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兵隨將走
關燈
小
中
大
果然不出李光弼所料,史思明聽說他的旗幟出現在野水渡,便即喚來猛將高庭暉,命令道:“李光弼善於守城,如今卻放棄堅壘,跑來野外,必然為我所擒!汝率鐵騎五百,連夜涉水北上,為我去取李光弼的首級——若不能得,不必空返!”
高庭暉領命而去,連夜渡河,翌日清晨便逼至雍希顥寨前。旋聽一棒鼓響,寨門大開,一員大將挺矛負鐧,躍馬而出,率兵直殺過來。
高庭暉高叫道:“汝是何人?李司空在否?且請李司空來說話。”
對面那將暴叫道:“我李汲也,前敗喻文景,殺李日越,賊將且過我這關,再尋司空不遲!”一矛當胸直刺過來。
高庭暉稍稍吃了一驚。李汲戰敗喻文景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至於李日越——但知已然陣亡,難道也是被這個什麽李汲所殺的麽?不禁胸中怒氣勃發,且又見敵而喜,極為興奮,當即喝道:“何方豬狗,且待我取汝首級,為李賢弟覆仇!”挺長槊,急架相還。
李汲心說又一個使槊的……我可得找機會向南霽雲、雷萬春他們好好學習槊技才是啊,尤其那般大槊舞將起來,可有多威風,多煞氣!當下兩般兵器相磕,雙方俱都暗自喝彩。
李汲心說這人力氣還在喻文景之上啊,果然不愧是“萬人敵”的首席,倘若招數比李日越精湛,那便可與南霽雲一較短長了。好在我這幾年也沒閑著,每日磨練本領,想當初在睢陽城外戰不過南霽雲,如今可也未必了——且用你這廝再來磨磨我的鋒銳!
高庭暉則暗道:果然是驍將勇士,故能戰敗喻賢弟而害我李賢弟……但只要能夠戰敗此人,唐軍必定膽落,加上其寨並不堅固,我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擒住李光弼!到時候扶保大燕天子奪了天下,自可公侯萬代,帶礪山河!
二將馬打盤旋,陣前交鋒。李汲也是將心比心,摸準了這路猛將的脈搏,只要有五六成勝算,必願手刃敵將,絕不肯讓部下沖上來相助。否則高庭暉身後五百精騎呢,人馬個頭兒普遍比自己帶著那些神策軍要更勇壯,倘若一擁而上,自己必定是扛不住的。
頃刻間便交手六七個回合,李汲趁著兩馬錯身的機會,猛然間多躥出去一程,隨即撥轉馬頭,舉手喝道:“且住!”
高庭暉不明所以,便道:“汝若是怕了,便速速下馬歸降,我不念舊仇,可向天子舉薦你,接替李賢弟之職。”
李汲笑道:“汝不過一勇之夫罷了,我大好男兒,豈能與汝並列?汝此來專為劫李司空的不是?實言相告,司空已去矣!”
高庭暉大驚:“何時去的?”
話音才落,便聽馬蹄聲響,旋見一哨人馬從寨後馳出,向東而去。李汲倒裝模作樣地大驚呼喝:“如何才走?!”一咬牙關,挺矛再刺高庭暉。
高庭暉這會兒可顧不上李汲了,因為史思明有言在先:倘若拿不下李光弼,那你也就別回來啦!當即掉轉馬頭,率領麾下騎兵東向追擊。
李汲領兵從後緊趕,部下神策軍紛紛抄起弓來,朝前攢射,叛騎絡繹墮馬。尤其李汲,幾乎是箭無虛發,三箭便殺三人。
高庭暉竟不回顧,只是猛追。這兒距離河陽橋將近三十裏地,他自信以自家胯下良駒,用不多時,必能追及李光弼!
一邊琢磨著,一邊就把馬槊給收起來了,取下弓來,搭上支重箭,朝前瞄準——然而,究竟哪個才是李光弼咧?
突然之間,一個馬失前蹄,將高庭暉直接就給顛了下來,還是頭先著地,當場摔了個七葷八素……
其實李廣弼昨晚就悄悄地走了,其後李汲一直在琢磨,我要怎麽才能生擒或者斬殺高庭暉呢?此前兩匹獵物全都逃走,這一匹可不能再當面放過啦——小子你的腦袋,老爺我定下了!
