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因為有了太皇太後的允準與支持,王蘊說起話來也就更加有了底氣,他清了一下喉嚨,說道:“目前,我朝軍隊,充其量人數也不超過十萬,要戰勝實力數倍於我的前秦軍隊,唯有先精而後強,方可拒強敵於國門之外;倘若統帥用兵得當,指揮有方,能夠以少勝多,也不是沒有可能!”
司馬曜此時才終於明白了岳父的良苦用心,他不禁擊掌稱讚道:“國丈大人,你的話也言之有理。朕來問你,如你所說,你認為當下誰能擔此重任呢?”
王蘊毫不隱晦的回答道:“當下來說,唯一能擔當此重任的人,就只有大將軍沈安和他的沈家軍了!”
司馬曜繼續追問道:“泰山老大人,那你再說說看,這南遷一事,它的意義又何在呢?”
王蘊回答:“我之所以會提出讓朝廷南遷,其意義不外乎有二。一者,可避免因分散兵力而牽扯沈將軍的精力,可讓其集中全力來對付苻堅;這二者嘛,由於皇帝遠離戰場,也免去了國人的一份擔憂。如此上利朝廷,下利庶民之舉,皇帝又何樂而不為呢?”
太皇太後小聲對司馬曜說道:“皇上,王愛卿之言,言簡意賅,句句屬實,我看,皇帝就不妨采納了吧!”
於是,司馬曜大聲說道:“王國丈真忠臣也。朕準你所奏,從即日起,朕命沈安為三軍統帥,一切迎戰事宜,全有沈將軍去準備張羅;朝廷立即遷往浙江會稽,具體事務,蓋有太守王蘊負責,望一體盡心,不得有誤。欽此!”
說了半天,讀者諸君可能還不明白這王蘊是何許人也。那就不妨讓我們稍費筆墨,簡單的來介紹一番好了。
王蘊,字叔仁,他性情平和,與人和善,雖然官至太守之職,卻從不以勢欺人,在東晉官吏中有不錯的口碑。王蘊有一愛女,名曰王法慧,人生的天生麗質,風韻楚楚,不意被孝武帝司馬曜看中,即被冊封為皇後。雖然王法慧比司馬曜大三歲,但是由於王法慧溫柔體貼,還是很受司馬曜的恩寵。王蘊唯一的缺點,就是嗜好飲酒,常因醉酒而誤事;王法慧因受父親影響,每日也嗜酒如命,醉酒後即驕奢悍妒,行為粗魯,舉止失端,甚至還借酒裝瘋,把司馬曜的後宮鬧得雞犬難寧,令司馬曜十分苦惱。司馬曜無奈,只好向岳父王蘊告狀,懇請岳父大人的同情與支持。王蘊也覺得自己的女兒太無禮,便當面予以訓斥。王法慧自知自己有錯在先,心中惶恐,從此稍有收斂,再也不敢肆意妄為了。
司馬曜是簡文帝司馬昱的第三子,由於司馬昱在未當皇帝前,曾被封為會稽王,此次司馬曜提出將皇宮臨時遷往會稽城,其中就包含有懷念他父親的意思在內。
散朝過後,沈安一回到兵營,便將自己的兩個侄子沈石沈玄和自己的兒子沈琰,召集到身邊,向他們傳達此次早朝孝武帝部署的使命。
沈安說道:“目前,朝廷所依仗者,就唯有我們沈家軍了。為了迎戰前秦皇帝苻堅有可能發動的進攻,從朝廷到到軍隊,乃至普通黎民,都要做好迎戰的準備。為了確保皇帝的安全,皇帝已下達諭旨,從即日起,即將皇宮南遷至浙江會稽。我也做出決定,為確保家人的安全,我決定將所有眷屬隨朝廷一起南遷。這樣,也好去掉我們的後顧之憂。護送家眷的任務,就交由石奴侄兒負責,待將家眷們安頓好之後,你再立即趕回建康,準備參加迎擊苻堅軍隊的作戰!”
