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天寵李姓
關燈
小
中
大
馬重英、尚息東讚點了三千騎兵來救南壘,奈何未至而唐軍便已在李汲的指揮下,摧破木柵,殺入吐蕃營中了。
對於這次急襲,李元忠自然早就跟郭昕打過了招呼,因而郭昕見到唐、紇兩軍旗幟開到南城下,也急忙打開城門,率領預先做好準備的幾千軍殺將出來,作為策應。蕃軍既攝於“李二郎”與回紇騎兵的威名,又遭到兩面夾擊,頓時大亂。
固然尚讚磨在城西率兵攻城,打算牽制郭昕所部,奈何唐軍是謀定而動,他卻只是被迫應招,則調動兵馬,推出器械,也非一時半刻便可迫近城墻的。而且郭昕宿將,還會想不到蕃賊可能趁機撲城嗎?其在城西,自然也早就做好了準備。
以生力兵馬,促起不意發動突襲,唐軍士氣如虹,吐蕃大敗虧輸,等到馬重英、尚息東讚抵達時,已然只能遠望營壘上插起的唐、紇旗幟,一邊咬牙切齒,一邊收攏敗卒,以免沖垮城西大營了。
馬重英問潰退之將,因何而敗?對方回答說:“回紇騎兵來援唐,踏雪而至,促起不意。且那李二郎甚勇,執長刀、大盾,斬開柵欄,敵軍一擁而入,我等不能遏阻……”
遠遠望去,只見李汲已然重新上馬,手提長矛,在蕃營中往來沖突,趕殺殘餘蕃卒,身形極為顯眼。馬重英不自禁地就覺得後背一寒——“不想僅憑個人武勇,也能左右戰陣上千軍萬馬的勝負之勢……”
就理論上來說,即便在冷兵器時代,參戰雙方投入的兵力越多,組織越嚴密,則個人武勇所能起到的作用便越低。就中國而言,自春秋後期開始,戰爭規模越來越大,魏舒“毀車為行”,奠定了以步兵為主的集團戰模式,從此軍陣之用、謀略之施,徹底壓過了一兩名勇將乘車致師所能夠對戰局造成的影響。
然而古代軍隊的組織度是相當低下的,即便象李唐這種強勢中原王朝,一次發兵,精銳不過數千上萬而已,大多數人馬都是粗經訓練的農夫,若被擊中弱點,極易瞬間崩潰——吐蕃亦然。也就是說,勇將在戰陣中能夠起到的作用是在逐漸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仍可能發揮出驚人的功效。
如唐初之時,尉遲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遂能於步騎數萬中刺單雄信落馬,救太宗出於重圍。秦叔寶亦能逢敵“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摧破九姓鐵勒十餘萬眾……
由此李汲的身影在馬重英眼中愈發高大,並且逐漸與十年前一段慘痛的記憶融合到了一起……
那時候馬重英年未三旬,率領本部千人,從征而入小勃律。唐軍來攻小勃律,他奉命往救連雲堡,未至而堡已陷,守兵近萬,竟為唐軍千人所敗,輸得極其淒慘。當時也是這般不敢前救,只能遠遠觀望,見一將掣旗當先,引陌刀眾登山入堡,喋血廝殺,威武得有如天神下凡一般,當面蕃兵蕃將,無人能在他身前走過一個回合!
此將的身影,就此深深鏤刻在了馬重英心中,使他既感恐怖,又由衷地欽敬。本來還在想,十載歲月,匆匆而過,此將年過四旬,即將老矣,未知尚能戰否?可惜他受調東行,不能再與之在戰陣上一較高低,血洗昔日小勃律之恥了。但沒成想,唐軍中竟然又出了一個“李二郎”!
馬重英不自禁地囁嚅道:“這仿佛……是李嗣業當年啊……上天為何如此厚寵姓李之人?”
他當然不知道,李嗣業亦為京兆人氏,天寶年間,曾經想過要攀附趙郡李氏遼東房京兆分支的,卻因李泌受讒遠流蘄春而沒能抓住機會……
尚息東讚問馬重英:“可要自大營再調兵馬,覆奪南壘麽?”
