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不信人間有白頭(六)
關燈
小
中
大
永德八年秋,京城再次陷入連月的陰霾天色中,秋末涼風呼嘯而過,街上行人車馬俱是低頭縮腦,來去匆匆。每個人都知曉,這京城,甚至整個王朝之上的天色,將是變幻莫測。
皇後一回京,不顧眾大臣紛沓而至的請太子繼位的奏折,首先下令將當日去往秋獵的所有近侍收押軟禁,徹查皇帝中毒之案。越青陽自是免不了同樣被軟禁於自己寢宮中,但她並不過於憂慮,一來她於此事僅是推波助瀾,不會被拿捏到關鍵性證據;二來她於晟陽侯而言尚有大用處,他萬不會讓人將她這個安插在宮闈中的最大細作供出。
皇後雖是一貫的雷厲風行、冷肅威嚴,但同樣亦是四面楚歌的境地。她聲稱當時皇帝毒性惡化,救援不及身亡,但朝野上下少有人信她,多數朝臣將皇帝之死歸咎於她,對其臨朝不滿更甚。晟陽侯如願得以收買人心,聯合半數朝臣上書要求太子繼位,皇後出往為陛下守皇陵。
京城上下波雲詭譎,所有武官無不嚴陣以待,沖突甚至達到一觸即發的境地。
在這風雲變幻中,幽居寢殿中的越青陽卻難得地不問世事,自進宮後的十六年來,她的心境竟從未如此刻一般平靜閑適,只是當她無法避免地回想起那一日時,心上升起的是不可抑止的失落與澀意。
那日,他問她,在一切結束之後,是否願意同他走。
“跟你走,為什麽呢?”她如此反問道。
他道:“以我之能,或可保你一命。”
她容色登時冷下去,一把推開他的手,別過臉去,說道:“誰要你保。”
他似乎很是無奈,說道:“你難道不明白……”
“不明白。”她立即道。
“我是修道之人,不可論及□□,但……”
他話未說完,便被她氣極打斷:“那你讓我隨你去哪裏?去重陽派做道姑麽?”
這本是半帶嘲諷的氣話,不料他卻一本正經地頷首道:“如此也不錯,我會請求師父收你為徒。”
她嘴角抽了抽,收你妹的徒哦!
“你不願便罷了,”他如清潭般的眼眸中漣漪瀲灩,卻沒有分毫如往常般玩笑的意思,“我總會護你安危的。”
她失望至極亦失落至極,她以為這四年來他們之間是有著暧昧默契的,可是如今看來,好像仍舊是她自作多情罷了。
兩個月後,京城中這場明潮暗湧的權力爭鬥終於有了結果——太子登基為帝,皇後發配皇陵,晟陽侯加封攝政大臣。
這意料之中的結局,越青陽惟有暗嘆,她作為曾經皇後親信,自請隨皇後去往皇陵,實則不想再淌這一趟渾水。如願以償大權在手的晟陽侯對她的識時務表示滿意,批覆她的奏疏後,還暗中遣人傳信與她,命她繼續監視皇後,若有必要,不惜除去。先前他雖有行刺皇後之意,但奈何宮中戒備森嚴,皇後不僅事事謹慎,且身體血脈異於常人,難以暗中置之於死地,是以並未下手,但若是在偏僻的皇陵,事情便不同了。
永德八年初冬,在一片凜凜寒意之中,載著這曾經手執政權,曾經作為天下最榮耀的女子,而今卻成為被剝奪所有權勢的太後的馬車,轆轆駛出京城城門。
越青陽透過車窗回望高岸巍峨的城門,隱隱望見城墻之上青衫如竹的身影,面無波瀾地放下了車窗遮簾。
她返京的這一年,是新帝繼位後的第二年,由於太後病逝,他們這些隨侍須返京將太後死訊上報。越青陽原本不必也不該回京的,她本該在暗中推波助瀾地謀害太後之後,“郁郁而終”。但是,她無論如何也未曾料到,太後在臨終前,竟對她說出那樣的話,道出那般的真相。
“阿青,你可知我從未懷疑過你,我寧願懷疑任何人,也不願意懷疑你。不僅是你神似一位故舊,更是這近二十年來,我早已將你視如己出。”
“但是為何,皇兒如此,你亦如此?想來是我這個母親當得太失敗罷……”
“在臨終前,哀家只告訴你一事,便作為對你唯一的報覆罷。阿青,你知曉,哀家向來不是什麽好人。”
“虞寧王惟有一子,並無女兒,你確是永平王之女無疑。”
只一句話,便瞬時將她逼入無邊寒境。
當她再度來到這巍峨的城門前,竟有恍若隔世之感,卻又覺出城之日只在昨日,如今不過大夢初醒罷了,她為父母之仇苦心孤詣、壓抑沈暗的十八年,不過是一場虛妄的夢境。在太後逝去後,她只有一個念頭:回京查明一切,雖然在她心底,已對此事確信無疑。
她以為回京之後,面對權勢滔天的晟陽侯,將又是一場暗戰,卻不想,映入眼簾的京城卻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
京城之內,家家戶戶乃至商販酒樓皆是閉門,廣闊大道上,惟有羽林衛十步一人,處處戒嚴。戍守衛兵再三確認他們身份後才放行,同時卻有數名羽林衛護送他們往皇宮而去。
越青陽隔著車窗對護送他們的羽林衛問道:“這位將軍,請問京城中發生何事?”
