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告天詔書
關燈
小
中
大
忠王爺反覆多次推拒了即位的請求,朝臣們只以為是忠王爺欲擒故縱的把戲,便也裝出一副再三懇求的樣子,原本以為最多三次忠王爺就會登基,沒成想,忠王爺再次推拒了不說,還當著朝臣們的面表了態,他只代理朝政,自封攝政王爺,至於皇位,先帝在位之時已另有安排,只不過時機未到,所以才會留下遺旨讓他先登基為帝,可他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子嗣問題,不欲給本已風雨飄搖的大楚帶來更多的風波,便不登基了,待那個時機到了,自然會有新皇登基。
大臣們自然不會相信,可在忠王爺的堅持之下也只能先這樣維持著局面,好在萬丞相一家人連夜離京,萬丞相一黨全部覆滅之後,朝廷裏面有了不小的變化,首當其沖的就是風氣,之前那種阿諛奉承,為反對而反對的風氣一掃而光,在新上任的胡丞相的帶領下,朝臣們高效率的動了起來,各項政令有條不紊的往下傳達並執行。
忠王爺坐鎮楚京,面對千瘡百孔內焦外困的大楚也是有些無奈,跟楚成帝不同,忠王爺是個手段強硬之人,對於席忠,忠王爺是不會容忍的,派了陸生將軍帶三萬大軍前去剿匪,北邊則加派八萬大軍去支援,邊防軍一下從二十萬增加到二十八萬,可就算這樣,忠王爺也明白這點數量完全不夠,一旦莫赫那邊將豐國完全吃下了,回頭來打他們可就不止十萬大軍了,搞不好會是三十萬甚至是五十萬。
現在北邊之前安排的人都被清除的差不多了,即便是有幾個人逃過了,想要往外傳消息卻是難了,忠王爺沒了消息渠道,也就摸不準什麽時候莫赫會打過來,只能不停的加強邊疆防務,等待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爆發的戰爭。
李若松派人給忠王爺送來不少地雷、手榴彈、迫擊炮、紅衣大炮,可精海衛的生產力就在那裏放著,即便是日夜不停的趕工也沒辦法滿足需要,只能舒適聊勝於無,忠王爺每次都是安排心腹將這些東西送去一大半到北邊,餘下的則留在楚京進行布防,可能是在潛意識裏,忠王爺已經意識到現在的大楚怕是沒辦法抵擋的了莫赫的鐵蹄。
在這樣緊張的氣氛中,大楚又熬了兩年,許是大楚的運氣不好,這兩年中先是南邊發了洪水,淹了楚江兩岸十多個府城,死了三十萬百姓,伏屍遍野,大楚國庫本就空虛,為了賑災,忠王爺甚至變賣了不少宮中的貴重物品,又斬殺了幾個貪官,抄了家,這才勉強維持住局面。
南邊的水災還沒過去,北邊又遭了旱災,顆粒無收,餓殍遍地,沒有莊稼,沒有糧食,加上席忠帶著人四處燒殺搶掠,大楚的士兵面對天災人禍,竟是節節敗退,陸生的鎮壓並不是沒有效果,而是陸生此人太過於心善,那些叛兵拿著武器的時候,陸生是毫不留情的斬殺,可一旦這些人放下武器,陸生就會放了這些人離開,讓他們回去種田種地,但是,對於這些叛兵來說,他們已經嘗到了搶劫、打劫的好處,又怎麽會願意再回去辛辛苦苦的種地度日,更何況,陸生雖然放了他們,可卻沒有給他們任何田地和銀兩,根本沒辦法安置他們,往往是這邊剛剛投降了,陸生把人給放了,回頭等陸生他們撤兵了,這些人又揭竿而起的反了,可以說,陸生的鎮壓不利導致大楚各地的起義越來越多,到了後來,竟是沒幾個府城沒有動亂了。
短短兩年時間,大楚各地烽煙四起,又要放著北邊的莫赫,又要壓著內部的戰亂,忠王爺可謂是焦頭爛額拆了東墻補西墻,結果窟窿是越來越大,越是想補就越是補不起來,有心想要換下陸生,可看來看去,竟無人可用。
胡丞相倒是提出派李若松去鎮壓,卻被忠王爺嚴詞拒絕,不僅不讓李若松派兵,反而還將自己的親兵分了幾千人送去精海衛那邊,交由李若松統一安排,至於這幾千人能不能順利到達精海衛,忠王爺並不知曉,也沒辦法保證,隨著越發頻繁的起義和越發嚴峻的邊疆形勢,大楚的交通聯絡已經不如兩年前那般暢通了,以往每個月能夠相互傳遞兩三封信了解彼此的情況,現在三四個月能夠收到一封信已經很不錯了。
