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十九章 毒士之舌

關燈
人都是會變的,且隨著身份地位的改變,屁股也自然挪窩——李汲亦不能外。

他還在當中央軍的時候,就覺得地方軍閥全是一票該殺的混蛋。固然並不欣賞這種封建官僚體系,但作為國家,必須要能夠凝聚起足夠的向心力來,政令暢達上下,才可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啊——好比說禦蕃。這全都由地方自治,各打小算盤,國家還可能好得了嗎?如何抵禦步步緊逼的吐蕃人?

但當他轉為地方,入鎮魏博之後,屁股難免就有些歪了,覺得地方上也有地方上的難處——這皇帝又不靠譜,朝廷又不足以控扼全國數百州,加上交通、通訊水平落後,倘若事事皆由朝廷遙控,地方上非大亂不可。

況且我篳路藍縷,好不容易在河北開創出一番局面來,享受到了坐擁強兵的快樂,你就要把我調走,換個地方從頭再來……多少有些舍不得啊。再說我若走了,還有誰能夠守魏博而鎮河北?倘若繼任者不能維持局面,使得燕、趙諸藩再次跋扈難制,甚至於比從前更甚,我心裏難道能夠痛快嗎?

雖說我的志向是抵禦外侮,即便不能再造盛世,也當重振國威,要為了國家,為了百姓而奮鬥,方不負穿越來此一遭,但……我也總得為自己和身邊人考慮啊。繼續坐鎮魏博,便成牢固不拔之勢,就連薛嵩都琢磨著兄終弟及呢,我未必不能父死子繼,為後代謀個安生立命之所。若是拋下這一切,被調往西陲,距離中樞既近,難覓保身之計,最好的結果,也不過跟郭子儀似的,回長安去坐冷板凳。

郭子儀老頭兒可油滑,我不及也,有唐一朝百餘年間,也就出他那麽一個皇帝“親家翁”;且除非他這就死了,否則明日將會如何,最終什麽下場,是否足以為法,誰都猜不到。

由此李汲不免躊躇,手撚胡須,半晌無語。李棲筠見此情狀,乃道:“我之言辭,俱已說盡,若長衛尚懷躊躇,還有一位故人,請與相見。”

李汲聞言一楞:“是何故人?”

李棲筠笑笑:“請來一見便知。”

李汲此前根本料想不到,朝廷為了讓他肯於西歸,特意派出來兩撥說客,一撥是正任天使李棲筠,另一撥則是改易身份,混在使團當中的一位故人——

曾在偽燕官居丞相,後降唐為司農卿之嚴莊!

李棲筠辭去,嚴莊入見,李汲不禁愕然:“聖人竟使嚴君來說我?”

嚴莊笑著搖頭道:“命我者,非聖人也,實為皇太子殿下。”

李汲雙眼微微一瞇:“曩昔君被逐出京,左遷一小小的縣尉,難道就不怨懟皇太子殿下麽?”

嚴莊先表忠心:“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儲君之命,且實由李輔國覬覦財權而起,我又焉敢稍存怨懟之意?”但隨即話鋒一轉,答道:“且往事已矣,若只記私人恩怨,官場上將寸步難行。今我欲求覆起,唯有求助於皇太子殿下,旁人誰肯理會?”

李汲不禁微笑:“嚴君倒肯說大實話。”

嚴莊正色道:“吾口中從無誆言!”

李汲冷笑著反問道:“若無誆言,昔日安祿山因何而反,又因何而死?”

嚴莊面不改色地回答道:“昔日我說安祿山反唐,是以為憑借東北三鎮之力,二十萬雄兵,足以控兩京而制天下也,安有誆言?是安祿山自家不修德,又得勝而驕,遇挫而餒,終不能成大事,怎能怪我?至於其死,我不過未將安慶緒的逆謀稟報乃父而已,卻不曾在安祿山面前,謊稱其子無反意。”

——我是從來不說假話的,但並不等於一定要說真話。

幾句話倒是說得李汲啞口無言,終究他對嚴莊的過往經歷,了解有限,就不可能舉出什麽實際的例子來,面刺其非。實話說李汲對於安、史麾下將吏,倒不一定天然痛恨,但於嚴莊這類賊寇的謀主、田承嗣之流敵中的驍將,卻向來是相當反感的。

若非前者挑唆,焉能橫生如此大亂?若非後者所過燒掠,使人心惡燕而不背唐,說不定安祿山、史思明就真成事了呢。總而言之,普通將兵或許是受麻痹、被裹挾,叛軍中上層有一個是一個,全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但他對嚴莊的態度卻有些矛盾,因為嚴莊降唐較早,而且通過崔光遠,早早地便認識了自己。自己本不敵視崔光遠,其後又謀他的婢女,就此不能不賣個面子,與嚴莊相敷衍。可是敷衍來去的,終究也成了熟人啦,且昔日在長安城內還多虧嚴莊設謀,命康謙資助自家,正所謂“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則面對嚴莊時,還怎麽可能疾言厲色得起來呢?