石奴,是沈石的字,他是沈安大哥沈奕的長子,當時只有二十出頭年紀;沈玄是沈石的弟弟,表字幼度,他們皆是沈奕與張瑞雲所生,是沈幼香的一母同胞兄長。
沈石對沈安說道:“叔父,軍情緊急,時不我待,苻堅隨時都會來襲,為了減少拖累,這遣送眷屬一事,必須聞風而動,馬上行動,侄兒這就去安排家眷們的轉移工作!”
沈安說道:“如此甚好!你就抓緊去處理這件事好了!”
沈石領命而去,不必贅述。
沈安對沈琰沈玄說道:“目前在建康能歸我調動的軍隊,總計也不到十萬之眾,除去老弱病殘,能夠親臨前線作戰的不過八萬餘眾,與苻堅的近百萬軍隊比較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相差懸殊。怎樣才能以少勝多,戰勝苻堅,很值得我們細心研究研究!”
沈玄說道:“以區區八萬之眾,來與苻堅的百萬大軍相對抗,在某些人眼裏,可能認為這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我想,就是在苻堅眼中,他肯定也會如此認為。我們不妨抓住敵人此一弱點,來他一個以少勝多,攻其不備,來奪取戰爭勝利,不知叔父以為如何?”
沈安說道:“幼度我侄所說甚有道理,不過此事還要上奏朝廷,待皇上允準之後,方可大膽實施。”
於是,叔侄三人商議過後,立即責成秘書官寫成奏折,上報朝廷。三天過後,孝武帝的批文即傳了回來。
批文上說:“朕得知沈安奏報籌劃勁旅一事,實乃為朕分憂之計,為了戰勝入寇之敵,朕何樂而不為之?從接到諭旨之日起,即責成該將軍放手籌措,不必再上奏朝廷,可一切便宜行事。欽此!”
有了皇帝的懿旨,沈安即有了訓練兵士的依據。在組建自己的隊伍時,他的侄尓沈石沈玄和自己的兒子沈琰,無疑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和骨幹力量。當時沈安的指揮部設在揚州,侄子沈玄的指揮部則設在離建康城不遠的京口地方。京口,即是現在的鎮江市,京口與建康近在咫尺,當時被人們習慣的稱之為北府,沈玄練兵在此,因此也就有了北府兵一說。
此時的沈玄,又被孝武帝任命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管江北諸軍事。於是,沈玄便在北至徐州兗州兩地,廣泛招募勁勇,霎時之間,聞訊趕來報名的人數以萬計,沈玄又任命劉牢之為參軍之職,開始了對新建軍隊進行艱苦訓練的過程。
說到劉牢之這個人,不得不稍費筆墨來加以介紹。
劉牢之,字道堅,古彭城(即現在的江蘇省徐州市)人士,自幼出身將門,武術世家,他身高近丈,體態微胖,面赤如棗,膂力超人,須冉垂胸,雙目炯炯,且計謀滿腹。手中使一把八棱鐵甲銅錘,腰掛一把青銅佩劍,身背彎弓,箭袋中裝有二十只禽羽利箭。這樣的人騎在一匹紅棕烈馬身上,真是八面威風,威武雄壯。倘若遇上膽小的敵人,早已被嚇得失魂落魄,不敢與戰,落荒逃竄了。
這一天,沈玄偕同劉牢之在武場席棚下觀看士兵們訓練,這是他們新近招收來的一批新兵,其中既有抱有報國之志的熱血青年,也有因家境貧寒,衣食無著而聞訊趕來投奔的社會流浪者。可說是參差不齊,良莠混雜,要將這樣一些人訓練成一支部伍整齊,紀律嚴明,且又能打勝仗的軍隊,的確是困難重重。
沈玄眼望著訓練場中呼聲雜亂,動作不整的兵士們,無奈的對劉牢之說道:“道堅將軍,面對這樣一批如同散沙般的兵士,要想把他們訓練成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並非易事,利用這樣的軍隊去和數倍於我的敵人作戰,我取勝的信心實在不大!”
