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倩娘傳奇
關燈
小
中
大
唐代將歸降的胡部安置在邊境上,或者內遷,多設羈縻州,實給數鄉、一兩縣之地,準予自治,而其酋長,就自然獲得了州刺史的頭銜。
渾釋之本出臯蘭州渾部,以其名位,想要撈到首領和州刺史來當,易如反掌啊。由此李汲問了,你如今貴為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封寧朔郡王,那等將來老了,打算退休了,會不會返回鳴沙城去奪取首領之位啊?
渾釋之道:“我願戰死疆場,馬革裹屍,何雲致仕?便犬子今在北衙為將,深得聖人信重,也無須再謀酋首之位。”
說著話,微微一笑:“不是老夫吹噓,犬子將來前程,怕是比我走得更遠,封王拜相,又何必歸鄉為一縣之長?”——說是州刺史,其實也不過就管一個縣而已。
“我父子雖不比鵷鶵,節帥也休當是貪得腐鼠之鴟啊。”
李汲心說行,典故信手拈來,你父子也算是徹底漢化,基本上沒啥胡味兒了——尤其你還叫“釋之”,你兒子又把“日進”那個胡名給改了。
就此道出自己的用意:“則我欲取鳴沙,副使是不會攔阻的嘍?”
渾釋之聞言,微微一驚:“難道節帥欲更臯蘭為縣?此事卻須朝廷允可,且……”
李汲搖頭笑道:“副使誤會了。尊父子固然已脫胡習,狀如世代唐人,鳴沙城內外仍多游牧之人,豈能倉促編戶?我的意思,不過想將節署移鎮鳴沙……”
渾釋之手撚胡須,沈吟半晌,徐徐說道:“節帥是不放心白元光?”
——白元光統領定遠城軍,其地就在靈州以北二百裏外,輕騎一日一夜,兼程可至。定遠城軍定額有兵七千,戰馬三千匹,乃是目前朔方最為精銳的一支部隊。
李汲笑笑:“若畏白元光,我又何必到朔方來?”堂堂朔方節度使,畏懼其麾下的先鋒兵馬使、定遠城使,那不是玩笑話嘛——
“此前,之所以使盧讓金轉調白元光親信往三受降城,非忌之也,不便使之罷了。”
李汲打算離開靈州,緣由其實很簡單,因為靈州久為朔方節度使治所,已經深深地打上了郭氏的烙印,其各派系勾結地方,控禦百姓,很難將之連根拔起,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那該怎麽辦呢?李汲是熟讀史書的,知道歷朝歷代,對付此種局面,常用的一招就是遷治。
甚至也包括了遷都。好比說商朝自仲丁以來,“比九世亂”,導致王權衰微,貴族坐大,於是盤庚繼位後,乃強迫官民遷都於殷,就此穩定了局勢,再傳至於武丁,終於大興。
雖說李汲穿越前,貌似新發掘出些上古材料,經過專家考證,盤庚遷殷純粹是為黃河水患所迫,其實沒啥政治原因……那都不重要啊。總而言之,草木蔥蘢,拔之則死,人畏死而必亂;倘若只是移植,同樣可以起到加以削弱的作用,所遭遇的阻力卻可能小得多了。
由此他才瞄上了臯蘭州鳴沙城。
於是對渾釋之解釋說:“諸將各擁其軍,難以如臂使指,不如以編練新軍為名,遷治於鳴沙,乃可遂我之志——副使前此坐鎮靈州,難道就沒有芒刺在背,或者束手縛腳之感麽?且我終將率軍西出,討伐吐蕃,規覆甘、涼,鳴沙城也稍稍近便一些。”
