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儲密詔
關燈
小
中
大
☆、立儲密詔
趙容熙無法想象,這個曾經是自己最信任的兄弟,怎麽會轉眼之間就倒向羌國,回想起兩人往昔的情誼,就更讓他覺得痛心疾首,無法置信。
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皇帝,他又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這是真的。因為龍生九子,即便出身不同,但沒有一個人是心甘情願屈居人下的,興許趙郁深心中早就不平,只是他一直沒有表現出來,這次動蕩,正好給了他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羌國皇帝向他許諾點什麽,那麽倒戈幾乎是可以想象的事情。
前線接二連三的潰敗和不利局面已經讓趙容熙的心再三繃緊,如今又再出了康王叛變的事情,這讓他的心理防線幾近崩潰。
作為一個太平君王,他設想過國家在自己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但是從來沒有設想過大梁十面埋伏,江山斷送在自己手裏的場面,
他推掉了一切朝議,只身待在甘泉宮的書房內,看著眼前的大梁堪輿圖,深深地嘆了口氣,忽然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
平心而論,趙容熙的心理素質並不差,也沒有脆弱到打了敗仗就承受不了的地步,但他畢竟從未經過戰爭的洗禮,也不像太祖太宗那樣是從刀光劍影中廝殺出來的,一個從小錦衣玉食,至多在奪儲的時候用了點城府用了點心計就平安登上大位的皇帝,是個不折不扣的太平君王,要想面對連連敗仗而面不改色,畢竟還差那麽一點兒。
康王雖然投敵,但他的妻兒還在大梁,皇帝動作不慢,從羌國那邊宣布封康王為順義王的時候起,朝廷就已經將他的妻妾兒女都控制起來了,雖然現在朝廷眾臣大多數傾向將康王的妻妾兒女都斬首示眾,以表震懾,但是皇帝至今沒有下定決心,所以一直拖著。
嚴平海見他神色不佳,不敢湊在一旁,奉了茶之後便依言退下,守在門外,耳朵卻支棱著聽著裏頭的動靜,聽見皇帝唉聲嘆氣,心裏也跟著七上八下的。
不遠處走來一頂小輦,定睛一看,上面坐的卻是近來頗為得寵的劉修儀。
說起這劉修儀,其實嚴平海心裏是不乏得意的,當初劉海月剛入宮,還只不過是個小小采女之時,他便慧眼識英,覺得以此女的聰穎識趣,將來必是有大造化的,結果事實證明他的投資是正確的,在短短幾年時間,劉海月就成一個最底層的采女晉為修儀,雖是二品的嬪,可如今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與四妃相差無幾,加之又育有五皇子,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每每想及此,嚴平海就對自己當初的示好感到滿意。
對方一行到了跟前便停下來,劉海月下了小輦,走了過來。
“嚴公公,陛下可在裏頭?”
嚴平海點點頭,輕聲道:“陛下雖在,但心緒不佳,娘娘若無要事,還是不要進去的好。”
劉海月思忖片刻,自己本是為了康王一事而來的,但現在皇帝既然沒有心情,自己也不必上趕著去找不痛快,便笑道:“既是如此,我便先回去了,多謝公公告知,有空還請多去建章宮吃茶。”
嚴平海笑道:“娘娘有心了,奴婢定會去打擾的。”
兩人寒暄幾句,劉海月轉身要走,誰知裏頭皇帝耳朵尖,已經聽見了門口的動靜,在裏頭高聲問道:“是誰在外頭?”
嚴平海忙推門進去,稟道:“回陛下,是修儀娘娘來了。”
皇帝一楞:“她有什麽事麽?”
嚴平海道:“娘娘未說,不過聽說陛下想要靜一靜,便不欲進來打擾,正打算離去了。”
“你讓她進來罷。”
“是。”
皇帝縱然心煩意亂,對劉海月還是比較和顏悅色的,這歸功於她偶爾出的主意,和在政事上的見解,若是換了其他平日裏以色事人的嬪妃,皇帝必然就沒有那麽好的臉色了。
“你怎麽來了?”
