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十二章 魏博防軍

關燈
魏州,起碼是貴鄉城下,暫時安穩了下來,李汲卻又覺得手下人才不夠用了——這回是武官問題。

他從西方帶來的,可任方面重將者,唯有南霽雲、雷萬春二人,百餘睢陽老卒職級都偏低,只能做一旅一隊之長,不便遽升顯職。偏偏舊魏州軍的中高級將吏全都跟著薛嵩跑了,留下來的無論聶鋒,還是李子義、羊師古等人,也全都是下級將校。

本來有心等局勢稍稍穩定一些,找個機會,就把那票代表一網成擒,起碼處置半數的——尤其是那個桀驁不馴的李子義——奈何將校不足,只好先捏著鼻子留下來,暫觀後效。

而且杜黃裳也勸李汲,短時間內還是要鎮之以靜,不宜懲處舊將,還是等到徹底站穩了腳跟,在魏博樹立起一定威望來以後,再因應形勢,決定要否動手的為好。

李汲心說可惜啊,我之威名,在河北不彰——主要是仆固懷恩出於私心,河北數戰幾乎都是用自家朔方軍和回紇兵為主力打的,李汲幾乎場場打醬油,未能懾服燕卒之膽。

當日城下豎旗招兵,總計招上來舊卒一萬兩千零四人,消息傳開,陸續來投者,最終卡在了兩萬一千左右。尹申等人遵照李汲的吩咐,將這些舊卒分為四等,一等為精卒,約萬餘,二等則或者身材,或者氣力,或者體力不大滿足募兵要求的,約五千;三等四十歲以上老卒,兩千左右;四等十六歲以下少年兵,三千掛零。

隨即又將貴鄉城內原本那萬餘將卒也同樣遴選,分營。

李汲從精卒之中挑選了三百人充作牙兵——選拔標準不是能不能打,而是性情是否忠厚老實——任元景安為副將以統領之。

任命雷萬春為都知兵馬使,領精卒一萬五千;弱卒八千餘則暫由那些舊卒代表統領,分成十六個營,李子義、羊師古等都任副將,為營指揮、副指揮;老卒交給封演,充州城及各衙值守、灑掃等雜事;四千少年兵交給聶鋒,升其為正將。

其實李汲挺看重那些少年兵,除了少數天資實在太差的,餘眾吃幾年飽飯,有望成長為精銳之卒;尤其孩子嘛,基本上還是白紙一張,方便描畫,也更容易收攏其心。只可惜手頭乏將,只能暫且相信聶鋒了。

但他也關照尹申,派人多盯著點兒聶鋒。就聶鋒當日在碼頭上的表現,李汲對此人頗有好感,唯一的擔心,那是薛嵩安插在自己身邊的棋子,或者聶鋒相對於自己,傾向於舊主薛嵩更多一些……

至於南霽雲,也命為都知兵馬使,派他去掌控博州,並且整訓博州的兵馬——據說也有六七千眾。

兵事暫且告一段落,下面就要考慮民政問題了,終究李汲身兼兩州觀察使,且還是魏州刺史,博州可以暫時不理,魏州的政情卻必須先梳理明白。

封演此人,雖然就李汲初至之日的表現來看,無膽量,少擔當,但於民政統籌,還是有一定才能的,守魏數月,多少做了一些實事,不是整天窩州城裏盼著上官到來。起碼對於各縣情況,李汲根據封演的稟報,加上尹申麾下探子的查訪,很快便有了相對清晰的認知。

魏州土地兼並很嚴重,超過七成的民眾並無自家田產,被迫要依附大戶為佃——這也是數萬魏州土著寧可冒險去當兵,也不肯回鄉種地的主要緣由——而那些大戶更利用政權疊換之機,大肆奪占良田,幾占州內耕地面積的八成還多。

不過好在,奪人田產,不是光把原主逼破產就成了的,還必須在官府備案,獲得審核通過。在這個問題上,封演倒算是做了件好事,他將入職後所有更易土地所有權的申請一概扣下,聲稱要等主官赴任後再審。

如今他對李汲說:“朝廷窮蹙之弊,在田土兼並,富者地連阡陌,逃避賦役,貧者無立錐之地,四散流離,府庫因此不盈,政令因此不行。是以末吏以為,當先剎此風,然後百姓可以安堵。”

李汲心說你見識倒確實有一點兒啊,可既然如此,為啥不直接把那些申請駁回去呢,要把皮球踢我腳下來?膽子還是太小,魄力還是不足啊。

本打算下狠手整治這一歪風邪氣,甚至於在一定程度上打打土豪、分分田地啥的,奈何封演提醒他:“州中大戶,多半與昭義軍將吏牽絲掛藤,難以析分啊……”