鳴沙城以西,其實還有兩座軍事要隘,一是豐安軍,二是新泉守捉,但兩處都毗鄰戈壁沙漠,幾乎沒什麽生產能力,實不便於作為新的朔方節度使治所。尤其安西、北庭行營暫屯會州,新泉守捉為白孝德所控制;而豐安軍在冊軍數八千,就已經對朔方的財政造成很大壓力了……
李汲既要抓兵,也要抓財——民政方面,倒是可以稍稍放一放——所以不可能離開這片黃河、賀蘭之間的膏腴之地啊,南下鳴沙城就已經是極限了。
渾釋之又沈吟少頃,然後擡眼一瞥李汲:“我明節帥之意矣,然此事怕不妥當……”
隨即解釋,你將治所遷往鳴沙,此為大事,必須上報朝廷允可——雖說朝廷多無不允之理——一來一去的,難免遷延,必將使得軍中議論紛紛,人心搖動。當然啦,還有一個理由他沒明說,只是稍稍一點,李汲自能會意——
郭子儀的勢力以靈州為中心,杜鴻漸也曾在靈州迎聖,靈武勸進,則你若驟然撇下靈州,那二位會有什麽聯想啊?倘若插手梗阻,恐怕節帥更難掌握住軍隊了吧。
正如盧庚所說,渾釋之在朔方名位雖尊,根基不牢,勢力不大,再加上郭子儀既命盧庚入李汲幕,等於默許李汲執掌朔方了,由此只須稍稍用力,渾釋之自願相從。前此李汲才到靈州,便出渾瑊手書與渾釋之,說:“我是令郎之友也。”繼而又使盧庚暗中勸說,渾釋之當即上船——若非如此,他今天也不敢對渾釋之直言。
而渾釋之的反對意見,也是站在李汲的角度,為上官考慮的,並且他還提出一個折中建議來——
“天寶年間,朔方管軍六萬四千七百,馬四千三百,每歲衣賜二百萬匹段,此額至今未改。然而諸鎮皆大募兵,如河北,高過定額兩倍以上者比比皆是——節帥方自魏博來,自然知曉;我朔方本就地廣人稀,戶口不蕃,又屢屢揮師東進,戰賊於兩京、河南、河北,兵力反蹙,再加上又有吃空餉之弊……
“節帥不如以此為辭,雲將於臯蘭州大征鐵勒兵,編練新伍,以實軍數,由此暫向鳴沙,躲開靈州一班陽奉陰違的小人。而節度治所,正不必遽移也,可以掩人耳目。”
李汲想了想,問:“則副使仍欲留在靈州?”
渾釋之拱手道:“請為節帥留後。”
李汲明白渾釋之的想法,他一方面希望李汲可以大征其族人入於朔方軍,擴充自家在軍中的勢力,同時也唯恐跟隨李汲南下,反使李汲心生疑忌,所以——我就不跟著你回老家去了,還留在靈州,為你管好後勤便可。
不過刨去這一點點小心思,渾釋之的建議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自己只是臨時前往鳴沙城募兵、練兵而已,不改變固有體制,不至於引發各方面的反感和疑慮;對於跳出靈州這灘渾水,新開一片天地而言,移治和暫行,其實區別不大。
“我再斟酌……則於貴部情狀,還須副帥指點一二……”
兩人談到很晚,渾釋之告辭而去,李汲這才得以返歸內宅,與家人相見。崔措不由得埋怨他:“郎君遠道而歸,卻又操勞國事,難道便一點也不念著我等麽?”李汲笑著安慰她:“哪有什麽國事,都是家事——我率兩千人西來,入此朔方數萬軍中,若不上下梳理清楚了,哪得安睡?”