那羽林衛倒也算客氣,“郡主長守皇陵,或許不知,前日晟陽侯欲謀逆篡位,幸而陛下英明,早有防備,率我等將其黨羽盡數誅滅,這幾日京城正戒嚴,徹查逆賊餘黨。”
越青陽道謝後放下車簾,只覺一陣陣心驚膽寒,她先前尚在計劃如何對付晟陽侯,卻不料這位謀算多年、如日中天的晟陽侯竟已兵敗垂成,難怪近年來晟陽侯傳與她的訊息越來越少,最後竟是杳無音信。她腦中一片混亂,若被她查出是晟陽侯黨羽之一,怕是無法逃脫斬首之命。她手按上心口,試圖按捺下狂亂的心跳,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當初為保機密,知曉她潛伏身份的人不多,除晟陽侯夫婦外,惟有其心腹謀士以及……江淵澤。念頭方及此人,她的心跳卻不可抑止地再度狂亂起來,江淵澤,不知他如何了,他亦是相助晟陽侯的啊……
馬車逐漸駛入闊別兩年的皇宮,雕欄玉砌猶在,只是朱顏改,如今她再也不是那個侍奉皇後身旁,炙手可熱的女官了,而是空有郡主名號,實則孑然一身的無根浮萍。如此,她未料到皇帝竟會第一時間來迎接她這位堂姐。
眼前的少年,頭戴金冠,只著黑底紋龍常服,眉目之間卻已顯出帝王威儀,不似越青陽之前見到的那般神情懦弱,動作畏縮,其冷容肅目已近從前皇後模樣。這個少年陷在權力夾縫中卻能偽裝謀劃數十年,登基兩載便能戰敗謀劃數十年的晟陽侯,她只覺心驚,比之自己,他或許還更勝一籌。
“堂姐不必多禮,請起罷,”皇帝虛扶她道,“朕聽聞,堂姐是為傳母後薨逝之訊而來。”
“回陛下,太後娘娘自被送往皇陵後,神容郁郁,身體每況愈下,病逝於十月初三,請陛下為娘娘發喪。”越青陽沈痛道。
皇帝面上終是顯出悵惘之色,“舊喪未去,新喪又至,父皇母後竟在三年中相繼離去,朕……”
“請陛下節哀,”越青陽小心翼翼地試探道,“陛下英明神武,去除逆賊,安定社稷,想必先皇太後在天之靈亦會安息。”
皇帝神色卻無異,依舊是略帶惆悵的模樣,說道:“如今朝中尚不安穩,堂姐便暫居於宮中舊時殿閣罷,朕這便去安排為太後發喪之事。”
越青陽正欲告退,卻忽聞門外宦官進入道:“陛下,太傅求見。”
“快宣!”
越青陽眉頭一跳,只見一人自殿外緩緩走入,身著鴉青交領道袍,白玉蓮狀長簪挽發,神容寂寂,如皓月臨空,長天雲霧,超凡脫世。相交四載,相別兩年,越青陽卻還是初次見他這般穿著,不由一陣恍惚,她從前總覺他說自己是修道之人如同笑言,直至如今才能夠自心底確信。
皇帝也不由訝然,問道:“太傅,您這是?”
