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
說錢, 甚好!
朱元璋不善於錢財一道,所以他搞的大明寶鈔失敗了。缺啥就想補啥,期盼錢財相關內容的水鏡故事許久了。
此次水鏡出現在夜深人靜時分。
時近二更, 已經宵禁一個時辰。沒有召開第三輪緊急觀影會議, 只把朱棣給急召入宮。
“想來高熾會對此專題很感興趣, 可惜他不在京城, 無法第一時間觀影了。”
朱元璋想起離京一個半月的皇孫微服私訪團,從上報回來的密信,孫兒們對謀生賺錢的不易有了深刻領會。
朱棣聞言點頭, 信中小胖子說他瘦了一圈,也不知道是否誇大了民間調查的減肥效果。
長子離開了一個多月,還真有點想他了。兒行千裏, 父也會擔憂。雖然希望朱高熾摘掉“胖”字,但也憂心小胖子會不會真的吃少了身體虛弱。
曾經, 朱棣確實偏愛與自己一樣好武的次子朱高煦, 但在繼承人方面始終更認可朱高熾。
如今,接受水鏡影像的洗精伐髓式洗禮, 個人喜好也發生了極大變化。
為改革大局計, 至少需要確保五六代明朝帝王順應大勢而為。
自己最多看顧到孫輩, 更往下就需要朱高熾去掌控局勢。相關水鏡故事, 早晚要全部傳於小胖子知曉。
當下,朱棣取出了筆記本, 坐於朱元璋下首。
燃起幾盞明亮燈火, 認認真真開始夜間觀鏡學習。同樣一段故事, 每個人能聽出不同的感悟。
朱棣是帶著問題來觀影的。
此次說“錢”, 他希望能獲得如何多搞些經費的靈感, 那就不愁打仗沒軍費。或者, 有某些辦法兵不刃血就擴大明朝疆域。
水鏡:【提到中國古代的“錢”,很多人下意識會想起“孔方兄”,即外圓內方的銅錢。
這種銅錢卻不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形態。如今,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中國最早的貨幣是海貝。
先來看考古發現。
在雲南大理劍川鰲鳳山的墓葬中發掘出了海貝。據考證,其所屬年代約是春秋中期到戰國初期。
若說雲南到南海與孟加拉灣的空間距離相對較近,在黃河流域、巴蜀之地就是妥妥的內陸地區,發現了年代更早的批量海貝陪葬品。
三星堆遺址中的海貝,其產地多為孟加拉國灣至阿拉伯海之間的海域。
有“中國第一位女將軍”之稱的婦好,在其河南安陽墓地中出土了6800多枚海貝。
這些殷商時期的海貝來源,從東南沿海延伸至阿拉伯海西北側的阿曼灣海域。
考古物證令人驚嘆,數千年前中國內陸就已經有了來自遙遠地域的海貝。
海貝被埋入墓中,能夠確定它去了陰間,有著高價值的陪葬品屬性。若要證明它在陽間同時具備貨幣屬性,則要看有沒有四個方面的功能。
具體表現在具備價值尺度、是某種支付手段、有著流通的屬性,以及能夠用於儲存。①
從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金文等記錄,可以逐一證明海貝具備了貨幣特性。
海貝的價值尺度盡在一個常見漢字中。
「朋」,最初被用作海貝的計量單位。比如《周易》裏的“十朋之龜”,指的就是一只龜價格為“十朋”。
多少枚海貝為一朋?
如今普遍認可王國維的考證,是以10枚海貝為1朋。
殷商支付、流通、儲存海貝的歷史,不只體現於“辛巳,王飲多亞,聽享京邐,賜貝二朋,用作大子丁。”等甲骨文記錄中。②
它還表現在許多常用漢字裏。
像是買賣(買賣)、 財、賤、貨、賜、寶(寶)等等,這些含“貝”的文字無一不與財富價值相關。
再問為什麽海貝能作為最早的貨幣?
