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草原南侵
關燈
小
中
大
自從薛氏被關佛堂之後,賀元盛的日子好過了不少,府內的下人對他也恭敬起來。
畢竟當日發生的事,聰明人都能猜到些內情,何況賀元盛還殺過人,一般的下人自然有些畏懼。
而如願拿到管家權的賈氏,因為賀元盛獻策的原因,也對他好了幾分,還給了不少好處。
就這樣,時間很快過了一個月,賀元盛在思索今後出路的同時,也開始鍛煉起身體。
這也是因為當日陌生男子闖入,給了賀元盛一個教訓,畢竟在某些時候,只能靠自己。
賀元盛的日子過的不錯,可普通百姓就難受了,因為從七月開始,大乾王朝的北方,只下了幾場雨,田地幹旱的厲害,所以減產是肯定了。
等到了八月,幹旱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嚴重了一些,導致大乾王朝的皇帝異常著急,朝廷內的幾個輔臣,也紛紛開始做賑災之前的準備。
不過大乾王朝立國兩百多年,文官勢力參差不齊,而且黨爭異常嚴重,有人想賑災,也有人想拖後腿。
所以賑災的準備工作,速度慢的厲害,也為以後的禍事埋下伏筆。
大乾王朝的北方幹旱嚴重,那麽緊挨著北方的草原,幹旱就更嚴重了。
草原民族向來是中原民族的天敵,他們每逢災年,就會南下搶劫中原王朝,好利用搶劫來的東西,度過災年。
如今的北方草原,正是新舊勢力交替之時,新崛起的草原霸主葉赫真,自稱昆侖汗,幾乎統一了草原各部。
整個草原上,只剩下所謂的黃金家族還在茍延殘喘,可也被昆侖汗欺負的四處流蕩。
昆侖汗葉赫真,可以說是雄才大略,又幾乎統一了草原各部,使得他的野心越來越大,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原的花花世界。
而這個災荒之年又十分難熬,他自然要南下搶劫大乾王朝。
不過葉赫真雖有一絲入主中原的野心,卻還有一點顧慮,所以這次南下,抽調的全都是精兵強將,以葉赫部為主,足足十萬人馬。
這次草原部落大規模南下,出乎了大乾王朝的意料之外,因為雙方已經太平了十幾年之久,根本沒有大的戰事。
頂多是災荒之年,有些小部落偷偷南下,搶劫一把就走。
所以大乾王朝在草原上的眼線發覺異常,想要傳遞消息之時,草原上的人馬已經集結完畢。
在消息傳往神京城的同時,葉赫真已經帶著十萬人馬扣邊,從山西殺入大乾王朝。(大乾王朝的版圖和大明朝相同)
草原十萬人馬南侵,自然是天崩地裂之事,而大乾王朝承平日久,武備松弛,自然吃了大虧。
短短十日,半個山西都遭遇到草原騎兵洗劫,葉赫真的兵峰,直指山西首府太原,甚至有精銳的小股人馬,開始向河北大地滲透。
草原兵峰如此之利,山西方面自然要向朝廷求援,尤其是葉赫真的主力人馬,即將抵達太原城下之前,山西巡撫和總兵,聯名上了求救奏章。
山西距離神京只有五百裏,加急奏章一日即到,所以從草原入侵開始,每隔幾個時辰,朝廷就能收到山西官員的奏報。
本來大乾王朝的皇帝,並不太把草原南侵當回事,因為災荒之年草原南侵,幾乎已經成了慣例。
只是大乾王朝的皇帝沒想到,這次入侵的規模會這麽大。
尤其是山西巡撫和總兵的奏報到了之後,大乾王朝的皇帝,更是大驚之色。
因為葉赫真的表現,完全就是要打下太原,然後留在大乾王朝的地盤上不走。
面對如此惡劣的局勢,大乾王朝的皇帝,自然急眼了,馬上召集內閣輔臣和兵部尚書商議對策。
內閣輔臣有三人,首輔顧漢明,次輔陸禾章,以及輔臣沈涵。
這三人是大乾王朝文臣的核心,只不過顧漢明和陸禾章一直不和,雙方的矛盾幾乎明面化。
“幾位卿家,如今草原南侵,兵峰直指太原,你們認為該如何是好。”
首輔顧漢明第一個開口:“陛下,如今太原的情況危急,臣認為,必須要派兵救援,可以調集附近幾省之兵力,與葉赫部一戰!”
