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
『三角函數值:殉葬制度止步明英宗, 是他唯一能拿出來誇的地方了。不論目的是什麽,但結果是做了好事。
123344:這畜生把除了朱祁鈺廢後汪氏之外的其他嬪妃都殉葬了,再跑出來講“用人殉葬, 吾不忍也, 此事宜自我止, 後世子孫勿覆為之”。①
朱祁鎮有臉講不忍人死?冤死在他手上的人還少嗎?要是真有地獄, 他妥妥就是進八十一層地獄。不要謝我,多出來的六十三層地獄,是我出紙錢給他加蓋的。
(回覆999+)
△:咕咕閑聊[up主]:視頻裏忘說一段, 在這裏補充說明。
提起朱祁鎮,是從正統十四年的歷法詭異變動說起。直到正統年間才將《大統歷》的標準時間從南京值改成北京值,因為北京被定為京城的決策出現了反覆。
朱棣想要守邊定都北京, 永樂十九年完成遷都。把北平的稱呼從行在改為京師,但朱高熾更傾向於南京作為首都。
理由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考量, 比起北京要面對北方勢力不斷擾邊, 當時南京顯然在文化經濟上發展更繁榮。
洪熙元年三月,朱高熾提出遷都南京, 把北京變回行在。五月, 他突然病逝, 再遷都就擱置了下來。②
朱瞻基繼位不改父制, 依舊稱呼北京行在卻沒有遷回南京,南京就是名義上的首都。
朱祁鎮繼位, 正統六年親政。同年對於皇宮幾大殿的加蓋完成, 這才正式定都北京。
那幾十年裏, 不僅皇帝們的想法不一, 官員們也是意見不統一。
晝夜標準時的測量需要配套大型天文儀器設備, 再去進行一系列覆雜計算。
朱祁鎮繼位時, 北京沒正式的觀象臺,欽天監的正式辦公地點也沒定下來。
正統二年,朝臣提議鑄造天文儀器。正統四年開始造,但造成後又沒法正常使用。
正統十二年,彭正清提議造銅儀等來搞檢測。正統十四年,欽天監才有能力獲得晝夜標準時的精準數據,這才有了在土木堡之戰發生前改南京值為北京值。
後來,朱祁鈺繼位後很快把數值修改回去。
理由很簡單,歷法變而國運變是傳統思想。土木堡之變的發生與歷法變聯系在一起,改回南京值仿佛能讓大明回到從前使用南京標準時的國運興盛模樣。
然而,決定王朝興衰的關鍵絕不可能是“不問蒼生問鬼神”。
研究天文的目的,比起為占蔔運勢,將它運用到水文、農耕、自然災害預防等等方面才更重要。
明朝對發展天文學的態度側面反映出這個王朝的底色。
朱元璋本人確實註重學習天文知識,但作為王朝的開創者,他身上找不到求變求新的勇氣與意識。
在他劃定的規矩下,欽天監在發展之初就走偏。簡化計算過程,搞出了一套詳細數據以供查詢。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是把九九乘法表應數字都記下來,但不知道公式。
是對初學者有利,能夠快速記憶。可人都是有惰性的,能夠按圖索驥交差,沒有考核要求,誰會去深入研究計算原理。
幾代人之後,計算原理的知識傳承斷層,出現倒退現象。明朝欽天監不如宋元時期,更不提有進一步的認知與發展。
時至正德年間,欽天監不懂歷法計算過程的官員比比皆是。由此說來,明末出現歷法危機其實不足為奇。③
危機,又豈止是只出現在歷法編撰上。(End)
這瓜保熟不:朱元璋就是標準封建大家長,把什麽規矩都給框死了。但凡他做的安排都是好的,天下都要聽他的。
從他那本《皇明祖訓》能看出來,活著把後輩的名字都給排好了,到頭來有個X用!藩王大占土地不納賦稅,可不就是以此祖訓為尚方寶劍。民不聊生,不反才怪。
抽獎的分子:我其實不懂,就算從迷信的角度思考,日食月食彗星流星意味不祥,咋不想想殉葬對氣運的影響。
把一批活人給殺了陪葬,這些人難道會對他感恩戴德?就該是怨氣沖天,變成厲鬼日日夜夜詛咒朱明快點亡國。
如果要朱元璋給別人陪葬,他能不怨恨?