也與它的自然屬性密不可分。
當時的貨幣,要求本身價值要高,不易被模仿,而且能夠進行均質分割。
海貝是海洋產物,對於地處中國內陸的殷商王朝,它能做到物以稀為貴。
又堅固耐磨,可以長時間長距離地流通使用。同種海貝大小相仿,而讓它天生就能進行均質分割計數。
由此,海貝順勢被用作早期貨幣。不只是中國使用,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也有使用。
貝幣的形成距離二十一世紀太過遙遠,貝幣的終結卻非遙不可追。
海貝,作為第一種全球性貨幣,它在二十世紀中期才正式消亡。
此處淺留懸念,在本專題的後半段會聊一聊海貝引發的暴利性全球貿易。】
水鏡前,朱元璋與朱棣都很驚訝。
距離殷商已有兩千多年了,如今明朝境內除了雲南地區之外,很少有把海貝當作錢幣使用的地方。此物居然還能再掀起全球風浪?!
究竟是什麽情況?
這會只有耐心往下看,聽咕咕在之後細說。
【回到中國古代的貨幣發展。隨著時間推移,人類社會在不斷地發展,物品交換的次數、規模、範圍等越來越廣。
在春秋戰國時期,金屬取代了海貝,成為了新的貨幣材料。
不同於海貝是大自然給塑造了外形,金屬貨幣的外形能被人為制定。
順理成章,我們會想到一種可能性,古代用金屬制作貨幣時是否延續海貝的模樣?
答案:有。
依照目前的考古發現,從山西保德的商朝墓穴出土了一種用銅制作的貝殼,距今約三千多年歷史。
“保德銅貝”被認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金屬貨幣。
以貝為形,以銅為質的貨幣,被楚國沿用了下去。
也叫它“蟻鼻錢”或者“鬼臉錢”,此類俗稱與它的外形相關。
楚國居於南方,它鑄造的銅貝形似貝殼,正面凸起,有陰文刻字。其上會打一個小孔,便於用繩子串成一串。
看起來像是螞蟻,又像是印著一張歪嘴的鬼面。楚地重巫,名喚鬼臉錢,或也與此習俗有關。
銅貝的價值決定了它不便於進行大額交易。
因此,楚國以黃金制作的金餅、金版來進行大宗貿易。沒有固定形制,不以枚數計,而是直接稱分量。
春秋戰國,諸侯割據。其字體不統一,錢幣也不一樣。
楚國襲殷商銅幣形貌做成貝殼狀,其他諸侯國也各有特點。
時至今日,我們仍能找到先秦時期的貨幣特征。
上圖1.jpg
瞧一瞧中國人民銀行使用的徽章圖案,是否能認出是哪種古代金屬貨幣?】
鏡前,嬴政一眼就認了出來,他對此很熟悉。
這個徽章的整體呈現出一個「人」字,而由三個相同外形的圖案拼成,正是“布幣”。
【布幣,青銅打造,看起來與農具鏟子外形相似。它被運用到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徽章設計之中。
盡管我們記憶裏的古代錢幣多是孔方兄模樣,但布幣蘊藏著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色。
——“錢”,這個字瞧著與金屬相關,如今讓人聯想到銅臭味,它的根源卻是農耕文明。
“錢”字,本義是指一種農具。
《詩經》中記錄了周朝的農事,寫到“命我眾人,庤乃錢鎛”。
大致意思,周王命令眾人準備好錢與鎛等農具去務農了。錢鎛,就是鏟子、鋤頭等,農耕生活裏的日常用具。
布幣中的“布”,與錢鎛中的“鎛”,在古代是同聲假借字。
中原農耕地區在鑄造錢幣時參考了農具的式樣,因此稱呼布幣。
布幣最晚起於東周,多流行於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後來戰國的魏、趙、韓等地。
