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七)諸葛亮遷徙荊州 曹孟德屠戮徐州
關燈
小
中
大
諸葛亮穿越到三國的時候,並不知道還有誰來了,她只能大約的猜測郭師姐周師姐司馬都來了,趙雲應該也來了,但是倆人沒落在同一地方。
但她不知道她們在哪裏,她也不敢拿著自己知道的歷史往這裏套,她只能大罵自己愚蠢且莽撞,但是過了一會兒又沾沾自喜覺得工程師能為了自己的作品當第一只實驗的小白鼠也是個很榮譽的事情。
不得不感慨一句,還是學工的好啊,沒那麽多哲學的痛苦。
諸葛亮想自己得去找那些熟人,她一開始想得倒也簡單:都是剛來的,肯定不適應這個時代,自己到處打聽哪裏有怪人就可以了。
但是這個“剛”的理解有偏差。
諸葛亮到達的時候,是中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87年。換句話說,此時郭嘉和周瑜還有司馬統統還沒來,找也沒用。
但是我們應該慶幸諸葛不知道這件事情,不然以她工科研究者的熱情,她一定會仔細思考這其中的緣由的,比如:在原來的世界她比前三個穿越者晚了多長時間進行穿越活動的?前三個穿越者又依次是在什麽時間穿越的?到達時間依次是多少?穿越前的時間差與穿越後的時間差是成比例的嗎?滿足線性關系還是非線性還是幹脆隨機?能不能進行函數曲線擬合?好了,下一步,我們可以進行小白鼠的實驗了嗎?
還是感慨一句,學工也不好啊,會有仿真和實驗的慣性思維的痛苦啊。
最後諸葛亮什麽都沒打聽出來,因為她得先顧著生存。
諸葛亮剛來的時候,直接就站在了一棟房子外面,她還沒意識到自己穿越到什麽時候了,就覺得有點冷,看看路邊枯草,估計了一下大約是深秋。
你妹的我就穿了一套運動衣!還是早市買的便宜貨!諸葛亮憤憤的想,然後果斷上前敲門,打算蹭飯蹭暖氣當然最重要的是問清楚現在的時間地點。
開門的是個紮頭巾穿窄袖布衣的年輕下人。
諸葛亮一看就知道自己回到古代了,她認得交領右衽。
年輕下人看著門外這穿的怪模怪樣衣服的……不知道男人還是女人,頭發散著也沒梳,臉上臟兮兮的,楞了一下,但還是處變不驚的上前詢問:“汝何人耶?有何事?”
諸葛亮一聽就知道自己來對地方了,能看見自己這個樣子還如此冷靜的人在這家就當個下仆,可以想象這家不一般。於是她微笑:“行路之人,偶然至此地,乞一餐之食,一宿之榻,大恩須臾不敢忘,望先生查之!”一張口其實諸葛自己也嚇了一跳,這娃娃音太奇怪了,她看看自己身上,想著自己是不是還童了,怪不得運動衣穿起來這麽大。
下人一皺眉,說“容我稟告先生”就關了門。
諸葛亮只好在外面等著。
諸葛亮此時當然不知道房子裏面的情形:諸葛珪抱著年幼的次子,正在哭。他妻子在一邊嚎。大兒子陪著垂淚,兩個女兒也抹著眼淚,小兒子還不是很明白為什麽父母兄姊都哭,正眨著大眼睛看父親懷裏的二哥,奇怪他怎麽一點也沒有反應。
諸葛珪哭的很傷心,二兒子諸葛亮在這個初秋病倒,然後死去了,他作為父親深感愧疚。原配章氏是五年前沒了的,死前最放不下的就是二兒子諸葛亮和小兒子諸葛均,拉著兩個孩子的手,瞪大了眼睛看著諸葛珪——那時候她已經病得說不出話來,諸葛珪在妻子面前起了誓,要拉扯五個孩子長大,天地為證。後來妻子死去不久,有人來給他這個泰山郡丞說媒,他就續弦了。繼妻是胡氏,嫁過來後就一心想要生個兒子,對幾個繼子女就很一般了。諸葛珪只是個小小的郡丞,官不大,事不少,沒那麽多時間關心內宅,本來就存了對幾個孩子的歉疚之意,現在次子夭亡,諸葛珪想到以往種種,尤其是章氏,不由得痛斷肝腸。
