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十七章 化城寺佛門施粥,痛心人蓮湖輕生。

關燈
郭巖他們三個人也是經過了一番盤查,才得以通過城關,走在井字形的街道上,看這姑孰縣城的規模並不大,可崇道信佛之風盛行,路邊寺院道觀比比皆是,而且廟宇的規模都不小。

街上的行人寥寥無幾,不知人們都去了哪兒?四下裏望去,最吸引眼球的是西北方向高聳入雲的舍利佛塔,和剛好傳入耳畔那或遠或近渾厚悠揚的鐘聲。

一路尋來,化城寺坐落在小城的西北角,遠眺高閣偉樓、飛檐雕棟、雄麗壯觀。近觀殿堂式山門築於高臺之上,黃墻黛瓦,淩空翹角,莊重威嚴。

在臺階之下架著兩口大鍋,快要見底的稀粥在竈上冒著熱氣,鍋邊有四五個僧人正忙得不亦樂乎。

等待施舍的老百姓疲憊困頓,均是一付愁眉不展的樣子。人們裏三層外三層地擁擠著,堵得廟前水洩不通,盛粥的和尚們有些應接不暇了。

三個人好不容易擠了進去,雷子上前詢問年紀最長的出家人:“請問師父,寺主申空禪師在嗎?”

大和尚停下手裏的木勺子,這位出家人長得不胖也不瘦,細聲慢語,親切和藹,態度超好,像要隨時說個小笑話給你解悶,“小施主,你們是找寺主啊,我是這寺裏的維那延悟禪師,有什麽事和我說是一樣的。”

“那好,我們是遵照申虛禪師的遺囑,把他的徒弟送來投靠申空寺主的。”既然對方是寺院裏三綱之一,應該是有分量的角色,雷子便向他說明來意。

“申虛禪師?這個我還真不清楚,他說是寺主的師弟?寺主的師兄弟可多了,有常來常往的,有不來不往的,究竟是誰只有寺主知道。”他看了看面前的顧全武,富有深意地一笑,“不瞞你說,前一段日子,有個小和尚來投,和他這麽大,也說自己是寺主師兄的徒弟,師父被草寇曹師雄殺害了。我們沒多想便信了,嗯,做人一定要有善意。可後來發現他什麽經也不會念,什麽戒律也不懂,晚上偷著跑出去吃肉打牙祭。一打聽,有人知道他的底細,原來是湖州難民冒充的,事情弄清楚了,把他的父母找來領回家去,你說現在這人滑稽不滑稽?小小年紀,為了吃飽飯什麽招都想出來了。”

郭巖面對這位婆婆媽媽的和尚感到很是親切,和自己很對脾氣,“那怎麽辦呢?請讓我們進寺裏去,一問寺主就清楚了。”

“你這個辦法是最好,啊,寺主說是,孩子就留下;說不是呢,你們再把他帶走哈。不是我們容不下個小孩子,啊,留了這個,留不留那個?不留哪個都不好,做夢都沒想到嘛,如今做和尚成了香餑餑啦。可誰又知道我們的難處呢?眼下寺裏餘糧都沒了,又趕上兵荒馬亂、青黃不接,各處的難民蜂擁而來,單靠寺院施粥能維持多久呀?熬出來的米湯,稀了咣當的,只能湊乎不餓死人。”維那和尚為今後的日子頗為擔憂。

“地方官就沒想辦法嗎?”雷子望著黑壓壓的饑民。

“怎麽沒想辦法呀?宣歙觀察使王凝為官清正,急民所急,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特意派府裏的從事司空圖來故孰,司空從事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也難為他了,顧上了這個,顧不上那個,顧不上哪個都不好,搞得捉襟見肘焦頭爛額的,不好辦呀。”大和尚無奈地又舀起粥來。

“阿彌陀佛,若是轉運巡官劉崇望在就好了,可惜被鹽鐵轉運使裴坦調走了,他是這方面的能人,一定會有辦法的。”身邊的小和尚插嘴道,“寺裏的鹽巴也快用光了,一旦沒有了米,沒有了鹽,城裏要出亂子的。子城裏倒是堆積如山,可那是軍糧,供給官軍打草寇用的,怎麽能輪到老百姓呢?”

