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3.25被炮灰的公主 改革
關燈
小
中
大
近些時日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使得朝堂官員貶謫的貶謫、斬首的斬首,不少官職一下子有了空缺。寧夏正好提拔自己的人,不光是那些支持她登上皇位的大臣,還有與她政見相同、有才有抱負卻始終不得重用的官員。
寧夏之前著人在黎國各州縣興辦了學堂,那些學生中年紀大些的已經下場了,而且大多考上了秀才。也有考上舉人,甚至即將要參加殿試的。
這些人是寧夏很早就開始有意培養的實用型人才,不光是會念書,每個人都懷有一技之才,或通天文或懂地理,能夠調配到最合適的官位上。
因而接連損失了好些大臣,朝堂也沒有像某些人擔憂的那樣發生大動蕩,反倒因註入新鮮血液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死氣沈沈的。
該解決的事都解決了,黎國近來也沒有大事發生,就有朝臣提出將大選的日子提前,為寧夏充盈後宮。這皇帝都是三宮六院、嬪妃無數的,雖然如今在位的是女帝,按照禮制還是應該選些男子進宮伺候。
自古沒有男人為妃的先例,這事說來不太好辦。提出這事的大臣建議男妃從官宦人家的子弟中選出,哪家有適齡公子的可送一兩名參加後妃大選,其他流程可依照舊制。
在場的朝臣聽到這話心裏都在嘔血,恨不能呸提出這建議的大臣一臉口水。你丫的家裏生的都是姑娘,當然不在意什麽後妃大選。媽蛋,他們家好幾個身姿翩翩的兒郎啊,怎麽能送進宮呢?
男人三妻四妾慣了,有些朝臣便無法接受自己兒子入宮伺候一個女子,還是與其他好多個男人共同伺候一個人。再加上後宮不得幹政,進到宮裏就代表這輩子只能為爭得帝王寵愛團團轉,再無法在朝堂上謀得一官半職。
別說抱負了,就連自由都沒有了。官宦人家的公子除了個別不成器的,大多飽讀詩經、頗有文采,要麽從小習武、一身武藝,身上寄托著一家人的希望。真心疼愛孩子的,兒子與女兒都是不舍得往宮裏送的。
所以啊,他們目光幽怨地盯著那個提意見的大臣,又怕寧夏真的采納他的建議,下令讓有適齡公子的人家往宮裏送人。朝堂上的氛圍登時奇怪起來,寧夏高高坐在龍椅之上,將他們的神情都看在眼裏。
“……”此時她的心情只有六個點能夠形象地形容出來。她根本沒想過要充盈什麽後宮,這些大臣不需要用那種原地去世的眼神看著她。
以往的皇帝納了多少妃子、後宮中有多少人,寧夏一點不關心這個,也從來不覺得宮中伺候的人越多越好。全國每天有那麽多事發生,堆在禦書房的折子處都處理不完,她哪裏有時間進後宮?
以國事繁忙為由,寧夏駁回了那位大臣讓自己充盈後宮的建議,下了朝就趕緊離開了,生怕又被念叨。
皇後現在已經是太後了,聽寧夏說了這事笑得肚子疼。待笑夠了才擦去眼角沁出的生理性淚水,問她真的不打算選幾個知心的小公子陪伴在身側?
盡管已經登上帝位擁有了黎國最高統治權,實際上寧夏的年紀並不大,也才二十出頭而已。在這個朝代二十出頭已經是個老姑娘了,可放到現代社會,二十出頭正是青蔥水嫩的時候,畢竟十八才成年咧。
寧夏沒覺得自己老了,被太後問到這事就將心裏話說了:“母後,這種事情要講究緣分的。先皇三宮六院安置嬪妃幾百餘人,其中又有幾個對他是真心的?”