況且人都是會變的,不能總用老眼光來看待,嚴莊足智多謀,倘若真能用在正道上,以之強盛國家、撫育百姓,毒藥也可能變作良方,不必要直接一棍子打死。

於是撇嘴假笑一聲:“那最好了,我正要聽嚴君的實言——今來,何以教我?”

嚴莊正襟危坐,緩緩開口問道:“聖人命鄭王為天下兵馬元帥之事,李帥想必已經聽說了。”

李汲頷首道:“自有耳聞……”隨即雙眉一挑:“皇太子殿下乃因此而生懼麽?”

嚴莊答道:“自然。曩昔李系也曾受命為天下兵馬元帥,乃生不軌之心,有宮廷之變,且若先帝多活個三五載,說不定儲位真落李系手中。前車之鑒,殿下自不能無驚啊。”

李汲聞弦歌而識雅意,但還是裝模作樣地捋捋胡子:“天家事,天家自理,我不便從中插手……”

“難道今聖踐祚前後,李帥便未曾插過手麽?”嚴莊笑著揶揄道,“我的話直,李帥勿怪——若非插手天家之事,扶保今聖登基,以李帥的年資,安能遽為大州刺史、一鎮節度?從來功最大者,在於擁立,且既可一,乃可以再,李帥其無意乎?”

李汲不知道該怎麽接口才好,只得垂下頭去,默然無語。

嚴莊繼續勸說道:“今聖雖致力於整理禁軍,奈何關中地瘠人窮,國家府庫亦虛,經年不過得二三萬眾而已,且又不信軍將,唯任宦官,覆少使歷陣,長此以往,終將淪歸天寶末年時,一聞警便六軍奔散之覆轍。是以天下可用之兵,唯有藩鎮,強藩而守重器,朝廷不能無慮,若強藩屬意於今太子,便聖人亦不敢輕言易儲矣。

“而皇太子殿下最信賴者,唯有李帥,惜乎所在懸遠,逢有緩急,恐難應對。若是遷於西陲,便在原州,騎兵五晝夜可抵長安城下,則聖人在善擇其諸子時,不能不有所顧慮啊。”

眼瞧著李汲仍舊面無表情,似乎不為所動,嚴莊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坊間皆傳,昔日安慶緒弒父之事,乃我挑唆,我亦不辯,且以於唐有功自居。然而,其時尚為燕臣,難道不知父子相爭,必亂國基,使人心離亂,禍不旋踵麽?且既有此前車之鑒,實不忍見我唐亦蹈覆轍啊。

“今皇太子殿下聰明勤儉,有玄宗皇帝壯年時風采,若得繼位,我唐覆興有望。鄭王何如人也,其實我並不清楚,但想來未必及得上皇太子,便僥幸於一二事上有所過之,終為次子,廢長立幼,既不合乎禮法,也易擾亂人心。我不求李帥力保皇太子,但遷西陲,掌重鎮,正不必有何舉措,但不絕皇太子之好,則自然國本牢固,動亂難起矣。”

李汲聽到這裏,稍稍有些動容。他當然是希望李適可以順利接班的,一則從私人關系來考慮,他跟李適交情匪淺;二則從國家利益做考量,李適雖然年輕,將來如何還不好說,起碼就目前看起來,勉強算是個合格的君主備選。封建社會能否穩固,第一要看官僚體系是否完善,第二就要看皇帝是否靠譜了,雖然將天下之重系於一人肩頭,本身就很不穩妥,但現實如此,卻也無計扭轉。

即便他李汲起來造反,並且還僥幸成功了,最終也不過換塊招牌,自己當皇帝罷了。想要靠一代人的努力徹底變更社會體系、國家制度,讓中國提前邁過民主制的門檻,純粹癡人說夢。且民主制也要配合工業社會才能發揮真正的效力,若配合古代奴隸制,羅馬共和國便是前車之鑒……配合封建制麽,更屬扯淡。

所以說,讓李適可以跟儲位上坐得穩穩的,將來順利交接班,對於目前的唐朝來說,是有利的,即便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也是不壞的選擇。

嚴莊見李汲顏色稍變,心中大定,於是繼續勸說道:“皇太子本重信李帥,若得登基,必感李帥拱衛之誠,異日封王登堂,都屬尋常事。而若鄭王終繼大統,其與李帥可熟稔乎?焉能得其傾心而用哪?”