“貞素,劉崇望讓裴坦調走好多年了,他們都是我們這裏出去的,都是能人啊,老早年的事兒提它幹什麽?施主,軍糧不管用,那不管用,吃不到我們嘴裏啊。司空從事把子城看得死死的,前方鏖戰正酣,後面缺兵少將,就怕有個閃失耽誤剿寇大事。糧食是有數的,飯還得吃,一頓不吃餓得慌,施主你說是不是這個理?還是求佛祖保佑早些結束殺戮吧。”大和尚望著東面的子城,城門口把守著穿戴全副披掛的官軍。

“師父們,你們忙。雷子、全武,我們去寺裏拜訪申空禪師吧。”郭巖沿著臺階單腿蹦上跳下,招呼著兩個同伴要往廟裏去,看起來他是等不得了。

“寺主沒在裏面,他去清風亭啦。”小和尚好意告之。

看他們三個停下腳步,大和尚用勺子指著西面,“哦,看我這腦子,整天恍恍惚惚的,都是肚子裏沒食給鬧的,啊。剛才忘了跟你們講了,寺主去了蓮池,看鶴去啦,嗯。”

“看鶴?”又是一個沒有想到,雷子不假思索地問他,“聽人說,道士愛養鶴,禪師怎麽也有這愛好啊?”

延悟和尚笑著回答:“鶴誰都可以養,不分和尚道士,施主有所不知,清風亭處的黃鶴是代別人養的。”

既然申空禪師未在寺裏,只得去蓮池什麽亭子了,經和尚的指點向西邊去,離著不遠是片不大的水面。稱作蓮池,自然是遍植荷花了,可是節氣不對,此刻還看不到“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的美景呢。

沒有蒲葦蓮葉的遮蔽,視界必然是開闊了,只見水面深處突兀著一座亭子,亭子裏隱隱約約有人影晃動,還伴隨著幾聲驚恐的鳥鳴。

郭巖他們沿著水邊的甬道走過去,遠遠望見亭子橫眉上有塊匾額,寫著“清風亭”三個字。

“啊啊”,亭子裏有人在嚎啕大哭著,是個年過花甲衣冠不整的老員外,他正坐在亭子裏的石墩子上,老淚縱橫頓足捶胸著,“我家寶兒不要我了,他是我的命根子,我也不想活了,活著還有什麽意思?禪師別攔著我,讓我投湖自盡吧。”

“阿彌陀佛,張施主,家裏發生了什麽事?這般想不開尋死尋活的,若不是我一把拉住你,你就從這裏栽下去了。看你滿口的酒氣,喝得不少吧?可不能借酒澆愁啊。哦,你是不是想學嫡仙人,跳進大江裏去摘月亮啊?施主不要鉆牛角尖,沒有解不開的結,也沒有過不去的坎。”站在他身邊的老和尚好言相勸著。

幾只黃鶴扇動著翅膀躲到亭外,它們的羽毛幾近純白,長腿曲頸,頭頂裸露無羽呈朱紅色。警惕地觀察著亭子裏面的動靜,看來是被剛才突如其來的情況嚇到了。

經出家人一番勸說還真見效,老員外不再放聲大哭了,“哼哼”抽搐著鼻涕壓低了聲音,“寺主,真得活不成了,我家寶兒跑了,去北邊找他親爹去啦。十幾年來我受張大哥的囑托,從晉陽帶他回當塗老家,含辛茹苦把他當親兒子養,可這孩子說走就走啦,我舍不得呀。都說養兒防老,我養了他十幾年,如今我年老體弱,四肢無力,搬塊石頭都搬不動,他卻離我而去,寶兒好絕情啊。”員外摸著眼淚悲傷地說,“再說,他小小年紀從沒出過遠門啊,路途遙遠盜匪猖獗,我怎麽能放得下心呢?萬一有個閃失,一來對不起張大哥,二來更對不起我們父子一場的緣分啊。”

