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風格爭論
關燈
小
中
大
第561章 風格爭論
《a+u》(ArchitectureandUrbanism),1971年1月創刊於日本,翻譯成中文就是《建築與都市》,並於創刊5年後的1976開始使用日英雙語發行,到如今已經是國際五大建築雜志之一,這本雜志致力以權威的視角、中立的姿態介紹世界範圍的新銳建築師及其作品和理念,以敏銳的觸角傳達國際建築動態。
像這樣的雜志自然留意到了林樓的作品,於是在新一期的文章裏重點介紹了林樓的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項目。
日本資深建築評論家鈴木大志在文章裏如此稱讚:近些年來,隨著現代主義建築的擴張,全世界範圍內的建築越來越呈現出趨同化的一面,如果只看單體照片,我們很難分辨這些新建成的建築到底是在東京、巴黎還是紐約。
從世界建築的總體而言,形式上出現趨向相似的標準化傾向越來越嚴重,但仍然有一些不甘於平庸的建築師在進行探索,來自中國的青年天才建築師林樓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自他開始從事建築設計行業,從最早和貝聿銘先生合作的香山飯店,到讓他在國際領域聲名鵲起的香江山頂俱樂部項目,再到如今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歐洲最美機場的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項目,這些作品都帶有濃郁的本土風格,呈現出鮮明的特色。
同時又融合了現代主義建築的精華,以鄙人之見,這些作品可以歸屬於現代地方主義建築風格之中,林先生的作品既具有現代主義的結構、功能,同時又在建築的立面、空間布置、裝飾細節上采用了這些建築所在國家和地區的傳統建築的特點,從而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的現代建築,使現代建築體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
這樣的建築其實在林先生之前已經有不少,比如鄙國建築師丹下健三先生在廣島原子彈受害者紀念公園、香川會所的設計中,都已經部分吸收了日本當地的民族建築冬季,比較早地體現出地方主義的發展趨向。
而歐洲和美國,由於采取了完全擺脫古典主義建築影響的緣故,因此在現代主義上走得是完全創新的路子,很少有歐美現代建築師試圖恢覆地方特色。
直到羅伯特-文丘裏、阿爾瓦羅-西紮等建築師的出現,才出現恢覆傳統、地方特色的各種流派。
但這些流派的嘗試都很不成熟,或者只是簡單地裝飾點綴,或是為了實現地方特色,從而導致使用功能受到了影響。
林先生的作品卻是達到了這兩者之間的平衡,為現代地方主義建築樹立了一座成功的典範,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不僅呈現出鮮明的拉脫維尼亞傳統建築的特色,同時又在功能上展現了現代主義建築的簡潔、便利。
雖然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尚未投入使用,但是鄙人專程去項目現場參觀之後發現,旅客入口和停機位的距離恰到好處,而且動線非常流暢清晰,人們步行前往停機口登機也不會顯得勞累。
更值得稱讚的是,林先生開創性地將機場和博物館、藝術館結合在一起,在自動步道兩側設立了藝術品、文物展示區,讓旅客在進出機場的時候,就能欣賞到精美的拉脫維尼亞藝術品,讓旅途不再枯燥無聊。
同時,機場各個細節都充分地展示了拉脫維尼亞文化的精髓,甚至可以說,這座機場就是一間大型博物館。
此前許多現代地方主義建築師,其慣用的表現手法是把傳統建築的基本構築和形式保存下來,加以強化處理,突出文化特色,刪除瑣碎細節。
而林先生卻采用了更先進的理念,用地方建築的典型符號來強調民族傳統、地方傳統和民俗風格,這種手法更講究符號性與象征性,在結構上不必遵從傳統建築的風格,同時更容易和現代建築相結合。
綜合以上優點,林先生的設計為現代地方主義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雖然剛剛誕生不久卻依舊非常成熟、並可以大規模推廣的模式,從這個角度來看,林先生雖然非常年輕、同時從事建築行業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卻已經具備了大師的潛質。
甚至就算他今後不再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只要有人能夠繼續發揚他所開創的風格,也依舊能成為大師;當然,我還是更期待林先生能拿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來!