胡氏對死的這個繼子沒什麽感情,不過是跟著嚎幾聲,做做樣子,看著諸葛珪那副天都要塌了的樣子就覺得心裏很不舒服,於是在旁邊勸慰。她說的也有道理,晚輩對長輩哀痛傷毀都是分所應當,但是長輩對晚輩就不能如此了,趕快在祖墳以外尋個好地方把人安葬了才是要緊的。這是孔夫子留下來的規矩,諸葛珪作為讀書的士子很清楚這一點。
但是理解歸理解,諸葛珪實在沒法照做。
恰在此時,有人來報,說門外有個過路的人求食求宿。這要是擱平時,諸葛珪也許就命人去打發了此人了,但現在不同,諸葛珪一心都圍繞著次子的死,他想,這會不會是冥冥中註定了什麽呢?有請。
然後,諸葛亮就成了諸葛珪的二兒子了。
再然後,她很快就適應了這裏的生活。
諸葛亮穿越過來以後,有幾件事情和她一開始預測的有小小偏差。
首先,現在不是中平四年的深秋,而是初秋。諸葛亮之所以會覺得超乎尋常的冷,是因為東漢末年到六朝時期,剛好是小冰河期。
其次,這裏是瑯琊陽都,也就是後來的山東境內。
再次,她推測自己的年齡大約在10歲,諸葛珪告訴她,是8歲。因為去世的那個次子就是8歲,自然頂替了這個身份的“次子”也是8歲。
最後,諸葛亮一直想不明白,我怎麽就成了諸葛珪的兒子了?
但是想得通也好,想不通也罷,她已經是了。
從確認了身份的第一天起,諸葛亮就開始覺得別扭,最別扭的是跟諸葛瑾和胡氏的關系。
諸葛亮敏銳的覺察出胡氏絕不僅僅是因為她不是“原裝”的繼子而厭惡她的,而諸葛瑾對她也是要麽漠視,要麽反感。
還好家裏是諸葛珪說了算的,諸葛均畢竟年幼,接受現實的能力極強,對他來說“二哥怎麽換人了”根本不是什麽問題,反而“二哥為什麽不能換人”才是問題。
至於兩個姐姐,交流極少,諸葛亮覺得把她們作為可忽略變量對於未來的值一點影響都沒有。
諸葛亮沒有把自己和歷史上的那個功彪千古的偉人聯系起來,她想可能歷史出錯了,不然就是我出錯了,自己沒那麽牛叉,當個普通人好了。也許這個歷史因為自己的平庸而發生了一些改變呢,或者自己只是剛好來到了一個和歷史上的諸葛亮有相同的成員構成的家庭。
諸葛亮表面快樂實質阿Q地想:我就這麽吃吃喝喝混日子好了。
但是她的好日子很快就倒頭了:公元187年,諸葛珪病逝。
諸葛珪的身體一直不怎麽好是真的,其實諸葛家族的長壽基因還算是不錯了,史載諸葛亮活到54歲,這還是在不停的操心的基礎上,說白了就是過勞;諸葛瑾活到67歲,絕對是高壽了。這要是擱到現在值得做典型基因樣本研究。當然這個樣本比起司馬家族還是差了點,司馬懿活到了70多,幾個兒孫也都不弱,司馬師那是特殊情況。連白癡司馬衷還平安當了好幾十年的皇帝。問題是司馬家族貌似都有點精神問題。司馬懿的三兒子司馬幹會奸屍,司馬衷幹脆是個白癡,西晉沒堅持多少年就八王之亂,那些王子大概也都不是怎麽正常的貨。變成東晉了還沒完,動亂一直持續,你看這都什麽基因喲。
諸葛珪是在本來身體就不怎麽好的前提下,遭遇了次子夭亡的重大打擊,最後到底沒撐過這一年,就這麽去了。
這下大廈算是真的傾塌了。
幾個孩子們首先是哭,諸葛均經歷了兩回至親的死亡終於明白點了,咧開小嘴大哭起來。諸葛瑾放聲痛哭,諸葛亮想到“父親”收留自己的種種好處,又想到今後未蔔的生活哭的更傷心,女兒們也哭,繼母胡氏想著諸葛珪對自己終歸還是不錯的同樣哭的可憐。