於是洗漱已畢,宿於正室房中,崔措於枕下抽出一張紙來,遞給李汲,說:“紅線果有異才,郎君往回鶻前所關照的文章,彼已寫就……”
李汲隨手接過,就燈下展開來一瞧,題目是《倩娘傳》——
“景龍四年,清河張生赴省試。為其妻先故,唯餘一女,小字倩娘,相依為命,乃攜來長安。其時方以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讚普,蕃使自命帝婿所遣,常橫暴市中,人訴之官,而有司恐害交誼,俱不敢理……”
其後的大致內容是:張生在考試之前,受朋友邀請,前往西市游玩,不期撞見吐蕃使者強買強賣,張生仗義執言,竟被蕃使當街毆打致死。其女倩娘請人寫下狀紙,前往長安縣告狀,長安令不敢受理,再越級告到京兆府,反被京兆尹宗晉卿命人亂棍打出。
於是倩娘被逼無耐,想要去擂登聞鼓,卻被金吾所阻……
——話說唐朝這規矩也忒扯淡了,本來設置肺石和登聞鼓,是方便有冤者越級上告,可是偏偏這倆玩意兒並非設置在宮門前,而是在明鳳門內、含元殿前,則平頭百姓,誰能大搖大擺地跑進外朝去擂鼓啊?
再說蕃使聽聞此事,便跑去明鳳門前,打算捕殺倩娘,斬草除根,等見到倩娘年輕貌美,風姿綽約,又起邪心,竟公然搶奪。撕扯之際,恰逢清夷軍將魏長理禦東蕃得勝,歸朝受賞,見此情形怒不可遏,當場率麾下清夷兵擒下了蕃使一行,押往京兆府。然而宗晉卿百般推脫,不肯審理此案,且於當日夜半時分,又將蕃使放走。
魏長理惱怒而闖政事堂,上報宰相,偏偏宰相宗楚客乃是宗晉卿的胞兄……宗楚客反倒汙蔑魏長理諱敗為勝,貶去嶺南為將。倩娘為了拯救魏長理,得人指點,攔馬哀懇臨淄王,備言蕃使橫暴、宰相枉法事。臨淄王大怒,即將魏長理收入禁軍千騎,並與之共謀,發動兵諫,處死了宗楚客父子。
隨即魏長理再度擒下蕃使,奉命出使吐蕃,即於讚普駕前將蕃使一刀兩段,歸見倩娘,言已與她報了父仇。最終由臨淄王主婚,使魏長理、張倩娘二人共結連理……
李汲讀到這裏,不由得一皺眉頭,隨即抖抖手中紙卷,對崔措說:“如何是大團圓結局?卻非我之本意也。”
此前他才到朔方,盧杞便有急報送來,說節帥捕拿回使,並迫使鴻臚卿韋少華去位一事,京中鬧得是沸沸揚揚,老百姓多數是認可的,但士林之中,每多怨聲。有些人擔心由此壞了唐回交誼,北方再起戰火,責備節帥不識大體;也有些人指斥節帥跋扈,竟然要挾聖人,貶謫韋卿……
——終究李汲是野路子出身,而韋少華卻是正經的進士,歷任清要,且久在都內為官,這人面上可比李汲要熟啊。
李汲原本並不在意那些俗士庸儒,只要百姓因我得利,能夠明我之心便可;然而盧杞卻提醒他,政府終究是由士人組成的啊,倘若節帥在士林中聲名太臭,必定會影響到你的前程,甚至於聖人的信重,不可等閑視之。
李汲心說那怎麽辦?打輿論戰唄。
只是這年月老百姓的輿論,壓根兒影響不到士人,而要扭轉士人的觀感,必須得通過文學作品。唐朝短篇小說初興,名為“傳奇”,實話說這玩意兒地位不低,甚至可以用來行卷,玄宗朝名相張說就曾經寫過《綠衣使者傳》,傳抄一時——應該可以一定程度上觸動讀書人吧?
要說李汲前世讀過的小說,恐怕比這年月飽學宿儒讀過的經史都多過百倍不止,隨隨便便構思個幾十萬字來不成問題。只是過往的傳奇多是短篇,且讀者更看重文字的優美,而非情節的離奇……應用文、議論文,李汲如今勉強可以寫得四平八穩了,文藝類作品可是苦手得緊啊。
那麽找誰來相助才好呢?原本屬意於高郢,但跟崔措一提,妻子卻建議召紅線來,因為在她看來,紅線的文筆別有一種女子欣賞的細膩、優雅感——“郎君做此文,若能打動閨閣,則誰還敢雲不是?”