別的皇帝能強辯沒換位思考的基礎,無法想象底層有多苦,但朱元璋底層出身,他是懂的,做了皇帝徹底拋棄百姓了。
殉葬廢了那麽多年,他以皇帝的身份重啟。上行下效,那些怨氣沖天也能把朱家給淹了。千秋萬代,夢裏也沒有。PS審核別刪評,我沒傳播迷信,就是舉例子做假設。
(回覆100+)
△快去上分:我話就放在這裏了,你說是時代局限性也好,朱元璋就是沒那個能力,一輩子小農思想。
這不是思想被禁錮,是壓根沒改變的種子落下能開花結果。何談搞出工業革命,以自然科學的發展帶去生產力進步。
我的精神還正常:樓上也不必如此絕對,萬一呢?你怎麽知道絕對不存在平行時空?歷史直播曾經火過,說不定就有一個老朱在窺屏呢?
你吃了嗎:替古人操心能改變啥?不如想想今天的奶茶喝哪種口味。
(回覆100+)
……』
水鏡評論區到此結束,然後冒出來一段話。
【兌換反覆觀影的新活動火熱進行中,請將參與活動的書籍放到鏡面前。
把有字跡的頁面朝向鏡子,請勿遺漏書頁。開啟上傳口令“876號啟動”,結束上傳口令“上傳完畢”。
倒計時一分鐘,倒計時結束時,不做選擇則視作自動放棄。60、59……】
朱元璋與朱棣沒有立刻動,僵直地站在原地,雙目茫然地看著鏡子。
這集咕咕閑談就像是天降雷劫,一道又一道朝著兩人的天靈蓋劈去,誓要將人劈到神魂俱滅。
他們面色煞白,氣到吐血,幾近暈厥,可是遠遠不止這些身體反應。
假設現在有人用手指輕輕一戳就能把他們給戳碎了。
身體不會開裂,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全部碎裂,自幼形成的認知判斷被連根拔起。
史上能出現朱祁鎮,固然逃不開此人的生性惡毒引發慘劇連連,但也無法忽略這種人能上位是大明建朝之初的規矩所致。
自以為是,狂傲無知,不思進取……
朱元璋與朱棣感覺到以此為名的利劍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淩遲之刑,讓他們不得不承認大明的制度方向出了錯。
【10、9、8……】
倒計時不知不覺就要結束。
朱棣先回神,“876號啟動。”
他先念出口令,把被朱元璋放在書房墻角的書籍抱來。一共十八本,對著水鏡一頁一頁又翻開。
殿內,壓抑的氣氛越來越重,書頁的翻動聲聽上去格外刺耳。
朱元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水鏡。從觀影時的憤怒到茫然,而漸漸變成了平靜。平靜,不是古井無波般的平靜,而是雲淡風輕般的平靜。
終於,朱棣完成了所有書籍的上傳,“上傳完畢。”
【評測分數與活動獎勵將在下次觀影時發放,感謝您的參與。】
水鏡顯示這一行字後消散不見。
殿內徹底安靜下來。
父子兩人正對面站著,好一會沈默,誰也沒說話。
“你先回府吧。”
朱元璋終是開口,語氣是罕見的溫和。
“回去先找大夫瞧瞧,別氣出病來。也給高熾看看,胖成球,對身體不好。”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棣罕有被老爹溫和地叮囑,以往只有大哥朱標有此殊榮。朱元璋該不是被氣到徹底傻了吧?
“父皇……”
朱棣想說什麽,但被朱元璋擡手打斷了。
朱元璋:“回去好好休息,別的事明天再說。我也要去休息了。”
朱棣不想走。今天的刺激太大了,他非常擔憂自己一走,一個時辰後就傳來皇上病危的消息。
他不敢直說讓朱元璋看看被氣傷到什麽地步,只能拿自己說事。“不如讓太醫給兒臣瞧瞧。”
“那你就去太醫院。”
朱元璋哪能不知兒子的想法,沒再保持溫和語氣,不耐煩地揮手。
“別留在這裏礙事。朕有手有腳有嘴,難道不會自己瞧太醫,你幹你的事。滾蛋!別廢話!”