“而且那麽多有才有德的女子本該擁有更好的生活,卻因進了宮便像朵缺水的話,漸漸枯萎在無人看見的地方,這實在太可惜了。兒臣不願效仿先皇做那薄情寡義之人,那些官宦人家的兒郎身懷大志願,不該困在後宮之中蹉跎時光。”
“唉,母後就是心疼你,身邊沒個知冷知熱的人。”太後何嘗不知道後宮就是座鑲了金玉的牢籠,表面上看著華麗無比,身處其中方知有多冰冷。
“兒臣知道的。”寧夏跟太後的關系一如往常親近,並沒有因她身份的改變有所變化。
先皇逝世後,他後宮中的諸多嬪妃本是要被送去庵堂禮佛的。寧夏額外開恩,沒有誕下子嗣的後妃可自行選擇是離宮去過自己的生活還是留在宮中。
若是離宮的話,寧夏會為她們準備一座大宅院還有金銀百兩。她們是回自己家或是要單獨住都可以,百兩的金銀夠她們生活很久了。不願離宮的就住在宮裏,反正皇宮這麽大,也不多她們幾張嘴吃飯。
誕下子嗣的,無論是皇子還是公主,寧夏都給她們賜了府邸。子女年紀大些的,還賜了一塊封地,她們可跟著自己的孩子去到封地生活。
那些嬪妃得了恩典,對寧夏是千恩萬謝,絕大多數人都收拾了東西離開皇宮,選擇留下來的只有那麽三五個。其中位分最高的是汪貴嬪,現在也被稱為汪太嬪。她與太後關系不錯,兩人時常在一起喝茶賞花。
汪太嬪的家人早就沒了,她孤身一人沒有去處,就選擇了留在宮裏與太後作伴。寧夏對這個汪太嬪有些印象,因為對方擅長制香。
先皇薨逝後,曾有為他診脈的太醫與寧夏提過,說先皇連續好幾年都惡夢連連,最近更是睡都睡不下,一閉眼就驚懼地囔囔。這癥狀實在有些古怪,他一直查不出病因。
寧夏倒是去查了,還查到了汪太嬪頭上。汪太嬪原是汪家獨女,她的父親汪大人與護國公是至交好友,兩人一起上了戰場再沒能回來。
許是察覺到了那場戰役的內情,汪太嬪從幾年前就開始給先皇用熏香。那些熏香的確有助眠的效果,只是與她殿中擺放的銀鈴花作用後會令人心悸做噩夢。短時間內對身體沒多大影響,長此以往必定傷神傷身。
可以說先皇的死有汪太嬪出的一份力,不過寧夏沒打算追究,直接毀掉了查到的那些證據。而汪太嬪是個聰慧、懂得感恩的人,一直待寧夏十分好,關切程度與太後有得一拼。
所有人都以為汪太嬪是想討好新帝,其實不是的。她與早逝的淑妃是閨中密友,進了宮也是無話不談。自己福薄沒能擁有個可愛的孩子,當淑妃懷有身孕時她是羨慕的,同時也在期待著這個孩子的降生。
是個漂亮的女娃娃,她很早以前還親手抱過。後來發生了護國公戰死沙場那件事,淑妃經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臨死前面頰凹陷、臉上慘白如女鬼。
往日好友變成了這副模樣,她是哀傷的。先皇來見了淑妃最後一面,沒有溫情款款,反倒是被嚇了一跳,驚慌中還帶著一絲心虛與歉疚。
汪太嬪覺得奇怪,當時不能理解先皇為何是這樣的反應。直到有一次先皇宿在她那裏,夜半做噩夢迷糊間吐露了幾句實情。她被驚得楞在原地,隨即想要報覆的念頭如藤蔓般瘋長。
淑妃離世後她有想過撫養曦和長大,可念及自己要做的事情她就放棄了把那個孩子接到身邊,不想到時候連累到孩子。所以沒有人知道,她對曦和的好不為榮華富貴,只是出於單純的喜歡。
與先皇不一樣,在別人眼裏先皇待曦和也是不錯的,不過那份寵愛卻是建立在愧疚與利用的基礎上。護國公雖死,其舊部尚活躍在朝堂上,曦和公主算是護國公一脈殘存的最後一人了,為了做做樣子給天下人與朝臣看,先皇都不會對曦和太差。
再者淑妃好歹是先皇喜歡過的女人,他害死淑妃的家人,故而對淑妃是有些內疚心理的。淑妃一死,這份心情就移到了曦和公主身上,是疼愛也是補償。
思緒漸遠,回憶起往事與故人汪太嬪有些感傷,坐在亭子裏歇了歇,正好撞見寧夏遠遠地走過來。她連忙起了身行禮,笑問:“皇上今日怎麽有空來禦花園?”
