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72章節

關燈
第 272 章節

,又到達成紀。由於勞累和臨近產期,不能返回華胥渚,便在成紀生了兒子伏羲。這便是華胥為何既居華胥之渚,又生伏羲於成紀的原因。再後華胥懷孕又生女媧,伏羲、女媧氏族東遷,華胥年邁,遂安居於華胥之渚,去世後葬於此,先民埋葬並祭祀。

東返陜西

華胥帶領族人返回隴山以東,可從考古文化中尋找。陜西寶雞距今約8000年的關桃園前仰韶文化遺址,說明華胥族曾遷居於此。之後一氏族留居(後發展為部落,並向外遷徙),華胥則帶領一些氏族東返。“華胥氏自華亭經華池、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而遷至華山地區,創造了彩陶文化。

”這是留居華池的氏族形成新部落後的東徙,非華胥本人。華胥帶的部落氏族較多,一路時有留居者,又有分路遷徙者。她本人帶的氏族當返居於麗山南麓的今西安市藍田縣,一個氏族則遷入商州(今陜西商洛市商州區),從而帶入了“華”的名稱,如華陽、華胥渚、華山等等。清代胡渭《禹貢錐指》雲:“華陽,今商州之地也。《山海經》有陽華之山,即華陽”。“其他即古陽華藪(澤之義),蓋藪因山得名,山藪在華山之陽,正禹貢之華山也。”《山海經·西山經》雲:“華山一名太華。”

《白虎通》雲:“西方華山,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日華山。”《華山記》雲:“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因曰華山。”《仙佛奇蹤》雲:五代時,道士“陳摶居華山,有一客過訪,正值其睡。旁有一異人,聽其息聲,以墨筆記之。客怪而問之,其人日:此先生華胥調,混沌(指盤古氏)譜也。”何光岳釋:“華山因花多而得名,正合華胥氏以花為圖騰之義”;“那‘異人’把華山看作為華胥氏之地。可見華山乃因華胥氏遷此而得名。漢於華山之北置華陰縣,今縣城南有掌華山,華山南有華陽鄉。華縣西有臨潼縣華清池,旁有華清官。華縣北鄰大荔縣的東北有華原”。這些“以華字為名稱的地名,皆與華胥氏東遷有關。

”這些地名、山名的形成原因較多,時問有先有後,不能斷定就是華胥本人時形成的,但與其族或裔支族的遷居、遷經有一定關系則可以肯定。渭水流域今陜西之前仰韶文化遺址,如臨潼白家,渭南北劉、華縣老官臺等,其距今8000年前的文化遺存應與華胥本人氏族的發明彩陶有一定關系。

後裔遷徙

華胥的裔族或裔支族有的向東遷徙,分路進入黃河北岸,遠至東北;一路進入南方(有的沿長江而上進入蜀地,再與長江上游徙人的華胥族結合,遷入貴州、雲南等地)。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雲:曲阜為古代大庭氏之國,“再東至華胥,華胥為羲族舊國,只有華胥名號,不能更改,故仍從舊稱,呼之日華胥,易字為赫胥。

”山東地區的華胥或赫胥陵,華不註山、華泉、華陰集等,均為華胥後裔遷居地的遺跡或名稱。《晉書·嵇康傳》雲:“康嘗游洛西,暮宿華陽亭。”《通雅》雲:“華亭在密縣。”即今河南新密。商丘的華邑,亦是如此,為華胥後裔自西向東遷徙於此而形成。

南方的華胥地名,大部分是夏商以後的華胥裔支族遷徙時帶人,或因遷居而命名。如湖北棗陽東的華陽河、江陵市東西魏置的華陵縣、潛江市南漢置的華容縣及境內的華容河;江西靖安縣北的華坊街、奉新縣西南的華林山;湖南望城西北的華林山、郴州市的華塘鋪;唐朝在成都置的華陽縣;江蘇豐縣的華山(小華山)、江陰縣的華墅鎮、句容縣的華山、江寧的華裏;上海的華亭、華涇港、華涇市;福建莆田的華亭、華胥山;浙江紹興的華會鎮、義烏唐置之華川縣、開化縣的華埠鎮;廣東遂溪縣的華封墟、潮州的華美村、南海的華平墟;雲南的華坪縣等 ,雖然形成原因和年代不能確指,但均與華胥後裔的遷徙或文化傳播有一定關系。

