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六章 會寧關前

關燈
會寧縣位於黃河東岸,境內多山,唯其中部有一片南北寬約二十裏、東西長約九十裏的平緩坡地,馬可疾馳,半日一夜即抵河池——也是一處池鹽產地。河池附近險狹難行,但其東面不遠處,地勢又重新開闊、平坦,有路直通葫蘆河谷,在平高城北八十裏外。

因為會寧城近河而置,且附近黃河段水流湍急,幾乎難以橫渡,故此從正西面攻打是絕無可能的。然會寧城南有山間谷道,曲折南行約一百五十裏,便出會州界,直達錦雞塬——會寧關便在這條谷道的中部。

秦嶺、隴坻及其北方數百裏,其實已入高原,但與吐蕃本土不同,土質相對疏松,遂被河流、雨水等千萬年沖刷,切割出許多深邃的溝壑來。站立於高原上放眼展望,仿佛一馬平川,但有無數明暗龜裂;而在深壑之中,卻只見黃土壁立,一線通天——這種特殊的地形,便稱為塬。

其中錦雞塬頗為特殊,因為其周邊溝壑既深且廣,仿佛是在相對寬闊的平地上,陡然而起一座山峰似的,就此成為會、渭兩州的天然邊界——其周邊深壑,足以屯紮大軍。

馬重英就在錦雞塬前與莽熱分手,關照說:“我由此沿谷地北行,最多五日,可抵會寧關下,君候我至關下便發,東取原州。一路上地勢險峻,杳無人煙,君須謹慎啊——倘若出敵不易,原州唾手可得;而若為唐人先期覘知我軍動向,恐怕去易歸難了。”

莽熱豪爽地大笑幾聲,安慰馬重英道:“大論不必擔憂,此番謀劃,即便不能說計出萬全,也有七八成的勝算,唐人惑於我南北虛兵,必不設防中路也。我料此番往攻原州,路途之上唯有坎坷,卻無甚兇險,必能順利下平,迫近平高……”

由錦雞塬前,經會、原兩州交界處插入,前指原州州治平高,基本上是沒有什麽真正道路的,只有些山嶺中牛羊踩出的小路,或者塬間溝壑而已,抑且回環曲折,途中還需要翻越三座險山。好在馬重英早有謀劃,不但提前密遣細作,詳細勘測過附近地形,還招募了十數名當地羌人作為向導。就此理論上而言,不出意外,最多八日便可入平,南距平高城不過十數裏地。

倘若在山嶺、塬地中並未暴露行藏,那麽下平後一頓猛沖,有可能平高城門都來不及關閉,蕃軍便可一鼓而下……

莽熱說唯一值得擔心的是——“平高守軍雖寡,聞韓全義也是唐皇自禁軍中擢拔出來的驍將,則若末將不能一鼓下之,四面唐軍,必定合圍。東方唐軍來緩,不足為慮,西方唐軍來卻疾——還須大論及早攻下會寧關,威逼會寧城,才能使西方唐軍不能往救平高。末將與此五千精兵性命,其實都在大論手中啊。”

馬重英一拍莽熱的肩膀:“我必不負君,君亦無負我——若能立此大功,便東鄙五道節度大使,甚至於同平章事可得也!”

馬重英執政之後,不僅僅內修政務,外侵唐土,還就政府架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且基本上模仿唐制。地方上,在新得或者新附領土設置大小軍鎮,命以節度使,其中東北方共分五大鎮,分別是:野貓川、鄯州、河州、涼州和瓜州——莽熱便是野貓川大軍鎮節度使。

因為馬重英將主攻方向定為安西、北庭,因此希望能夠有一重將統領上述五大軍鎮,全權負責對中原王朝的戰事。此番若能順利攻取會州,甚至於再拿下原州,便可保唐軍三五年內不敢來攻,所謂“東鄙五道節度大使”乃可設置了,他馬重英也可卸下一肩重擔,專務北方。

這自然是一個手握軍政重權的要職,包括三尚在內,不少吐蕃顯貴對此都垂涎欲滴,而馬重英卻唯獨屬意於莽熱——之所以將奇襲重任交到莽熱肩上,望其能建大功,也有這方面考量在內。

此外,吐蕃中央官制,原本非常原始,由“三尚一論”為首的貴族會議總統諸責,其中“一論”,按照唐俗,可稱宰相,或者大相。因為各方面爭權奪利,反覆博弈,馬重英乃建議如同唐朝一般設置政事堂,任命多位同平章事為宰相,從而將原本貴族會議的形式更加官僚化,其人數和職權劃分也逐漸固定下來。

