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節
關燈
小
中
大
弱了掛載能力。兩翼翼尖的POD內裝有18枚SA-19M近距格鬥導彈和燃油。由於使用了新技術,所以導彈長度很短,只有1米左右,直徑130毫米,重量30公斤左右,最大射程7公裏,格鬥時導彈使用距離很小,導彈帶有側向發動機,利用推力矢量控制技術,配合頭盔顯示器以及飛機良好的機頭指向能力,極大提高了導彈敏捷性,可以實現越肩發射(OTS)。制導體制為焦平面成像制導,抗幹擾能力強,地球各國現役的紅外幹擾彈對它不起作用。實戰中利用IRST和中距紅外導彈在雷達探測不到的情況下也可以對敵發起攻擊,即使擊不中對方,也可以在接下來的近距格鬥中先占據有利位置,獲得主動權。
由於導彈存在最小射程限制,AMA-955和AMX-110E.Sutherland一樣都沒有放棄機炮,而且實戰中機炮的使用率非常高,敵我雙方都靠的很近,利用MS模式下的角度優勢進行射擊。即便不能命中敵機,也可以迫使敵機遠離以制造導彈的射擊機會。但兩者的指導思想不同,前者機炮是作為後機身的一部分融入飛機設計,後者的機炮則是采用吊艙方式,可以根據需要決定是否攜帶(JSF也是這種設計思想)。機炮吊艙會增加相當多的阻力與重量,而且必須掛在機腹掛架上,占用大型武器掛載的位置,減少了作戰任務的彈性。另外機炮吊艙的機炮軸線難校正,即使校正正常,外掛機炮也比內載機炮要承受更多的晃動,故其炮彈彈道不可能像內載機炮那樣精確。可是越戰中許多F-105飛行員抱怨其內載機炮的彈道太直,使其在快速運動的空戰中命中率不高,相反地,F-4的飛行員認為機炮吊艙的晃動可以增加命中敵機的機率,看來設計師和使用者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實戰中的近距離纏鬥一般不大於800米,最好在400米內開火,射擊時提前扣扳機而且持續開火0.5~1.0秒,打中的機會才大得多。
MA-BAR845A激光速射炮的口徑為88MM,射速高達500發/分。性能可靠之餘,精度也令人滿意。被前線的戰鬥駕駛親昵的稱為“Acht-Acht”(德語88mm的簡稱)
輔助武器是2門MMI-GAU75A20MM超小型激光炮,MA形態下可向後射擊,MS形態為頭部近防炮,用於攔截導彈,也可對人員、裝甲車之類的小型目標掃射。
MA-M991“格拉姆”光束軍刀使用頻率並不是很高,AMA-955的駕駛員一般更喜歡用機炮和導彈來解決問題。
#############################################################################################
ZGMF-262E.Wyvern
機體番號:ZGMF-262E
設計編號:E-50
機體代號:Wyvern
機體類型:試做型可變形MS原型機
制造商:凡爾納設計局第七計劃科
所屬:ZAFT
初次配備:CE.73
尺寸:MS形態,全長4.*M、全寬6.50M、全高17.56M
MA形態,全長20.37M、翼展18.87M、全高4.45M
重量:72.74噸
固定武裝:
MGX-2341.150MM強子加農炮/MGX-2341Hadron.Cannon
MA-BAR855B.128MM重粒子炮吊艙*1
MMI-GAU75A20MM超小型激光炮*4
BML-02L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內置)*2
MA-M996“石中劍”光束短劍*2/MA-M996“Caliburn”Beam.Dagger*2
MA-M991“格拉姆”光束軍刀/MA-M991“GRAM”beam.saber×2
M80-FEW流體能量鞭“尤爾姆岡特”/Fluid.Energy.Whip“Jormungand”
光束盾生成器“面體”/MX2351"Hedron"beamshieldgenerator
推進系統:MAN動力公司Jumo-2450C熱核噴射引擎*4
速度:M5.8+(高度10000M),M21+(高度30000M)
續航距離:大氣圈內無限。
空力界限/升限:可自力上升到衛星軌道。
G力界限:-18.35G~+33.5G
技術詳情:
ZGMF-262E.Wyvern最初始於ZAFT軍方和凡爾納設計局戰前的超高速偵察機計劃,當時試圖打造一款可以安全輕易侵入敵軍戰略縱深進行航拍的機種(ZAFT版曙光女神……),但後來因為大戰爆發而被其他預算擠占遭到放棄,但相關技術被第七計劃科吸收,最後打造成了第七計劃科科長羽.飛鳥的個人專用機。作為第一種可自力上升到衛星軌道的MS,她也是第一架專門為羽.飛鳥量身定做的MS。