再想到信中的內容並不是什麽人都能夠看的,一旦落到其他人手裏搞不好會掀起其他波瀾,忠王爺幹脆就放棄了與李若松他們的聯絡,只說讓他們埋頭發展自己,不要考慮京城的情況,也不要再往京城送東西。
相較於西邊和北邊,大楚的中部還算是安穩,尤其是南江府,作為大楚最為富庶的府城,這裏跟以往並沒有什麽區別,甚至更好一些,若是不知道情況的人看到了,估計會以為大楚還是太平的,讓南江府人頭疼的從來不是戰亂,而是由於戰爭導致的商路斷了,沒有新奇的物事,沒有更多的小玩意,南江府也沒有之前那麽的繁華,為此,南江府人沒少罵朝廷的平亂不力楚成帝駕崩之後的第三年,大楚的老百姓正在度過不那麽讓人興奮的新年時,大赫皇帝大元忠以三大恨告天,三大恨中寫道:我大赫之祖、父,未嘗損楚邊一寸草也,楚無端挑釁邊陲,害我祖、父性命,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此一大恨,前大赫分東莫赫與西莫赫,楚越境以兵相助東莫赫,致我數萬莫赫兒郎死於無謂紛爭,此二大恨也,楚人於北府以南,中府以北,每歲竊窬疆場,肆其攘村,我大赫遵誓行誅;楚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朝廷命官並殺之,挾取數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欺淩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三恨之故,是以征之。
當年,大赫揮兵南下直取楚京,北府三十萬大軍枕戈待旦,正面迎擊,忠王爺坐鎮楚京,面對席忠集結的五萬大軍,忠王爺抽回陸生的三萬精兵奔赴北府,席忠趁機揮兵東進,同樣直取楚京,大楚,危矣。
在此半年後,北府三十萬大軍不敵大赫五十萬精兵,府城淪陷,府城中二十萬百姓並三十萬大軍盡數戰死,大赫士兵入城之時僅剩下空城一座,凡京中運來之武器,皆被就地損毀,大赫軍隊想要屠城都沒有人可屠。
雙方對陣時間雖然不長,僅僅半年,但是,那些新式武器給大赫造成了極為巨大的損失,大元忠被紅衣大炮的炮彈擊中,當日身亡,其長子大元豐即位,發動猛攻,以極為慘烈的代價拿下北府,五十萬大軍,死了三十多萬人。
在攻下北府之後,大元豐趁著大楚防務未做好調整,三月後拿下中府,此時,大赫的軍隊距離楚京不多三百裏的路程,而席忠的人距離楚京也不過兩百多裏的路程。
也許是天佑大楚,就在楚京即將遭到兩邊圍攻的時候,大赫的軍隊跟席忠的軍隊正面撞上,席忠的人悍不畏死,面對數倍於己的大赫軍隊,一次又一次的發動進攻,忠王爺得到消息,立刻派出五萬大楚軍隊協助席忠對抗大赫,兩支原本應該敵對的隊伍,在面對外敵的時候擰成了一股繩,只可惜,即便如此,也不過是在距離楚京不過百裏的地方,將大赫的軍隊抵擋了兩個多月,隨即,大赫十八萬大軍終於打到了楚京城下,而大赫的另外十萬大軍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前來支援。
按照大赫軍隊的行軍速度,這十萬大軍南下只需一個月便可抵達楚京,而楚京此刻不過十萬人罷了,忠王爺被人用軟轎擡上楚風塔,看著城外黑壓壓的軍隊,面色凝重,他的身後站著已經須發全白的胡丞相。
“王爺,您跟著人離開吧,去精海衛,大楚離不開您。”胡丞相勸道。
忠王爺搖搖頭,說道:“我不能走,我也走不了,胡丞相,你安排兩千精兵,護送之前選拔出來的人去精海衛,只要這些人不死,大楚就有覆興的希望,只可惜咱們還是錯估了大赫的實力,也低估了那些奸細的力量,北府那麽多的武器,那麽多的精兵,若不是後來奸細打開了城門,決計不會在短短的半年裏被打下。
胡丞相,北府和中府有奸細,咱們楚京未必沒有,你盡快安排吧,這些人都是各家選出來的好苗子,是咱們大楚日後的希望,送去南邊,送去精海衛,送去若杉跟前,這些火種不能折在這裏,快些去安排吧,再不走他們可就走不了了。”