劉海月一反常態沒有說那些似是而非的場面話,直接就道:“聽聞陛下為了康王的事情心煩意亂,所以過來看看。”
皇帝沒有說“你在後宮就該當個安安分分的妃子”之類的話,本身大梁對女子的風氣較為開放,他也並不是那種視規矩如天條的古板之人,見她發問,並沒有直接回答,只是隨手指了一處座位:“你坐罷。”
“謝陛下。”
皇帝沒有開口,劉海月也沒有先發問,禦書房裏靜悄悄的,只有沙漏微不可聞的細響和兩人的呼吸聲。
過了半晌,才聽見皇帝道:“你知道了康王的事情?”
劉海月斟酌言辭:“是,此事鬧得沸沸揚揚,連後宮也聽說了。”
皇帝自嘲一笑:“朝臣們勸朕殺了康王子女,以示震懾,你怎麽看?”
劉海月沒有回答,反而先問:“恕妾莽撞,妾沒有見過康王,了解更無從談起,敢問陛下,在陛下心目中,康王是個什麽樣的人?”
“郁深啊……”皇帝微怔,露出追憶的神色,“他的生母是宮婢,生下他之後沒多久就去了,他先是被養在先帝皇後的名下,後來又到了母後這裏,母後待他甚好,朕與他也兄弟情深。他這個人,性子有點大大咧咧,在武功上頗有建樹,不失驍勇善戰,但是人卻有些魯莽,先皇在時,曾經幾次激怒先皇,若不是朕當時極力保下他,只怕現在也沒有他了!”
正是因為如此,在聽見自己最好的兄弟背叛了自己時,皇帝的心情可想而知。
劉海月聽罷微微凝眉,“照如此說來,若是沒有陛下,康王也就沒有今天了。”
皇帝從剛才的情緒中抽離出來,“不錯。”
劉海月道:“容妾鬥膽一問,照陛下說,康王性子莽撞,那麽可有些愚鈍?”
皇帝搖頭:“他雖莽撞,卻並不愚鈍,這些年康州經營得不錯,他也功不可沒。”
劉海月道:“且不說康王的妻兒尚在大梁,即便他真的投向大羌,憑著大羌皇帝封的那個順義王,與他在大梁的待遇不相上下,他若不愚鈍,又何必多此一舉?”
皇帝道:“興許是羌國皇帝給他許了什麽承諾,答應他事成之後瓜分大梁之類。”
劉海月笑了笑:“這就更說不通了。羌國皇帝攻打大梁,目的無非一個,那就是吞並我大梁,最後統一天下。這個說法,陛下可認同?”
“不錯。”皇帝頷首。哪個帝王不想統一天下,不可否認,羌國皇帝比他要野心勃勃得多。
“既然羌國皇帝為了統一天下,那就絕對不可能把大梁瓜分給康王,那麽如此說來,康王能得到的,也還是一塊封地,頂多比原來的康州還要大一些,但他所要丟棄的,卻是自己妻兒,還有自己的名聲。經此一事,天下人必將視他為無君無父的狼心狗肺之人,既然康王並不愚也不鈍,為何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說白了,要是康王能當皇帝也就算了,老婆沒了可以再娶,兒子沒了可以再生,但問題是他又當不上皇帝,以他的兵力就算投靠了羌國,被封了順義王,將來頂多也還是個藩王,而且還是個被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藩王,他何苦吃力不討好做了這麽一堆無用功結果到頭來還停在原點?
這不是瞎折騰就是傻逼。
皇帝當然聽得出她的話外之音。“你的意思是康王沒有投敵?”
劉海月道:“妾不敢妄下定論,只是根據常理來推斷。”
皇帝本身從心裏也不接受康王投敵這個事實,只不過現在又沒有電視機或廣播,否則空口無憑,你羌國說他投敵,那讓他在電視上亮個相,像拉登那樣發表一下宣言不就真相大白了,問題是黑的白的都是羌國那邊在說,大梁完全處於被動,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想反駁都蒼白無力。
趙容熙挑眉:“那怎麽解釋康王失蹤的事情?”