顧漢明的話一說完,陸禾章馬上開口反駁:“首輔此言差矣,葉赫部來勢洶洶,只靠著附近幾省的兵力,絕不足以抗敵。
臣以為,只要守住幾個重要城池即可,待天寒地凍之時,葉赫部自然會退去!”
首輔和次輔的意見相反,讓皇帝拿不定主意,便把目光看向其餘兩人。
最後一位輔臣,到是沒提出什麽意見,只說了些冠冕堂皇的廢話,意思就是由皇帝做主。
到是兵部尚書楊彥庭,提出了一個可靠的方案:“陛下,當務之急,不是是否與葉赫部一戰,而是救援太原。
所以臣建議,馬上從京師三大營中,抽調數萬兵力,疾馳太原。”
楊彥庭之所以這麽提議,是因為了解朝廷上情況,也知道首輔和次輔的矛盾很深。
若是按照他們的辦法,不論采取誰的建議,另一個都會拖後腿。
而救兵如救火,要是耽擱下去,說不定會出現什麽問題,太原又是山西首府,要是被葉赫部攻破,局面馬上會變得不可收拾。
所以楊彥庭才提出這個建議,打算直接從京城調兵,先守住太原再說。
皇帝也很重視太原,所以楊彥庭的話音剛落,他馬上做出決定:“傳旨,令趙國公韓維臣,從三大營中抽調五萬人馬,連夜前往山西,一定要保住太原!”
趙國公韓維臣,是勳貴之首,掌管著神京三大營的兵權,所以皇帝才派他領兵。
皇帝的話一說完,楊彥庭的眉頭頓時一皺,想要說些什麽,卻沒有開口。
在楊彥庭心中,認為勳貴早已經腐化,哪怕勳貴之首的韓維臣,也不是什麽帥才,根本沒有能力指揮幾萬人作戰。
可皇帝已經做了決定,楊彥庭也不能反駁,尤其是這種兵事上的。
因為當今皇帝的年齡不小了,脾氣越來越古怪,多少還有些糊塗,要是敢反駁他的決定,很容易腦袋搬家。
最重要的是,楊彥庭認為,太原是一座大城,只要韓維臣及時趕到,葉赫部根本攻不下來。
定了出兵之事,皇帝又開始思索,到底應不應該抽調附近幾省的兵力,與葉赫部決戰。
首輔和次輔看到皇帝猶豫不決,也開始爭吵起來,一個說要戰,一個說不戰。
皇帝年老,越來越糊塗,所以也拿不定註意,就決定待第二日大朝會時,讓百官討論。
看到這種情況,楊彥庭嘆了口氣,心中也有些無奈之意。
第二天的大朝會上,百官也各抒己見,最後首輔的意見占據主流,皇帝就做了決定。
於是大乾王朝開始抽調北方數省的精兵,打算跟葉赫部決戰。
可文官的內鬥實在厲害,由於沒有采用陸禾章的意見,這位次輔便開始拖後腿,在一些物資調配上設置障礙。
地方上的陸禾章一黨,也不配合此事,根本不在乎即將爆發的大戰。
就這樣,各路兵馬拖拖拉拉的前往山西,給了葉赫真各個擊破的機會。
最先倒黴的,就是趙國公韓維臣。
由於錯估了形式,所以韓維臣在抽調了五萬精兵之後,快馬加鞭的趕往太原。
誰知太原城只是個幌子,葉赫真在做出強攻太原的假象後,馬上帶著主力人馬隱藏起來,只留下小股人馬、在太原城下裝模作樣。
太原城內的人馬,已經被葉赫部騎兵嚇破了膽,再加上兵力不多,根本不敢出城交戰,也不知道敵人的情況。
而韓維臣尚未進入山西,就被葉赫部的騎兵發現了,雙方的信息完全不對等。
得知韓維臣的兵力只有五萬,葉赫真馬上決定吃掉這只人馬,於是帶著主力去伏擊這支援兵。
