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章 終章 (4)
關燈
小
中
大
釀成,我悔不當初。”
行景的神情始終淡淡的,她卻明白是痛苦教會了他成長。
一開始,或許他們並不是愛,她對他懷抱著好奇與期待,而他對她更多的是要彌補缺憾與擔起責任。
可誰說一開始不是愛,之後便沒有愛呢?
不是所有的陳釀一開始就有那樣的濃香。
責任與愛比起來,有時候責任更重。
行景是武將,是在刀口上舔血討生活的武將,她適應深閨大宅、看書聽風的日子,卻對一大群穿著盔甲鬧鬧嚷嚷地到自家庭院裏要嫂子給做大鍋飯吃的將士們驚詫得眉毛鼻子都快掉了。
一開始還能輕撚裙裾,在這群冒著臭汗的男人堆裏踮起腳尖找空走路,到後來,便漸漸變成看見有將士捧著碗大喇喇地嚼飯吃時,都能撩起袖子中氣十足地吼上一句,“吃飯不準出聲音!不準掉渣兒!以為內院的女孩兒們打掃時不累嗎!”
福建的生活就像它的風又潮又淡,好奇與期待慢慢變成了尊崇與自豪,可承擔責任與彌補缺憾卻逐漸成為男人的習慣。
他們住在軍營裏,來往的都是聲音粗獷的男人,就連將領們身邊的妻室亦是既能拿針又能扛刀的好手。
她的男人是百裏挑一的英雄,她又怎麽能拖後腿呢?
管賬、禮待下士、既能抹開顏面又能撐得住場,既然輕聲細語的閨秀沒有辦法適應東南那又急又高的海浪,那近墨者黑的辣子總能夠與她的英雄並駕齊驅吧?
“我最喜歡聽你吼那群兔崽子的聲音。”
——這是賀行景說過最動人的情話。
有風拂過,不遠處已經沒有阿秋鬼哭狼嚎的聲音了,她似乎在長廊裏站得有些久了。
羅氏輕笑著斂頭提裙向裏走去,心裏暗下決心,今兒個男人回來,她一定要對他說——
“我最喜歡你胸膛上的那道刀疤。”
永不磨滅。
深入心扉。
番外|憶來生
“話道,大周定京勳貴士族盂縣賀氏,賀太公賀知孝公以謀士隨太祖征伐戎馬半生,待太祖即位,大封從龍之臣,賀老太公以文臣之左,賜丹書鐵券得封臨安侯,入閣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往來皆名儒,相交非白丁。”
好一個鐘鳴鼎食、簪纓權貴之家。
哦,我就看看,這可和我沒太大關系。
我姓周,住在慈和宮,吃的是皇糧,使喚的是宮裏頭的人,所以無論臨安侯賀家是平步青雲了呢,還是節節敗退了呢,著實與我沒太大關聯。
但是我還是喜歡四處尋mo到久籍古書來瞅上一瞅。
因為我那可憐的娘親,姓賀。
不僅是賀家人,還是臨安侯府的千尊萬貴的嫡長女,外祖母去得早,在宮裏頭長到十六七,便說了個風頭正勁的新貴晉王,先是側妃進門,等生了我那早夭的哥哥後,這才扶了正,可惜晉王妃那個位子還沒坐熱乎,便撒手歸西了。
聽人說,我娘親和賀家一向走得遠,到我這輩,自賀老太太過身之後,聯系就更少了,只是偶爾有在西北游歷的親舅舅和方家舅公送來的小玩物件兒。
而賀家老宅那一屋子人,我也就只見過幾面,只認得出來誰是我外祖公,誰是我那厲害悍氣的後外祖母,誰是後祖母生的小舅舅。
這樣疏遠的關系,你們說,我與他們家還能有什麽關聯?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再說說我的親娘。
——好好一個世家貴女,活了一世,活得既慘又苦。
俗話說得好,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這話拿來安到我那可憐的親娘身上倒是很合適。
宮裏頭慎言謹行,這些話全是我四下打聽了好久這才前後聯系琢磨全乎了的。
事關母親的話兒,可不敢求姨婆方太後告訴我——旁人在姨婆跟前一提起母親的名諱,姨婆一整天便郁郁寡歡下去,見著我時會摟一摟,再嘆口氣,可一句話也不說。
蔣嬤嬤說姨婆是“既舍不得又心疼又怪罪”,幾種情緒一相加,倒不明白該說些什麽了。
我琢磨了一下,奈何年弱智短,實在是沒法子理解那種大人似的心態,既然不明白,幹脆將這事兒一丟,liao起袖子踩在小杌凳上,去撥弄一直高掛在門堂上的那盞琉璃風鈴,再把蓮玉姑姑編的竹蜻蜓插在上頭。
竹蜻蜓綠油油的,襯著透明發亮的琉璃,煞是好看。
母親走得早,我四歲還未滿就沒了娘,對這個出身顯赫的女人只有個模模糊糊的印象,常年臥在chuang榻上,滿屋子都是藥味,她總是隔著幔帳見我,很mimeng的神se被煙青的簾帳一漾,顯得更悲憫,她手從層層疊疊的幔帳裏伸出來,可伸到一半又縮回去,然後嗓音十分低沈地囑咐我的奶嬤嬤將我抱走,“…別讓惠姐兒見到我這般模樣,仔細過了病氣。”
母親的病總不見好,常常咳常常咳,生病讓人憔悴,我記憶中的是那個形銷骨立的娘親,可在閔賢妃娘娘的工筆仕女圖上卻是一個手執團扇,下頜圓潤,明眸皓齒,看起來很明媚的少女,賢妃娘娘常喜歡摟著我笑道,“…這就是你母親,你的鼻子、眼睛長得都像她,倒是xing子不太像,你母親個xing倔氣,你小小年紀卻很豁達。”
大約母親也希望我記住的是畫上的明艷的那個樣子。
我喜歡閔賢妃娘娘,很是婉和的一個女人,自打看了這幅工筆畫之後,我便更喜歡她了,恨不得日日都往未央宮跑。
去個十來天,大約能碰見聖上一次。
聖上每回到未央宮,賢妃娘娘就得先拿出一疊厚厚的本子,一筆一筆的賬目列出來念給聖上聽,次次都是那些玩意兒,無外乎“鳳儀殿的賬目”、“六司的出入”、頂多再加上個“皇城外宮燈油火錢”,賢妃娘娘念得碎碎叨叨的,闔宮上上下下都得念到,我捉了一耳朵聽都快睡著了,難為聖上還聽得十分專註且安詳。
是的,安詳。
嗯…
聖上不太能算個很溫和的人,常常能聽見儀元殿的shi從們被杖斃拖到東苑去的消息,或是三天兩頭便大發雷霆,書桌上需要再換一批筆墨紙硯。
伴君如伴虎,可這個君不太像虎,像只大犬,見著人就開始狂吠,吠叫了半天卻不敢下口咬。
我偷mo將這話告訴姨婆,看不清姨婆的情緒,只能聽見姨婆滄桑低沈的聲音,“誰壓制久了,都得瘋。”
不過還好,聖上待我倒是極寬和的,聖上膝下無兒子,陳皇後生的是女兒,其他的妃妾生的也是女兒,闔宮上下加上我,統共住了五個小姑娘,照年紀算起來,我算是行四,本是宗室女,可一概份例都是照著兩個嫡公主來,嫡公主有的雲絲錦我也有,我的還是絳紫se的,嫡公主沒有的明前茶,我還是有——西北送來的。
雖是賢妃娘娘管宮裏頭的賬,可這諭旨卻是聖上親下的,陳皇後生的二公主同我年歲相仿,怕就是因為此種緣由,一見著我便有些吹鼻子瞪眼,就差手指頭沒戳到我腦袋門兒上,跟個烏雞眼似的,“…看你可憐兮兮的沒了娘,這是父皇可憐你,給的擡舉。別以為你就能同正經八百的公主一個樣兒了,再擡舉也變不了你就是個小fu生養的種!也變不了你那早死的娘一開始是個妾!也變不了你就是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孤女!”
