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一道密旨
關燈
小
中
大
第068章 一道密旨
出不出名,對李謙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因此詩會一事於他也不過是個小插曲而已。該休的節假照休不誤,該請的病假也要多請幾天,否則又如何對得起老天爺給的這麽個機會?
他現在還是個病號,冰是不能用的,冰鎮的飲品更是碰都不能碰。
正當李謙以為,自己能舒舒服服地過上幾天不用教書的悠閑日子時,麻煩卻是找上了門來。
躺在湘妃竹塌上,看著站在面前的宋忠,李謙連起身的興趣都欠奉------這家夥就是一貼狗皮膏藥,怎麽整都不肯走,青樓的事情都過去那麽長時間了,這老流氓居然還跑來自己眼前瞎晃當,難道老朱就沒召他回去挨板子?
自打那日之後,李謙對宋忠的觀感直線下降,私底下更是給他起了“老流氓”這麽個外號------
對於有起床氣的人來說,睡覺時被人打擾真的很不爽。很不巧,李謙剛才就是真的睡著了,所以懶洋洋的語氣裏也情不自禁地夾帶了幾分火氣,渾然沒有將這位錦衣衛的小頭目放在眼裏。
“你怎麽又來了?”
“當然是有事。”宋忠的回答十分簡潔,直接就開門見山地道:“京裏剛來了道旨意,給你的------”
“什麽?!!”李謙一下就從榻上坐了起來,滿臉驚愕地看著他道:“老------皇上讓你來抓我的?”
“------”
宋忠只當自己沒聽到他前面那個字,一臉狐疑地看著他,蹙眉道:“抓你做什麽?逛青樓、喝花酒又不算什麽大罪,真往大了去論,也不過是吃頓板子的事情,難不成------你還幹了別的事兒?”
“沒有------”李謙楞楞地答了一句,片刻才問道:“我現在是不是要下跪接旨?”
“不用,聖上給你下的是密旨------”宋忠說著從懷裏掏出了一個信封,徑直遞給他道:“你自己看看吧。”
李謙接過後並不急著打開,而是先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封口的火漆,確認是否完好無損。他的這麽個舉動,弄得宋忠心中好一陣郁悶。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
這且不提,就算你再是不相信我,也不該懷疑我有偷看密旨的膽子吧?那可是殺頭的大罪,我有幾個腦袋夠砍的?
打開信封往裏看去,發現是一塊疊得方方正正的黃綢,李謙便伸出兩指將其夾了出來。黃綢質地柔軟,觸感十分舒服,用來寫字可就有些浪費了------
這還是李謙頭一回見識到密旨的模樣,有些好奇地當著宋忠的面打開,便見對方迅速轉過了身子,示意自己他不會偷看------
“曉諭李謙,好教你知道自家錯在哪裏!你那事兒俺也聽說了,大臣每(們)都在參你,俺見你有點才氣,就不打你這頓板子了,先給你記下。你也給俺好生安分著些,再有這些破事兒傳到俺的耳朵裏,當心你的屁股------”
看著這滿篇的大白話,李謙頓時就傻眼兒了。
這------這這這真是朱八八寫的?雖說我以前也聽說過,你老人家有親自寫大白話聖旨的習慣,但你好歹也是個皇帝好不?就不能稍微註意點形象?身為雄主的尊嚴呢?
這滿嘴的鄉土------鄉村味兒,很毀個人形象的好不好!
“------好了,廢話咱也不與你多說了,國法大如天,你犯了錯就要受罰,便戴罪立功,跟著宋忠那小子幹些正事吧,欽此!”
密旨看完了,李謙感到有些頭大,心說這老朱的白話文水平也不高,就跟外國人說漢語似的,怎麽聽怎麽別扭------他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他知道的是,朱元璋雖然出身不高,卻並非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盲,相反還很喜歡讀書自學。這一點,從朱元璋親筆書寫的《大軍帖》就能看得出來,盡管稱不上花團錦簇,卻也並非是大白話來寫的------
當然,若是用了文臣代筆操刀,就遠不止《大軍帖》那樣的水準了。朱元璋對外發布的很多聖旨便是如此,《大誥》等一些供天下臣民閱讀的文書,采用的也都是文言文的書寫方式。
而李謙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朱元璋發動的一場“白話文運動”,早期發布的很多詔令就是用的大白話,只是沒取得什麽成效而已------事實上,他的兒子燕王朱棣,後來就繼承了這一點。而朱元璋的大白話,之所以讓人感到別扭,最主要還是因為受了蒙元遺風的影響。
孔夫子的話,越來越蒙古化?