騎兵行動起來,本就比步兵要快,所以韓維臣剛一進入山西地界,就被埋伏在此的葉赫部騎兵殺得大敗。
葉赫真選擇的伏擊地點是青山鎮,這裏除了一座小山,全是開闊平原,所以韓維臣一敗,後果是災難性的。
整整五萬三大營的精銳,被葉赫部騎兵殺得是片甲不留,韓維臣只能帶著少量親信騎馬逃走。
韓維臣大敗之後,其餘各省的援兵,行動馬上緩慢了起來,生怕步入後塵。
可這時,葉赫真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留下少量人馬在山西周璇,自己帶著主力人馬進入河北,並繞過幾座軍事重鎮,直撲河北首府保定。
韓維臣在青山鎮大敗,五萬人馬損失殆盡,驚動了整個大乾王朝。
之後葉赫真進入河北,直撲保定的行為,更是如同一把達摩利克斯之劍,懸在了大乾王朝的腦袋上。
因為保定距離神京,只有不到兩百公裏,騎兵只要不遇到阻攔,一個晝夜,就可以直達神京城下。
這回大乾王朝的皇帝,可真緊張起來了,馬上召開大朝會,與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危急時刻,大乾王朝的文臣們,沒有先考慮退敵之事,反而集體上奏,要求皇帝立太子。
而一件改變賀元盛命運的事,也在這草原騎兵南侵中原之時,徐徐拉開序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畢竟當日發生的事,聰明人都能猜到些內情,何況賀元盛還殺過人,一般的下人自然有些畏懼。
而如願拿到管家權的賈氏,因為賀元盛獻策的原因,也對他好了幾分,還給了不少好處。
就這樣,時間很快過了一個月,賀元盛在思索今後出路的同時,也開始鍛煉起身體。
這也是因為當日陌生男子闖入,給了賀元盛一個教訓,畢竟在某些時候,只能靠自己。
賀元盛的日子過的不錯,可普通百姓就難受了,因為從七月開始,大乾王朝的北方,只下了幾場雨,田地幹旱的厲害,所以減產是肯定了。
等到了八月,幹旱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嚴重了一些,導致大乾王朝的皇帝異常著急,朝廷內的幾個輔臣,也紛紛開始做賑災之前的準備。
不過大乾王朝立國兩百多年,文官勢力參差不齊,而且黨爭異常嚴重,有人想賑災,也有人想拖後腿。
所以賑災的準備工作,速度慢的厲害,也為以後的禍事埋下伏筆。
大乾王朝的北方幹旱嚴重,那麽緊挨著北方的草原,幹旱就更嚴重了。
草原民族向來是中原民族的天敵,他們每逢災年,就會南下搶劫中原王朝,好利用搶劫來的東西,度過災年。
如今的北方草原,正是新舊勢力交替之時,新崛起的草原霸主葉赫真,自稱昆侖汗,幾乎統一了草原各部。
整個草原上,只剩下所謂的黃金家族還在茍延殘喘,可也被昆侖汗欺負的四處流蕩。
昆侖汗葉赫真,可以說是雄才大略,又幾乎統一了草原各部,使得他的野心越來越大,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原的花花世界。