說實在話,我也不知道她上哪兒聽了這麽多的言語,大公主也是陳皇後生的,人家見著我就是笑,笑雖笑,卻不同我說話,也約束下頭人不許同我說話。
只有二公主比較喜歡情緒外放,我si心揣測,大約是生二公主的時候,陳皇後正病著,來不及親自帶她,便將她放到了安和宮讓聖上的生母王太妃帶。姐妹兩受的教不同,自然對我呈現的惡感不同。
什麽fu道貞德呀,什麽臉面擡舉啊,什麽沒羞沒臊呀,什麽臭味相投啊,都是二公主樂意說的。
前者大抵都是多用於對我本身發動攻擊,後頭一個字兒卻是對我喜歡往未央宮跑的專屬形容。
明明大家都是七八歲的小姑娘,我詞匯匱乏,她都上哪兒聽這麽多的新詞兒好詞兒呀?
我深表疑huo,在我疑huo的同時,也在無形中降低了她對我的擊打度——我都聽不懂,上哪兒氣去?我既然不氣,頂多沖她白一眼然後拉著蔣嬤嬤回慈和宮,她追不到那處去,自然也拿我沒辦法。
相安無事這麽些年,只這回我是動了真氣,什麽小fu不小fu的,什麽妾不妾的,什麽死不死的,我只明白一點,她這是在貶我娘。
我雖喜歡挑軟柿子捏,可不代表硬柿子我不敢吃。
天大地大,管她什麽嫡公主大公主,我抓著她的手,張口便咬,我正換牙,門牙沒了,想了想只好把她手指頭戳到裏頭拿大牙咬。
小姑娘肉多,一咬下去糯滋滋兒的。
我在咬,二公主在慘叫,叫聲跟殺驢似的.
我咂巴咂巴嘴,把她手指頭從嘴裏撈出來,粘答答的全是我的口水,哦,肉上還能隱約見著向外冒血絲的一個深牙印。
我是暢快了,可有人不幹了。
陳皇後手上沒管權,在宮中一向深居簡出,連除夕家宴亦極少出現,這回卻勃然大怒,已臨近晚膳,仍浩浩蕩蕩地帶著人堵在慈和宮門口,一大股子暖茉莉香的味兒,我躲在花間都嗅到了。
姨婆日漸老了,兩鬢斑白,卻仍一只手拄著拐杖,一只手拉著大氅要將大門拉開,我心知闖下禍事,紅著雙眼擋在姨婆身前,“您不用出去,一人做事一人當,是阿惠犯的錯,阿惠一個人擔,外頭風涼,您別吹著了寒。”
姨婆笑,笑得眼角的紋路很清晰,“你有什麽錯?是二公主犯了口舌之忌在先,你說不出那些齷齪誅心之話來回擊,只好憑本能反擊。且放心吧,陳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罷了…”
不在酒在什麽?
我邊哭邊打哭嗝兒,趴在窗臺上透過菱花琉璃窗欞向外瞧,姨婆背影佝僂,陳氏盛氣淩人,突然有些明白偷摸聽見姨婆與蔣姑姑說得那些話裏的道理了,“如今朝中已無人可與陳家並肩,皇帝要蓋什麽玉璽印都得陳顯先點頭。可惜閔寄柔要發力,陳婼壓不住,內宮失守,陳顯的手插不進內宮來,就沒法子全然握住朝政,朝外又有賀、閔二家緊追不舍,方家率兵偏安西北,隨時威脅定京。只要陳婼一天沒兒子,一天拿不回內宮的管事權,陳家的繁榮就只是曇花一現罷了,陳顯不可能甘心的。”
我知道陳顯是誰——一個臉長長的,白胡子白頭發的老頭兒,天天琢磨著要當佞臣,把持著朝政不放,“皇上空有個名頭,卻什麽也做不成,連娶誰納誰都要受人制肘,所以整日才板著個臉,一副誰都欠他二百兩的架勢”,這也是蔣嬤嬤的原話。
宮燈暈紅,陳皇後先出言開腔。
番外|憶來生(二)
“母後何必為賀氏拼了一把,如今又要為她長女搏,一輩子累得個沒完了,今日既敢傷人,來日怕能做出愈發荒唐之事,您也年歲大了,還不如放手將這孩兒歸家,晉王不是還有個側妃是先頭那位的庶妹嗎?親姨媽照料,怎麽著也比您來的精細。更何況,前頭那個就沒成器,還將您的臉打得啪啪直響,難不成這個就是個能成大器的?別費盡心力護著養著,又養出個沒羞沒臊的賀行昭來。”
“難不成不成器就不養了?”方太後撐著拐杖也笑起來,“咱們家又不是陳家,得用的養著捧著,沒用的丟了扔了——自打你生了二公主,以你身弱微恙的由頭,閔寄柔把宮裏頭的權接過去後,陳夫人多久沒進宮來瞧你了?一個生不出兒子,又手段沒人高桿的棄子罷了,也有膽量帶著人手來慈和宮堵哀家。先把鳳儀殿裏頭歡哥兒的血擦幹凈,再來興師問罪吧!”
陳皇後身形一抖,終是忍了忍,到底折身返宮去。
女人說話呀,講究的就是一個直中紅心。
我耳朵貼在窗欞邊兒,mimi瞪瞪中聽見“歡哥兒”三個字,哭腫的眼睛猛地一睜開,那不就是我那早夭的哥哥嗎?
鳳儀殿裏歡哥兒的血…擦幹凈…
我一個大喘氣兒,隔了良久,勁兒也沒緩過來。
“郡主…”
是蔣嬤嬤在輕聲喚我。
我扭過頭去看,卻發現蔣嬤嬤站在昏黃暈染的宮燈之下,很是踟躕的模樣。
我卻陡然明白過來,這是姨婆在給我下猛藥。
事後,陳皇後選擇息事寧人,王太妃久居姨婆的高威之下心雖疼,卻沒法開口,陳顯七老八十了顧著練太極養生息都來不及,哪裏會為了兩個小姑娘爭嘴打架的事興師動眾,若傳了出去,說起來也不好聽。
這事兒歇了下來,我卻大病一場,病裏頭綿綿軟軟的,好似是睡了一個長覺,一覺起來門牙就冒了個小米尖兒,不僅個兒長足了,好似還懂了許多事,至少明白了我那早夭的哥哥是怎麽走的,我那一直未曾lu面的親爹待我又是個怎麽樣的態度。
病裏頭,我那親爹進宮來請安順道拐過來瞅我,帶了一股子暖茉莉的香氣,本是隔著帳子瞅,瞅了瞅大約是嫌帳子礙事兒,一把liao開來,搬了個杌凳坐我身邊兒,細聲問我,“頭還疼嗎?”
我揪著被角搖頭。
“吃得下東西嗎?”
我小雞啄米點頭。
隔了好久,沈默了又沈默,這才問出聲兒來。
“還想在宮裏頭住嗎?要不咱們回家吧。宮裏頭貴人多,咱們身份沒那般貴重,惹了人眼,我也護不住你。還不如回晉王府去,人少事少,方太後也老了,別叫她擔心。”
我手上揪住的被角一松,再擡頭瞅好久未曾見到過的親爹,他神情很遲疑好像是在試探著試探著說出這番話來。
我扭頭看shi立於旁的蔣嬤嬤,蔣嬤嬤頭埋得低低的,我也瞅不清她是個什麽意思,只好又將頭扭回來,鬏鬏掃在肩膀上,歪著頭輕聲問他,“阿爹是怕我也死在鳳儀殿嗎?”