“朕是專程來找太嬪的。”寧夏與汪太嬪寒暄了幾句,就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汪太嬪驚訝,意動之下又有點遲疑:“可我是先皇嬪妃,這貿然出宮還開店做生意,於禮不合。”
“沒什麽不合的。這宮裏平日也無聊的很,待久了難免煩悶。帶上幾個喬裝的護衛,出宮走走看看權當散心了。”寧夏心想自己不合禮的事沒少幹,在宮外開個店算什麽。
宮裏的生活總是一成不變的,除了喝茶賞花聽戲,幾乎沒有別的事情可幹。以往諸多嬪妃在一起還熱鬧些,現在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偌大個皇宮冷冷清清的。
擔心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久了會煩悶,寧夏就想給選擇留在宮裏的先皇嬪妃找點事做。不是強制性的,願意做點事打發時間寧夏才會給安排,不願意的人並不強迫。想到汪太嬪有一手制香的好手藝,她就來問問對方是否有意願在皇城開店。
汪太嬪當然願意。宮裏吃穿不愁,就是整天閑得慌,天天賞花聽戲也是會膩味的。要是能在皇城經營一家店鋪那就不一樣了,她可以做的事有很多。
得到了寧夏的準許,汪太嬪換了身衣裳、帶上幾個護衛興致勃勃就出宮去了。她想自己選店鋪開在何處,店裏的裝飾擺設等她都要親手設計。如果可以的話,她希望自己的制香店能夠成為皇城第一店。
有了努力的目標,汪太嬪就沒有時間去緬懷舊事傷感了,反而認認真真當起了店鋪背後的老板。店裏的每款香都是她自己制作調制出來的,賣的價格不便宜,買的人卻是不少,往往都是供不應求。
太後也沒有閑著,她的興趣不在開店,空閑時會寫上幾幅字畫送到寧夏辦的那家書肆展覽,碰到有緣識貨的人/才會賣上一兩幅。
年輕時太後乃是皇城遠近聞名的才女,更是某書畫大家的關門弟子,只是少有人提到她這層身份。入宮後她很少寫字作畫,逐漸就沒人記得她也是書畫雙絕的全才了。
如今她成了太後,後宮又清凈,便有了大把時間重新提起往日的愛好,生活過得不要太自在。
回到皇城已有幾月,當初是接了密令帶著一隊人馬悄悄潛入,現在新帝已經登位,葉家的冤屈也得到了洗刷,葉述早該回到邊境守關,只是他一直沒舍得走。不是被皇城的繁華迷了眼,他想離那人更近一些而已。
邊境的鄰國又在蠢蠢欲動,他必須得離開了。在要離去的前一天晚上,葉述進宮求見了寧夏。那時已經有些晚了,寧夏在禦書房批好了當日的折子,剛回到寢殿準備歇息就聽人報葉將軍來了。
“讓他進來吧。”左右衣服還沒脫,寧夏懶得挪地方,就在自己的寢殿接見了葉述。
“臣見過陛下。”這是葉述第一次踏足寧夏的寢殿,故意放緩了腳步慢慢走,眼睛一直盯著前方寧夏的身影,一眨都不眨。
這種直白熾熱的目光引起了寧夏的註意,她掀起眼簾瞧著跪拜在她跟前的少年將軍,眉梢微微往上挑了挑:“這麽晚了,葉將軍有何事要啟奏?”
葉述直勾勾地看著她,過了會兒才開口道:“臣明日便要出發去邊關了。”
“嗯?”寧夏半闔了眼,支著下巴等著他的後半句話:“然後?”
“前些時日朝臣們提起充盈後宮之事,陛下以國事繁忙推脫。臣想問陛下心中是否有中意的人選,如果沒有的話,”葉述停頓了下,目光灼灼:“臣願自薦。”
葉述也說不清自己對曦和公主是什麽時候生起這種心思的,或許是在她毫不避諱在自己面前坦露想得天下的野心時,或許還要更早。在邊關待了幾年,這點心思非但沒有被狂沙烈日侵蝕掉,反倒醞釀得越來越醇厚。
時隔幾年再次見到曦和公主的那一刻,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麽了。可對方成了帝王,他那些心思就顯得如此大逆不道起來。直到聽朝臣提起廣納後宮的事,他醍醐灌頂般想通了。
陛下身邊遲早都是要有人的,人家公子可以,他為什麽不行?這一走還不知何時才能再回來,如若不抓住最後的機會,他怕自己未來想起來會錐心刺骨地後悔。於是他沐浴更衣後進了宮,如願見到了想見之人。
“自薦?你這麽晚過來就為了說這事?”寧夏勾了勾手指,讓少年湊近一些:“你想入後宮?後宮不得幹政,你確定要放棄官位、放棄出入沙場的機會留在宮裏?”
