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糖衣炮彈
關燈
小
中
大
【狂人小說網】手機閱讀網址喜歡就分享一下
康謙吩咐仆役:“對店家說,回紇人想哭,便由得彼等哭,便剺面也不妨事——我唐最講忠孝禮儀,則人家痛悼尊長之歿,豈能不近人情,強要勸止啊?至於驚了其他客人,逐一說明原委,並且致歉便可。大不了,酒錢折半好了。”
仆役應命去了。康謙這才轉回臉來,朝向李汲,抱歉地笑笑:“今日時辰不好,壞了二郎的雅興,老朽有罪——來,二郎再吃一杯酒,權當老朽致歉了。”
李汲笑道:“此非先生的過錯,何必致歉?先生處理得很是妥當,休說回紇是友邦,便吐蕃讚普死了,也沒有不讓吐蕃人哭的道理啊。”
頓了一頓,旋即問道:“先生可懂得回紇的風俗麽?”
康謙點頭道:“我家也有商隊,常往回紇,則只有熟悉了當地風俗,才能順利通商啊。二郎可是要問‘剺面’之俗麽?此乃是……”
李汲笑著擺擺手,不失禮貌地打斷康謙的話:“‘剺面’之俗,史書有載,匈奴、突厥俱都如此,我是知道的。但聽說匈奴、突厥舊俗,首領既歿,傳位其子,則新首領會烝其庶母,回紇也是一樣麽?”
草原民族舊俗,父親去世後,兒子不但繼承他的財產,也會繼承父親的女人,除了自家親娘外,父妻亦為兒妻,父妾亦為兒妾。這種行為,中國人稱之為“烝”,被認為是大違禮法之事,禽畜不如——所以相關的詞匯有烝淫、烝報、烝亂等等,全都不是好話。
只是這種行為,即便在中國也不能徹底禁絕,甚至於唐高宗李治就“烝其庶母”,娶了老爹李世民的才人武媚,也就是後來的則天順聖皇後……所以才會有人罵李家“胡氣不除”。但其實吧,這真跟胡俗沒啥關系,隴西李氏即便曾經一度胡化,建國之後崇儒向道,舊習慣也早就丟幹凈啦,這純粹是李治個人的腦抽。
但這種習俗,在草原游牧民族中卻是很盛行的,主要是為了延續後嗣,人才不管什麽周禮,不論什麽輩分呢。
好比說王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相伴三載,生下兒子伊屠智伢師。等到呼韓邪去世,長子覆株累單於繼位,王昭君上書請歸,漢成帝卻命她“從胡俗”,於是她只能改嫁覆株累單於為閼氏(單於正妻),相伴十一年,又生二女。
所以李汲琢磨著,英武可汗去世後,可汗之位多半會落到他小兒子,也是如今的太子移地健手中,則寧國公主需要不需要改嫁移地健,就此開始她的第四段婚姻呢?開口向康謙請問。康謙卻道:
“回紇的風俗,固然很多沿襲突厥,但差異也是很大的,況乎古老的匈奴呢,完全是兩碼事了。回紇部族眾多,也有不少慣例烝其庶母,但至於可汗所出的藥羅葛氏,卻流行殉葬——可汗既歿,妻妾有子女的,依其子女,無子女的,一律殉葬。”
李汲聞言,不由得面色大變,“噌”地便跳將起來。
他心說半年前我去回紇牙帳,看寧國公主便沒有懷孕的跡象啊,老可汗打那時候就墮馬不起,估計也沒啥力氣睡女人了,則十有八九,寧國公主並無所出。那麽按照回紇的舊習,難道她必須得給英武可汗殉葬不成麽?!
康謙原本並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但見李汲突然間眉毛立起來了,眼珠瞪得溜圓,陡然跳起,表情又似驚駭,又似惱恨,這胡人年老成精,也當即反應過來——“寧國公主!”
隨即有些猶豫地說道:“終究是聖人向來寶愛的公主,回紇人不至於命她殉葬吧……”
李汲心說寶愛個屁!真要寶愛,就不會把她遠嫁回紇啦。李亨那混蛋表面忠厚,其實天性涼薄,老子敢囚,兒子肯殺,難道還會舍不得一個女兒麽?
也不接康謙的話,只是沈吟不語。
康謙當然不清楚李汲跟寧國公主是有過數面之緣的,還自以為能夠理解李汲的擔憂呢。終究老胡數代居住在中原,又領過唐朝的官職,則不管別人投過來什麽眼光,他是把自己當做純粹的唐人的。則站在一個普通唐人的立場上,我家公主,不管有什麽理由,從什麽風俗,也不能讓外族隨便欺辱啊,況乎勒令去死?
