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4章

關燈
李治一推二五六,麻煩就送到李悅這裏來了。吐蕃使者也是心志堅定,鴻臚寺那些人也是坑,原本現在往閩越來走水路很方便,他們冠冕堂皇地表示,吐蕃那邊的人一輩子就沒坐過什麽船,所以未免他們暈船暈得七葷八素,在路上有個什麽三長兩短,便讓他們順著陸路前往嶺南。結果這一路上,這些吐蕃使者差點沒原地去世。

如果說長安和洛陽的氣候這些吐蕃使者不僅適應,還覺得挺宜人的話,往南之後,他們就清楚的知道,什麽叫做魔法攻擊了。南方氣候濕熱,蚊蟲也很多,他們到達江南的時候,正趕上江南的梅雨季節,那是真的坑爹,他們這些從來沒遇到過這等氣候的,饒是一個個身強體壯,還是感染了傷寒,一個個一下子從高原上的雄鷹變成了平原上的瘟雞。

這還只是個開始,嚴重的水土不服讓吐蕃使者到了泉州的時候,一行人已經減員了四成。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自然有了更高的期望值,畢竟,要是這事不成功,豈不是對不起他們這一番辛苦?結果好不容易見到李悅,才開了口,就被李悅拒絕了。李悅又沒有什麽稱王稱霸的心思,自然不會考慮什麽遠交近攻,吐蕃強盛對他也沒什麽好處。吐蕃真要是強勢起來,說不定回頭能直接將天竺給吞了。天竺那地方,那真的是個殖民的好地方,真要是那裏成了吐蕃的後花園,回頭可就麻煩了。所以,對於吐蕃的訴求,李悅是肯定不會答應的。

當然,李悅也沒有直接說,我看不上你們那什麽吐蕃公主,實在是我跟王妃琴瑟相諧,這麽多年來都沒紅過眼,如今王妃又有了身孕,實在不想因為這事惹得王妃動氣。

吐蕃使者簡直是目瞪口呆,像是吐蕃那邊,貴族簡直稱得上是荒淫,像是松讚幹布,他求娶了文成公主,並沒有耽誤他將其他女人也作為自己的大妃。事實上,這麽做的人並不只是松讚幹布,諸夏這邊一直以來秉承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至於說什麽平妻的說法,那其實都是後來才搞出來的,所謂的三妻四妾,三妻真要說起來,其實是一個男人,可以為自己配偶向朝廷求三次誥命,一般一個是原配發妻,另外就是繼室妻子,你要是兩次續弦,那麽,只有原配和前面一個繼妻才能得到敕命或者是誥命。至於第三個,就是指望著兒子了,若是嫡子,只有庶子的情況下,庶子出息了,就可以在父親允許的情況下,為生母求一次誥命,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打個擦邊球,讓有子的侍妾扶正,表示自己的兒子是嫡出,不是庶出。沒辦法,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頭,庶子是沒什麽繼承權的,這對於有爵位、世職的人家,簡直是災難性的,但是按照律法,你可以休妻另娶,卻不能隨便就將侍妾扶正。這也是為了保護嫡妻的利益,婚姻是兩個家族的聯合,妻子是帶著財富還有家族的一些資源嫁過來的,就因為無子,你就找個人跟她平起平坐,那不是結親,而是結仇了!

至於說什麽偏妻,下妻之類的說法,都用了偏和下兩個字了,那就算不得是妻了。妻者,齊也,妻子在法律上和公序良俗上,是跟丈夫平等的,真要是好幾個妻子,都跟丈夫平等,那就是亂家之本。

不過,少數民族不講這個,像是青朝那會兒,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幾個大妃,後來就是嫡福晉側福晉制度,側福晉也是妻,這就相當於所謂的平妻了。即便是皇室,也別出心裁,搞了個皇貴妃出來,這就是副後,在皇後不得寵的時候,皇貴妃比皇後還要有派頭。