李汲一琢磨也對,走內幃路線,很可能事半而功倍;真要是高公楚的文字,士林再吹捧,女人家未必耐煩讀啊。
於是召來紅線,給了她一個大綱,命其敷衍成文。
直接寫報告文學是不成的,反倒有可能引發抵觸心理,必須得虛構。於是經過反覆斟酌,最終將背景定在了半個世紀前的中宗朝——基本上那會兒的人全都死光了,可以由得我編。遂以吐蕃影射回鶻,蕃使影射回使,宗晉卿影射韋少華,宗楚客影射李峴、杜鴻漸等當朝宰相。
虛構出一名清夷軍將魏長理來,那自然是指的本人李長衛了。
至於用一士女張倩娘做線索人物,乃是紅線的強烈要求,她說:“節帥若欲動閨閣之心,文中須有可憐的女子,且若有情有愛,更為佳妙……”李汲說可以加個女人進去,至於愛情嘛,那就算了。
可是他最初的構想很現實,甚至於有些殘酷,寫魏長理被貶,倩娘終為蕃使奪占,因不堪受辱而自殺。魏長理聞訊暴怒,遂於貶謫途中潛歸長安,投靠臨淄王,終於發動“唐隆之變”……否則你沒法解釋怎麽那麽趕巧,恰好中宗就死了?而若中宗不死,難道大仇終究難報嗎?
誰成想紅線沒聽他的,最終給了個大團圓結局,還讓男女主角結成了夫妻。
李汲以問崔措,崔措朝他一翻白眼:“若好人終不能得好報,烈女被逼懸梁,便殺了奸相佞臣,又抵得甚事啊?若如郎君本意,士林、閨閣,都不耐看!這是我叫紅線改的!”
李汲心說怎麽的,這年月就不讓虐主麽?無奈而嘆——天大地大老婆最大,你說啥就是啥吧……4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渾釋之本出臯蘭州渾部,以其名位,想要撈到首領和州刺史來當,易如反掌啊。由此李汲問了,你如今貴為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封寧朔郡王,那等將來老了,打算退休了,會不會返回鳴沙城去奪取首領之位啊?
渾釋之道:“我願戰死疆場,馬革裹屍,何雲致仕?便犬子今在北衙為將,深得聖人信重,也無須再謀酋首之位。”
說著話,微微一笑:“不是老夫吹噓,犬子將來前程,怕是比我走得更遠,封王拜相,又何必歸鄉為一縣之長?”——說是州刺史,其實也不過就管一個縣而已。
“我父子雖不比鵷鶵,節帥也休當是貪得腐鼠之鴟啊。”
李汲心說行,典故信手拈來,你父子也算是徹底漢化,基本上沒啥胡味兒了——尤其你還叫“釋之”,你兒子又把“日進”那個胡名給改了。
就此道出自己的用意:“則我欲取鳴沙,副使是不會攔阻的嘍?”
渾釋之聞言,微微一驚:“難道節帥欲更臯蘭為縣?此事卻須朝廷允可,且……”
李汲搖頭笑道:“副使誤會了。尊父子固然已脫胡習,狀如世代唐人,鳴沙城內外仍多游牧之人,豈能倉促編戶?我的意思,不過想將節署移鎮鳴沙……”
渾釋之手撚胡須,沈吟半晌,徐徐說道:“節帥是不放心白元光?”