作為ACE專用機,第七計劃科對這款機型投入的新技術可謂痛快無比。除了羽.飛鳥的個人因素之外,Gustom.Griffon的慘敗也深深的刺激了技術人員,全體研究人員出於個人興趣、對抗意識以及科研人員的鬥志(小宇宙燃燒起來了,燃燒起來了……)全身心的投入打造這款可變型MS。
由於這種這種主導思想,最後Wyvern在第七計劃科的大腕作風下變成了一種完全不計成本的豪華精銳機,性能壓倒性的出色之餘,單機造價也是壓倒性的嚇人,根據相關記錄,國防軍財政部門人員曾經集體爆發心臟病,醫務人員沖進財政部辦公室的時候已經屍橫遍野、哀鴻遍地……
所幸的是Wyvern並沒有變成LCA那樣投入和成果成反比的玩意兒(當然還有“阿瓊”那種垃圾,阿三對垃圾總是特別喜歡……)。
之前已經經過試驗的前掠翼氣動外形、主動匿蹤系統、G力補償系統、獨立球型駕駛艙、全周天屏幕、腦波操縱系統、新型熱核發動機等等技術均得到了運用,首先采用了“墨鏡”式的主監視器,觀測效果得到了充分改善。
頭部的近防系統也從過去的CIWS改成了4門單管鐳射炮,單發火力和射速都得到提高。
MA-BAR855B.128MM重粒子炮吊艙有兩種射擊模式,一種是纏鬥中的高速連發模式,另一種則是槍管展開之後蓄力精確射擊。後者的威力足以一發摧毀戰艦級目標。MS形態下為手中的步槍,MA形態則吊裝在機腹。
MGX-2341.150MM強子加農炮安裝在兩肩,但只有MA形態下可以使用。和之前Gustom.Griffon安裝的強子加農炮不同,只能遠程收束攻擊。
BML-02L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為內置結構,一共可容納36枚微型高機動導彈。
MA-M996“石中劍”光束短劍收納在MS形態下的手腕上部,既可以展開之後用於近身格鬥,也可隨時用於投擲攻擊。
M80-FEW流體能量鞭“尤爾姆岡特”平時收納在機體北部,MS形態格鬥時可以取出使用,而變形為MA形態時,則為機體的尾巴,可對目標作穿刺攻擊。所以Wyvern即使在MA形態仍具備相當的格鬥能力。
Wyvern的MA形態酷似一只長著前掠翼的飛龍,故此命名。她一共擁有四臺發動機,MS形態下兩臺發動機為腿部,兩臺發動機在背部,提供了超強的機動性。另外機翼采用曲面機翼技術,繼承自Gloucester,機翼可以根據不同的飛行速度和姿態進行角度調整。
翼上雙發動機的布局是考慮到Wyvern側重宇宙空間作戰而做出的選擇,但是由於前掠翼結構,Wyvern在大氣層內的機動性並不差,相比大戰期間交戰雙方裝備的各種可變型MS,Wyvern的機動性能完全占優。在測試中,Wyvern甚至能夠完成直角轉向平移,這對於當時的機體來說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Gloucester的BCS經過改良之後被Wyvern沿用,但BDI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由於導彈存在最小射程限制,AMA-955和AMX-110E.Sutherland一樣都沒有放棄機炮,而且實戰中機炮的使用率非常高,敵我雙方都靠的很近,利用MS模式下的角度優勢進行射擊。即便不能命中敵機,也可以迫使敵機遠離以制造導彈的射擊機會。但兩者的指導思想不同,前者機炮是作為後機身的一部分融入飛機設計,後者的機炮則是采用吊艙方式,可以根據需要決定是否攜帶(JSF也是這種設計思想)。機炮吊艙會增加相當多的阻力與重量,而且必須掛在機腹掛架上,占用大型武器掛載的位置,減少了作戰任務的彈性。另外機炮吊艙的機炮軸線難校正,即使校正正常,外掛機炮也比內載機炮要承受更多的晃動,故其炮彈彈道不可能像內載機炮那樣精確。可是越戰中許多F-105飛行員抱怨其內載機炮的彈道太直,使其在快速運動的空戰中命中率不高,相反地,F-4的飛行員認為機炮吊艙的晃動可以增加命中敵機的機率,看來設計師和使用者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實戰中的近距離纏鬥一般不大於800米,最好在400米內開火,射擊時提前扣扳機而且持續開火0.5~1.0秒,打中的機會才大得多。
MA-BAR845A激光速射炮的口徑為88MM,射速高達500發/分。性能可靠之餘,精度也令人滿意。被前線的戰鬥駕駛親昵的稱為“Acht-Acht”(德語88mm的簡稱)
輔助武器是2門MMI-GAU75A20MM超小型激光炮,MA形態下可向後射擊,MS形態為頭部近防炮,用於攔截導彈,也可對人員、裝甲車之類的小型目標掃射。
MA-M991“格拉姆”光束軍刀使用頻率並不是很高,AMA-955的駕駛員一般更喜歡用機炮和導彈來解決問題。
#############################################################################################
ZGMF-262E.Wyvern