“陛下不會這樣做。”葉述眼眸清亮,語氣非常篤定:“就算陛下要了臣,也不會將臣困在後宮這一方之地的。”
寧夏伸出手撫上少年近在咫尺的俊臉,手指順著下顎線輕輕撓了撓他的下巴。少年那雙漂亮的眼睛一直看著她,一點抵抗的動作都沒有。
在軍中磨礪了幾年,初見時鋒芒正盛的少年學會了收斂,在寧夏面前乖順地跟只斂了尖爪的小貓一樣。寧夏撓了撓他的下巴,又將他的衣領扯開了些,笑道:“葉小將軍說對了,朕確實不會那樣做。”
這一晚葉述是宿在寧夏寢殿中的,離開時天色已經微微亮。他輕手輕腳穿戴好自己的衣物,戀戀不舍地盯著寧夏的睡顏看了好久,最後小心翼翼地親了親她的手心,將被角掖好才走出寢殿。
在殿外等著伺候的宮人目不斜視,仿佛沒有瞧見這麽一個大活人走出去。而昨夜折騰一番的寧夏難得起晚了,等她想到葉述時,少年已經離開了皇城。
“……”寧夏心裏有那麽一丟丟的覆雜。行吧,希望葉述此行一切順利。
在朝臣逐漸適應了寧夏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後,寧夏又開始搞事了。她開恩科、減賦稅,修建孤兒院、養老院,對偏遠的州縣實施政策傾斜。甚至還改革教育,將實用科目以選修課的形式添進學子們日常學習的課程中,學生可憑興趣愛好自行選擇。
由官府出面設立助學貸款金,就是家裏湊不齊束脩又想送孩子上學的,可以與官府簽訂一份契約,向官府借一筆錢。約定好還錢的年限與時間,到時候若還不上便用家當來抵或者多服幾年徭役。
還在一般學堂與官方學府設立獎學金與助學金制度,成績優異的學生能夠得到物質上的實際獎勵,家境不好的學生也能申請助學金,由官府派人進行核查。情況屬實便發放一定金額的助學金,以供學生學習生活之用。
這一系列政策實施下來,凡是有心要念書的都能步入學堂。因此寧夏之前自掏腰包舉辦的免費學堂便應勢取消了,轉為了一般的學堂。
這些於民有利,朝臣們也不能說什麽,可寧夏居然要允女子入學與男子一道讀書,還要破開舊制,允許女子參加科考並入朝為官。這不僅是對傳統觀念的一種挑戰,更觸及到了朝臣的利益,無疑遭到了激烈的反對。
等那些朝臣嘰裏呱啦講得口幹舌燥,寧夏才忍住想要打哈欠的欲望,慢吞吞道:“這事的確是讓你們難以接受了。這樣吧,大家各抒己見,就在報紙上論一論女子可不可以與男子一般念書識字、科考為官。為期一個月,一個月後再商討此事。”
這道命令一下,黎國熱鬧起來了。好些朝臣提筆寫文章寄給書肆,讓書肆刊登在報紙上。他們從各方面來論證女主內、男主外才是正常的,女子讀書識字可以,參加科考入朝為官是萬萬不能的。要是女子都入官場了,那麽誰來管理後宅、一日三餐誰來安排?黎國豈不是要亂套啦?
就有人反駁了,不少女子才學、品行都不比男子差,憑什麽要犧牲自己來成全男人在官場的馳騁?男人就不能管理後宅、安排日常生活了?
這一個月寄來書肆的文章多不勝數,報紙上刊登的都是些寫得精彩的。持不同觀點的兩方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唇槍舌戰了整整一個月也沒有哪方倒下的。
再次開朝會時,寧夏就問那些持反對意見的朝臣有何感想。不是所有人都反對女子入朝為官的,像是周沿他就不反對。其實他都不明白這些朝臣在反對什麽勁兒,新帝也是一介女子,她不照樣登上皇位了?
想當初這些朝臣也是意見大得很,憋在心裏敢怒不敢言,唯恐自己一句話沒說對就被拖出去砍了腦袋。過了這幾月,那些心裏不服氣的人還不是被治得服服帖帖。
要周沿說他們這幫人就是矯情。陛下作風是強硬的,她既然提出來了那就代表這事勢在必行。詢問朝臣意見是給大臣們這個面子,借坡下驢就得了唄,非得杠一杠心裏邊才舒坦。
杠完了有用嗎?屁用沒有,關鍵是還沒有杠贏。
這一個月出的報紙,周沿一期不落全買了回來看。反對女子為官的翻來翻去就是那些理由,要麽就是祖制不可廢,要麽就是女子能力有限,只適合管內宅。反觀人家持讚同意見那方,雖然大多是女子持筆書寫,但那道理講得一套一套的,文章的文采完全不輸給這些個大臣。