文化底色不同讓鑄幣形制不一樣。
區別於中原的農耕社會,東方沿海漁獵的齊國與北方狩獵的燕國使用起了刀幣。
各國的刀幣形狀有出入。趙國本來使用布幣,但在與燕國、齊國不斷貿易後,也漸漸開始鑄造起刀幣。
先秦貨幣,總有四派。
布幣、刀幣、銅貝幣各有歷史文化源頭,但它們與我們所熟悉的銅錢相去甚遠。
流行於中國兩千多年的外圓內方銅錢,始於秦國。
它的前身是圜錢。
圜錢出現較晚,在戰國中期才被制造出來。其形外圓內圓,狀似玉璧。魏國首發,秦國跟進。
初時,圜錢並非主流貨幣。
隨著諸侯國之間的局勢變化,除了南方楚國外,其他各國紛紛鑄造起了圜錢形制的金屬貨幣。
秦國在鑄造圜錢時,從早期的外圓內圓,漸漸變為了外圓內方。
之所以有此形制,有務實的一面,也有象征性意義。
先說技術角度。
明朝《天工開物》裏提到銅錢的制作,錢幣制作出來後需要銼磨邊緣,磨去毛刺與流銅。
以木條貫穿錢幣的孔洞固定銅錢進行打磨,而方孔比圓孔更便於固定。
流傳更廣的則是“天命皇權”理論。
外圓象征天,內方象征地。外圓內方,秦國所制作的銅錢流通到哪裏,大秦威儀就散播到哪裏。為此,使用起了孔方兄。
隨著始皇帝一統天下,貨幣被統一了。
秦國所創最早的貨幣法令《金布律》推向大秦全境,官方在法律名義上壟斷了鑄幣權。
秦半兩被指定為官方貨幣。
它的正面,在方孔兩側分別刻著凸起的小篆“半兩”二字。表示一枚銅錢重為半兩(即當時的十二銖),而由此得名“秦半兩”。
布幣、刀幣、蟻鼻錢全部取締合法屬性。
也是從這一刻起,延續兩千多年,直至清末的銅錢外圓內方制式被固定下來。
回看這段貨幣發展進程,始皇帝的貨幣改制不是全無當地風俗基礎。多個諸侯國已有多種貨幣並用的習慣,南方楚地卻是不同的例外。
人們常說的“亡秦必楚”,也能從貨幣使用中找到原因。
移風易俗是緩慢的融合過程。楚地與中原的文化差異體現於方方面面,被相融時也就最為困難。】
鏡前,嬴政重重點頭,正是此理。
這個世界,他卻是非常幸運的,獲得了突破楚地舊俗防線的關鍵點。
楚地重巫而信鬼神。當楚人瞧見了仙境顯世,更容易被神跡所震懾,去相信天命歸秦。
水鏡:【外圓內方的銅錢制式被確定下來,不代表貨幣世界由此穩定了下來。
民國初年,古泉學家丁福保作詩一首,“千秋唯有長城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莫道區區僅半兩,曾看劉項入鹹陽。”
此外就有一則民間逸聞。劉邦問鼎天下對功臣們論功行賞,蕭何比其他諸侯多封了兩千戶。其原因是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
在劉邦起義時,彼時沛縣主吏掾的蕭何也是出資接濟人之一。
其他人送劉邦三枚秦半兩,而蕭何送了五枚。這多出的兩枚,就有了後來多給的兩千戶。
當然了,此乃民間閑話。多加封賞蕭何的原因,更因大漢朝的建立與他密不可分。】
嬴政:等一下!
最近的那批招賢館自薦名單送上來了。「沛縣、主吏掾,蕭何」,這不可能是同名同姓同地的巧合。
人才,主動送上門來。妙哉!
作者有話說:
①海貝的殷商貨幣流通資料,參考《貝是商代的貨幣》,楊升南,《中國史研究》
②取自《聽簋》,《集成》3975
——
錢幣歷史參考《三千年來誰鑄幣》,王永生·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說錢, 甚好!