李汲還要假惺惺撇清:“我志在保國安人,自身功業,等若浮雲耳。”

嚴莊笑笑:“如此最好。倘若李帥有私心,不妨久鎮魏博,期以數載,或可伐成德、吞昭義,北向幽燕,全得河北諸州,便不做安祿山,也可裂地稱王,一如南詔……”

不等李汲擺手否認,便一口氣繼續說道:“而若李帥一心為國,則不可不謀西任,一則拱護京畿,二則扶保儲君,三則抵禦西蕃之侵。蕃賊為我唐心腹大患,蕃賊不逐,隴右不覆,涼州不通,朝廷終無力以馭天下。

“李帥若無私心,卻不願西行,或是舍不得多年辛勞,打下魏博如此牢固的根基吧?則若遲早西遷,早行好過晚行,待過一兩歲,恐怕基業更盛,難以割舍之物將更多矣。”

李汲不由得點頭:“君言有理。”

他確實是舍不得魏博這苦心經營而得的局面,舍不得這支辛苦操練訓成的天下強兵——節鎮之兵,多數都是本地人,不可能全跟自己跑到西線去啊?且若魏博兵西遷了,河北局勢必定糜爛;而關中驟添這兩三萬雄兵,估計錢糧將更捉襟見肘——舍不得拋棄那些壇壇罐罐。

但嚴莊所言實有道理,自己既然志在禦蕃,那遲早都是要奉命西行的,難道如今舍不得魏博,過幾年就能舍得麽?還不如早早放下,需要割舍的事物能夠略少一些。

聽到李汲認可自己的說法,嚴莊不禁面露笑容,隨即壓低聲音提醒道:“李帥方定天雄軍,斬田承嗣,立下大功,此際朝廷欲使西任,卻又諸多猶疑,不敢遽下詔命,正可趁此機會,多向朝廷討要些好處。良機不可錯失啊!”

李汲當即擺手:“囈,我豈貪婪之人哉?挾勢以要朝廷,非忠臣所為也!”

可是轉過頭去,當他向李棲筠表態,說我願意奉命西行,就等朝廷正式發詔書下來了,同時卻又面露為難之色:“今魏博兵精糧豐,是愚侄一手打造出來,不知耗費了多少心力,倘若繼任者不能蕭規曹隨,唯恐河北再生亂相,便愚侄在西,也不得安……”

李棲筠不禁撇嘴一笑:“長衛勿矯飾,若有所請,我可為代奏聖人。”就知道你要提條件,那就請明說吧。

見李棲筠如此精明,且似乎早有預料,李汲也就不繞彎子了,直接提出:“顏清臣骨鯁之臣,忠心為國,且與愚侄共事數年,深悉魏博內外之事,若朝廷肯授之以觀察、節度之任,則我無後顧之憂矣。”

其實吧,李汲跟顏真卿的合作遠遠算不上親密無間,對於他的各種施政方針,老先生總要跳出來擡杠,倘若換個笨嘴拙舌,或者立場不堅定的,或許被他掣肘得啥都辦不成。但顏真卿謀國而不惜身的德行,李汲也是看在眼中的,覺得他總比這年月絕大多數官僚要強一些吧。

則若自己一甩袖子走了,朝廷別命魏博節度使,誰知道會派誰來啊?誰知道是什麽能力、性情,甚至於德行,會不會把自己留下這攤子攪成一灘爛泥啊?若由顏真卿繼任,他肯定第一時間把紡織工坊給拆了,織機砸毀,織工遣散,恢覆到原本的小家庭生產模式,但其他很多政策,包括打壓大戶、抑制兼並、分授農具、獎勵耕織等等,卻有望保留。

尤其這些政策年來也頗見成效,顏真卿又不傻,何必砸爛了另起爐竈呢?

所以唯顏真卿繼任,李汲才最可放心——其實杜黃裳也是不錯的人選,且還比顏真卿識得變通些,奈何品位太低,別說節度使了,就連節度留後都做不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