你說人家能力不足,至少這做文章、講道理方面女子是一點沒輸。你說祖制不可廢,擡頭看看那把龍椅上坐的是誰吧,祖制早就廢了。各方面的論點與論據都站不住腳,拿什麽反對女子入朝為官啊。
被寧夏問及有何感想,有些大臣已經動搖了,只有少部分嘴硬的還在堅持。寧夏直接忽略了那部分的意見頒發聖旨,即時起女子可與男子一樣參加科考,擇優錄取入朝為官。
這道聖旨一頒布,整個黎國都轟動了。女子能夠做官啦,也能夠像男人那樣上朝參與國家大事的商討,這無疑是一件震撼的事。
遠在邊關的兵將接到這消息晚了半把個月,在葉述身邊的副將聞言就咧嘴笑了開來,那張兇巴巴的臉一笑更加兇狠了。
迎上別人疑惑的目光,他撓了撓頭道:“俺家妹妹六歲就讀書識字了,現在十七歲,說話文縐縐的。她一直特羨慕能夠參加科考的讀書人,現在好了,她不用羨慕了,自己就能去考上一考。”
軍營裏的兵都愛插科打諢,笑著打趣他:“那敢情好,到時候考個狀元回來,咱們都得叫你狀元她哥了。”
一語成讖,恩科狀元被一位女子奪得,正是這位副將的妹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寧夏之前著人在黎國各州縣興辦了學堂,那些學生中年紀大些的已經下場了,而且大多考上了秀才。也有考上舉人,甚至即將要參加殿試的。
這些人是寧夏很早就開始有意培養的實用型人才,不光是會念書,每個人都懷有一技之才,或通天文或懂地理,能夠調配到最合適的官位上。
因而接連損失了好些大臣,朝堂也沒有像某些人擔憂的那樣發生大動蕩,反倒因註入新鮮血液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死氣沈沈的。
該解決的事都解決了,黎國近來也沒有大事發生,就有朝臣提出將大選的日子提前,為寧夏充盈後宮。這皇帝都是三宮六院、嬪妃無數的,雖然如今在位的是女帝,按照禮制還是應該選些男子進宮伺候。
自古沒有男人為妃的先例,這事說來不太好辦。提出這事的大臣建議男妃從官宦人家的子弟中選出,哪家有適齡公子的可送一兩名參加後妃大選,其他流程可依照舊制。
在場的朝臣聽到這話心裏都在嘔血,恨不能呸提出這建議的大臣一臉口水。你丫的家裏生的都是姑娘,當然不在意什麽後妃大選。媽蛋,他們家好幾個身姿翩翩的兒郎啊,怎麽能送進宮呢?
男人三妻四妾慣了,有些朝臣便無法接受自己兒子入宮伺候一個女子,還是與其他好多個男人共同伺候一個人。再加上後宮不得幹政,進到宮裏就代表這輩子只能為爭得帝王寵愛團團轉,再無法在朝堂上謀得一官半職。
別說抱負了,就連自由都沒有了。官宦人家的公子除了個別不成器的,大多飽讀詩經、頗有文采,要麽從小習武、一身武藝,身上寄托著一家人的希望。真心疼愛孩子的,兒子與女兒都是不舍得往宮裏送的。
所以啊,他們目光幽怨地盯著那個提意見的大臣,又怕寧夏真的采納他的建議,下令讓有適齡公子的人家往宮裏送人。朝堂上的氛圍登時奇怪起來,寧夏高高坐在龍椅之上,將他們的神情都看在眼裏。
“……”此時她的心情只有六個點能夠形象地形容出來。她根本沒想過要充盈什麽後宮,這些大臣不需要用那種原地去世的眼神看著她。
以往的皇帝納了多少妃子、後宮中有多少人,寧夏一點不關心這個,也從來不覺得宮中伺候的人越多越好。全國每天有那麽多事發生,堆在禦書房的折子處都處理不完,她哪裏有時間進後宮?
以國事繁忙為由,寧夏駁回了那位大臣讓自己充盈後宮的建議,下了朝就趕緊離開了,生怕又被念叨。
皇後現在已經是太後了,聽寧夏說了這事笑得肚子疼。待笑夠了才擦去眼角沁出的生理性淚水,問她真的不打算選幾個知心的小公子陪伴在身側?
盡管已經登上帝位擁有了黎國最高統治權,實際上寧夏的年紀並不大,也才二十出頭而已。在這個朝代二十出頭已經是個老姑娘了,可放到現代社會,二十出頭正是青蔥水嫩的時候,畢竟十八才成年咧。
寧夏沒覺得自己老了,被太後問到這事就將心裏話說了:“母後,這種事情要講究緣分的。先皇三宮六院安置嬪妃幾百餘人,其中又有幾個對他是真心的?”
