班子就騰出了地方,兩排戲臺成了京商京貨的展臺。
華家的展臺在南市的中端位置,不算前,倒也不靠後,在一群張燈結彩的展臺中並不起眼,單調樸素,跟西市那兩條街的風格一樣。
唐荼荼看見好幾個熟面孔,劉大劉二也都在,她往那邊擡腳,有心看看姥爺家都上了什麽貨。
華瓊卻拉著她徑直走過去了,意興索然道:“你兩個舅母都在那兒,我可不想過去,她倆呀,一逮住你嘮起嗑來就沒完沒了了,咱們先逛吧。”
娘和她兩個嫂嫂有齟齬,這事兒唐荼荼記得清楚,從那邊收回了視線。
占住戲臺的都是大商行,東西市上好幾家眼熟的店面都在,高高掛著招牌旌,句家瓷器行也占了一座戲臺。
他家瓷器不以淡雅素凈為長,反其道而行之,是以濃墨重彩的釉上彩、畫琺瑯為主的,厚重艷麗,將色彩美學用到了極致,一眼就能攫住人視線。
再往城門方向走,是金茂糧行,還有昌連糧行,兩家打擂似的齊頭排在一起,卻空著戲臺不上貨,擺出來的糧食不夠裝滿兩車。
華瓊不知是出於什麽心思,一路走過各家展臺,都要給她講一講這家的由來。
“那位蓄著美髯的,是金茂糧行的二爺,荼荼你要記住這兩家,京城米糧十有七八是出自他們兩家,剩下二三成,才是咱們本地的糧。”
唐荼荼眼睛盯著那頭,把兩家糧行老爺的相貌,連同身旁的管事、掌櫃樣貌都記下了,她才悄聲問。
“糧食是商人買賣?朝廷不統一管麽?”
京城的糧倉有兩座,都在郊野,唐荼荼沒見過,東西市上那兩座常平倉,她也沒見開過門,一直以來對糧的好奇比什麽都大。
華瓊道:“北方糧田少,多數都得從南地調糧,一路用到的漕兵何止萬千?朝廷沒那麽多人手去管。而糧米這東西價賤,全靠薄利多銷,真要說起來,裏頭沒多少油水。”
大街上的,華瓊聲音不小,她坦坦蕩蕩,毫無背後說人的覺悟,唐荼荼卻怕人家聽著,拉著娘到了路邊站定。
她操著杞人憂天的心:“那這兩家要是操縱糧價怎麽辦?”
民間寡頭市場,乍聽,還不如官府壟斷靠譜。
華瓊不料她能想到這一層,盯著荼荼多瞧了兩眼。可惜是個孩子,見識還淺,不然僅僅憑她這個敏銳度,就夠看清很多門道了。
華瓊說得淺白:“官面上對糴糶米糧有各種律法限制,囤糧亂價、截取邊糴的,通通要砍頭,滿門判個‘不義戶’,貶為賤民。”
“再說沒災沒難的,外邊不打仗,這幾年也沒大澇大旱,糧價穩定得很。春秋四季,一鬥米差不開三文錢,自然也就沒人愛盯著這東西動腦筋了。”
“前年在天津碼頭,娘要坐船南下談生意時,因為金茂的糧船拖延了兩天——這兩天從早到晚十二個時辰,運河上走的全是金茂他一家的糧船,截斷了整條河道。船太大了,一艘大頭糧船長及三十丈,深深吃水,滿載著江南的糧食,由沿岸的漕軍護著一路北上。”
“金家和連家賣了二百年的糧,家傳十幾代人,一直童叟無欺,豐收年收糧不壓價,荒年就賣存糧,也不多漲價。這多少年了,送往邊關的邊糴沒出過一次問題,在咱們京城甚至整個直隸,名望極大。”
華瓊寥寥幾句話,唐荼荼聽得驚心動魄,要不是怕舉止古怪,她都想原地立正給這兩家糧行敬個禮。
國之大者,為國為民。
華瓊又笑道:“這京貨大賞其實沒他兩家什麽事,就是過來露個臉,你瞧坐這南市正中間,多體面,這是最大的商行才能有的殊榮。”
昌連糧行展臺前坐著幾個掌櫃嘮嗑,各個眉飛色舞的,金茂糧行這頭卻人少。
幾張八仙大桌連著,桌上不光有稻、谷、麥穗子,也有糧種,一小包一小包地擺滿了整張桌。
桌後邊坐著個幹瘦老頭,駝背坐著,罩著頂鬥笠遮陽,鬥笠滑到下巴了也不見他扶一下,依稀是在睡覺。
唐荼荼沒有吵他,小聲問華瓊:“娘,這是賣種子的?”