可是打敗對方或許不難,兩軍陣前想要靠單挑取下對方首級,難度系數就比較高了。人肯定騎著馬啊,即便戰敗,也有大把的機會逃走,況且對方將兵也不會傻楞楞幹瞧著不來救護吧?
可惜雷萬春回洛陽去了,否則將他伏在左近,待我取勝後,他突然間馳殺出來,就跟捅死李日越一般,必可斬殺高庭暉!
想到這裏,李汲不由得靈光一現——我只要高庭暉的腦袋啊,誰管是不是親手殺死的?為什麽一定要想著單挑取勝呢?
高庭暉此來,必為突襲李光弼,則用李光弼做幌子,必能誘其入伏!
於是命老荊領一支兵馬,假意出寨東逃,引誘高庭暉去追,暗在長草中設下絆馬索,專等那廝追來。
因為事先仔細勘測了地形,設置了路線,而高庭暉急追李光弼,自然放松警惕,就此一腳踩入了陷阱之中。隨即老荊反身殺回,李汲從後追來,包抄夾擊,將五百叛軍精騎團團圍在中間。
這會兒高庭暉已然被部下救護上馬,並且殺死了那幾個牽絆馬索的唐兵,然而陣勢已亂,數百人擁擠在一處,唐騎從外側兜抄,箭如雨下,看來敗局已定……高庭暉不由得大叫道:“李汲,你說實話,李司空何在?!”
李汲笑著回答道:“司空知你要來,昨夜便歸河陽矣!”
高庭暉再問:“留兵幾何?”
李汲隨口給翻了一倍:“三千人。”
高庭暉不由得長嘆一聲,隨即高呼道:“且罷手,我願歸降。”
他不是沒有沖殺出去的機會,即便三千唐軍盡數押上,高庭暉自恃靠著胯下馬、掌中槊,也能透出重圍——當然啦,既有李汲在,估計生還幾率不高,但也不是全無機會不是?然而我怎麽回去?史思明有言在先啊,拿不住李光弼,我就不用回去啦。既然如此,不降何待?
高庭暉主動表示願降,倒大出李汲意料之外,要等事後聽說了史思明的話,他才撇嘴冷笑道:“這般妄人,汝等竟也肯扶保他。”
我還當史思明有多了不起呢,光聽他給高庭暉下這指令,就知道是個不能真正凝聚人心的蟊賊草寇!固然戰陣之上,激將有時候是很起作用的,尤其對高庭暉這般猛將,但你就沒想到李光弼會先走麽?你覺得自己算無遺策是吧?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點兒吧。
起碼你也該說:“若光弼在而你不能得,不必空返。”你這是把自己的錯誤轉嫁到了部下頭上去啊知道不知道?這人渾的,簡直跟李亨有一拼,只是渾的方向不同罷了……果然地球是圓的。
隨即李汲便押送高庭暉返回河陽。勇士相惜,他對高庭暉倒是挺客氣,也不綁縛,只是收繳了對方的鎧甲、兵器而已。二人並轡前行,李汲就問了:“史思明狂悖剛愎,君為何要侍奉他呢?”