馬重英苦笑道:“士氣已墮,機會已失,無益也……還是先收攏敗卒,徐徐退歸西壘,再做商議吧……”
就這樣,唐軍奪占了城南之壘,在勝負天平上又添加了一塊砝碼。
吐蕃方面為了牽制唐軍而在城西發動的攻勢,自然因為南壘瞬間失守,被迫偃旗息鼓。至於北壘守軍進迫東壘,也因為李元忠防守嚴密,不得間隙而入——尤其李元忠沒把回紇旗號全交給李汲帶走,在營中亦留了數十面,使得蕃軍驚疑,不敢全力往攻;等到傳來南壘失陷的消息,繼而馬重英下令撤兵固守,也便悻悻然退去了。
馬重英回到大營,與諸將商議,主張就此釋圍歸國的聲浪更高了一層。然而尚息東讚等人依舊不肯罷休,說:“我軍方敗,倘若就此退去,不但大漲唐人之勢,增加將來再圖隴右的難度,抑且敵前退兵,一個不慎,還容易遭到唐人的追殺,損失慘重啊。”建議找機會再與唐軍一戰,只要能夠稍稍取勝,將對方的氣焰給打下去,那時候再退兵就安全多了。
商議不決,只能嚴令各營各壘暫取守勢,嚴密防備,勿再為唐人所趁。然後到了晚上,尚讚磨悄悄地來找馬重英,勸說道:“大論是將主,我與息東讚不過副將罷了,將主有命,副將豈敢不遵啊?倘若大論過於顧慮我等的看法,貽誤了時機,導致戰敗,或者拖延更長時間卻依舊勞而無果,到時候過錯都在大論身上,息東讚卻容易推卸責任。
“我等四人,雖然勠力同德,輔佐讚普,但未必人人都懷公意,絕無私心。當年息東讚也曾經黨附過祥仲巴傑,助其褻瀆大昭氏,驅逐唐僧……”
馬重英急忙擺手:“當年馬祥弄權,毀佛寺而崇本教,我等四人,誰沒有戰戰兢兢,暫時聽命過啊?馬祥既已授首,往事又何必再提?”
他所說的馬祥,是祥仲巴傑的唐名,此人乃赤德祖讚繼位後的第一位輔弼大臣,既為舅臣(大尚),又兼大論,一時間權勢熏天,無人能抗。雖然跟馬重英一樣,也被金城公主賜予唐名,祥仲巴傑本人卻是個頑固的本教信徒,一朝得勢,便大肆打擊佛教勢力。最終還是年輕的赤德祖讚在近臣桂甘協助下,將祥仲巴傑誘入那囊昌浦地方的讚普墓室,以盤石堵住墓門,等於將這個權臣給活埋了。
如今的“三尚一論”,都是在祥仲巴傑被殺後才得以秉政的,四人的政治理念實有分歧,唯獨具備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崇佛而輕本。
不過在祥仲巴傑大肆迫害佛教勢力的時候,這四位迫於形勢,也都不敢硬頂,甚至於還頗幹了幾樁為虎作倀之事——比方說祥仲巴傑曾經下令將大昭氏改成屠宰場,具體執行人就是尚息東讚……
馬重英由此才說,過去的事情不必再提啦,否則咱們任誰身上都未見得幹凈啊。尚讚磨卻道:“我不是要算舊賬,只為說明,息東讚未必與大論是一條心哪。昔日他奉祥仲巴傑之命毀佛逐僧,所逐卻多唐僧,於泥婆羅僧則私自匿藏……”
崇佛派內部也有分歧,比方說馬重英是推崇中土佛教,以及中原文化的,尚息東讚則更傾向於從泥婆羅(尼泊爾)傳入的宗教信仰,乃至文化風俗。尚讚磨由此來說明,此番進取隴右不勝,必使馬重英威望下降,而尚息東讚對此,說不定反倒樂見呢。
馬重英撚須沈吟,不再反詰。
尚讚磨建議道:“當斷不斷,反受其害,大論三思啊。我知道大論之所以猶豫,是怕勞而無功,早退、晚退,結果相同……”都有損於你的威名,會動搖你的權勢——“不如趁著糧食尚足,將卒還堪一戰,南下攻打曜武軍,甚至於端掉神策軍!從此赤嶺以西,再無唐家一兵一馬,這也算一樁大功業了不是麽?