這死的是唐家公主,丟的是全體唐人的臉面哪!
尤其李二郎曾在隴右悍禦蕃賊,那必定是忠君的,愛唐的。康謙雖然不明白“民族主義”為何物,也本能地覺得,李二郎身上民族主義情緒,必定比一般人濃厚。則他聽說寧國公主有可能要殉回紇可汗,怎可能不又驚又怒啊?
老胡的猜想,雖不中的,亦不甚遠——李汲本人並不認同封建王朝,對於君權毫無敬畏之心,什麽忠君愛唐,純屬扯淡,但他也自然而然地會遵從這年月一般唐人的思路,把李唐皇家當作是國家政權的代表。則我中國的君王,要殺也得自家革命群眾來殺啊,要辱也得自家革命群眾來辱啊,啥時候輪得到外族了?真正是奇恥大辱!
雖說李唐皇室早就被人啐了一臉唾沫了,當初李亨允許回紇兵劫掠兩京,難道就不是恥辱嗎?既是國家的恥辱、百姓的恥辱,同時也是你們老李家的恥辱哪!李亨唾面自幹的軟蛋性格,李汲心底裏也不知道罵了多少回了。
所以說,倘若李亨本人被外族所辱,甚至於被外族所殺,李汲在深感國恥的同時,說不定還會稍稍竊喜。但也就到李亨為止了,頂多再加上那個老而不死,如今等若囚徒的上皇李隆基,李汲是絕不能容忍外族欺辱其他皇室成員的,比方說李豫、李倓、李適,自然也包括了寧國公主。
尤其寧國公主他見過啊,正所謂“見牛而未見羊也”——我認識的人,還是那麽可憐,命難自主,被當作政治工具的一位公主,當初遠嫁回紇時,我就挺郁悶了,又豈忍見她非命而客死在異鄉?
抑且李汲骨子裏,有一種自命強者,並且理當保護弱者的堅持。大好男兒,或者執刀挺矛,或者指揮萬軍,疆場爭勝,即便戰死,那也無怨無悔,雖感遺憾,絕非恥辱——好比說張巡、南八若死在睢陽,李汲不會認為是國家之恥,那反倒是民族的光榮。但若老弱婦孺罹難,則必是我等男兒、戰士保護不力之過,這才真是萬分可恥之事哪!
倘若回紇牙帳就在隔壁,哪怕在睢陽,李汲都多半會直接躥出酒肆,跨上戰馬,千裏趕去搭救寧國公主。問題相距萬裏之遙,哪怕坐火車都得好些天——且消息傳到長安,就不知道已經過去多久了——除非我能掏出任意門來,否則肯定不趕趟啊。說不定這會兒,寧國公主都已然香消玉殞了……
故此氣恨了老半天,最終也只得長嘆一聲,屈膝還坐:“但望回紇顧慮我唐,不至於為此惡事吧……”隨即牙關一咬:“否則的話,異日我若為將,必要踏平回紇,臠割可汗,焚其牙帳!”
康謙急忙擺手:“二郎,慎言,慎言哪。”終究回紇還是等若友邦的藩屬,回紇可汗位如親王,而且隔壁就有好些個回紇人在呢,勞駕您聲音輕一點兒成麽?
但李汲雖然還坐,既知此事,也沒有什麽心情繼續吃喝了,康謙知道難以挽留,便恭送二人離開酒肆。臨分別前,他從仆役手中接過一方鑲嵌珍珠、玳瑁的錦匣來,雙手奉獻給李汲:“菲薄之禮,不成敬意,還望二郎不要推卻。”
李汲心裏存著別的事兒呢,也便隨手接過,轉遞給了青鸞。然後行不多遠,青鸞忽令停車,李汲下馬來問,青鸞稍稍撩開車簾,把錦匣掀開一條縫給他看——“如此厚禮,郎君不當領受,還是趕緊還回去的為好……”
李汲一瞧,匣內寶光粲然,都是些金珠頭面,他雖然並不了解女性首飾的行情,估摸著,也比剛才那頓盛宴還得貴價好幾倍吧。
康氏父子為什麽宴請李汲,到了這個時候,青鸞也大致明了前情了,覺得我家李郎救了康公子的性命,則康老胡請吃頓酒,情理之中啊,完了有些饋贈,也屬正常。但這饋贈未必太貴重了一些吧?
