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
『抄水表了:我來簡單答兩句明朝的倭寇問題, 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目前可查的史料,認為“倭寇”一詞最早出現在「高句麗廣開大王」碑上。
公元404年,廣開土王十四年(對應兩晉時期)。碑文記載:“倭寇潰敗, 斬殺無數”。
高麗史上對倭寇的記錄較多, 將其用作對日本海盜的習慣稱呼, 是大約從十三世紀開始。
要說明朝時期的倭寇問題, 主要分為兩個時間段:十四世紀中期到十五世紀初(元末明初),以及十六世紀(嘉靖朝)。
前期倭寇與後期倭寇的組成與侵邊範圍都不同。
先說十四世紀中期的東北亞局勢。
元朝後期政局腐敗,不斷壓迫百姓。1348年, 方國珍第一個掀開了抗元起義序幕。
高麗內部土地兼並問題嚴重,政局衰敗。同期,東瀛也是內鬥不休, 形成日本南北朝對峙局面。
東北亞各處亂象叢生之際,倭寇大規模興起。
1350年, 日本海盜侵犯朝鮮半島南部。一般認為“倭寇之侵”始於此, 而大規模地劫掠持續了約四十年。
其犯邊三大特點:攻擊高麗的運糧漕船與儲糧官庫,搶奪糧食與生活物資;
從侵犯高麗沿海地區, 上升到多次攻擊高麗首都開京(如今朝鮮的開城);
剛開始二十多艘倭寇船去劫掠, 逐步發展成了四百多艘船只的倭寇隊伍。
直至1392年, 朝鮮半島建立新政權, 李氏朝鮮王朝取代了此前的高麗王朝。
朝鮮內部整頓軍務,進行了田制改革。當政局漸漸穩定, 自是有能力去對抗外部倭寇來犯。
四十多年間, 日本海盜的掠奪範圍逐步深入朝鮮半島內陸, 正是其掠奪欲望不斷上升的佐證。
既然是貪得無厭就不會止步於僅僅侵犯朝鮮。彼時, 元末戰亂, 倭寇趁火打劫也進攻了中國沿海地區。
1368年, 明朝初建,天下局勢未穩。
倭寇最初攻擊了距離朝鮮半島最近的山東沿海地帶,然後南侵向江蘇、浙江、廣東等蔓延。
朱元璋本欲聯合日本政府共同打擊倭寇,但東瀛南北分裂,幾大勢力各自為政。
古代不比現代,大海相隔讓信息傳遞緩慢。忽必烈兩次東征失敗後,元朝與東瀛幾乎處於斷交狀態。
明朝初建,朱元璋幾次向日本派出使臣,卻不知海的另一邊東瀛內鬥情況。
時至洪武四年,終是了解日本各大勢力割據狀態。而海盜所掠奪的糧草錢財流入東瀛某些勢力的口袋,就絕無可能聯合日本官方鎮壓倭寇。
於是,明朝改變了對抗倭寇策略。不指望東瀛政府,而是加強自身的海防力量。
歷史證明這一策略的正確性。隨著明朝內部逐步安定,海上巡航日益完備,敢在大明沿海出沒的日本海盜越來越少。
1393年,日本南北一統,也進入了相對穩定期。
時至永樂元年(1403年),足利義滿代表東瀛向大明稱臣,日本加入了大明主導的朝貢體系。
這種相對和平持續了十幾年。
在足利義滿死去數年後,永樂時期十七年,三十多艘倭寇船突襲遼東。
時任都督劉江將其一舉殲滅,史稱「望海堝之戰」。《明史》記載:“自是倭大創,不敢覆入遼東”,讓明朝沿海維持了近百年的相對太平狀態。
以上,大致是由日本海盜組成的前期倭寇情況。
咱也不是啥史學家,僅發表幾句網友個人感想,不上升啥外交關系。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日本從始至終就沒變過,一直掠奪他國的貪婪本性刻在骨血中。