“況且遣綺力蔔藏入唐請和,我與息東讚都是同意的,則為表誠意,我軍只取赤嶺以西舊土,不再深入唐境,道理上也說得通啊。”
馬重英輕嘆一聲:“也只能如此了。明日再議,還請大尚多說幾句話,支持於我。”
“這是自然,大論放心。”
於是在第二天的會議上,馬重英便一言而決,下令撤兵,轉向南道,去攻打仍然孤懸在赤嶺以西的曜武軍——至於更南面的神策軍,直線距離將近兩百裏,姑且因應形勢,再做決斷吧。他命尚息東讚率軍先發,攻打兩軍——這個功勞我讓給你了,你能不能稍微聽點兒話啊?
至於領兵斷後,防止唐人趁機追殺,尚讚磨本想將這一重任攬在自家身上,卻被馬重英否決了:“斷後之事,我自為之。”尚讚磨勸說道:“大論終是一軍之主,豈可殿後,自陷兇險之地啊?”
馬重英惡狠狠地說道:“就此退兵,實不甘願,至於斷後,我要設謀殺那李二郎!”
自己這回領兵東來,一開始勢如破竹,即便郭昕憑城而守,也被我屢次挫敗他的圖謀,順順利利地四面圍定……然後莫名其妙的,就冒出來一個李二郎,先是設伏斬殺強巴羅布,又汙語叫囂,誘使自己分兵去攻小峽;小峽之敗,據綺力蔔藏說,多因李二郎之故;繼而那廝又為李元忠前驅,奪取了東壘,昨日引回紇兵來,覆陷南壘……
李二郎驍勇之名,已然傳開,軍中聽聞都有怯意,則此人對我的遠大圖謀,危害甚巨啊,豈可不除?我軍倉促退去,唐人為了擴大戰果,多半是會發兵來追的,而李二郎既為勇將,追兵中很可能有他的身影。我只須埋伏定了,稍稍誘引,頗有機會圍住此獠,取他首級!
只須殺了此賊,既為強巴羅布等殞難將兵報仇,又大挫唐人士氣,則我不克鄯城,被迫退兵,面子上也能多少找補回來一些吧——甚至於遠遠超過多奪一兩座軍鎮!如此重任,旁人全都擔負不起,只能我自己來。
尚讚磨聽了這話,也便退讓,並且恭祝道:“望大論真能取下李二郎的首級,祭奠戰歿的英魂。”
——————————
吐蕃軍趁著夜晚,將兵馬分成幾部分,陸續退去,郭昕要等到第二天一早才得到模糊的稟報,急忙登城查看,隨即命人從城外請李元忠和李汲前來商議。
李元忠不必說了,實將一軍,與郭昕地位對等,又是莫逆之交;至於李汲,論品位原本沒他什麽事兒,但威名既著,且是李倓的心腹,郭昕自然也不敢隨便忽略之。
見面之後,他直截了當地問道:“蕃賊將退,可要追擊麽?”
李元忠當即一拍胸膛:“自然要追!”
隨即解釋說:“我軍奪取南壘,士氣正盛,加之蕃賊疑回紇大軍來援,就此氣沮而退,情理之中,不會是詐敗。然若由得彼等自如來去,恐怕難以向節帥交代啊。
“抑且,若能趁其後退,逐其殿後,趁機殺傷,奪取輜重,亦可稍補我軍之勞損。否則蕃賊主力尚在,今日雖退,卻恐明春再來,到時候不易抵擋……”
李汲也叉手道:“末將願為先行,率騎兵去逐蕃賊!”