可是哭歸哭,時間並沒停止在此刻。父親不在了,諸葛瑾就是就是家中的頂梁柱,何況他今年已經15歲,是成人了,無論他願不願意都得挑起養家的重任來。
第一件事就是和胡氏商量著給父親把後事辦了,胡氏一介女流,此時已經六神無主,凡事只能依靠諸葛瑾。於是諸葛瑾給叔叔諸葛玄寫了一封信,請叔父來幫著主持父親的後事。
第二件事是謀劃出路……諸葛瑾看看這一大家子無比頭痛:都是些未成年的孩子該怎麽辦?父親雖然是個小官,但仗著祖上諸葛豐的餘蔭和現實積累的人脈,自己找個地方吃飯不成問題,但是拖著一大家子……雖然很不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累贅。
諸葛瑾正在胡思亂想,一個婢女來傳話:夫人在內堂有請。
諸葛瑾只好去見胡氏,走到胡氏屋外正遇見諸葛亮帶著諸葛均走出來,兩個粉妝玉琢的小娃娃,都是一身斬缞,眼角還有淚痕。
諸葛亮看到諸葛瑾,忙松開諸葛均的手,規規矩矩的倒身下拜:“見過兄長。”諸葛均也學著跪倒行禮。
諸葛瑾連忙扶兄弟起來,雖然不怎麽親近,但是畢竟都是讀書的人,撕破臉的事誰也不會幹。
諸葛亮擡起頭來看了諸葛瑾一眼,眼神清亮,仿佛看穿了什麽。諸葛瑾臉上一紅,他一直都討厭諸葛亮這雙眼睛,來路不明的一個野孩子,偏偏眼神成熟世故的很,那絕不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應有的眼神,輕易就把自己看穿了。“二弟……何故在此?”諸葛瑾問。
諸葛亮還沒來得及回答,諸葛均就一派天真的先開口了:“咦?二娘也叫了大哥來嗎?也是要安排大哥的去處嗎?二娘也太瑣碎了,一齊分派我兄弟就是,何必分兩次?”
諸葛亮拉了拉諸葛均的手,示意他住口。然後淡淡的卻不失恭敬的對諸葛瑾道:“母親言道:叔父明日便到家中。令我等善言相勸,若能隨叔父去,則大善。兄長正當壯年,當成就功業,奉養母親。”
諸葛瑾聽了,張口結舌,不知道說什麽好,最後也只能敷衍一句:“可待明日叔父至,再徐徐商議。”
諸葛亮聽了,未置可否,只是行了禮,牽了諸葛均的手走了。
諸葛瑾長出一口氣,遂走進內堂拜見胡氏。
胡氏淚眼婆娑的,一邊拿著手帕拭淚,一邊說:“汝父早亡,我……無可依托,唯汝尚可冀成……”
諸葛瑾低著頭,不敢答應,也不敢不答應。
於是諸葛瑾和胡氏商量了一夜。只是,商量來商量去,也沒有什麽辦法。
諸葛玄是第二天早上到的。風塵仆仆,看得出,接到書信他就往這裏趕了。給亡兄上了香,大哭了一場,然後諸葛瑾帶著繼母弟弟妹妹來見叔父。
彼此見禮,諸葛玄掃了一眼諸葛瑾旁邊的諸葛亮:“阿亮?”
諸葛亮跪倒叩頭,口稱“拜見叔父”,旁邊的諸葛均還不太明白,只知道跟著二哥,二哥跪他也跪,二哥叩頭他也叩頭。
諸葛玄早從諸葛珪的信裏知道了諸葛亮的事,此時他看諸葛亮諸葛均兄弟的眼神有覆雜的情緒。
忙了一天,該辦的事情都辦完了,接下來諸葛玄單獨和諸葛瑾商量家事。
諸葛瑾說世道不好,哪兒都有賊寇作亂,打算往江東去,曲阿那裏胡氏還有親戚可以投奔,等過一段時間便想辦法舉孝廉謀個官職做,便可以接弟弟妹妹一家人過去。
諸葛玄聽了便皺眉:過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是多久?你若是一兩年謀不到官職,這一家子人怎麽辦?
