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鄉間學堂
關燈
小
中
大
於是劉瑜拋出了一問題:“待厥之官不勝數,何以不填之以鄉裏?北地鄉裏有弓箭社,何不能有鄉學?”
當下便有官員出來嗆聲,依舊是那位剛才被劉瑜撩倒的官員。
這讓劉瑜心中暗道:“以後切莫隨便撩倒他人,卻沒有再踩上一萬只腳!”
這官員當場就出來反對,他反對倒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鄉紳宗族,豈能坐視?此舉何異於煽起民變!不妥!”
出乎他的意料,劉瑜並沒有暴跳如雷,也沒有反駁他的意見:“確實如是。”
那官員楞了一下,一口氣不上不下,好懸沒把自己嗆昏。
劉瑜笑著說道:“所以,新拓之地,去其首領、貴人,或斬之,或遷之內附,然後編戶齊民,武編弓箭社,文立鄉學堂。待厥之官,盡數派鄉學差遣,也是物盡其用!”
“小學,要建到村一級!”
說到這裏,盡管座間一眾官員,都想開口,但已經沒有誰,可以插上嘴了。
因為接下來的概念,劉瑜是嫻熟無比了。
“小學一定要建到村一級,只要村裏有三名以上的童生,就應該建立小學!”
“鄉裏一級,應該建立學堂,派任教授。”
“這樣才能保證,中樞的政令,到達大宋最底層的社會結構!”
“這樣才能讓每一個百姓,明白他們是為何交稅賦,為何出丁,為何服役!”
年輕的皇帝很明顯是聽進去了,他都坐不住了,一下子站了起來,背著手踱起步子。
劉瑜所描述的前景,讓皇帝覺得太興奮了。
如果真能如劉瑜所說的,那整個大宋,才真的是趙家的大宋啊。
旨意、政令能夠貫徹到每一個村莊, 那是什麽概念?那才真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啊!
劉瑜沒有停下他的論述:“不單是建立學堂之後,教諭民眾,把司法權回收,更為重要的,是各種政令,不被吏目扭曲,各類賦稅,吏目難以加上雜項害民。”
當然,事情不是這麽簡單。
世上的難題,從來沒有一句話就可解決的。
劉瑜這邊把皇帝煽得熱血沸騰,在座的官員,卻就有人開口反駁:“按直閣所說,中原腹心之地,不宜妄動,所以此事以新拓之地先行,可是如此?”
看著劉瑜點頭,那官員就苦笑道:“蕃部俞龍珂內附,待厥官員,有幾人願意去蕃部的鄉裏,出任鄉學的差遣?便是出缺去瓊州,都是生離死別,何況邊地!”
瓊州就是海南。
別說海南島了,嶺南一過,都是屬於被貶了。
韓愈都有詩為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去廣東潮州當刺史,韓愈就覺得要死掉了,別說海南!
但海南至少還不用面對青唐、西夏、遼國的兵禍啊。
劉瑜說的,是讓那些守厥的官員,去邊地當官,當什麽官?當鄉學的教授,連個巡檢都不是,沒有權力可以尋租,手下不可能有吏員的鄉學教授!
這哪裏有半點可行性嗎?
“但凡邊地,不論是新拓之地,或是瓊州,皆立鄉學,不出二十年,國朝可覆漢武當年!”劉瑜完全是不管別人說什麽,一個勁地煽。他壓根不準備去答辯啊,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煽動皇帝!
當今大宋天子,是有雄心壯志的。
聽著漢武當年,真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劉瑜方才敲著桌子沖那反駁的官員問道:“不肯去邊地,不肯赴嶺南,為官不是為君父分憂,不是為百姓謀福,此等官員,要來做什麽?”
堂上一眾人等,如果眼光可以殺人,大約劉瑜已被淩遲了。
這不是放屁嗎?為君父分憂,為百姓謀福,這是官面文章啊,就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樣的事情啊。
現在是討論實際問題,劉某人仗著皇帝在這裏,然後拿官面文章出來說事,這不是扯蛋嗎?