在科技尚且不發達的年代,大海作為地理屏障讓東瀛人難以向外掠奪。
隨著其掌握的技術升級,明朝遇上了倭寇來犯,幾百年後發生了侵華戰爭而讓中華大地血流成河。
有些時段的歷史不好講,會被河那個蟹。
總之就一句話,“沒有你,能讓東亞很太平”。』
水鏡前,朱元璋目光沈沈。
哪怕今天的評論區沒有講得太具體,但他憑著目前看過的視頻,能推測部分史實。
清朝末年,西方蠻夷打來了,東瀛人豈能不趁火打劫。
依照彼時的科技水平爆發式飆升,一旦東瀛人比中華所掌握的武力值更高,那就不是侵犯沿海,而會長驅直入內陸。
怕不只是血流漂杵,必定更多罄竹難書的罪行。
朱元璋從不輕視人性之惡。不說別的,就是發展化學技術肯定要做實驗,而有些實驗必是要用到活人的。
他幻想不出實驗具體內容,但能推測被劫掠的國人成為了實驗對象是會經歷如墜煉獄的無盡痛苦。
想到此處,朱元璋瞇起眼睛。
單論從個人感情出發,他對東瀛絕無好感。洪武初年的明朝使臣被殺之仇始終橫在心頭,不會因為殺人者是懷良親王,而此人不是如今的日本國王就談放下舊恨。
曾經定下不征之國,只因吸取元朝覆滅的經驗教訓。當年的蒙古鐵騎再厲害,卻在東征日本時連連受挫,無法與海上風浪抗衡。
如今開啟了改革序幕。《皇明祖訓》已經被他燒了,也就不存在不征之國。
計劃幾十年後去往美洲找高產作物了,到時候必須要橫渡太平洋,恰好能以穩渡東海踏上日本做一回前期實驗。
東瀛的本性是畏威而不懷德,而大明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倭寇侵邊,正是能讓大明師出有名。
朱元璋沒有在小本本上記下這一筆,而是將其深深記在了心頭,更要將其刻入朱棣的心頭。
他繼續看這條答疑評論的後半段。
『再說十六世紀的後期倭寇問題。評論區沒法貼圖,否則就直接上對比表格。
明初倭寇來襲,以洪武前五年的侵擾頻率最高,但再多也沒超出一年八次。隨著大明海防力量上升,每年倭寇只有一兩次零星來犯。
嘉靖朝情況突變。
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倭寇來襲激增到了628次,占到了明朝倭寇犯邊的八成之多。以此有了“嘉靖大倭寇”之說。』
朱元璋:?!!
他差點懷疑是不是真的老眼昏花,竟是看不懂去年學的新計數方式,否則怎麽會看到離譜到有六百多次倭寇來襲?
嘉靖朝究竟發生什麽了?
往下看,他就被一口大鍋“哐當”砸了腦門。
『不同於前期倭寇是日本海盜掠奪,後期倭寇猖獗的根源一言以蔽之兩個字“海禁”,這口大鍋必是要讓朱元璋背一背的。
洪武帝實施海禁政策,固然與當時政局分不開,起到了防範海上敵寇的正面作用,但不可否認此舉背後的重度抑制商業國策。
永樂帝搞鄭和下西洋,除了彰顯大明國威,還有重要一條是帶去互市貿易。
後來官府大規模下西洋船隊停了,但是藩屬國依舊來大明朝貢,這讓既定次數的官方貿易仍能繼續。
隨著時間推移,進入了嘉靖二年(1523年)。
當時,東瀛內部勢力格局已然發生變化。
明朝一貫主張該是日本正統國王派出的使團來朝貢進行貿易,需要持有“勘合”文書。
1467年至1477年,日本發生應仁之亂。幕府將軍勢力大跌,而東瀛的戰國亂世開始。
誰是正統能去明朝朝貢且進行貿易?