而這個災荒之年又十分難熬,他自然要南下搶劫大乾王朝。
不過葉赫真雖有一絲入主中原的野心,卻還有一點顧慮,所以這次南下,抽調的全都是精兵強將,以葉赫部為主,足足十萬人馬。
這次草原部落大規模南下,出乎了大乾王朝的意料之外,因為雙方已經太平了十幾年之久,根本沒有大的戰事。
頂多是災荒之年,有些小部落偷偷南下,搶劫一把就走。
所以大乾王朝在草原上的眼線發覺異常,想要傳遞消息之時,草原上的人馬已經集結完畢。
在消息傳往神京城的同時,葉赫真已經帶著十萬人馬扣邊,從山西殺入大乾王朝。(大乾王朝的版圖和大明朝相同)
草原十萬人馬南侵,自然是天崩地裂之事,而大乾王朝承平日久,武備松弛,自然吃了大虧。
短短十日,半個山西都遭遇到草原騎兵洗劫,葉赫真的兵峰,直指山西首府太原,甚至有精銳的小股人馬,開始向河北大地滲透。
草原兵峰如此之利,山西方面自然要向朝廷求援,尤其是葉赫真的主力人馬,即將抵達太原城下之前,山西巡撫和總兵,聯名上了求救奏章。
山西距離神京只有五百裏,加急奏章一日即到,所以從草原入侵開始,每隔幾個時辰,朝廷就能收到山西官員的奏報。
本來大乾王朝的皇帝,並不太把草原南侵當回事,因為災荒之年草原南侵,幾乎已經成了慣例。
只是大乾王朝的皇帝沒想到,這次入侵的規模會這麽大。
尤其是山西巡撫和總兵的奏報到了之後,大乾王朝的皇帝,更是大驚之色。
因為葉赫真的表現,完全就是要打下太原,然後留在大乾王朝的地盤上不走。
面對如此惡劣的局勢,大乾王朝的皇帝,自然急眼了,馬上召集內閣輔臣和兵部尚書商議對策。
內閣輔臣有三人,首輔顧漢明,次輔陸禾章,以及輔臣沈涵。
這三人是大乾王朝文臣的核心,只不過顧漢明和陸禾章一直不和,雙方的矛盾幾乎明面化。
“幾位卿家,如今草原南侵,兵峰直指太原,你們認為該如何是好。”
首輔顧漢明第一個開口:“陛下,如今太原的情況危急,臣認為,必須要派兵救援,可以調集附近幾省之兵力,與葉赫部一戰!”
顧漢明的話一說完,陸禾章馬上開口反駁:“首輔此言差矣,葉赫部來勢洶洶,只靠著附近幾省的兵力,絕不足以抗敵。
臣以為,只要守住幾個重要城池即可,待天寒地凍之時,葉赫部自然會退去!”
首輔和次輔的意見相反,讓皇帝拿不定主意,便把目光看向其餘兩人。
最後一位輔臣,到是沒提出什麽意見,只說了些冠冕堂皇的廢話,意思就是由皇帝做主。
到是兵部尚書楊彥庭,提出了一個可靠的方案:“陛下,當務之急,不是是否與葉赫部一戰,而是救援太原。
所以臣建議,馬上從京師三大營中,抽調數萬兵力,疾馳太原。”
楊彥庭之所以這麽提議,是因為了解朝廷上情況,也知道首輔和次輔的矛盾很深。
若是按照他們的辦法,不論采取誰的建議,另一個都會拖後腿。
而救兵如救火,要是耽擱下去,說不定會出現什麽問題,太原又是山西首府,要是被葉赫部攻破,局面馬上會變得不可收拾。
所以楊彥庭才提出這個建議,打算直接從京城調兵,先守住太原再說。
皇帝也很重視太原,所以楊彥庭的話音剛落,他馬上做出決定:“傳旨,令趙國公韓維臣,從三大營中抽調五萬人馬,連夜前往山西,一定要保住太原!”