鈴木大志的文章一刊出,便在國際建築屆引發了不小的反響,日本本土的建築師對他的文章很是讚賞,他們在經歷了全面倒向西方之後,也漸漸覺得厭煩,開始像丹下健三那樣,試圖將日本本土建築同現代建築結合起來,林樓的做法毫無疑問為他們指明了方向。
而在亞洲其他區域、中東地區等民族文化比較濃郁的地方,也有很多建築師對林樓的建築理念產生了興趣,他們同樣渴望在作品中展示出自己的文化來。
而在歐洲和美國,建築師和建築評論家們則分成了幾波,就林樓的建築風格爭論起來,有的支持鈴木大志的看法,有的卻表示了反對。
意大利新銳建築師克裏斯蒂安-皮爾洛在意大利經典人文建築雜志《Abitare》上發表了文章,來反對鈴木大志的評價。
《Abitare》也是全球頂尖建築類期刊,自從創辦以來,就以個性化、文學化的寫作風格,在對覆雜的建築、設計和文化人物事件進行生動有趣的深度闡述而聞名。
在介紹大設計領域中最新的動態和觀點的同時,更追求在社會性和思想性上“社會良心永恒價值”的統一,也因此使這本原以建築師和設計師為主要讀者的雜志,對任何受過高等教育,對世界的全面知識充滿好奇心的文化人士都同樣充滿了吸引力。
克裏斯蒂安-皮爾洛倒不是對林樓的設計有什麽意見,而是反對鈴木大志將其歸屬於現代地方主義建築之中。
當初林先生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時候我就去過,並為那座皮爾-卡丹新旗艦店的設計讚嘆不已;在我看來,林先生在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中的設計,雖然帶有濃郁的地方主義風格,但從內核出發,依舊是延續了他在皮爾-卡丹新旗艦店設計中的風格。
無論是皮爾-卡丹拉德芳斯新旗艦店那像瑪麗蓮-夢露一樣飄揚的裙擺造型,還是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帳篷的雪峰樣式的屋頂,都采用了大量的曲面,一個彎曲面上有兩個甚至三個不同的弧線走向,這是沒辦法用手工做出來的。
在林先生之前,弗蘭克-蓋裏和雷姆-庫哈斯都在摸索參數化設計的手段,他們的概念設計大部分都是用特殊的紙張、黏土、泡沫塑料塊,通過剪切、拼合、彎曲、成型等多種手段制作出具有高度隨意性、變化多端的模型來。
然後用三維追蹤定位設備,把隨意地、不規則的紙模型、黏土模型、泡沫塑料模型或者綜合材料制作的模型掃描定位,轉化為數碼參數,再經過電腦處理,進入真正的建築設計。
雖然我不知道長期呆在中國的林先生是如何接觸到並學會使用這項先進技術的,但是他在參數化設計領域,已經走在了弗蘭克-蓋裏、雷姆-庫哈斯等人的前面,無論是皮爾-卡丹拉德芳斯新旗艦店,還是即將落成的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都要比弗蘭克-蓋裏和雷姆-庫哈斯之前的嘗試性作品要成熟的多。
林先生的開創性工作,毫無疑問為所有建築設計師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們可以像他一樣,使用成熟的參數化設計技術,擺脫直線和平面對建築的統治,利用曲線和曲面設計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建築來!
我們可以看到,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建築師在使用歐特克公司開發的CAD軟件來完成設計工作。
現在又有了林先生開創的成熟的參數化設計技術,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電腦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它在建築設計領域將得到,也必然會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鈴木大志先生沒有看到這些,他只是將林先生的新作品試做一種新建築風格的成熟,卻忽視了最為重要的東西。
我相信,等全球更多建築師看到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之後,一定會沈醉於參數化設計呈現出來的美麗曲線之中,並迸發出新的靈感,設計出更多奇思妙想的建築來!
從這一點出發,林先生對建築界的貢獻完全可以與柯布西耶、路易斯-康等開創性的大師相提並論,他完全有資格獲得普利茲克獎!並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克裏斯蒂安-皮爾洛對林樓的吹捧比鈴木大志還要誇張,或許是林樓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並且在建築設計中呈現出了許多和老派建築師截然不的設計,才讓這位年輕的意大利新銳建築師覺得格外親切吧!
歐洲和日本從不同角度評價了林樓的作品,而美國人也不甘其後,很快就有一名叫阿瑟-亨普頓的建築評論家在《建築實錄》上發表了文章。
《建築實錄》是由克林頓-斯威特創立於1891年的建築類,致力於建築和室內設計的美國月度雜志,被人們視為建築界的歷史。
他在一開篇便給出了自己的結論:林先生的設計融合了高科技派和環保主義的精華,為人們展示了未來的建築應該是什麽樣的!