這個問題勢必會引起東瀛爭鬥。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東瀛方面是大內氏主導了遣明使團,利益當前必定引發對手細川氏的不滿。
等到嘉靖繼位,大內氏來到了寧波的浙江市舶司。細川氏不甘對方獨吞巨額利潤,也派了船隊抵達寧波港。
大明與誰進行貿易,需要“勘合”文書。大內氏能拿出合規文書,可細川氏拿不出來。
細川氏卻也有備而來,帶著“弘治勘合”。(補充說明明朝皇帝傳位順序:弘治帝→正德帝→嘉靖帝)
嘉靖二年,“弘治勘合”無疑早就失效了。
細川氏卻還有辦法,使團副使宋素卿原籍明朝,後來做了東瀛細川氏的家臣。
宋素卿熟悉浙江市舶司的情況,賄賂了當時的執掌太監賴恩。市舶司官方不顧先來後到,更不顧有沒有合規文書,把細川氏被安排到上座,力壓大內氏一頭。
大內氏極度不忿,當場與細川氏大打出手。
兩隊使團發生了械///鬥,波及了浙江市舶司,更是傷及了周邊無辜大明百姓。
《寧波府志》記錄這場寧波爭貢事件,“兩夷仇殺,毒流廛市”。
由此,朝廷上的海禁主張者跳了出來,說是這場災禍就是因為勘合貿易而引發的。
與其讓東瀛內鬥危害大明,不如直接廢除市舶司。大內氏也好細川氏也罷,東瀛人的生意全部不做了。
明朝直至嘉靖朝一直不允許民間進行海貿,番邦與明朝官方進行海上貿易都要憑“勘合”公文。嘉靖朝斷了浙江市舶司進行勘合貿易,將本就不多的對外貿易線路又斬斷一條。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正規合法路徑走不了,非法走私路徑必會出現。
與此同時,大環境也發生了不可逆的改變。
十五世紀末進入大航海時代,進入十六世紀歐洲船隊抵達了東方。
不論大明官方願意與否,都被卷入國際貿易初始浪潮中。
這不是大明喊停就能停的。航海船舶技術的發展到達了某個程度,其他國家都有了抵達大明邊境的能力。
世界發展的大勢如此,誰想喊停除非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力量全部摧毀,大明沒這個本事。
再說嘉靖朝之前就有民間走私。
當大明關閉浙江市舶司制造的內因,與國際貿易線初步形成而制造的外因,兩者合力把更多人推上了走私之路。
這就有了十六世紀後期倭寇的來源之一 ——明朝走私商。
這批人對大明沿海情況了解頗深,部分後來與日本海盜合流,無疑就會對大明造成更大的傷害。
其中典型是以汪直為代表。
最初是徽商,後來成了東亞海盜巨頭,手下雇傭日本海盜,以開港通市為目的而要挾官府就範。
一度願意被明廷招安,奈何明朝官府出爾反爾,最後他與明軍戰鬥中被擒殺死。
汪直死後,海盜們群龍無首,流竄犯邊的倭寇頻頻來襲,讓嘉靖一朝成了鬧倭寇最嚴重的朝代。
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強大水軍打擊倭寇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是不能守著祖宗之法不可變。
隆慶帝繼位,宣布解除海禁,民間商船可以合法出海做生意了。神奇的事情來了,倭寇來襲的次數飛速下降。
至於嘉靖朝的倭寇背後是否存在明朝朝廷內某些勢力暗中扶持?
個人認為必是有的,畢竟天下攘攘皆為利來。
最後總結,堵不如疏。
明朝堵不住世界大勢向海洋貿易的變化,朱元璋最初定的海禁基調就得改,不如一開始就主動放開占領先機。
(回覆100+)
△水果茶不要水果:今天咋這麽多大佬來評論區?
2333:我不知說什麽好,表演一個海豹鼓掌。
禿頭貓:那讓嘉靖表演一個煉丹吧。
這位真有點天賦血脈在身上。沈迷修仙嗑丹無法自拔,居然還能活到六十歲,秦始皇看了都得羨慕。
(回覆66)
……』
評論至此結束,水鏡逐漸消失。
朱元璋沈默良久,思緒萬千,在小本本上唰唰記了很多內容。
半晌後,放下筆。看完水鏡,又進入思考抓哪個壯勞力來用用的環節。想了想,先把老四與老十二先給叫進宮。
朕沒遇上沈迷煉丹的嘉靖帝,但有喜歡道家的十二子朱柏。
湊合著用吧。朱柏既然表現出喜歡清靜無為的道家,就讓這個心無俗事的兒子去攀登化學的高山試試看。
半個時辰後,朱柏入宮,途中遇上同去上書房的朱棣。
忽然心生不安。現在他就想做一屆閑王,但與太子四哥一起被叫入宮,還能有好事嗎?