“而且那麽多有才有德的女子本該擁有更好的生活,卻因進了宮便像朵缺水的話,漸漸枯萎在無人看見的地方,這實在太可惜了。兒臣不願效仿先皇做那薄情寡義之人,那些官宦人家的兒郎身懷大志願,不該困在後宮之中蹉跎時光。”
“唉,母後就是心疼你,身邊沒個知冷知熱的人。”太後何嘗不知道後宮就是座鑲了金玉的牢籠,表面上看著華麗無比,身處其中方知有多冰冷。
“兒臣知道的。”寧夏跟太後的關系一如往常親近,並沒有因她身份的改變有所變化。
先皇逝世後,他後宮中的諸多嬪妃本是要被送去庵堂禮佛的。寧夏額外開恩,沒有誕下子嗣的後妃可自行選擇是離宮去過自己的生活還是留在宮中。
若是離宮的話,寧夏會為她們準備一座大宅院還有金銀百兩。她們是回自己家或是要單獨住都可以,百兩的金銀夠她們生活很久了。不願離宮的就住在宮裏,反正皇宮這麽大,也不多她們幾張嘴吃飯。
誕下子嗣的,無論是皇子還是公主,寧夏都給她們賜了府邸。子女年紀大些的,還賜了一塊封地,她們可跟著自己的孩子去到封地生活。
那些嬪妃得了恩典,對寧夏是千恩萬謝,絕大多數人都收拾了東西離開皇宮,選擇留下來的只有那麽三五個。其中位分最高的是汪貴嬪,現在也被稱為汪太嬪。她與太後關系不錯,兩人時常在一起喝茶賞花。
汪太嬪的家人早就沒了,她孤身一人沒有去處,就選擇了留在宮裏與太後作伴。寧夏對這個汪太嬪有些印象,因為對方擅長制香。
先皇薨逝後,曾有為他診脈的太醫與寧夏提過,說先皇連續好幾年都惡夢連連,最近更是睡都睡不下,一閉眼就驚懼地囔囔。這癥狀實在有些古怪,他一直查不出病因。
寧夏倒是去查了,還查到了汪太嬪頭上。汪太嬪原是汪家獨女,她的父親汪大人與護國公是至交好友,兩人一起上了戰場再沒能回來。
許是察覺到了那場戰役的內情,汪太嬪從幾年前就開始給先皇用熏香。那些熏香的確有助眠的效果,只是與她殿中擺放的銀鈴花作用後會令人心悸做噩夢。短時間內對身體沒多大影響,長此以往必定傷神傷身。
可以說先皇的死有汪太嬪出的一份力,不過寧夏沒打算追究,直接毀掉了查到的那些證據。而汪太嬪是個聰慧、懂得感恩的人,一直待寧夏十分好,關切程度與太後有得一拼。
所有人都以為汪太嬪是想討好新帝,其實不是的。她與早逝的淑妃是閨中密友,進了宮也是無話不談。自己福薄沒能擁有個可愛的孩子,當淑妃懷有身孕時她是羨慕的,同時也在期待著這個孩子的降生。
是個漂亮的女娃娃,她很早以前還親手抱過。後來發生了護國公戰死沙場那件事,淑妃經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臨死前面頰凹陷、臉上慘白如女鬼。
往日好友變成了這副模樣,她是哀傷的。先皇來見了淑妃最後一面,沒有溫情款款,反倒是被嚇了一跳,驚慌中還帶著一絲心虛與歉疚。
汪太嬪覺得奇怪,當時不能理解先皇為何是這樣的反應。直到有一次先皇宿在她那裏,夜半做噩夢迷糊間吐露了幾句實情。她被驚得楞在原地,隨即想要報覆的念頭如藤蔓般瘋長。
淑妃離世後她有想過撫養曦和長大,可念及自己要做的事情她就放棄了把那個孩子接到身邊,不想到時候連累到孩子。所以沒有人知道,她對曦和的好不為榮華富貴,只是出於單純的喜歡。
與先皇不一樣,在別人眼裏先皇待曦和也是不錯的,不過那份寵愛卻是建立在愧疚與利用的基礎上。護國公雖死,其舊部尚活躍在朝堂上,曦和公主算是護國公一脈殘存的最後一人了,為了做做樣子給天下人與朝臣看,先皇都不會對曦和太差。
再者淑妃好歹是先皇喜歡過的女人,他害死淑妃的家人,故而對淑妃是有些內疚心理的。淑妃一死,這份心情就移到了曦和公主身上,是疼愛也是補償。
思緒漸遠,回憶起往事與故人汪太嬪有些感傷,坐在亭子裏歇了歇,正好撞見寧夏遠遠地走過來。她連忙起了身行禮,笑問:“皇上今日怎麽有空來禦花園?”