蓮玉姑姑倒抽一口涼氣。
爹轉頭看向蔣嬤嬤,哪知蔣嬤嬤卻一點兒不讓,動也不動。
爹的手撐在chuang沿上,青筋凸起,眼神朝下,默了良久,終是一邊起身向外走,一邊輕聲丟下一句話,“好好照料郡主…”
人漸走得遠了,我歪過身子去輕掀開幔帳探出頭來去瞅,卻正好看見爹垂著頭站在門框邊上,手扶在朱漆高門上,後背一抖一抖地在動。
我問蔣嬤嬤,“爹是在哭嗎?”
蔣嬤嬤幫我掖了掖被角,神se很平靜,回道,“約莫是吧。”說著說著卻笑起來,“王妃過世的時候,晉王連出殯禮都未現身,如今倒是我頭一回見著他哭。”
可哭又有什麽用呢?
連我都知道,縱然我流再多的眼淚,死去的小兔子也回來不了,更何況已經去了的人。
立時我沒應爹究竟是回去還是不回去,可翻了年頭,我還是老老實實收拾東西回晉王府住了一長段時候——我娘的忌日到了,我親爹請了幾位得道的高僧誦七七四十九的經。
一回去,高僧見著了,牌位也祭拜了,燈油也點了,我隨姨婆不太信這些,住了兩三日後,便琢磨著收拾東西回宮去瞧一瞧姨婆,哪曉得許久不見的親爹找了個黃昏牽著我往明珠苑去,趁著暮se講了許多話,從柵欄裏的幾枝岔出來的鳶尾花,講到還擺在木案上的母親以前頂喜歡的一只琺瑯酒壺,爹問我還記得不。
我搖搖頭。
爹便在餘暉下笑了起來,“那時候你還小,這麽長。”他比了個長度,繼續說,“連爹娘都不會叫,哪裏還記得到啊...這是你母親頂喜歡的一個酒壺,每年西北送了葡萄佳釀來,你母親就把酒灌進這個酒壺裏,你嘴饞非得咿咿呀呀嚷著要嘗,你母親就拿筷子頭沾了滴酒給你嘗…”
爹看起來很愉悅,我很少看見爹愉悅的神情,嗯…其實是我很少見到爹。
明珠苑裏靜悄悄的,但是還掛著幾盞燈籠,燈籠的光照在木案上。
我正好看見了琺瑯酒壺折射出的那道銀光。
我們倆從裏間走到外間,再從外間走回裏間,娘用過的胭脂膏已經凝成一坨了,娘用過的銅鏡卻照舊還很清晰,我和爹的臉全都映在銅鏡裏,爹看我的神情,好像穿過了好幾十年。
之後我就沒再提要趕緊收拾東西回宮去了,反正也只有四十九天。
白天僧人要念經,我就在小苑裏聽書描紅,跨院的賀妃討厭得很,常常端著食匣子跑過來擾我,話裏話外透著親近,口口聲聲叫著“惠姐兒”,我不耐,只說“母親叫我惠姐兒,姨婆叫我惠姐兒,賀妃叫我郡主才算有禮數。”
像戳到了她脊梁骨似的,哭得梨花帶雨地嚷起來,無非是什麽“我是你母親的妹妹,也算長輩,叫一句惠姐兒算是折辱了嗎?郡主嫌我身份低,卻也不想想我同王妃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親姐妹…”
我嘆了口氣,蓮玉姑姑待她是老熟人了,把她往門口一推,再手腳麻利地往地上灑了盆開水。
地上滋滋冒熱氣,她卻仍在嚷個沒完了。
也不曉得事是怎麽傳到爹耳朵裏頭,反正我是沒再見著過賀妃了,聽人說是被送到了莊子裏去養老了。
蠻好笑的,這才不到三十就養老了。
四十九天過得快,臨了臨了,我找不著酒,也不想找小廚房要,鬼使神差地mo了串葡萄塞在袖子裏頭往明珠苑去,將近花間,卻聽見裏頭有動靜,趕忙縮成一團,戳了個縫兒往裏看,卻見爹正用著那盞琺瑯酒壺喝酒,嘀嘀咕咕不曉得在說些什麽,我腳下放輕便,越發靠近,這才聽了個清楚。
“阿嫵啊…我曉得我對不住你,我這輩子唯一對得住的人就是她,唯一放在心上的人也是她。她說她是無心的,她說是哥兒腳下滑落進了水潭子裏,她說她讓人將歡哥兒撈起來的時候,歡哥兒早就沒了生氣。我那時候蠢,她說什麽我都信,她一哭一跪再一求,我想算了吧,左右也鬥不過陳家,和她死磕不過徒勞,更何況她還是無辜…”
我僵在墻角,整個身子都貼到墻壁上了,嘴巴上全是灰,屏息凝神。
裏間的聲音都能聽出來醉醺醺的。
“你原先說我蠢,我還非不信。如今阿惠在宮裏頭,我整日整日地提心吊膽,一聽阿惠和二公主打起來驚動了她,我立時嚇得朝服都沒換,縮在太液池等她,你知道她對我說什麽了嗎?‘…我不要的,別人也休想要。若當時歡哥兒不死,你與賀氏總能慢慢過到一塊兒去,到時候我怎麽辦?我仍是孤家寡人一個…’”
“歡哥兒去後,你心疼得一病不起,後來的病根就是那時候落下的。我卻執迷不悟,只想著該怎麽樣將此事掩下去,甚至拿出正妃的位子來敷衍你…”
“阿嫵啊…你說我怎麽這麽蠢啊…怎麽就這麽蠢啊!”
裏頭的人哭得讓人胸悶,我也莫名其妙地紅了眼睛,緊了緊袖口裏的那串葡萄,想一想,一彎腰將葡萄串擱在了廊口上。
回宮之後,姨婆問我想不想回去住下去,我搖搖頭,姨婆也再不說什麽了。
我十一歲那年,朝裏朝外都有些不太平靜——陳顯走了順真門中軸的禦道。
那天晚上儀元殿三個內侍都被打得血肉模糊地拖到了東苑,閔賢妃娘娘親自去了趟鳳儀殿,不過兩三個時辰之後,便又出來了,緊接著就是內侍封了鳳儀殿的大門。
慈和宮上上下下也不平靜,王太妃拖著二公主搬到了慈和宮住,我領著人將隔壁一間小院子收拾了出來,我和二公主結下的梁子還沒全好,可一看見二公主挎著一張臉的樣子倒也當真驚了一大跳。
陳顯若當真要反,論誰勝誰負,陳皇後膝下的兩個女兒都是頂可憐的,裏外都不是人。
番外|憶來生(三)
大公主還成,一早嫁到邕州去了,還算有了著落。
這若是陳家落了敗,陳皇後遲早身亡,這二公主就得頂著謀逆罪後子嗣的名聲葬送一生。
若是陳家得了勝,她又偏偏姓周…
好生糾結。
我卻私心覺得二公主壓根沒想這麽深來著,她不歡喜,純屬是不願意搬到慈和宮來罷了。
她一直沖我蹬鼻子上臉,我也忍了,誰會和一個註定有著悲慘人生的人認真計較呢?