這並不奇怪,在蒙元朝廷的統治下,南北兩方的漢人們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胡化,這在服飾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不過自打朱元璋立國後,已經消除了不少這方面的影響,並嚴格執行起了《周禮》中的許多儀式及制度------
不過真正讓李謙頭大的,是密旨中最後那一句話------不是“欽此”,而是老朱所說的要自己“戴罪立功,跟著宋忠那小子幹些正事”。
別看這道旨意語氣溫和,李謙敢保證,自己若膽敢抗旨的話,照樣得腦袋搬家------所以說,這就算是老朱給自己安排的任務了。
李謙很無語,自己都沒當官,憑什麽一定要給老朱辦事啊?萬惡的封建皇權社會------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李謙倒是有些明白了,敢情宋忠不是為了自己才來的杭州,而是另有秘密任務!那麽問題來了,挖掘技術哪家------咳咳,任務究竟是什麽呢?
不懂就要問,不問不是好學生。
於是,李謙將密旨收入懷中,看向宋忠道:“說吧,要我做什麽?”不待對方回答,立馬又補充一句道:“不過咱可得事先說好了,危險的事情別派我去幹,我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啊------”
“------”宋忠臉頰抽了抽,沒好氣地瞥他一眼道:“帶我去書房。”
------
------
錢塘縣衙,內簽押房。
縣尊大人王倫一人獨自坐在案後,拇指和食指不停地揉著眉心,整個人都顯得有些心神不寧。
“沒想到,萬萬沒想到啊------”
王知縣喃喃自語,突然很是煩躁地一把將案牘上所有東西都推了出去,手掌拍著桌案恨恨地道:“燈下黑,這根本就是燈下黑!張戶書啊張戶書,本縣實在是沒想到,我竟是讓你這麽個小人給狠狠坑了一把!混賬,混賬至極!”
就在剛才,他的得力助手,一向最為倚重的心腹之人,戶房的張司吏來見了他,並提起了今年夏稅征收的事情------大明朝的稅糧分為兩季征收,分別是夏稅秋糧,規定夏稅無過八月,秋糧無過明年二月。
眼下已是五月初,也確實是該著手準備夏稅的征收事宜了。
盡管杭州離京城不遠,六百裏水路要不了幾天時間便可到達,但收糧乃是頭等大事,因此各地無論遠近,大都沿襲著舊有的習慣,五月起征夏糧。
然而知縣雖是親民官,催征稅糧並解運赴京等一應諸事,實則是由各區糧長來全權負責的,縣衙並不會直接插手。不過說是這樣說,一旦稅糧無法收訖,糧長和知縣的罪責都是跑不了的,因此縣衙不可能不關心這事。
讓王知縣感到煩心的,也正是這件事情。
按照張司戶的說法,如今的戶房賬面上已經沒錢了,非但沒錢,還倒欠了不少。王知縣一聽就楞住了,隨即便追問為何會有虧空?
張司戶告訴他,單只前日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種種開銷,就足足用去了五百兩銀子。再加上此前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在過去的三個月時間裏,竟是虧空了整整一千五百兩銀子!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征收夏稅時多攤派公費至少一千五百兩,才能補上這麽個窟窿------
用對方的話來說就是,如今整個縣衙裏,六房及三班衙役等一眾胥吏,上上下下都在自己貼錢,早就是前胸貼後背了,若是不能填補這個虧空,這個衙門就很難再運轉下去了------
王知縣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進而,便是懷疑張司戶從中做了手腳,貪墨了這筆款項。若說端午花銷巨大還可信些,可一千五百兩銀子並不是一筆小數目,短短三個月時間是如何用掉這麽多的?
