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發洩怒火
關燈
小
中
大
真遂奉命潛入叛軍之中,投效在周摯麾下,前後也有兩年多時間了,逐漸得到了周摯的信任和重用。
周摯本從安祿山起兵,是安祿山幕下三謀主之一——另二人為高尚和嚴莊。前年唐軍收覆兩京,安慶緒逃出洛陽,一時間人心離亂,嚴莊未至河上便倒戈降唐,周摯也詭稱求取救兵,一口氣跑去範陽,投奔了史思明。
——至於高尚,依舊不離不棄跟在安慶緒身邊,最終就陪著安慶緒一起死了,被史思明下令處斬。
從安祿山叛亂開始,數年征戰,唐、燕雙方你進我退,反覆拉鋸之下,在燕國內部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史思明為核心的胡人集團,但凡高級將吏,基本上不再有一個漢人——漢人不是反正歸唐,就是在連番內鬥中為胡將所殺。因此史思明對於身為漢人,且是士人出身的周摯,向來都著意拉攏。
他自稱大聖燕王的時候,便任命周摯為行軍司馬,等到稱了帝,更是直接把周摯推上宰相的寶座——河北地區胡人可少啊,想要穩定河北局面,沒這麽一個高級“漢奸”出面可不成。
周摯由此權勢大盛,仿佛昔日安祿山時代的高尚一般。
然而周摯終究只是個文士罷了,雖然喜愛武備,還喜歡招攬江湖異人,對於行軍打仗終屬半個外行,因而到處搜刮猛將為己用。真遂就這麽著入了周摯的法眼,得以在他身邊潛伏下來。
此番周摯得到消息,李汲單人獨騎離開唐營——其實並非孤身,但就連傳遞情報之人,也沒把一個瘦小的親兵計算在內——便召“神機衛”舊班底前來,對他們說:“聖人大恨這李汲,懸下千金之賞,取他首級。然李汲驍勇無雙,若在陣前,實不易得,天幸他離開唐營,返歸長安,這一路之上,以汝等的技業,便有機會下手了。
“若能生擒李汲,自然最好,不成便割取首級,則不但聖人將有重賞,我在聖駕前,必然也更得寵任——速去,慎勿失手!”
這事兒,周摯並沒有特意瞞著已然引為心腹的真遂,於是真遂便假意前去打探唐軍動向,匹馬疾馳,來尋李汲通風報信。
這不僅僅因為他是唐家間諜,抑且還顧念著與李汲的舊情。想當初千裏迢迢跑潁陽去迎接李泌,那會兒他跟李汲就挺說得來的,加上兩人全都好武,曾經比鬥過幾回,頗為惺惺相惜。當時真遂還琢磨呢,李汲這小子天賦異稟啊,只可惜沒能得到優秀的傳承,等護送他們前往行在,說不定我有機會收李汲做弟子,將戰陣弓馬之術,傾囊相授。
如此一來,李汲多半有機會縱橫沙場,成為一名戰將;而我利用這層關系,也可更加交好李泌,將來前程無比敞亮啊。
然而世事往往不如人意,檀山遇伏,他不但跟李氏兄弟失散了,並且幾乎斷了歸唐之望,想要去找李泌解釋吧,因為其中牽涉朝中大老,乃被設下重重阻礙……結果他被迫入燕為間,李泌則幾乎拜相,卻又辭官歸隱……
因為跟唐朝方面保持著隱秘的聯系,所以李汲在隴右禦蕃之事,真遂也是聽說過的——比喻文景、李日越之輩耳聰目明多了——對方一提那李二郎乃是李長源之弟,他就知道說的是何許人也。一方面欣喜自己果然沒瞧錯人,同時又不禁隱生妒忌之心:長衛是有望飛黃騰達啊,自己可還瞧不清前途何在呢……
戰陣之上,真遂改名換姓,助燕廝殺,在他心目之中,既希望唐朝最終敉平叛亂,也希望這亂事持續的時間稍稍長一些為好。因為自己的身份還不夠高啊,即便刺殺周摯,賫首而歸,估計也升不了幾級官,除非能夠斬殺史思明……那難度可實在太大啦。
而今周摯視真遂為心腹,交予他數千兵馬,真遂希望可以利用這一契機,使得自己在燕國的官職和權力進一步攀升。我若在燕為兵馬使甚至於節度使,那將來歸唐,總不好意思給我個五六品的散職吧?而若能帶回去千萬之軍、一兩州之地,說不定連三品職稱,甚至於儀同三司都能搞到手哪!