忠王爺說到這裏,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你們也走,他們那邊老臣不多,光是些年輕人,將來怕是撐不起一個朝廷,你們這些老臣對大楚一片忠心,又有豐富的經驗,日後還要靠你們才行,你跟我已經有幾十年了,以後,大楚就交給你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臣們自然不會相信,可在忠王爺的堅持之下也只能先這樣維持著局面,好在萬丞相一家人連夜離京,萬丞相一黨全部覆滅之後,朝廷裏面有了不小的變化,首當其沖的就是風氣,之前那種阿諛奉承,為反對而反對的風氣一掃而光,在新上任的胡丞相的帶領下,朝臣們高效率的動了起來,各項政令有條不紊的往下傳達並執行。
忠王爺坐鎮楚京,面對千瘡百孔內焦外困的大楚也是有些無奈,跟楚成帝不同,忠王爺是個手段強硬之人,對於席忠,忠王爺是不會容忍的,派了陸生將軍帶三萬大軍前去剿匪,北邊則加派八萬大軍去支援,邊防軍一下從二十萬增加到二十八萬,可就算這樣,忠王爺也明白這點數量完全不夠,一旦莫赫那邊將豐國完全吃下了,回頭來打他們可就不止十萬大軍了,搞不好會是三十萬甚至是五十萬。
現在北邊之前安排的人都被清除的差不多了,即便是有幾個人逃過了,想要往外傳消息卻是難了,忠王爺沒了消息渠道,也就摸不準什麽時候莫赫會打過來,只能不停的加強邊疆防務,等待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爆發的戰爭。
李若松派人給忠王爺送來不少地雷、手榴彈、迫擊炮、紅衣大炮,可精海衛的生產力就在那裏放著,即便是日夜不停的趕工也沒辦法滿足需要,只能舒適聊勝於無,忠王爺每次都是安排心腹將這些東西送去一大半到北邊,餘下的則留在楚京進行布防,可能是在潛意識裏,忠王爺已經意識到現在的大楚怕是沒辦法抵擋的了莫赫的鐵蹄。
在這樣緊張的氣氛中,大楚又熬了兩年,許是大楚的運氣不好,這兩年中先是南邊發了洪水,淹了楚江兩岸十多個府城,死了三十萬百姓,伏屍遍野,大楚國庫本就空虛,為了賑災,忠王爺甚至變賣了不少宮中的貴重物品,又斬殺了幾個貪官,抄了家,這才勉強維持住局面。
南邊的水災還沒過去,北邊又遭了旱災,顆粒無收,餓殍遍地,沒有莊稼,沒有糧食,加上席忠帶著人四處燒殺搶掠,大楚的士兵面對天災人禍,竟是節節敗退,陸生的鎮壓並不是沒有效果,而是陸生此人太過於心善,那些叛兵拿著武器的時候,陸生是毫不留情的斬殺,可一旦這些人放下武器,陸生就會放了這些人離開,讓他們回去種田種地,但是,對於這些叛兵來說,他們已經嘗到了搶劫、打劫的好處,又怎麽會願意再回去辛辛苦苦的種地度日,更何況,陸生雖然放了他們,可卻沒有給他們任何田地和銀兩,根本沒辦法安置他們,往往是這邊剛剛投降了,陸生把人給放了,回頭等陸生他們撤兵了,這些人又揭竿而起的反了,可以說,陸生的鎮壓不利導致大楚各地的起義越來越多,到了後來,竟是沒幾個府城沒有動亂了。
短短兩年時間,大楚各地烽煙四起,又要放著北邊的莫赫,又要壓著內部的戰亂,忠王爺可謂是焦頭爛額拆了東墻補西墻,結果窟窿是越來越大,越是想補就越是補不起來,有心想要換下陸生,可看來看去,竟無人可用。
胡丞相倒是提出派李若松去鎮壓,卻被忠王爺嚴詞拒絕,不僅不讓李若松派兵,反而還將自己的親兵分了幾千人送去精海衛那邊,交由李若松統一安排,至於這幾千人能不能順利到達精海衛,忠王爺並不知曉,也沒辦法保證,隨著越發頻繁的起義和越發嚴峻的邊疆形勢,大楚的交通聯絡已經不如兩年前那般暢通了,以往每個月能夠相互傳遞兩三封信了解彼此的情況,現在三四個月能夠收到一封信已經很不錯了。
再想到信中的內容並不是什麽人都能夠看的,一旦落到其他人手裏搞不好會掀起其他波瀾,忠王爺幹脆就放棄了與李若松他們的聯絡,只說讓他們埋頭發展自己,不要考慮京城的情況,也不要再往京城送東西。