面對他的質問,張司戶卻只是哂然一笑,說道:“堂尊,您上任時可是盤過賬的,那會兒賬目還是平的,有您親自蓋印為證!”
王知縣傻眼兒了。
國朝規定,貪汙六十兩就要剝皮揎草,一千五百兩是什麽概念?
那可是二十五倍的數目啊!
也就是說,若他這個百裏侯真敢這麽幹了,就得再多找二十幾顆腦袋,然後土地廟裏掛著的那些前任們的皮囊,就是他最終的下場------
不這麽幹也行!賬目虧空,機構停止運轉,縣衙處於癱瘓狀態,接下來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他這個知縣都將應對失措。然後,朝廷怪罪下來,他照樣會被治罪------
王知縣再是後知後覺,都能察覺到此中的貓膩,自己這根本就是讓人給算計了!
先是姚知府的放權,再到仁和縣令的相讓,輔以買通自己最為倚重的張司戶,在自己身邊暗中做些手腳------他們坑壑一氣,合起夥來將自己一步步地推到了懸崖邊上,迫使自己與他們同流合汙,把自己這個新任知縣給徹底拖下水------
如今,他們終於攤牌了!
給予自己的,卻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一旦上了賊船,就會有把柄落在他們的手上,且今後還會越陷越深;若是不肯就範,那麽首先就得籌錢來補上這筆虧空,往後還得提防他們另外的手段。
王知縣絕對相信,這是一個連環計!眼下只是第一次將自己的軍而已,若是不肯乖乖認輸,接下來自己的處境只會越發艱難。
王倫進退維谷。
隱隱中,似是有一張無形的大網,罩向了他這位一縣之尊------
------
------
(PS:好吧,其實模仿的很不成功,老朱的語氣太難寫了,我自己碼字時都感到一陣陣頭大------不過之所以寫這麽一個情節,最主要還是對朱元璋這個角色的再塑造。他並非文盲,諸君莫要認為他滿口大白話,就覺得他沒文化。難道皇二代朱棣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這就是明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出不出名,對李謙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因此詩會一事於他也不過是個小插曲而已。該休的節假照休不誤,該請的病假也要多請幾天,否則又如何對得起老天爺給的這麽個機會?
他現在還是個病號,冰是不能用的,冰鎮的飲品更是碰都不能碰。
正當李謙以為,自己能舒舒服服地過上幾天不用教書的悠閑日子時,麻煩卻是找上了門來。
躺在湘妃竹塌上,看著站在面前的宋忠,李謙連起身的興趣都欠奉------這家夥就是一貼狗皮膏藥,怎麽整都不肯走,青樓的事情都過去那麽長時間了,這老流氓居然還跑來自己眼前瞎晃當,難道老朱就沒召他回去挨板子?
自打那日之後,李謙對宋忠的觀感直線下降,私底下更是給他起了“老流氓”這麽個外號------
對於有起床氣的人來說,睡覺時被人打擾真的很不爽。很不巧,李謙剛才就是真的睡著了,所以懶洋洋的語氣裏也情不自禁地夾帶了幾分火氣,渾然沒有將這位錦衣衛的小頭目放在眼裏。
“你怎麽又來了?”
“當然是有事。”宋忠的回答十分簡潔,直接就開門見山地道:“京裏剛來了道旨意,給你的------”
“什麽?!!”李謙一下就從榻上坐了起來,滿臉驚愕地看著他道:“老------皇上讓你來抓我的?”
“------”
宋忠只當自己沒聽到他前面那個字,一臉狐疑地看著他,蹙眉道:“抓你做什麽?逛青樓、喝花酒又不算什麽大罪,真往大了去論,也不過是吃頓板子的事情,難不成------你還幹了別的事兒?”
“沒有------”李謙楞楞地答了一句,片刻才問道:“我現在是不是要下跪接旨?”