然而顧念舊日情誼,他還是特意跑出來提醒李汲。當然啦,想在偌大的兩軍陣前找到那單獨一騎,難度不小,真遂心說起碼我盡到了心意,日後也可無憾了。若真能尋到李汲,是他命大;倘若始終尋不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即便做了鬼,也須怪不得我。
只是真遂貌似粗豪,其實頗有心計——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他和昔日的李汲才會相互看對了眼——估算著李汲欲歸長安,必從黃河以北直道而行,第一晚的宿處不在新安城內,必在城西驛站。
新安城我不方便進去,不如去城外幾處驛站尋一尋吧。連夜奔馳,今早才來探問第一所驛站,卻就直接撞見了李汲——只須再晚片刻,估計李汲就該揚鞭上路啦。
雖說唐、燕兩軍隔河而陣,周邊數十裏內,處處都是關卡,也常有邏騎巡哨,大部隊想要暗度、偷襲是很困難的,但少數幾人、十幾人,卻總有機會深入敵境。那些慣於潛藏、夜行,行諸般雞鳴狗盜之事的所謂江湖異人自不必提了,至於真遂,他本來就是唐將啊,對於唐軍制度非常稔熟,並且身上還帶著過去千牛備身的憑證呢。
這年月的公文其實很好偽造,尤其普通兵卒,壓根兒就沒有鑒別真偽的技能,何況真遂的憑證是真的,只不過已經過期註銷了而已……加上他膽大心細,盡量躲避關卡、邏騎,這才能夠順順利利地跑來李汲面前。
誰成想自己好心前來通風報信,李汲卻竟然冷臉相對。那一刻真遂真有一種“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郁悶——當然啦,他不知道那兩句——當場便打算拂袖而去。然而忍不住還要開口問問:你為啥這麽對我咧?我有得罪過你嗎?卻聽李汲一語道破檀山之事……
哦,是因為那場誤會啊,有情可原,沒關系,我也一直想跟你們兄弟倆好好解釋來著,可算是逮著機會了。
對談之下,貌似李汲的容色稍霽,真遂這才道明來意,說周摯派人過來殺你,那些江湖異人,正面搏殺估計都不是你的對手——昔日如何暫且不論,起碼如今你能生擒高庭暉和喻文景之流啊,那本事還用說麽——多半會於路設伏,施以暗算,你可千萬要當心哪。
李汲問他:“有多少人?都是些什麽人?”
真遂搖搖頭:“我不知也,我終究不管那‘神機衛’……”
他說周摯所建“神機衛”,原本有正副兩名都知兵馬使、二三十個異人,以及打下手的百餘軍漢。其後洛陽戰敗,或許還有什麽隱秘行動折損了人手,如今只剩下不足十名異人,軍士反倒增加到五百,成為周摯的親兵衛隊。
那些軍漢,派出來也沒用,可能出動的,只有所謂異人;考慮到一次行動,不可能把家底兒全都押上去,估計也就五六人來殺你頂天了。至於都是些什麽人,有些什麽異能,真遂則毫無頭緒。
李汲朝他一拱手:“多承真兄前來通報,我若不死,必報此恩。”
真遂擺擺手,笑著說:“倒也不必。”隨即一皺眉頭:“怎麽還不見端水來我喝?”
李汲佯裝發怒,說:“那孩子,難道又在哪裏躲懶不成麽?且待我揪他回來,好生責罰!”他這種態度果然瞞過了真遂,真遂當即笑道:“既如此,不必麻煩了,我還是趕緊回去為好,免得周摯起疑。”
一直到真遂離開,始終沒能跟崔棄撞臉朝相,李汲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其實吧,他很想探問一下,崔棄究竟為啥那麽厭惡你老兄呢?你究竟對她做了些什麽?然而崔棄尚在左近,說不定還就伏在門外偷聽呢,李汲不敢節外生枝,以免也開罪了那小丫頭。
崔棄返回屋中之後,李汲便將真遂所言,合盤托出。崔棄不由得秀眉一蹙:“若五六人……即便三四人,恐怕我一個也護不住你……”
李汲笑道:“難道我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麽,如何要你來護?”