相較於西邊和北邊,大楚的中部還算是安穩,尤其是南江府,作為大楚最為富庶的府城,這裏跟以往並沒有什麽區別,甚至更好一些,若是不知道情況的人看到了,估計會以為大楚還是太平的,讓南江府人頭疼的從來不是戰亂,而是由於戰爭導致的商路斷了,沒有新奇的物事,沒有更多的小玩意,南江府也沒有之前那麽的繁華,為此,南江府人沒少罵朝廷的平亂不力楚成帝駕崩之後的第三年,大楚的老百姓正在度過不那麽讓人興奮的新年時,大赫皇帝大元忠以三大恨告天,三大恨中寫道:我大赫之祖、父,未嘗損楚邊一寸草也,楚無端挑釁邊陲,害我祖、父性命,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此一大恨,前大赫分東莫赫與西莫赫,楚越境以兵相助東莫赫,致我數萬莫赫兒郎死於無謂紛爭,此二大恨也,楚人於北府以南,中府以北,每歲竊窬疆場,肆其攘村,我大赫遵誓行誅;楚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朝廷命官並殺之,挾取數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欺淩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三恨之故,是以征之。
當年,大赫揮兵南下直取楚京,北府三十萬大軍枕戈待旦,正面迎擊,忠王爺坐鎮楚京,面對席忠集結的五萬大軍,忠王爺抽回陸生的三萬精兵奔赴北府,席忠趁機揮兵東進,同樣直取楚京,大楚,危矣。
在此半年後,北府三十萬大軍不敵大赫五十萬精兵,府城淪陷,府城中二十萬百姓並三十萬大軍盡數戰死,大赫士兵入城之時僅剩下空城一座,凡京中運來之武器,皆被就地損毀,大赫軍隊想要屠城都沒有人可屠。
雙方對陣時間雖然不長,僅僅半年,但是,那些新式武器給大赫造成了極為巨大的損失,大元忠被紅衣大炮的炮彈擊中,當日身亡,其長子大元豐即位,發動猛攻,以極為慘烈的代價拿下北府,五十萬大軍,死了三十多萬人。
在攻下北府之後,大元豐趁著大楚防務未做好調整,三月後拿下中府,此時,大赫的軍隊距離楚京不多三百裏的路程,而席忠的人距離楚京也不過兩百多裏的路程。
也許是天佑大楚,就在楚京即將遭到兩邊圍攻的時候,大赫的軍隊跟席忠的軍隊正面撞上,席忠的人悍不畏死,面對數倍於己的大赫軍隊,一次又一次的發動進攻,忠王爺得到消息,立刻派出五萬大楚軍隊協助席忠對抗大赫,兩支原本應該敵對的隊伍,在面對外敵的時候擰成了一股繩,只可惜,即便如此,也不過是在距離楚京不過百裏的地方,將大赫的軍隊抵擋了兩個多月,隨即,大赫十八萬大軍終於打到了楚京城下,而大赫的另外十萬大軍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前來支援。
按照大赫軍隊的行軍速度,這十萬大軍南下只需一個月便可抵達楚京,而楚京此刻不過十萬人罷了,忠王爺被人用軟轎擡上楚風塔,看著城外黑壓壓的軍隊,面色凝重,他的身後站著已經須發全白的胡丞相。
“王爺,您跟著人離開吧,去精海衛,大楚離不開您。”胡丞相勸道。
忠王爺搖搖頭,說道:“我不能走,我也走不了,胡丞相,你安排兩千精兵,護送之前選拔出來的人去精海衛,只要這些人不死,大楚就有覆興的希望,只可惜咱們還是錯估了大赫的實力,也低估了那些奸細的力量,北府那麽多的武器,那麽多的精兵,若不是後來奸細打開了城門,決計不會在短短的半年裏被打下。
胡丞相,北府和中府有奸細,咱們楚京未必沒有,你盡快安排吧,這些人都是各家選出來的好苗子,是咱們大楚日後的希望,送去南邊,送去精海衛,送去若杉跟前,這些火種不能折在這裏,快些去安排吧,再不走他們可就走不了了。”
忠王爺說到這裏,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你們也走,他們那邊老臣不多,光是些年輕人,將來怕是撐不起一個朝廷,你們這些老臣對大楚一片忠心,又有豐富的經驗,日後還要靠你們才行,你跟我已經有幾十年了,以後,大楚就交給你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