作者有話說:
資料參考:
《“倭寇”新論——以“嘉靖大倭寇”為中心》樊樹志,《覆旦大學(社會學科學版)》
《倭寇:海上歷史》【日】田中健夫·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抄水表了:我來簡單答兩句明朝的倭寇問題, 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目前可查的史料,認為“倭寇”一詞最早出現在「高句麗廣開大王」碑上。
公元404年,廣開土王十四年(對應兩晉時期)。碑文記載:“倭寇潰敗, 斬殺無數”。
高麗史上對倭寇的記錄較多, 將其用作對日本海盜的習慣稱呼, 是大約從十三世紀開始。
要說明朝時期的倭寇問題, 主要分為兩個時間段:十四世紀中期到十五世紀初(元末明初),以及十六世紀(嘉靖朝)。
前期倭寇與後期倭寇的組成與侵邊範圍都不同。
先說十四世紀中期的東北亞局勢。
元朝後期政局腐敗,不斷壓迫百姓。1348年, 方國珍第一個掀開了抗元起義序幕。
高麗內部土地兼並問題嚴重,政局衰敗。同期,東瀛也是內鬥不休, 形成日本南北朝對峙局面。
東北亞各處亂象叢生之際,倭寇大規模興起。
1350年, 日本海盜侵犯朝鮮半島南部。一般認為“倭寇之侵”始於此, 而大規模地劫掠持續了約四十年。
其犯邊三大特點:攻擊高麗的運糧漕船與儲糧官庫,搶奪糧食與生活物資;
從侵犯高麗沿海地區, 上升到多次攻擊高麗首都開京(如今朝鮮的開城);
剛開始二十多艘倭寇船去劫掠, 逐步發展成了四百多艘船只的倭寇隊伍。
直至1392年, 朝鮮半島建立新政權, 李氏朝鮮王朝取代了此前的高麗王朝。
朝鮮內部整頓軍務,進行了田制改革。當政局漸漸穩定, 自是有能力去對抗外部倭寇來犯。
四十多年間, 日本海盜的掠奪範圍逐步深入朝鮮半島內陸, 正是其掠奪欲望不斷上升的佐證。
既然是貪得無厭就不會止步於僅僅侵犯朝鮮。彼時, 元末戰亂, 倭寇趁火打劫也進攻了中國沿海地區。
1368年, 明朝初建,天下局勢未穩。
倭寇最初攻擊了距離朝鮮半島最近的山東沿海地帶,然後南侵向江蘇、浙江、廣東等蔓延。
朱元璋本欲聯合日本政府共同打擊倭寇,但東瀛南北分裂,幾大勢力各自為政。
古代不比現代,大海相隔讓信息傳遞緩慢。忽必烈兩次東征失敗後,元朝與東瀛幾乎處於斷交狀態。
明朝初建,朱元璋幾次向日本派出使臣,卻不知海的另一邊東瀛內鬥情況。
時至洪武四年,終是了解日本各大勢力割據狀態。而海盜所掠奪的糧草錢財流入東瀛某些勢力的口袋,就絕無可能聯合日本官方鎮壓倭寇。
於是,明朝改變了對抗倭寇策略。不指望東瀛政府,而是加強自身的海防力量。
歷史證明這一策略的正確性。隨著明朝內部逐步安定,海上巡航日益完備,敢在大明沿海出沒的日本海盜越來越少。
1393年,日本南北一統,也進入了相對穩定期。
時至永樂元年(1403年),足利義滿代表東瀛向大明稱臣,日本加入了大明主導的朝貢體系。
這種相對和平持續了十幾年。
在足利義滿死去數年後,永樂時期十七年,三十多艘倭寇船突襲遼東。
時任都督劉江將其一舉殲滅,史稱「望海堝之戰」。《明史》記載:“自是倭大創,不敢覆入遼東”,讓明朝沿海維持了近百年的相對太平狀態。
以上,大致是由日本海盜組成的前期倭寇情況。