諸葛瑾沈默了。
諸葛玄繼續說:汝弟與妹都未成年,可使胡氏留於此地,撫養諸子女,汝自去取前程。我與汝寫一封薦書,汝可去荊州處投劉景升。景升與我有舊,必能用汝。
諸葛瑾聽了連忙道:萬萬不可!
諸葛玄眉皺的更深了:有何不可?
諸葛瑾便有些吞吐:胡氏……胡氏在江東有親,欲往投之……
諸葛玄勃然變色,一把掀了幾案,怒沖沖的就往外走。
但是走到廊下,諸葛玄停住了。
諸葛亮正帶著諸葛均等在那裏,見到他出來,便伏身跪倒。
諸葛玄在心裏長嘆了一聲,走過來扶起兄弟倆:“汝等在此何事?”
諸葛均眨著大眼睛看看諸葛亮,諸葛亮慢慢的開口了:“特來拜求叔父收留。”
“汝兄尚在……”諸葛玄嘆息著,他不是不想管,也不是不能管,然而凡事總越不過“理”“禮”二字。
諸葛亮深施一禮道:“叔父容稟。竊聞《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是故世習公羊者漸多。長兄如父,固為正理,然今兄力有不逮,不能代父職。叔父與先父同胞,子曰:‘親親。’豈有不能代親為之之理!一家幼小,願從叔父去,惟願食粥度日,望叔父勿辭!”
諸葛玄沒立刻答應,可也沒立刻拒絕,就那麽打量了諸葛亮足有一炷香的工夫,才開口說道:“‘《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汝既讀《左氏》《公羊》?”
諸葛亮開始還有點疑惑,又琢磨了琢磨,突然心裏咯噔一下,這句話說早了!
這句話是南朝範曄《後漢書賈逵傳》裏的,後來演變成了“達權通變”這個成語。
諸葛亮無比後悔說了這句話,要不是諸葛玄在場,她能後悔得大哭一場。
但是諸葛玄沒追究這句話,轉身向前廳走去。
剩下諸葛均拽著諸葛亮的衣服不停的追問:“二哥二哥,你說大哥和二娘都不管我們了,叔父會管我們嗎?”
作者有話要說:
諸葛亮的母親確實是章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但她不知道她們在哪裏,她也不敢拿著自己知道的歷史往這裏套,她只能大罵自己愚蠢且莽撞,但是過了一會兒又沾沾自喜覺得工程師能為了自己的作品當第一只實驗的小白鼠也是個很榮譽的事情。
不得不感慨一句,還是學工的好啊,沒那麽多哲學的痛苦。
諸葛亮想自己得去找那些熟人,她一開始想得倒也簡單:都是剛來的,肯定不適應這個時代,自己到處打聽哪裏有怪人就可以了。
但是這個“剛”的理解有偏差。
諸葛亮到達的時候,是中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87年。換句話說,此時郭嘉和周瑜還有司馬統統還沒來,找也沒用。
但是我們應該慶幸諸葛不知道這件事情,不然以她工科研究者的熱情,她一定會仔細思考這其中的緣由的,比如:在原來的世界她比前三個穿越者晚了多長時間進行穿越活動的?前三個穿越者又依次是在什麽時間穿越的?到達時間依次是多少?穿越前的時間差與穿越後的時間差是成比例的嗎?滿足線性關系還是非線性還是幹脆隨機?能不能進行函數曲線擬合?好了,下一步,我們可以進行小白鼠的實驗了嗎?
還是感慨一句,學工也不好啊,會有仿真和實驗的慣性思維的痛苦啊。
最後諸葛亮什麽都沒打聽出來,因為她得先顧著生存。
諸葛亮剛來的時候,直接就站在了一棟房子外面,她還沒意識到自己穿越到什麽時候了,就覺得有點冷,看看路邊枯草,估計了一下大約是深秋。
你妹的我就穿了一套運動衣!還是早市買的便宜貨!諸葛亮憤憤的想,然後果斷上前敲門,打算蹭飯蹭暖氣當然最重要的是問清楚現在的時間地點。
開門的是個紮頭巾穿窄袖布衣的年輕下人。
諸葛亮一看就知道自己回到古代了,她認得交領右衽。
年輕下人看著門外這穿的怪模怪樣衣服的……不知道男人還是女人,頭發散著也沒梳,臉上臟兮兮的,楞了一下,但還是處變不驚的上前詢問:“汝何人耶?有何事?”
