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朱元璋欲稱吳王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稱吳王
當日晚間,我與常二哥、鄭光成三人在常二哥府上就著幾盤精致的小菜,一壺好酒,暢快地“咪哂咪哂”。
羅仁、陳定邦他們幾個還沒回來,藍玉也沒回來,估計是生意太好,他們還忙著呢。
我們正喝得高興,李善長府上的人來了,說是李善長回來了,請我立即過府一敘。
我也顧不得喝酒了,立即匆匆扒了幾口飯,帶著鄭光成就出了門。
夜幕下的集慶城儼然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沿街的店鋪有許多已經打烊,即使是在寬闊的主街道上,行人也不多。當然,更不可能看見跳廣場舞的大媽。
偶爾有一隊隊軍容嚴整的兵士邁著整齊的步伐,在大街上巡邏。稀稀拉拉的路人與這些巡邏的兵士迎面遇上,也不刻意避讓。
這與幾個月前蒙古人治下的集慶是有天壤之別的。那個時候,這些路人要是迎面遇上了巡邏的兵士,就跟老鼠遇上了貓差不多,早就找個小旮旯角落躲上了。
到了李府,李善長早擺了一桌好菜,還沒開吃,說是專程為我準備的接風宴。唉!這哥們兒太客氣了。
雖然我們剛才匆匆吃完了飯,但別人這也是一番盛情,加上又急急忙忙跑了一陣路,又有點兒餓了。
我也不知道是真餓了,還是這桌好菜把我肚子裏的饞蟲給勾上來了,總之我和鄭光成也不客氣了,就坐了下來。
李善長、李存義、李家的管家,還有今天跟著李善長去見朱元璋的那個跟班兒,我們六個人坐了一桌,開吃!
席間,我和李善長少不得就集慶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李善長已經知道我已經把沈大哥說動了,不日,沈大哥將帶著巨資來集慶投資。
這樣一來,集慶的形勢就算是穩定住了,李善長也算松了一大口氣。就為了這事兒,李善長還非得敬我三杯。
從與李善長的談話內容分析,朱元璋是確定將集慶作為重要根據地發展了,下一步的軍事計劃主要是以鞏固集慶周邊的地盤為主。
至於人事任命方面的問題,李善長說出了一個令我十分震驚的消息。當然這個消息只是我覺得震驚,其他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這個消息就是,朱元璋準備讓李善長再次去趟毫州,找劉福通再討個封,不過這次是讓龍鳳政權封他為吳王。
集慶屬於吳地,拿下了這麽重要一塊地盤,稱吳王也無可厚非。因此其他人都覺得朱元璋這個討封的計劃無可厚非。
但我卻覺得這個計劃非常不妥。
於是我十分嚴肅地問李善長,這欲討“吳王”封號的事,是朱元璋自己的想法,還是他李善長的建議。
李善長見我這副表情,似乎意識到有什麽不妥。李善長便告訴我,他和朱元璋都有這個意思,不過是朱元璋親口提的,他李善長也十分讚同朱元璋這個想法。
李善長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後,還是一在追問我,這事兒是不是有什麽不妥。
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了問李存義及其他當時在場之人,看看他們是什麽想法。
這些人都認為討個“吳王”的封號不過分。另外,有了“吳王”這個身份,更能提高影響力,更加有利於招兵買馬、擴充地盤。
眾人都表達完這個意見之後,我談了談我的看法。
眼下,咱雖然拿下了集慶及周邊一些地區,江左還有和州和滁州,但鎮江、丹陽、金壇還有大量元軍。
即使將這三個地方的元軍消滅了,與我們直接面對的將是更加強大的幾股力量。
東南的蘇州、常州都是張士誠的地盤。
東北隔江而望的揚州,本是阿魯輝帶著尋朝佐等一幹苗兵苗將鎮守,輔以一些地主武裝。自從阿魯輝被殺、尋朝佐率部反水之後,原先的地主武裝便趁機坐大了勢力。其中這地主武裝中最強大的就是張明鑒。
張明鑒的情況與陳野先差不多,也是元朝冊封的一個都元帥。憑著自己的實力,在揚州招募了幾萬大軍,號稱青衣軍,因其多使長槍,也稱長槍軍。
但這個張明鑒比起陳野先最大的區別就是,張明鑒是土匪出身,嗜殺成性,而且這人還有個特殊的癖好——愛吃人肉。
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是個地地道道的狠角色。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成為一支地方武裝的司令員,完全是憑著自己好戰鬥勇的真本事,也就是說是憑著自己的拳頭得的天下。
而陳野先卻是一個大地主出身,為了尋求一些政治利益,組建了一支軍隊,充當了元廷的馬前卒。
也就是說,朱元璋收拾陳野先可以不費什麽勁,但如果要想收拾張明鑒,那朱元璋還真得費一番功夫。關鍵是張明鑒的背後還有一個元朝的朝廷在支持著他。
