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四章 望能取中

關燈
李汲提起“群狼環伺”一詞,杜黃裳當即明白對方所指——終究這話他也就才於酒酣耳熱之際跟朋友說起來過,左右不到五天,自家仍有印象。

於是一叉手:“是仆酒後失言妄語,李帥千萬寬恕……”

李汲打斷對方的話,正色道:“如何是妄語?杜先生只此四字,便將我魏博的局勢,洞若觀火啊。因此前來,恭聆教誨。”

杜黃裳雙手連擺:“不過書生於草廬中紙上談兵罷了,當不起李帥謬讚。”頓了一頓,又說:“其實,雖然群狼環伺,若其間不是虎豹,而是蛟龍,未必不能破局。”

“哦,敢問如何破局?”

杜黃裳微微一笑:“李帥此言,未免問道於盲了。仆只是京兆一白衣士子而已,雖好讀書,有志於匡扶,卻從無時務經驗,不過常聽家父說些衙中日常瑣事,故好大言耳。即河北局勢,仆在千裏之外,如何知曉?是家父有賓朋自河北來,說說山川地理,並朝廷命鎮之詔,仆於溫課之餘,略略有些聯想罷了。

“燕、趙降將,不可信;平盧、淄青,不可重信,此事人盡皆知,豈獨仆一人啊?然而要如何破局,仆又未履其地,不務其事,安敢妄言,為李帥籌謀?”

李汲堅持道:“姑妄言之,只當助酒興,不妨事的。”

杜黃裳想了一想,回答道:“魏乃河北雄州,地厚人豐,食糧頗可自給,其土貢為花r、綿r、平r、施、絹、紫草,可見織物亦足;博州本是武德四年從魏州析出,其風俗相同,唯土地稍欠耳,土貢為綾和平r。

“此乃官家記錄在冊的,具體兵亂之後,今時如何,仆尚不得而知,但想必多所拋荒,難再資供大軍所需吧?糧不足則兵不利,兵不利則受制於人——況乎又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好在河北別鎮,想來也皆如此,則二三年間,人望積聚,不至於驟起兵戈。

“如此,便看誰家能更早恢覆生產,恢覆到戰亂前之態勢了。開元二十九年,魏州刺史盧暉曾移通濟渠,自石灰窠引流至州城之西,夾渠建樓百餘間,以貯江淮之貨。則若李帥能覆其盛況,以所產絹物與江淮貨易,必可得利而富人,富人乃可強兵也。

“奈何通濟渠於汲縣入河,其地屬於衛州,且所註貫經相州……衛、相實河南之餘緒,當河北之咽喉,朝廷實不宜賜之於降將。在仆看來,寧失魏、博,不可失衛、相也!

“則李帥若求積聚,須厚賂昭義軍,與薛仆射(薛嵩)只可為友,不可為敵。薛仆射若生叛意,攘臂一呼,燕趙俱動;若其不叛,燕、趙反為所制……”

一口氣說得口幹舌燥,忍不住端起酒杯來一飲而盡。隨即杜黃裳覺得吧,我今天貌似在汾陽王府確實多喝了幾杯,這一張嘴怎麽就收不住了呢?趕緊給自己的長篇大論畫上休止符:“此等事,說易而行難,李帥此去,雖不敢說危若累卵,卻也須枕戈待旦,千萬小心哪。”

李汲等了一會兒,不見杜黃裳尚有後語,難免腹誹:“這就說完了?你這是爛尾啊,就差隕石遁了!”當即面色一肅,沈聲道:“事在人為。且若不難,豈是我輩男兒馳驅之所?回家抱孩子算……只須衣食無憂,擁嬌妻,養孺子,豈不是好?”

註目杜黃裳:“李某願為國家而往赴艱危難任之所,不知杜先生又如何?”