諸葛亮一聽就知道自己來對地方了,能看見自己這個樣子還如此冷靜的人在這家就當個下仆,可以想象這家不一般。於是她微笑:“行路之人,偶然至此地,乞一餐之食,一宿之榻,大恩須臾不敢忘,望先生查之!”一張口其實諸葛自己也嚇了一跳,這娃娃音太奇怪了,她看看自己身上,想著自己是不是還童了,怪不得運動衣穿起來這麽大。
下人一皺眉,說“容我稟告先生”就關了門。
諸葛亮只好在外面等著。
諸葛亮此時當然不知道房子裏面的情形:諸葛珪抱著年幼的次子,正在哭。他妻子在一邊嚎。大兒子陪著垂淚,兩個女兒也抹著眼淚,小兒子還不是很明白為什麽父母兄姊都哭,正眨著大眼睛看父親懷裏的二哥,奇怪他怎麽一點也沒有反應。
諸葛珪哭的很傷心,二兒子諸葛亮在這個初秋病倒,然後死去了,他作為父親深感愧疚。原配章氏是五年前沒了的,死前最放不下的就是二兒子諸葛亮和小兒子諸葛均,拉著兩個孩子的手,瞪大了眼睛看著諸葛珪——那時候她已經病得說不出話來,諸葛珪在妻子面前起了誓,要拉扯五個孩子長大,天地為證。後來妻子死去不久,有人來給他這個泰山郡丞說媒,他就續弦了。繼妻是胡氏,嫁過來後就一心想要生個兒子,對幾個繼子女就很一般了。諸葛珪只是個小小的郡丞,官不大,事不少,沒那麽多時間關心內宅,本來就存了對幾個孩子的歉疚之意,現在次子夭亡,諸葛珪想到以往種種,尤其是章氏,不由得痛斷肝腸。
胡氏對死的這個繼子沒什麽感情,不過是跟著嚎幾聲,做做樣子,看著諸葛珪那副天都要塌了的樣子就覺得心裏很不舒服,於是在旁邊勸慰。她說的也有道理,晚輩對長輩哀痛傷毀都是分所應當,但是長輩對晚輩就不能如此了,趕快在祖墳以外尋個好地方把人安葬了才是要緊的。這是孔夫子留下來的規矩,諸葛珪作為讀書的士子很清楚這一點。
但是理解歸理解,諸葛珪實在沒法照做。
恰在此時,有人來報,說門外有個過路的人求食求宿。這要是擱平時,諸葛珪也許就命人去打發了此人了,但現在不同,諸葛珪一心都圍繞著次子的死,他想,這會不會是冥冥中註定了什麽呢?有請。
然後,諸葛亮就成了諸葛珪的二兒子了。
再然後,她很快就適應了這裏的生活。
諸葛亮穿越過來以後,有幾件事情和她一開始預測的有小小偏差。
首先,現在不是中平四年的深秋,而是初秋。諸葛亮之所以會覺得超乎尋常的冷,是因為東漢末年到六朝時期,剛好是小冰河期。
其次,這裏是瑯琊陽都,也就是後來的山東境內。
再次,她推測自己的年齡大約在10歲,諸葛珪告訴她,是8歲。因為去世的那個次子就是8歲,自然頂替了這個身份的“次子”也是8歲。
最後,諸葛亮一直想不明白,我怎麽就成了諸葛珪的兒子了?