“娘也不曉得。”
鬥笠下的老人卻突然出聲:“種子不賣,白送。”
唐荼荼低了低頭,也看不見他的臉,只聽老人家又道:“這種子是老朽從各地淘換回來的。田多農戶少的地方,種地就沒個章法,常常有各種各樣的野生穗子,一長就是一大片,當地人就拿這些穗子做飯吃。”
“老朽也認不得是什麽東西,全淘換回來,一樣一樣地嘗味——這幾種味兒都不賴。”
說完,他才把鬥笠扶到腦袋上,露出一張黑亮的臉來,頗有興味地看著她娘兒倆。
有仆從給她們搬了兩張杌子來,唐荼荼坐下,一樣一樣仔細地瞧。
種子墊著油紙擺成長長一排,桌上一半放種子,一半放割下來的成穗,因為路途遙遠車馬顛簸,運回來的谷穗不整齊了,亂成一團,很難認出是什麽。
糧種旁寫著品種名字,都是當地的俗名,什麽黑糠、白癟子。
唐荼荼拿起一根“白癟子”穗兒,撚開外皮,露出裏邊幾粒幹癟的麥粒,她嘗了嘗味道,笑了起來。
老頭以為她在笑這麥子太癟,無奈道:“這白癟子是東北來的,丫頭別看賣相不行,當地人拿這麥子烤餅子吃,又耐嚼又香。”
唐荼荼笑容更大了:“這是燕麥。”
老頭怔了一怔,問:“那是啥?”
唐荼荼道:“能熬粥,促消化的。”她怕被追問,自己還補上漏:“我在本草書上看到的,燕麥還能入藥,補益脾胃,特別適合老人吃。”
這個時代對跨地域遷種、移植的認識還不深,再好的作物,往往也只在原產地紮根,移種是非常費力的事。燕麥是高寒、喜幹燥的作物,高山高原上才有,中原見不著的。
“謔,丫頭還真知道!”
一老一少坐一塊嘮起來了,那老漢一個一個給她介紹:“這是黑裸麥,西寧都司那邊來的,當地和著青稞揉饅頭吃。”
他在這兒坐了一上午,上來詢問的沒幾個,張嘴問的,也只好奇了兩句就走了,就唐荼荼一人聽得認真,時不時還能應答幾句,言語間頗有見地。
老頭誇她書念得多,唐荼荼只笑不語。
基地裏,全民分配的基本勞動都是種地,不分職業,每天都得抽一個鐘頭去種地,一來鍛煉身體,二來是培養全民勞動和節約糧食的意識。
“丫頭自己種地?”
唐荼荼搖搖頭:“我沒種過糧,我自己種菜。”
“自己種菜?!”老頭眉頭一挑,比了個大拇指:“好耐性。”
華瓊扶額看著,笑而不語。
等把攤上的十幾樣糧食講完一遍,唐荼荼問:“爺爺,您這糧種賣麽?能分我幾包麽,我回家種種看。”
老頭兒一揚下巴:“你自去吧,等我回家拾掇拾掇,回頭每樣種子都送你一份。”
唐荼荼樂了:“我家住在……”
那老漢截斷她的話,搖搖頭:“不必,你娘我熟。”
“金老爺。”
華瓊笑吟吟地合了扇,拱手作禮,兩邊寒暄幾句,她和金老爺告了別,帶著唐荼荼走了。
行出兩步後,唐荼荼隱約聽到身後金茂糧行的二爺,苦惱道:“爹啊,您坐這兒一上午了,您不累得慌麽,咱回家歇歇腿兒吧!”
