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1章 (三十二)白帝城高月色冷,游子身歸蜀道難(4)

關燈
白帝城有個縣叫魚覆,劉備住在這裏的時候給它改名永安,這裏其實只有一個驛館。

但它後來卻因為永安宮大大出名。並不是說這裏真的有個大型的宮殿,而是堂堂皇帝住的自然得是行宮,叫xx驛館太拿不出手了。

這一住就是好幾個月,眼看就到年底。成都的眾人都急了,沒完沒了的上丞相府打探:陛下到底何時還朝?

不知道。

宮中的吳皇後都傳出懿旨來:丞相都不知道,還有誰能知道?

諸葛亮答曰:陛下不想讓臣知道,臣怎麽敢知道?

諸葛亮這麽說是有原因的,劉備不僅不見她,連親自在後方接應的趙雲都沒見,猇亭一場大火,軍隊敗退,陳到先一步聯系到了趙雲,然後趙雲在亂軍中試圖找到劉備完成護駕的任務,卻被劉備的從人攔住了:陛下有旨,將軍請勿上前。

趙雲無暇去仔細琢磨其中的深意,她還要忙著完成諸葛亮交代的補救措施。諸葛亮告訴她,如果真的輸了,她這五千人不能隨著劉備敗退,一定要主動沖上去和追殺的吳軍交手。這樣,運氣好的話,吳軍會心生畏懼,見好就收的退兵;運氣不好,也能給劉備多留點退兵的時間。

所謂輸人不能輸陣。

兩軍稍一接觸,吳軍大約是沒想到敗退的狼狽不堪的蜀軍會突然生龍活虎不要命的主動出擊,本來麽,大火才是這場戰役的吳軍主力,那些陸軍不過是後期趁火打劫狐假虎威罷了,硬碰硬後東吳的陸軍依然還是渣,他們基本上就主動退了。

趙雲松了一口氣,諸葛亮的計劃果然是有用的,但是接下來就有點看不懂了:陸遜主動派人送表求和,要求恢覆吳蜀聯盟。

哪有贏了還做小伏低的,陸遜腦子進水了麽。

趙雲想不通,劉備隔著屏風跟眾人商議這件事的時候她就直接問了。劉備說子龍,你馬上返回成都吧,告訴孔明放心給東吳寫信遣使,朕同意與東吳講和。

眾人當時想不明白的事情有兩件,第一是為什麽要和仇深似海不共戴天的東吳講和,第二是為什麽這件劉備一個人就能做主的事還要專門回到成都走一遍諸葛亮那裏的程序。

劉備說子龍,你見到孔明就明白了。

趙雲帶著滿腹狐疑回到成都見到諸葛亮的時候確實明白了:陸遜這個天殺的,他給劉備送去的求和聲明,諸葛亮這裏也收到了一模一樣的一份。

“陸伯言是故意的。反正東吳陸軍並不強盛,季漢也不是輸這一次就翻不了身了,他打下去也沒什麽好處,求和東吳也不會吃虧。另外,他明知道陛下與東吳結下大仇,不太可能同意修好;我當初是極力反對出兵,一直建議修好,如今陛下遠在白帝,我在成都,音信相通不便,如果陛下不同意講和,我卻同意講和,會怎麽樣?”

“可是陸遜就沒想到你萬一和陛下意見一致呢?除了陛下同意講和這種可能,難道不可能你和陛下都不同意講和麽?”

“怎麽沒想到?”諸葛亮揚揚手裏的信件,“就算我和陛下意見一致,陸遜也不算虧,他發了一模一樣的內容給我和陛下兩個人,分明就是在跟眾人說‘在東吳眼中,諸葛亮的地位就相當於季漢皇帝’,這讓陛下怎麽想?讓群臣怎麽想?”