這些官員之中,也不是沒有楞頭青的,當下就有人忍不住起身道:“若教直閣赴瓊州……”
“提舉儋、崖、萬安等州水陸轉運事,下官當時得了差遣,已結束整齊,準備赴任。”劉瑜冷笑著還擊,他真的不介意,要是讓他去海南島當地方官的話,那他也就絕了其他的念想,好好種田練兵,然後不成則等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則就是赤旗席卷天下吧。
而且他真接到這差遣啊,被他這麽一嗆,那官員倒也沒法繼續往下說。
劉瑜卻不罷休:“我等不過平庸之人,品行高潔如涑水先生者,料想出任瓊州某縣某鄉學堂教授,必也甘之若飴!彼時士林之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不紛紛效仿……”
不開口的王雱禁不住咳嗽了起來:“子瑾!”
王雱本來是不想開口的,但他不開口不行了啊。
劉瑜這是要把司馬光逼死的節奏啊,要讓這話傳揚出去,那司馬光怎麽辦?大約不去邊地赴任都不行吧?盡管王雱很想司馬光這些舊黨人士死絕,但至少他拉不下臉,去弄如此下作的事出來。
“子瑾所言,頗有見地。”皇帝聽了這個學堂要建到鄉裏一級,很有興趣。
劉瑜見王雱不支持他把司馬光拉下水,想想也覺得,坑司馬光的可能性不太大。
人家是正宗門閥世家子弟,哪有這麽好坑?
門道多著呢,人可以報病,人可以弟子服其勞,有的是辦法。
而且邊上有官員開口道:“只是韓文公出任潮州刺史,都有很多抱怨,出任不過八月,便有‘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之語,邊地學堂,教授差遣,恐無出任者。”
韓愈這樣的人,都扛不住啊,別說一般人?
何況韓愈還是去當刺史呢!
“如此者,無報國之心,無安民之志,追奪出身以來一切文字,永不述用便是。”劉瑜微笑著說道,“不過官蠢,留之何用?”
年輕的皇帝聽著,不住點頭。
這一席話,其他人不知道,至少劉瑜和皇帝,倒是聊得極為盡興。
如果不是內侍提好幾次,暗示時間差不多該回宮了,皇帝大約還想再聊下去。
不過皇帝走了之後,那些官員看著劉瑜的表情,就不是那麽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下便有官員出來嗆聲,依舊是那位剛才被劉瑜撩倒的官員。
這讓劉瑜心中暗道:“以後切莫隨便撩倒他人,卻沒有再踩上一萬只腳!”
這官員當場就出來反對,他反對倒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鄉紳宗族,豈能坐視?此舉何異於煽起民變!不妥!”
出乎他的意料,劉瑜並沒有暴跳如雷,也沒有反駁他的意見:“確實如是。”
那官員楞了一下,一口氣不上不下,好懸沒把自己嗆昏。
劉瑜笑著說道:“所以,新拓之地,去其首領、貴人,或斬之,或遷之內附,然後編戶齊民,武編弓箭社,文立鄉學堂。待厥之官,盡數派鄉學差遣,也是物盡其用!”
“小學,要建到村一級!”
說到這裏,盡管座間一眾官員,都想開口,但已經沒有誰,可以插上嘴了。
因為接下來的概念,劉瑜是嫻熟無比了。
“小學一定要建到村一級,只要村裏有三名以上的童生,就應該建立小學!”
“鄉裏一級,應該建立學堂,派任教授。”
“這樣才能保證,中樞的政令,到達大宋最底層的社會結構!”
“這樣才能讓每一個百姓,明白他們是為何交稅賦,為何出丁,為何服役!”
年輕的皇帝很明顯是聽進去了,他都坐不住了,一下子站了起來,背著手踱起步子。
劉瑜所描述的前景,讓皇帝覺得太興奮了。
如果真能如劉瑜所說的,那整個大宋,才真的是趙家的大宋啊。
旨意、政令能夠貫徹到每一個村莊, 那是什麽概念?那才真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啊!
劉瑜沒有停下他的論述:“不單是建立學堂之後,教諭民眾,把司法權回收,更為重要的,是各種政令,不被吏目扭曲,各類賦稅,吏目難以加上雜項害民。”
當然,事情不是這麽簡單。
世上的難題,從來沒有一句話就可解決的。
劉瑜這邊把皇帝煽得熱血沸騰,在座的官員,卻就有人開口反駁:“按直閣所說,中原腹心之地,不宜妄動,所以此事以新拓之地先行,可是如此?”