劉海月道:“戰場上瞬息萬變,做最壞的猜測,就是康王殉國的,往好的地方想,康王追擊敵軍不知所蹤,也許被什麽原因絆住了,一時半會回不來,所以無法及時回來澄清,羌國皇帝此舉,無非是想逼陛下殺康王家眷,也徹底攪亂大梁軍心。漢時曾有李陵戰敗迫不得已降了匈奴,當時朝廷夷其三族,導致李陵徹底倒戈,前車歷歷,陛下不可不以之為鑒。”
趙容熙手指敲著桌面,沈吟不語,“那依你之見,朕該如何?”
劉海月道:“後發制人,以康王戰死殉國為名,厚恤康王家人,屆時若是康王出現,自然皆大歡喜,如若不能,那就是羌國假借康王之名蠱惑我大梁軍心,又可彰顯陛下厚待兄弟之情。”
趙容熙終於露出一抹笑意,他從書案上抽出一份奏折,“你來看看這個。”
劉海月見他開顏,心知他有了主意,也玩笑道:“妾怎能私窺國家大事,陛下這是在縱容妾!”
平時不經常撒嬌的人偶爾調情撒嬌的效果才更好,趙容熙心情轉好,見她擡首時不經意間眼波流轉,心弦一動,伸手過去拉住她,一把將人扯了過去,摟在懷裏,將那份奏折打開攤在她面前。
劉海月起初還不以為意,但看著看著,表情就變了,換上一臉訝然。
再去看開頭,上面寫著:臣太常寺少卿邵鴻希拜奏。
她看了看趙容熙,“此人……”
趙容熙替她補充完:“此人的觀點與你一模一樣,可謂是心有靈犀了。”
劉海月嗔道:“原來陛下早就胸有成竹,枉費妾浪費唇舌說了那麽多!”
趙容熙哈哈一笑:“不浪費,一點都不浪費!若不是你說,朕還有些舉棋不定,是你讓朕下定了決心,此人能在大部分朝臣都要求處死康王家眷的時候沒有隨波逐流,可見是個有才能的。”
劉海月問道:“滿朝上下人才濟濟,何至於只有這個邵鴻希提出異議?”
趙容熙道:“餘者自然也有,不過這個邵鴻希年紀最輕,才剛過而立,朕沒有提拔他到六部,是將來要留給子孫用的。”
劉海月沒想到趙容熙對這個邵鴻希竟有如此之高的評價,不由又多看了奏折幾眼,裏頭內容不多,寥寥數語,將觀點都表達了出來,明確反對處置康王家眷,非但不能處置,還要優恤,可不正與劉海月不謀而合。
在劉海月看來,趙容熙總算是個稱職的皇帝,就是每每遇到大事,有點優柔寡斷,舉棋不定,說難聽點,就是婦人之仁。
之前在後宮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皇後當年小產之後,他沒有去追究,結果間接導致後來皇後怨氣沖天,臨死也不忘把衛氏一起拉下馬。再比如當年於淑妃劉海珠以通奸的罪名去陷害劉海月,事情真相大白之後,他也只是對於氏和劉海珠小懲大誡,大事化小。
凡此種種,使得後宮越來越失控,女人之間鬥了個烏煙瘴氣,甚至殃及子嗣,這都是皇帝自己心軟和縱容的後果。
這種性格體現在朝政上就更明顯了,在太平無事的時候也就罷了,一旦碰上像現在這樣大梁被圍攻的危機,信息太多,戰況瞬息萬變,常常有突發狀況,朝臣們各執己見,結果最需要當機立斷的皇帝卻當斷不斷,又令得大梁處於被動,雖說現在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是局勢再一步步惡化下來,要亡國也不是不可能的。
劉海月既然不建議遷都,當然要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能起多大作用暫且不說,起碼讓皇帝不要那麽猶豫不決,能更快地下決定。