郭昕沈吟道:“如李將軍所言,自當追殺蕃賊,然而……恐其殿後設伏,一旦遇挫,反倒畫蛇做足了。”隨即斜睨李元忠,那意思:別讓李汲去成嗎?我擔心小年輕氣盛魯莽,加之因勝而驕,會中了圈套。
李元忠不禁有些躑躅。
實話說他也擔心李汲,但李汲屢建奇勳,如今在軍中的威望隱然超過了郭、李兩將,既已主動請命,不便直接排斥啊——郭老兄你別把他叫過來商量多好。
李汲見二將互遞眼色,心中會意——不就是擔心我唄——便懇請道:“末將得節帥面授機宜,偽做回紇軍攻打賊營,方才得勝。不敢自矜其能,但蕃賊聞我之名而膽落,正可加以利用。今仍率神策,假為回紇兵去逐蕃賊,彼若無伏,必能極大殺傷之;彼若有伏,末將自會小心謹慎。
“且帝德為回紇驍將,所經戰陣不少,必能為末將之良佐,不使受挫——二位將軍且放寬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對於這次急襲,李元忠自然早就跟郭昕打過了招呼,因而郭昕見到唐、紇兩軍旗幟開到南城下,也急忙打開城門,率領預先做好準備的幾千軍殺將出來,作為策應。蕃軍既攝於“李二郎”與回紇騎兵的威名,又遭到兩面夾擊,頓時大亂。
固然尚讚磨在城西率兵攻城,打算牽制郭昕所部,奈何唐軍是謀定而動,他卻只是被迫應招,則調動兵馬,推出器械,也非一時半刻便可迫近城墻的。而且郭昕宿將,還會想不到蕃賊可能趁機撲城嗎?其在城西,自然也早就做好了準備。
以生力兵馬,促起不意發動突襲,唐軍士氣如虹,吐蕃大敗虧輸,等到馬重英、尚息東讚抵達時,已然只能遠望營壘上插起的唐、紇旗幟,一邊咬牙切齒,一邊收攏敗卒,以免沖垮城西大營了。
馬重英問潰退之將,因何而敗?對方回答說:“回紇騎兵來援唐,踏雪而至,促起不意。且那李二郎甚勇,執長刀、大盾,斬開柵欄,敵軍一擁而入,我等不能遏阻……”
遠遠望去,只見李汲已然重新上馬,手提長矛,在蕃營中往來沖突,趕殺殘餘蕃卒,身形極為顯眼。馬重英不自禁地就覺得後背一寒——“不想僅憑個人武勇,也能左右戰陣上千軍萬馬的勝負之勢……”
就理論上來說,即便在冷兵器時代,參戰雙方投入的兵力越多,組織越嚴密,則個人武勇所能起到的作用便越低。就中國而言,自春秋後期開始,戰爭規模越來越大,魏舒“毀車為行”,奠定了以步兵為主的集團戰模式,從此軍陣之用、謀略之施,徹底壓過了一兩名勇將乘車致師所能夠對戰局造成的影響。
然而古代軍隊的組織度是相當低下的,即便象李唐這種強勢中原王朝,一次發兵,精銳不過數千上萬而已,大多數人馬都是粗經訓練的農夫,若被擊中弱點,極易瞬間崩潰——吐蕃亦然。也就是說,勇將在戰陣中能夠起到的作用是在逐漸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仍可能發揮出驚人的功效。
如唐初之時,尉遲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遂能於步騎數萬中刺單雄信落馬,救太宗出於重圍。秦叔寶亦能逢敵“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摧破九姓鐵勒十餘萬眾……
由此李汲的身影在馬重英眼中愈發高大,並且逐漸與十年前一段慘痛的記憶融合到了一起……
那時候馬重英年未三旬,率領本部千人,從征而入小勃律。唐軍來攻小勃律,他奉命往救連雲堡,未至而堡已陷,守兵近萬,竟為唐軍千人所敗,輸得極其淒慘。當時也是這般不敢前救,只能遠遠觀望,見一將掣旗當先,引陌刀眾登山入堡,喋血廝殺,威武得有如天神下凡一般,當面蕃兵蕃將,無人能在他身前走過一個回合!
此將的身影,就此深深鏤刻在了馬重英心中,使他既感恐怖,又由衷地欽敬。本來還在想,十載歲月,匆匆而過,此將年過四旬,即將老矣,未知尚能戰否?可惜他受調東行,不能再與之在戰陣上一較高低,血洗昔日小勃律之恥了。但沒成想,唐軍中竟然又出了一個“李二郎”!
馬重英不自禁地囁嚅道:“這仿佛……是李嗣業當年啊……上天為何如此厚寵姓李之人?”
他當然不知道,李嗣業亦為京兆人氏,天寶年間,曾經想過要攀附趙郡李氏遼東房京兆分支的,卻因李泌受讒遠流蘄春而沒能抓住機會……
尚息東讚問馬重英:“可要自大營再調兵馬,覆奪南壘麽?”