朱棣看到朱元璋又開始一如既往地對他板著張臉,心底默默松了一口氣。變回熟悉的老爹就好,剛才溫和面孔反而叫人不習慣,讓他略感瘆得慌。
“兒臣告退。”
朱棣稍稍放心,離開了上書房。
戶外,春意盎然,陽光明媚。
他卻體會不到半分。水鏡裏的一幕幕似狂魔亂舞,在腦中反覆播放,讓他每跨出一步都似千斤重。
改變!
大明需要改變,可知易行難。
上書房內。
朱元璋目送朱棣離開,臉上的神色再次歸於平靜。
他在原地又呆站了一會,才擡起腳走向了上鎖的書架。開鎖,取出了一份手稿,上面正是他親手寫的《皇明祖訓》。
翻開,伸手,慢慢地一字一句地撫過。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翻到了最後一頁。
“哈哈哈——”
朱元璋忽然狂笑出聲,似瘋似狂又有幾分喋血悲戚。他突然快速地點燃一根蠟燭,將這本費盡心血編的手稿燒了。
書頁被火光漸漸吞噬,終成一堆灰燼。
朱元璋眼角似有淚光,但神色輕松起來,似有某種枷鎖被打破。“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誰說朕做不到。”
作者有話說:
①明代劉定之《否泰錄》:“高廟、文廟、仁廟、宣廟皆用人殉葬,至英宗臨崩,召憲廟謂之曰:‘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子孫勿覆為之。”
②《明史·仁宗》就載:朱高熾“洪熙元年三月戊戌,將遷都南京,詔北京諸司悉稱行在……四月壬子,命皇太子(明宣宗朱瞻基)謁孝陵,遂居守南京。”南京所以又變成了明王朝名義上的京師。
③明朝的天文學發展背景資料,參考《明朝科技》呂淩峰、李亮·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三角函數值:殉葬制度止步明英宗, 是他唯一能拿出來誇的地方了。不論目的是什麽,但結果是做了好事。
123344:這畜生把除了朱祁鈺廢後汪氏之外的其他嬪妃都殉葬了,再跑出來講“用人殉葬, 吾不忍也, 此事宜自我止, 後世子孫勿覆為之”。①
朱祁鎮有臉講不忍人死?冤死在他手上的人還少嗎?要是真有地獄, 他妥妥就是進八十一層地獄。不要謝我,多出來的六十三層地獄,是我出紙錢給他加蓋的。
(回覆999+)
△:咕咕閑聊[up主]:視頻裏忘說一段, 在這裏補充說明。
提起朱祁鎮,是從正統十四年的歷法詭異變動說起。直到正統年間才將《大統歷》的標準時間從南京值改成北京值,因為北京被定為京城的決策出現了反覆。
朱棣想要守邊定都北京, 永樂十九年完成遷都。把北平的稱呼從行在改為京師,但朱高熾更傾向於南京作為首都。
理由主要是從經濟方面考量, 比起北京要面對北方勢力不斷擾邊, 當時南京顯然在文化經濟上發展更繁榮。
洪熙元年三月,朱高熾提出遷都南京, 把北京變回行在。五月, 他突然病逝, 再遷都就擱置了下來。②
朱瞻基繼位不改父制, 依舊稱呼北京行在卻沒有遷回南京,南京就是名義上的首都。
朱祁鎮繼位, 正統六年親政。同年對於皇宮幾大殿的加蓋完成, 這才正式定都北京。