唐荼荼耳朵捕捉到這聲“爹”,回頭去瞧,身後幾道人群遮擋了視線,她只看到那老頭摘下鬥笠沖她笑笑,又把鬥笠扣回腦袋上了。
大商行如瓷器、糧草、藥材、玉石,都是成了氣候的,貨物品類少,走貨量大。而花樣多到琳瑯滿目的,多數是外地客商帶進京的貨品。
端溪的端硯,苗族的蠟染,南京的雨花石,東北的人參、鹿茸、水貂皮……全是本地不產的稀罕物件。
唐荼荼在幾排攤位間迷宮一樣兜著圈兒,她漸漸挪不動腳了。
目之所及,眼熟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像這雨花石、端硯,都是東市上的時興貨。
唐荼荼問了兩家,賣得都便宜得出奇,量大質好,摸上去手感和東市的貨一模一樣,可她在東市商鋪裏見著的,遠遠不是這個價。
像這重慶竹簾畫,是一面可以做門簾、窗簾的大簾子,在竹絲簾上以蠶絲編出畫來,也能掛屏風、掛轎子,掛在哪裏,哪裏就自成一景。
編織的圖案比不得畫作精美,但勝在新奇,東市上一簾四五兩銀子,不是日進鬥金的人家壓根買不起——可同等品質的東西在這南市上,只賣一兩。
唐荼荼滿腦子算著進價、賣價、毛利潤,越算越驚,她這才意識到南市不能算“市場”,而是京城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啊!
“娘!”唐荼荼拉拉華瓊衣袖,“要是我進一批京貨,托舅舅去南邊賣,萬一賣不出去,貨就砸到手裏了,就得在當地賤價賣。時間也很長,四五個月才能跑一個來回,才能見著回頭錢——可要是我從這裏進貨,拿到東市上去賣……”
她眼裏晶亮。
華瓊笑道:“你自己想,自己動腦,你覺得行就行。”
“我覺得……”唐荼荼喉頭發幹,像要說服自己邁出這一步,起初聲音發飄,說著說著,慢慢堅定了語氣。
“我覺得行,這才剛立秋,都沒出伏,天兒還要再熱一兩個月,到了十月底,各家的竹簾才會換棉簾。東市賣五兩,我賣二兩還不行麽?二兩都有一倍的利潤了。”
華瓊只笑不說話,指了指攤子,讓她上去自己問。
“掌櫃的?”唐荼荼壯著膽子剛喊了一句。
攤兒後那穿著富貴的男人擺手道:“使不得,小的就是一小小通事,姑娘要什麽?”
唐荼荼:“你這竹簾畫有多少?”
那通事飛快掃了她一眼。
唐荼荼的衣裳都是華瓊的擷秀成衣鋪出來的,這些商人眼睛尖,瞧她年紀小,打扮卻貴氣,不敢輕慢。因為每到京貨大賞的日子,總要有豪商家的公子哥在街市上“長眼”,開闊眼界,奉承周到了,興許就是一筆大生意。
而這姑娘開門見山,張嘴就問“有多少”——這是大主顧啊!
通事心裏一樂,麻利地站起來,“姑娘是哪家的?您要多少?”
“我買……”
唐荼荼望望華瓊,華瓊回以微笑一眼,並不說話,唐荼荼只好自己拿主意:“五十幅?你這兒貨夠麽?”
那就是小買一批試試貨。通事心忖,立刻道:“夠的,再來十倍都夠的。”他忙叫小二領著力夫去搬貨了。
唐荼荼長進了,還敢跟人家講價,一口砍到了九錢一幅,她還等著跟那通事慢慢磨價,那通事卻不計較,爽快地答應了。
這麽容易!就做成了一單生意!