——白元光統領定遠城軍,其地就在靈州以北二百裏外,輕騎一日一夜,兼程可至。定遠城軍定額有兵七千,戰馬三千匹,乃是目前朔方最為精銳的一支部隊。
李汲笑笑:“若畏白元光,我又何必到朔方來?”堂堂朔方節度使,畏懼其麾下的先鋒兵馬使、定遠城使,那不是玩笑話嘛——
“此前,之所以使盧讓金轉調白元光親信往三受降城,非忌之也,不便使之罷了。”
李汲打算離開靈州,緣由其實很簡單,因為靈州久為朔方節度使治所,已經深深地打上了郭氏的烙印,其各派系勾結地方,控禦百姓,很難將之連根拔起,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那該怎麽辦呢?李汲是熟讀史書的,知道歷朝歷代,對付此種局面,常用的一招就是遷治。
甚至也包括了遷都。好比說商朝自仲丁以來,“比九世亂”,導致王權衰微,貴族坐大,於是盤庚繼位後,乃強迫官民遷都於殷,就此穩定了局勢,再傳至於武丁,終於大興。
雖說李汲穿越前,貌似新發掘出些上古材料,經過專家考證,盤庚遷殷純粹是為黃河水患所迫,其實沒啥政治原因……那都不重要啊。總而言之,草木蔥蘢,拔之則死,人畏死而必亂;倘若只是移植,同樣可以起到加以削弱的作用,所遭遇的阻力卻可能小得多了。
由此他才瞄上了臯蘭州鳴沙城。
於是對渾釋之解釋說:“諸將各擁其軍,難以如臂使指,不如以編練新軍為名,遷治於鳴沙,乃可遂我之志——副使前此坐鎮靈州,難道就沒有芒刺在背,或者束手縛腳之感麽?且我終將率軍西出,討伐吐蕃,規覆甘、涼,鳴沙城也稍稍近便一些。”
鳴沙城以西,其實還有兩座軍事要隘,一是豐安軍,二是新泉守捉,但兩處都毗鄰戈壁沙漠,幾乎沒什麽生產能力,實不便於作為新的朔方節度使治所。尤其安西、北庭行營暫屯會州,新泉守捉為白孝德所控制;而豐安軍在冊軍數八千,就已經對朔方的財政造成很大壓力了……
李汲既要抓兵,也要抓財——民政方面,倒是可以稍稍放一放——所以不可能離開這片黃河、賀蘭之間的膏腴之地啊,南下鳴沙城就已經是極限了。
渾釋之又沈吟少頃,然後擡眼一瞥李汲:“我明節帥之意矣,然此事怕不妥當……”
隨即解釋,你將治所遷往鳴沙,此為大事,必須上報朝廷允可——雖說朝廷多無不允之理——一來一去的,難免遷延,必將使得軍中議論紛紛,人心搖動。當然啦,還有一個理由他沒明說,只是稍稍一點,李汲自能會意——
郭子儀的勢力以靈州為中心,杜鴻漸也曾在靈州迎聖,靈武勸進,則你若驟然撇下靈州,那二位會有什麽聯想啊?倘若插手梗阻,恐怕節帥更難掌握住軍隊了吧。
正如盧庚所說,渾釋之在朔方名位雖尊,根基不牢,勢力不大,再加上郭子儀既命盧庚入李汲幕,等於默許李汲執掌朔方了,由此只須稍稍用力,渾釋之自願相從。前此李汲才到靈州,便出渾瑊手書與渾釋之,說:“我是令郎之友也。”繼而又使盧庚暗中勸說,渾釋之當即上船——若非如此,他今天也不敢對渾釋之直言。
而渾釋之的反對意見,也是站在李汲的角度,為上官考慮的,並且他還提出一個折中建議來——
“天寶年間,朔方管軍六萬四千七百,馬四千三百,每歲衣賜二百萬匹段,此額至今未改。然而諸鎮皆大募兵,如河北,高過定額兩倍以上者比比皆是——節帥方自魏博來,自然知曉;我朔方本就地廣人稀,戶口不蕃,又屢屢揮師東進,戰賊於兩京、河南、河北,兵力反蹙,再加上又有吃空餉之弊……
“節帥不如以此為辭,雲將於臯蘭州大征鐵勒兵,編練新伍,以實軍數,由此暫向鳴沙,躲開靈州一班陽奉陰違的小人。而節度治所,正不必遽移也,可以掩人耳目。”
李汲想了想,問:“則副使仍欲留在靈州?”