崔棄白他一眼:“江湖上手段,你見過多少?便當日在新豐、渭南之間,我若不是發劍點醒你,而是要取你性命,你多半躲不過去!”
當下建議:“但戰不過,總避得過。我等不如繞些路,過王屋山先入河東……”
誰想李汲卻一撇嘴:“仍從原路過,我就等他們來,且看那些江湖手段,能耐我何!”
為什麽這麽莽撞呢?其實李汲是手癢難熬啊。
魚朝恩想要坑陷自己,混賬韋損還設下埋伏,一度將自己繩捆索綁,李汲終究年輕氣盛,導致憋了一肚子怒火無從發洩。雖說臨出唐營前也呼喝幾句,報覆過了韋損,終究那廝的下場自己瞧不見不是?那氣怎麽可能消呢?
繼而真遂前來報信,一見面就打算攥自己的手腕——真遂對於這小兄弟如今青雲直上,名震四方,多少是有些妒忌的,因而想要再較較氣力,看你今日比我如何——李汲本能地節架相還,卻沒能占到一點兒便宜。且雖說對真遂此人向無好感,終究人這回是來通風報信的啊,前事既然說開了,也不便再怒目相對……
——這具軀殼的本主或許與真遂惺惺相惜,甚至於有引為至交的深厚感情,奈何靈魂已換,如今的李汲卻截然不同了。李汲自從穿越以來,搜索過往記憶,與李泌研討檀山遇伏之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誤以為真遂佯友實敵,純是他招來的那些刺客,就此而生恨恚之心。雖說後來真相逐漸剖露,證明真遂乃是無心之失,甚至於他本人也是受害者,但有了先入的成見,壞印象卻始終扳不回來。
並且小丫頭崔棄貌似對真遂也沒啥好感啊,自然也會影響到李汲的好惡。
所以吧,我明明想沖你瞪眼來著,偏偏你這回前來,純出好意……李汲胸中之火,難免愈積愈深,亟待尋人發洩——說白了,老子想要打人,甚至於殺人!
那既然周摯派了刺客出來,我又豈能一味躲避,繞道而行呢?且先幹上一仗再說!
當然李汲對於那些刺客,對於此行兇險,他也是有一定研判的,自我感覺,危險系數並不是太大。
他對崔棄解釋道:“若是一二人前來,一刺不中,必然遠飏;而既然是五六個人,多半會不惜代價,必要擒我,則我便有機會反殺啦。”
說到這裏,擺擺手,阻止了崔棄的插嘴,繼續分析:“所謂江湖手段,不外乎飛檐走壁,藏形匿跡,暗殺謀刺,下毒用蠱之類,只須嚴加防範,必能躲過。況且彼輩終不可能深入唐境太遠,而我等胯下良馬,便戰不過,難道還逃不脫麽?此去道路,你比我稔熟,則若是你於路設伏,會定在何處啊?”
崔棄翻翻白眼道:“由此向西,數日路程,皆可設伏,如何防範得住?”
李汲笑笑,伸手在自己額側比劃一下:“別張嘴就來,且動動腦筋。”隨即問道:“若我等即刻動身,下一個宿頭,定在何處?”
崔棄道:“王屋縣以南,道旁有驛傳……”
“再下一個宿頭呢?”
“那便接近垣縣了。”
李汲點點頭,說:“驛傳內有驛卒,還有房屋可資遮蔽,只消睡得警醒些,彼輩必無機會。故此他們必不肯在驛傳下手——且我等或馬快,或行緩,錯過了他們預先設伏的驛傳,那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麽?”
“則多半會在白晝於道上設伏。”
李汲說對啊,然而——“還記得來時經過柏崖,所見來自河東的糧運麽?”