以前有苗軍在的時候,張明鑒的軍隊時而與苗軍發生些小摩擦。由此更可以看出,張明鑒絕非善類。
後來,阿魯輝帶著苗軍渡江,苗軍反水,阿魯輝被殺,張明鑒就成了揚州名副其實的老大。
加之元軍失了集慶之後,就指望著張明鑒在北邊頂住朱元璋了,於是又給了他不少錢和糧。
有了錢和糧,張明鑒繼續招兵買馬,不斷擴充隊伍,順便吃掉一些其他的地方武裝。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張明鑒的隊伍就擴充到六萬多人,這對集慶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另外,蕪湖西邊的池州就是徐壽輝的地盤。雖然大家都是打著反元的旗號,但保不準徐壽輝就不眼饞集慶這個好地方,因此也不得不防。
至於南邊的徽州,元將八思爾不花也不是個草包,何況他手中也有五萬多兵馬。
也就是說,朱元璋雖然得了集慶這塊肥肉,還有和州、滁州兩地,但他其實還是處於四面受敵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貿然稱王,敵軍要是聯合起來攻擊他,他怎麽辦?
我這一番話說完,李善長直接就是將筷子給掉在了桌子上。
他臉色驟變,木然地盯著桌上的菜看了好久,才問我道:“以胡兄的意思,那我們眼下該當如何是好?”
我很明確地告訴他,這個吳王當不得。眼下處於四面受敵的境地,最重要的就是低調,要會“裝死”,讓別人都忽視他們的存在。
上上之策就是,趁著別人互相攻伐之際,咱只管著不斷擴大地盤兒,不斷積蓄力量。
不是有句俗話叫做“悶頭的雞兒吃白米”嗎?
咱現在就要當這只“悶頭的雞兒”,只管先來點兒實際的。人、錢、地、糧才是我們眼下最需要爭取的東西,至於那些虛無的名號,眼下還不是關心這些東西的時候。
李善長沈默了許久,才說道:“難啊!元帥對這個吳王卻是很看重啊!他舍得放棄吳王這個名號嗎?”
我笑了笑道:
“這就要看你的水平了。
以你和元帥大人的關系,如果再拉上湯和、徐達等人,朱元帥一定會重視你們的意見。
另外朱元帥是個能成大事之人,這點道理他肯定是懂的。
只不過是明明說出口了想當吳王,這會兒又迫於外部的壓力,不當了,恐怕是面子上過不去。
但是有你和湯和、徐達等一幹心腹勸說,他這面子上不就過得去了嗎?
說得好聽了,這叫從善如流嘛!”
我這話說完,李善長立即端起酒杯,要敬我的酒。我也不推辭,大家繼續別喝邊談。
臨別之際,李善長拉著我的手說,今天多虧了我的及時提醒。並表示,他立即派人給湯和、徐達等一幹朱元璋的心腹送信,讓他們立即力勸朱元璋放棄當吳王這個念頭。
另外,他明天也將親自就此事向朱元璋作詳細匯報。至於我和沈大哥準備吃進土地、房產的事,李善長表示,有什麽需要他配合的只管找他。
第二天上午,羅仁、陳定邦正把他們這幾天四處查看的地塊的詳細資料送過來給我看,藍玉也送來了一些準備購進的宅子的情況。
還沒來得及了解這些情況,就有人來報,說是陳元貴來了。
我立即出去,不光陳元貴來了,譚誠他們幾個也來了。
因為這次把黑石嶺中積存的紙張全部印成至正鈔了,譚誠他們幾個近期也沒什麽事了。再加上押運的隊伍人手不夠,他們幾個就跟著出來了,順便出來逛逛,算是透透氣。
至正鈔剛流通的時候,繼承了中統鈔和至元鈔的風格,最大面額就是“貳貫”。但元朝迫於經濟壓力,不斷加快印鈔速度,後來嫌“貳貫”的面額太小,發行了“伍貫”的。
這次譚誠他們新印制的偽鈔就是用他新雕刻的“伍貫”的銅版印刷的。
這次帶來的“伍貫”面額的,加上之前印制的“貳貫”面額的,總共約有十一萬貫。按照當時差不多是兩貫折一兩銀子的價格,差不多能值五萬多兩現銀。
譚誠還告訴我,現在“捌貫”的至正鈔也出來了,他這次回錐子山之後,就準備去雕刻“捌貫”的版本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日晚間,我與常二哥、鄭光成三人在常二哥府上就著幾盤精致的小菜,一壺好酒,暢快地“咪哂咪哂”。
羅仁、陳定邦他們幾個還沒回來,藍玉也沒回來,估計是生意太好,他們還忙著呢。
我們正喝得高興,李善長府上的人來了,說是李善長回來了,請我立即過府一敘。
我也顧不得喝酒了,立即匆匆扒了幾口飯,帶著鄭光成就出了門。
夜幕下的集慶城儼然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沿街的店鋪有許多已經打烊,即使是在寬闊的主街道上,行人也不多。當然,更不可能看見跳廣場舞的大媽。
偶爾有一隊隊軍容嚴整的兵士邁著整齊的步伐,在大街上巡邏。稀稀拉拉的路人與這些巡邏的兵士迎面遇上,也不刻意避讓。
這與幾個月前蒙古人治下的集慶是有天壤之別的。那個時候,這些路人要是迎面遇上了巡邏的兵士,就跟老鼠遇上了貓差不多,早就找個小旮旯角落躲上了。