朱元璋不善於錢財一道,所以他搞的大明寶鈔失敗了。缺啥就想補啥,期盼錢財相關內容的水鏡故事許久了。
此次水鏡出現在夜深人靜時分。
時近二更, 已經宵禁一個時辰。沒有召開第三輪緊急觀影會議, 只把朱棣給急召入宮。
“想來高熾會對此專題很感興趣, 可惜他不在京城, 無法第一時間觀影了。”
朱元璋想起離京一個半月的皇孫微服私訪團,從上報回來的密信,孫兒們對謀生賺錢的不易有了深刻領會。
朱棣聞言點頭, 信中小胖子說他瘦了一圈,也不知道是否誇大了民間調查的減肥效果。
長子離開了一個多月,還真有點想他了。兒行千裏, 父也會擔憂。雖然希望朱高熾摘掉“胖”字,但也憂心小胖子會不會真的吃少了身體虛弱。
曾經, 朱棣確實偏愛與自己一樣好武的次子朱高煦, 但在繼承人方面始終更認可朱高熾。
如今,接受水鏡影像的洗精伐髓式洗禮, 個人喜好也發生了極大變化。
為改革大局計, 至少需要確保五六代明朝帝王順應大勢而為。
自己最多看顧到孫輩, 更往下就需要朱高熾去掌控局勢。相關水鏡故事, 早晚要全部傳於小胖子知曉。
當下,朱棣取出了筆記本, 坐於朱元璋下首。
燃起幾盞明亮燈火, 認認真真開始夜間觀鏡學習。同樣一段故事, 每個人能聽出不同的感悟。
朱棣是帶著問題來觀影的。
此次說“錢”, 他希望能獲得如何多搞些經費的靈感, 那就不愁打仗沒軍費。或者, 有某些辦法兵不刃血就擴大明朝疆域。
水鏡:【提到中國古代的“錢”,很多人下意識會想起“孔方兄”,即外圓內方的銅錢。
這種銅錢卻不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形態。如今,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中國最早的貨幣是海貝。
先來看考古發現。
在雲南大理劍川鰲鳳山的墓葬中發掘出了海貝。據考證,其所屬年代約是春秋中期到戰國初期。
若說雲南到南海與孟加拉灣的空間距離相對較近,在黃河流域、巴蜀之地就是妥妥的內陸地區,發現了年代更早的批量海貝陪葬品。
三星堆遺址中的海貝,其產地多為孟加拉國灣至阿拉伯海之間的海域。
有“中國第一位女將軍”之稱的婦好,在其河南安陽墓地中出土了6800多枚海貝。
這些殷商時期的海貝來源,從東南沿海延伸至阿拉伯海西北側的阿曼灣海域。
考古物證令人驚嘆,數千年前中國內陸就已經有了來自遙遠地域的海貝。
海貝被埋入墓中,能夠確定它去了陰間,有著高價值的陪葬品屬性。若要證明它在陽間同時具備貨幣屬性,則要看有沒有四個方面的功能。
具體表現在具備價值尺度、是某種支付手段、有著流通的屬性,以及能夠用於儲存。①
從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金文等記錄,可以逐一證明海貝具備了貨幣特性。
海貝的價值尺度盡在一個常見漢字中。
「朋」,最初被用作海貝的計量單位。比如《周易》裏的“十朋之龜”,指的就是一只龜價格為“十朋”。
多少枚海貝為一朋?
如今普遍認可王國維的考證,是以10枚海貝為1朋。
殷商支付、流通、儲存海貝的歷史,不只體現於“辛巳,王飲多亞,聽享京邐,賜貝二朋,用作大子丁。”等甲骨文記錄中。②
它還表現在許多常用漢字裏。
像是買賣(買賣)、 財、賤、貨、賜、寶(寶)等等,這些含“貝”的文字無一不與財富價值相關。
再問為什麽海貝能作為最早的貨幣?