柏崖是黃河北岸的一座小山,昔日侯景曾在山上築城,到了唐朝的鹹亨三年,在其舊址設置柏崖倉,常儲糧二十萬石。當然啦,如今倉廩早就空了,但來自河東的糧草,亦按舊例,陸續運抵柏崖倉,再由河清縣出人輸往前線。
所以李汲才判斷,這一路上行旅之人雖然不多,也還是有一些的,且不定什麽時候,便有糧隊經過,甚至於河陽方面派去河東催糧的使者,則那些“神機衛”刺客,多半不敢遮道行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周摯本從安祿山起兵,是安祿山幕下三謀主之一——另二人為高尚和嚴莊。前年唐軍收覆兩京,安慶緒逃出洛陽,一時間人心離亂,嚴莊未至河上便倒戈降唐,周摯也詭稱求取救兵,一口氣跑去範陽,投奔了史思明。
——至於高尚,依舊不離不棄跟在安慶緒身邊,最終就陪著安慶緒一起死了,被史思明下令處斬。
從安祿山叛亂開始,數年征戰,唐、燕雙方你進我退,反覆拉鋸之下,在燕國內部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史思明為核心的胡人集團,但凡高級將吏,基本上不再有一個漢人——漢人不是反正歸唐,就是在連番內鬥中為胡將所殺。因此史思明對於身為漢人,且是士人出身的周摯,向來都著意拉攏。
他自稱大聖燕王的時候,便任命周摯為行軍司馬,等到稱了帝,更是直接把周摯推上宰相的寶座——河北地區胡人可少啊,想要穩定河北局面,沒這麽一個高級“漢奸”出面可不成。
周摯由此權勢大盛,仿佛昔日安祿山時代的高尚一般。
然而周摯終究只是個文士罷了,雖然喜愛武備,還喜歡招攬江湖異人,對於行軍打仗終屬半個外行,因而到處搜刮猛將為己用。真遂就這麽著入了周摯的法眼,得以在他身邊潛伏下來。
此番周摯得到消息,李汲單人獨騎離開唐營——其實並非孤身,但就連傳遞情報之人,也沒把一個瘦小的親兵計算在內——便召“神機衛”舊班底前來,對他們說:“聖人大恨這李汲,懸下千金之賞,取他首級。然李汲驍勇無雙,若在陣前,實不易得,天幸他離開唐營,返歸長安,這一路之上,以汝等的技業,便有機會下手了。
“若能生擒李汲,自然最好,不成便割取首級,則不但聖人將有重賞,我在聖駕前,必然也更得寵任——速去,慎勿失手!”
這事兒,周摯並沒有特意瞞著已然引為心腹的真遂,於是真遂便假意前去打探唐軍動向,匹馬疾馳,來尋李汲通風報信。
這不僅僅因為他是唐家間諜,抑且還顧念著與李汲的舊情。想當初千裏迢迢跑潁陽去迎接李泌,那會兒他跟李汲就挺說得來的,加上兩人全都好武,曾經比鬥過幾回,頗為惺惺相惜。當時真遂還琢磨呢,李汲這小子天賦異稟啊,只可惜沒能得到優秀的傳承,等護送他們前往行在,說不定我有機會收李汲做弟子,將戰陣弓馬之術,傾囊相授。
如此一來,李汲多半有機會縱橫沙場,成為一名戰將;而我利用這層關系,也可更加交好李泌,將來前程無比敞亮啊。
然而世事往往不如人意,檀山遇伏,他不但跟李氏兄弟失散了,並且幾乎斷了歸唐之望,想要去找李泌解釋吧,因為其中牽涉朝中大老,乃被設下重重阻礙……結果他被迫入燕為間,李泌則幾乎拜相,卻又辭官歸隱……
因為跟唐朝方面保持著隱秘的聯系,所以李汲在隴右禦蕃之事,真遂也是聽說過的——比喻文景、李日越之輩耳聰目明多了——對方一提那李二郎乃是李長源之弟,他就知道說的是何許人也。一方面欣喜自己果然沒瞧錯人,同時又不禁隱生妒忌之心:長衛是有望飛黃騰達啊,自己可還瞧不清前途何在呢……
戰陣之上,真遂改名換姓,助燕廝殺,在他心目之中,既希望唐朝最終敉平叛亂,也希望這亂事持續的時間稍稍長一些為好。因為自己的身份還不夠高啊,即便刺殺周摯,賫首而歸,估計也升不了幾級官,除非能夠斬殺史思明……那難度可實在太大啦。
而今周摯視真遂為心腹,交予他數千兵馬,真遂希望可以利用這一契機,使得自己在燕國的官職和權力進一步攀升。我若在燕為兵馬使甚至於節度使,那將來歸唐,總不好意思給我個五六品的散職吧?而若能帶回去千萬之軍、一兩州之地,說不定連三品職稱,甚至於儀同三司都能搞到手哪!