話說就在皇帝下詔宣布康王殉國,其嫡長子繼承王位,並撫恤厚待康王家眷之時,北蠻那頭被大梁軍隊截住,象州總兵關德海連連大捷,打得北蠻人無力還手,只得倉惶後撤。之前縱橫草原,剽悍無敵的北蠻騎兵被大梁新運過去的火器殺得潰不成軍,連帶親自領兵的北蠻可汗也折在裏頭,被那些火器當場炸死,剩餘一小撮北蠻人只好丟盔卸甲往老家北蠻跑。
北蠻可汗一死,北蠻內部必然生亂,草原部落彼此之間互相爭奪汗位,這鬥爭規模可一點都不會比中原王朝溫柔,而且常常是血肉橫飛,人頭落地,不過這對於大梁來說當然是好消息,最起碼北蠻在三五年之內是無力再東進了。
消息傳回京城,原本該是舉國歡慶,然而另外一邊的戰況卻並不樂觀,盡管皇帝宣布康王已死,但軍心明顯還是受到了影響,永州失陷之後,總兵吳煒盛一路退至康州,然而之前康王帶兵馳援,幾乎已經把康州的兵力搬空,吳煒盛手下的永州兵,又大都已經將疲兵乏,戰鬥力大打折扣。
就在這種情況下,康州再一次成為羌國的囊中之物,吳煒盛退無可退,與康州總兵李非一道守城三日三夜,血戰力竭殉國。
羌國一路長驅直入,從康州過道,大軍直指大梁京師。
大梁這次是真的慌了。
原先大家有危機感,但心裏還是覺得“總是守得住的”、“大梁不可能那麽不堪一擊”的,就算嘴裏嚷著遷都,偷偷把子女家產都遷出京城,可要讓他們想象國破家亡的情景,還真覺得不可能發生。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連康州都失陷了,羌國大軍距離大梁上京,此時也就剩下中間一個晉州的距離了,如果晉州再陷落……
大梁人不再把國破家亡看作是極為遙遠的事情,就算皇帝堅持不肯遷都,朝臣不能私自逃跑,也擋不住平民老百姓收拾細軟準備南下逃難的腳步。
在這種情況下,原先那些稍微消停了的遷都的聲音又再度響起來,而且比之前更加強烈,十有八九的朝臣都希望皇帝暫時避開,就算不遷都,起碼也移駕南遷避一避。說白了,您老人家要是不走,我們也走不了啊!
可皇帝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堅決不走,不僅不走,後宮有兩名新晉嬪妃準備收拾東西偷偷逃走,被他發現了,當即就讓人拖下去處死,決不姑息。
但他意志堅定,不代表別人也和他一樣堅定。
起碼張太後就不行了,她找來皇帝兒子:“皇帝萬金之軀,為何就非要站在危墻之下?”
面對親娘,皇帝既不能敷衍更不能砍頭,只能道:“兒子既然是皇帝,就應當作出表率,若是連皇帝都倉惶南下,大梁北部大片江山就要丟了,屆時兒子就是千古罪人,即便到了九泉之下,也無顏見列祖列宗!”
他都說到這份上了,張太後也沒辦法,只能垂淚道:“若你有個三長兩短,讓哀家如何是好,大梁又怎可一日無君?”
這句話提醒了皇帝,他道:“朕有意送母後與榮兒暢兒他們先走,母後意下何如?”
張太後愕然道:“他們走,你不走?既然你不走,哀家就更不走了!”
皇帝道:“皇子們年幼,一路還得拜托母後多加照顧,他們的生母畢竟都不是正宮皇後,名不正言不順,有母後在,朕也放心。母後不必擔心,屆時朕會派重兵護送,務必讓母後和皇兒們平安抵達澹州的。”
張太後一聽這語氣不是開玩笑,也鄭重起來:“你當真不走?”
皇帝搖搖頭:“母後恕兒子不孝,兒子這也是沒法子,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張太後知道自己勸服不了兒子,頓時淚如雨下,緊緊抓著皇帝的手說不出話來,但她畢竟不是那種民間的軟弱老太太,強忍悲痛擦了眼淚,問道:“哀家年老力衰,但必然竭盡全力護持孫兒周全,只是這榮兒、暢兒、嘉兒都是好孩子,若是,若是……要以何者繼承大統?”