“陸遜真渣。”趙雲誠心誠意的說。

但劉備不渣,他不僅在大局觀下克制了報仇的情緒,而且特意讓趙雲把他的話捎給諸葛亮,把遣使這個走形式的任務交給諸葛亮來完成,讓群臣無話可說。

“我越來越覺得對不起他了。”諸葛亮輕輕捋了捋羽扇上長長的羽毛,“要是我哪一次錯了……”

“他還覺得對不起你呢。”趙雲想起劉備在屏風後面,不肯見眾人,“他連我的面都不見。內侍告訴我,他整天把自己關在行宮裏,整晚整晚的不睡,好容易睡著了,一會兒就驚醒,醒了以後就再也不睡了,反覆說要是聽你的就好了,怎麽就是沒聽呢,要是聽進去一句也不至於這樣,為什麽不聽啊,對不起你,對不起那些反對的大臣什麽的……”

諸葛亮聽了只覺得心酸:“人還在,就什麽都有,這不過一次失利,損失的幾萬人馬,還不至於震動蜀中,給我三年,還能補回來。他一個人滯留白帝,身邊沒有專人照看,讓人如何放心!他把你都派回來了……”

說到這裏,諸葛亮突然倒抽一口冷氣:“不會……”

章武三年的元月,成都的各位都沒能過個好年,萬家團圓的時候,劉備都不肯回來,只說“一幹政務均交由丞相處置,不必報備”,好容易挨過了年諸葛亮給劉備寫信,要求去白帝迎駕還於成都。送信的人回來,諸葛亮焦急的問怎麽樣。

“陛下……陛下聽說是丞相書信,接過來放在案前,連錦囊都未曾打開,揮手令奴婢回,奴婢退下之時,見陛下緊握丞相書信涕泣不止……”

諸葛亮的手扶上了額頭,這下麻煩了,劉備是真的不打算回來。

“先生若甚為掛念陛下,不如徑自去白帝。”馬謖在一旁勸。

“陛下沒有旨意,我豈能擅離此處?一幹政務交與何人?若真輕離成都,必有人說我是恃君寵而驕大夫,這豈不令陛下為難?”

“若奉皇後懿旨或太子鈞旨……”馬謖小心翼翼的提建議。

諸葛亮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建議的可行性。

但是過了沒有三天,這個建議就沒有意義了,因為從白帝城永安宮傳來急報:皇帝急詔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及一幹官員前往白帝城,即刻動身,不得怠慢。

聽到這個消息,諸葛亮手裏的扇子啪嗒掉在桌子上。

諸葛亮恨不得坐超音速飛機趕到白帝去,但是這個年頭最快的交通工具只有馬。諸葛亮命手下安排快馬,趙雲覺得她一定是瘋了:“就你現在的身體,你能騎馬?你到那兒也廢了好麽!”

諸葛亮不聽。

出發的時候,劉禪趕來送行:“丞相且慢!”

“太子。”大小官員忙不疊行禮。

“太子殿下……”諸葛亮也想施禮,劉禪伸手攙扶:“丞相免禮。孤此次前來,是有要事托付丞相。”

“何事?”

劉禪回頭,從人有的拉過一輛大車,還有一個拉著一個小孩:“丞相此去白帝,一路上請帶著二位王弟。”

劉備的詔命裏沒寫這倆孩子:“太子,陛下沒說……”

“是孤鈞旨。懇請丞相一路照看二位王弟。實不相瞞,孤恐皇後加害二位王弟。昔日父皇在此,皇後笑臉相迎,甚為慈愛;父皇禦駕親征,成都又有丞相,皇後也不敢輕舉妄動;如今父皇與丞相皆不在,孤恐有失。李美人數月之前突然亡故,至今不知原因,孤當時便命人將魯王搬去孤殿中照料,皇後幾次欲探望王弟,都被孤搪塞過去,皇後無法,又幾次打聽梁王何時搬入宮中,說要躬親照料,可依孤看來,她未置辦梁王所用諸物,乳娘也未找,其心不良。丞相一路照料二位王弟,方能保萬全,父皇若看到王弟,許能回心轉意返回成都。一路上王弟所用之物孤已命人準備停當,請丞相就坐這輛大車前往白帝,也方便路上照看。”