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圖”,那麽多首飾頭面,絕非酬謝援護之德那麽簡單啊!郎君切勿輕忽,平白受人偌大恩惠,將來怕是還不起啊。
李汲卻笑一笑:“無妨,你收起來吧。”
青鸞固勸,李汲這才湊近一些,壓低聲音說道:“你以為老康送我如此重禮,是他本人的意願麽?甚至於我疑心今日妙勝寺中,絕非偶然遭遇……”
李汲知道,自己外形並不顯眼,則夾雜在妙勝寺前院那麽多男人當中,怎麽康廉就如此湊巧,直奔自己而來,還上來便揪著衣襟,哭求救命?而那“元霸王”貌似怒不可遏,只想三拳兩腳打死康廉,果然是倚仗著“察事廳子”的權勢,不把人命當一回事嗎?
李汲可打聽過“察事廳子”,固然到處探查官民隱私,汙良為盜,臭名昭著,卻還沒有當場打殺人的惡跡咧——特務還分情報隊和行動隊呢,目前“察事廳子”只有情報功能。而且李汲並不清楚附近是不是有賭場,但就理論上來說,康廉要多慌不擇路,才會從賭場逃到尼寺裏來?他幹嘛不逃回家去?
他隱隱地覺得,這象是安排好了的一出戲文,目的是使康謙可以名正言順地跟自己接觸、結交。至於將出自家小兒子來做誘餌,“元霸王”又破口罵胡,或許是為了先期探明自家的心意——要是我李二也厭惡甚至於痛恨胡人,見到挨打的是個胡人便不肯出手相助,那這戲也就沒必要再唱下去了。
然而,是康謙本人想要結識自己嗎?不大象……
終究自己並非位高權重之輩,或許占據了某個重要位置,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資利用,這某些人中,也絕不會包括一個西市富商。尤其老康好歹掛著“試鴻臚卿”的頭銜,是有官身的,則他無論對待“元霸王”,還是對待自己,都未免太過低聲下氣了一些吧。
他若慣常便是這種姿態,等若童子手捧千金行於鬧市,家底早就被人啃得連渣都不剩啦!
這一定是有人指使老康的,請酒贈禮,交好自己。
康謙自稱如今毫無靠山,家業岌岌可危,後一句話可能有一定真實性,前一句卻徹底是扯謊。即便長安百姓厭胡,很多朝官也不會那麽感情用事,則老康昔日能夠巴結上楊國忠,難道如今就連一個靠山都找不到嗎?他若果真無所倚靠,別說家業早就保不住了,也根本不可能有心思來結交自己啊。
李汲的感覺還是挺敏銳的,頭腦也清醒,只不過一開始是想在酒席宴間,言語試探,把康謙背後的人給挖出來,其後聽說英武可汗去世,由此掛慮寧國公主,就沒心情再浪費腦細胞了。
康謙背後的大佬為什麽想結交自己,或者對自己示好?絕不是因為我李二郎長得帥啊,也不會是瞧我如何能打——個人武勇所能起到的作用,放諸大環境下,無疑是很低的。多半是因為三個原因:其一,我跟李適交好,起碼我救護過他娘,則示好於我,便等於示好於李適,甚至於李豫了。
李輔國不就是因此才打算跟我“冰釋前嫌”的麽?
第二,我在禁軍中任職,且掌握一定的權柄。
實話說起碼到今天,王駕鶴、竇文場、霍仙鳴那仨貨還只是擺設罷了,對英武軍的把握,遠遠不及魚朝恩對神策軍的掌控。兩千英武軍,其實一半兒捏在李汲手裏,一半兒捏在馬燧手裏。再加上李汲對於神策軍中下層軍將,那也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
第三,李汲背後站著李泌。
雖說李泌已然隱退很久了,但他雖然不涉江湖,江湖中卻永遠有他的傳說……此前他隱居的時間不是更長麽?一旦出山,便著紫袍,焉知此等事不會覆見於明日啊?、
所以李汲才坦然接下了康謙的饋贈,是要給他背後之人一個可以繼續接觸的信號,好等自己心情平覆下來之後,再徐徐把對方揪將出來。反正糖衣我吃下,炮彈打回去就是了,有什麽妨礙?