高庭暉苦笑道:“此亦不得已……”
他是恒州人,少年應募,就近入了範陽軍,幾經遷轉後,被撥隸在史思明麾下。
且說安祿山掌控範陽、平盧、河東三鎮之時,善能利用胡商與草原民族貿易,更加刻剝百姓,積攢了無窮財富,大多都用來酬賞士卒,逐漸地把三鎮兵馬打造成自家的私兵,而非朝廷經制軍隊——其實各鎮節度使全都有類似傾向,只不過安祿山走得最遠而已。
因此象高庭暉這類中下級軍將,心中但知使帥,反正天高皇帝遠的,誰會念及朝廷和天子啊?再等到安祿山起兵叛亂,部下多有從眾心理,兵但隨將,將但隨帥,反正聽上級的話就沒錯了,且敢不聽從的,多半或先或後被安祿山給弄死啦。再加上叛亂前期,一路勢如破竹,那就難免使人懷疑唐祚將終,而大燕勃興乃是順應天意啦,多半將兵腦袋裏根本就沒有傾向李唐的弦兒啊。
所謂封建制度就是如此,雖然並沒有真正的裂地分封,但周朝還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呢,幾人真當一回事兒?在政治上,各級官僚一層層分割權力,在軍事上,各級將校一層層分割兵力,尤其高庭暉這類文化水平不高的武夫,心中只有上官,更無朝廷。
因為我吃用的都是上官賞賜啊,並非朝廷俸祿——這無疑也是邊鎮節度使制度的一大弊端了,節度使自置僚屬,甚至於自募兵卒,自籌軍資,部下將校多數只有差遣,而沒有朝廷正式官職,就此大開了兵為將有的方便之門。
史思明向來對高庭暉等人不錯,因而才肯為他效力,純粹利益相結,壓根兒就沒有什麽理想、信念可言。這回要不是史思明所下命令太過無理,導致高庭暉無路可走,他說不定真敢死鬥到底,以報史思明的厚遇了——反正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自從踏上沙場第一天,就早有了心理準備啦。
然而為主效忠而死是一回事,想想事後史皇帝或許還會感傷,會為自己抉一把淚,那便死而無憾了。奈何史思明下了道混賬指令,可想而知,自己若苦戰而脫,回去必難逃項上一刀;倘若自己戰死了,史思明只會惱恨不能擒殺李光弼,而不會對此產生絲毫的遺憾和愧疚。那我還有拼命的必要麽?
李汲聽了高庭暉的講述,倒也不禁點頭——在這年月,處此環境,也是人之常情啊。乃問高庭暉:“君使得一手好槊,我若不施詭計,正面搏殺,未必是君對手。未知高君肯否教授一二呢?”
南霽雲、雷萬春都在洛陽宮城,如今最近便的求學之人就是高庭暉了——李汲想到這裏,倒不禁竊喜:我剛才還在遺憾這家夥主動降了,不能斬其首級呢,理論上,也不算我擒將之功,但他不死也有不死的好處啊。
高庭暉忙道:“李君過於謙遜了,君膂力驚人,武藝絕倫,即便以矛對槊,當面搏殺,我也沒有多少勝算。且看此番往見李司空,肯否寬赦於我了,若能歸入唐軍中,與李君同袍,但有所請,我必傾囊相授,不敢藏私。”
兩人於路談談武藝,說說戰事,倒是也挺投契的。黃昏時分抵達河陽橋大營,李光弼聽說高庭暉來降,不禁拍案大喜,說:“一日之間,我連得兩員大將,此天佑我唐,而史賊將滅之兆也!”
他說“連得兩員大將”,一個是高庭暉,還有一個是誰呢?李汲向仆固懷恩打問,才知道是指董秦。
其實董秦的出身跟高庭暉有點兒象,他是薊縣人,同樣少年便入範陽軍,先後效命於節度使薛楚玉、張守珪和安祿山,資格比高庭暉老一些,累功升至折沖郎將、將軍同正、平盧軍先鋒使,算是邁入了高級將領的行列。
相對而言,高級將領的自我觀點、立場傾向會更強一些,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不易為時代大潮所挾卷,並且瞬間沒頂——
安祿山起兵後,唐朝派呂知誨來領平盧軍,誰成想很快的,那呂知誨便為安祿山遣韓朝陽所誘降。於是董秦便與同僚、平盧游奕使劉客奴等人合謀,襲殺了呂知誨,重新豎起唐旗。事後他自稱平盧兵馬使,擁戴劉客奴為平盧節度使,唐朝賜名劉客奴為劉正臣。
其後董秦便追隨劉正臣在東北地區與叛軍交鋒,身經百戰,屢有斬獲,直到劉正臣為史思明所敗,他才被迫率三千殘兵乘葦筏下海,轉戰河北、山東,被唐廷任命為德州刺史。史思明一度降唐後,董秦奉命繼續南下,與張鎬等人會師,收覆河南州縣,這才改任為濮州刺史。