無論是他在皮爾-卡丹新旗艦店所使用的亞克力外立面,還是在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中使用的編織的玻璃纖維面料,都是此前建築界較少使用的新型材料,尤其是後者,林先生的開創讓建築師可以不再局限於鋼筋、水泥、玻璃、土木等傳統建築材料。
皮爾-卡丹新旗艦店讓巴黎在意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和英國建築師理查德-羅傑斯設計的蓬皮杜文化中心之後,又多了一件高科技派的典型作品。
而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項目,又將高科技派和後現代主義相結合,給出了一座讓全世界為之驚嘆的佳作。
同時他在環保方面的貢獻也讓我們感到敬佩,眾所周知,機場向來是高耗能建築,無論是候機廳的燈光還是室內空調等設備,每天都會耗費大量的電力資源,而生產電力的過程往往會加重對環境的破壞。
但林先生卻使用了玻璃纖維面料來打造候機廳的屋頂,讓候機廳內部也能享受到充分的自然光照,大大節省了照明所需要的電力資源。
而剩餘的電力,則可以由不遠處的太陽能發電站供應,太陽能可以說是如今最環保、最清潔的能源了,拉脫維尼亞在這一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這兩者相結合,不僅誕生了全歐洲最美麗的機場,同時也制造了全世界最環保的機場。
除了這三位之外,全球多個國家的多本建築類期刊雜志上,也都出現了對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的評論和稱讚。
一時間,林樓這個名字在全球建築界掀起了一股熱潮,所有關心建築新進展的建築從業者們都在認真地分析著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以及林樓的其它作品,並深深地為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建築師所折服。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獲取這些外國期刊雜志的時間要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慢一些,但評論林樓作品的雜志實在是太多了,很快這股子風潮也漸漸傳到了國內。
國內的建築設計單位還有建築系的師生們也都陸陸續續看到了這些文章,並在國內也引起了渲染大波。
甚至就連吳委員也帶著幾本影響力最大的國際建築期刊,到了林樓的四合院裏,專門來找他說這件事,“小樓啊,你這回可是替咱們中國建築師露臉了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a+u》(ArchitectureandUrbanism),1971年1月創刊於日本,翻譯成中文就是《建築與都市》,並於創刊5年後的1976開始使用日英雙語發行,到如今已經是國際五大建築雜志之一,這本雜志致力以權威的視角、中立的姿態介紹世界範圍的新銳建築師及其作品和理念,以敏銳的觸角傳達國際建築動態。
像這樣的雜志自然留意到了林樓的作品,於是在新一期的文章裏重點介紹了林樓的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項目。
日本資深建築評論家鈴木大志在文章裏如此稱讚:近些年來,隨著現代主義建築的擴張,全世界範圍內的建築越來越呈現出趨同化的一面,如果只看單體照片,我們很難分辨這些新建成的建築到底是在東京、巴黎還是紐約。
從世界建築的總體而言,形式上出現趨向相似的標準化傾向越來越嚴重,但仍然有一些不甘於平庸的建築師在進行探索,來自中國的青年天才建築師林樓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自他開始從事建築設計行業,從最早和貝聿銘先生合作的香山飯店,到讓他在國際領域聲名鵲起的香江山頂俱樂部項目,再到如今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歐洲最美機場的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項目,這些作品都帶有濃郁的本土風格,呈現出鮮明的特色。
同時又融合了現代主義建築的精華,以鄙人之見,這些作品可以歸屬於現代地方主義建築風格之中,林先生的作品既具有現代主義的結構、功能,同時又在建築的立面、空間布置、裝飾細節上采用了這些建築所在國家和地區的傳統建築的特點,從而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的現代建築,使現代建築體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
這樣的建築其實在林先生之前已經有不少,比如鄙國建築師丹下健三先生在廣島原子彈受害者紀念公園、香川會所的設計中,都已經部分吸收了日本當地的民族建築冬季,比較早地體現出地方主義的發展趨向。
而歐洲和美國,由於采取了完全擺脫古典主義建築影響的緣故,因此在現代主義上走得是完全創新的路子,很少有歐美現代建築師試圖恢覆地方特色。
直到羅伯特-文丘裏、阿爾瓦羅-西紮等建築師的出現,才出現恢覆傳統、地方特色的各種流派。