渾釋之拱手道:“請為節帥留後。”
李汲明白渾釋之的想法,他一方面希望李汲可以大征其族人入於朔方軍,擴充自家在軍中的勢力,同時也唯恐跟隨李汲南下,反使李汲心生疑忌,所以——我就不跟著你回老家去了,還留在靈州,為你管好後勤便可。
不過刨去這一點點小心思,渾釋之的建議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自己只是臨時前往鳴沙城募兵、練兵而已,不改變固有體制,不至於引發各方面的反感和疑慮;對於跳出靈州這灘渾水,新開一片天地而言,移治和暫行,其實區別不大。
“我再斟酌……則於貴部情狀,還須副帥指點一二……”
兩人談到很晚,渾釋之告辭而去,李汲這才得以返歸內宅,與家人相見。崔措不由得埋怨他:“郎君遠道而歸,卻又操勞國事,難道便一點也不念著我等麽?”李汲笑著安慰她:“哪有什麽國事,都是家事——我率兩千人西來,入此朔方數萬軍中,若不上下梳理清楚了,哪得安睡?”
於是洗漱已畢,宿於正室房中,崔措於枕下抽出一張紙來,遞給李汲,說:“紅線果有異才,郎君往回鶻前所關照的文章,彼已寫就……”
李汲隨手接過,就燈下展開來一瞧,題目是《倩娘傳》——
“景龍四年,清河張生赴省試。為其妻先故,唯餘一女,小字倩娘,相依為命,乃攜來長安。其時方以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讚普,蕃使自命帝婿所遣,常橫暴市中,人訴之官,而有司恐害交誼,俱不敢理……”
其後的大致內容是:張生在考試之前,受朋友邀請,前往西市游玩,不期撞見吐蕃使者強買強賣,張生仗義執言,竟被蕃使當街毆打致死。其女倩娘請人寫下狀紙,前往長安縣告狀,長安令不敢受理,再越級告到京兆府,反被京兆尹宗晉卿命人亂棍打出。
於是倩娘被逼無耐,想要去擂登聞鼓,卻被金吾所阻……
——話說唐朝這規矩也忒扯淡了,本來設置肺石和登聞鼓,是方便有冤者越級上告,可是偏偏這倆玩意兒並非設置在宮門前,而是在明鳳門內、含元殿前,則平頭百姓,誰能大搖大擺地跑進外朝去擂鼓啊?
再說蕃使聽聞此事,便跑去明鳳門前,打算捕殺倩娘,斬草除根,等見到倩娘年輕貌美,風姿綽約,又起邪心,竟公然搶奪。撕扯之際,恰逢清夷軍將魏長理禦東蕃得勝,歸朝受賞,見此情形怒不可遏,當場率麾下清夷兵擒下了蕃使一行,押往京兆府。然而宗晉卿百般推脫,不肯審理此案,且於當日夜半時分,又將蕃使放走。
魏長理惱怒而闖政事堂,上報宰相,偏偏宰相宗楚客乃是宗晉卿的胞兄……宗楚客反倒汙蔑魏長理諱敗為勝,貶去嶺南為將。倩娘為了拯救魏長理,得人指點,攔馬哀懇臨淄王,備言蕃使橫暴、宰相枉法事。臨淄王大怒,即將魏長理收入禁軍千騎,並與之共謀,發動兵諫,處死了宗楚客父子。
隨即魏長理再度擒下蕃使,奉命出使吐蕃,即於讚普駕前將蕃使一刀兩段,歸見倩娘,言已與她報了父仇。最終由臨淄王主婚,使魏長理、張倩娘二人共結連理……
李汲讀到這裏,不由得一皺眉頭,隨即抖抖手中紙卷,對崔措說:“如何是大團圓結局?卻非我之本意也。”