劉牢之對沈玄說道:“訓練才剛剛開始,幼度將軍何以就斷定,我們的軍隊就無法戰勝數倍與我的苻堅呢?我劉牢之自小出身軍事世家,當年我的祖父劉羲老人家就是一員武將,他老人家精騎善射,曾經跟隨武帝一同打天下,曾歷任漠北守衛,並任雁門太守之職;如將軍所知,我的父親劉建,也是一位武術超群的猛將,他曾歷任征虜將軍等職,在保衛和維護大晉朝的疆土安全方面,也是屢立戰功,功不可沒。我父親曾經教導過我,在訓練兵士方面,一定要掌握一個嚴字,否則,不可能訓練出勇猛善戰的士兵來!”
沈玄說道:“道堅兄,你們劉氏家族,可謂滿門忠勇,將帥世家,我之所以會提出來讓你擔任參軍一職,看中的也就是你這種忠心耿耿,一絲不茍的精神,但願你的承諾不會是一句空話!”
劉牢之對沈玄說道:“我劉牢之說話,句句都是板上釘釘。你只需給我半年時間,我一定會交給你一支訓練有素,部伍整齊,且又敢打敢沖的軍隊給你!”
沈玄聽完劉牢之的表態後,說道:“道堅兄此言既出,就算是對朝廷的一個宣誓了,半年後,我再親臨校場,來看望你這些如虎添翼的勇士們!”
與此同時,在沈琰與沈石的練兵場上,訓練新兵的工作也在緊張的進行中。在沈安的指揮中樞揚州城,一支親兵衛隊也在緊張的訓練之中。設都在古城西安的前秦政權,也早已磨刀霍霍,亟不可待。已經吞並了黃河以北廣大地區的苻堅大帝,胃口大開,尚不滿足已有的地域與城池,他要調動前秦國的全部兵力,指日南下,發誓要把東晉王朝滅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司馬曜此時才終於明白了岳父的良苦用心,他不禁擊掌稱讚道:“國丈大人,你的話也言之有理。朕來問你,如你所說,你認為當下誰能擔此重任呢?”
王蘊毫不隱晦的回答道:“當下來說,唯一能擔當此重任的人,就只有大將軍沈安和他的沈家軍了!”
司馬曜繼續追問道:“泰山老大人,那你再說說看,這南遷一事,它的意義又何在呢?”
王蘊回答:“我之所以會提出讓朝廷南遷,其意義不外乎有二。一者,可避免因分散兵力而牽扯沈將軍的精力,可讓其集中全力來對付苻堅;這二者嘛,由於皇帝遠離戰場,也免去了國人的一份擔憂。如此上利朝廷,下利庶民之舉,皇帝又何樂而不為呢?”
太皇太後小聲對司馬曜說道:“皇上,王愛卿之言,言簡意賅,句句屬實,我看,皇帝就不妨采納了吧!”
於是,司馬曜大聲說道:“王國丈真忠臣也。朕準你所奏,從即日起,朕命沈安為三軍統帥,一切迎戰事宜,全有沈將軍去準備張羅;朝廷立即遷往浙江會稽,具體事務,蓋有太守王蘊負責,望一體盡心,不得有誤。欽此!”