馬重英苦笑道:“士氣已墮,機會已失,無益也……還是先收攏敗卒,徐徐退歸西壘,再做商議吧……”
就這樣,唐軍奪占了城南之壘,在勝負天平上又添加了一塊砝碼。
吐蕃方面為了牽制唐軍而在城西發動的攻勢,自然因為南壘瞬間失守,被迫偃旗息鼓。至於北壘守軍進迫東壘,也因為李元忠防守嚴密,不得間隙而入——尤其李元忠沒把回紇旗號全交給李汲帶走,在營中亦留了數十面,使得蕃軍驚疑,不敢全力往攻;等到傳來南壘失陷的消息,繼而馬重英下令撤兵固守,也便悻悻然退去了。
馬重英回到大營,與諸將商議,主張就此釋圍歸國的聲浪更高了一層。然而尚息東讚等人依舊不肯罷休,說:“我軍方敗,倘若就此退去,不但大漲唐人之勢,增加將來再圖隴右的難度,抑且敵前退兵,一個不慎,還容易遭到唐人的追殺,損失慘重啊。”建議找機會再與唐軍一戰,只要能夠稍稍取勝,將對方的氣焰給打下去,那時候再退兵就安全多了。
商議不決,只能嚴令各營各壘暫取守勢,嚴密防備,勿再為唐人所趁。然後到了晚上,尚讚磨悄悄地來找馬重英,勸說道:“大論是將主,我與息東讚不過副將罷了,將主有命,副將豈敢不遵啊?倘若大論過於顧慮我等的看法,貽誤了時機,導致戰敗,或者拖延更長時間卻依舊勞而無果,到時候過錯都在大論身上,息東讚卻容易推卸責任。
“我等四人,雖然勠力同德,輔佐讚普,但未必人人都懷公意,絕無私心。當年息東讚也曾經黨附過祥仲巴傑,助其褻瀆大昭氏,驅逐唐僧……”
馬重英急忙擺手:“當年馬祥弄權,毀佛寺而崇本教,我等四人,誰沒有戰戰兢兢,暫時聽命過啊?馬祥既已授首,往事又何必再提?”
他所說的馬祥,是祥仲巴傑的唐名,此人乃赤德祖讚繼位後的第一位輔弼大臣,既為舅臣(大尚),又兼大論,一時間權勢熏天,無人能抗。雖然跟馬重英一樣,也被金城公主賜予唐名,祥仲巴傑本人卻是個頑固的本教信徒,一朝得勢,便大肆打擊佛教勢力。最終還是年輕的赤德祖讚在近臣桂甘協助下,將祥仲巴傑誘入那囊昌浦地方的讚普墓室,以盤石堵住墓門,等於將這個權臣給活埋了。
如今的“三尚一論”,都是在祥仲巴傑被殺後才得以秉政的,四人的政治理念實有分歧,唯獨具備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崇佛而輕本。
不過在祥仲巴傑大肆迫害佛教勢力的時候,這四位迫於形勢,也都不敢硬頂,甚至於還頗幹了幾樁為虎作倀之事——比方說祥仲巴傑曾經下令將大昭氏改成屠宰場,具體執行人就是尚息東讚……
馬重英由此才說,過去的事情不必再提啦,否則咱們任誰身上都未見得幹凈啊。尚讚磨卻道:“我不是要算舊賬,只為說明,息東讚未必與大論是一條心哪。昔日他奉祥仲巴傑之命毀佛逐僧,所逐卻多唐僧,於泥婆羅僧則私自匿藏……”
崇佛派內部也有分歧,比方說馬重英是推崇中土佛教,以及中原文化的,尚息東讚則更傾向於從泥婆羅(尼泊爾)傳入的宗教信仰,乃至文化風俗。尚讚磨由此來說明,此番進取隴右不勝,必使馬重英威望下降,而尚息東讚對此,說不定反倒樂見呢。
馬重英撚須沈吟,不再反詰。
尚讚磨建議道:“當斷不斷,反受其害,大論三思啊。我知道大論之所以猶豫,是怕勞而無功,早退、晚退,結果相同……”都有損於你的威名,會動搖你的權勢——“不如趁著糧食尚足,將卒還堪一戰,南下攻打曜武軍,甚至於端掉神策軍!從此赤嶺以西,再無唐家一兵一馬,這也算一樁大功業了不是麽?