他對皇帝拱手道:“陛下,貧道是來辭官的。”他並不給皇帝出言挽留之機,便繼續道:“陛下,貧道本是方外之人,入世為官本是違背道家規義,但承人之恩,必以報之,功遂身退,天之道也①。如今朝中大局已定,貧道也應回門受罰。”
皇帝眉間皺起,沈默良久,他從前雖有太子之位,卻前有皇後臨朝稱制,後有晟陽侯重權在握,不得不偽裝成如父皇一般的懦弱性情以求自保,若非淵澤先生悉心教導,傾力相助,他說不定早已成為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只是如今,他去意已決,他雖不舍,卻無從阻止,他惟有滿含敬意地躬身下拜,道:“先生乃世外高人,我情知無法留住。先生於我恩同再造,先生永遠是我的老師,我永遠是老師的學生。”
“謝陛下之言。”江淵澤只是笑了笑便告辭而去。
越青陽隨之告辭,走出殿外後,他的傳音便入耳:“我知你心有疑惑,我們九重樓見。”
作者有話要說: 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出自《道德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皇後一回京,不顧眾大臣紛沓而至的請太子繼位的奏折,首先下令將當日去往秋獵的所有近侍收押軟禁,徹查皇帝中毒之案。越青陽自是免不了同樣被軟禁於自己寢宮中,但她並不過於憂慮,一來她於此事僅是推波助瀾,不會被拿捏到關鍵性證據;二來她於晟陽侯而言尚有大用處,他萬不會讓人將她這個安插在宮闈中的最大細作供出。
皇後雖是一貫的雷厲風行、冷肅威嚴,但同樣亦是四面楚歌的境地。她聲稱當時皇帝毒性惡化,救援不及身亡,但朝野上下少有人信她,多數朝臣將皇帝之死歸咎於她,對其臨朝不滿更甚。晟陽侯如願得以收買人心,聯合半數朝臣上書要求太子繼位,皇後出往為陛下守皇陵。
京城上下波雲詭譎,所有武官無不嚴陣以待,沖突甚至達到一觸即發的境地。
在這風雲變幻中,幽居寢殿中的越青陽卻難得地不問世事,自進宮後的十六年來,她的心境竟從未如此刻一般平靜閑適,只是當她無法避免地回想起那一日時,心上升起的是不可抑止的失落與澀意。
那日,他問她,在一切結束之後,是否願意同他走。
“跟你走,為什麽呢?”她如此反問道。
他道:“以我之能,或可保你一命。”
她容色登時冷下去,一把推開他的手,別過臉去,說道:“誰要你保。”
他似乎很是無奈,說道:“你難道不明白……”
“不明白。”她立即道。
“我是修道之人,不可論及□□,但……”
他話未說完,便被她氣極打斷:“那你讓我隨你去哪裏?去重陽派做道姑麽?”
這本是半帶嘲諷的氣話,不料他卻一本正經地頷首道:“如此也不錯,我會請求師父收你為徒。”
她嘴角抽了抽,收你妹的徒哦!
“你不願便罷了,”他如清潭般的眼眸中漣漪瀲灩,卻沒有分毫如往常般玩笑的意思,“我總會護你安危的。”
她失望至極亦失落至極,她以為這四年來他們之間是有著暧昧默契的,可是如今看來,好像仍舊是她自作多情罷了。
兩個月後,京城中這場明潮暗湧的權力爭鬥終於有了結果——太子登基為帝,皇後發配皇陵,晟陽侯加封攝政大臣。
這意料之中的結局,越青陽惟有暗嘆,她作為曾經皇後親信,自請隨皇後去往皇陵,實則不想再淌這一趟渾水。如願以償大權在手的晟陽侯對她的識時務表示滿意,批覆她的奏疏後,還暗中遣人傳信與她,命她繼續監視皇後,若有必要,不惜除去。先前他雖有行刺皇後之意,但奈何宮中戒備森嚴,皇後不僅事事謹慎,且身體血脈異於常人,難以暗中置之於死地,是以並未下手,但若是在偏僻的皇陵,事情便不同了。
永德八年初冬,在一片凜凜寒意之中,載著這曾經手執政權,曾經作為天下最榮耀的女子,而今卻成為被剝奪所有權勢的太後的馬車,轆轆駛出京城城門。
越青陽透過車窗回望高岸巍峨的城門,隱隱望見城墻之上青衫如竹的身影,面無波瀾地放下了車窗遮簾。
她返京的這一年,是新帝繼位後的第二年,由於太後病逝,他們這些隨侍須返京將太後死訊上報。越青陽原本不必也不該回京的,她本該在暗中推波助瀾地謀害太後之後,“郁郁而終”。但是,她無論如何也未曾料到,太後在臨終前,竟對她說出那樣的話,道出那般的真相。
“阿青,你可知我從未懷疑過你,我寧願懷疑任何人,也不願意懷疑你。不僅是你神似一位故舊,更是這近二十年來,我早已將你視如己出。”
“但是為何,皇兒如此,你亦如此?想來是我這個母親當得太失敗罷……”
“在臨終前,哀家只告訴你一事,便作為對你唯一的報覆罷。阿青,你知曉,哀家向來不是什麽好人。”
“虞寧王惟有一子,並無女兒,你確是永平王之女無疑。”
只一句話,便瞬時將她逼入無邊寒境。
當她再度來到這巍峨的城門前,竟有恍若隔世之感,卻又覺出城之日只在昨日,如今不過大夢初醒罷了,她為父母之仇苦心孤詣、壓抑沈暗的十八年,不過是一場虛妄的夢境。在太後逝去後,她只有一個念頭:回京查明一切,雖然在她心底,已對此事確信無疑。
她以為回京之後,面對權勢滔天的晟陽侯,將又是一場暗戰,卻不想,映入眼簾的京城卻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
京城之內,家家戶戶乃至商販酒樓皆是閉門,廣闊大道上,惟有羽林衛十步一人,處處戒嚴。戍守衛兵再三確認他們身份後才放行,同時卻有數名羽林衛護送他們往皇宮而去。
越青陽隔著車窗對護送他們的羽林衛問道:“這位將軍,請問京城中發生何事?”