但這些流派的嘗試都很不成熟,或者只是簡單地裝飾點綴,或是為了實現地方特色,從而導致使用功能受到了影響。
林先生的作品卻是達到了這兩者之間的平衡,為現代地方主義建築樹立了一座成功的典範,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不僅呈現出鮮明的拉脫維尼亞傳統建築的特色,同時又在功能上展現了現代主義建築的簡潔、便利。
雖然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尚未投入使用,但是鄙人專程去項目現場參觀之後發現,旅客入口和停機位的距離恰到好處,而且動線非常流暢清晰,人們步行前往停機口登機也不會顯得勞累。
更值得稱讚的是,林先生開創性地將機場和博物館、藝術館結合在一起,在自動步道兩側設立了藝術品、文物展示區,讓旅客在進出機場的時候,就能欣賞到精美的拉脫維尼亞藝術品,讓旅途不再枯燥無聊。
同時,機場各個細節都充分地展示了拉脫維尼亞文化的精髓,甚至可以說,這座機場就是一間大型博物館。
此前許多現代地方主義建築師,其慣用的表現手法是把傳統建築的基本構築和形式保存下來,加以強化處理,突出文化特色,刪除瑣碎細節。
而林先生卻采用了更先進的理念,用地方建築的典型符號來強調民族傳統、地方傳統和民俗風格,這種手法更講究符號性與象征性,在結構上不必遵從傳統建築的風格,同時更容易和現代建築相結合。
綜合以上優點,林先生的設計為現代地方主義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雖然剛剛誕生不久卻依舊非常成熟、並可以大規模推廣的模式,從這個角度來看,林先生雖然非常年輕、同時從事建築行業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卻已經具備了大師的潛質。
甚至就算他今後不再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只要有人能夠繼續發揚他所開創的風格,也依舊能成為大師;當然,我還是更期待林先生能拿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來!
鈴木大志的文章一刊出,便在國際建築屆引發了不小的反響,日本本土的建築師對他的文章很是讚賞,他們在經歷了全面倒向西方之後,也漸漸覺得厭煩,開始像丹下健三那樣,試圖將日本本土建築同現代建築結合起來,林樓的做法毫無疑問為他們指明了方向。
而在亞洲其他區域、中東地區等民族文化比較濃郁的地方,也有很多建築師對林樓的建築理念產生了興趣,他們同樣渴望在作品中展示出自己的文化來。
而在歐洲和美國,建築師和建築評論家們則分成了幾波,就林樓的建築風格爭論起來,有的支持鈴木大志的看法,有的卻表示了反對。
意大利新銳建築師克裏斯蒂安-皮爾洛在意大利經典人文建築雜志《Abitare》上發表了文章,來反對鈴木大志的評價。
《Abitare》也是全球頂尖建築類期刊,自從創辦以來,就以個性化、文學化的寫作風格,在對覆雜的建築、設計和文化人物事件進行生動有趣的深度闡述而聞名。
在介紹大設計領域中最新的動態和觀點的同時,更追求在社會性和思想性上“社會良心永恒價值”的統一,也因此使這本原以建築師和設計師為主要讀者的雜志,對任何受過高等教育,對世界的全面知識充滿好奇心的文化人士都同樣充滿了吸引力。
克裏斯蒂安-皮爾洛倒不是對林樓的設計有什麽意見,而是反對鈴木大志將其歸屬於現代地方主義建築之中。
當初林先生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時候我就去過,並為那座皮爾-卡丹新旗艦店的設計讚嘆不已;在我看來,林先生在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中的設計,雖然帶有濃郁的地方主義風格,但從內核出發,依舊是延續了他在皮爾-卡丹新旗艦店設計中的風格。
無論是皮爾-卡丹拉德芳斯新旗艦店那像瑪麗蓮-夢露一樣飄揚的裙擺造型,還是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帳篷的雪峰樣式的屋頂,都采用了大量的曲面,一個彎曲面上有兩個甚至三個不同的弧線走向,這是沒辦法用手工做出來的。
在林先生之前,弗蘭克-蓋裏和雷姆-庫哈斯都在摸索參數化設計的手段,他們的概念設計大部分都是用特殊的紙張、黏土、泡沫塑料塊,通過剪切、拼合、彎曲、成型等多種手段制作出具有高度隨意性、變化多端的模型來。
然後用三維追蹤定位設備,把隨意地、不規則的紙模型、黏土模型、泡沫塑料模型或者綜合材料制作的模型掃描定位,轉化為數碼參數,再經過電腦處理,進入真正的建築設計。
雖然我不知道長期呆在中國的林先生是如何接觸到並學會使用這項先進技術的,但是他在參數化設計領域,已經走在了弗蘭克-蓋裏、雷姆-庫哈斯等人的前面,無論是皮爾-卡丹拉德芳斯新旗艦店,還是即將落成的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都要比弗蘭克-蓋裏和雷姆-庫哈斯之前的嘗試性作品要成熟的多。
林先生的開創性工作,毫無疑問為所有建築設計師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們可以像他一樣,使用成熟的參數化設計技術,擺脫直線和平面對建築的統治,利用曲線和曲面設計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建築來!