機體番號:ZGMF-262E
設計編號:E-50
機體代號:Wyvern
機體類型:試做型可變形MS原型機
制造商:凡爾納設計局第七計劃科
所屬:ZAFT
初次配備:CE.73
尺寸:MS形態,全長4.*M、全寬6.50M、全高17.56M
MA形態,全長20.37M、翼展18.87M、全高4.45M
重量:72.74噸
固定武裝:
MGX-2341.150MM強子加農炮/MGX-2341Hadron.Cannon
MA-BAR855B.128MM重粒子炮吊艙*1
MMI-GAU75A20MM超小型激光炮*4
BML-02L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內置)*2
MA-M996“石中劍”光束短劍*2/MA-M996“Caliburn”Beam.Dagger*2
MA-M991“格拉姆”光束軍刀/MA-M991“GRAM”beam.saber×2
M80-FEW流體能量鞭“尤爾姆岡特”/Fluid.Energy.Whip“Jormungand”
光束盾生成器“面體”/MX2351"Hedron"beamshieldgenerator
推進系統:MAN動力公司Jumo-2450C熱核噴射引擎*4
速度:M5.8+(高度10000M),M21+(高度30000M)
續航距離:大氣圈內無限。
空力界限/升限:可自力上升到衛星軌道。
G力界限:-18.35G~+33.5G
技術詳情:
ZGMF-262E.Wyvern最初始於ZAFT軍方和凡爾納設計局戰前的超高速偵察機計劃,當時試圖打造一款可以安全輕易侵入敵軍戰略縱深進行航拍的機種(ZAFT版曙光女神……),但後來因為大戰爆發而被其他預算擠占遭到放棄,但相關技術被第七計劃科吸收,最後打造成了第七計劃科科長羽.飛鳥的個人專用機。作為第一種可自力上升到衛星軌道的MS,她也是第一架專門為羽.飛鳥量身定做的MS。
作為ACE專用機,第七計劃科對這款機型投入的新技術可謂痛快無比。除了羽.飛鳥的個人因素之外,Gustom.Griffon的慘敗也深深的刺激了技術人員,全體研究人員出於個人興趣、對抗意識以及科研人員的鬥志(小宇宙燃燒起來了,燃燒起來了……)全身心的投入打造這款可變型MS。
由於這種這種主導思想,最後Wyvern在第七計劃科的大腕作風下變成了一種完全不計成本的豪華精銳機,性能壓倒性的出色之餘,單機造價也是壓倒性的嚇人,根據相關記錄,國防軍財政部門人員曾經集體爆發心臟病,醫務人員沖進財政部辦公室的時候已經屍橫遍野、哀鴻遍地……
所幸的是Wyvern並沒有變成LCA那樣投入和成果成反比的玩意兒(當然還有“阿瓊”那種垃圾,阿三對垃圾總是特別喜歡……)。
之前已經經過試驗的前掠翼氣動外形、主動匿蹤系統、G力補償系統、獨立球型駕駛艙、全周天屏幕、腦波操縱系統、新型熱核發動機等等技術均得到了運用,首先采用了“墨鏡”式的主監視器,觀測效果得到了充分改善。
頭部的近防系統也從過去的CIWS改成了4門單管鐳射炮,單發火力和射速都得到提高。
MA-BAR855B.128MM重粒子炮吊艙有兩種射擊模式,一種是纏鬥中的高速連發模式,另一種則是槍管展開之後蓄力精確射擊。後者的威力足以一發摧毀戰艦級目標。MS形態下為手中的步槍,MA形態則吊裝在機腹。
MGX-2341.150MM強子加農炮安裝在兩肩,但只有MA形態下可以使用。和之前Gustom.Griffon安裝的強子加農炮不同,只能遠程收束攻擊。
BML-02L小型導彈全領域速射裝置為內置結構,一共可容納36枚微型高機動導彈。
MA-M996“石中劍”光束短劍收納在MS形態下的手腕上部,既可以展開之後用於近身格鬥,也可隨時用於投擲攻擊。
M80-FEW流體能量鞭“尤爾姆岡特”平時收納在機體北部,MS形態格鬥時可以取出使用,而變形為MA形態時,則為機體的尾巴,可對目標作穿刺攻擊。所以Wyvern即使在MA形態仍具備相當的格鬥能力。
Wyvern的MA形態酷似一只長著前掠翼的飛龍,故此命名。她一共擁有四臺發動機,MS形態下兩臺發動機為腿部,兩臺發動機在背部,提供了超強的機動性。另外機翼采用曲面機翼技術,繼承自Gloucester,機翼可以根據不同的飛行速度和姿態進行角度調整。
翼上雙發動機的布局是考慮到Wyvern側重宇宙空間作戰而做出的選擇,但是由於前掠翼結構,Wyvern在大氣層內的機動性並不差,相比大戰期間交戰雙方裝備的各種可變型MS,Wyvern的機動性能完全占優。在測試中,Wyvern甚至能夠完成直角轉向平移,這對於當時的機體來說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Gloucester的BCS經過改良之後被Wyvern沿用,但BDI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