皇帝反手握住母親的手,一邊從袖中拿出一卷明黃絹布,輕聲道:“這是立儲密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趙容熙無法想象,這個曾經是自己最信任的兄弟,怎麽會轉眼之間就倒向羌國,回想起兩人往昔的情誼,就更讓他覺得痛心疾首,無法置信。
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皇帝,他又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這是真的。因為龍生九子,即便出身不同,但沒有一個人是心甘情願屈居人下的,興許趙郁深心中早就不平,只是他一直沒有表現出來,這次動蕩,正好給了他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羌國皇帝向他許諾點什麽,那麽倒戈幾乎是可以想象的事情。
前線接二連三的潰敗和不利局面已經讓趙容熙的心再三繃緊,如今又再出了康王叛變的事情,這讓他的心理防線幾近崩潰。
作為一個太平君王,他設想過國家在自己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但是從來沒有設想過大梁十面埋伏,江山斷送在自己手裏的場面,
他推掉了一切朝議,只身待在甘泉宮的書房內,看著眼前的大梁堪輿圖,深深地嘆了口氣,忽然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
平心而論,趙容熙的心理素質並不差,也沒有脆弱到打了敗仗就承受不了的地步,但他畢竟從未經過戰爭的洗禮,也不像太祖太宗那樣是從刀光劍影中廝殺出來的,一個從小錦衣玉食,至多在奪儲的時候用了點城府用了點心計就平安登上大位的皇帝,是個不折不扣的太平君王,要想面對連連敗仗而面不改色,畢竟還差那麽一點兒。
康王雖然投敵,但他的妻兒還在大梁,皇帝動作不慢,從羌國那邊宣布封康王為順義王的時候起,朝廷就已經將他的妻妾兒女都控制起來了,雖然現在朝廷眾臣大多數傾向將康王的妻妾兒女都斬首示眾,以表震懾,但是皇帝至今沒有下定決心,所以一直拖著。
嚴平海見他神色不佳,不敢湊在一旁,奉了茶之後便依言退下,守在門外,耳朵卻支棱著聽著裏頭的動靜,聽見皇帝唉聲嘆氣,心裏也跟著七上八下的。
不遠處走來一頂小輦,定睛一看,上面坐的卻是近來頗為得寵的劉修儀。
說起這劉修儀,其實嚴平海心裏是不乏得意的,當初劉海月剛入宮,還只不過是個小小采女之時,他便慧眼識英,覺得以此女的聰穎識趣,將來必是有大造化的,結果事實證明他的投資是正確的,在短短幾年時間,劉海月就成一個最底層的采女晉為修儀,雖是二品的嬪,可如今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與四妃相差無幾,加之又育有五皇子,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每每想及此,嚴平海就對自己當初的示好感到滿意。
對方一行到了跟前便停下來,劉海月下了小輦,走了過來。
“嚴公公,陛下可在裏頭?”
嚴平海點點頭,輕聲道:“陛下雖在,但心緒不佳,娘娘若無要事,還是不要進去的好。”
劉海月思忖片刻,自己本是為了康王一事而來的,但現在皇帝既然沒有心情,自己也不必上趕著去找不痛快,便笑道:“既是如此,我便先回去了,多謝公公告知,有空還請多去建章宮吃茶。”
嚴平海笑道:“娘娘有心了,奴婢定會去打擾的。”
兩人寒暄幾句,劉海月轉身要走,誰知裏頭皇帝耳朵尖,已經聽見了門口的動靜,在裏頭高聲問道:“是誰在外頭?”
嚴平海忙推門進去,稟道:“回陛下,是修儀娘娘來了。”
皇帝一楞:“她有什麽事麽?”
嚴平海道:“娘娘未說,不過聽說陛下想要靜一靜,便不欲進來打擾,正打算離去了。”
“你讓她進來罷。”
“是。”
皇帝縱然心煩意亂,對劉海月還是比較和顏悅色的,這歸功於她偶爾出的主意,和在政事上的見解,若是換了其他平日裏以色事人的嬪妃,皇帝必然就沒有那麽好的臉色了。
“你怎麽來了?”