等了半天,沒等來陳顯謀逆,反倒等來了有人來給我說親——陳夫人想把我說給陳家那位嫡長孫,她在姨婆跟前大放厥詞,姨婆悲天憫人地攥著佛珠裝相,臨了臨了才仿佛大徹大悟地點點頭說,“…行了,哀家知道了,你且先回去吧。”
陳夫人笑一笑,再將眼神放到我身上一會兒,又說,“…我們家是琢磨著郡主是您養大的,不好繞過去,首閣年歲越大,脾性越發不好,竟然還想直接去晉王府提親,遭我攔下來了…您好好想想,陳家長孫配宗室郡主當真不算虧。”
姨婆手上一滯,面色陡然變得鐵青。
她老人家活了這麽一輩子,還沒被人指著鼻頭威脅過呢。
陳夫人走後,姨婆和慈和宮上上下下都顯得很平靜,只我一人憋得一口老血險些沒噴出來。
陳家長孫我是見過的,比我還小半年,是老來子,平時是舍不得打又舍不得罵,脾性心智,和他爹一模一樣,楞頭得丈二和尚都摸不著頭腦。一張臉長得都夠去犁地了,含沙射影罵他是馬臉,他先是笑呵呵地跟著說。後來才反應過來不對勁,便跑到大人跟前告黑狀。
我心裏是清楚陳家人為什麽要把主意打到我身上的。
爹如今是越發的避世歸隱了。只是聖上同他是舊年兒時的情分,不僅封了王,甚至還將內衛禁軍交到他手上管。
大周這麽幾百年,什麽都變過,就只有內衛禁軍一直姓周。
內衛的虎符和調任權,除非陳顯再投個胎投到周家來,否則他再大權在握也拿不到。
爹現在是破罐子破摔。無牽無掛,上無老子娘,中無妻室愛妾,就剩個我了。
爹滑不溜手。陳家便自以為是地認為我是可以牽制爹的尾巴。
我爹巴巴跑進宮來,和姨婆神神叨叨說了老半天,又囑咐了我幾句話,無非是“聽姨婆的話,不許自有主張”、“姨婆是為你好。爹也是為你好”之類的。
我摸不著頭腦,只好順著他點頭。
陳夫人給了姨婆三天時間考慮,三天之後,陳夫人如約而至,姨婆老神在在地一拍腦門。“哎喲”一聲,這才想起來道,“哎喲!我倒給忘了,晉王一早就把阿惠說給了她親舅舅家的表哥,叫…叫什麽名兒來著?”
姨婆側身問蔣嬤嬤,蔣嬤嬤接過話頭應和道,“賀長修,如今在平西關內任六品副僉事,是原先的晉王妃在賀家大爺臨去平西關的時候定下來的,都好些年頭了。定的娃娃親,一早就過了庚帖,陳夫人若不信,盡可以讓閔賢妃娘娘佐證。”
陳夫人來不及說話,姨婆哈哈笑起來,神色很舒心,“你也是知道的,表哥表妹的,都是天定的緣分,若沒你先提起來,哀家也不會問了晉王,更沒可能記起這樁婚事來。”
我臉黑得像鍋底灰,陳夫人直接臉黑得像炭灰。
也就是說我得趕緊嫁到西北去,才能避開即將到來的禍事。
兩廂通了口徑,西北的迎親兵馬就到了,這拿浩浩蕩蕩的軍隊來迎親的,扳著手指頭算一算,也只有西北方家如今做得到了。
陳顯手上捏著一半九城營衛司的兵馬不敢硬碰硬,象征性地攔了攔——無非是告訴欽天監說吉日還得等多久多久多久,姨婆一句話,“哀家活了這麽多年頭,還從來沒信過這碼子事兒”,欽天監的阻攔出師未捷身先死。
爹一連三日都進進出出宮闈,提早兩天將我接回了晉王府了,我連葡萄都來不及放在明珠苑前頭,就跟做夢似的,被人蒙上了紅蓋頭,手裏頭塞了支玉芴,急吼吼地就顛兒在花轎裏頭由著盔甲的輕騎護送著向西北走。
出門子那天,蓮玉姑姑哭得不成人形,哭了又哭地拽著我,直說愧對了母親,“...讓郡主十三歲就嫁了人,這還沒在家裏好好養上幾年呢。”
這事兒趕事兒的,十三歲就出了門子,我尚且沒有驚慌失措,蓮玉姑姑卻跟受了多大刺激似的。
最後反倒變成我一聲兒接一聲兒地寬慰她。
姨婆拄著拐杖來送親,要臨走了湊我耳朵邊說了句話,“替我和你娘好好瞧一瞧西北碧藍的天。”
我想哭得不得了,姨婆卻嚴令不許哭,我只好一抽一搭。
我沒胞兄胞弟,是端王府上的堂哥背著我送上轎,我伏在堂哥的背上,回頭望,風將蓋頭揚起來,正好看見爹一個人站在晉王府門口。
定京到西北的路遠得很,送親的隊伍一路走走停停,我反應有點慢,都過了山東了,這才想起來。
咦,這怎麽過了一城,送親的人馬就少了一大半啊。
等一進平西關,好家夥,我身邊只剩了一百來人了。
沒及笄,又是嫁的自己舅舅家,怎麽來都好。
我凡事不想多,既來之則安之,蒙著蓋頭正啃著孜然羊肉腿,一挑開蓋頭,我羊腿還沒啃完,手上油滋滋地也來不及藏,咧開嘴沖那人一笑。
新晉夫婿是個老實人,怯生生地遞了張帕子過來,讓我擦一擦,然後安安分分地坐在了我身邊,離我半丈遠,也不同我說話,也不同我笑。
大概他不喜歡我吧。
我心裏想,也是,除了胡亂抓住這哥們兒,還能上哪兒找一個這麽夠義氣,能“犧牲”自個兒救我於水火之中的好男人啊。
我有點委屈,想開口說話,可口裏的羊肉還沒嚼完,只好三兩口囫圇吞下肚,哪知孜然辣椒面烈得很,卡在嗓子眼裏辣得生疼,我眼淚汪汪地拍拍賀長修求救。
賀長修趕忙給我倒了杯茶水來,一道撫我後背,一道有些手足無措,“若喜歡吃,說就是…我才來西北的時候也喜歡吃…”
他是在安慰我嗎?
我抹了把眼睛,“誰說我是因為好吃吃急了的!我是為了吃完,好趕緊和你說話,這才嗆到了!”
賀長修臉一紅,慢慢騰騰地從半丈遠磨磨蹭蹭地坐近到了我身邊。
我咧開嘴笑起來。
他肯定不會不喜歡我的。
我心裏十分舒暢地有了點兒譜。
我前腳嫁到西北成了婚,後腳定京就亂成了一鍋粥。
一向閑散的宗室前皇六子,現端王殿下親率五千兵馬毫無征兆地摸黑突襲了陳府,生擒陳顯夫婦以及陳放之一家,端王長子又領五千兵馬圍住臨安侯府,生擒早與陳顯有所勾結的臨安侯賀琰夫婦,兩家勳貴皆被當成了質子,一半的九城營衛司群龍無首,不知該如何行事。
而後京畿一帶的兵馬傾巢而出,突圍定京。
之後誰輸誰贏,我就知不道了。
定京出來的消息傳到西北得花五六天的時候,我們手上拿到的消息已經是定京成五六天前的消息了,也就是說在我們拿到這則消息時,定京城其實早已塵埃落定了。
只要我在乎那些人平安和樂,別的我一點也不關心。
“你猜誰會贏?”
賀長修笑瞇瞇地問我。
我輕橫他一眼,“打著送嫁的名堂送兵馬,誰能想到一向與世無爭的端王會一直和西北有聯系,最後成為那只捕到螳螂的黃雀?”
賀長修很是愉悅地笑起來,十分鄭重地許了承諾,“過段日子我帶你去草原騎馬。”
我笑著點了點頭。
我要替姨婆和母親,把西北湛藍湛藍的天、綠油綠油的草、還有漫山遍野疾馳的馬兒,全都看在眼裏。
全都記在心裏。
那些被生命拘束在定京城裏的人兒啊。
我在平西關內,替你們活,替你們無所拘束。
【文章到此終了,起於定京,結於西北。起於拘束,終於自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行景的神情始終淡淡的,她卻明白是痛苦教會了他成長。
一開始,或許他們並不是愛,她對他懷抱著好奇與期待,而他對她更多的是要彌補缺憾與擔起責任。
可誰說一開始不是愛,之後便沒有愛呢?