趙國公韓維臣,是勳貴之首,掌管著神京三大營的兵權,所以皇帝才派他領兵。
皇帝的話一說完,楊彥庭的眉頭頓時一皺,想要說些什麽,卻沒有開口。
在楊彥庭心中,認為勳貴早已經腐化,哪怕勳貴之首的韓維臣,也不是什麽帥才,根本沒有能力指揮幾萬人作戰。
可皇帝已經做了決定,楊彥庭也不能反駁,尤其是這種兵事上的。
因為當今皇帝的年齡不小了,脾氣越來越古怪,多少還有些糊塗,要是敢反駁他的決定,很容易腦袋搬家。
最重要的是,楊彥庭認為,太原是一座大城,只要韓維臣及時趕到,葉赫部根本攻不下來。
定了出兵之事,皇帝又開始思索,到底應不應該抽調附近幾省的兵力,與葉赫部決戰。
首輔和次輔看到皇帝猶豫不決,也開始爭吵起來,一個說要戰,一個說不戰。
皇帝年老,越來越糊塗,所以也拿不定註意,就決定待第二日大朝會時,讓百官討論。
看到這種情況,楊彥庭嘆了口氣,心中也有些無奈之意。
第二天的大朝會上,百官也各抒己見,最後首輔的意見占據主流,皇帝就做了決定。
於是大乾王朝開始抽調北方數省的精兵,打算跟葉赫部決戰。
可文官的內鬥實在厲害,由於沒有采用陸禾章的意見,這位次輔便開始拖後腿,在一些物資調配上設置障礙。
地方上的陸禾章一黨,也不配合此事,根本不在乎即將爆發的大戰。
就這樣,各路兵馬拖拖拉拉的前往山西,給了葉赫真各個擊破的機會。
最先倒黴的,就是趙國公韓維臣。
由於錯估了形式,所以韓維臣在抽調了五萬精兵之後,快馬加鞭的趕往太原。
誰知太原城只是個幌子,葉赫真在做出強攻太原的假象後,馬上帶著主力人馬隱藏起來,只留下小股人馬、在太原城下裝模作樣。
太原城內的人馬,已經被葉赫部騎兵嚇破了膽,再加上兵力不多,根本不敢出城交戰,也不知道敵人的情況。
而韓維臣尚未進入山西,就被葉赫部的騎兵發現了,雙方的信息完全不對等。
得知韓維臣的兵力只有五萬,葉赫真馬上決定吃掉這只人馬,於是帶著主力去伏擊這支援兵。
騎兵行動起來,本就比步兵要快,所以韓維臣剛一進入山西地界,就被埋伏在此的葉赫部騎兵殺得大敗。
葉赫真選擇的伏擊地點是青山鎮,這裏除了一座小山,全是開闊平原,所以韓維臣一敗,後果是災難性的。
整整五萬三大營的精銳,被葉赫部騎兵殺得是片甲不留,韓維臣只能帶著少量親信騎馬逃走。
韓維臣大敗之後,其餘各省的援兵,行動馬上緩慢了起來,生怕步入後塵。
可這時,葉赫真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留下少量人馬在山西周璇,自己帶著主力人馬進入河北,並繞過幾座軍事重鎮,直撲河北首府保定。
韓維臣在青山鎮大敗,五萬人馬損失殆盡,驚動了整個大乾王朝。
之後葉赫真進入河北,直撲保定的行為,更是如同一把達摩利克斯之劍,懸在了大乾王朝的腦袋上。
因為保定距離神京,只有不到兩百公裏,騎兵只要不遇到阻攔,一個晝夜,就可以直達神京城下。
這回大乾王朝的皇帝,可真緊張起來了,馬上召開大朝會,與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危急時刻,大乾王朝的文臣們,沒有先考慮退敵之事,反而集體上奏,要求皇帝立太子。
而一件改變賀元盛命運的事,也在這草原騎兵南侵中原之時,徐徐拉開序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