說了半天,讀者諸君可能還不明白這王蘊是何許人也。那就不妨讓我們稍費筆墨,簡單的來介紹一番好了。
王蘊,字叔仁,他性情平和,與人和善,雖然官至太守之職,卻從不以勢欺人,在東晉官吏中有不錯的口碑。王蘊有一愛女,名曰王法慧,人生的天生麗質,風韻楚楚,不意被孝武帝司馬曜看中,即被冊封為皇後。雖然王法慧比司馬曜大三歲,但是由於王法慧溫柔體貼,還是很受司馬曜的恩寵。王蘊唯一的缺點,就是嗜好飲酒,常因醉酒而誤事;王法慧因受父親影響,每日也嗜酒如命,醉酒後即驕奢悍妒,行為粗魯,舉止失端,甚至還借酒裝瘋,把司馬曜的後宮鬧得雞犬難寧,令司馬曜十分苦惱。司馬曜無奈,只好向岳父王蘊告狀,懇請岳父大人的同情與支持。王蘊也覺得自己的女兒太無禮,便當面予以訓斥。王法慧自知自己有錯在先,心中惶恐,從此稍有收斂,再也不敢肆意妄為了。
司馬曜是簡文帝司馬昱的第三子,由於司馬昱在未當皇帝前,曾被封為會稽王,此次司馬曜提出將皇宮臨時遷往會稽城,其中就包含有懷念他父親的意思在內。
散朝過後,沈安一回到兵營,便將自己的兩個侄子沈石沈玄和自己的兒子沈琰,召集到身邊,向他們傳達此次早朝孝武帝部署的使命。
沈安說道:“目前,朝廷所依仗者,就唯有我們沈家軍了。為了迎戰前秦皇帝苻堅有可能發動的進攻,從朝廷到到軍隊,乃至普通黎民,都要做好迎戰的準備。為了確保皇帝的安全,皇帝已下達諭旨,從即日起,即將皇宮南遷至浙江會稽。我也做出決定,為確保家人的安全,我決定將所有眷屬隨朝廷一起南遷。這樣,也好去掉我們的後顧之憂。護送家眷的任務,就交由石奴侄兒負責,待將家眷們安頓好之後,你再立即趕回建康,準備參加迎擊苻堅軍隊的作戰!”
石奴,是沈石的字,他是沈安大哥沈奕的長子,當時只有二十出頭年紀;沈玄是沈石的弟弟,表字幼度,他們皆是沈奕與張瑞雲所生,是沈幼香的一母同胞兄長。
沈石對沈安說道:“叔父,軍情緊急,時不我待,苻堅隨時都會來襲,為了減少拖累,這遣送眷屬一事,必須聞風而動,馬上行動,侄兒這就去安排家眷們的轉移工作!”
沈安說道:“如此甚好!你就抓緊去處理這件事好了!”
沈石領命而去,不必贅述。
沈安對沈琰沈玄說道:“目前在建康能歸我調動的軍隊,總計也不到十萬之眾,除去老弱病殘,能夠親臨前線作戰的不過八萬餘眾,與苻堅的近百萬軍隊比較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相差懸殊。怎樣才能以少勝多,戰勝苻堅,很值得我們細心研究研究!”
沈玄說道:“以區區八萬之眾,來與苻堅的百萬大軍相對抗,在某些人眼裏,可能認為這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我想,就是在苻堅眼中,他肯定也會如此認為。我們不妨抓住敵人此一弱點,來他一個以少勝多,攻其不備,來奪取戰爭勝利,不知叔父以為如何?”
沈安說道:“幼度我侄所說甚有道理,不過此事還要上奏朝廷,待皇上允準之後,方可大膽實施。”
於是,叔侄三人商議過後,立即責成秘書官寫成奏折,上報朝廷。三天過後,孝武帝的批文即傳了回來。
批文上說:“朕得知沈安奏報籌劃勁旅一事,實乃為朕分憂之計,為了戰勝入寇之敵,朕何樂而不為之?從接到諭旨之日起,即責成該將軍放手籌措,不必再上奏朝廷,可一切便宜行事。欽此!”