“朕是專程來找太嬪的。”寧夏與汪太嬪寒暄了幾句,就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汪太嬪驚訝,意動之下又有點遲疑:“可我是先皇嬪妃,這貿然出宮還開店做生意,於禮不合。”
“沒什麽不合的。這宮裏平日也無聊的很,待久了難免煩悶。帶上幾個喬裝的護衛,出宮走走看看權當散心了。”寧夏心想自己不合禮的事沒少幹,在宮外開個店算什麽。
宮裏的生活總是一成不變的,除了喝茶賞花聽戲,幾乎沒有別的事情可幹。以往諸多嬪妃在一起還熱鬧些,現在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偌大個皇宮冷冷清清的。
擔心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久了會煩悶,寧夏就想給選擇留在宮裏的先皇嬪妃找點事做。不是強制性的,願意做點事打發時間寧夏才會給安排,不願意的人並不強迫。想到汪太嬪有一手制香的好手藝,她就來問問對方是否有意願在皇城開店。
汪太嬪當然願意。宮裏吃穿不愁,就是整天閑得慌,天天賞花聽戲也是會膩味的。要是能在皇城經營一家店鋪那就不一樣了,她可以做的事有很多。
得到了寧夏的準許,汪太嬪換了身衣裳、帶上幾個護衛興致勃勃就出宮去了。她想自己選店鋪開在何處,店裏的裝飾擺設等她都要親手設計。如果可以的話,她希望自己的制香店能夠成為皇城第一店。
有了努力的目標,汪太嬪就沒有時間去緬懷舊事傷感了,反而認認真真當起了店鋪背後的老板。店裏的每款香都是她自己制作調制出來的,賣的價格不便宜,買的人卻是不少,往往都是供不應求。
太後也沒有閑著,她的興趣不在開店,空閑時會寫上幾幅字畫送到寧夏辦的那家書肆展覽,碰到有緣識貨的人/才會賣上一兩幅。
年輕時太後乃是皇城遠近聞名的才女,更是某書畫大家的關門弟子,只是少有人提到她這層身份。入宮後她很少寫字作畫,逐漸就沒人記得她也是書畫雙絕的全才了。
如今她成了太後,後宮又清凈,便有了大把時間重新提起往日的愛好,生活過得不要太自在。
回到皇城已有幾月,當初是接了密令帶著一隊人馬悄悄潛入,現在新帝已經登位,葉家的冤屈也得到了洗刷,葉述早該回到邊境守關,只是他一直沒舍得走。不是被皇城的繁華迷了眼,他想離那人更近一些而已。
邊境的鄰國又在蠢蠢欲動,他必須得離開了。在要離去的前一天晚上,葉述進宮求見了寧夏。那時已經有些晚了,寧夏在禦書房批好了當日的折子,剛回到寢殿準備歇息就聽人報葉將軍來了。
“讓他進來吧。”左右衣服還沒脫,寧夏懶得挪地方,就在自己的寢殿接見了葉述。
“臣見過陛下。”這是葉述第一次踏足寧夏的寢殿,故意放緩了腳步慢慢走,眼睛一直盯著前方寧夏的身影,一眨都不眨。
這種直白熾熱的目光引起了寧夏的註意,她掀起眼簾瞧著跪拜在她跟前的少年將軍,眉梢微微往上挑了挑:“這麽晚了,葉將軍有何事要啟奏?”
葉述直勾勾地看著她,過了會兒才開口道:“臣明日便要出發去邊關了。”
“嗯?”寧夏半闔了眼,支著下巴等著他的後半句話:“然後?”
“前些時日朝臣們提起充盈後宮之事,陛下以國事繁忙推脫。臣想問陛下心中是否有中意的人選,如果沒有的話,”葉述停頓了下,目光灼灼:“臣願自薦。”
葉述也說不清自己對曦和公主是什麽時候生起這種心思的,或許是在她毫不避諱在自己面前坦露想得天下的野心時,或許還要更早。在邊關待了幾年,這點心思非但沒有被狂沙烈日侵蝕掉,反倒醞釀得越來越醇厚。
時隔幾年再次見到曦和公主的那一刻,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麽了。可對方成了帝王,他那些心思就顯得如此大逆不道起來。直到聽朝臣提起廣納後宮的事,他醍醐灌頂般想通了。
陛下身邊遲早都是要有人的,人家公子可以,他為什麽不行?這一走還不知何時才能再回來,如若不抓住最後的機會,他怕自己未來想起來會錐心刺骨地後悔。於是他沐浴更衣後進了宮,如願見到了想見之人。
“自薦?你這麽晚過來就為了說這事?”寧夏勾了勾手指,讓少年湊近一些:“你想入後宮?後宮不得幹政,你確定要放棄官位、放棄出入沙場的機會留在宮裏?”