唐荼荼睜大眼睛,氣都喘不勻了。
她今天帶著一百兩銀票出門的,財大,氣卻不粗,又不敢在通事面前露出局促模樣,怕人家欺生,裝腔作勢地挑了幾幅竹簾畫卷抽檢了,見品質都不錯,沒往裏邊摻劣貨。
唐荼荼交了定銀,約好下午送貨的時辰,立馬拉著華瓊走遠。
一路走,唐荼荼臉上淡定,抓著華瓊的手卻一路搖,聲音都激動地變了調:“娘!我學會進貨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唐荼荼這才知道剛才滿街的攤位都不算什麽,那些都是小販,大商行這會兒才陸續開始上貨。
城南這座明德門,是京城唯一一道允許外地百姓和番邦人進入的內城門,守備極嚴,尤其嚴查番邦異域人,來京城游玩、暫住、經商的番邦人只允許在城南落腳,防止裏邊有探子窺伺中城的機要衙門和皇宮。
京城這道門戶排場極大,朱雀大街上,左右各有一排戲臺瓦舍,平時胡姬和各地來賣藝的草臺班子在上頭演百戲,每逢京商集|會的時候,百戲班子就騰出了地方,兩排戲臺成了京商京貨的展臺。
華家的展臺在南市的中端位置,不算前,倒也不靠後,在一群張燈結彩的展臺中並不起眼,單調樸素,跟西市那兩條街的風格一樣。
唐荼荼看見好幾個熟面孔,劉大劉二也都在,她往那邊擡腳,有心看看姥爺家都上了什麽貨。
華瓊卻拉著她徑直走過去了,意興索然道:“你兩個舅母都在那兒,我可不想過去,她倆呀,一逮住你嘮起嗑來就沒完沒了了,咱們先逛吧。”
娘和她兩個嫂嫂有齟齬,這事兒唐荼荼記得清楚,從那邊收回了視線。
占住戲臺的都是大商行,東西市上好幾家眼熟的店面都在,高高掛著招牌旌,句家瓷器行也占了一座戲臺。
他家瓷器不以淡雅素凈為長,反其道而行之,是以濃墨重彩的釉上彩、畫琺瑯為主的,厚重艷麗,將色彩美學用到了極致,一眼就能攫住人視線。
再往城門方向走,是金茂糧行,還有昌連糧行,兩家打擂似的齊頭排在一起,卻空著戲臺不上貨,擺出來的糧食不夠裝滿兩車。
華瓊不知是出於什麽心思,一路走過各家展臺,都要給她講一講這家的由來。
“那位蓄著美髯的,是金茂糧行的二爺,荼荼你要記住這兩家,京城米糧十有七八是出自他們兩家,剩下二三成,才是咱們本地的糧。”
唐荼荼眼睛盯著那頭,把兩家糧行老爺的相貌,連同身旁的管事、掌櫃樣貌都記下了,她才悄聲問。
“糧食是商人買賣?朝廷不統一管麽?”
京城的糧倉有兩座,都在郊野,唐荼荼沒見過,東西市上那兩座常平倉,她也沒見開過門,一直以來對糧的好奇比什麽都大。
華瓊道:“北方糧田少,多數都得從南地調糧,一路用到的漕兵何止萬千?朝廷沒那麽多人手去管。而糧米這東西價賤,全靠薄利多銷,真要說起來,裏頭沒多少油水。”
大街上的,華瓊聲音不小,她坦坦蕩蕩,毫無背後說人的覺悟,唐荼荼卻怕人家聽著,拉著娘到了路邊站定。
她操著杞人憂天的心:“那這兩家要是操縱糧價怎麽辦?”
民間寡頭市場,乍聽,還不如官府壟斷靠譜。
華瓊不料她能想到這一層,盯著荼荼多瞧了兩眼。可惜是個孩子,見識還淺,不然僅僅憑她這個敏銳度,就夠看清很多門道了。
華瓊說得淺白:“官面上對糴糶米糧有各種律法限制,囤糧亂價、截取邊糴的,通通要砍頭,滿門判個‘不義戶’,貶為賤民。”
“再說沒災沒難的,外邊不打仗,這幾年也沒大澇大旱,糧價穩定得很。春秋四季,一鬥米差不開三文錢,自然也就沒人愛盯著這東西動腦筋了。”
“前年在天津碼頭,娘要坐船南下談生意時,因為金茂的糧船拖延了兩天——這兩天從早到晚十二個時辰,運河上走的全是金茂他一家的糧船,截斷了整條河道。船太大了,一艘大頭糧船長及三十丈,深深吃水,滿載著江南的糧食,由沿岸的漕軍護著一路北上。”
“金家和連家賣了二百年的糧,家傳十幾代人,一直童叟無欺,豐收年收糧不壓價,荒年就賣存糧,也不多漲價。這多少年了,送往邊關的邊糴沒出過一次問題,在咱們京城甚至整個直隸,名望極大。”
華瓊寥寥幾句話,唐荼荼聽得驚心動魄,要不是怕舉止古怪,她都想原地立正給這兩家糧行敬個禮。
國之大者,為國為民。
華瓊又笑道:“這京貨大賞其實沒他兩家什麽事,就是過來露個臉,你瞧坐這南市正中間,多體面,這是最大的商行才能有的殊榮。”
昌連糧行展臺前坐著幾個掌櫃嘮嗑,各個眉飛色舞的,金茂糧行這頭卻人少。
幾張八仙大桌連著,桌上不光有稻、谷、麥穗子,也有糧種,一小包一小包地擺滿了整張桌。
桌後邊坐著個幹瘦老頭,駝背坐著,罩著頂鬥笠遮陽,鬥笠滑到下巴了也不見他扶一下,依稀是在睡覺。
唐荼荼沒有吵他,小聲問華瓊:“娘,這是賣種子的?”