所以說,董秦此前可是旗幟鮮明向唐的,此番歸附史思明,完完全全是不得已——許叔冀既降,濮州便成死子,就算董秦想要仿效張巡守睢陽,那對大局也毫無助益啊。
於是,就在昨夜,李光弼匆匆自野水渡趕回河陽橋,屁股還沒坐穩呢,便得到稟報,董秦率所部五百人,連夜拔開柵欄,突出叛軍營壘,前來歸降。
董秦此來,不但將叛軍的詳細內情、布劃,全都稟報了李光弼,並且還帶回來一個好消息。事後仆固懷恩對李汲說起此事,第一句話便是:“淮上無憂矣!”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高庭暉領命而去,連夜渡河,翌日清晨便逼至雍希顥寨前。旋聽一棒鼓響,寨門大開,一員大將挺矛負鐧,躍馬而出,率兵直殺過來。
高庭暉高叫道:“汝是何人?李司空在否?且請李司空來說話。”
對面那將暴叫道:“我李汲也,前敗喻文景,殺李日越,賊將且過我這關,再尋司空不遲!”一矛當胸直刺過來。
高庭暉稍稍吃了一驚。李汲戰敗喻文景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至於李日越——但知已然陣亡,難道也是被這個什麽李汲所殺的麽?不禁胸中怒氣勃發,且又見敵而喜,極為興奮,當即喝道:“何方豬狗,且待我取汝首級,為李賢弟覆仇!”挺長槊,急架相還。
李汲心說又一個使槊的……我可得找機會向南霽雲、雷萬春他們好好學習槊技才是啊,尤其那般大槊舞將起來,可有多威風,多煞氣!當下兩般兵器相磕,雙方俱都暗自喝彩。
李汲心說這人力氣還在喻文景之上啊,果然不愧是“萬人敵”的首席,倘若招數比李日越精湛,那便可與南霽雲一較短長了。好在我這幾年也沒閑著,每日磨練本領,想當初在睢陽城外戰不過南霽雲,如今可也未必了——且用你這廝再來磨磨我的鋒銳!
高庭暉則暗道:果然是驍將勇士,故能戰敗喻賢弟而害我李賢弟……但只要能夠戰敗此人,唐軍必定膽落,加上其寨並不堅固,我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擒住李光弼!到時候扶保大燕天子奪了天下,自可公侯萬代,帶礪山河!
二將馬打盤旋,陣前交鋒。李汲也是將心比心,摸準了這路猛將的脈搏,只要有五六成勝算,必願手刃敵將,絕不肯讓部下沖上來相助。否則高庭暉身後五百精騎呢,人馬個頭兒普遍比自己帶著那些神策軍要更勇壯,倘若一擁而上,自己必定是扛不住的。
頃刻間便交手六七個回合,李汲趁著兩馬錯身的機會,猛然間多躥出去一程,隨即撥轉馬頭,舉手喝道:“且住!”
高庭暉不明所以,便道:“汝若是怕了,便速速下馬歸降,我不念舊仇,可向天子舉薦你,接替李賢弟之職。”
李汲笑道:“汝不過一勇之夫罷了,我大好男兒,豈能與汝並列?汝此來專為劫李司空的不是?實言相告,司空已去矣!”
高庭暉大驚:“何時去的?”
話音才落,便聽馬蹄聲響,旋見一哨人馬從寨後馳出,向東而去。李汲倒裝模作樣地大驚呼喝:“如何才走?!”一咬牙關,挺矛再刺高庭暉。
高庭暉這會兒可顧不上李汲了,因為史思明有言在先:倘若拿不下李光弼,那你也就別回來啦!當即掉轉馬頭,率領麾下騎兵東向追擊。
李汲領兵從後緊趕,部下神策軍紛紛抄起弓來,朝前攢射,叛騎絡繹墮馬。尤其李汲,幾乎是箭無虛發,三箭便殺三人。
高庭暉竟不回顧,只是猛追。這兒距離河陽橋將近三十裏地,他自信以自家胯下良駒,用不多時,必能追及李光弼!
一邊琢磨著,一邊就把馬槊給收起來了,取下弓來,搭上支重箭,朝前瞄準——然而,究竟哪個才是李光弼咧?
突然之間,一個馬失前蹄,將高庭暉直接就給顛了下來,還是頭先著地,當場摔了個七葷八素……
其實李廣弼昨晚就悄悄地走了,其後李汲一直在琢磨,我要怎麽才能生擒或者斬殺高庭暉呢?此前兩匹獵物全都逃走,這一匹可不能再當面放過啦——小子你的腦袋,老爺我定下了!
可是打敗對方或許不難,兩軍陣前想要靠單挑取下對方首級,難度系數就比較高了。人肯定騎著馬啊,即便戰敗,也有大把的機會逃走,況且對方將兵也不會傻楞楞幹瞧著不來救護吧?