杜黃裳心說來了,終於說到正題了。

他確實有出外參幕數載,等積累了足夠的功勳、名望後再歸中朝的打算,否則也不會暗示盧庚把自己推薦給郭子儀了。反覆籌思之下,他將天下各州、各鎮,大致列出了三大區域,一是邊地,二是腹地,三是江淮——唯此三處可去也。

至於河北降將處,杜黃裳當然是不肯去幫忙的;黔中乃至嶺南等煙瘴之地,自也敬謝不敏。

邊地形勢不甚樂觀,吐蕃步步緊逼,羌胡作亂,南詔也有不穩的跡象,過去多半要參與戰事……杜黃裳雖是書生,倒不怕打仗,問題對於幾無勝算的仗,他是毫無興趣的。則邊地唯獨可去的,只有朔方,因為朔方兵強馬壯,又處蕃賊側翼,且隨時可向回紇求援,安全系數和出戰獲勝的可能性都比較大一些。

江淮富庶,朝廷近年來賦稅多仰賴於彼,則參淮南、兩浙、宣歙觀察幕府,肯定活得最滋潤,也最逍遙。但太平之處,多半無功可立,若純粹的熬資歷,恐有負他杜遵素的滿腹經綸啊。

相比起來,唯腹地諸州為最佳,從長安周邊的邠寧、鄜坊、陜虢,直到洛陽附近的河中、潞澤,以及山南東西道皆可。義成、宣武等軍不加考慮,杜黃裳既不信賴,也不肯親近那票安史舊將。

其間自然也考量過魏博鎮,正如李汲所言,越是艱危之處,越是男兒施展報覆的好所在。關鍵河北才平,那票降將就算還想作亂,也且得蟄伏、積聚個好幾年哪,暫時不至於釀成大戰;而安定地方、屯積錢糧嘛,不正是我輩士人拿手的本事麽?不象朔方地廣人稀,錢糧必須仰賴朝廷供給,即便想要發展生產,也怕自己難尋下手處啊。

只是他跟魏博新任節度使李汲完全拉不上關系……他沒有考慮到李寡言跟李汲相熟,否則多半會直接將那套“群狼環伺”之言說給李寡言聽。

當然啦,很大可能性是明珠投暗,李寡言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壓根兒想不到要去向李汲薦舉杜黃裳。

故此今日李汲垂詢魏博之事,倒正中杜黃裳的下懷;況且眼前這位李節帥態度又頗為恭敬,仿佛劉玄德三顧諸葛孔明之態,這讓杜黃裳看到了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由此李汲詢問:“不知杜先生又如何?”杜黃裳其實已有七分的樂意,只是還得先講講條件——

“李帥莫非想要招仆入幕麽?”

“先生可肯俯允啊?”

“不知酬勞如何?”終究要跑那麽遠的河北去,在在需要用錢,薪水咱得先敲定了。

李汲苦笑道:“我尚未赴任,於兩州是豐是歉,府庫是實是虛,一概不知……”頓了一頓,幹脆說:“先生若入我幕,當助我核點錢糧,料其多寡,先生自請便是,我無有不允。”

這一方面,要你自己報薪資,你總不好意思獅子大開口吧?倘若府庫豐足呢,你多領點兒薪水也無妨;若是府庫不豐,你還敢求高薪,大不了我三個月試用期滿,請你走人也就是了——過於貪婪之輩,我還不要哪!

李汲的用意,杜黃裳自然是明白的,不禁微笑道:“李帥不允而允,應當去做生意……”隨即覺出這話不大恭敬來——因為這年月商賈可不算什麽上等人——趕緊改口道:“謀其事,受其祿,不知仆若入幕,節帥給授何職啊?”

李汲道:“判司、掌記,唯先生自擇。”反正如今我手底下幾乎一人都沒有,你頭一個來,任什麽職務自己挑好了。

杜黃裳徐徐說道:“李帥既兼魏州刺史,則仆若求州職,可乎?”

“自無不可。”

“別駕、長史,可能做否?”

李汲聞言,稍稍楞了一下,隨即苦笑:“先生這是為難我了,此皆朝命要職,豈是我可以一言以決的?”

其實吧,關鍵不在於別駕、長史算刺史的副手,不是幕府中人,按理得有朝廷任命;因為根據此前的詔命,河北諸降將之鎮,就算刺史都可以自主舉薦,朝廷泰半應允。李汲雖然不至於象那幾位降將般不要臉面,不顧朝廷權威,他若有所推舉,有李泌、李適幫忙說項,多半也是能請得下官職來的。

問題是上州以上才置別駕,從四品下,長史則是從五品上,這都能穿朱袍了,成為高級官僚。杜黃裳再有能力,終究到目前為止尚無功勳,怎麽可能一釋褐就邁進五品去呢?實話說幕府自聘僚佐,也可以請下寄祿來,但以杜黃裳的情況,初請正八品上就頂天了——七品是道坎兒——總得熬幾年資歷,報點兒功績,才有可能換青袍為綠袍吧?