創始文化

經過近十年的調研論證和史料搜集,華胥陵的真實性得到了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認可。此後,對於華胥的研究和華胥陵的考古保護工作也已全面展開,它標志著被人們遺忘了近百年的華夏始祖母華胥,重新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從文史材料中走向真實生活[34] 。華胥陵位於華胥鎮以北,傳說為華胥氏懷孕後棲息之地。宋家村南塬有座“三皇廟”,傳說為“古華胥伏羲肇娠地”。華胥鎮紅河下游有媧氏村。紅河被稱為女媧溝。白鹿原上的李華村即女媧村。現代考古與遠古傳說高度貼切,所以應該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原始文明社會———華胥國;華胥國應該有一個始祖母———華胥氏族團;華胥氏族團應該有一個首領———華胥氏,是母系社會中晚期一個部落族團,活動範圍在驪山、藍田一線。

《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

華胥的生平成就,集中體現在《藍田縣志·羲母廟碑》中:

“其開物成務,八卦洩天機之蘊,六書肇文字之源,記幹支作甲歷為歷象之示,正姓氏制嫁娶為婚姻之祖,慮民所統也,則龍師龍名上相下相以定其分,憂民不知食也,則造網養蓄教庖置廚,以成其化。太昊、女媧德被一時,功垂萬事,故茲不忘聖德,宜先不忘聖德之所由,不鞅聖功,宜先不歿聖功自所生。”

在《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中,也有類似記載:

“惟永壽二年,青龍在涒嘆,霜月之靈,皇極之日。魯相河南京韓君,追惟太古,華胥生皇雄,顏母育孔寶,俱制元道,百王不改……皇戲統華胥,承天畫卦。顏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宮,大一所授。”

華胥和子女伏羲、女媧及其後裔,共同創造了燦爛的華胥文化。華胥文化彰顯出了中華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脈親情,因此華胥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

華胥文化對人類歷史文化的主要貢獻有:“制嫁娶之禮”[50] ,使遠古人類逐漸擺脫亂婚、群婚的狀態;“造網罟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開始了人類從規律上認識大自然,後來被炎黃的後裔逐步發展成為《易經》 ;“女媧作笙簧”,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樂器,成為中華音樂的起源。

華胥故裏

西方說

《綱鑒易知錄》載:“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渚。”註雲:“華胥,在今陜西藍田縣,小淵曰渚。”

《竹書紀年前編》曰:“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渚,履巨人跡,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箋:“按,華胥,地名,在陜西藍田縣,小淵曰渚。”

浐灞兩河沿岸古文化遺址分布圖

華胥陵位於華胥鎮以北,村落西邊是華胥溝,而越過華胥溝就是宋家村。這裏與《藍田縣志》中所記載的華胥渚(華胥與其子女居住之地)十分吻合 。在宋家村南塬有一座古廟名為“三皇廟”,曾有石碑刻文:“古華胥伏羲肇娠地”等字樣,與《宗書·付瑞志》的記述相近 。三皇舊居在北魏時即受到祭祀,一直延續至今。

在華胥鎮附近,發現舊石器遺址數十處之多,新石器人類遺址20多處。著名學者石興邦、劉士莪、任本命等人應邀趕赴藍田,從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等不同角度,對母系氏族的起源、華胥族團的生成、歷史的沿襲及現存遺跡與歷史傳說記載的對照進行考證後認為,從伏羲誕生前到炎黃出現時存在的華胥古國相當於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約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為甘肅西部、陜西渭河流域及黃河流域之一段。

古華胥碑

20世紀80年代,陜西省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灞橋區洪慶街道辦下轄的燎原村發現老牛坡遺址,這裏與藍田縣華胥古鎮接壤。老牛坡遺址被考古界斷定為陜西境內的商代重要遺址,後被評為中國考古年度十大發現之一。據劉士莪《老牛坡遺址發掘報告》結論稱,該遺址早期文化遺存還是古崇國所在地。李學勤在《海外訪古記(四)》也認為老牛坡遺址“從歷史地理上看,很可能屬於崇國”。《史記·夏本紀》司馬貞索隱:“鯀封崇伯。”《國語》稱:“崇伯鯀”,說明鯀的早期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