可惜雷萬春回洛陽去了,否則將他伏在左近,待我取勝後,他突然間馳殺出來,就跟捅死李日越一般,必可斬殺高庭暉!
想到這裏,李汲不由得靈光一現——我只要高庭暉的腦袋啊,誰管是不是親手殺死的?為什麽一定要想著單挑取勝呢?
高庭暉此來,必為突襲李光弼,則用李光弼做幌子,必能誘其入伏!
於是命老荊領一支兵馬,假意出寨東逃,引誘高庭暉去追,暗在長草中設下絆馬索,專等那廝追來。
因為事先仔細勘測了地形,設置了路線,而高庭暉急追李光弼,自然放松警惕,就此一腳踩入了陷阱之中。隨即老荊反身殺回,李汲從後追來,包抄夾擊,將五百叛軍精騎團團圍在中間。
這會兒高庭暉已然被部下救護上馬,並且殺死了那幾個牽絆馬索的唐兵,然而陣勢已亂,數百人擁擠在一處,唐騎從外側兜抄,箭如雨下,看來敗局已定……高庭暉不由得大叫道:“李汲,你說實話,李司空何在?!”
李汲笑著回答道:“司空知你要來,昨夜便歸河陽矣!”
高庭暉再問:“留兵幾何?”
李汲隨口給翻了一倍:“三千人。”
高庭暉不由得長嘆一聲,隨即高呼道:“且罷手,我願歸降。”
他不是沒有沖殺出去的機會,即便三千唐軍盡數押上,高庭暉自恃靠著胯下馬、掌中槊,也能透出重圍——當然啦,既有李汲在,估計生還幾率不高,但也不是全無機會不是?然而我怎麽回去?史思明有言在先啊,拿不住李光弼,我就不用回去啦。既然如此,不降何待?
高庭暉主動表示願降,倒大出李汲意料之外,要等事後聽說了史思明的話,他才撇嘴冷笑道:“這般妄人,汝等竟也肯扶保他。”
我還當史思明有多了不起呢,光聽他給高庭暉下這指令,就知道是個不能真正凝聚人心的蟊賊草寇!固然戰陣之上,激將有時候是很起作用的,尤其對高庭暉這般猛將,但你就沒想到李光弼會先走麽?你覺得自己算無遺策是吧?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點兒吧。
起碼你也該說:“若光弼在而你不能得,不必空返。”你這是把自己的錯誤轉嫁到了部下頭上去啊知道不知道?這人渾的,簡直跟李亨有一拼,只是渾的方向不同罷了……果然地球是圓的。
隨即李汲便押送高庭暉返回河陽。勇士相惜,他對高庭暉倒是挺客氣,也不綁縛,只是收繳了對方的鎧甲、兵器而已。二人並轡前行,李汲就問了:“史思明狂悖剛愎,君為何要侍奉他呢?”
高庭暉苦笑道:“此亦不得已……”
他是恒州人,少年應募,就近入了範陽軍,幾經遷轉後,被撥隸在史思明麾下。
且說安祿山掌控範陽、平盧、河東三鎮之時,善能利用胡商與草原民族貿易,更加刻剝百姓,積攢了無窮財富,大多都用來酬賞士卒,逐漸地把三鎮兵馬打造成自家的私兵,而非朝廷經制軍隊——其實各鎮節度使全都有類似傾向,只不過安祿山走得最遠而已。
因此象高庭暉這類中下級軍將,心中但知使帥,反正天高皇帝遠的,誰會念及朝廷和天子啊?再等到安祿山起兵叛亂,部下多有從眾心理,兵但隨將,將但隨帥,反正聽上級的話就沒錯了,且敢不聽從的,多半或先或後被安祿山給弄死啦。再加上叛亂前期,一路勢如破竹,那就難免使人懷疑唐祚將終,而大燕勃興乃是順應天意啦,多半將兵腦袋裏根本就沒有傾向李唐的弦兒啊。
所謂封建制度就是如此,雖然並沒有真正的裂地分封,但周朝還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呢,幾人真當一回事兒?在政治上,各級官僚一層層分割權力,在軍事上,各級將校一層層分割兵力,尤其高庭暉這類文化水平不高的武夫,心中只有上官,更無朝廷。
因為我吃用的都是上官賞賜啊,並非朝廷俸祿——這無疑也是邊鎮節度使制度的一大弊端了,節度使自置僚屬,甚至於自募兵卒,自籌軍資,部下將校多數只有差遣,而沒有朝廷正式官職,就此大開了兵為將有的方便之門。
史思明向來對高庭暉等人不錯,因而才肯為他效力,純粹利益相結,壓根兒就沒有什麽理想、信念可言。這回要不是史思明所下命令太過無理,導致高庭暉無路可走,他說不定真敢死鬥到底,以報史思明的厚遇了——反正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自從踏上沙場第一天,就早有了心理準備啦。
然而為主效忠而死是一回事,想想事後史皇帝或許還會感傷,會為自己抉一把淚,那便死而無憾了。奈何史思明下了道混賬指令,可想而知,自己若苦戰而脫,回去必難逃項上一刀;倘若自己戰死了,史思明只會惱恨不能擒殺李光弼,而不會對此產生絲毫的遺憾和愧疚。那我還有拼命的必要麽?