則莽熱作為馬重英的心腹,甚至是足以紹繼其業的後輩俊才,馬重英不僅僅想將東方五道近十萬兵馬盡數交其手中,還打算把他拉入籌備中的政事堂,成為自己強有力的臂助——用來拮抗“三尚”。

二人就此分別,馬重英率軍踏入山谷狹道。為了出敵不意,他行軍速度很快,僅僅不到四天時間,前鋒便即進抵會寧關前,隨即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消息報至會寧城,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白孝德不禁大吃一驚,對左右說:“朝廷以為蕃賊今秋將會往攻朔方,不想卻來侵我會州……這究竟是別道疑兵啊,還是真有入會之志哪?”

根據探報,蕃軍一眼望不到頭,起碼也得在萬軍以上,而且頗為精銳,疑是吐蕃主力——會寧關內,卻只有四百多守軍而已。諸將乃皆表示,朔方打成怎樣,不關咱的事兒啊,而若會寧關失守,會州大門便即敞開,我軍危矣……

會州其實就兩個縣,一是會寧,二是北方的烏蘭,則若蕃軍攻陷了會寧關,前方再無險阻,可以直抵會寧城下,那咱們還有多大把握可以守得住啊?

諸將都說:“此前每歲防秋,朝廷必命涇原軍一部西來,助守會寧關。偏偏今歲誤判,以為蕃賊主力將攻朔方,乃不大集兵防秋,涇原一軍獨守鎮內諸關隘,已然捉襟見肘,怕是無力再向我會州派發增援了。不管此來是否蕃賊主力,節帥必須即刻上報,雲為主力,請求朝廷急派援軍前來才是。”

白孝德深以為然,於是一方面急報長安和涇原、鳳翔兩鎮——真等中樞定謀,下令調兵,唯恐緩不濟急,希望附近那兩鎮可以抽出些兵馬,先期來拉兄弟一把吧——同時下令會寧城中戒嚴,整備糧草物資,並先撥五百精兵,交給高庭暉,南下去救會寧關。

可是等到高庭暉急匆匆趕到會寧關,敗局已然無可挽回了……

馬重英幾乎是不計傷亡地日夜猛攻,只短短四日,守軍便折損近半,且弓矢將盡,疲不可耐。高庭暉率領生力軍直撲關上,堪堪將猛沖上來的蕃卒迫下關去,隨即一打問形勢,不由得長嘆一聲:“守不住了!”

被迫尋隙拔出部伍,狼狽北遁。蕃軍沖入關中,不及歇息,便即銜尾疾追。高庭暉被迫率兵於谷道險狹處阻遏追兵,激戰整整一個白天,最終斷後的三百唐軍多數戰死,高庭暉本人也身負重傷,好不容易才被親衛給搶了回來。

隨即蕃軍洶湧前指,團團圍住了會寧城。

且說會寧關失陷的急報傳至城中,諸將皆恐,建議白孝德放棄城池,北退烏蘭,或者經河池撤到原州去。白孝德瞠目道:“會雖瘠州,也有三千餘戶,城雖偏狹,也有六千餘人,豈忍一朝棄去,將百姓讓與蕃賊?!且我安西、北庭,本是西道精兵,滅突厥、禦西蕃,戰無不勝,既歸來東,已幾經挫敗,威名喪盡矣,若再聞風便逃,哪還有臉面再見聖人?!

“君等休以為故土在安西、北庭,此會州,不過寄寓之所罷了,丟棄也不可惜——我固然是龜茲人,君等祖籍,可多在東土啊!且若失了會州,天下雖大,我等將再無立錐之地……

“由此,豈可不堅守此城,奮勇殺賊?便死,也不負大好男兒五尺之軀!且相信朝廷必不肯見會州失陷——會州若失,涇原、鳳翔亦危——定會派發援軍來的。”

反覆鼓舞士氣,最終商定,堅守會寧城半個月的時間——若是其間城破,那便玉石俱焚,亦無憾恨;倘若十五日後尚無援軍消息,我再領著兒郎們拼死突圍,撤向他方去便了。

白孝德也是百戰宿將,而且前半生慣和吐蕃人打交道了,當下置之死地而後生,聚集全城軍民,固守城池,蕃軍猛攻三日,毫無破城的跡象。馬重英倒是並不在意,他知道只要自己大軍進抵城下,那麽會寧便只是一枚死子而已,遲早提去。於是暫緩進攻,加固圍困工事的建設,同時分一部兵馬東進去搶掠河池的鹽工、鹽貨,並且探聽原州方面的動向。