“陛下不會這樣做。”葉述眼眸清亮,語氣非常篤定:“就算陛下要了臣,也不會將臣困在後宮這一方之地的。”
寧夏伸出手撫上少年近在咫尺的俊臉,手指順著下顎線輕輕撓了撓他的下巴。少年那雙漂亮的眼睛一直看著她,一點抵抗的動作都沒有。
在軍中磨礪了幾年,初見時鋒芒正盛的少年學會了收斂,在寧夏面前乖順地跟只斂了尖爪的小貓一樣。寧夏撓了撓他的下巴,又將他的衣領扯開了些,笑道:“葉小將軍說對了,朕確實不會那樣做。”
這一晚葉述是宿在寧夏寢殿中的,離開時天色已經微微亮。他輕手輕腳穿戴好自己的衣物,戀戀不舍地盯著寧夏的睡顏看了好久,最後小心翼翼地親了親她的手心,將被角掖好才走出寢殿。
在殿外等著伺候的宮人目不斜視,仿佛沒有瞧見這麽一個大活人走出去。而昨夜折騰一番的寧夏難得起晚了,等她想到葉述時,少年已經離開了皇城。
“……”寧夏心裏有那麽一丟丟的覆雜。行吧,希望葉述此行一切順利。
在朝臣逐漸適應了寧夏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後,寧夏又開始搞事了。她開恩科、減賦稅,修建孤兒院、養老院,對偏遠的州縣實施政策傾斜。甚至還改革教育,將實用科目以選修課的形式添進學子們日常學習的課程中,學生可憑興趣愛好自行選擇。
由官府出面設立助學貸款金,就是家裏湊不齊束脩又想送孩子上學的,可以與官府簽訂一份契約,向官府借一筆錢。約定好還錢的年限與時間,到時候若還不上便用家當來抵或者多服幾年徭役。
還在一般學堂與官方學府設立獎學金與助學金制度,成績優異的學生能夠得到物質上的實際獎勵,家境不好的學生也能申請助學金,由官府派人進行核查。情況屬實便發放一定金額的助學金,以供學生學習生活之用。
這一系列政策實施下來,凡是有心要念書的都能步入學堂。因此寧夏之前自掏腰包舉辦的免費學堂便應勢取消了,轉為了一般的學堂。
這些於民有利,朝臣們也不能說什麽,可寧夏居然要允女子入學與男子一道讀書,還要破開舊制,允許女子參加科考並入朝為官。這不僅是對傳統觀念的一種挑戰,更觸及到了朝臣的利益,無疑遭到了激烈的反對。
等那些朝臣嘰裏呱啦講得口幹舌燥,寧夏才忍住想要打哈欠的欲望,慢吞吞道:“這事的確是讓你們難以接受了。這樣吧,大家各抒己見,就在報紙上論一論女子可不可以與男子一般念書識字、科考為官。為期一個月,一個月後再商討此事。”
這道命令一下,黎國熱鬧起來了。好些朝臣提筆寫文章寄給書肆,讓書肆刊登在報紙上。他們從各方面來論證女主內、男主外才是正常的,女子讀書識字可以,參加科考入朝為官是萬萬不能的。要是女子都入官場了,那麽誰來管理後宅、一日三餐誰來安排?黎國豈不是要亂套啦?
就有人反駁了,不少女子才學、品行都不比男子差,憑什麽要犧牲自己來成全男人在官場的馳騁?男人就不能管理後宅、安排日常生活了?
這一個月寄來書肆的文章多不勝數,報紙上刊登的都是些寫得精彩的。持不同觀點的兩方人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唇槍舌戰了整整一個月也沒有哪方倒下的。
再次開朝會時,寧夏就問那些持反對意見的朝臣有何感想。不是所有人都反對女子入朝為官的,像是周沿他就不反對。其實他都不明白這些朝臣在反對什麽勁兒,新帝也是一介女子,她不照樣登上皇位了?
想當初這些朝臣也是意見大得很,憋在心裏敢怒不敢言,唯恐自己一句話沒說對就被拖出去砍了腦袋。過了這幾月,那些心裏不服氣的人還不是被治得服服帖帖。
要周沿說他們這幫人就是矯情。陛下作風是強硬的,她既然提出來了那就代表這事勢在必行。詢問朝臣意見是給大臣們這個面子,借坡下驢就得了唄,非得杠一杠心裏邊才舒坦。
杠完了有用嗎?屁用沒有,關鍵是還沒有杠贏。
這一個月出的報紙,周沿一期不落全買了回來看。反對女子為官的翻來翻去就是那些理由,要麽就是祖制不可廢,要麽就是女子能力有限,只適合管內宅。反觀人家持讚同意見那方,雖然大多是女子持筆書寫,但那道理講得一套一套的,文章的文采完全不輸給這些個大臣。
你說人家能力不足,至少這做文章、講道理方面女子是一點沒輸。你說祖制不可廢,擡頭看看那把龍椅上坐的是誰吧,祖制早就廢了。各方面的論點與論據都站不住腳,拿什麽反對女子入朝為官啊。
被寧夏問及有何感想,有些大臣已經動搖了,只有少部分嘴硬的還在堅持。寧夏直接忽略了那部分的意見頒發聖旨,即時起女子可與男子一樣參加科考,擇優錄取入朝為官。
這道聖旨一頒布,整個黎國都轟動了。女子能夠做官啦,也能夠像男人那樣上朝參與國家大事的商討,這無疑是一件震撼的事。
遠在邊關的兵將接到這消息晚了半把個月,在葉述身邊的副將聞言就咧嘴笑了開來,那張兇巴巴的臉一笑更加兇狠了。
迎上別人疑惑的目光,他撓了撓頭道:“俺家妹妹六歲就讀書識字了,現在十七歲,說話文縐縐的。她一直特羨慕能夠參加科考的讀書人,現在好了,她不用羨慕了,自己就能去考上一考。”
軍營裏的兵都愛插科打諢,笑著打趣他:“那敢情好,到時候考個狀元回來,咱們都得叫你狀元她哥了。”
一語成讖,恩科狀元被一位女子奪得,正是這位副將的妹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