那羽林衛倒也算客氣,“郡主長守皇陵,或許不知,前日晟陽侯欲謀逆篡位,幸而陛下英明,早有防備,率我等將其黨羽盡數誅滅,這幾日京城正戒嚴,徹查逆賊餘黨。”
越青陽道謝後放下車簾,只覺一陣陣心驚膽寒,她先前尚在計劃如何對付晟陽侯,卻不料這位謀算多年、如日中天的晟陽侯竟已兵敗垂成,難怪近年來晟陽侯傳與她的訊息越來越少,最後竟是杳無音信。她腦中一片混亂,若被她查出是晟陽侯黨羽之一,怕是無法逃脫斬首之命。她手按上心口,試圖按捺下狂亂的心跳,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當初為保機密,知曉她潛伏身份的人不多,除晟陽侯夫婦外,惟有其心腹謀士以及……江淵澤。念頭方及此人,她的心跳卻不可抑止地再度狂亂起來,江淵澤,不知他如何了,他亦是相助晟陽侯的啊……
馬車逐漸駛入闊別兩年的皇宮,雕欄玉砌猶在,只是朱顏改,如今她再也不是那個侍奉皇後身旁,炙手可熱的女官了,而是空有郡主名號,實則孑然一身的無根浮萍。如此,她未料到皇帝竟會第一時間來迎接她這位堂姐。
眼前的少年,頭戴金冠,只著黑底紋龍常服,眉目之間卻已顯出帝王威儀,不似越青陽之前見到的那般神情懦弱,動作畏縮,其冷容肅目已近從前皇後模樣。這個少年陷在權力夾縫中卻能偽裝謀劃數十年,登基兩載便能戰敗謀劃數十年的晟陽侯,她只覺心驚,比之自己,他或許還更勝一籌。
“堂姐不必多禮,請起罷,”皇帝虛扶她道,“朕聽聞,堂姐是為傳母後薨逝之訊而來。”
“回陛下,太後娘娘自被送往皇陵後,神容郁郁,身體每況愈下,病逝於十月初三,請陛下為娘娘發喪。”越青陽沈痛道。
皇帝面上終是顯出悵惘之色,“舊喪未去,新喪又至,父皇母後竟在三年中相繼離去,朕……”
“請陛下節哀,”越青陽小心翼翼地試探道,“陛下英明神武,去除逆賊,安定社稷,想必先皇太後在天之靈亦會安息。”
皇帝神色卻無異,依舊是略帶惆悵的模樣,說道:“如今朝中尚不安穩,堂姐便暫居於宮中舊時殿閣罷,朕這便去安排為太後發喪之事。”
越青陽正欲告退,卻忽聞門外宦官進入道:“陛下,太傅求見。”
“快宣!”
越青陽眉頭一跳,只見一人自殿外緩緩走入,身著鴉青交領道袍,白玉蓮狀長簪挽發,神容寂寂,如皓月臨空,長天雲霧,超凡脫世。相交四載,相別兩年,越青陽卻還是初次見他這般穿著,不由一陣恍惚,她從前總覺他說自己是修道之人如同笑言,直至如今才能夠自心底確信。
皇帝也不由訝然,問道:“太傅,您這是?”
他對皇帝拱手道:“陛下,貧道是來辭官的。”他並不給皇帝出言挽留之機,便繼續道:“陛下,貧道本是方外之人,入世為官本是違背道家規義,但承人之恩,必以報之,功遂身退,天之道也①。如今朝中大局已定,貧道也應回門受罰。”
皇帝眉間皺起,沈默良久,他從前雖有太子之位,卻前有皇後臨朝稱制,後有晟陽侯重權在握,不得不偽裝成如父皇一般的懦弱性情以求自保,若非淵澤先生悉心教導,傾力相助,他說不定早已成為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只是如今,他去意已決,他雖不舍,卻無從阻止,他惟有滿含敬意地躬身下拜,道:“先生乃世外高人,我情知無法留住。先生於我恩同再造,先生永遠是我的老師,我永遠是老師的學生。”
“謝陛下之言。”江淵澤只是笑了笑便告辭而去。
越青陽隨之告辭,走出殿外後,他的傳音便入耳:“我知你心有疑惑,我們九重樓見。”
作者有話要說: 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出自《道德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