倘若莽熱可以順利下平,即便一時攻不下平高城,馬重英也可以暫留半數兵馬監視會寧城,自己親自前去支援。

再說會寧關遇襲的消息,首先傳至涇原,留守平高的節度副使韓全義聞言大驚,急請原州刺史段秀實前來商議。

段秀實字成功,姑臧人,後遷隴州汧陽,曾經被推薦去參加明經考試,但他卻說:“尋章摘句,不足以立功。”主動放棄了。就此投入軍中,先後跟隨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高仙芝、封常清,積功成為判官、折沖都尉。安史之亂中,他又曾經輔佐過李嗣業、荔非元禮和白孝德,最終由白孝德舉薦,出任原州刺史。

因為也是軍人出身,而且出自安西,為白孝德故吏,由此韓全義才特意找他來商量。見了面先擺形勢——

“今節帥奉朝命,將重兵往守木峽、六盤、隴山、制勝等關,扼六盤山而阻隴右之蕃,留守平高者,不過兩千羸兵。誰想蕃賊竟然往侵會寧,則若會州失陷,蕭關、平高之間道路將被切斷,而我不能發一兵一卒前往救護……”

段秀實問他:“往歲防秋,平高城內往往留兵四成,為何今歲才勉強一成哪?”

韓全義嘆息道:“往歲自有邠寧、鄜坊,或者潼關之卒來援,今歲卻要我涇原獨任……朝廷以為,蕃賊必不來攻隴左,而將侵犯朔方,節帥卻不信,於是親將重兵前往……”

作為禁軍出身的將領,韓全義自然是傾向於朝廷的預判的——不在於實際情況如何,而在於聖人點過頭了——但他勸不住節度使馬璘。馬璘認為,用兵之道,虛而實之,實而虛之,郭子儀、李汲都預料蕃賊今秋若不發兵東向還則罷了,一旦東向,必會將主力指向朔方,那萬一對方就利用我唐的判斷,偏要擰著來呢?

因為誰都不敢保證,朝廷的布劃會不會提前洩露啊……

由此親率主力前往西南方向的諸關,就基本上把平高城給放空了。

段秀實聞言,也不好說馬璘的不是,便問:“可請節帥速速歸來。”韓全義說我已經派人去叫了,但節帥肯不肯回來,最終帶回來多少兵馬,幾時抵達,都不好說,且估計無餘力再救會州。再者說了,焉知蕃賊不是佯攻會寧,其實主力仍舊奔著六盤山諸關而來哪?

段秀實沈吟少頃,建議說:“見有一支兵馬,就駐在百泉,可以往救會州——然唯副帥出面,才或許能夠調動其軍……”

他說的什麽隊伍呢?原來是當初李汲建議,將部分北衙禁軍調往關中各處鎮守,一方面監視所在方鎮,一方面減輕長安城內的糧食壓力,同時也可在防秋時,多少見見仗,別老窩在長安城裏吃閑飯,都給養疲沓了。李適將其言上奏李豫,李豫首肯,第一批先撒出去四支禁軍,分別屯紮在涇原的百泉、鳳翔的岐陽、邠寧的三水,以及鄜坊的三川。

那支駐紮在百泉的禁兵,隸屬於神策右軍,所部一千五百人,戰馬三百匹,主將是源出平盧鎮的邢君牙。但是禁軍不歸涇原鎮管轄,想要調動,必請聖旨——當然啦,因應緊急情況,可以便宜處置,但那就必須同為禁軍出身的韓全義出馬,才有可能說服邢君牙了。

韓全義聞言頷首道:“段使君所言甚是有理,我這便前往百泉——平高城中諸事,便一以仰賴使君了。”

第二個接到會州急報的,乃是鳳翔鎮。鳳翔節度使兼府尹高昇,那是個不會打仗的,自然安坐節鎮衙署不動,本歲防秋,派遣副使臧希讓率兵前往,堵塞大震諸關。臧希讓將前線指揮部設置在隴州州治汧源縣中,接到急報之時,他正在接待邠寧節度副使李晟。

李晟奉命率兵前往大震關,若能確定蕃賊不來進攻,便出關掩襲隴右,以期牽制殺向別處的吐蕃軍——當時認為是朔方。然而臧希讓聞聽邠寧軍來,出城相迎,一見面就楞住了。

因為這位李良器,僅僅才帶了一千騎兵過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