但是,哪怕老李家也沿襲了不少胡人的風俗,但是在嫡庶上頭,還是非常分明的。或者說,正是因為關隴貴族當年與胡人通婚,為了取信胡人,愈發要強調元嫡,如此,才能得到胡人的信任。所以,無論是李家還是楊家,他們的妻族都是鮮卑貴胄,甚至,在鮮卑人都給自己取了漢名的時候,他們這些關隴貴族反而一個個都有鮮卑形式。比如說,楊堅在做皇帝之前,他的名字普六茹堅,還有個鮮卑小名那羅延。李家也是一樣,李家祖上李虎作為八柱國之一,也有個鮮卑姓氏叫做大野氏,一直到楊堅立國之後,他率先拋棄了鮮卑姓氏,改回漢姓,當年被賜姓的關隴貴族才立馬跟著拋棄了鮮卑姓氏,改回了本姓。

光是看這個,你就知道,當時這些漢人軍事貴族是如何維系自家的富貴和權勢的,那就是要跟上層時刻保持一致,所以,嫡妻和嫡子的特權也就註定了。至於那些世家同樣也是如此,人家原本就重視禮法,秦漢的時候,家裏沒有嫡子,都直接算作無子。因此,李淵那麽多兒子,最終也就是嫡出的幾個兒子在爭,長孫皇後三個嫡子,即便李世民一開始不看好李治,也不會真的越過李治去選其他兒子。李忠能被封為太子,不僅是因為他是長子,也是因為他被王皇後記在了名下。唐朝這會兒,嫡妻在家中的權威是很高的,你真的去算一下唐朝的名人,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嫡出,那些庶出的子弟幾乎沒有機會得到家族官面上的資源,一般就是只能作為嫡系的類似於助手一樣的存在,就這還是比較得寵的庶出才有的待遇,那等不得寵的庶出,在家族之中,很多時候地位尚且比不得家裏受重用的奴仆。

這會兒李悅明明白白表示,自己不希望因為任何緣故,讓自己的嫡妻不快,自然讓吐蕃人難以理解,即便是明白一點漢人的風俗,但是,對於權貴來說,禮法算什麽呢,他們只當李悅是在推脫,可惜的是,他們甚至可以威脅到李治,卻根本威脅不到李悅,而反過來,李悅要是跟六詔那邊勾搭起來,付出一定的代價,封鎖六詔前往高原的通道,也就是所謂的茶馬古道,那他們可就要吃癟了。高原雖說物產還算是豐饒,但是還是有許多東西是需要跟外面進行交易的。比如說茶磚,吐蕃的飲食習慣跟突厥很相似,他們都是吃各種奶制品和肉類,高原苦寒,幾乎種植不了什麽蔬菜,糧食也是以青稞為主,產量也很低,因此,他們需要來自中原,主要就是來自於益州周邊的茶葉,而這會兒,益州雖說跟吐蕃有些交易,但是直接運輸茶磚去吐蕃,他們還是不敢的,朝廷也管得很嚴,所以,他們就幹脆拐彎抹角從六詔這邊繞道,再送上高原。另外,六詔這邊也看上了這門生意,也想辦法找到了一些茶樹,嘗試著制作茶磚茶餅,哪怕他們搞出來的東西質量差一些,但是吐蕃那邊急缺這些東西,所以,他們這些茶磚也賣得不錯,可惜,他們的產量低太多了,真正的大頭,還是要數益州那邊商人。

李悅這些年將六詔坑得不輕,六詔那邊真的已經快要被逼得想要直接內附大唐了,至今沒能真正下定決心,無非是吐蕃不允許,大唐的態度也很暧昧,畢竟,不答應六詔,大唐就有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輸入,而讓六詔內附了,那邊就也是大唐子民,這事就不好繼續了。

但是,若是李悅從中搗鬼,情況就有些不同了,李悅完全可以用鈔能力開路,逼著六詔哭著喊著內附大唐,甚至,扛住吐蕃的威脅,徹底封鎖入吐蕃的通道。

因此,盡管吐蕃使臣因為千辛萬苦來到閩越之後卻只能是無功而返憋了一肚子的火氣,但是他們還真不敢跟李悅翻臉。有道是無欲則剛,吐蕃如今反而是有求於人的一方,既然李悅斷然拒絕,那麽,他們還真是只能忍氣吞聲。因此,他們只得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夠跟閩越這邊做生意,他們也不打算回洛陽或者是長安了,準備就從閩越這邊取道六詔,敲打一下六詔那邊的首腦,然後從那邊返回高原,正好順便采購一批東西回去。

李悅也很幹脆,奢侈品什麽的都可以賣,但是,關鍵的東西,比如說鋼鐵,還有其他一些東西,你們還是省省吧!李悅直接表示產量不足,你們慢慢等著,什麽時候生產出來了,你們再來買就是了。