不是所有的陳釀一開始就有那樣的濃香。
責任與愛比起來,有時候責任更重。
行景是武將,是在刀口上舔血討生活的武將,她適應深閨大宅、看書聽風的日子,卻對一大群穿著盔甲鬧鬧嚷嚷地到自家庭院裏要嫂子給做大鍋飯吃的將士們驚詫得眉毛鼻子都快掉了。
一開始還能輕撚裙裾,在這群冒著臭汗的男人堆裏踮起腳尖找空走路,到後來,便漸漸變成看見有將士捧著碗大喇喇地嚼飯吃時,都能撩起袖子中氣十足地吼上一句,“吃飯不準出聲音!不準掉渣兒!以為內院的女孩兒們打掃時不累嗎!”
福建的生活就像它的風又潮又淡,好奇與期待慢慢變成了尊崇與自豪,可承擔責任與彌補缺憾卻逐漸成為男人的習慣。
他們住在軍營裏,來往的都是聲音粗獷的男人,就連將領們身邊的妻室亦是既能拿針又能扛刀的好手。
她的男人是百裏挑一的英雄,她又怎麽能拖後腿呢?
管賬、禮待下士、既能抹開顏面又能撐得住場,既然輕聲細語的閨秀沒有辦法適應東南那又急又高的海浪,那近墨者黑的辣子總能夠與她的英雄並駕齊驅吧?
“我最喜歡聽你吼那群兔崽子的聲音。”
——這是賀行景說過最動人的情話。
有風拂過,不遠處已經沒有阿秋鬼哭狼嚎的聲音了,她似乎在長廊裏站得有些久了。
羅氏輕笑著斂頭提裙向裏走去,心裏暗下決心,今兒個男人回來,她一定要對他說——
“我最喜歡你胸膛上的那道刀疤。”
永不磨滅。
深入心扉。
番外|憶來生
“話道,大周定京勳貴士族盂縣賀氏,賀太公賀知孝公以謀士隨太祖征伐戎馬半生,待太祖即位,大封從龍之臣,賀老太公以文臣之左,賜丹書鐵券得封臨安侯,入閣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往來皆名儒,相交非白丁。”
好一個鐘鳴鼎食、簪纓權貴之家。
哦,我就看看,這可和我沒太大關系。
我姓周,住在慈和宮,吃的是皇糧,使喚的是宮裏頭的人,所以無論臨安侯賀家是平步青雲了呢,還是節節敗退了呢,著實與我沒太大關聯。
但是我還是喜歡四處尋mo到久籍古書來瞅上一瞅。
因為我那可憐的娘親,姓賀。
不僅是賀家人,還是臨安侯府的千尊萬貴的嫡長女,外祖母去得早,在宮裏頭長到十六七,便說了個風頭正勁的新貴晉王,先是側妃進門,等生了我那早夭的哥哥後,這才扶了正,可惜晉王妃那個位子還沒坐熱乎,便撒手歸西了。
聽人說,我娘親和賀家一向走得遠,到我這輩,自賀老太太過身之後,聯系就更少了,只是偶爾有在西北游歷的親舅舅和方家舅公送來的小玩物件兒。
而賀家老宅那一屋子人,我也就只見過幾面,只認得出來誰是我外祖公,誰是我那厲害悍氣的後外祖母,誰是後祖母生的小舅舅。
這樣疏遠的關系,你們說,我與他們家還能有什麽關聯?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再說說我的親娘。
——好好一個世家貴女,活了一世,活得既慘又苦。
俗話說得好,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這話拿來安到我那可憐的親娘身上倒是很合適。
宮裏頭慎言謹行,這些話全是我四下打聽了好久這才前後聯系琢磨全乎了的。
事關母親的話兒,可不敢求姨婆方太後告訴我——旁人在姨婆跟前一提起母親的名諱,姨婆一整天便郁郁寡歡下去,見著我時會摟一摟,再嘆口氣,可一句話也不說。
蔣嬤嬤說姨婆是“既舍不得又心疼又怪罪”,幾種情緒一相加,倒不明白該說些什麽了。
我琢磨了一下,奈何年弱智短,實在是沒法子理解那種大人似的心態,既然不明白,幹脆將這事兒一丟,liao起袖子踩在小杌凳上,去撥弄一直高掛在門堂上的那盞琉璃風鈴,再把蓮玉姑姑編的竹蜻蜓插在上頭。
竹蜻蜓綠油油的,襯著透明發亮的琉璃,煞是好看。
母親走得早,我四歲還未滿就沒了娘,對這個出身顯赫的女人只有個模模糊糊的印象,常年臥在chuang榻上,滿屋子都是藥味,她總是隔著幔帳見我,很mimeng的神se被煙青的簾帳一漾,顯得更悲憫,她手從層層疊疊的幔帳裏伸出來,可伸到一半又縮回去,然後嗓音十分低沈地囑咐我的奶嬤嬤將我抱走,“…別讓惠姐兒見到我這般模樣,仔細過了病氣。”
母親的病總不見好,常常咳常常咳,生病讓人憔悴,我記憶中的是那個形銷骨立的娘親,可在閔賢妃娘娘的工筆仕女圖上卻是一個手執團扇,下頜圓潤,明眸皓齒,看起來很明媚的少女,賢妃娘娘常喜歡摟著我笑道,“…這就是你母親,你的鼻子、眼睛長得都像她,倒是xing子不太像,你母親個xing倔氣,你小小年紀卻很豁達。”
大約母親也希望我記住的是畫上的明艷的那個樣子。
我喜歡閔賢妃娘娘,很是婉和的一個女人,自打看了這幅工筆畫之後,我便更喜歡她了,恨不得日日都往未央宮跑。
去個十來天,大約能碰見聖上一次。
聖上每回到未央宮,賢妃娘娘就得先拿出一疊厚厚的本子,一筆一筆的賬目列出來念給聖上聽,次次都是那些玩意兒,無外乎“鳳儀殿的賬目”、“六司的出入”、頂多再加上個“皇城外宮燈油火錢”,賢妃娘娘念得碎碎叨叨的,闔宮上上下下都得念到,我捉了一耳朵聽都快睡著了,難為聖上還聽得十分專註且安詳。
是的,安詳。
嗯…
聖上不太能算個很溫和的人,常常能聽見儀元殿的shi從們被杖斃拖到東苑去的消息,或是三天兩頭便大發雷霆,書桌上需要再換一批筆墨紙硯。
伴君如伴虎,可這個君不太像虎,像只大犬,見著人就開始狂吠,吠叫了半天卻不敢下口咬。
我偷mo將這話告訴姨婆,看不清姨婆的情緒,只能聽見姨婆滄桑低沈的聲音,“誰壓制久了,都得瘋。”
不過還好,聖上待我倒是極寬和的,聖上膝下無兒子,陳皇後生的是女兒,其他的妃妾生的也是女兒,闔宮上下加上我,統共住了五個小姑娘,照年紀算起來,我算是行四,本是宗室女,可一概份例都是照著兩個嫡公主來,嫡公主有的雲絲錦我也有,我的還是絳紫se的,嫡公主沒有的明前茶,我還是有——西北送來的。
雖是賢妃娘娘管宮裏頭的賬,可這諭旨卻是聖上親下的,陳皇後生的二公主同我年歲相仿,怕就是因為此種緣由,一見著我便有些吹鼻子瞪眼,就差手指頭沒戳到我腦袋門兒上,跟個烏雞眼似的,“…看你可憐兮兮的沒了娘,這是父皇可憐你,給的擡舉。別以為你就能同正經八百的公主一個樣兒了,再擡舉也變不了你就是個小fu生養的種!也變不了你那早死的娘一開始是個妾!也變不了你就是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孤女!”