劉海月一反常態沒有說那些似是而非的場面話,直接就道:“聽聞陛下為了康王的事情心煩意亂,所以過來看看。”
皇帝沒有說“你在後宮就該當個安安分分的妃子”之類的話,本身大梁對女子的風氣較為開放,他也並不是那種視規矩如天條的古板之人,見她發問,並沒有直接回答,只是隨手指了一處座位:“你坐罷。”
“謝陛下。”
皇帝沒有開口,劉海月也沒有先發問,禦書房裏靜悄悄的,只有沙漏微不可聞的細響和兩人的呼吸聲。
過了半晌,才聽見皇帝道:“你知道了康王的事情?”
劉海月斟酌言辭:“是,此事鬧得沸沸揚揚,連後宮也聽說了。”
皇帝自嘲一笑:“朝臣們勸朕殺了康王子女,以示震懾,你怎麽看?”
劉海月沒有回答,反而先問:“恕妾莽撞,妾沒有見過康王,了解更無從談起,敢問陛下,在陛下心目中,康王是個什麽樣的人?”
“郁深啊……”皇帝微怔,露出追憶的神色,“他的生母是宮婢,生下他之後沒多久就去了,他先是被養在先帝皇後的名下,後來又到了母後這裏,母後待他甚好,朕與他也兄弟情深。他這個人,性子有點大大咧咧,在武功上頗有建樹,不失驍勇善戰,但是人卻有些魯莽,先皇在時,曾經幾次激怒先皇,若不是朕當時極力保下他,只怕現在也沒有他了!”
正是因為如此,在聽見自己最好的兄弟背叛了自己時,皇帝的心情可想而知。
劉海月聽罷微微凝眉,“照如此說來,若是沒有陛下,康王也就沒有今天了。”
皇帝從剛才的情緒中抽離出來,“不錯。”
劉海月道:“容妾鬥膽一問,照陛下說,康王性子莽撞,那麽可有些愚鈍?”
皇帝搖頭:“他雖莽撞,卻並不愚鈍,這些年康州經營得不錯,他也功不可沒。”
劉海月道:“且不說康王的妻兒尚在大梁,即便他真的投向大羌,憑著大羌皇帝封的那個順義王,與他在大梁的待遇不相上下,他若不愚鈍,又何必多此一舉?”
皇帝道:“興許是羌國皇帝給他許了什麽承諾,答應他事成之後瓜分大梁之類。”
劉海月笑了笑:“這就更說不通了。羌國皇帝攻打大梁,目的無非一個,那就是吞並我大梁,最後統一天下。這個說法,陛下可認同?”
“不錯。”皇帝頷首。哪個帝王不想統一天下,不可否認,羌國皇帝比他要野心勃勃得多。
“既然羌國皇帝為了統一天下,那就絕對不可能把大梁瓜分給康王,那麽如此說來,康王能得到的,也還是一塊封地,頂多比原來的康州還要大一些,但他所要丟棄的,卻是自己妻兒,還有自己的名聲。經此一事,天下人必將視他為無君無父的狼心狗肺之人,既然康王並不愚也不鈍,為何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說白了,要是康王能當皇帝也就算了,老婆沒了可以再娶,兒子沒了可以再生,但問題是他又當不上皇帝,以他的兵力就算投靠了羌國,被封了順義王,將來頂多也還是個藩王,而且還是個被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藩王,他何苦吃力不討好做了這麽一堆無用功結果到頭來還停在原點?
這不是瞎折騰就是傻逼。
皇帝當然聽得出她的話外之音。“你的意思是康王沒有投敵?”
劉海月道:“妾不敢妄下定論,只是根據常理來推斷。”
皇帝本身從心裏也不接受康王投敵這個事實,只不過現在又沒有電視機或廣播,否則空口無憑,你羌國說他投敵,那讓他在電視上亮個相,像拉登那樣發表一下宣言不就真相大白了,問題是黑的白的都是羌國那邊在說,大梁完全處於被動,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想反駁都蒼白無力。
趙容熙挑眉:“那怎麽解釋康王失蹤的事情?”