也與它的自然屬性密不可分。
當時的貨幣,要求本身價值要高,不易被模仿,而且能夠進行均質分割。
海貝是海洋產物,對於地處中國內陸的殷商王朝,它能做到物以稀為貴。
又堅固耐磨,可以長時間長距離地流通使用。同種海貝大小相仿,而讓它天生就能進行均質分割計數。
由此,海貝順勢被用作早期貨幣。不只是中國使用,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也有使用。
貝幣的形成距離二十一世紀太過遙遠,貝幣的終結卻非遙不可追。
海貝,作為第一種全球性貨幣,它在二十世紀中期才正式消亡。
此處淺留懸念,在本專題的後半段會聊一聊海貝引發的暴利性全球貿易。】
水鏡前,朱元璋與朱棣都很驚訝。
距離殷商已有兩千多年了,如今明朝境內除了雲南地區之外,很少有把海貝當作錢幣使用的地方。此物居然還能再掀起全球風浪?!
究竟是什麽情況?
這會只有耐心往下看,聽咕咕在之後細說。
【回到中國古代的貨幣發展。隨著時間推移,人類社會在不斷地發展,物品交換的次數、規模、範圍等越來越廣。
在春秋戰國時期,金屬取代了海貝,成為了新的貨幣材料。
不同於海貝是大自然給塑造了外形,金屬貨幣的外形能被人為制定。
順理成章,我們會想到一種可能性,古代用金屬制作貨幣時是否延續海貝的模樣?
答案:有。
依照目前的考古發現,從山西保德的商朝墓穴出土了一種用銅制作的貝殼,距今約三千多年歷史。
“保德銅貝”被認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金屬貨幣。
以貝為形,以銅為質的貨幣,被楚國沿用了下去。
也叫它“蟻鼻錢”或者“鬼臉錢”,此類俗稱與它的外形相關。
楚國居於南方,它鑄造的銅貝形似貝殼,正面凸起,有陰文刻字。其上會打一個小孔,便於用繩子串成一串。
看起來像是螞蟻,又像是印著一張歪嘴的鬼面。楚地重巫,名喚鬼臉錢,或也與此習俗有關。
銅貝的價值決定了它不便於進行大額交易。
因此,楚國以黃金制作的金餅、金版來進行大宗貿易。沒有固定形制,不以枚數計,而是直接稱分量。
春秋戰國,諸侯割據。其字體不統一,錢幣也不一樣。
楚國襲殷商銅幣形貌做成貝殼狀,其他諸侯國也各有特點。
時至今日,我們仍能找到先秦時期的貨幣特征。
上圖1.jpg
瞧一瞧中國人民銀行使用的徽章圖案,是否能認出是哪種古代金屬貨幣?】
鏡前,嬴政一眼就認了出來,他對此很熟悉。
這個徽章的整體呈現出一個「人」字,而由三個相同外形的圖案拼成,正是“布幣”。
【布幣,青銅打造,看起來與農具鏟子外形相似。它被運用到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徽章設計之中。
盡管我們記憶裏的古代錢幣多是孔方兄模樣,但布幣蘊藏著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色。
——“錢”,這個字瞧著與金屬相關,如今讓人聯想到銅臭味,它的根源卻是農耕文明。
“錢”字,本義是指一種農具。
《詩經》中記錄了周朝的農事,寫到“命我眾人,庤乃錢鎛”。
大致意思,周王命令眾人準備好錢與鎛等農具去務農了。錢鎛,就是鏟子、鋤頭等,農耕生活裏的日常用具。
布幣中的“布”,與錢鎛中的“鎛”,在古代是同聲假借字。
中原農耕地區在鑄造錢幣時參考了農具的式樣,因此稱呼布幣。
布幣最晚起於東周,多流行於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後來戰國的魏、趙、韓等地。