咱也不是啥史學家,僅發表幾句網友個人感想,不上升啥外交關系。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日本從始至終就沒變過,一直掠奪他國的貪婪本性刻在骨血中。
在科技尚且不發達的年代,大海作為地理屏障讓東瀛人難以向外掠奪。
隨著其掌握的技術升級,明朝遇上了倭寇來犯,幾百年後發生了侵華戰爭而讓中華大地血流成河。
有些時段的歷史不好講,會被河那個蟹。
總之就一句話,“沒有你,能讓東亞很太平”。』
水鏡前,朱元璋目光沈沈。
哪怕今天的評論區沒有講得太具體,但他憑著目前看過的視頻,能推測部分史實。
清朝末年,西方蠻夷打來了,東瀛人豈能不趁火打劫。
依照彼時的科技水平爆發式飆升,一旦東瀛人比中華所掌握的武力值更高,那就不是侵犯沿海,而會長驅直入內陸。
怕不只是血流漂杵,必定更多罄竹難書的罪行。
朱元璋從不輕視人性之惡。不說別的,就是發展化學技術肯定要做實驗,而有些實驗必是要用到活人的。
他幻想不出實驗具體內容,但能推測被劫掠的國人成為了實驗對象是會經歷如墜煉獄的無盡痛苦。
想到此處,朱元璋瞇起眼睛。
單論從個人感情出發,他對東瀛絕無好感。洪武初年的明朝使臣被殺之仇始終橫在心頭,不會因為殺人者是懷良親王,而此人不是如今的日本國王就談放下舊恨。
曾經定下不征之國,只因吸取元朝覆滅的經驗教訓。當年的蒙古鐵騎再厲害,卻在東征日本時連連受挫,無法與海上風浪抗衡。
如今開啟了改革序幕。《皇明祖訓》已經被他燒了,也就不存在不征之國。
計劃幾十年後去往美洲找高產作物了,到時候必須要橫渡太平洋,恰好能以穩渡東海踏上日本做一回前期實驗。
東瀛的本性是畏威而不懷德,而大明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倭寇侵邊,正是能讓大明師出有名。
朱元璋沒有在小本本上記下這一筆,而是將其深深記在了心頭,更要將其刻入朱棣的心頭。
他繼續看這條答疑評論的後半段。
『再說十六世紀的後期倭寇問題。評論區沒法貼圖,否則就直接上對比表格。
明初倭寇來襲,以洪武前五年的侵擾頻率最高,但再多也沒超出一年八次。隨著大明海防力量上升,每年倭寇只有一兩次零星來犯。
嘉靖朝情況突變。
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倭寇來襲激增到了628次,占到了明朝倭寇犯邊的八成之多。以此有了“嘉靖大倭寇”之說。』
朱元璋:?!!
他差點懷疑是不是真的老眼昏花,竟是看不懂去年學的新計數方式,否則怎麽會看到離譜到有六百多次倭寇來襲?
嘉靖朝究竟發生什麽了?
往下看,他就被一口大鍋“哐當”砸了腦門。
『不同於前期倭寇是日本海盜掠奪,後期倭寇猖獗的根源一言以蔽之兩個字“海禁”,這口大鍋必是要讓朱元璋背一背的。
洪武帝實施海禁政策,固然與當時政局分不開,起到了防範海上敵寇的正面作用,但不可否認此舉背後的重度抑制商業國策。
永樂帝搞鄭和下西洋,除了彰顯大明國威,還有重要一條是帶去互市貿易。
後來官府大規模下西洋船隊停了,但是藩屬國依舊來大明朝貢,這讓既定次數的官方貿易仍能繼續。
隨著時間推移,進入了嘉靖二年(1523年)。
當時,東瀛內部勢力格局已然發生變化。
明朝一貫主張該是日本正統國王派出的使團來朝貢進行貿易,需要持有“勘合”文書。
1467年至1477年,日本發生應仁之亂。幕府將軍勢力大跌,而東瀛的戰國亂世開始。
誰是正統能去明朝朝貢且進行貿易?