劉禪說的懇切,諸葛亮想起吳皇後確實派人催問過無數次劉理何時入宮,這的確不是個令人放心的女人。

“臣,奉命。”

趕到白帝城的時候已經是春天,但諸葛亮一點也沒覺得溫暖。車隊在夜裏進了城。

城門口有內侍焦急的等待著,一看車輛到來,便急忙迎上前:“丞相!丞相!”

諸葛亮從車裏下來,隨行的婢女牽著劉永,抱著劉理,在後面跟著。

“丞相!您怎麽今日方至,陛下都等急了!”

“陛下現在如何?”

“陛下……唉呀,丞相還是快隨我來,陛下口諭:‘丞相至,不必通報,立往永安宮見駕’。”

諸葛亮看內侍要說又不肯說的糾結樣,再聽劉備這樣的口諭,心底就一涼。她想立刻趕去,又看看自己身上,趕了這麽久的路,風塵仆仆的樣子,披風上沾了不少土,儀表實在不佳,如此見駕,有“君前失儀”之嫌:“我立刻更衣!”

“唉呀我的丞相!還更什麽衣!快跟老奴走吧!陛下……陛下怕是等不了了!”內侍急得都要哭了,顧不得許多,拉著諸葛亮的手就要走,身後婢女不知道出了什麽事,問魯王和梁王怎麽安置,諸葛亮還沒來得及說話,內侍已經看到了:“魯王和梁王也來了!來的正好!陛下說了,一同往寢殿見駕!

諸葛亮有些渾渾噩噩的被牽著走,越想越害怕,覺得自己像在做一個夢,夢裏開車行駛在路上,前面兩個岔口,分別代表吉兇,不知道該轉哪個彎了,可是夢卻由不得人猶豫和選擇。

來到寢殿外,正遇上太醫提著藥箱出來。

諸葛亮還沒能開口問,太醫已經看到了她,沒說什麽,只是一聲長嘆,低下頭走了。

諸葛亮覺得渾身發冷,好像夢裏被自己選擇的岔路已經可以看到盡頭了——盡頭就是萬丈深淵,腳下卻沒有剎車。

“陛下,丞相和梁王,魯王,及眾位大臣到。”內侍在門外叩門。

沒多久,門打開了,另一個內侍傳話:“陛下有旨,請丞相一人入內。”

諸葛亮腳下有點發虛,應答的聲音像從很遠的地方傳來的:“是。”天和地開始旋轉,第一次入白帝城時候心悸的感覺又回來了,心好像要跳出來。她扶著門框,勉強邁步,走了幾步,才覺得心又落回到胸腔裏。

走到榻前,劉備形容枯槁,但眼睛還算有神,看著她:“孔明……”

“陛下……”

“免了。你坐到這裏來。”劉備伸手指了指榻邊,然後奮力想要挪出來更大的地方,最後因為虛弱,身體無法移動,還是放棄了。

諸葛亮坐下了,手抖得幾乎拿不住羽扇。

“太醫說,朕前幾日病得很兇險,今日精神還好些,聽說你來了,朕很高興。”

“陛下洪福,休養幾日就好了。”

劉備輕輕搖了搖頭:“朕高興是因為你來了,朕也終於有些精力說話了,可以把事情交代清楚,免得留下憾事。”

“陛下何必做此語……”

“孔明,朕不知道什麽時候就不能說話了,所以,我們就不要說無用之言了,朕接下來要說的每一句都很重要,你只管聽著。”