然而顧念舊日情誼,他還是特意跑出來提醒李汲。當然啦,想在偌大的兩軍陣前找到那單獨一騎,難度不小,真遂心說起碼我盡到了心意,日後也可無憾了。若真能尋到李汲,是他命大;倘若始終尋不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即便做了鬼,也須怪不得我。
只是真遂貌似粗豪,其實頗有心計——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他和昔日的李汲才會相互看對了眼——估算著李汲欲歸長安,必從黃河以北直道而行,第一晚的宿處不在新安城內,必在城西驛站。
新安城我不方便進去,不如去城外幾處驛站尋一尋吧。連夜奔馳,今早才來探問第一所驛站,卻就直接撞見了李汲——只須再晚片刻,估計李汲就該揚鞭上路啦。
雖說唐、燕兩軍隔河而陣,周邊數十裏內,處處都是關卡,也常有邏騎巡哨,大部隊想要暗度、偷襲是很困難的,但少數幾人、十幾人,卻總有機會深入敵境。那些慣於潛藏、夜行,行諸般雞鳴狗盜之事的所謂江湖異人自不必提了,至於真遂,他本來就是唐將啊,對於唐軍制度非常稔熟,並且身上還帶著過去千牛備身的憑證呢。
這年月的公文其實很好偽造,尤其普通兵卒,壓根兒就沒有鑒別真偽的技能,何況真遂的憑證是真的,只不過已經過期註銷了而已……加上他膽大心細,盡量躲避關卡、邏騎,這才能夠順順利利地跑來李汲面前。
誰成想自己好心前來通風報信,李汲卻竟然冷臉相對。那一刻真遂真有一種“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郁悶——當然啦,他不知道那兩句——當場便打算拂袖而去。然而忍不住還要開口問問:你為啥這麽對我咧?我有得罪過你嗎?卻聽李汲一語道破檀山之事……
哦,是因為那場誤會啊,有情可原,沒關系,我也一直想跟你們兄弟倆好好解釋來著,可算是逮著機會了。
對談之下,貌似李汲的容色稍霽,真遂這才道明來意,說周摯派人過來殺你,那些江湖異人,正面搏殺估計都不是你的對手——昔日如何暫且不論,起碼如今你能生擒高庭暉和喻文景之流啊,那本事還用說麽——多半會於路設伏,施以暗算,你可千萬要當心哪。
李汲問他:“有多少人?都是些什麽人?”
真遂搖搖頭:“我不知也,我終究不管那‘神機衛’……”
他說周摯所建“神機衛”,原本有正副兩名都知兵馬使、二三十個異人,以及打下手的百餘軍漢。其後洛陽戰敗,或許還有什麽隱秘行動折損了人手,如今只剩下不足十名異人,軍士反倒增加到五百,成為周摯的親兵衛隊。
那些軍漢,派出來也沒用,可能出動的,只有所謂異人;考慮到一次行動,不可能把家底兒全都押上去,估計也就五六人來殺你頂天了。至於都是些什麽人,有些什麽異能,真遂則毫無頭緒。
李汲朝他一拱手:“多承真兄前來通報,我若不死,必報此恩。”
真遂擺擺手,笑著說:“倒也不必。”隨即一皺眉頭:“怎麽還不見端水來我喝?”
李汲佯裝發怒,說:“那孩子,難道又在哪裏躲懶不成麽?且待我揪他回來,好生責罰!”他這種態度果然瞞過了真遂,真遂當即笑道:“既如此,不必麻煩了,我還是趕緊回去為好,免得周摯起疑。”
一直到真遂離開,始終沒能跟崔棄撞臉朝相,李汲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其實吧,他很想探問一下,崔棄究竟為啥那麽厭惡你老兄呢?你究竟對她做了些什麽?然而崔棄尚在左近,說不定還就伏在門外偷聽呢,李汲不敢節外生枝,以免也開罪了那小丫頭。
崔棄返回屋中之後,李汲便將真遂所言,合盤托出。崔棄不由得秀眉一蹙:“若五六人……即便三四人,恐怕我一個也護不住你……”
李汲笑道:“難道我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麽,如何要你來護?”