說實在話,我也不知道她上哪兒聽了這麽多的言語,大公主也是陳皇後生的,人家見著我就是笑,笑雖笑,卻不同我說話,也約束下頭人不許同我說話。
只有二公主比較喜歡情緒外放,我si心揣測,大約是生二公主的時候,陳皇後正病著,來不及親自帶她,便將她放到了安和宮讓聖上的生母王太妃帶。姐妹兩受的教不同,自然對我呈現的惡感不同。
什麽fu道貞德呀,什麽臉面擡舉啊,什麽沒羞沒臊呀,什麽臭味相投啊,都是二公主樂意說的。
前者大抵都是多用於對我本身發動攻擊,後頭一個字兒卻是對我喜歡往未央宮跑的專屬形容。
明明大家都是七八歲的小姑娘,我詞匯匱乏,她都上哪兒聽這麽多的新詞兒好詞兒呀?
我深表疑huo,在我疑huo的同時,也在無形中降低了她對我的擊打度——我都聽不懂,上哪兒氣去?我既然不氣,頂多沖她白一眼然後拉著蔣嬤嬤回慈和宮,她追不到那處去,自然也拿我沒辦法。
相安無事這麽些年,只這回我是動了真氣,什麽小fu不小fu的,什麽妾不妾的,什麽死不死的,我只明白一點,她這是在貶我娘。
我雖喜歡挑軟柿子捏,可不代表硬柿子我不敢吃。
天大地大,管她什麽嫡公主大公主,我抓著她的手,張口便咬,我正換牙,門牙沒了,想了想只好把她手指頭戳到裏頭拿大牙咬。
小姑娘肉多,一咬下去糯滋滋兒的。
我在咬,二公主在慘叫,叫聲跟殺驢似的.
我咂巴咂巴嘴,把她手指頭從嘴裏撈出來,粘答答的全是我的口水,哦,肉上還能隱約見著向外冒血絲的一個深牙印。
我是暢快了,可有人不幹了。
陳皇後手上沒管權,在宮中一向深居簡出,連除夕家宴亦極少出現,這回卻勃然大怒,已臨近晚膳,仍浩浩蕩蕩地帶著人堵在慈和宮門口,一大股子暖茉莉香的味兒,我躲在花間都嗅到了。
姨婆日漸老了,兩鬢斑白,卻仍一只手拄著拐杖,一只手拉著大氅要將大門拉開,我心知闖下禍事,紅著雙眼擋在姨婆身前,“您不用出去,一人做事一人當,是阿惠犯的錯,阿惠一個人擔,外頭風涼,您別吹著了寒。”
姨婆笑,笑得眼角的紋路很清晰,“你有什麽錯?是二公主犯了口舌之忌在先,你說不出那些齷齪誅心之話來回擊,只好憑本能反擊。且放心吧,陳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罷了…”
不在酒在什麽?
我邊哭邊打哭嗝兒,趴在窗臺上透過菱花琉璃窗欞向外瞧,姨婆背影佝僂,陳氏盛氣淩人,突然有些明白偷摸聽見姨婆與蔣姑姑說得那些話裏的道理了,“如今朝中已無人可與陳家並肩,皇帝要蓋什麽玉璽印都得陳顯先點頭。可惜閔寄柔要發力,陳婼壓不住,內宮失守,陳顯的手插不進內宮來,就沒法子全然握住朝政,朝外又有賀、閔二家緊追不舍,方家率兵偏安西北,隨時威脅定京。只要陳婼一天沒兒子,一天拿不回內宮的管事權,陳家的繁榮就只是曇花一現罷了,陳顯不可能甘心的。”
我知道陳顯是誰——一個臉長長的,白胡子白頭發的老頭兒,天天琢磨著要當佞臣,把持著朝政不放,“皇上空有個名頭,卻什麽也做不成,連娶誰納誰都要受人制肘,所以整日才板著個臉,一副誰都欠他二百兩的架勢”,這也是蔣嬤嬤的原話。
宮燈暈紅,陳皇後先出言開腔。
番外|憶來生(二)
“母後何必為賀氏拼了一把,如今又要為她長女搏,一輩子累得個沒完了,今日既敢傷人,來日怕能做出愈發荒唐之事,您也年歲大了,還不如放手將這孩兒歸家,晉王不是還有個側妃是先頭那位的庶妹嗎?親姨媽照料,怎麽著也比您來的精細。更何況,前頭那個就沒成器,還將您的臉打得啪啪直響,難不成這個就是個能成大器的?別費盡心力護著養著,又養出個沒羞沒臊的賀行昭來。”
“難不成不成器就不養了?”方太後撐著拐杖也笑起來,“咱們家又不是陳家,得用的養著捧著,沒用的丟了扔了——自打你生了二公主,以你身弱微恙的由頭,閔寄柔把宮裏頭的權接過去後,陳夫人多久沒進宮來瞧你了?一個生不出兒子,又手段沒人高桿的棄子罷了,也有膽量帶著人手來慈和宮堵哀家。先把鳳儀殿裏頭歡哥兒的血擦幹凈,再來興師問罪吧!”
陳皇後身形一抖,終是忍了忍,到底折身返宮去。
女人說話呀,講究的就是一個直中紅心。
我耳朵貼在窗欞邊兒,mimi瞪瞪中聽見“歡哥兒”三個字,哭腫的眼睛猛地一睜開,那不就是我那早夭的哥哥嗎?
鳳儀殿裏歡哥兒的血…擦幹凈…
我一個大喘氣兒,隔了良久,勁兒也沒緩過來。
“郡主…”
是蔣嬤嬤在輕聲喚我。
我扭過頭去看,卻發現蔣嬤嬤站在昏黃暈染的宮燈之下,很是踟躕的模樣。
我卻陡然明白過來,這是姨婆在給我下猛藥。
事後,陳皇後選擇息事寧人,王太妃久居姨婆的高威之下心雖疼,卻沒法開口,陳顯七老八十了顧著練太極養生息都來不及,哪裏會為了兩個小姑娘爭嘴打架的事興師動眾,若傳了出去,說起來也不好聽。
這事兒歇了下來,我卻大病一場,病裏頭綿綿軟軟的,好似是睡了一個長覺,一覺起來門牙就冒了個小米尖兒,不僅個兒長足了,好似還懂了許多事,至少明白了我那早夭的哥哥是怎麽走的,我那一直未曾lu面的親爹待我又是個怎麽樣的態度。
病裏頭,我那親爹進宮來請安順道拐過來瞅我,帶了一股子暖茉莉的香氣,本是隔著帳子瞅,瞅了瞅大約是嫌帳子礙事兒,一把liao開來,搬了個杌凳坐我身邊兒,細聲問我,“頭還疼嗎?”
我揪著被角搖頭。
“吃得下東西嗎?”
我小雞啄米點頭。
隔了好久,沈默了又沈默,這才問出聲兒來。
“還想在宮裏頭住嗎?要不咱們回家吧。宮裏頭貴人多,咱們身份沒那般貴重,惹了人眼,我也護不住你。還不如回晉王府去,人少事少,方太後也老了,別叫她擔心。”
我手上揪住的被角一松,再擡頭瞅好久未曾見到過的親爹,他神情很遲疑好像是在試探著試探著說出這番話來。
我扭頭看shi立於旁的蔣嬤嬤,蔣嬤嬤頭埋得低低的,我也瞅不清她是個什麽意思,只好又將頭扭回來,鬏鬏掃在肩膀上,歪著頭輕聲問他,“阿爹是怕我也死在鳳儀殿嗎?”