李汲聽了高庭暉的講述,倒也不禁點頭——在這年月,處此環境,也是人之常情啊。乃問高庭暉:“君使得一手好槊,我若不施詭計,正面搏殺,未必是君對手。未知高君肯否教授一二呢?”
南霽雲、雷萬春都在洛陽宮城,如今最近便的求學之人就是高庭暉了——李汲想到這裏,倒不禁竊喜:我剛才還在遺憾這家夥主動降了,不能斬其首級呢,理論上,也不算我擒將之功,但他不死也有不死的好處啊。
高庭暉忙道:“李君過於謙遜了,君膂力驚人,武藝絕倫,即便以矛對槊,當面搏殺,我也沒有多少勝算。且看此番往見李司空,肯否寬赦於我了,若能歸入唐軍中,與李君同袍,但有所請,我必傾囊相授,不敢藏私。”
兩人於路談談武藝,說說戰事,倒是也挺投契的。黃昏時分抵達河陽橋大營,李光弼聽說高庭暉來降,不禁拍案大喜,說:“一日之間,我連得兩員大將,此天佑我唐,而史賊將滅之兆也!”
他說“連得兩員大將”,一個是高庭暉,還有一個是誰呢?李汲向仆固懷恩打問,才知道是指董秦。
其實董秦的出身跟高庭暉有點兒象,他是薊縣人,同樣少年便入範陽軍,先後效命於節度使薛楚玉、張守珪和安祿山,資格比高庭暉老一些,累功升至折沖郎將、將軍同正、平盧軍先鋒使,算是邁入了高級將領的行列。
相對而言,高級將領的自我觀點、立場傾向會更強一些,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不易為時代大潮所挾卷,並且瞬間沒頂——
安祿山起兵後,唐朝派呂知誨來領平盧軍,誰成想很快的,那呂知誨便為安祿山遣韓朝陽所誘降。於是董秦便與同僚、平盧游奕使劉客奴等人合謀,襲殺了呂知誨,重新豎起唐旗。事後他自稱平盧兵馬使,擁戴劉客奴為平盧節度使,唐朝賜名劉客奴為劉正臣。
其後董秦便追隨劉正臣在東北地區與叛軍交鋒,身經百戰,屢有斬獲,直到劉正臣為史思明所敗,他才被迫率三千殘兵乘葦筏下海,轉戰河北、山東,被唐廷任命為德州刺史。史思明一度降唐後,董秦奉命繼續南下,與張鎬等人會師,收覆河南州縣,這才改任為濮州刺史。
所以說,董秦此前可是旗幟鮮明向唐的,此番歸附史思明,完完全全是不得已——許叔冀既降,濮州便成死子,就算董秦想要仿效張巡守睢陽,那對大局也毫無助益啊。
於是,就在昨夜,李光弼匆匆自野水渡趕回河陽橋,屁股還沒坐穩呢,便得到稟報,董秦率所部五百人,連夜拔開柵欄,突出叛軍營壘,前來歸降。
董秦此來,不但將叛軍的詳細內情、布劃,全都稟報了李光弼,並且還帶回來一個好消息。事後仆固懷恩對李汲說起此事,第一句話便是:“淮上無憂矣!”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