“娘也不曉得。”
鬥笠下的老人卻突然出聲:“種子不賣,白送。”
唐荼荼低了低頭,也看不見他的臉,只聽老人家又道:“這種子是老朽從各地淘換回來的。田多農戶少的地方,種地就沒個章法,常常有各種各樣的野生穗子,一長就是一大片,當地人就拿這些穗子做飯吃。”
“老朽也認不得是什麽東西,全淘換回來,一樣一樣地嘗味——這幾種味兒都不賴。”
說完,他才把鬥笠扶到腦袋上,露出一張黑亮的臉來,頗有興味地看著她娘兒倆。
有仆從給她們搬了兩張杌子來,唐荼荼坐下,一樣一樣仔細地瞧。
種子墊著油紙擺成長長一排,桌上一半放種子,一半放割下來的成穗,因為路途遙遠車馬顛簸,運回來的谷穗不整齊了,亂成一團,很難認出是什麽。
糧種旁寫著品種名字,都是當地的俗名,什麽黑糠、白癟子。
唐荼荼拿起一根“白癟子”穗兒,撚開外皮,露出裏邊幾粒幹癟的麥粒,她嘗了嘗味道,笑了起來。
老頭以為她在笑這麥子太癟,無奈道:“這白癟子是東北來的,丫頭別看賣相不行,當地人拿這麥子烤餅子吃,又耐嚼又香。”
唐荼荼笑容更大了:“這是燕麥。”
老頭怔了一怔,問:“那是啥?”
唐荼荼道:“能熬粥,促消化的。”她怕被追問,自己還補上漏:“我在本草書上看到的,燕麥還能入藥,補益脾胃,特別適合老人吃。”
這個時代對跨地域遷種、移植的認識還不深,再好的作物,往往也只在原產地紮根,移種是非常費力的事。燕麥是高寒、喜幹燥的作物,高山高原上才有,中原見不著的。
“謔,丫頭還真知道!”
一老一少坐一塊嘮起來了,那老漢一個一個給她介紹:“這是黑裸麥,西寧都司那邊來的,當地和著青稞揉饅頭吃。”
他在這兒坐了一上午,上來詢問的沒幾個,張嘴問的,也只好奇了兩句就走了,就唐荼荼一人聽得認真,時不時還能應答幾句,言語間頗有見地。
老頭誇她書念得多,唐荼荼只笑不語。
基地裏,全民分配的基本勞動都是種地,不分職業,每天都得抽一個鐘頭去種地,一來鍛煉身體,二來是培養全民勞動和節約糧食的意識。
“丫頭自己種地?”
唐荼荼搖搖頭:“我沒種過糧,我自己種菜。”
“自己種菜?!”老頭眉頭一挑,比了個大拇指:“好耐性。”
華瓊扶額看著,笑而不語。
等把攤上的十幾樣糧食講完一遍,唐荼荼問:“爺爺,您這糧種賣麽?能分我幾包麽,我回家種種看。”
老頭兒一揚下巴:“你自去吧,等我回家拾掇拾掇,回頭每樣種子都送你一份。”
唐荼荼樂了:“我家住在……”
那老漢截斷她的話,搖搖頭:“不必,你娘我熟。”
“金老爺。”
華瓊笑吟吟地合了扇,拱手作禮,兩邊寒暄幾句,她和金老爺告了別,帶著唐荼荼走了。
行出兩步後,唐荼荼隱約聽到身後金茂糧行的二爺,苦惱道:“爹啊,您坐這兒一上午了,您不累得慌麽,咱回家歇歇腿兒吧!”