那幾十年裏, 不僅皇帝們的想法不一, 官員們也是意見不統一。
晝夜標準時的測量需要配套大型天文儀器設備, 再去進行一系列覆雜計算。
朱祁鎮繼位時, 北京沒正式的觀象臺,欽天監的正式辦公地點也沒定下來。
正統二年,朝臣提議鑄造天文儀器。正統四年開始造,但造成後又沒法正常使用。
正統十二年,彭正清提議造銅儀等來搞檢測。正統十四年,欽天監才有能力獲得晝夜標準時的精準數據,這才有了在土木堡之戰發生前改南京值為北京值。
後來,朱祁鈺繼位後很快把數值修改回去。
理由很簡單,歷法變而國運變是傳統思想。土木堡之變的發生與歷法變聯系在一起,改回南京值仿佛能讓大明回到從前使用南京標準時的國運興盛模樣。
然而,決定王朝興衰的關鍵絕不可能是“不問蒼生問鬼神”。
研究天文的目的,比起為占蔔運勢,將它運用到水文、農耕、自然災害預防等等方面才更重要。
明朝對發展天文學的態度側面反映出這個王朝的底色。
朱元璋本人確實註重學習天文知識,但作為王朝的開創者,他身上找不到求變求新的勇氣與意識。
在他劃定的規矩下,欽天監在發展之初就走偏。簡化計算過程,搞出了一套詳細數據以供查詢。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是把九九乘法表應數字都記下來,但不知道公式。
是對初學者有利,能夠快速記憶。可人都是有惰性的,能夠按圖索驥交差,沒有考核要求,誰會去深入研究計算原理。
幾代人之後,計算原理的知識傳承斷層,出現倒退現象。明朝欽天監不如宋元時期,更不提有進一步的認知與發展。
時至正德年間,欽天監不懂歷法計算過程的官員比比皆是。由此說來,明末出現歷法危機其實不足為奇。③
危機,又豈止是只出現在歷法編撰上。(End)
這瓜保熟不:朱元璋就是標準封建大家長,把什麽規矩都給框死了。但凡他做的安排都是好的,天下都要聽他的。
從他那本《皇明祖訓》能看出來,活著把後輩的名字都給排好了,到頭來有個X用!藩王大占土地不納賦稅,可不就是以此祖訓為尚方寶劍。民不聊生,不反才怪。
抽獎的分子:我其實不懂,就算從迷信的角度思考,日食月食彗星流星意味不祥,咋不想想殉葬對氣運的影響。
把一批活人給殺了陪葬,這些人難道會對他感恩戴德?就該是怨氣沖天,變成厲鬼日日夜夜詛咒朱明快點亡國。
如果要朱元璋給別人陪葬,他能不怨恨?
別的皇帝能強辯沒換位思考的基礎,無法想象底層有多苦,但朱元璋底層出身,他是懂的,做了皇帝徹底拋棄百姓了。
殉葬廢了那麽多年,他以皇帝的身份重啟。上行下效,那些怨氣沖天也能把朱家給淹了。千秋萬代,夢裏也沒有。PS審核別刪評,我沒傳播迷信,就是舉例子做假設。
(回覆100+)
△快去上分:我話就放在這裏了,你說是時代局限性也好,朱元璋就是沒那個能力,一輩子小農思想。
這不是思想被禁錮,是壓根沒改變的種子落下能開花結果。何談搞出工業革命,以自然科學的發展帶去生產力進步。
我的精神還正常:樓上也不必如此絕對,萬一呢?你怎麽知道絕對不存在平行時空?歷史直播曾經火過,說不定就有一個老朱在窺屏呢?