但是想得通也好,想不通也罷,她已經是了。
從確認了身份的第一天起,諸葛亮就開始覺得別扭,最別扭的是跟諸葛瑾和胡氏的關系。
諸葛亮敏銳的覺察出胡氏絕不僅僅是因為她不是“原裝”的繼子而厭惡她的,而諸葛瑾對她也是要麽漠視,要麽反感。
還好家裏是諸葛珪說了算的,諸葛均畢竟年幼,接受現實的能力極強,對他來說“二哥怎麽換人了”根本不是什麽問題,反而“二哥為什麽不能換人”才是問題。
至於兩個姐姐,交流極少,諸葛亮覺得把她們作為可忽略變量對於未來的值一點影響都沒有。
諸葛亮沒有把自己和歷史上的那個功彪千古的偉人聯系起來,她想可能歷史出錯了,不然就是我出錯了,自己沒那麽牛叉,當個普通人好了。也許這個歷史因為自己的平庸而發生了一些改變呢,或者自己只是剛好來到了一個和歷史上的諸葛亮有相同的成員構成的家庭。
諸葛亮表面快樂實質阿Q地想:我就這麽吃吃喝喝混日子好了。
但是她的好日子很快就倒頭了:公元187年,諸葛珪病逝。
諸葛珪的身體一直不怎麽好是真的,其實諸葛家族的長壽基因還算是不錯了,史載諸葛亮活到54歲,這還是在不停的操心的基礎上,說白了就是過勞;諸葛瑾活到67歲,絕對是高壽了。這要是擱到現在值得做典型基因樣本研究。當然這個樣本比起司馬家族還是差了點,司馬懿活到了70多,幾個兒孫也都不弱,司馬師那是特殊情況。連白癡司馬衷還平安當了好幾十年的皇帝。問題是司馬家族貌似都有點精神問題。司馬懿的三兒子司馬幹會奸屍,司馬衷幹脆是個白癡,西晉沒堅持多少年就八王之亂,那些王子大概也都不是怎麽正常的貨。變成東晉了還沒完,動亂一直持續,你看這都什麽基因喲。
諸葛珪是在本來身體就不怎麽好的前提下,遭遇了次子夭亡的重大打擊,最後到底沒撐過這一年,就這麽去了。
這下大廈算是真的傾塌了。
幾個孩子們首先是哭,諸葛均經歷了兩回至親的死亡終於明白點了,咧開小嘴大哭起來。諸葛瑾放聲痛哭,諸葛亮想到“父親”收留自己的種種好處,又想到今後未蔔的生活哭的更傷心,女兒們也哭,繼母胡氏想著諸葛珪對自己終歸還是不錯的同樣哭的可憐。
可是哭歸哭,時間並沒停止在此刻。父親不在了,諸葛瑾就是就是家中的頂梁柱,何況他今年已經15歲,是成人了,無論他願不願意都得挑起養家的重任來。
第一件事就是和胡氏商量著給父親把後事辦了,胡氏一介女流,此時已經六神無主,凡事只能依靠諸葛瑾。於是諸葛瑾給叔叔諸葛玄寫了一封信,請叔父來幫著主持父親的後事。
第二件事是謀劃出路……諸葛瑾看看這一大家子無比頭痛:都是些未成年的孩子該怎麽辦?父親雖然是個小官,但仗著祖上諸葛豐的餘蔭和現實積累的人脈,自己找個地方吃飯不成問題,但是拖著一大家子……雖然很不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累贅。
諸葛瑾正在胡思亂想,一個婢女來傳話:夫人在內堂有請。
諸葛瑾只好去見胡氏,走到胡氏屋外正遇見諸葛亮帶著諸葛均走出來,兩個粉妝玉琢的小娃娃,都是一身斬缞,眼角還有淚痕。
諸葛亮看到諸葛瑾,忙松開諸葛均的手,規規矩矩的倒身下拜:“見過兄長。”諸葛均也學著跪倒行禮。
諸葛瑾連忙扶兄弟起來,雖然不怎麽親近,但是畢竟都是讀書的人,撕破臉的事誰也不會幹。
諸葛亮擡起頭來看了諸葛瑾一眼,眼神清亮,仿佛看穿了什麽。諸葛瑾臉上一紅,他一直都討厭諸葛亮這雙眼睛,來路不明的一個野孩子,偏偏眼神成熟世故的很,那絕不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應有的眼神,輕易就把自己看穿了。“二弟……何故在此?”諸葛瑾問。
諸葛亮還沒來得及回答,諸葛均就一派天真的先開口了:“咦?二娘也叫了大哥來嗎?也是要安排大哥的去處嗎?二娘也太瑣碎了,一齊分派我兄弟就是,何必分兩次?”