文化底色不同讓鑄幣形制不一樣。
區別於中原的農耕社會,東方沿海漁獵的齊國與北方狩獵的燕國使用起了刀幣。
各國的刀幣形狀有出入。趙國本來使用布幣,但在與燕國、齊國不斷貿易後,也漸漸開始鑄造起刀幣。
先秦貨幣,總有四派。
布幣、刀幣、銅貝幣各有歷史文化源頭,但它們與我們所熟悉的銅錢相去甚遠。
流行於中國兩千多年的外圓內方銅錢,始於秦國。
它的前身是圜錢。
圜錢出現較晚,在戰國中期才被制造出來。其形外圓內圓,狀似玉璧。魏國首發,秦國跟進。
初時,圜錢並非主流貨幣。
隨著諸侯國之間的局勢變化,除了南方楚國外,其他各國紛紛鑄造起了圜錢形制的金屬貨幣。
秦國在鑄造圜錢時,從早期的外圓內圓,漸漸變為了外圓內方。
之所以有此形制,有務實的一面,也有象征性意義。
先說技術角度。
明朝《天工開物》裏提到銅錢的制作,錢幣制作出來後需要銼磨邊緣,磨去毛刺與流銅。
以木條貫穿錢幣的孔洞固定銅錢進行打磨,而方孔比圓孔更便於固定。
流傳更廣的則是“天命皇權”理論。
外圓象征天,內方象征地。外圓內方,秦國所制作的銅錢流通到哪裏,大秦威儀就散播到哪裏。為此,使用起了孔方兄。
隨著始皇帝一統天下,貨幣被統一了。
秦國所創最早的貨幣法令《金布律》推向大秦全境,官方在法律名義上壟斷了鑄幣權。
秦半兩被指定為官方貨幣。
它的正面,在方孔兩側分別刻著凸起的小篆“半兩”二字。表示一枚銅錢重為半兩(即當時的十二銖),而由此得名“秦半兩”。
布幣、刀幣、蟻鼻錢全部取締合法屬性。
也是從這一刻起,延續兩千多年,直至清末的銅錢外圓內方制式被固定下來。
回看這段貨幣發展進程,始皇帝的貨幣改制不是全無當地風俗基礎。多個諸侯國已有多種貨幣並用的習慣,南方楚地卻是不同的例外。
人們常說的“亡秦必楚”,也能從貨幣使用中找到原因。
移風易俗是緩慢的融合過程。楚地與中原的文化差異體現於方方面面,被相融時也就最為困難。】
鏡前,嬴政重重點頭,正是此理。
這個世界,他卻是非常幸運的,獲得了突破楚地舊俗防線的關鍵點。
楚地重巫而信鬼神。當楚人瞧見了仙境顯世,更容易被神跡所震懾,去相信天命歸秦。
水鏡:【外圓內方的銅錢制式被確定下來,不代表貨幣世界由此穩定了下來。
民國初年,古泉學家丁福保作詩一首,“千秋唯有長城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莫道區區僅半兩,曾看劉項入鹹陽。”
此外就有一則民間逸聞。劉邦問鼎天下對功臣們論功行賞,蕭何比其他諸侯多封了兩千戶。其原因是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
在劉邦起義時,彼時沛縣主吏掾的蕭何也是出資接濟人之一。
其他人送劉邦三枚秦半兩,而蕭何送了五枚。這多出的兩枚,就有了後來多給的兩千戶。
當然了,此乃民間閑話。多加封賞蕭何的原因,更因大漢朝的建立與他密不可分。】
嬴政:等一下!
最近的那批招賢館自薦名單送上來了。「沛縣、主吏掾,蕭何」,這不可能是同名同姓同地的巧合。
人才,主動送上門來。妙哉!
作者有話說:
①海貝的殷商貨幣流通資料,參考《貝是商代的貨幣》,楊升南,《中國史研究》
②取自《聽簋》,《集成》3975
——
錢幣歷史參考《三千年來誰鑄幣》,王永生·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