蓮玉姑姑倒抽一口涼氣。
爹轉頭看向蔣嬤嬤,哪知蔣嬤嬤卻一點兒不讓,動也不動。
爹的手撐在chuang沿上,青筋凸起,眼神朝下,默了良久,終是一邊起身向外走,一邊輕聲丟下一句話,“好好照料郡主…”
人漸走得遠了,我歪過身子去輕掀開幔帳探出頭來去瞅,卻正好看見爹垂著頭站在門框邊上,手扶在朱漆高門上,後背一抖一抖地在動。
我問蔣嬤嬤,“爹是在哭嗎?”
蔣嬤嬤幫我掖了掖被角,神se很平靜,回道,“約莫是吧。”說著說著卻笑起來,“王妃過世的時候,晉王連出殯禮都未現身,如今倒是我頭一回見著他哭。”
可哭又有什麽用呢?
連我都知道,縱然我流再多的眼淚,死去的小兔子也回來不了,更何況已經去了的人。
立時我沒應爹究竟是回去還是不回去,可翻了年頭,我還是老老實實收拾東西回晉王府住了一長段時候——我娘的忌日到了,我親爹請了幾位得道的高僧誦七七四十九的經。
一回去,高僧見著了,牌位也祭拜了,燈油也點了,我隨姨婆不太信這些,住了兩三日後,便琢磨著收拾東西回宮去瞧一瞧姨婆,哪曉得許久不見的親爹找了個黃昏牽著我往明珠苑去,趁著暮se講了許多話,從柵欄裏的幾枝岔出來的鳶尾花,講到還擺在木案上的母親以前頂喜歡的一只琺瑯酒壺,爹問我還記得不。
我搖搖頭。
爹便在餘暉下笑了起來,“那時候你還小,這麽長。”他比了個長度,繼續說,“連爹娘都不會叫,哪裏還記得到啊...這是你母親頂喜歡的一個酒壺,每年西北送了葡萄佳釀來,你母親就把酒灌進這個酒壺裏,你嘴饞非得咿咿呀呀嚷著要嘗,你母親就拿筷子頭沾了滴酒給你嘗…”
爹看起來很愉悅,我很少看見爹愉悅的神情,嗯…其實是我很少見到爹。
明珠苑裏靜悄悄的,但是還掛著幾盞燈籠,燈籠的光照在木案上。
我正好看見了琺瑯酒壺折射出的那道銀光。
我們倆從裏間走到外間,再從外間走回裏間,娘用過的胭脂膏已經凝成一坨了,娘用過的銅鏡卻照舊還很清晰,我和爹的臉全都映在銅鏡裏,爹看我的神情,好像穿過了好幾十年。
之後我就沒再提要趕緊收拾東西回宮去了,反正也只有四十九天。
白天僧人要念經,我就在小苑裏聽書描紅,跨院的賀妃討厭得很,常常端著食匣子跑過來擾我,話裏話外透著親近,口口聲聲叫著“惠姐兒”,我不耐,只說“母親叫我惠姐兒,姨婆叫我惠姐兒,賀妃叫我郡主才算有禮數。”
像戳到了她脊梁骨似的,哭得梨花帶雨地嚷起來,無非是什麽“我是你母親的妹妹,也算長輩,叫一句惠姐兒算是折辱了嗎?郡主嫌我身份低,卻也不想想我同王妃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親姐妹…”
我嘆了口氣,蓮玉姑姑待她是老熟人了,把她往門口一推,再手腳麻利地往地上灑了盆開水。
地上滋滋冒熱氣,她卻仍在嚷個沒完了。
也不曉得事是怎麽傳到爹耳朵裏頭,反正我是沒再見著過賀妃了,聽人說是被送到了莊子裏去養老了。
蠻好笑的,這才不到三十就養老了。
四十九天過得快,臨了臨了,我找不著酒,也不想找小廚房要,鬼使神差地mo了串葡萄塞在袖子裏頭往明珠苑去,將近花間,卻聽見裏頭有動靜,趕忙縮成一團,戳了個縫兒往裏看,卻見爹正用著那盞琺瑯酒壺喝酒,嘀嘀咕咕不曉得在說些什麽,我腳下放輕便,越發靠近,這才聽了個清楚。
“阿嫵啊…我曉得我對不住你,我這輩子唯一對得住的人就是她,唯一放在心上的人也是她。她說她是無心的,她說是哥兒腳下滑落進了水潭子裏,她說她讓人將歡哥兒撈起來的時候,歡哥兒早就沒了生氣。我那時候蠢,她說什麽我都信,她一哭一跪再一求,我想算了吧,左右也鬥不過陳家,和她死磕不過徒勞,更何況她還是無辜…”
我僵在墻角,整個身子都貼到墻壁上了,嘴巴上全是灰,屏息凝神。
裏間的聲音都能聽出來醉醺醺的。
“你原先說我蠢,我還非不信。如今阿惠在宮裏頭,我整日整日地提心吊膽,一聽阿惠和二公主打起來驚動了她,我立時嚇得朝服都沒換,縮在太液池等她,你知道她對我說什麽了嗎?‘…我不要的,別人也休想要。若當時歡哥兒不死,你與賀氏總能慢慢過到一塊兒去,到時候我怎麽辦?我仍是孤家寡人一個…’”
“歡哥兒去後,你心疼得一病不起,後來的病根就是那時候落下的。我卻執迷不悟,只想著該怎麽樣將此事掩下去,甚至拿出正妃的位子來敷衍你…”
“阿嫵啊…你說我怎麽這麽蠢啊…怎麽就這麽蠢啊!”
裏頭的人哭得讓人胸悶,我也莫名其妙地紅了眼睛,緊了緊袖口裏的那串葡萄,想一想,一彎腰將葡萄串擱在了廊口上。
回宮之後,姨婆問我想不想回去住下去,我搖搖頭,姨婆也再不說什麽了。
我十一歲那年,朝裏朝外都有些不太平靜——陳顯走了順真門中軸的禦道。
那天晚上儀元殿三個內侍都被打得血肉模糊地拖到了東苑,閔賢妃娘娘親自去了趟鳳儀殿,不過兩三個時辰之後,便又出來了,緊接著就是內侍封了鳳儀殿的大門。
慈和宮上上下下也不平靜,王太妃拖著二公主搬到了慈和宮住,我領著人將隔壁一間小院子收拾了出來,我和二公主結下的梁子還沒全好,可一看見二公主挎著一張臉的樣子倒也當真驚了一大跳。
陳顯若當真要反,論誰勝誰負,陳皇後膝下的兩個女兒都是頂可憐的,裏外都不是人。
番外|憶來生(三)
大公主還成,一早嫁到邕州去了,還算有了著落。
這若是陳家落了敗,陳皇後遲早身亡,這二公主就得頂著謀逆罪後子嗣的名聲葬送一生。
若是陳家得了勝,她又偏偏姓周…
好生糾結。
我卻私心覺得二公主壓根沒想這麽深來著,她不歡喜,純屬是不願意搬到慈和宮來罷了。
她一直沖我蹬鼻子上臉,我也忍了,誰會和一個註定有著悲慘人生的人認真計較呢?