這個問題勢必會引起東瀛爭鬥。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東瀛方面是大內氏主導了遣明使團,利益當前必定引發對手細川氏的不滿。
等到嘉靖繼位,大內氏來到了寧波的浙江市舶司。細川氏不甘對方獨吞巨額利潤,也派了船隊抵達寧波港。
大明與誰進行貿易,需要“勘合”文書。大內氏能拿出合規文書,可細川氏拿不出來。
細川氏卻也有備而來,帶著“弘治勘合”。(補充說明明朝皇帝傳位順序:弘治帝→正德帝→嘉靖帝)
嘉靖二年,“弘治勘合”無疑早就失效了。
細川氏卻還有辦法,使團副使宋素卿原籍明朝,後來做了東瀛細川氏的家臣。
宋素卿熟悉浙江市舶司的情況,賄賂了當時的執掌太監賴恩。市舶司官方不顧先來後到,更不顧有沒有合規文書,把細川氏被安排到上座,力壓大內氏一頭。
大內氏極度不忿,當場與細川氏大打出手。
兩隊使團發生了械///鬥,波及了浙江市舶司,更是傷及了周邊無辜大明百姓。
《寧波府志》記錄這場寧波爭貢事件,“兩夷仇殺,毒流廛市”。
由此,朝廷上的海禁主張者跳了出來,說是這場災禍就是因為勘合貿易而引發的。
與其讓東瀛內鬥危害大明,不如直接廢除市舶司。大內氏也好細川氏也罷,東瀛人的生意全部不做了。
明朝直至嘉靖朝一直不允許民間進行海貿,番邦與明朝官方進行海上貿易都要憑“勘合”公文。嘉靖朝斷了浙江市舶司進行勘合貿易,將本就不多的對外貿易線路又斬斷一條。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正規合法路徑走不了,非法走私路徑必會出現。
與此同時,大環境也發生了不可逆的改變。
十五世紀末進入大航海時代,進入十六世紀歐洲船隊抵達了東方。
不論大明官方願意與否,都被卷入國際貿易初始浪潮中。
這不是大明喊停就能停的。航海船舶技術的發展到達了某個程度,其他國家都有了抵達大明邊境的能力。
世界發展的大勢如此,誰想喊停除非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力量全部摧毀,大明沒這個本事。
再說嘉靖朝之前就有民間走私。
當大明關閉浙江市舶司制造的內因,與國際貿易線初步形成而制造的外因,兩者合力把更多人推上了走私之路。
這就有了十六世紀後期倭寇的來源之一 ——明朝走私商。
這批人對大明沿海情況了解頗深,部分後來與日本海盜合流,無疑就會對大明造成更大的傷害。
其中典型是以汪直為代表。
最初是徽商,後來成了東亞海盜巨頭,手下雇傭日本海盜,以開港通市為目的而要挾官府就範。
一度願意被明廷招安,奈何明朝官府出爾反爾,最後他與明軍戰鬥中被擒殺死。
汪直死後,海盜們群龍無首,流竄犯邊的倭寇頻頻來襲,讓嘉靖一朝成了鬧倭寇最嚴重的朝代。
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強大水軍打擊倭寇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是不能守著祖宗之法不可變。
隆慶帝繼位,宣布解除海禁,民間商船可以合法出海做生意了。神奇的事情來了,倭寇來襲的次數飛速下降。
至於嘉靖朝的倭寇背後是否存在明朝朝廷內某些勢力暗中扶持?
個人認為必是有的,畢竟天下攘攘皆為利來。
最後總結,堵不如疏。
明朝堵不住世界大勢向海洋貿易的變化,朱元璋最初定的海禁基調就得改,不如一開始就主動放開占領先機。
(回覆100+)
△水果茶不要水果:今天咋這麽多大佬來評論區?
2333:我不知說什麽好,表演一個海豹鼓掌。
禿頭貓:那讓嘉靖表演一個煉丹吧。
這位真有點天賦血脈在身上。沈迷修仙嗑丹無法自拔,居然還能活到六十歲,秦始皇看了都得羨慕。
(回覆66)
……』
評論至此結束,水鏡逐漸消失。
朱元璋沈默良久,思緒萬千,在小本本上唰唰記了很多內容。
半晌後,放下筆。看完水鏡,又進入思考抓哪個壯勞力來用用的環節。想了想,先把老四與老十二先給叫進宮。
朕沒遇上沈迷煉丹的嘉靖帝,但有喜歡道家的十二子朱柏。
湊合著用吧。朱柏既然表現出喜歡清靜無為的道家,就讓這個心無俗事的兒子去攀登化學的高山試試看。
半個時辰後,朱柏入宮,途中遇上同去上書房的朱棣。
忽然心生不安。現在他就想做一屆閑王,但與太子四哥一起被叫入宮,還能有好事嗎?
作者有話說:
資料參考:
《“倭寇”新論——以“嘉靖大倭寇”為中心》樊樹志,《覆旦大學(社會學科學版)》
《倭寇:海上歷史》【日】田中健夫·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