李汲聽了,多少有點兒牙疼。

薛嵩主掌魏州多年,即便其幕下將吏不去奪占田土吧,縉紳大戶們也必定會投靠過去,尋求保護傘的,偏偏如今那些將吏還都跟著薛嵩跑昭義軍去了……倘若沒打算跟薛嵩搞好關系,李汲自可施展雷霆辣手,偏偏如今交通線卡人家手裏呢,遂使他投鼠忌器,不易處置……

於是問計於幕僚,高郢直截了當地回答道:“應據天寶十四載亂起之前的賬冊,確定土地所屬,偽燕占據河北時一切變易、更動,李帥不必承認。此為大義所在,便薛帥也無可質問!”

高公楚答應入幕之前,就有言在先,說“吾性過剛”,李汲當時並不以為意——這般溫潤如玉的公子哥兒,性格再剛強,還能剛到哪兒去哪?誰想於路幾次交談,發現高郢雖然說不上性如烈火,遇事卻習慣尋求最簡潔明快的手段,且但凡認準了的道理,一定要辯論個輸贏對錯出來,壓根兒就不懂得看上官的眼色。也就李汲前世算半個“鍵盤俠”,最喜歡跟人言辭交鋒了,倘若換一個相對笨嘴拙舌些的節度使,必不耐煩留用此人。

與高郢相比,法令紋甚深,按照傳統說法是主剛強、好刑殺的杜黃裳,性情反倒溫和、柔韌得多,且精擅語言藝術,從不跟人死頂——由此亦可見相面之術純屬虛妄。當下聽了高郢之言,杜黃裳委婉地表示反對:

“公楚所言是也,然而聖人既赦從逆者,則縉紳等在田土上的手腳,也不宜深究。且即欲深究,天寶十四載前的田冊,多數散逸,何從獲取啊?”

高郢喜歡噴人,但對於杜黃裳還是相當尊敬的——雖說同榜進士,他名次比對方為高——便拱手問道:“遵素兄有何良策?”

儒家信徒大多數喜歡轉身朝後看,認為世風日下,今不如古,若能恢覆古制,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倒也未必無理,就看你打算倒退多少年了。如今但凡有識之士,都能明白最大的社會問題是土地兼並,導致百姓的生活水平每況愈下,朝廷也難以征取足夠的賦稅;因而若能恢覆到唐初普遍地廣人稀的狀況,重頒均田之令,無論藩鎮還是整個國家,那全都有救了。

然而杜黃裳卻很明確地知道,理想和現實是兩回事,能夠執著於理想固然是好,改變現實卻絕不可妄想一蹴而就,否則必致大亂。再者說了,他的屁股終究是坐在地主階級這邊的,不可能從根本上損害地主縉紳的利益啊。

魏博鎮的情況有其特殊性,但田土兼並嚴重,全國皆然,並不僅僅發生在河北地區。由此東來途中,杜黃裳就始終在考慮這一問題——土地為治政的根本,根本若固,枝葉可繁——大體上已有對策。

他建議先繼續壓著歸唐後所有變更土地所有權的申請,由節鎮或州府派員重新丈量田地、核實信息。與此同時,請李汲寫信給薛嵩,說明情況,以取得對方的諒解——既然州內大戶多半與昭義軍將校有所瓜葛,整治之前不打聲招呼是不合適的,必損兩家交誼。

然後先拿沒靠山,或者薛嵩表示不必加以理會的人家開刀,所得田土也無須交還原主——況且很多原主都找不著了——而一概收歸官有,再由官府賃地與無田者耕種。下一步是威脅、勒逼其餘大戶向節鎮貢獻軍資,相應的,發一批惠而不費的勳銜作為獎勵;若其不允,再沒收其超額的土地,也就師出有名了。

先爭取將州內耕地的三成掌握在州府或者節鎮手中,安排流民耕種——還可以嘗試民屯和軍屯——再利用士卒修繕水利設施、提高官田的畝產量。等一兩年,府庫相對充盈,糧食可以自給之後,再逐一地設計剩餘大戶,強買其田可也。

誰說只有大戶能夠兼並細民田地?官府做起這種事來,更加輕車熟路啊,就看時機是否成熟,以及肯不肯下狠手了。尤其一兩年以後,或者徹底將昭義軍和魏博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或者足食強兵,已不再畏懼薛嵩,做很多事就不必再考慮留手了。