劉海月道:“戰場上瞬息萬變,做最壞的猜測,就是康王殉國的,往好的地方想,康王追擊敵軍不知所蹤,也許被什麽原因絆住了,一時半會回不來,所以無法及時回來澄清,羌國皇帝此舉,無非是想逼陛下殺康王家眷,也徹底攪亂大梁軍心。漢時曾有李陵戰敗迫不得已降了匈奴,當時朝廷夷其三族,導致李陵徹底倒戈,前車歷歷,陛下不可不以之為鑒。”
趙容熙手指敲著桌面,沈吟不語,“那依你之見,朕該如何?”
劉海月道:“後發制人,以康王戰死殉國為名,厚恤康王家人,屆時若是康王出現,自然皆大歡喜,如若不能,那就是羌國假借康王之名蠱惑我大梁軍心,又可彰顯陛下厚待兄弟之情。”
趙容熙終於露出一抹笑意,他從書案上抽出一份奏折,“你來看看這個。”
劉海月見他開顏,心知他有了主意,也玩笑道:“妾怎能私窺國家大事,陛下這是在縱容妾!”
平時不經常撒嬌的人偶爾調情撒嬌的效果才更好,趙容熙心情轉好,見她擡首時不經意間眼波流轉,心弦一動,伸手過去拉住她,一把將人扯了過去,摟在懷裏,將那份奏折打開攤在她面前。
劉海月起初還不以為意,但看著看著,表情就變了,換上一臉訝然。
再去看開頭,上面寫著:臣太常寺少卿邵鴻希拜奏。
她看了看趙容熙,“此人……”
趙容熙替她補充完:“此人的觀點與你一模一樣,可謂是心有靈犀了。”
劉海月嗔道:“原來陛下早就胸有成竹,枉費妾浪費唇舌說了那麽多!”
趙容熙哈哈一笑:“不浪費,一點都不浪費!若不是你說,朕還有些舉棋不定,是你讓朕下定了決心,此人能在大部分朝臣都要求處死康王家眷的時候沒有隨波逐流,可見是個有才能的。”
劉海月問道:“滿朝上下人才濟濟,何至於只有這個邵鴻希提出異議?”
趙容熙道:“餘者自然也有,不過這個邵鴻希年紀最輕,才剛過而立,朕沒有提拔他到六部,是將來要留給子孫用的。”
劉海月沒想到趙容熙對這個邵鴻希竟有如此之高的評價,不由又多看了奏折幾眼,裏頭內容不多,寥寥數語,將觀點都表達了出來,明確反對處置康王家眷,非但不能處置,還要優恤,可不正與劉海月不謀而合。
在劉海月看來,趙容熙總算是個稱職的皇帝,就是每每遇到大事,有點優柔寡斷,舉棋不定,說難聽點,就是婦人之仁。
之前在後宮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皇後當年小產之後,他沒有去追究,結果間接導致後來皇後怨氣沖天,臨死也不忘把衛氏一起拉下馬。再比如當年於淑妃劉海珠以通奸的罪名去陷害劉海月,事情真相大白之後,他也只是對於氏和劉海珠小懲大誡,大事化小。
凡此種種,使得後宮越來越失控,女人之間鬥了個烏煙瘴氣,甚至殃及子嗣,這都是皇帝自己心軟和縱容的後果。
這種性格體現在朝政上就更明顯了,在太平無事的時候也就罷了,一旦碰上像現在這樣大梁被圍攻的危機,信息太多,戰況瞬息萬變,常常有突發狀況,朝臣們各執己見,結果最需要當機立斷的皇帝卻當斷不斷,又令得大梁處於被動,雖說現在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是局勢再一步步惡化下來,要亡國也不是不可能的。
劉海月既然不建議遷都,當然要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能起多大作用暫且不說,起碼讓皇帝不要那麽猶豫不決,能更快地下決定。
話說就在皇帝下詔宣布康王殉國,其嫡長子繼承王位,並撫恤厚待康王家眷之時,北蠻那頭被大梁軍隊截住,象州總兵關德海連連大捷,打得北蠻人無力還手,只得倉惶後撤。之前縱橫草原,剽悍無敵的北蠻騎兵被大梁新運過去的火器殺得潰不成軍,連帶親自領兵的北蠻可汗也折在裏頭,被那些火器當場炸死,剩餘一小撮北蠻人只好丟盔卸甲往老家北蠻跑。