因此笑對青鸞,說我心裏有數,你就把東西收下吧——趕緊回家,我還要去給某人傳遞訊息呢。
【狂人小說網】手機閱讀網址喜歡就分享一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康謙吩咐仆役:“對店家說,回紇人想哭,便由得彼等哭,便剺面也不妨事——我唐最講忠孝禮儀,則人家痛悼尊長之歿,豈能不近人情,強要勸止啊?至於驚了其他客人,逐一說明原委,並且致歉便可。大不了,酒錢折半好了。”
仆役應命去了。康謙這才轉回臉來,朝向李汲,抱歉地笑笑:“今日時辰不好,壞了二郎的雅興,老朽有罪——來,二郎再吃一杯酒,權當老朽致歉了。”
李汲笑道:“此非先生的過錯,何必致歉?先生處理得很是妥當,休說回紇是友邦,便吐蕃讚普死了,也沒有不讓吐蕃人哭的道理啊。”
頓了一頓,旋即問道:“先生可懂得回紇的風俗麽?”
康謙點頭道:“我家也有商隊,常往回紇,則只有熟悉了當地風俗,才能順利通商啊。二郎可是要問‘剺面’之俗麽?此乃是……”
李汲笑著擺擺手,不失禮貌地打斷康謙的話:“‘剺面’之俗,史書有載,匈奴、突厥俱都如此,我是知道的。但聽說匈奴、突厥舊俗,首領既歿,傳位其子,則新首領會烝其庶母,回紇也是一樣麽?”
草原民族舊俗,父親去世後,兒子不但繼承他的財產,也會繼承父親的女人,除了自家親娘外,父妻亦為兒妻,父妾亦為兒妾。這種行為,中國人稱之為“烝”,被認為是大違禮法之事,禽畜不如——所以相關的詞匯有烝淫、烝報、烝亂等等,全都不是好話。
只是這種行為,即便在中國也不能徹底禁絕,甚至於唐高宗李治就“烝其庶母”,娶了老爹李世民的才人武媚,也就是後來的則天順聖皇後……所以才會有人罵李家“胡氣不除”。但其實吧,這真跟胡俗沒啥關系,隴西李氏即便曾經一度胡化,建國之後崇儒向道,舊習慣也早就丟幹凈啦,這純粹是李治個人的腦抽。
但這種習俗,在草原游牧民族中卻是很盛行的,主要是為了延續後嗣,人才不管什麽周禮,不論什麽輩分呢。
好比說王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相伴三載,生下兒子伊屠智伢師。等到呼韓邪去世,長子覆株累單於繼位,王昭君上書請歸,漢成帝卻命她“從胡俗”,於是她只能改嫁覆株累單於為閼氏(單於正妻),相伴十一年,又生二女。
所以李汲琢磨著,英武可汗去世後,可汗之位多半會落到他小兒子,也是如今的太子移地健手中,則寧國公主需要不需要改嫁移地健,就此開始她的第四段婚姻呢?開口向康謙請問。康謙卻道:
“回紇的風俗,固然很多沿襲突厥,但差異也是很大的,況乎古老的匈奴呢,完全是兩碼事了。回紇部族眾多,也有不少慣例烝其庶母,但至於可汗所出的藥羅葛氏,卻流行殉葬——可汗既歿,妻妾有子女的,依其子女,無子女的,一律殉葬。”
李汲聞言,不由得面色大變,“噌”地便跳將起來。
他心說半年前我去回紇牙帳,看寧國公主便沒有懷孕的跡象啊,老可汗打那時候就墮馬不起,估計也沒啥力氣睡女人了,則十有八九,寧國公主並無所出。那麽按照回紇的舊習,難道她必須得給英武可汗殉葬不成麽?!
康謙原本並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但見李汲突然間眉毛立起來了,眼珠瞪得溜圓,陡然跳起,表情又似驚駭,又似惱恨,這胡人年老成精,也當即反應過來——“寧國公主!”
隨即有些猶豫地說道:“終究是聖人向來寶愛的公主,回紇人不至於命她殉葬吧……”
李汲心說寶愛個屁!真要寶愛,就不會把她遠嫁回紇啦。李亨那混蛋表面忠厚,其實天性涼薄,老子敢囚,兒子肯殺,難道還會舍不得一個女兒麽?
也不接康謙的話,只是沈吟不語。
康謙當然不清楚李汲跟寧國公主是有過數面之緣的,還自以為能夠理解李汲的擔憂呢。終究老胡數代居住在中原,又領過唐朝的官職,則不管別人投過來什麽眼光,他是把自己當做純粹的唐人的。則站在一個普通唐人的立場上,我家公主,不管有什麽理由,從什麽風俗,也不能讓外族隨便欺辱啊,況乎勒令去死?