“不用,聖上給你下的是密旨------”宋忠說著從懷裏掏出了一個信封,徑直遞給他道:“你自己看看吧。”
李謙接過後並不急著打開,而是先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封口的火漆,確認是否完好無損。他的這麽個舉動,弄得宋忠心中好一陣郁悶。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
這且不提,就算你再是不相信我,也不該懷疑我有偷看密旨的膽子吧?那可是殺頭的大罪,我有幾個腦袋夠砍的?
打開信封往裏看去,發現是一塊疊得方方正正的黃綢,李謙便伸出兩指將其夾了出來。黃綢質地柔軟,觸感十分舒服,用來寫字可就有些浪費了------
這還是李謙頭一回見識到密旨的模樣,有些好奇地當著宋忠的面打開,便見對方迅速轉過了身子,示意自己他不會偷看------
“曉諭李謙,好教你知道自家錯在哪裏!你那事兒俺也聽說了,大臣每(們)都在參你,俺見你有點才氣,就不打你這頓板子了,先給你記下。你也給俺好生安分著些,再有這些破事兒傳到俺的耳朵裏,當心你的屁股------”
看著這滿篇的大白話,李謙頓時就傻眼兒了。
這------這這這真是朱八八寫的?雖說我以前也聽說過,你老人家有親自寫大白話聖旨的習慣,但你好歹也是個皇帝好不?就不能稍微註意點形象?身為雄主的尊嚴呢?
這滿嘴的鄉土------鄉村味兒,很毀個人形象的好不好!
“------好了,廢話咱也不與你多說了,國法大如天,你犯了錯就要受罰,便戴罪立功,跟著宋忠那小子幹些正事吧,欽此!”
密旨看完了,李謙感到有些頭大,心說這老朱的白話文水平也不高,就跟外國人說漢語似的,怎麽聽怎麽別扭------他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他知道的是,朱元璋雖然出身不高,卻並非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盲,相反還很喜歡讀書自學。這一點,從朱元璋親筆書寫的《大軍帖》就能看得出來,盡管稱不上花團錦簇,卻也並非是大白話來寫的------
當然,若是用了文臣代筆操刀,就遠不止《大軍帖》那樣的水準了。朱元璋對外發布的很多聖旨便是如此,《大誥》等一些供天下臣民閱讀的文書,采用的也都是文言文的書寫方式。
而李謙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朱元璋發動的一場“白話文運動”,早期發布的很多詔令就是用的大白話,只是沒取得什麽成效而已------事實上,他的兒子燕王朱棣,後來就繼承了這一點。而朱元璋的大白話,之所以讓人感到別扭,最主要還是因為受了蒙元遺風的影響。
孔夫子的話,越來越蒙古化?
這並不奇怪,在蒙元朝廷的統治下,南北兩方的漢人們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胡化,這在服飾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不過自打朱元璋立國後,已經消除了不少這方面的影響,並嚴格執行起了《周禮》中的許多儀式及制度------
不過真正讓李謙頭大的,是密旨中最後那一句話------不是“欽此”,而是老朱所說的要自己“戴罪立功,跟著宋忠那小子幹些正事”。
別看這道旨意語氣溫和,李謙敢保證,自己若膽敢抗旨的話,照樣得腦袋搬家------所以說,這就算是老朱給自己安排的任務了。
李謙很無語,自己都沒當官,憑什麽一定要給老朱辦事啊?萬惡的封建皇權社會------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李謙倒是有些明白了,敢情宋忠不是為了自己才來的杭州,而是另有秘密任務!那麽問題來了,挖掘技術哪家------咳咳,任務究竟是什麽呢?
不懂就要問,不問不是好學生。
於是,李謙將密旨收入懷中,看向宋忠道:“說吧,要我做什麽?”不待對方回答,立馬又補充一句道:“不過咱可得事先說好了,危險的事情別派我去幹,我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啊------”
“------”宋忠臉頰抽了抽,沒好氣地瞥他一眼道:“帶我去書房。”
------
------
錢塘縣衙,內簽押房。
縣尊大人王倫一人獨自坐在案後,拇指和食指不停地揉著眉心,整個人都顯得有些心神不寧。
“沒想到,萬萬沒想到啊------”
王知縣喃喃自語,突然很是煩躁地一把將案牘上所有東西都推了出去,手掌拍著桌案恨恨地道:“燈下黑,這根本就是燈下黑!張戶書啊張戶書,本縣實在是沒想到,我竟是讓你這麽個小人給狠狠坑了一把!混賬,混賬至極!”