“是。”諸葛亮忍著眼淚,強迫自己把註意力集中在劉備的話上。

“詔李嚴。李嚴進來後,你們都出去,獨留史官在此。”劉備對榻旁的內侍說。

內侍傳進李嚴,李嚴跪倒施禮。

“李嚴,朕接下來要說的每一句話,你都是見證人,你聽到了麽?”劉備嚴肅的說。

“是。”

劉備又轉向立在旁邊的史官:“朕接下來的每一句話,你都要記下來,不得有誤。”

史官欠身答是。

劉備轉向諸葛亮:“孔明,朕這次病是不能好了,朕最擔憂的,是朕身後,蜀中不寧。要想安定,朕必須選擇一個足夠優秀的繼任者,你覺得太子怎麽樣?”

“太子聰慧仁厚,受萬民景仰,可堪大任。”

“可堪大任啊,孔明你可別騙朕。”劉備嘆著氣,“不過朕要說的不是這個。阿鬥是朕的兒子,朕總害怕自己因為偏心看錯了他。孔明你的才華勝過曹魏的曹丕十倍,看人應該也是很準的,所以,你記住,朕死後,如果阿鬥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輔佐,你可以自行其是。”

劉備最後一個字一脫口,李嚴就一聲驚呼,史官手裏的筆直接掉在了地上,諸葛亮震驚了一霎,然後跪倒在榻前:“陛下何出此言!臣焉敢有此心!”

劉備看著史官手忙腳亂的去撿筆:“朕讓你記下來,你記了沒有?”

“這……”

“記!”

劉備轉過來看諸葛亮:“孔明你起來,朕說的是真的。”

“臣不敢!”

“是真的……”

“臣萬萬不敢!”

“孔明你是要急死朕!”劉備重覆了兩次,急得眼淚也要下來了,不知從哪裏來的力氣,突然伸出手去,一把抓住了諸葛亮:“你還要朕說的多明白!朕的話有兩層意思:如果阿鬥才智不足以定國或者遇到什麽事不能保證國家穩定,朕給你廢立之權!你想立誰都可以!自立也行!有朕的遺詔為證!誰敢反對,就是違抗朕的遺詔,可殺!”

史官的筆第二次掉到地上了,人也跪倒在地:“陛下……”

“記下來!”劉備用力的說。

諸葛亮擡起頭看劉備,後者正十分焦急也十分惶恐的看著她的眼睛,生怕她拒絕。

這不是試探,劉備是真的害怕她再曲解自己的意思。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眼淚終於決堤,諸葛亮撲在榻前哭起來。

而劉備則像是終於松了一口氣一樣,放開手:“好,朕最擔心的就是這件事,現在不用了。”

李嚴還在旁邊跪著呢。

“孔明,正方,朕命你二人為輔政大臣,孔明你依然是丞相,正方改任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你要全心全意輔助丞相,若遇有人為難丞相,你要出頭,勿負朕意。”

李嚴連聲稱是。

“李嚴你出去吧,傳魯王,梁王進來,讓朕一家人說說私事。”

李嚴起身出去,當然他也疑惑了一下為什麽劉備一家人說話要把諸葛亮也留下。

劉永牽著剛會走路的弟弟進來,看見劉備這個樣子,哭著跪倒在榻前。

“免。朕不久於人世了,你們兄弟要和睦相處,不要給丞相添麻煩。今日就拜丞相為亞父,日後以君父事之,若生怠慢,便不是朕之子。”劉備說話稍微有點費勁了。

劉永很乖的向諸葛亮行禮,劉備很滿意,他向諸葛亮伸出手去:“孔明,朕對不起你,今日安排,是朕能做到的唯一補償了……阿鬥也是朕的兒子……朕也不能太偏心……”

諸葛亮抓著劉備的手,已經泣不成聲。

“朕還想和你說說……說點別的,當年新野初見,你二十七……朕那時候還在你面前結帽來著……你說話也真不客氣,說……說朕不思進取,說夏侯惇看不上朕的小帽……”

“陛下……其實,有件事臣一直想說……新野不是臣與陛下初見,初見是在那之前十年……在……”

“徐州,對吧?”劉備打斷了諸葛亮的啜泣,露出一個有點狡黠的笑容。

諸葛亮楞了。

劉備則仿佛陷入了回憶中:“你那天在人群中看朕……個子還小,為了站高點,攀到了旁邊墻上……朕那時就想……不知是哪一家的孩子,倒也膽大……其實,朕一直都記得……沒想到,後來會在……在新野遇到,然後朕想……想看看如果朕不說,孔明什麽時候能想起來?”