這死的是唐家公主,丟的是全體唐人的臉面哪!
尤其李二郎曾在隴右悍禦蕃賊,那必定是忠君的,愛唐的。康謙雖然不明白“民族主義”為何物,也本能地覺得,李二郎身上民族主義情緒,必定比一般人濃厚。則他聽說寧國公主有可能要殉回紇可汗,怎可能不又驚又怒啊?
老胡的猜想,雖不中的,亦不甚遠——李汲本人並不認同封建王朝,對於君權毫無敬畏之心,什麽忠君愛唐,純屬扯淡,但他也自然而然地會遵從這年月一般唐人的思路,把李唐皇家當作是國家政權的代表。則我中國的君王,要殺也得自家革命群眾來殺啊,要辱也得自家革命群眾來辱啊,啥時候輪得到外族了?真正是奇恥大辱!
雖說李唐皇室早就被人啐了一臉唾沫了,當初李亨允許回紇兵劫掠兩京,難道就不是恥辱嗎?既是國家的恥辱、百姓的恥辱,同時也是你們老李家的恥辱哪!李亨唾面自幹的軟蛋性格,李汲心底裏也不知道罵了多少回了。
所以說,倘若李亨本人被外族所辱,甚至於被外族所殺,李汲在深感國恥的同時,說不定還會稍稍竊喜。但也就到李亨為止了,頂多再加上那個老而不死,如今等若囚徒的上皇李隆基,李汲是絕不能容忍外族欺辱其他皇室成員的,比方說李豫、李倓、李適,自然也包括了寧國公主。
尤其寧國公主他見過啊,正所謂“見牛而未見羊也”——我認識的人,還是那麽可憐,命難自主,被當作政治工具的一位公主,當初遠嫁回紇時,我就挺郁悶了,又豈忍見她非命而客死在異鄉?
抑且李汲骨子裏,有一種自命強者,並且理當保護弱者的堅持。大好男兒,或者執刀挺矛,或者指揮萬軍,疆場爭勝,即便戰死,那也無怨無悔,雖感遺憾,絕非恥辱——好比說張巡、南八若死在睢陽,李汲不會認為是國家之恥,那反倒是民族的光榮。但若老弱婦孺罹難,則必是我等男兒、戰士保護不力之過,這才真是萬分可恥之事哪!
倘若回紇牙帳就在隔壁,哪怕在睢陽,李汲都多半會直接躥出酒肆,跨上戰馬,千裏趕去搭救寧國公主。問題相距萬裏之遙,哪怕坐火車都得好些天——且消息傳到長安,就不知道已經過去多久了——除非我能掏出任意門來,否則肯定不趕趟啊。說不定這會兒,寧國公主都已然香消玉殞了……
故此氣恨了老半天,最終也只得長嘆一聲,屈膝還坐:“但望回紇顧慮我唐,不至於為此惡事吧……”隨即牙關一咬:“否則的話,異日我若為將,必要踏平回紇,臠割可汗,焚其牙帳!”
康謙急忙擺手:“二郎,慎言,慎言哪。”終究回紇還是等若友邦的藩屬,回紇可汗位如親王,而且隔壁就有好些個回紇人在呢,勞駕您聲音輕一點兒成麽?
但李汲雖然還坐,既知此事,也沒有什麽心情繼續吃喝了,康謙知道難以挽留,便恭送二人離開酒肆。臨分別前,他從仆役手中接過一方鑲嵌珍珠、玳瑁的錦匣來,雙手奉獻給李汲:“菲薄之禮,不成敬意,還望二郎不要推卻。”
李汲心裏存著別的事兒呢,也便隨手接過,轉遞給了青鸞。然後行不多遠,青鸞忽令停車,李汲下馬來問,青鸞稍稍撩開車簾,把錦匣掀開一條縫給他看——“如此厚禮,郎君不當領受,還是趕緊還回去的為好……”
李汲一瞧,匣內寶光粲然,都是些金珠頭面,他雖然並不了解女性首飾的行情,估摸著,也比剛才那頓盛宴還得貴價好幾倍吧。
康氏父子為什麽宴請李汲,到了這個時候,青鸞也大致明了前情了,覺得我家李郎救了康公子的性命,則康老胡請吃頓酒,情理之中啊,完了有些饋贈,也屬正常。但這饋贈未必太貴重了一些吧?