北蠻可汗一死,北蠻內部必然生亂,草原部落彼此之間互相爭奪汗位,這鬥爭規模可一點都不會比中原王朝溫柔,而且常常是血肉橫飛,人頭落地,不過這對於大梁來說當然是好消息,最起碼北蠻在三五年之內是無力再東進了。
消息傳回京城,原本該是舉國歡慶,然而另外一邊的戰況卻並不樂觀,盡管皇帝宣布康王已死,但軍心明顯還是受到了影響,永州失陷之後,總兵吳煒盛一路退至康州,然而之前康王帶兵馳援,幾乎已經把康州的兵力搬空,吳煒盛手下的永州兵,又大都已經將疲兵乏,戰鬥力大打折扣。
就在這種情況下,康州再一次成為羌國的囊中之物,吳煒盛退無可退,與康州總兵李非一道守城三日三夜,血戰力竭殉國。
羌國一路長驅直入,從康州過道,大軍直指大梁京師。
大梁這次是真的慌了。
原先大家有危機感,但心裏還是覺得“總是守得住的”、“大梁不可能那麽不堪一擊”的,就算嘴裏嚷著遷都,偷偷把子女家產都遷出京城,可要讓他們想象國破家亡的情景,還真覺得不可能發生。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連康州都失陷了,羌國大軍距離大梁上京,此時也就剩下中間一個晉州的距離了,如果晉州再陷落……
大梁人不再把國破家亡看作是極為遙遠的事情,就算皇帝堅持不肯遷都,朝臣不能私自逃跑,也擋不住平民老百姓收拾細軟準備南下逃難的腳步。
在這種情況下,原先那些稍微消停了的遷都的聲音又再度響起來,而且比之前更加強烈,十有八九的朝臣都希望皇帝暫時避開,就算不遷都,起碼也移駕南遷避一避。說白了,您老人家要是不走,我們也走不了啊!
可皇帝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堅決不走,不僅不走,後宮有兩名新晉嬪妃準備收拾東西偷偷逃走,被他發現了,當即就讓人拖下去處死,決不姑息。
但他意志堅定,不代表別人也和他一樣堅定。
起碼張太後就不行了,她找來皇帝兒子:“皇帝萬金之軀,為何就非要站在危墻之下?”
面對親娘,皇帝既不能敷衍更不能砍頭,只能道:“兒子既然是皇帝,就應當作出表率,若是連皇帝都倉惶南下,大梁北部大片江山就要丟了,屆時兒子就是千古罪人,即便到了九泉之下,也無顏見列祖列宗!”
他都說到這份上了,張太後也沒辦法,只能垂淚道:“若你有個三長兩短,讓哀家如何是好,大梁又怎可一日無君?”
這句話提醒了皇帝,他道:“朕有意送母後與榮兒暢兒他們先走,母後意下何如?”
張太後愕然道:“他們走,你不走?既然你不走,哀家就更不走了!”
皇帝道:“皇子們年幼,一路還得拜托母後多加照顧,他們的生母畢竟都不是正宮皇後,名不正言不順,有母後在,朕也放心。母後不必擔心,屆時朕會派重兵護送,務必讓母後和皇兒們平安抵達澹州的。”
張太後一聽這語氣不是開玩笑,也鄭重起來:“你當真不走?”
皇帝搖搖頭:“母後恕兒子不孝,兒子這也是沒法子,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張太後知道自己勸服不了兒子,頓時淚如雨下,緊緊抓著皇帝的手說不出話來,但她畢竟不是那種民間的軟弱老太太,強忍悲痛擦了眼淚,問道:“哀家年老力衰,但必然竭盡全力護持孫兒周全,只是這榮兒、暢兒、嘉兒都是好孩子,若是,若是……要以何者繼承大統?”
皇帝反手握住母親的手,一邊從袖中拿出一卷明黃絹布,輕聲道:“這是立儲密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