其間還有一策,可以將收得的土地暫寄在節帥名下,而非官有,說不定阻力反倒會更小一些……

高郢對此的評價是:“無乃太緩乎?”卻並沒有要跟杜黃裳頂牛到底的意思。李汲撚須沈吟,也覺得可以暫時采納杜黃裳的建議,先走一兩步看看效果再說。於是命高郢為他草擬給薛嵩的書信,並將整理田地等事,全都交給杜黃裳負責,劉極、洛一平從旁襄讚。

李汲的魂魄來自後世,見識很廣,理論知識也充足,但實務能力麽……呵呵。對於軍事,他從才剛出山,在奉天偷看練兵開始,邊摸索邊學習,終於大致上探索到了門徑——仆固父子、郭昕、李元忠,甚至於老荊荊洚曉等人,全都是他的老師——但於治政,還從未實際操作過啊。既然如此,不妨先全盤委任給杜黃裳吧,自己只抓大政方針便可。

事實證明,李汲召入麾下的幾名僚屬皆為可用之才,劉極、洛一平都做過小吏還則罷了,杜黃裳、高郢兩名新科進士,照道理來說,從前並無多少實務經驗,但具體做起事來,卻也一板一眼,起碼暫時挑不出什麽錯來。這大概也是家學淵源吧——杜黃裳之父杜綰見為京兆府司錄參軍,高郢之父高伯祥曾任好畤尉,都屬於一線親民官。

若是什麽禦史、翰林家庭出身的,估計且得練呢,絕不可能上手那麽快。

李汲還是將主要精力放在軍事上,他親自巡查各營,放低姿態,與將校甚至是小卒反覆交談,以獲取第一手的情報。入魏十日之後,在王莽城搞了一場會操,其間李汲假裝手癢,提矛上馬,與雷萬春激戰了數十回合,看得魏州將卒目眩神搖,翹舌不下;覆援弓試射——還是用的仆固懷恩所贈強弓——百步之遙,十發十中。

他這是為了讓士兵們都認認臉,也展示自家的武勇——兵書戰策、統禦之能,非戰無可逆睹,武藝如何,卻可一目了然——增強士卒們依附的信心。

經過此次會操,他摸清楚了各營的基本狀況,同時也明白王莽城不可守。於是最終決定將節度使衙署設置在元城,精卒三十營(五百人一營),分駐元城、貴鄉,以及駐館陶城北防德、貝,駐魏縣城西、頓丘城北防相、洺,駐臨黃城南監控黃河水道,大致構建起了防禦體系。

會操之時,魏州舊將們也各展所長,李汲大致觀察了一下,發現還真有不少能打的——河北出精兵強將,實非虛言,若非偽燕不擅安民理政,又兄弟鬩墻、子弒其父,還真未必會垮……

舊將們對於只能統領弱兵,自不滿足,李汲深入軍營的時候,他們也或者委婉地表示,或者直截了當毛遂自薦過,相信若是時日太久而不得升遷,必定生亂。因此李汲於會操之後,很快便將李子義、羊師古二人升為什將,調掌精兵,各領一營。

實話說他並不喜歡這兩將——原本光覺得李子義跋扈難馴了,後來逐漸覺得那小子只是性格剛硬,且相對毛糙而已,反不如羊師古花花腸子多,更須提防——終究曾起過脅逼自己之心啊,且在舊卒中又有威望。之所以晉升二人,一是因為確實弓馬嫻熟,不便強硬壓制;二是為了分化那些舊卒代表,且使雷萬春等就近監控二人。

這心思很隱秘,即便羊師古也瞧不破,既得榮升,羊、李二人跪地叩首,連聲感謝節帥,發誓願效死命——當然啦,也就隨口那麽一說,李汲隨便聽一耳朵罷了。

為了方便管理,將雷萬春所領三十營精兵號為“魏州駐防官健”,南霽雲所領十五營則為“博州駐防官健”(簡稱“防軍”),十六營弱卒稱為“魏州協防官健”(簡稱協軍),聶鋒所領八營少年兵為“魏博鎮後效官健”(簡稱效軍)。協軍分駐王莽城和魏縣東;效軍則駐在元城郊外——李汲要親自培養那些半大孩子。

作者的話:推薦一本新書《晉燼》,就在本咕咕站,也是說的西晉末年之事,應該比拙作《勒胡馬》早幾年開始。筆法不錯,但主角偏偏魂穿一名羯胡,則將來會走怎樣的發展道路,實在讓人猜不透啊,我也挺好奇的——養肥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