此前他才到朔方,盧杞便有急報送來,說節帥捕拿回使,並迫使鴻臚卿韋少華去位一事,京中鬧得是沸沸揚揚,老百姓多數是認可的,但士林之中,每多怨聲。有些人擔心由此壞了唐回交誼,北方再起戰火,責備節帥不識大體;也有些人指斥節帥跋扈,竟然要挾聖人,貶謫韋卿……
——終究李汲是野路子出身,而韋少華卻是正經的進士,歷任清要,且久在都內為官,這人面上可比李汲要熟啊。
李汲原本並不在意那些俗士庸儒,只要百姓因我得利,能夠明我之心便可;然而盧杞卻提醒他,政府終究是由士人組成的啊,倘若節帥在士林中聲名太臭,必定會影響到你的前程,甚至於聖人的信重,不可等閑視之。
李汲心說那怎麽辦?打輿論戰唄。
只是這年月老百姓的輿論,壓根兒影響不到士人,而要扭轉士人的觀感,必須得通過文學作品。唐朝短篇小說初興,名為“傳奇”,實話說這玩意兒地位不低,甚至可以用來行卷,玄宗朝名相張說就曾經寫過《綠衣使者傳》,傳抄一時——應該可以一定程度上觸動讀書人吧?
要說李汲前世讀過的小說,恐怕比這年月飽學宿儒讀過的經史都多過百倍不止,隨隨便便構思個幾十萬字來不成問題。只是過往的傳奇多是短篇,且讀者更看重文字的優美,而非情節的離奇……應用文、議論文,李汲如今勉強可以寫得四平八穩了,文藝類作品可是苦手得緊啊。
那麽找誰來相助才好呢?原本屬意於高郢,但跟崔措一提,妻子卻建議召紅線來,因為在她看來,紅線的文筆別有一種女子欣賞的細膩、優雅感——“郎君做此文,若能打動閨閣,則誰還敢雲不是?”
李汲一琢磨也對,走內幃路線,很可能事半而功倍;真要是高公楚的文字,士林再吹捧,女人家未必耐煩讀啊。
於是召來紅線,給了她一個大綱,命其敷衍成文。
直接寫報告文學是不成的,反倒有可能引發抵觸心理,必須得虛構。於是經過反覆斟酌,最終將背景定在了半個世紀前的中宗朝——基本上那會兒的人全都死光了,可以由得我編。遂以吐蕃影射回鶻,蕃使影射回使,宗晉卿影射韋少華,宗楚客影射李峴、杜鴻漸等當朝宰相。
虛構出一名清夷軍將魏長理來,那自然是指的本人李長衛了。
至於用一士女張倩娘做線索人物,乃是紅線的強烈要求,她說:“節帥若欲動閨閣之心,文中須有可憐的女子,且若有情有愛,更為佳妙……”李汲說可以加個女人進去,至於愛情嘛,那就算了。
可是他最初的構想很現實,甚至於有些殘酷,寫魏長理被貶,倩娘終為蕃使奪占,因不堪受辱而自殺。魏長理聞訊暴怒,遂於貶謫途中潛歸長安,投靠臨淄王,終於發動“唐隆之變”……否則你沒法解釋怎麽那麽趕巧,恰好中宗就死了?而若中宗不死,難道大仇終究難報嗎?
誰成想紅線沒聽他的,最終給了個大團圓結局,還讓男女主角結成了夫妻。
李汲以問崔措,崔措朝他一翻白眼:“若好人終不能得好報,烈女被逼懸梁,便殺了奸相佞臣,又抵得甚事啊?若如郎君本意,士林、閨閣,都不耐看!這是我叫紅線改的!”
李汲心說怎麽的,這年月就不讓虐主麽?無奈而嘆——天大地大老婆最大,你說啥就是啥吧……4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