杜黃裳想入州府為吏,也可以,但最多就是無所專屬的參軍事了,就連功、倉、戶、田、兵、法、士七曹參軍事都難——因為皆從七品下階也——遑論別駕、長史?

李汲表示為難,杜黃裳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戲言耳,李帥不必當真……”他其實是想試試李汲,聽我獅子大開口,你是拂袖便去呢,還是假意應承,先把我誆去河北再說;結果李汲只是表示為難,反倒見其誠意了。

最終李汲問杜黃裳:“先生是願意入我幕下了?”

杜黃裳正色道:“且看春闈。仆若今歲得中,便隨李帥往魏博去;然若不中,要留在長安讀書,以待來春,請恕不能相從了。”

李汲點點頭,此亦情理中事——這票讀書人最看重科舉,倘若不能考中進士,就跟隨自己跑去河北,一方面將來的上升渠道很難暢通,二則短期內也未必還有機會回京應試啊。這進士麽,總是越早考上,聲望愈隆,要是只趕上末班車,五十來歲才中舉,那中了也不值啥錢了。

當下擊掌為誓,相別而去。第二天一大早,李汲又跑禮部去了,請見薛邕。薛邕說我不是已經答應過了,一放榜就把得中的卷子抄出來給你嗎,你還來找我幹啥咧?

李汲問道:“京兆杜黃裳,公和知其人否?”薛邕想了一想:“仿佛有些印象……”

“可能得中否?”

薛邕拂袖道:“這我如何說得準?須看此人卷面方知。”

李汲一字一頓地說道:“望能取中。”

薛邕笑笑,也徐徐地回覆他:“望能如長衛所願。”

——————————

此後李汲又易容改扮,跟著李寡言二入法輪寺,卻再沒找到合用之人。想想也是,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李寡言這類書呆子熟識之人,多半也是讀死書卻沒啥實務能力的——李寡言難道不認識杜黃裳嗎?可若非自己親耳聽到那番“群狼環伺”的話,他根本想不到要向自己舉薦杜某。

良材美玉,不是什麽人都是卞和,可以一眼識荊的。

於是寫了封書信,命人送至杜府,請杜黃裳再幫忙舉薦幾位可用之才,同赴魏博。杜黃裳答應了。

雖然李汲也擔心首入幕府的是杜黃裳,後入之人都由杜黃裳舉薦,怕會結成一黨,逐漸架空自己……但目前囊中羞澀,幾乎無人可用,也只能冒一冒風險啦。

轉眼間春闈便開,試卷遞入禮部,薛邕等諸吏點燈熬夜,確定是錄取還是黜落,並且大致排好了名次。此番貢舉,人數比往年為多,達到兩千三百餘人,但禮部在跟吏部相商之後,最終確定只能不到三十人入選。

每科取中十數到二十數,乃是常例。自然也有例外,比方說至德二載,因為兩京還陷在賊手,因而分道取士,鳳翔二十二人、江淮六人、成都府十六人、江東七人,總計五十一人;更恐怖的是先天二年,先取中七十一人,又覆續奏六人,當年進士破天荒的竟有七十七名之多!

且說群吏奏上禮部侍郎蕭昕,蕭昕一邊翻檢試卷,一邊問道:“定誰為狀頭?”

“古之奇。”

蕭昕聞言,微微一皺眉頭:“洪源在第幾?”

“第四。”

“如此,可以提為狀頭。”說完這句話,蕭昕擡起頭來,遍視群吏,解釋道:“此元相之意也。”

眾人聽了,都不敢有反對意見,盡皆頷首。隨即蕭昕又翻了翻卷子,徐徐問道:“則今歲取中二十六名……可有遺珠?”

薛邕邁前一步,叉手道:“京兆杜黃裳,策問頗佳,貼經亦可,唯雜文(詩賦)稍有欠缺,懇請列入榜尾。”

“杜黃裳?”蕭昕瞥了一眼薛邕,“將其卷來我看。”

薛邕趕緊把預先準備好的杜黃裳的三份試卷,雙手呈上。蕭昕一目十行地看了,微微搖頭:“可惜,雜文平直若水,毫無風采……”隨即再次註目薛邕,直截了當地問道:“是誰請托?”4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