“況且遣綺力蔔藏入唐請和,我與息東讚都是同意的,則為表誠意,我軍只取赤嶺以西舊土,不再深入唐境,道理上也說得通啊。”
馬重英輕嘆一聲:“也只能如此了。明日再議,還請大尚多說幾句話,支持於我。”
“這是自然,大論放心。”
於是在第二天的會議上,馬重英便一言而決,下令撤兵,轉向南道,去攻打仍然孤懸在赤嶺以西的曜武軍——至於更南面的神策軍,直線距離將近兩百裏,姑且因應形勢,再做決斷吧。他命尚息東讚率軍先發,攻打兩軍——這個功勞我讓給你了,你能不能稍微聽點兒話啊?
至於領兵斷後,防止唐人趁機追殺,尚讚磨本想將這一重任攬在自家身上,卻被馬重英否決了:“斷後之事,我自為之。”尚讚磨勸說道:“大論終是一軍之主,豈可殿後,自陷兇險之地啊?”
馬重英惡狠狠地說道:“就此退兵,實不甘願,至於斷後,我要設謀殺那李二郎!”
自己這回領兵東來,一開始勢如破竹,即便郭昕憑城而守,也被我屢次挫敗他的圖謀,順順利利地四面圍定……然後莫名其妙的,就冒出來一個李二郎,先是設伏斬殺強巴羅布,又汙語叫囂,誘使自己分兵去攻小峽;小峽之敗,據綺力蔔藏說,多因李二郎之故;繼而那廝又為李元忠前驅,奪取了東壘,昨日引回紇兵來,覆陷南壘……
李二郎驍勇之名,已然傳開,軍中聽聞都有怯意,則此人對我的遠大圖謀,危害甚巨啊,豈可不除?我軍倉促退去,唐人為了擴大戰果,多半是會發兵來追的,而李二郎既為勇將,追兵中很可能有他的身影。我只須埋伏定了,稍稍誘引,頗有機會圍住此獠,取他首級!
只須殺了此賊,既為強巴羅布等殞難將兵報仇,又大挫唐人士氣,則我不克鄯城,被迫退兵,面子上也能多少找補回來一些吧——甚至於遠遠超過多奪一兩座軍鎮!如此重任,旁人全都擔負不起,只能我自己來。
尚讚磨聽了這話,也便退讓,並且恭祝道:“望大論真能取下李二郎的首級,祭奠戰歿的英魂。”
——————————
吐蕃軍趁著夜晚,將兵馬分成幾部分,陸續退去,郭昕要等到第二天一早才得到模糊的稟報,急忙登城查看,隨即命人從城外請李元忠和李汲前來商議。
李元忠不必說了,實將一軍,與郭昕地位對等,又是莫逆之交;至於李汲,論品位原本沒他什麽事兒,但威名既著,且是李倓的心腹,郭昕自然也不敢隨便忽略之。
見面之後,他直截了當地問道:“蕃賊將退,可要追擊麽?”
李元忠當即一拍胸膛:“自然要追!”
隨即解釋說:“我軍奪取南壘,士氣正盛,加之蕃賊疑回紇大軍來援,就此氣沮而退,情理之中,不會是詐敗。然若由得彼等自如來去,恐怕難以向節帥交代啊。
“抑且,若能趁其後退,逐其殿後,趁機殺傷,奪取輜重,亦可稍補我軍之勞損。否則蕃賊主力尚在,今日雖退,卻恐明春再來,到時候不易抵擋……”
李汲也叉手道:“末將願為先行,率騎兵去逐蕃賊!”
郭昕沈吟道:“如李將軍所言,自當追殺蕃賊,然而……恐其殿後設伏,一旦遇挫,反倒畫蛇做足了。”隨即斜睨李元忠,那意思:別讓李汲去成嗎?我擔心小年輕氣盛魯莽,加之因勝而驕,會中了圈套。
李元忠不禁有些躑躅。
實話說他也擔心李汲,但李汲屢建奇勳,如今在軍中的威望隱然超過了郭、李兩將,既已主動請命,不便直接排斥啊——郭老兄你別把他叫過來商量多好。
李汲見二將互遞眼色,心中會意——不就是擔心我唄——便懇請道:“末將得節帥面授機宜,偽做回紇軍攻打賊營,方才得勝。不敢自矜其能,但蕃賊聞我之名而膽落,正可加以利用。今仍率神策,假為回紇兵去逐蕃賊,彼若無伏,必能極大殺傷之;彼若有伏,末將自會小心謹慎。
“且帝德為回紇驍將,所經戰陣不少,必能為末將之良佐,不使受挫——二位將軍且放寬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