“善哉,怎麽?仁龜不是你親兒子,他是你領養來的嗎?”和尚對員外所說的十分地吃驚。

“說來話長啦,寶兒的事在我心裏藏了十幾年,就怕被外人知道,讓寶兒知道,可紙保不住火呀,還是讓他看見了張大哥的來信。禪師你不是外人,我只說給你聽。”傷心人看似非常的後悔,“那時,公表在河東節度使的府裏做掌書記,我也在太原,雖未入仕做官,卻與衙門裏的人多有接觸,我們哥倆一見如故意氣相投,便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當時大家都是年青人嘛,他也是不加拘束放浪不羈,常與鐘情的營妓吃吃花酒,唱唱小曲,摸摸小手,不想一來二去人家便有了身孕。這倒是沒有什麽,可公表的夫人甚是潑辣,私生的孩子是接受不了的,思來想去只能托付給我撫養,正好我膝下無子,樂意為朋友分擔憂愁,隨後便搬回老家來,與過去的親朋故交統統隔斷聯系。卻未想到前幾日,寶兒看到了他父親寄來的書信,都怨我一時疏忽,沒有把信件收藏好啊。”員外的眼淚又止不住奪眶而出了。

老和尚為此感嘆著,“阿彌陀佛,百密一疏啊,還是讓孩子知道了身世,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呀。”

“張仁龜!你們說的孩子不會是小龜吧?他長著個大腦袋,說要去北邊找親身父親,還說是個節度使。”在亭子外面聽他倆說話的郭巖忍不住搭話道。

“對!寶兒的腦袋是有點兒大,張大哥是節度使,你看見我家寶兒啦?”這讓丟失孩子的老父親無比的興奮。

能為走失至親的老人提供信息,郭巖同樣很是高興,“那就對了,他沒事,從小孤山下船去洛陽了。”

“天老爺,還沒事呢!出大事了,小孤山?那是舒州啊。我本以為寶兒說說而已,沒想到他還吃了秤砣,鐵了心了,真得去找他父親啦。可公表在鄆州任上呢,沒在洛陽啊,他那飛揚跋扈的媳婦不會難為寶兒吧?”員外聞聽後有些急了,立刻站起身來,“我得趕快回家,給張大哥去封信,這事還得由他出面解決。”慌慌張張的老人不敢怠慢拔腿就跑。

“善哉,張施主把衣服整理好,慢慢走,不要慌嘛,路不平莫崴了腳。萬事都是因果隨行的,造了善惡業因,必定要受果報,這是遲早的事。”禪師不忘在後面提示著,員外還真聽他的,停下腳步整了整衣冠,這才一路小跑地離開。

老和尚見人已走遠,看到有只鶴小心翼翼地靠近小和尚,並用長長的嘴巴去啄,嚇得孩子不住的連連後退,便招呼著三個孩子,“年紀不大,好奇心不小,愛聽些閑言碎語嗎?孩子不要怕,這黃鶴有靈氣,是嫡仙人留下來送給師祖升朝禪師的,性情溫順,是不會傷到你的。”

郭巖不相信是真的,“嫡仙人是李白嘍,他故去有一百多年了,這仙鶴是他的?你是在蒙我吧。”

“出家人不打誆語,我怎麽會騙你們小孩子呢。這幾只黃鶴確實是仙人留下來的,聽前任寺主說,當年李太白來姑孰看望族兄李有則,就是在這個亭子裏揮毫寫得《大鐘銘》,仙人先後七次來此地,最後還葬在這裏,與我們姑孰有緣啊。他的族叔接二連三做本縣縣令,李明化當政時在城南下浮橋上建姑孰亭,嫡仙人為之作序。李有則鑄成化城寺的大鐘,又是仙人作的鐘銘。還有李陽冰整理了他的詩文草稿,使其恢宏大作流芳千古。據說,這幾只鶴是他從城外靈墟山,化鶴仙人丁令威修煉處得來的。丁令威可不一般,是晉朝豫章遼東山人,打小學道於靈墟山,還做過南邊涇縣的縣令,為給饑民開倉放糧被處以極刑,在法場上騎黃鶴升仙。後來他化做黃鶴回歸故裏,落城門華表柱上,唱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好啦,這裏已經沒事了,你們都散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