諸葛亮拉了拉諸葛均的手,示意他住口。然後淡淡的卻不失恭敬的對諸葛瑾道:“母親言道:叔父明日便到家中。令我等善言相勸,若能隨叔父去,則大善。兄長正當壯年,當成就功業,奉養母親。”
諸葛瑾聽了,張口結舌,不知道說什麽好,最後也只能敷衍一句:“可待明日叔父至,再徐徐商議。”
諸葛亮聽了,未置可否,只是行了禮,牽了諸葛均的手走了。
諸葛瑾長出一口氣,遂走進內堂拜見胡氏。
胡氏淚眼婆娑的,一邊拿著手帕拭淚,一邊說:“汝父早亡,我……無可依托,唯汝尚可冀成……”
諸葛瑾低著頭,不敢答應,也不敢不答應。
於是諸葛瑾和胡氏商量了一夜。只是,商量來商量去,也沒有什麽辦法。
諸葛玄是第二天早上到的。風塵仆仆,看得出,接到書信他就往這裏趕了。給亡兄上了香,大哭了一場,然後諸葛瑾帶著繼母弟弟妹妹來見叔父。
彼此見禮,諸葛玄掃了一眼諸葛瑾旁邊的諸葛亮:“阿亮?”
諸葛亮跪倒叩頭,口稱“拜見叔父”,旁邊的諸葛均還不太明白,只知道跟著二哥,二哥跪他也跪,二哥叩頭他也叩頭。
諸葛玄早從諸葛珪的信裏知道了諸葛亮的事,此時他看諸葛亮諸葛均兄弟的眼神有覆雜的情緒。
忙了一天,該辦的事情都辦完了,接下來諸葛玄單獨和諸葛瑾商量家事。
諸葛瑾說世道不好,哪兒都有賊寇作亂,打算往江東去,曲阿那裏胡氏還有親戚可以投奔,等過一段時間便想辦法舉孝廉謀個官職做,便可以接弟弟妹妹一家人過去。
諸葛玄聽了便皺眉:過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是多久?你若是一兩年謀不到官職,這一家子人怎麽辦?
諸葛瑾沈默了。
諸葛玄繼續說:汝弟與妹都未成年,可使胡氏留於此地,撫養諸子女,汝自去取前程。我與汝寫一封薦書,汝可去荊州處投劉景升。景升與我有舊,必能用汝。
諸葛瑾聽了連忙道:萬萬不可!
諸葛玄眉皺的更深了:有何不可?
諸葛瑾便有些吞吐:胡氏……胡氏在江東有親,欲往投之……
諸葛玄勃然變色,一把掀了幾案,怒沖沖的就往外走。
但是走到廊下,諸葛玄停住了。
諸葛亮正帶著諸葛均等在那裏,見到他出來,便伏身跪倒。
諸葛玄在心裏長嘆了一聲,走過來扶起兄弟倆:“汝等在此何事?”
諸葛均眨著大眼睛看看諸葛亮,諸葛亮慢慢的開口了:“特來拜求叔父收留。”
“汝兄尚在……”諸葛玄嘆息著,他不是不想管,也不是不能管,然而凡事總越不過“理”“禮”二字。
諸葛亮深施一禮道:“叔父容稟。竊聞《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是故世習公羊者漸多。長兄如父,固為正理,然今兄力有不逮,不能代父職。叔父與先父同胞,子曰:‘親親。’豈有不能代親為之之理!一家幼小,願從叔父去,惟願食粥度日,望叔父勿辭!”
諸葛玄沒立刻答應,可也沒立刻拒絕,就那麽打量了諸葛亮足有一炷香的工夫,才開口說道:“‘《左氏》義深於君父,《公羊》多任於權變’,汝既讀《左氏》《公羊》?”
諸葛亮開始還有點疑惑,又琢磨了琢磨,突然心裏咯噔一下,這句話說早了!
這句話是南朝範曄《後漢書賈逵傳》裏的,後來演變成了“達權通變”這個成語。
諸葛亮無比後悔說了這句話,要不是諸葛玄在場,她能後悔得大哭一場。
但是諸葛玄沒追究這句話,轉身向前廳走去。
剩下諸葛均拽著諸葛亮的衣服不停的追問:“二哥二哥,你說大哥和二娘都不管我們了,叔父會管我們嗎?”
作者有話要說:
諸葛亮的母親確實是章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