吐蕃人還真是狗大戶,他們是真有錢,當初娶了文成公主之後,松讚幹布也是送了很多東西的,光是黃金就有五千兩,還有大量金銀珠寶,後來李世民征討遼東,松讚幹布還送了一頭七尺高的金鵝,等到李世民駕崩,他又送了一大批的珍寶作為祭品。

甭管這些東西是吐蕃原產的,還是他們從其他地方搶的,總之,吐蕃人出手大方,是大家公認的,他們為了打動李悅,也是下足了本錢,大手筆采購了一大批的東西。光是琉璃鏡就采購了百面,另外還有其他各色用具。聽說鯨魚油做的長明燈不僅燃燒時間長,還一點煙氣都沒有,甚至還有一種異香,立馬大手筆地采購了一大批,準備回去供奉神佛。還有閩越這邊出產的瓷器,錦緞,香料,還有琉球那邊出產的各種用棕櫚和椰棕做成的各種器具,都買了一大批,只弄得閩越一幫商人眼珠子都綠了,早知道這些吐蕃人這麽有錢,他們早就過去了,何必等著這些吐蕃人過來呢!

吐蕃人其實打的也是這樣的主意,商人都是逐利的,就像是朝廷雖說也在邊境開了互市榷場,但是,許多東西都是嚴禁買賣的,而且很多東西都有限額,但是因為其中的暴利,那些商人會自個拐彎抹角,將吐蕃需要的東西運到吐蕃去。

在閩越這邊也是一樣,李悅就算是這樣不肯賣,那樣不肯賣,但是,那些商人難道有錢不掙的嗎?他們在看到了金燦燦的黃金,還有那一箱一箱的寶石珠玉,他們能忍得住?

如果是一般的商人,他們當然是忍不住,但是閩越這邊的產業,但凡是核心一點的,都是李悅的。種花家的商人很早就領悟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資本是沒有國界的,他們根本意識不到,資本家其實是有國界的。沒有國家兜底,商人那就是任人宰割的存在。明朝那會兒,商稅低得能讓人流淚,就這樣,他們也不肯老老實實交稅,朝廷一說交稅,立馬他們的代言人就開始鼓噪,不與民爭利。然後呢,等到改朝換代了,他們就知道什麽叫疼了,不光是要交稅,朝廷一缺錢,就拿商人開刀,也不知道那幾位皇商後來有沒有後悔過。

李悅上輩子見識過那些商人的各種騷操作之後,在閩越這邊就嚴格控制了資本的發展,所以,只要他這邊不開口,那些戰略性的商品別指望能運出閩越的各個關口。一些關鍵的產業如今已經開始向著琉球那邊遷移,等到李悅移封之後,閩越這邊許多比較先進的產業便只會遷一部分給皇家,其他的都會轉移到琉球群島去。留下來的就是一些勞動密集型,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也不知道繼任的官員是個什麽德性,就像是漢朝的時候一樣,劉徹他老爹漢景帝三下五除二,將他老爹的寵臣鄧通給幹掉了,結果自個沒撈到多少好處,反而叫卓氏和程鄭氏將銅礦瓜分了,成就了當時蜀中的巨賈。所以,那些官員若是夥同那些世家或者是商人損公肥私,將這些產業瓜分了,那可就沒什麽意思了。

因此,即便是吐蕃在這邊各種引誘,回頭運到吐蕃去的,也多半就是各種生活必需品,軍需用品最多也就是運送點罐頭什麽的過去。這些也就是給他們添個新花樣,畢竟,以吐蕃的氣候,他們其實還真是不用擔心軍糧的問題,因為他們的軍糧就是各種奶幹和肉幹,口感可能未必有多好,但是,熱量絕對足夠。所以,這些東西就算是運過去,也就是上層貴族的奢侈品,對他們的硬實力其實不會有多少提升。李悅甚至琢磨著定制一批宗教用品,最好能讓吐蕃那邊佛教發展更快一些。另外,李悅還琢磨著,是不是能從吐蕃采購一批農奴,與其讓他們在吐蕃那邊生不如死,還不如讓他們換個地方過點像樣的日子呢!

而得知李悅這邊順順當當送走了吐蕃使者,帝後二人的補償也跟著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