等了半天,沒等來陳顯謀逆,反倒等來了有人來給我說親——陳夫人想把我說給陳家那位嫡長孫,她在姨婆跟前大放厥詞,姨婆悲天憫人地攥著佛珠裝相,臨了臨了才仿佛大徹大悟地點點頭說,“…行了,哀家知道了,你且先回去吧。”
陳夫人笑一笑,再將眼神放到我身上一會兒,又說,“…我們家是琢磨著郡主是您養大的,不好繞過去,首閣年歲越大,脾性越發不好,竟然還想直接去晉王府提親,遭我攔下來了…您好好想想,陳家長孫配宗室郡主當真不算虧。”
姨婆手上一滯,面色陡然變得鐵青。
她老人家活了這麽一輩子,還沒被人指著鼻頭威脅過呢。
陳夫人走後,姨婆和慈和宮上上下下都顯得很平靜,只我一人憋得一口老血險些沒噴出來。
陳家長孫我是見過的,比我還小半年,是老來子,平時是舍不得打又舍不得罵,脾性心智,和他爹一模一樣,楞頭得丈二和尚都摸不著頭腦。一張臉長得都夠去犁地了,含沙射影罵他是馬臉,他先是笑呵呵地跟著說。後來才反應過來不對勁,便跑到大人跟前告黑狀。
我心裏是清楚陳家人為什麽要把主意打到我身上的。
爹如今是越發的避世歸隱了。只是聖上同他是舊年兒時的情分,不僅封了王,甚至還將內衛禁軍交到他手上管。
大周這麽幾百年,什麽都變過,就只有內衛禁軍一直姓周。
內衛的虎符和調任權,除非陳顯再投個胎投到周家來,否則他再大權在握也拿不到。
爹現在是破罐子破摔。無牽無掛,上無老子娘,中無妻室愛妾,就剩個我了。
爹滑不溜手。陳家便自以為是地認為我是可以牽制爹的尾巴。
我爹巴巴跑進宮來,和姨婆神神叨叨說了老半天,又囑咐了我幾句話,無非是“聽姨婆的話,不許自有主張”、“姨婆是為你好。爹也是為你好”之類的。
我摸不著頭腦,只好順著他點頭。
陳夫人給了姨婆三天時間考慮,三天之後,陳夫人如約而至,姨婆老神在在地一拍腦門。“哎喲”一聲,這才想起來道,“哎喲!我倒給忘了,晉王一早就把阿惠說給了她親舅舅家的表哥,叫…叫什麽名兒來著?”
姨婆側身問蔣嬤嬤,蔣嬤嬤接過話頭應和道,“賀長修,如今在平西關內任六品副僉事,是原先的晉王妃在賀家大爺臨去平西關的時候定下來的,都好些年頭了。定的娃娃親,一早就過了庚帖,陳夫人若不信,盡可以讓閔賢妃娘娘佐證。”
陳夫人來不及說話,姨婆哈哈笑起來,神色很舒心,“你也是知道的,表哥表妹的,都是天定的緣分,若沒你先提起來,哀家也不會問了晉王,更沒可能記起這樁婚事來。”
我臉黑得像鍋底灰,陳夫人直接臉黑得像炭灰。
也就是說我得趕緊嫁到西北去,才能避開即將到來的禍事。
兩廂通了口徑,西北的迎親兵馬就到了,這拿浩浩蕩蕩的軍隊來迎親的,扳著手指頭算一算,也只有西北方家如今做得到了。
陳顯手上捏著一半九城營衛司的兵馬不敢硬碰硬,象征性地攔了攔——無非是告訴欽天監說吉日還得等多久多久多久,姨婆一句話,“哀家活了這麽多年頭,還從來沒信過這碼子事兒”,欽天監的阻攔出師未捷身先死。
爹一連三日都進進出出宮闈,提早兩天將我接回了晉王府了,我連葡萄都來不及放在明珠苑前頭,就跟做夢似的,被人蒙上了紅蓋頭,手裏頭塞了支玉芴,急吼吼地就顛兒在花轎裏頭由著盔甲的輕騎護送著向西北走。
出門子那天,蓮玉姑姑哭得不成人形,哭了又哭地拽著我,直說愧對了母親,“...讓郡主十三歲就嫁了人,這還沒在家裏好好養上幾年呢。”
這事兒趕事兒的,十三歲就出了門子,我尚且沒有驚慌失措,蓮玉姑姑卻跟受了多大刺激似的。
最後反倒變成我一聲兒接一聲兒地寬慰她。
姨婆拄著拐杖來送親,要臨走了湊我耳朵邊說了句話,“替我和你娘好好瞧一瞧西北碧藍的天。”
我想哭得不得了,姨婆卻嚴令不許哭,我只好一抽一搭。
我沒胞兄胞弟,是端王府上的堂哥背著我送上轎,我伏在堂哥的背上,回頭望,風將蓋頭揚起來,正好看見爹一個人站在晉王府門口。
定京到西北的路遠得很,送親的隊伍一路走走停停,我反應有點慢,都過了山東了,這才想起來。
咦,這怎麽過了一城,送親的人馬就少了一大半啊。
等一進平西關,好家夥,我身邊只剩了一百來人了。
沒及笄,又是嫁的自己舅舅家,怎麽來都好。
我凡事不想多,既來之則安之,蒙著蓋頭正啃著孜然羊肉腿,一挑開蓋頭,我羊腿還沒啃完,手上油滋滋地也來不及藏,咧開嘴沖那人一笑。
新晉夫婿是個老實人,怯生生地遞了張帕子過來,讓我擦一擦,然後安安分分地坐在了我身邊,離我半丈遠,也不同我說話,也不同我笑。
大概他不喜歡我吧。
我心裏想,也是,除了胡亂抓住這哥們兒,還能上哪兒找一個這麽夠義氣,能“犧牲”自個兒救我於水火之中的好男人啊。
我有點委屈,想開口說話,可口裏的羊肉還沒嚼完,只好三兩口囫圇吞下肚,哪知孜然辣椒面烈得很,卡在嗓子眼裏辣得生疼,我眼淚汪汪地拍拍賀長修求救。
賀長修趕忙給我倒了杯茶水來,一道撫我後背,一道有些手足無措,“若喜歡吃,說就是…我才來西北的時候也喜歡吃…”
他是在安慰我嗎?
我抹了把眼睛,“誰說我是因為好吃吃急了的!我是為了吃完,好趕緊和你說話,這才嗆到了!”
賀長修臉一紅,慢慢騰騰地從半丈遠磨磨蹭蹭地坐近到了我身邊。
我咧開嘴笑起來。
他肯定不會不喜歡我的。
我心裏十分舒暢地有了點兒譜。
我前腳嫁到西北成了婚,後腳定京就亂成了一鍋粥。
一向閑散的宗室前皇六子,現端王殿下親率五千兵馬毫無征兆地摸黑突襲了陳府,生擒陳顯夫婦以及陳放之一家,端王長子又領五千兵馬圍住臨安侯府,生擒早與陳顯有所勾結的臨安侯賀琰夫婦,兩家勳貴皆被當成了質子,一半的九城營衛司群龍無首,不知該如何行事。
而後京畿一帶的兵馬傾巢而出,突圍定京。
之後誰輸誰贏,我就知不道了。
定京出來的消息傳到西北得花五六天的時候,我們手上拿到的消息已經是定京成五六天前的消息了,也就是說在我們拿到這則消息時,定京城其實早已塵埃落定了。
只要我在乎那些人平安和樂,別的我一點也不關心。
“你猜誰會贏?”
賀長修笑瞇瞇地問我。
我輕橫他一眼,“打著送嫁的名堂送兵馬,誰能想到一向與世無爭的端王會一直和西北有聯系,最後成為那只捕到螳螂的黃雀?”
賀長修很是愉悅地笑起來,十分鄭重地許了承諾,“過段日子我帶你去草原騎馬。”
我笑著點了點頭。
我要替姨婆和母親,把西北湛藍湛藍的天、綠油綠油的草、還有漫山遍野疾馳的馬兒,全都看在眼裏。
全都記在心裏。
那些被生命拘束在定京城裏的人兒啊。
我在平西關內,替你們活,替你們無所拘束。
【文章到此終了,起於定京,結於西北。起於拘束,終於自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