你吃了嗎:替古人操心能改變啥?不如想想今天的奶茶喝哪種口味。
(回覆100+)
……』
水鏡評論區到此結束,然後冒出來一段話。
【兌換反覆觀影的新活動火熱進行中,請將參與活動的書籍放到鏡面前。
把有字跡的頁面朝向鏡子,請勿遺漏書頁。開啟上傳口令“876號啟動”,結束上傳口令“上傳完畢”。
倒計時一分鐘,倒計時結束時,不做選擇則視作自動放棄。60、59……】
朱元璋與朱棣沒有立刻動,僵直地站在原地,雙目茫然地看著鏡子。
這集咕咕閑談就像是天降雷劫,一道又一道朝著兩人的天靈蓋劈去,誓要將人劈到神魂俱滅。
他們面色煞白,氣到吐血,幾近暈厥,可是遠遠不止這些身體反應。
假設現在有人用手指輕輕一戳就能把他們給戳碎了。
身體不會開裂,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全部碎裂,自幼形成的認知判斷被連根拔起。
史上能出現朱祁鎮,固然逃不開此人的生性惡毒引發慘劇連連,但也無法忽略這種人能上位是大明建朝之初的規矩所致。
自以為是,狂傲無知,不思進取……
朱元璋與朱棣感覺到以此為名的利劍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淩遲之刑,讓他們不得不承認大明的制度方向出了錯。
【10、9、8……】
倒計時不知不覺就要結束。
朱棣先回神,“876號啟動。”
他先念出口令,把被朱元璋放在書房墻角的書籍抱來。一共十八本,對著水鏡一頁一頁又翻開。
殿內,壓抑的氣氛越來越重,書頁的翻動聲聽上去格外刺耳。
朱元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水鏡。從觀影時的憤怒到茫然,而漸漸變成了平靜。平靜,不是古井無波般的平靜,而是雲淡風輕般的平靜。
終於,朱棣完成了所有書籍的上傳,“上傳完畢。”
【評測分數與活動獎勵將在下次觀影時發放,感謝您的參與。】
水鏡顯示這一行字後消散不見。
殿內徹底安靜下來。
父子兩人正對面站著,好一會沈默,誰也沒說話。
“你先回府吧。”
朱元璋終是開口,語氣是罕見的溫和。
“回去先找大夫瞧瞧,別氣出病來。也給高熾看看,胖成球,對身體不好。”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棣罕有被老爹溫和地叮囑,以往只有大哥朱標有此殊榮。朱元璋該不是被氣到徹底傻了吧?
“父皇……”
朱棣想說什麽,但被朱元璋擡手打斷了。
朱元璋:“回去好好休息,別的事明天再說。我也要去休息了。”
朱棣不想走。今天的刺激太大了,他非常擔憂自己一走,一個時辰後就傳來皇上病危的消息。
他不敢直說讓朱元璋看看被氣傷到什麽地步,只能拿自己說事。“不如讓太醫給兒臣瞧瞧。”
“那你就去太醫院。”
朱元璋哪能不知兒子的想法,沒再保持溫和語氣,不耐煩地揮手。
“別留在這裏礙事。朕有手有腳有嘴,難道不會自己瞧太醫,你幹你的事。滾蛋!別廢話!”
朱棣看到朱元璋又開始一如既往地對他板著張臉,心底默默松了一口氣。變回熟悉的老爹就好,剛才溫和面孔反而叫人不習慣,讓他略感瘆得慌。
“兒臣告退。”
朱棣稍稍放心,離開了上書房。
戶外,春意盎然,陽光明媚。
他卻體會不到半分。水鏡裏的一幕幕似狂魔亂舞,在腦中反覆播放,讓他每跨出一步都似千斤重。
改變!
大明需要改變,可知易行難。
上書房內。
朱元璋目送朱棣離開,臉上的神色再次歸於平靜。
他在原地又呆站了一會,才擡起腳走向了上鎖的書架。開鎖,取出了一份手稿,上面正是他親手寫的《皇明祖訓》。
翻開,伸手,慢慢地一字一句地撫過。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翻到了最後一頁。
“哈哈哈——”
朱元璋忽然狂笑出聲,似瘋似狂又有幾分喋血悲戚。他突然快速地點燃一根蠟燭,將這本費盡心血編的手稿燒了。
書頁被火光漸漸吞噬,終成一堆灰燼。
朱元璋眼角似有淚光,但神色輕松起來,似有某種枷鎖被打破。“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誰說朕做不到。”
作者有話說:
①明代劉定之《否泰錄》:“高廟、文廟、仁廟、宣廟皆用人殉葬,至英宗臨崩,召憲廟謂之曰:‘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子孫勿覆為之。”
②《明史·仁宗》就載:朱高熾“洪熙元年三月戊戌,將遷都南京,詔北京諸司悉稱行在……四月壬子,命皇太子(明宣宗朱瞻基)謁孝陵,遂居守南京。”南京所以又變成了明王朝名義上的京師。
③明朝的天文學發展背景資料,參考《明朝科技》呂淩峰、李亮·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