看著劉瑜點頭,那官員就苦笑道:“蕃部俞龍珂內附,待厥官員,有幾人願意去蕃部的鄉裏,出任鄉學的差遣?便是出缺去瓊州,都是生離死別,何況邊地!”
瓊州就是海南。
別說海南島了,嶺南一過,都是屬於被貶了。
韓愈都有詩為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去廣東潮州當刺史,韓愈就覺得要死掉了,別說海南!
但海南至少還不用面對青唐、西夏、遼國的兵禍啊。
劉瑜說的,是讓那些守厥的官員,去邊地當官,當什麽官?當鄉學的教授,連個巡檢都不是,沒有權力可以尋租,手下不可能有吏員的鄉學教授!
這哪裏有半點可行性嗎?
“但凡邊地,不論是新拓之地,或是瓊州,皆立鄉學,不出二十年,國朝可覆漢武當年!”劉瑜完全是不管別人說什麽,一個勁地煽。他壓根不準備去答辯啊,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煽動皇帝!
當今大宋天子,是有雄心壯志的。
聽著漢武當年,真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劉瑜方才敲著桌子沖那反駁的官員問道:“不肯去邊地,不肯赴嶺南,為官不是為君父分憂,不是為百姓謀福,此等官員,要來做什麽?”
堂上一眾人等,如果眼光可以殺人,大約劉瑜已被淩遲了。
這不是放屁嗎?為君父分憂,為百姓謀福,這是官面文章啊,就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樣的事情啊。
現在是討論實際問題,劉某人仗著皇帝在這裏,然後拿官面文章出來說事,這不是扯蛋嗎?
這些官員之中,也不是沒有楞頭青的,當下就有人忍不住起身道:“若教直閣赴瓊州……”
“提舉儋、崖、萬安等州水陸轉運事,下官當時得了差遣,已結束整齊,準備赴任。”劉瑜冷笑著還擊,他真的不介意,要是讓他去海南島當地方官的話,那他也就絕了其他的念想,好好種田練兵,然後不成則等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則就是赤旗席卷天下吧。
而且他真接到這差遣啊,被他這麽一嗆,那官員倒也沒法繼續往下說。
劉瑜卻不罷休:“我等不過平庸之人,品行高潔如涑水先生者,料想出任瓊州某縣某鄉學堂教授,必也甘之若飴!彼時士林之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不紛紛效仿……”
不開口的王雱禁不住咳嗽了起來:“子瑾!”
王雱本來是不想開口的,但他不開口不行了啊。
劉瑜這是要把司馬光逼死的節奏啊,要讓這話傳揚出去,那司馬光怎麽辦?大約不去邊地赴任都不行吧?盡管王雱很想司馬光這些舊黨人士死絕,但至少他拉不下臉,去弄如此下作的事出來。
“子瑾所言,頗有見地。”皇帝聽了這個學堂要建到鄉裏一級,很有興趣。
劉瑜見王雱不支持他把司馬光拉下水,想想也覺得,坑司馬光的可能性不太大。
人家是正宗門閥世家子弟,哪有這麽好坑?
門道多著呢,人可以報病,人可以弟子服其勞,有的是辦法。
而且邊上有官員開口道:“只是韓文公出任潮州刺史,都有很多抱怨,出任不過八月,便有‘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之語,邊地學堂,教授差遣,恐無出任者。”
韓愈這樣的人,都扛不住啊,別說一般人?
何況韓愈還是去當刺史呢!
“如此者,無報國之心,無安民之志,追奪出身以來一切文字,永不述用便是。”劉瑜微笑著說道,“不過官蠢,留之何用?”
年輕的皇帝聽著,不住點頭。
這一席話,其他人不知道,至少劉瑜和皇帝,倒是聊得極為盡興。
如果不是內侍提好幾次,暗示時間差不多該回宮了,皇帝大約還想再聊下去。
不過皇帝走了之後,那些官員看著劉瑜的表情,就不是那麽好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