唐荼荼耳朵捕捉到這聲“爹”,回頭去瞧,身後幾道人群遮擋了視線,她只看到那老頭摘下鬥笠沖她笑笑,又把鬥笠扣回腦袋上了。
大商行如瓷器、糧草、藥材、玉石,都是成了氣候的,貨物品類少,走貨量大。而花樣多到琳瑯滿目的,多數是外地客商帶進京的貨品。
端溪的端硯,苗族的蠟染,南京的雨花石,東北的人參、鹿茸、水貂皮……全是本地不產的稀罕物件。
唐荼荼在幾排攤位間迷宮一樣兜著圈兒,她漸漸挪不動腳了。
目之所及,眼熟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像這雨花石、端硯,都是東市上的時興貨。
唐荼荼問了兩家,賣得都便宜得出奇,量大質好,摸上去手感和東市的貨一模一樣,可她在東市商鋪裏見著的,遠遠不是這個價。
像這重慶竹簾畫,是一面可以做門簾、窗簾的大簾子,在竹絲簾上以蠶絲編出畫來,也能掛屏風、掛轎子,掛在哪裏,哪裏就自成一景。
編織的圖案比不得畫作精美,但勝在新奇,東市上一簾四五兩銀子,不是日進鬥金的人家壓根買不起——可同等品質的東西在這南市上,只賣一兩。
唐荼荼滿腦子算著進價、賣價、毛利潤,越算越驚,她這才意識到南市不能算“市場”,而是京城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啊!
“娘!”唐荼荼拉拉華瓊衣袖,“要是我進一批京貨,托舅舅去南邊賣,萬一賣不出去,貨就砸到手裏了,就得在當地賤價賣。時間也很長,四五個月才能跑一個來回,才能見著回頭錢——可要是我從這裏進貨,拿到東市上去賣……”
她眼裏晶亮。
華瓊笑道:“你自己想,自己動腦,你覺得行就行。”
“我覺得……”唐荼荼喉頭發幹,像要說服自己邁出這一步,起初聲音發飄,說著說著,慢慢堅定了語氣。
“我覺得行,這才剛立秋,都沒出伏,天兒還要再熱一兩個月,到了十月底,各家的竹簾才會換棉簾。東市賣五兩,我賣二兩還不行麽?二兩都有一倍的利潤了。”
華瓊只笑不說話,指了指攤子,讓她上去自己問。
“掌櫃的?”唐荼荼壯著膽子剛喊了一句。
攤兒後那穿著富貴的男人擺手道:“使不得,小的就是一小小通事,姑娘要什麽?”
唐荼荼:“你這竹簾畫有多少?”
那通事飛快掃了她一眼。
唐荼荼的衣裳都是華瓊的擷秀成衣鋪出來的,這些商人眼睛尖,瞧她年紀小,打扮卻貴氣,不敢輕慢。因為每到京貨大賞的日子,總要有豪商家的公子哥在街市上“長眼”,開闊眼界,奉承周到了,興許就是一筆大生意。
而這姑娘開門見山,張嘴就問“有多少”——這是大主顧啊!
通事心裏一樂,麻利地站起來,“姑娘是哪家的?您要多少?”
“我買……”
唐荼荼望望華瓊,華瓊回以微笑一眼,並不說話,唐荼荼只好自己拿主意:“五十幅?你這兒貨夠麽?”
那就是小買一批試試貨。通事心忖,立刻道:“夠的,再來十倍都夠的。”他忙叫小二領著力夫去搬貨了。
唐荼荼長進了,還敢跟人家講價,一口砍到了九錢一幅,她還等著跟那通事慢慢磨價,那通事卻不計較,爽快地答應了。
這麽容易!就做成了一單生意!
唐荼荼睜大眼睛,氣都喘不勻了。
她今天帶著一百兩銀票出門的,財大,氣卻不粗,又不敢在通事面前露出局促模樣,怕人家欺生,裝腔作勢地挑了幾幅竹簾畫卷抽檢了,見品質都不錯,沒往裏邊摻劣貨。
唐荼荼交了定銀,約好下午送貨的時辰,立馬拉著華瓊走遠。
一路走,唐荼荼臉上淡定,抓著華瓊的手卻一路搖,聲音都激動地變了調:“娘!我學會進貨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