我們可以看到,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建築師在使用歐特克公司開發的CAD軟件來完成設計工作。
現在又有了林先生開創的成熟的參數化設計技術,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電腦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它在建築設計領域將得到,也必然會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鈴木大志先生沒有看到這些,他只是將林先生的新作品試做一種新建築風格的成熟,卻忽視了最為重要的東西。
我相信,等全球更多建築師看到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之後,一定會沈醉於參數化設計呈現出來的美麗曲線之中,並迸發出新的靈感,設計出更多奇思妙想的建築來!
從這一點出發,林先生對建築界的貢獻完全可以與柯布西耶、路易斯-康等開創性的大師相提並論,他完全有資格獲得普利茲克獎!並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克裏斯蒂安-皮爾洛對林樓的吹捧比鈴木大志還要誇張,或許是林樓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並且在建築設計中呈現出了許多和老派建築師截然不的設計,才讓這位年輕的意大利新銳建築師覺得格外親切吧!
歐洲和日本從不同角度評價了林樓的作品,而美國人也不甘其後,很快就有一名叫阿瑟-亨普頓的建築評論家在《建築實錄》上發表了文章。
《建築實錄》是由克林頓-斯威特創立於1891年的建築類,致力於建築和室內設計的美國月度雜志,被人們視為建築界的歷史。
他在一開篇便給出了自己的結論:林先生的設計融合了高科技派和環保主義的精華,為人們展示了未來的建築應該是什麽樣的!
無論是他在皮爾-卡丹新旗艦店所使用的亞克力外立面,還是在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中使用的編織的玻璃纖維面料,都是此前建築界較少使用的新型材料,尤其是後者,林先生的開創讓建築師可以不再局限於鋼筋、水泥、玻璃、土木等傳統建築材料。
皮爾-卡丹新旗艦店讓巴黎在意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和英國建築師理查德-羅傑斯設計的蓬皮杜文化中心之後,又多了一件高科技派的典型作品。
而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項目,又將高科技派和後現代主義相結合,給出了一座讓全世界為之驚嘆的佳作。
同時他在環保方面的貢獻也讓我們感到敬佩,眾所周知,機場向來是高耗能建築,無論是候機廳的燈光還是室內空調等設備,每天都會耗費大量的電力資源,而生產電力的過程往往會加重對環境的破壞。
但林先生卻使用了玻璃纖維面料來打造候機廳的屋頂,讓候機廳內部也能享受到充分的自然光照,大大節省了照明所需要的電力資源。
而剩餘的電力,則可以由不遠處的太陽能發電站供應,太陽能可以說是如今最環保、最清潔的能源了,拉脫維尼亞在這一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這兩者相結合,不僅誕生了全歐洲最美麗的機場,同時也制造了全世界最環保的機場。
除了這三位之外,全球多個國家的多本建築類期刊雜志上,也都出現了對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的評論和稱讚。
一時間,林樓這個名字在全球建築界掀起了一股熱潮,所有關心建築新進展的建築從業者們都在認真地分析著拉脫維尼亞首都機場項目,以及林樓的其它作品,並深深地為這位來自中國的年輕建築師所折服。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獲取這些外國期刊雜志的時間要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慢一些,但評論林樓作品的雜志實在是太多了,很快這股子風潮也漸漸傳到了國內。
國內的建築設計單位還有建築系的師生們也都陸陸續續看到了這些文章,並在國內也引起了渲染大波。
甚至就連吳委員也帶著幾本影響力最大的國際建築期刊,到了林樓的四合院裏,專門來找他說這件事,“小樓啊,你這回可是替咱們中國建築師露臉了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