有了皇帝的懿旨,沈安即有了訓練兵士的依據。在組建自己的隊伍時,他的侄尓沈石沈玄和自己的兒子沈琰,無疑就成了他的左膀右臂和骨幹力量。當時沈安的指揮部設在揚州,侄子沈玄的指揮部則設在離建康城不遠的京口地方。京口,即是現在的鎮江市,京口與建康近在咫尺,當時被人們習慣的稱之為北府,沈玄練兵在此,因此也就有了北府兵一說。
此時的沈玄,又被孝武帝任命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管江北諸軍事。於是,沈玄便在北至徐州兗州兩地,廣泛招募勁勇,霎時之間,聞訊趕來報名的人數以萬計,沈玄又任命劉牢之為參軍之職,開始了對新建軍隊進行艱苦訓練的過程。
說到劉牢之這個人,不得不稍費筆墨來加以介紹。
劉牢之,字道堅,古彭城(即現在的江蘇省徐州市)人士,自幼出身將門,武術世家,他身高近丈,體態微胖,面赤如棗,膂力超人,須冉垂胸,雙目炯炯,且計謀滿腹。手中使一把八棱鐵甲銅錘,腰掛一把青銅佩劍,身背彎弓,箭袋中裝有二十只禽羽利箭。這樣的人騎在一匹紅棕烈馬身上,真是八面威風,威武雄壯。倘若遇上膽小的敵人,早已被嚇得失魂落魄,不敢與戰,落荒逃竄了。
這一天,沈玄偕同劉牢之在武場席棚下觀看士兵們訓練,這是他們新近招收來的一批新兵,其中既有抱有報國之志的熱血青年,也有因家境貧寒,衣食無著而聞訊趕來投奔的社會流浪者。可說是參差不齊,良莠混雜,要將這樣一些人訓練成一支部伍整齊,紀律嚴明,且又能打勝仗的軍隊,的確是困難重重。
沈玄眼望著訓練場中呼聲雜亂,動作不整的兵士們,無奈的對劉牢之說道:“道堅將軍,面對這樣一批如同散沙般的兵士,要想把他們訓練成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並非易事,利用這樣的軍隊去和數倍於我的敵人作戰,我取勝的信心實在不大!”
劉牢之對沈玄說道:“訓練才剛剛開始,幼度將軍何以就斷定,我們的軍隊就無法戰勝數倍與我的苻堅呢?我劉牢之自小出身軍事世家,當年我的祖父劉羲老人家就是一員武將,他老人家精騎善射,曾經跟隨武帝一同打天下,曾歷任漠北守衛,並任雁門太守之職;如將軍所知,我的父親劉建,也是一位武術超群的猛將,他曾歷任征虜將軍等職,在保衛和維護大晉朝的疆土安全方面,也是屢立戰功,功不可沒。我父親曾經教導過我,在訓練兵士方面,一定要掌握一個嚴字,否則,不可能訓練出勇猛善戰的士兵來!”
沈玄說道:“道堅兄,你們劉氏家族,可謂滿門忠勇,將帥世家,我之所以會提出來讓你擔任參軍一職,看中的也就是你這種忠心耿耿,一絲不茍的精神,但願你的承諾不會是一句空話!”
劉牢之對沈玄說道:“我劉牢之說話,句句都是板上釘釘。你只需給我半年時間,我一定會交給你一支訓練有素,部伍整齊,且又敢打敢沖的軍隊給你!”
沈玄聽完劉牢之的表態後,說道:“道堅兄此言既出,就算是對朝廷的一個宣誓了,半年後,我再親臨校場,來看望你這些如虎添翼的勇士們!”
與此同時,在沈琰與沈石的練兵場上,訓練新兵的工作也在緊張的進行中。在沈安的指揮中樞揚州城,一支親兵衛隊也在緊張的訓練之中。設都在古城西安的前秦政權,也早已磨刀霍霍,亟不可待。已經吞並了黃河以北廣大地區的苻堅大帝,胃口大開,尚不滿足已有的地域與城池,他要調動前秦國的全部兵力,指日南下,發誓要把東晉王朝滅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