就在剛才,他的得力助手,一向最為倚重的心腹之人,戶房的張司吏來見了他,並提起了今年夏稅征收的事情------大明朝的稅糧分為兩季征收,分別是夏稅秋糧,規定夏稅無過八月,秋糧無過明年二月。
眼下已是五月初,也確實是該著手準備夏稅的征收事宜了。
盡管杭州離京城不遠,六百裏水路要不了幾天時間便可到達,但收糧乃是頭等大事,因此各地無論遠近,大都沿襲著舊有的習慣,五月起征夏糧。
然而知縣雖是親民官,催征稅糧並解運赴京等一應諸事,實則是由各區糧長來全權負責的,縣衙並不會直接插手。不過說是這樣說,一旦稅糧無法收訖,糧長和知縣的罪責都是跑不了的,因此縣衙不可能不關心這事。
讓王知縣感到煩心的,也正是這件事情。
按照張司戶的說法,如今的戶房賬面上已經沒錢了,非但沒錢,還倒欠了不少。王知縣一聽就楞住了,隨即便追問為何會有虧空?
張司戶告訴他,單只前日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種種開銷,就足足用去了五百兩銀子。再加上此前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在過去的三個月時間裏,竟是虧空了整整一千五百兩銀子!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征收夏稅時多攤派公費至少一千五百兩,才能補上這麽個窟窿------
用對方的話來說就是,如今整個縣衙裏,六房及三班衙役等一眾胥吏,上上下下都在自己貼錢,早就是前胸貼後背了,若是不能填補這個虧空,這個衙門就很難再運轉下去了------
王知縣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進而,便是懷疑張司戶從中做了手腳,貪墨了這筆款項。若說端午花銷巨大還可信些,可一千五百兩銀子並不是一筆小數目,短短三個月時間是如何用掉這麽多的?
面對他的質問,張司戶卻只是哂然一笑,說道:“堂尊,您上任時可是盤過賬的,那會兒賬目還是平的,有您親自蓋印為證!”
王知縣傻眼兒了。
國朝規定,貪汙六十兩就要剝皮揎草,一千五百兩是什麽概念?
那可是二十五倍的數目啊!
也就是說,若他這個百裏侯真敢這麽幹了,就得再多找二十幾顆腦袋,然後土地廟裏掛著的那些前任們的皮囊,就是他最終的下場------
不這麽幹也行!賬目虧空,機構停止運轉,縣衙處於癱瘓狀態,接下來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他這個知縣都將應對失措。然後,朝廷怪罪下來,他照樣會被治罪------
王知縣再是後知後覺,都能察覺到此中的貓膩,自己這根本就是讓人給算計了!
先是姚知府的放權,再到仁和縣令的相讓,輔以買通自己最為倚重的張司戶,在自己身邊暗中做些手腳------他們坑壑一氣,合起夥來將自己一步步地推到了懸崖邊上,迫使自己與他們同流合汙,把自己這個新任知縣給徹底拖下水------
如今,他們終於攤牌了!
給予自己的,卻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一旦上了賊船,就會有把柄落在他們的手上,且今後還會越陷越深;若是不肯就範,那麽首先就得籌錢來補上這筆虧空,往後還得提防他們另外的手段。
王知縣絕對相信,這是一個連環計!眼下只是第一次將自己的軍而已,若是不肯乖乖認輸,接下來自己的處境只會越發艱難。
王倫進退維谷。
隱隱中,似是有一張無形的大網,罩向了他這位一縣之尊------
------
------
(PS:好吧,其實模仿的很不成功,老朱的語氣太難寫了,我自己碼字時都感到一陣陣頭大------不過之所以寫這麽一個情節,最主要還是對朱元璋這個角色的再塑造。他並非文盲,諸君莫要認為他滿口大白話,就覺得他沒文化。難道皇二代朱棣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這就是明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