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圖”,那麽多首飾頭面,絕非酬謝援護之德那麽簡單啊!郎君切勿輕忽,平白受人偌大恩惠,將來怕是還不起啊。
李汲卻笑一笑:“無妨,你收起來吧。”
青鸞固勸,李汲這才湊近一些,壓低聲音說道:“你以為老康送我如此重禮,是他本人的意願麽?甚至於我疑心今日妙勝寺中,絕非偶然遭遇……”
李汲知道,自己外形並不顯眼,則夾雜在妙勝寺前院那麽多男人當中,怎麽康廉就如此湊巧,直奔自己而來,還上來便揪著衣襟,哭求救命?而那“元霸王”貌似怒不可遏,只想三拳兩腳打死康廉,果然是倚仗著“察事廳子”的權勢,不把人命當一回事嗎?
李汲可打聽過“察事廳子”,固然到處探查官民隱私,汙良為盜,臭名昭著,卻還沒有當場打殺人的惡跡咧——特務還分情報隊和行動隊呢,目前“察事廳子”只有情報功能。而且李汲並不清楚附近是不是有賭場,但就理論上來說,康廉要多慌不擇路,才會從賭場逃到尼寺裏來?他幹嘛不逃回家去?
他隱隱地覺得,這象是安排好了的一出戲文,目的是使康謙可以名正言順地跟自己接觸、結交。至於將出自家小兒子來做誘餌,“元霸王”又破口罵胡,或許是為了先期探明自家的心意——要是我李二也厭惡甚至於痛恨胡人,見到挨打的是個胡人便不肯出手相助,那這戲也就沒必要再唱下去了。
然而,是康謙本人想要結識自己嗎?不大象……
終究自己並非位高權重之輩,或許占據了某個重要位置,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資利用,這某些人中,也絕不會包括一個西市富商。尤其老康好歹掛著“試鴻臚卿”的頭銜,是有官身的,則他無論對待“元霸王”,還是對待自己,都未免太過低聲下氣了一些吧。
他若慣常便是這種姿態,等若童子手捧千金行於鬧市,家底早就被人啃得連渣都不剩啦!
這一定是有人指使老康的,請酒贈禮,交好自己。
康謙自稱如今毫無靠山,家業岌岌可危,後一句話可能有一定真實性,前一句卻徹底是扯謊。即便長安百姓厭胡,很多朝官也不會那麽感情用事,則老康昔日能夠巴結上楊國忠,難道如今就連一個靠山都找不到嗎?他若果真無所倚靠,別說家業早就保不住了,也根本不可能有心思來結交自己啊。
李汲的感覺還是挺敏銳的,頭腦也清醒,只不過一開始是想在酒席宴間,言語試探,把康謙背後的人給挖出來,其後聽說英武可汗去世,由此掛慮寧國公主,就沒心情再浪費腦細胞了。
康謙背後的大佬為什麽想結交自己,或者對自己示好?絕不是因為我李二郎長得帥啊,也不會是瞧我如何能打——個人武勇所能起到的作用,放諸大環境下,無疑是很低的。多半是因為三個原因:其一,我跟李適交好,起碼我救護過他娘,則示好於我,便等於示好於李適,甚至於李豫了。
李輔國不就是因此才打算跟我“冰釋前嫌”的麽?
第二,我在禁軍中任職,且掌握一定的權柄。
實話說起碼到今天,王駕鶴、竇文場、霍仙鳴那仨貨還只是擺設罷了,對英武軍的把握,遠遠不及魚朝恩對神策軍的掌控。兩千英武軍,其實一半兒捏在李汲手裏,一半兒捏在馬燧手裏。再加上李汲對於神策軍中下層軍將,那也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
第三,李汲背後站著李泌。
雖說李泌已然隱退很久了,但他雖然不涉江湖,江湖中卻永遠有他的傳說……此前他隱居的時間不是更長麽?一旦出山,便著紫袍,焉知此等事不會覆見於明日啊?、
所以李汲才坦然接下了康謙的饋贈,是要給他背後之人一個可以繼續接觸的信號,好等自己心情平覆下來之後,再徐徐把對方揪將出來。反正糖衣我吃下,炮彈打回去就是了,有什麽妨礙?
因此笑對青鸞,說我心裏有數,你就把東西收下吧——趕緊回家,我還要去給某人傳遞訊息呢。
【狂人小說網】手機閱讀網址喜歡就分享一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