諸葛亮終於忍不住放聲大哭。

“朕還以為你忘了……原來沒有,沒有就好……”劉備頗為欣慰的說道,“別哭了……帶永兒……和理兒出去吧,朕還要叮囑大臣幾句……孔明你……你不要再進來了……你不能是……最後一個見朕的人……不然……”

不然什麽,劉備沒說,也不用說,諸葛亮能想得到。

“走吧,孔明……”

諸葛亮不知自己是如何退出去的,劉永小小的個子還要努力攙扶著她。

“今後就要你一個人受累了……”

劉備的嘆息聽起來模模糊糊的不真切。

諸葛亮在眾人的目光中跌跌撞撞的走著,面前的長廊像長的沒有盡頭,走不動了,便扶著旁邊雕花的窗欞慢慢跪坐下去,旁邊劉永不知道出了什麽事,拉著劉理,疑惑的跟著跪在旁邊,他本能的依靠著諸葛亮。

身後眾臣進入。

聽不見劉備說了什麽,只知道過了不久,隱隱有哭聲傳來,然後眾人都退出,跪在門外。

諸葛亮有些茫然的回頭看:“有內侍出來說什麽了麽?”

劉永的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

但很快就有內侍尖利的十分異常的聲音傳來,跟割裂了空氣似的:“陛下崩逝——”

隨即身後一片哭聲。

諸葛亮不知道他們在哭什麽,好像出了什麽大事?出了什麽大事呢?

“相父……”

有人在扯諸葛亮的袖子,低下頭看,是劉永。

“父皇崩逝了……相父,接下來怎麽辦?”

劉永的聲音和眼神都帶上了淒惶的神色,諸葛亮直到此時才明白“崩逝”的含義,她抱著劉永大哭起來。

“丞相,丞相節哀。”

可是連哭的時間都不給了,史官來到諸葛亮身旁,躬身傳達著劉備最後的叮囑:“陛下說,命百官輔助丞相安國,若有不從者,以悖逆論處;請丞相護送梓宮回成都,輔佐新君即位;丞相開府的詔命,就由新君發布,請丞相勿辭。”

諸葛亮盯著史官看了半天,突然一把抓住對方的手:“陛下兩次讓你記錄的那些內容呢,現在何處!”

“丞相息怒,那些話,嚴自作主張,已經拆了簡冊,燒了,毀棄先帝遺詔,罪無可恕,嚴請丞相治罪。”旁邊傳來李嚴的聲音。

“不,你燒得對,必須燒掉。”諸葛亮搖搖晃晃的站起來。

這是章武三年的四月。

作者有話要說:

劉備挺喜歡改名的,以前就給油江口改名公安。

這一節再一次因為作者的私心犧牲了史書中記載的史實……反正在文裏那史實都讓李嚴燒了……

作者的私心就是絕對不要看見這一對“千古第一君臣”有任何嫌隙,他們絕對是互相信任的,必須是互相信任的,說猜忌說試探的都去面壁!

就給作者留點美好的夢不行嗎……

劉備活著,諸葛亮比較意氣風發,因為顧忌少,心裏有底,知道不論出現什麽壞情況都有劉備這個領導托底;劉備一死,什麽都要自己一個人擔著了,就極其苦逼了——不信的等著看下一節,下一節就連情緒都要收斂起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