崔棄白他一眼:“江湖上手段,你見過多少?便當日在新豐、渭南之間,我若不是發劍點醒你,而是要取你性命,你多半躲不過去!”
當下建議:“但戰不過,總避得過。我等不如繞些路,過王屋山先入河東……”
誰想李汲卻一撇嘴:“仍從原路過,我就等他們來,且看那些江湖手段,能耐我何!”
為什麽這麽莽撞呢?其實李汲是手癢難熬啊。
魚朝恩想要坑陷自己,混賬韋損還設下埋伏,一度將自己繩捆索綁,李汲終究年輕氣盛,導致憋了一肚子怒火無從發洩。雖說臨出唐營前也呼喝幾句,報覆過了韋損,終究那廝的下場自己瞧不見不是?那氣怎麽可能消呢?
繼而真遂前來報信,一見面就打算攥自己的手腕——真遂對於這小兄弟如今青雲直上,名震四方,多少是有些妒忌的,因而想要再較較氣力,看你今日比我如何——李汲本能地節架相還,卻沒能占到一點兒便宜。且雖說對真遂此人向無好感,終究人這回是來通風報信的啊,前事既然說開了,也不便再怒目相對……
——這具軀殼的本主或許與真遂惺惺相惜,甚至於有引為至交的深厚感情,奈何靈魂已換,如今的李汲卻截然不同了。李汲自從穿越以來,搜索過往記憶,與李泌研討檀山遇伏之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誤以為真遂佯友實敵,純是他招來的那些刺客,就此而生恨恚之心。雖說後來真相逐漸剖露,證明真遂乃是無心之失,甚至於他本人也是受害者,但有了先入的成見,壞印象卻始終扳不回來。
並且小丫頭崔棄貌似對真遂也沒啥好感啊,自然也會影響到李汲的好惡。
所以吧,我明明想沖你瞪眼來著,偏偏你這回前來,純出好意……李汲胸中之火,難免愈積愈深,亟待尋人發洩——說白了,老子想要打人,甚至於殺人!
那既然周摯派了刺客出來,我又豈能一味躲避,繞道而行呢?且先幹上一仗再說!
當然李汲對於那些刺客,對於此行兇險,他也是有一定研判的,自我感覺,危險系數並不是太大。
他對崔棄解釋道:“若是一二人前來,一刺不中,必然遠飏;而既然是五六個人,多半會不惜代價,必要擒我,則我便有機會反殺啦。”
說到這裏,擺擺手,阻止了崔棄的插嘴,繼續分析:“所謂江湖手段,不外乎飛檐走壁,藏形匿跡,暗殺謀刺,下毒用蠱之類,只須嚴加防範,必能躲過。況且彼輩終不可能深入唐境太遠,而我等胯下良馬,便戰不過,難道還逃不脫麽?此去道路,你比我稔熟,則若是你於路設伏,會定在何處啊?”
崔棄翻翻白眼道:“由此向西,數日路程,皆可設伏,如何防範得住?”
李汲笑笑,伸手在自己額側比劃一下:“別張嘴就來,且動動腦筋。”隨即問道:“若我等即刻動身,下一個宿頭,定在何處?”
崔棄道:“王屋縣以南,道旁有驛傳……”
“再下一個宿頭呢?”
“那便接近垣縣了。”
李汲點點頭,說:“驛傳內有驛卒,還有房屋可資遮蔽,只消睡得警醒些,彼輩必無機會。故此他們必不肯在驛傳下手——且我等或馬快,或行緩,錯過了他們預先設伏的驛傳,那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麽?”
“則多半會在白晝於道上設伏。”
李汲說對啊,然而——“還記得來時經過柏崖,所見來自河東的糧運麽?”
柏崖是黃河北岸的一座小山,昔日侯景曾在山上築城,到了唐朝的鹹亨三年,在其舊址設置柏崖倉,常儲糧二十萬石。當然啦,如今倉廩早就空了,但來自河東的糧草,亦按舊例,陸續運抵柏崖倉,再由河清縣出人輸往前線。
所以李汲才判斷,這一路上行旅之人雖然不多,也還是有一些的,且不定什麽時候,便有糧隊經過,甚至於河陽方面派去河東催糧的使者,則那些“神機衛”刺客,多半不敢遮道行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