到了李府,李善長早擺了一桌好菜,還沒開吃,說是專程為我準備的接風宴。唉!這哥們兒太客氣了。
雖然我們剛才匆匆吃完了飯,但別人這也是一番盛情,加上又急急忙忙跑了一陣路,又有點兒餓了。
我也不知道是真餓了,還是這桌好菜把我肚子裏的饞蟲給勾上來了,總之我和鄭光成也不客氣了,就坐了下來。
李善長、李存義、李家的管家,還有今天跟著李善長去見朱元璋的那個跟班兒,我們六個人坐了一桌,開吃!
席間,我和李善長少不得就集慶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李善長已經知道我已經把沈大哥說動了,不日,沈大哥將帶著巨資來集慶投資。
這樣一來,集慶的形勢就算是穩定住了,李善長也算松了一大口氣。就為了這事兒,李善長還非得敬我三杯。
從與李善長的談話內容分析,朱元璋是確定將集慶作為重要根據地發展了,下一步的軍事計劃主要是以鞏固集慶周邊的地盤為主。
至於人事任命方面的問題,李善長說出了一個令我十分震驚的消息。當然這個消息只是我覺得震驚,其他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這個消息就是,朱元璋準備讓李善長再次去趟毫州,找劉福通再討個封,不過這次是讓龍鳳政權封他為吳王。
集慶屬於吳地,拿下了這麽重要一塊地盤,稱吳王也無可厚非。因此其他人都覺得朱元璋這個討封的計劃無可厚非。
但我卻覺得這個計劃非常不妥。
於是我十分嚴肅地問李善長,這欲討“吳王”封號的事,是朱元璋自己的想法,還是他李善長的建議。
李善長見我這副表情,似乎意識到有什麽不妥。李善長便告訴我,他和朱元璋都有這個意思,不過是朱元璋親口提的,他李善長也十分讚同朱元璋這個想法。
李善長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後,還是一在追問我,這事兒是不是有什麽不妥。
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了問李存義及其他當時在場之人,看看他們是什麽想法。
這些人都認為討個“吳王”的封號不過分。另外,有了“吳王”這個身份,更能提高影響力,更加有利於招兵買馬、擴充地盤。
眾人都表達完這個意見之後,我談了談我的看法。
眼下,咱雖然拿下了集慶及周邊一些地區,江左還有和州和滁州,但鎮江、丹陽、金壇還有大量元軍。
即使將這三個地方的元軍消滅了,與我們直接面對的將是更加強大的幾股力量。
東南的蘇州、常州都是張士誠的地盤。
東北隔江而望的揚州,本是阿魯輝帶著尋朝佐等一幹苗兵苗將鎮守,輔以一些地主武裝。自從阿魯輝被殺、尋朝佐率部反水之後,原先的地主武裝便趁機坐大了勢力。其中這地主武裝中最強大的就是張明鑒。
張明鑒的情況與陳野先差不多,也是元朝冊封的一個都元帥。憑著自己的實力,在揚州招募了幾萬大軍,號稱青衣軍,因其多使長槍,也稱長槍軍。
但這個張明鑒比起陳野先最大的區別就是,張明鑒是土匪出身,嗜殺成性,而且這人還有個特殊的癖好——愛吃人肉。
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是個地地道道的狠角色。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成為一支地方武裝的司令員,完全是憑著自己好戰鬥勇的真本事,也就是說是憑著自己的拳頭得的天下。
而陳野先卻是一個大地主出身,為了尋求一些政治利益,組建了一支軍隊,充當了元廷的馬前卒。
也就是說,朱元璋收拾陳野先可以不費什麽勁,但如果要想收拾張明鑒,那朱元璋還真得費一番功夫。關鍵是張明鑒的背後還有一個元朝的朝廷在支持著他。
以前有苗軍在的時候,張明鑒的軍隊時而與苗軍發生些小摩擦。由此更可以看出,張明鑒絕非善類。
後來,阿魯輝帶著苗軍渡江,苗軍反水,阿魯輝被殺,張明鑒就成了揚州名副其實的老大。
加之元軍失了集慶之後,就指望著張明鑒在北邊頂住朱元璋了,於是又給了他不少錢和糧。
有了錢和糧,張明鑒繼續招兵買馬,不斷擴充隊伍,順便吃掉一些其他的地方武裝。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張明鑒的隊伍就擴充到六萬多人,這對集慶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另外,蕪湖西邊的池州就是徐壽輝的地盤。雖然大家都是打著反元的旗號,但保不準徐壽輝就不眼饞集慶這個好地方,因此也不得不防。
至於南邊的徽州,元將八思爾不花也不是個草包,何況他手中也有五萬多兵馬。
也就是說,朱元璋雖然得了集慶這塊肥肉,還有和州、滁州兩地,但他其實還是處於四面受敵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貿然稱王,敵軍要是聯合起來攻擊他,他怎麽辦?
我這一番話說完,李善長直接就是將筷子給掉在了桌子上。
他臉色驟變,木然地盯著桌上的菜看了好久,才問我道:“以胡兄的意思,那我們眼下該當如何是好?”
我很明確地告訴他,這個吳王當不得。眼下處於四面受敵的境地,最重要的就是低調,要會“裝死”,讓別人都忽視他們的存在。
上上之策就是,趁著別人互相攻伐之際,咱只管著不斷擴大地盤兒,不斷積蓄力量。
不是有句俗話叫做“悶頭的雞兒吃白米”嗎?
咱現在就要當這只“悶頭的雞兒”,只管先來點兒實際的。人、錢、地、糧才是我們眼下最需要爭取的東西,至於那些虛無的名號,眼下還不是關心這些東西的時候。
李善長沈默了許久,才說道:“難啊!元帥對這個吳王卻是很看重啊!他舍得放棄吳王這個名號嗎?”
我笑了笑道:
“這就要看你的水平了。
以你和元帥大人的關系,如果再拉上湯和、徐達等人,朱元帥一定會重視你們的意見。
另外朱元帥是個能成大事之人,這點道理他肯定是懂的。
只不過是明明說出口了想當吳王,這會兒又迫於外部的壓力,不當了,恐怕是面子上過不去。
但是有你和湯和、徐達等一幹心腹勸說,他這面子上不就過得去了嗎?
說得好聽了,這叫從善如流嘛!”
我這話說完,李善長立即端起酒杯,要敬我的酒。我也不推辭,大家繼續別喝邊談。
臨別之際,李善長拉著我的手說,今天多虧了我的及時提醒。並表示,他立即派人給湯和、徐達等一幹朱元璋的心腹送信,讓他們立即力勸朱元璋放棄當吳王這個念頭。
另外,他明天也將親自就此事向朱元璋作詳細匯報。至於我和沈大哥準備吃進土地、房產的事,李善長表示,有什麽需要他配合的只管找他。
第二天上午,羅仁、陳定邦正把他們這幾天四處查看的地塊的詳細資料送過來給我看,藍玉也送來了一些準備購進的宅子的情況。
還沒來得及了解這些情況,就有人來報,說是陳元貴來了。
我立即出去,不光陳元貴來了,譚誠他們幾個也來了。
因為這次把黑石嶺中積存的紙張全部印成至正鈔了,譚誠他們幾個近期也沒什麽事了。再加上押運的隊伍人手不夠,他們幾個就跟著出來了,順便出來逛逛,算是透透氣。
至正鈔剛流通的時候,繼承了中統鈔和至元鈔的風格,最大面額就是“貳貫”。但元朝迫於經濟壓力,不斷加快印鈔速度,後來嫌“貳貫”的面額太小,發行了“伍貫”的。
這次譚誠他們新印制的偽鈔就是用他新雕刻的“伍貫”的銅版印刷的。
這次帶來的“伍貫”面額的,加上之前印制的“貳貫”面額的,總共約有十一萬貫。按照當時差不多是兩貫折一兩銀子的價格,差不多能值五萬多兩現銀。
譚誠還告訴我,現在“捌貫”的至正鈔也出來了,他這次回錐子山之後,就準備去雕刻“捌貫”的版本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